证券市场投资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的概念,对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证券市场投资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市场投资学论文 篇1:

投资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思考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投资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投资学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投资学 教学改革 课程创新 教学定位

随着大众创业浪潮的深化,高校要跟紧时代发展步伐,促进投资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带动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这一层面上看,投资学隶属于金融学体系,和创业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创业和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对此,高校逐渐建设专门投资学实践基地,努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真实而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投资学教学目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投资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系统性

在进行投资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联系当前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并在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站在投资发展的角度上把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投资学框架,凸显出高校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立足于价值创造,以实物投资为核心,将金融投资融入到实物投资逻辑中,实现“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实物投资、金融投资融合”的教学内容框架,让学生掌握投资发展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在实物投资中研究投资规模、投资布局以及投资结构,确定投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性,做好项目投资;在金融投资中深度剖析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债券投资等投资工具,明确证券市场的运行,掌握行为金融和非线性分析。在这样的教学内容框架中,强化整个投资学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初步投资学知识,也为投资项目评估、风险投资、公司金融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逻辑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在进行投资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明确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和优势,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二者加以融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设计,进而提高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性和高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利用“实训项目”与“拓展阅读”,将投资学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看实质,提高理论知识和投资实践之间的契合度。例如,在实物投资教学中,第一,先从理论教学入手,明确实物投资流程、经济评价,让学生形成实物投资理论认识;第二,邀请实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员,引入实物投资案例,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判断;第三,设计实训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查询相关资料,分析实物投资案例,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将最终结论提交给老师,全班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整教学任务。

三、打造双师团队,提高课程的系统性

为了提高投资学教学水平,除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之外,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建立长效科学的教师培养机制,鼓励年轻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优化,并利用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提升专业能力和金融水平,安排教师到知名研究机构或是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投资学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形成高效双师教学团队。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定期针对投资学教学内容、方法、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邀请业内精英来校授课和培训,让教师队伍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当前投资领域研究内容和实践发展方向,提高教师资质认证,不断丰富自身的投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掌握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利用投资学知识进行创新,为日后的创业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提高投资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完整课程教学任务。

四、結束语

本文通过对投资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的研究,得出:

1.为了完成投资学教学任务,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在投资发展的视角上,掌握金融市场发展方向,形成以实践投资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框架。

2.为了完成投资学教学任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提高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敏芳.创新创业背景下《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6):143-144.

[2]向茜,张勇.创新背景下《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371.

[3]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09):37-40.

作者:杜欣欣

证券市场投资学论文 篇2: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的概念,对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欠科学。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一般将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知识、提升证券投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掌握证券投资知识提升证券投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这一教学目标似乎又隐含着如下的意思,即“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后,其证券投资能力自然将得到提升”,这显然与实践不符合。实践表明,在学生学习了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后,其证券投资能力一般很难有实质的提升。因此,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将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知识、提升证券投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显然具有误导性。

2.教学内容重应用、轻理论。应用型高校由于更强调知识的应用,其“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更偏重证券与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策略与方法等内容模块,而对证券投资理论和证券投资风险管控等内容一般没有设置专门的章节与应有的课时安排,具有较明显的重应用、轻理论的特征。导致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选用的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例如:由高建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证券投资实务》教材就没有将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风险管控两个内容模块以专门的章节来处理[1],而是將这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他的内容模块。应该说,这样处理职业教育教材具有合理性,因为职业教育等应用型高校的教学重点在应用,将理论内容融入应用环节的教材编写模式更利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从基于应用的需要刻苦学习理论。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可以“轻理论”,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更应该降低对教材的依赖[2]。

3.过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证券投资实践。基于积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考虑,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往往趋向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证券投资实践。这种积极鼓励一般有如下表现:在学期初就鼓励学生参与模拟实践、在学生没有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投入模拟实践、对少数学生参与实盘投资不做出风险警示。由于证券投资具有容易参与的特点,又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一般都会参与投资实践,而且其投资可能出现大盈大亏的情况。然而,实践表明,上述的积极鼓励极不利于学生证券投资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在没有掌握系统知识的情况下参与投资实践,其盈利和亏损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偶然性的成功或失利都与能力无关,但是偶然性的大盈大亏又极易影响学生继续深入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

