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双语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建筑双语(精选7篇)

土木工程建筑双语 篇1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与商品经济两个浪潮接踵而来的猛烈冲击,高等教育如何面向世界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正在受到技术革命与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从而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外工程的承包与建设中,由此对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语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技术与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工具。作为本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众多高等院校,也在不断依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展一系列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成为一项正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开展的教学新举措。

在本科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自始至终地重视外语,并把外语作为一种获取通识性知识、养成综合素质以及中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达到以下良好的效果。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发挥英语作为工具的强大作用

外语不仅是外国文化、文明思想和文学的载体,也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如果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很可能使外语沦为一种简单的纯技术性的知识传播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而丧失它能够在更大意义上作为获取语言文化和通用性知识以及培养中外交流综合性能力的作用[2]。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程实践。采用双语教学,常常采用不同语种教材,由此可促进学生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从而极大地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土木工程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尤其是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的紧俏“商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工程的建设,因此,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通过实施双语教学促进了我们对于西方教育的具体认识和理解,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新的审视和提炼, 在对照中找出西方教育中的优秀之所在, 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在此基础上对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优化、整合, 使中、西双方教育中的优点有机地融合起来, 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出一个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机制,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3]。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采用汉语教学,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英语, 但是还有很多的专业词汇不熟悉, 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脱节, 学生不能有效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了解世界科技信息。因此,与国际名校的教学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同时也缺少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沟通。鉴于此,国内已经有多所知名的高校使用国外原版英语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并积累了一些经验。长安大学作为“211”高校的一员,其土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有必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开展双语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正是由于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以便充分有效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达到良好的教学结果,学校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适当开展部分双语课程。

综合考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本专业的师资情况、学生外语能力等,结合长安大学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其它高校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校也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一些矛盾;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其受经济、文化、地域、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均有其不同的规范,导致大量专业课程的内容受不同规范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初学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因规范不同产生的差别往往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以上特点,长安大学在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中有区别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课教学试典;比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许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依然是采用汉语教学为主,但是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双语课外辅导,对部分专业内容进行一些双语讲座,并引进相关的外文原版教材做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因其内容受规范影响较小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积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形式;如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先后开设“结构力学”、“结构稳定理论”、“建筑经济”、“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双语课程。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外语水平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培养等都会产生新的要求。目前长安大学为开展双语教学,采取了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组织教师参加外语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外语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或去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等。同时在工作量计算及工作业绩考核中,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

(三)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语活动,如外语演讲比赛、外语写作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2.加强专业外语的教学,强化学生专业外语能力;3.开展双语教学试典班,选择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4.定期举办采用外语讲授的专业报告会;5.成绩考核及学生综合考评予以适当奖励。

(四)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及丰富的知识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因其同时具备“声”与“形”两种表现方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可“听”又可“阅读”,便于不同英语水平能力的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4]。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为双语教学提供较好的手段,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库,使学生课后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查阅外文参考资料的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逐渐在我院开展并深入发展起来,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不远的将来,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三、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 双语教学必将得到更大发展, 这是进行跨国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才能使双语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双语教学只有和我国国情及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最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5]。

参考文献

[1]何敏娟, 王少曼.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4) .

[2]林峰, 顾祥林.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3) .

[3]徐飞, 万泽青等.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论坛, 2006, (1) .

[4]韩茂蔚.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

《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 篇2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 双语教学 教学方案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前言

《机械控制工程》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专业主干课,开设在第五学期,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即在本科教育方面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及要求在3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2]。从2006年开始将该课改为双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即掌握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又学会该技术领域的英语专业词汇与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外文资料的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通过2006年至2009年四届本科生的双语教学实践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教材、效果等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起到总结与促进作用。

