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桥梁工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是主干课程,通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总结,对当前的教学方式与措施进行探讨。综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作为教学工具,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专业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更加有效地获取桥梁工程专业知识,通过各级练习题、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论文 篇1:

关于如何学习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课程的思考

摘要: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专业课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目前专业课学习的现状为出发点,探讨了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着力提升《桥梁工程》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桥梁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好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积极参与课外学习与设计竞赛等。经实践检验,这些方法和途径对于学习该课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桥梁工程课程;学习;重要性;方法

一、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1.从桥梁专业学生就业专业情况来分析。2008届、2009届、2010届和2011届某大学桥梁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就业统计情况。

从表1中统计的数据来看,由于目前交通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高峰时期,在学校里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因此,掌握好桥梁工程课程知识,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交通事业。

2.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来分析。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某大学毕业生的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对2008届、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我校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太少,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实践与应用能力不强;三是工作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吃苦,随意擅自离职。其中的第一和第二点,反映了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掌握桥梁工程课程程度的要求较高,桥梁工程课程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二、目前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现状

1.桥梁工程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致不高。土木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应变能力,这些专业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抛开形象思维定式的约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土木类专业课程之一的桥梁工程课程有着公式繁多、难以理解、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等问题,觉得该课程枯燥无味,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没有掌握好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重修率高。因为桥梁工程课程的这些特点,而有些同学又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厌怠,相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积极性不高。2010年学年,笔者从某大学《桥梁工程》课程的到课率调查情况来看,在《桥梁工程》课程的前阶段(本阶段主要讲述桥梁工程的概论,介绍桥梁的发展和建设成就,桥梁的组成等),学生到课率为90%以上;而在课程的中后阶段(本阶段主要讲述桥梁工程各种体系桥梁的构造和计算),学生到课率为75%~85%,明显低于课程前阶段的到课情况。总结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桥梁专业有关于桥梁发展的内容听得懂也感兴趣,而对于桥梁构造及计算的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因为该部分内容理论相对较深,需要应用到前面的基础知识,如在学习“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内容的时候,需要同学们运用到《结构力学》中求影响线的知识,如果影响线绘不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是计算不出来的。有的同学听得一知半解,又不及时对上课内容进行课后消化,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索性就对《桥梁工程》课程失去了信心,便萌发了“与其坐在课堂上听‘天书’,不如出去干其他事”的想法,使得到课率产生了下滑。这种情况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桥梁工程课程学习不足,课程重修率较高。从2009—2011年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的《桥梁工程》考试(考试内容为包含大部分教学重点的中等难度的闭卷考试试题)成绩分析可知,三年里面年均重修率>15%,考试成绩>80分以上的比率<15%,这些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实践与探讨

1.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专业课涵盖内容广泛,需有一定的基础课作为基础,而桥梁工程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基础课程为基础,因此学好这些基础课程是学好《桥梁工程》的前提。学习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刚进大学的新生,还没开专业课,就急于去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结果看不懂也是正常的。如在学习梁桥构造的时候,主梁的构造及配筋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原则或这样的规律,这是与《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相关的,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就不能真正掌握梁桥主梁构造及配筋的原理。