(二)学生听课与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1.学生听课“善始易、善终难”。所谓的“善始易、善终难”指的是学生在“证券投资学”课堂上容易出现开学初期认真听课,而到学期的中后期会越来越不认真听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两方面:其一,由于证券投资具有给学生带来快速赚钱的可能性,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一般都有兴趣并乐意积极关注,他们在学期初开始上“证券投资学”课程时,一般都会认真听课,并配合教师指导积极参与实践。其二,随着学期授课时间的推进,学生都参与了模拟实践或实盘交易,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会分心去关心他们自己所投标的证券的涨跌,这导致学生的“证券投资学”课堂听课很难做到“善终”。

2.学生易于被塑造成“短视”投资者。一般而言,应用型高校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生对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很是薄弱;而且,应用型高校生源规模扩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少数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倾向于“理财导向”的教学范式。这里的“理财导向”的教学范式是指“证券投资学”课程在少数应用型高校被作为引导学生理财的课程来教授。理财与投资相比较至少有如下两方面的不同:第一,理财往往只图看得到的小利益,而投资更需要长期眼光;第二,理财以自有的“财”为基础,因而格局小,而投资更看重大手笔的整合资源。少数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财导向”教学范式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做自有的小资金理财,其后果是极易把学生塑造成证券市场的“短视”投资者。

二、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的提出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的概念

与特点

“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是指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将课程的作用设定为“证券从业”,并引导学生以“从业”的要求来学习“证券投资学”知识、从“从业式”模拟实践中提升证券投资能力。“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以从业的标准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学”知识。“证券投资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能力。然而,证券投资具有复杂性,证券投资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学生具备包括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操盘、证券投资风险管控等“证券投资学”系统知识。(2)引导学生从长期的“从业式”模拟中实现证券投资能力的提升。由于证券投资的复杂性,一般人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书本知识与证券交易软件的模拟应用实现投资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在系统掌握证券投资知识的基础上,长期进行“从业式”模拟训练是提升证券投资能力的正确途径。所谓的“从业式”模拟是指模拟证券投资从业机构在证券投资操盘上的特点、风格与程序等;证券投资从业机构在证券投资时具有资金规模大、注重证券基本面与估值分析、长期持有与风险控制相结合等特点。“证券投资学”的“从业导向”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证券投资的复杂性,并鼓励学生从长期的“从业式”模拟训练中积累经验进而实现投资能力的提升。

(二)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

教学的优势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从业导向”的“证券投资学”教学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学”知识、注重引导学生从长期的“从业式”模拟中提升证券投资能力,鉴于从业的长期性、实践性以及对知识要求的系统性,“从业导向”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质要求学生注重系统性知识的学习、注重从实践中学习、注重终生学习,这种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终生學习的良好学习习惯。(2)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听课质量。“从业导向”的“证券投资学”教学不注重学生的短期模拟投资效益,而是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强调学生从“从业式”模拟训练中提高证券投资能力,学生被引导到注重知识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来,这种要求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三、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业导向”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新定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目标

鉴于证券投资的复杂性,投资者要在证券投资上实现长期、稳定盈利须具备系统的证券投资知识与长期的实践历练;而且,由于“从业式”模拟训练是学生们提升证券投资能力的好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将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系统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知识、认清证券投资的复杂性与风险性、从长期的实践历练(‘从业式’模拟实践)中提升证券投资能力”。

(二)优化“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

一方面,以从业的要求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针对部分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对证券投资理论和证券投资风险管控等内容没有安排专门课时的现象,而且证券投资能力的提升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证券投资风险管控知识,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应安排专门讲授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和证券投资风险管控内容的课时。另一方面,以从业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以从业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教师以从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以从业的需要讲解每一知识点的应用场景,以问题的妥善处理讲解具体知识点的应用。

(三)创新“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在方法上要注意如下几点:(1)从业中的真实案例教学。有着证券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一般都在长期从业中不自觉地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中既有投资成功者的经验,也有失败者的教训,而且利于学生切身感受从业情境、深刻体会知识的实践应用,进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从业的心态来学好“证券投资学”,教师可以将案例分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3];如若教师没有从业经历,则应引荐业内专家进课堂[4]。(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参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践。“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从业导向”教学主张引导学生以更正确的心态参与投资模拟实践,这要求学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模拟投资的盈亏、以从业的要求认真做好“从业式”模拟投资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高建宁.证券投资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

[2]李刚,鞠佳.关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几个重点问题

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23).