2《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方案设计

2.1 制定教学大纲

《机械控制工程》原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结合机械工程应用以线性连续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介绍,目的使学生获得该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进行机械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确立双语教学后,调整教学目的相应调整为使学生既获得教学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又能熟悉该领域的专业技术词汇。该课程教学学时为32学时,在不改为双语教学时都感到内容多学时少,由于语言的限制,在完成基本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双语教学的用时会更多,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组织和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根据有关教学基本要求与规范,确定的教学主要内容有:(1)绪论:机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2)机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和系统方框图;(3)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稳态误差;(4)典型与复合环节的频域特性分析,Bode图的绘制与系统的开环和闭环特性;(5)稳定性的概念,Routh与Nyqusit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PID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4]。

2.2 选择教材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特别是对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的学科专业,可直接引进先进的、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的精神,作者选用了200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原版英文教材,该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控制工程实际,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具体是:(1)这是一本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学科的优秀教材,被世界诸多知名大学采用;(2)全书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叙述,每个单元由独立相对的专题内容组成,并带有三个典型例题,这些例题都很紧扣理论,并贴近工程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该单元的抽象理论;(3)每章最后都安排了习题,这些习题由浅入深,不仅有理论设计、计算而且包含工程应用分析与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国内有对应的翻译版(金爱娟,李少龙,李航天译.线性控制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礼,2000),这本书为那些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而没有很好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提供了课后对照学习的机会。同时,指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控制理论基础》(张庆灵主编)、《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为参考资料[5]。

2.3 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从目前国内双语教学文献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全外语型、混合型、半外语型。第一种基本上是外语教学,教师和学生上课都使用英语而不使用母语;第二种用外语和汉语交替讲授,汉语用以确保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英语用以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水平;第三种采用英文教材汉语授课,只有些专业术语、定义、定理会用英语表述。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模式是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想模式,但是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都很高,才能保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施[6]。该课授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从以往该课汉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部分难点理解困难。如果双语教学仅为了追求第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会造成学生由理解吃力学不会到失去兴趣讨厌学的恶性循环状况,到不到基本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二种模式教学模式,英语讲授概念,汉语引申解释,二者大致的比例是:英语40%,汉语60%。

2.4 制作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机械控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双语教学的课件即要遵循原版教材,又要生动形象,通过仿真动画、录像等形式使教学的概念实体化。《机械控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线,以单元对应课时进行全英文版本编排。每个课时课件由单元生词表、基础理论的推导与演绎、例题讲解、单元小结四部分组成,穿插理论分析的动画演示、科学家人物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工程控制实例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教师借助于黑板板书来给予强调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3.1 课前准备

首先,根据教材与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写出讲授内容的详细提纲;其次,查阅原版英文教材与参考资料,按提纲摘出相应英文内容并使其条理化,编写出授课教案;之后,针对原版英文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应用同步发音翻译软件进行标准发音的温习,熟练后脱稿练习;最后,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既使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讲解通俗易懂,又能引申到难点内容理解与掌握。

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这个互动过程的主体。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母语教学的方式,同时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时思维和学习方法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的方式,在课题教学方式上,参考了国内相关教学单位,采用了如下两个阶段逐步进行。在起始阶段,用英语进行理论概念的讲述,带领学生学习所涉及的专业术语,这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但经过5-6课时后,学生会逐渐掌握本门课程基本内容的英文表达法,就不再需要拿出特定时间学习英语了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采用以英语讲述为主,以汉语解释为辅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提问、专题讨论等方式促进教学。

3.3 课程考试与教学效果

该课程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试卷形式为全英文,提倡学生用英文答题,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的考试成绩与调查统计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数据可看出从2006年到2009年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提高,说明随着双语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从分数段看,70-90分平均约占62-68%,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说明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能够反应教学的基本情况。60-70分平均约占14-18%加上不及格比例6-12%合计为20-30%,说明有部分同学未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的必修知识。