2.着力提升《桥梁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桥梁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启发式”教育,讲授桥梁工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老师的讲课方法固然重要,学生还应在课堂上记住老师讲课的思路、重点、难点、方法和主要结论,对要点、难点和因果关系要作课堂笔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引入一些自己参与的工程实例,通过PPT的形式把工程照片放映出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发学生们去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相当多的桥梁工程教材对于桥梁知识的描述不是很生动,激发不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思考能否将桥梁工程课堂教学与桥梁实习结合起来,穿插进行讲解,有助于提高讲课的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校附近符合实习要求的场地不多(太远了又涉及到时间和交通等问题),而且现在学生人数较多,实习难度加大。因此,采用此方法来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从而找到一条合适的教学途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充分利用桥梁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工地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时机,观察施工现场、学习施工组织、了解施工程序、观摩施工过程,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高校的教学大纲里要求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为期一个月(4周)的生产实习和两周的毕业实习,目的也是让同学们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现场参观并参加生产工艺活动,掌握桥梁工程课程所学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即各种桥梁的设计特点、构造形式、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监理过程等方面的实用知识。有不少的同学通过在实习中对桥梁的感性认识,与课本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大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记得实习中有一位2009届的学生在预制梁厂里仔细观看了主梁的配筋和浇注过程后,真正理解了《桥梁工程》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叙述,说明了理论联系实践后产生的微妙作用。一位做了某桥梁公司技术总工的校友在一次讲座上曾经感慨的说道:“桥梁实习解答了我在桥梁工程专业知识上的很多疑惑,使我真正把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第一次联系起来,加深了我对桥梁专业知识的认识,感觉好极了。”可见,充分利用桥梁实习课程的时间来掌握专业知识是多么的宝贵,能否成为桥梁工程方面的优秀人才,工地实践尤为重要。

4.做好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桥梁工程专业教学中安排有大量的课程设计,如“悬链线拱桥的设计”、“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等,还有长达12周的毕业设计,目的都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们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地进行桥梁设计,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设计中能综合运用所学课程,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掌握计算、绘图、查阅文献、使用规范手册和编写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等基本技能,掌握大、中型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步骤和正确的设计成果表达方式,熟悉国家制图规范和标准设计图集的运用等。如果一个学生能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对于提高他的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将大有帮助。笔者在毕业设计中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该生由于桥梁专业知识掌握不好《桥梁工程》考试没有及格,最头疼的是该生准备要进行毕业设计,然而专业知识的匮乏成为了他巨大的拦路石。其实该生的基础知识并不差,《桥梁工程》课程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笔者的指导和鼓励下,该生在毕业设计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并运用到设计中,一边设计一边学习,专业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并以高分顺利通过了《桥梁工程》补考,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可见,做好毕业设计对于学好桥梁工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5.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弄懂技术原理,掌握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桥梁工程的教学课本上,有一章书的内容是“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里面有一个内容是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这也是简支梁桥计算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顺利地进行计算必须先要理解荷载横向分布的原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原理的理解一知半解。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验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加载测试的方法测出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然后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从而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于荷载横向分布的原理更加理解,真正掌握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实验课对于桥梁工程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6.积极参与课外学习与设计竞赛。课堂学习侧重的是专业和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在校期间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学习,要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拓宽知识面和专业视野。课外学习是对桥梁工程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一是可以通过到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的相关参考书,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动态;二是可以通过经常登录土木类网站、论坛,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三是学习国家标准、规范、规程,这是土木工程的行业准则和工作依据,这样既能巩固在校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工作后的实战能力。同时,要积极参加与桥梁工程专业相关的一些竞赛,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组织了“桥梁模型设计大赛”这一项活动,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己学习到的桥梁专业知识,按照要求的材料(如纸、木材等)制作出一定比例的桥梁模型,谁制作的模型在相同质量下承载力最大就获胜。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于桥梁结构的研究:到底怎么制作的模型承载力最大?怎么制作的模型质量小一点?怎么制作模型更加优美?并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桥梁模型。同时,在比赛中通过加载试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模型的实际受力能力,并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加深了他们对桥梁结构的理解。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举行的“桥梁模型设计大赛”,在比赛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参加比赛的各种桥梁模型千姿百态,汇集了学生们的巨大心血,从他们在一次一次加载过程中的欢呼声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活动的积极性和热爱性。这说明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成功的。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桥梁工程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桥梁工程学科属于土木工程的分支,在功能上是交通工程的咽喉。随着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桥梁工程专业的人才,因此学好桥梁工程课程将会对国家的交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要学好桥梁工程课程,则应该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文章对于学好桥梁工程课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邵旭东.桥梁工程[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1,(1):76-77.