[3]刘艳博.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市

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5).

[4]陈卫,郑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

革中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7,(4).

作者:吴华明

证券市场投资学论文 篇3:

“证券投资学”在研究型大学本科金融专业中的教学探讨

摘要: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因此,作为研究型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证券投资学”迫切需要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一是要对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本科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界定和取向,二是要对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建构。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韬(1978-),男,湖南涟源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作为研究型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当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依然侧重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基本技能方法的简单注入,实践教学呈现模式化的现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显然是同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型和国际型人才的建设目标相差甚远,同时又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优化学生的相关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的应用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证券投资学”不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就研究型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略陈管见。

一、研究型大学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本科课程教学目标的界定和取向

研究型大学的整体教学应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大学。[1]研究型大学从长期效益来看,应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创造有价值、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从短期效益来看,研究型大学应把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结合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的整体要求,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目标应界定和取向为:

1.将探究性学习定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标准

应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灵感和研究欲望,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和科研的动力。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标准定位符合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潮流,即向着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分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不断上移的趋势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促进和推动大学科研水平的良性发展。另外,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标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使得其今后在证券业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并有持续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2.将科学研究视为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应鼓励师生就学术探讨广泛交流、共同参与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这种科学研究型的教学远远好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因为通过科研式的教学,教师能够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带动和推进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这种教学方式中感到学知识是一种创造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忆。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被冠以“研究型”就在于其拥有完善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为本科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型的校园文化,因此,研究型大学理应培养学生的强烈求知愿望和探知精神。只有而且只有将学术研究融入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金融专业的学生才能够对变化莫测,新兴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和发展的证券市场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适应证券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3.将实践教学视为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证券投资学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训环境下接受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营造一种能培养探索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使证券投资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互相渗透促进,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

二、研究型大学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

根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校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质量工程”的内在要求,是研究型大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响应,同时也是落实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体现。[2]因此,从上述特征出发,研究型大学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育理念的重构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在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中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应从向学生传递证券投资学知识转变到让学生体验和发现证券投资学知识的过程,从让学生记忆证券投资学知识向鼓励学生运用证券投资学知识来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品质的过程转变。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3]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突出证券投资学的知识、证券投资学的应用能力、对证券投资学核心理念领悟的素质三维度有机结合的证券投资学教学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证券投资学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证券投资学的应用能力与核心理念领悟的素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力是知识外化的表现,素质是知识内化的结果。从教育角度看,能力和素质是知识追求的目标。学习证券投资学知识的根本目的不是占有知识,而是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知识是死的,能力和素质是活的。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在一定证券投资学知识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证券投资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证券投资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品德的培养,强调证券投资学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理念的领悟等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前瞻性

“证券投资学”课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其创新性强,证券市场上新品种、新规则、新现象层出不穷;二是其动态性强,证券市场的行情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呈现开放式的姿态,不断融合新的知识和理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到物理空间和授课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证券市场的动态特征的情况。因此,证券投资学的课堂教学应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教师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首先要知道何可言,何不可言;何可为,何不可为;何可取,何不可取。[3]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培养学生高效的沟通技巧,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让他人迅速了解自己想法,从而对他人施加影响,充分展现自己和自己所从事项目的思想和价值。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现在在任何领域的创新都要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它已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实现的。因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特别关注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的证券投资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要熟悉国际文化环境,拥有国际态度和国际知识,拥有国际意识、国际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

因此,“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是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深化实践教学

从证券业在产业经济结构中的变化趋势看,证券业是一个依靠创新寻求发展的先锋型行业,知识结构的更新需求非常旺盛。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证券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独特的观念、知识、制度、技术和方法,并培植、提高运用新观念、新知识、新制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才能使各种想法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证券业理论发展均来自于实践,可以说证券投资者的实践是证券投资发展的认识之源,创新之本。

因此,在研究型大学中深化金融本科专业学生“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开发金融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5]这既有助于金融领域研究型后备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使学生在校能灵活、创新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的原理和方法,进入社会后则能创新地分析和解决证券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这正是证券投资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赵恒平,龙婷.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定位与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0-124.

[2]桂学文,徐稳,王凯.利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以“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8):38-41.

[3]李志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3):20-22.

[4]王晓省.西北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2008,(17):109-110.

[5]彭明强,徐熠明.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证券投资教学[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2):55.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李韬

上一篇:计生办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