由图2数据2006年到2009年学生期望与实际平均值的比较可看出,第一年2006年,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期望平均分为75.7分,但实际平均分为73.6分,一方面说明学生还不能适应双语教学,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学上有不足。因而,实际平均分数比学生期望值还低,教学效果不好。第二年,在认真分析了教学的不足后,及时进行了调整,但学生受上一届分数低的影响,对该课有恐惧心理,因而,调查的期望值低于2006年,当考试后实际成绩好于期望值,说明教学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年开始,一方面教师更加加强教学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加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学生的信心增强,对该课的期望值也上升到77.4分,考试的实际分数为78.5分,略高于期望值,说明教学效果好于2007、2006年。之后一年,逐步总结教学经验,在2009年该课的平均分达到了良好程度81.2分。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测评打分中,教师被评分数从2006年的78分上升至2009年的89.6分,接近优秀水平,说明教师双语教学效果逐年获得学生的认可,可以达到该专业课的教学要求,能够满足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是2006年教学改革立项中一个新的课题,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英语阅读文献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4年的双语教学,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育目标,依靠教师的勤奋和学生的努力,今后能够将双语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1.

[2]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董玉红,杨青梅.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 Morris Driels.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教学大纲 篇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课程号(代码):300004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 48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六十年代初期创立的研究材料共性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同材料性能及材料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材料科学、材料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大材料”基础和“中材料”专业的宽厚知识结构。本课程详细阐述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角度出发,说明各种材料的共性规律及个性特征,并能够用于解决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学生从原理上认识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属性,并能够应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 1,分指标点1.4和1.5;(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3和2.5;(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4)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2;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简要介绍材料的定义及分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建立整体概念。

要点:材料的定义、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定义、性质、重要性(举例)课程学习的目的、方法、要求

第二章 物质结构基础(15学时)

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内容到表面、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组分到多组分的顺序,阐述原子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与固体内部和表面原子的空间排列状态、聚集态结构及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材料组成(成分)与物质结构的内在联系有较系统、深刻的理解。

1、原子结构及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结合及排列(3学时)

要点:物质与材料的区别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原子中电子壳层数目、电子填充方式和原则、表达方式 电子能级及电子的稳定性

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因素和结合类型与性质

原子的间距和半径,空间排列状态及配位数

键性与键能

2、多原子体系中电子的相互作用与稳定性(2学时)

要点: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空间图形

分子轨道的意义、类型及空间图形

能带、能隙、带宽等基本概念、导体、绝缘体、导体的能带特点 费米能级的基本概念、费米分布的特点和分布函数

3、固体中的原子有序(3学时)

要点:对称图形和对称操作

点阵的意义和特点

晶胞的表示和定位、晶系和空间点阵型式 晶向、晶面的表示及其指数的计算 晶面间距及测定、公式(2-

45、2-48)晶体结构与键合性质的关系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体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点阵常数、晶胞中原子数、致密度、密度、原子间距、配位数; 间隙类型、数量和大小)

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和晶格类型

4、固体中的原子无序(3学时)

要点:固溶体的概念、分类及典型结构特点

点缺陷的主要类型,金属晶体中的空位计算

棱位错和螺旋位错的特征和区别、位错线与柏格斯矢量 非晶体的结构模型、分布函数及其图形 体积扩散机制、扩散激活能和FICK第一定律、公式(2-80、2-81)

5、固体中的转变(2学时)

要点:四种转变类型及特点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相律和相图,公式(2-90)

二元相图(匀晶、共晶):特征点、线、区域的意义 杠杆法则及计算公式(2-94)

6、固体物质的表面结构(1学时)

要点: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概念

表面结构特点与成因 表面能与表面特性的关系

润湿过程的种类及公式(2-107、2-108、2-109、2-115)粘附公式(2-121)

7、小结(1学时)

归纳、讨论第二章基本概念和作业中的问题

第三章 材料的组成及结构(8学时)

从材料的组成(成分)入手,详细阐述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多相多组分复合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和宏观组织结构特点。详细阐述由特性不同的各类材料相互复合而成的纳米级、微米级、粒子填充、纤维增强等复合材料的微观和宏观结构以及界面结构,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不同类型材料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变化特点。

1、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

要点: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与其晶体结构特点的关系(应用2-5-1中的公式计算不同金属晶体的有关参量)金属合金的三种结构类型的特点

铁碳合金相图中点、线、区域的物理意义、微相结构特点及随温度和C含量的变化规律 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非晶态合金的三T图

金属再结晶的物理意义及T、t、l的影响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3学时)