[3]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4]黄和平.高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四川建材,2011,(6):218-220.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土建类专业结构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曾有艺(1979-),男,广西崇左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陈娅玲(1978-),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校团委,讲师;易壮鹏(1979-),男,湖南望城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作者:曾有艺 陈娅玲 易壮鹏

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论文 篇2:

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 《桥梁工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是主干课程,通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总结,对当前的教学方式与措施进行探讨。综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作为教学工具,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专业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更加有效地获取桥梁工程专业知识,通过各级练习题、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桥梁工程 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桥梁工程》教学中,一般采用手写教案、上课黑板板书来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有效,能让学生紧紧地跟随着任课老师的思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以下不足和局限性:(1)讲授专业知识有限,由于手写和板书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专业知识;(2)趣味性不强,较难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手写教案,大部分内容都在教学参考书上,在课堂上对大纲以外知识和内容作介绍时,学生的印象不深刻,显得有些呆板;(3)教学的内容,所作练习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都是在考试前才看书,才能掌握教科书的内容。通过几年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和指导课程设计,总结出通过利用多媒体和网路作为教学工具,结合学生平时的爱好和电脑知识水平比较高的特点,提高《桥梁工程》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了解,扩展学生对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多媒体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上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丰富内容,大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的教材和制定的教学大纲内容上有些滞后,我国的桥梁建设发展非常迅猛,近几年来修建了大量的新桥型,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可以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在介绍相关内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传达内容量大的优势,可以把国内外近期建设比较多新桥型介绍多一些,让学生对桥梁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再突出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1.桥梁结构形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桥梁的介绍主要介绍梁桥、拱桥这两大类桥型,简单介绍了斜拉桥、悬索桥,可以适当补充些组合桥型和一些景观桥。比如拱桥方面的新桥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见图1.1)和提篮或异型钢拱桥(见图1.2);刚构桥与斜拉桥组合的矮塔斜拉桥(见图1.3);刚构桥与拱桥组合桥梁(见图1.4),等等。也可以从桥梁美观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历史底蕴的桥梁,包括结构形式和历史背景,可以从各国具有影响力的桥梁方面介绍,让学生对桥梁工程专业产生一些特有的感情。

2.桥梁计算方面。经典的计算方法需要讲好,这有利于学生对桥梁结构力学分析有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认识,也要介绍目前设计和施工单位常用的专业软件方面相关的知识,比如:桥梁博士、GQJS和MIDAS,等等。在课程设计时必须让学生用教材里介绍的横向分布系数方法来完成,达到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对桥梁的设计计算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毕业设计方面,就可以灵活一些,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既能掌握桥梁结构设计计算原理,又能利用一些专业软件来完成比较复杂桥型的计算工作,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教学手段方面

1.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高效传递知识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是需要精雕细琢,象一件艺术品一样展示给学生看,要尽量避免马虎态度,把教学内容直接输入在课件上,然后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更加疲惫;另一方面,还要避免一节课介绍的内容过多和速度过快,这样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对教授的知识没有办法首次消化,这样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需要确定一定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插放些图片来说明知识点,还可以通过CAD和框图或表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现场参观实习。现场参观实习环节由于许多原因往往会被忽视,如果条件许可一定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现参观实习环节需要和教学内容密切配合起来,不能当做一项形式来完成。一般来说,现场参观实习环节安排在桥梁结构形式和桥梁构造介绍完以后,不能时间相隔太久,让学生刚刚通过教材、课堂接收的知识和现场看到的桥梁结构形式及桥梁结构组成相结合,对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知识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参观实习时,把学生根据教学老师的人数分成多个小组,教学老师先安排各小组自由参观,然后再一一介绍,介绍时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后练习。课后练习经常被忽视,不管是桥梁结构形式、结构构造和结构计算,每次课均要以各种形式布置练习题,可以在一次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道至两道练习题,主要是对所讲授的课程的复习和思考,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布置的练习题不是越多越好,最好能达到既能让学生有思考和练习的目的,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课程太累,影响以后的学习兴趣。

三、建设专门的教学网站

通过互联网系统建立一个桥梁工程的教学网站,网站内可以包括对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传播,介绍一些桥梁工程的最新发展;授课过程中的课件、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各种桥梁结构的实际工程的图片和动画、视频;每章还有学习习题,学生可以随时阅读、观看和下载;提供一个学生交流平台,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提供学生在参与与实践中掌握桥梁工程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语

桥梁工程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其实践性很强,直接面对实际工程,所以桥梁工程的授课方式不能仅采用传统教学,而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与施工工程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参考文献:

[1]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2]王敏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探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2009,(5):93.