要点:组成和结合键性质

简单晶体的结构类型:AX, AmXp, AmBnXp 密度计算

几种典型晶体:单晶硅、NaCl, CsCl, ZnS, 钙钛矿、尖晶石 硅酸盐的五种晶体结构、桥氧原子和非桥氧原子 玻璃的组成、特性及结构参数 凝胶与陶瓷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碳黑、石墨、金刚石、C60、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3、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

要点:(侧重与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对照)

高分子材料结构的多层次性概貌 大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大分子链的内旋转、柔性和构象

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与聚集态结构模型 结晶构象与晶体结构特点 取向态结构

合成聚合物和天然高分子的主要类型 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微结构特点、界面

4、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1学时)

要点: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组成与结构特点

复合材料的典型结构及“连通性”概念 界面的形成过程、结构与功用特点 界面理论中的浸润和化学键理论

第四章 材料的性能(21学时)

本章内容较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阐明在应力、热、电、光、磁、声、化学介质、氧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各类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质、破坏形式、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讲述各类宏观物理性质的定义及测试和评价方法,介绍材料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进展。使学生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规律,了解不同类材料结构与性能特征,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奠定基础。

1、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6学时)

要点:不同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应力和应变的定义、五种基本类型

应力-应变曲线的物理意义(参量)典型曲线

弹性形变、应力状态与模量之间的关系,公式(4-

8、4-11)粘弹形变与蠕变、应力松弛(静态)和内耗(动态)永久形变的机制与塑性材料的增强途径 强度的概念及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的机制及相互转变因素,公式(4-50)

理论断裂强度和脆性断裂理论的推导过程,公式(4-30、4-

38、4-44a、4-

47、4-48)

裂纹在脆性断裂中的重要作用 塑性变形及断裂的计算

断裂韧性的类型,公式(4-

52、4-53)

硬度的概念、布氏硬度、洛氏和维氏硬度的测试技术及区别,公式(4-

55、4-

56、4-57)

粘合摩擦和磨损机制,公式(4-63),材料减摩耐磨的途径

疲劳的概念及在工业中的重要性,疲劳寿命曲线与疲劳强度,疲劳断裂机制,提高材料耐疲劳性的途径

2、材料的热性能(2学时)

要点:不同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材料的导热机制、公式(4-69、4-71)

热导率的定义

热容和比热的定义及其在热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公式(4-75、4-76)材料热膨胀的内在因素及影响因素,公式(4-77、4-78)材料热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热物理和热化学稳定性、表征方法、耐热性和阻燃性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材料的电学性能(3学时)

要点:不同材料电学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定义、电导机制、电导率的基本参数及影响因素、公式(4-80、4-81、4-89、4-90、4-91、4-92、4-93、4-96)

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与电导性、光导性和半导电性公式(4-106)

超导电性的定义、超导体的2种特性、3个性能指标

介电常数的定义、介质极化的三种机制,公式(4-112、4-113、4-114)

交变电场中的介电损耗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公式(4-118、4-119)

击穿强度的定义,公式(4-120)

材料电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4、材料的磁学性质(2学时)

要点: 磁矩、磁化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导率和磁化率的定义,公式(4-123、4-126、4-128)电子的磁矩和“交换作用”

磁化率与磁性材料的五种类型,公式(4-130、4-131)磁滞回线的成因(磁畴)、物理意义、软磁与硬磁材料

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磁学性能,公式(4-135、4-138、4-140、4-141)

5、材料的光学性能(2学时)

要点:电磁辐射与电子跃迁

光吸收与光波长的关系

材料对光吸收、反射和透射的内在因素和表述方式,公式(4-144、4-155、4-157、4-158、4-160)折射率与材料的透明性

不同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其与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非线性光学性质 发光机理及应用

6、材料的耐腐蚀性(2学时)

要点: 高分子材料物理腐蚀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公式(4-167、4-169)

酸、碱、盐对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化学腐蚀 高分子材料大气老化腐蚀的类型及提高耐老化的途径 金属材料的氧化及电化学腐蚀