[3]戴洁,姜远文,《桥梁工程》CAI课件的研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10-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068001);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816006-7)。

作者:谢开仲

土木专业桥梁工程论文 篇3:

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以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和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为切入点,基于提高新建院校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力,结合土木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4”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4”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杜书廷(1974-),男,河南宝丰人,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马金柱(1972-),男,河南西峡人,许昌学院招生就业处,副教授。(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0]-JKGHAG-0519)、许昌学院2010年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2010043)的研究成果。

高等工科教育是以培养工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工科教育职能的顺利实现。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来说,由于学校在本科教育方面与其他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同时土木专业又是一个涉及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水利等众多领域的大专业,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与复杂。课题组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结合其办学实力、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因素,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提出了“1+2+4”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困惑

1.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792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数量达到了258所,占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1]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二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类本科院校,三是由多种类型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虽然整体实力较低,在办学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既要为名牌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生源,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它既要培养理论型人才以满足学生考研需求,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教学上既要保证充分的理论教学又要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

2.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

就土木专业的办学现实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整体实力位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中游偏下水平。其与985高校、211高校、地方名牌院校相比,理论教学、科研方面有较大差距,但实践教学经验可能还存在优势;与专科和高职院校相比,虽然理论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实践教学方面却处于劣势。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方面均无绝对的优势可言。新建本科院校之间相比,各院校土木专业之间的实力也不尽相同,由土建类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院校实力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由高职院校升格而来的院校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鉴于上述特点,新建本科院校的土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更困难、更复杂,从而产生一定的困惑。如果完全培养研究生生源和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与名牌院校正面竞争显然不太现实,而仅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职院校竞争又不太甘心,也不符合本科教育的目标。就现实而言,目前多数新建院校定位于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所限,很难在四年内同时设置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大量丰富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既缺乏名牌院校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另外,就学生就业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呈多元性,有考研、设计、施工、管理等,增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难度和困惑。

二、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

新建本科院校数量众多,各个院校土木专业在办学实力、地域特色、生源质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不能一概而论,应本着因不同院校而异、不同学生而异、不同就业方向而异的原则,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构建适宜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校办学实力差异。由土建类高专升格的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实力相对较强,可能已经具备与地方名牌院校竞争的实力,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培养一定比例的研究生生源,达到增强一定竞争力的目的。对于高职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而言,实践教学是其优势,鉴于就业竞争和服务地方的考虑,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辅以培养一定的研究生生源和应用型人才。对于个别新建师范性或综合性本科院校来说,土木专业大多是新设置的,办学经验欠缺,毫无任何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类型应多样化,以适应多元化的学生就业现状。

第二,学生潜质差异。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的生源差异较大,学生素质与基础会有较大区别。有的学生中学数理化基础较好,适合读研深造或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有的学生数理化基础较差,适合从事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与创新,适宜于研究性、创新性工作;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比较适宜于应用性工作;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比较适宜于技能性工作。

第三,学生就业差异。从土木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来看,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知识水平等不同,其毕业去向也会有较大不同,有读研深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不同的人才类型、工作性质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人才需求与就业竞争。就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来看,需要一定数量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较大数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最大数量的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2]就学生就业竞争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培养多类型的土木人才,能与名牌院校、高职院校相比有较大的竞争力,才能占有更多的建筑人才市场,学生就业才能有较强的竞争力。

2.多类型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上述分析,从各院校土木专业办学实力、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考虑,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应基于灵活多变、因校而异、因学生而异、因岗位而异的原则,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多类型人才即技术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人才。技术创新型主要指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生源,应用型主要指有一定理论与技术知识且可以应用于社会生产之中的人才,主要是指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等人才,技能型指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人才,主要是指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管理人员、测量员、资料员等。