7、复合材料的性能(2学时)

要点:复合效应的主要类型

混合效应,公式(4-171、4-172)

几何尺寸效应lc和lc/d的意义及与拉应力的关系 界面效应、界面相的功能,二次复合规律,公式(4-176)

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量和强度,计算公式(4-177、4-178、4-182、4-183、4-184、4-185、4-188、4-189、4-190),破坏模式

8、纳米材料及效应(1学时)

要点:纳米材料的定义,纳米结构单元、纳米固体、纳米组装体系 纳米效应的基本特点 应用实例

9、小结(1学时)

归纳、讨论第四章基本概念和作业中的问题

第五章 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加工(3学时)

从原料出发,讲述材料的制备原理和主要方法,由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讲述其加工行为和主要加工方法。使学生在材料工程的基础上,建立材料制备——加工——结构——性能关系的整体概念。本章结合观看电视片或图片演示进行。

1、材料制备原理及方法(3学时)

要点:铁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钢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铜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陶瓷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玻璃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水泥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与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对照)聚合物合成工艺过程 主要的聚合反应类型

主要的聚合物合成工业实施方法

2、料的成型加工性(2学时)

要点:金属的熔体流动性与铸造性

金属的变形性与可煅性 切削加工性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聚合物的熔融和流动特性

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聚合物主要成型方法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顾宜主编,化工出版社,2004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①Funds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William D.Callister,Jr,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②材料科学基础,谢希文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材料性能学,王从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篇4

1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商业大厦的应用

2填充墙墙体开裂的维修与防治

3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探讨4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5渗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6深基坑顺向岩层高边坡的支护施工

7商品砂浆在工程中的应用

8商品混凝土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

9软土地基混凝土管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分析10浅议轻型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11浅谈加筋土挡土墙施工方法

12企业流程再造与工程质量管理

13某装配车间特大吨位吊车梁系统设计

14某深基坑内管涌、流砂的事故原因及地基加固措施15裂缝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16旧城改造施工引发的房屋裂缝分析及处理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18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与结构耐久性

19混凝土整体现浇楼(顶)盖裂缝的成因分析和系统预防20混凝土外加剂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21后压浆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及检测评价

22关于异型截面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探讨

23公司大门工程建设施工

24高掺量粉煤灰自流平砂浆性能的研究

25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研究

26钢筋混凝土构件统一理论研究的发展

27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28对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分析

29地铁站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监测方法

30单桩复合地基中桩身参数的反演分析

31从检测角度看管桩纠偏技术在深基坑基桩事故中的应用32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33超深基坑垂直喷锚支护施工

34不增加水泥用量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5轻钢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节点型式探讨

36浅谈水撼法在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37平面钢框架失稳形式的研究

38女儿墙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39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

40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控制方法及应用

41高边坡路堑控制爆破施工实践

42电站焊接技术发展方向

43浅谈现浇商品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的成因和防治

44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45某核电站进度控制方法与实践

46项目施工中的合同管理与技术管理

47超长预应力束的张拉施工监测技术

某核电站物项采购合同管理

49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

50某教学楼主梁开裂原因分析及加固措施

51某工程人工挖孔桩成孔护壁过程的质量控制52模糊概率模型在工程投标中的应用

53浅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

54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单面支模逆作法施工技术55新型给水管材的选用与施工

56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7浅谈建筑工程质量

58扬州某公司24M跨工业厂房外墙渗漏综合治理方案59高强混凝土施工探讨

60制作活络式抽芯内模解决空心板梁内模难于取出的问题61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62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63如何快速准确的编制项目竣工图

64专威特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65福州某大桥主桥空腹式刚架拱桥施工

66门式钢管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承载能力分析

67框架结构-箱形基础-地基土共同作用分析

68局部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约束件设计方法

69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承包商索赔管理研究

70加筋土挡土墙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71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研究

72种植钢筋粘结应力与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73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

74预应力技术在水闸加固中的应用

75现浇钢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76索网结构施工分析的ANSYS实现

77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配筋优化设计

78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规律分析

79桥梁工程中常用支座的施工安装方法

80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81某工程回填土土体滑移的分析和处理

82煤矸砂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83论楼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84两侧不等高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