在培养目标定位时,每个学校并不一定都要培养上述三类人才,而是可以依据各自学校土木专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性培养。土建类高专升格的本科院校土木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主,主要培养工程设计类人才和研究生生源;新建土木专业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即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人才;理论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以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理论应用型人才為主;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另外,对于各院校来说,各类型人才培养的比重是自由灵活的,依据各院校土木专业每年的办学情况和学生专业方向选择情况而定。

三、土木专业“1+2+4”培养模式

为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多类型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需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课题组对传统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办学现状,创新性地提出把传统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1+2+4”人才培养模式。

1.“1+2+4”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2+4”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专业基础平台、2个专业模块、4个专业方向”。“1个专业基础平台”指专业基础课和英语、高数等通识类课程;“2个专业模块”是指大土木专业中房屋建筑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两大模块课程。之所以只设置房屋建筑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模块,而不设置水利工程、隧道工程等其他模块,主要依据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的办学实际,他们由于办学实力所限,绝大多数设置的是上述两个模块,很少设置其他专业模块;“4个专业方向”是指依据各院校专业实力、学生就业意向、人才需求等因素,在每个专业模块的基础上再设置考研、设计、施工、管理4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设置体现了多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供学生依据自身基础、兴趣及就业意愿自由选择。

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个模块、四个方向,各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灵活地设置适宜于自身的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对于某个院校来说,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办学实力、人才需求、学生就业等因素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2.“1+2+4”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时,必须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原来“平台+模块”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深化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专业方向”三个层次,学生要进行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两次选择。两大模块的八个专业方向设置完成后,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的课程组,同时组织本领域的专业教师成立教学与科研團队,作为本专业方学生的专业导师。考研课群组设置时要考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专业入学考试内容,专业导师尽量选择相关领域高学历教师。设计、施工、管理专业方向导师选择时,也可以聘请建筑企业的建筑师、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技术员等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

学生利用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完成“1个专业基础平台”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类课程,第三学年开始学生选择专业模块(利用一年时间完成专业模块课程),第四学年初学生再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专业方向,同时选择专业导师、各专业方向课程、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完全按照专业方向需要而定,专业方向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开展可依据不同方向、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内容灵活变化,由专业导师全过程负责,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专业方向课程、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对于毕业设计的内容,考研方向的学生最好选择与自己考研方向一致的内容,设计方向的学生可以做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计,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学生可以做施工组织设计。

四、“1+2+4”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1.改革现有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1+2+4”人才培养模式与现行的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模块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与传统教学计划有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依据专业方向设置情况,适当删减专业模块课程,原有的专业任选课程以及原有部分模块课程根据其内容设置多个专业方向课程组,每门课程的开设时间依据培养模式的需要来设置。

2.课程组建设及专业导师的培养

在专业方向设置完成以后,围绕每个专业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形成独立的课程组,而建成的课程组也是本专业将来进行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另外,每个专业方向都应该有5~8名专业导师,专业导师可以由本领域的高职称或高学历教师担任,对于实践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方向还要设置双师型导师,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

3.加大人才市场需求调研

为使“1+2+4”人才培养模式能顺利实施,各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建筑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研,掌握建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便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课群组。人才市场调研除了常规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本专业毕业生信息库的方法,把各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建立数据库,其中包括其姓名、工作单位、具体业务、联系方式等,由专门的机构管理该数据库,还要定期地与他们联系,了解各类建筑企业、各个技术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

4.加大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产学研合作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优势,本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准确掌握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加大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产学研结合,提高各专业社会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方向设置更科学、课程设置更合理,同时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机遇。

五、结语

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使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对于名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总之,土木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合当前我国众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类型、方法灵活多变,各院校可以依据本校办学实力、学生潜质及兴趣、地方人才需求等因素灵活地实施该培养模式,培养多种类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10-04-28(11).

[2]董建春.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9,(7):36-39.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杜书廷 马金柱

上一篇:会计人员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实践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