85聚丙烯纤维砂浆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86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策略

87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建筑土木工程实习日记 篇5

8月6日 中雨

汲取教训,我在昨天走的时候就请了假,州哥这人真不错,可能是由于刚毕业,就实习对今后工作成长影响、意义有更真切的了解和体会,所以对我要求严格,从来不会让我错过任何可以学习知识的机会,临走的时候,他拿了一叠工程上的图纸,让我回去没事儿的时候看看。

就这样,今天就不用去工地了,在宿舍玩会儿,再翻看翻看图纸,看看当初学的.《画法几何》、《建筑CAD》能不能与设计院的图纸接轨。研究了研究图纸,再想想自己的CAD水平,看来今后又有事儿干了,这学无止境是一点儿都没有错呃。

交通工程双语教材的编著探讨 篇6

关键词:《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交通工程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国内外规范对比

我校双语教学课程《交通工程 (总论) 》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 本文对于《交通工程 (总论) 》在其双语建材的建设中, 对双语教材的编写进行探讨。

一、《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建设的背景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骨干课程。北京工业大学一直结合专业的发展, 对该教材进行多次补充与修编。《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课程组多年来坚持教育教学研究, 注重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确立了“以加强基础理论为导向, 实现课程与国际接轨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建设理念。于2010年出版了《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这门课程的建设于2010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课程凝聚了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系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该课程最初的教学学时为64学时, 在教学计划面对知识面扩大的调整中已经改为48学时, 双语教学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紧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 是双语教材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材的建设过程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的建设:第一阶段, 美国原版与中文教材并用;第二阶段, 编写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第三阶段, 出版双语教材。

1. 教学中美国原版与中文教材并行。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建设的初期, 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优秀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尽管原版教材的价格让人望而止步, 但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教务处与校图书馆以满足一个教学班的需求为目标, 于2004年开始, 为交通工程双语课程提供师生平均每人一册原版教材的借阅服务。由于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专门进行了供课堂辅助与课下教学指导的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工作。

2. 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的编写与试用。

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的最初编写是凝炼各章节中的关键内容。考虑到本课程所采用的这两本中、英文推荐教材的章节顺序与关键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课程双语讲议材料的编写过程中,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编写的双语教学讲议材料, 此讲议材料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了顺序与教学深度设计, 关注增加专业词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关键知识点的中、英文双语对比与注释。从2003年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开始之初, 连续五年都免费提供给全班学生, 并且每个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 都会分三次进行双语教学讲议材料的意见反馈, 通过5年教学环节的应用、补充与完善, 为《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教材的正式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双语教材的建设。

在教学与讲议材料应用过程中, 作为任课老师,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关键内容的要求, 积极思索双语教材的必要性, 结合学生对双语教材的需求分析, 结合8年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收集的学生反馈意见, 在全面、深入进行所采集的24次的双语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 总结该讲议材料的5年试用中的经验与教训, 任课教师杨孝宽与贺玉龙开展了《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教材的写作与出版工作。

三、《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的编写

1. 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编著者首先考虑的教材的语言选择, 通过对本专业相关双语教材的调研发现, 不少双语教材是在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 挑选相关章节组合, 提供中文翻译的双语教材。但是对于交通工程总论来说, 其中文教材是我国“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精品教材, 但是学时安排不适用于双语教学;对美国原版教材翻译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此双语教材, 笔者考虑: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 提供翻译版的教材只能让其继续依赖于中文而非有利于其专业英语知识的拓展。基于上述因素, 笔者确定了《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的编著思路, 以英文作为本教材的主要语言, 兼顾双语教学与便于学生理解, 对于其中的关键词汇与用语进行了双语对应。

2. 注重国际国内的规范与标准的对比。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交流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中加强了国内外行业标准与规划的对比分析。例如, 美国的道路分级标准与中国道路分级标准的对比分析。同时, 在道路服务水平中, 也增加了对比分析, 美国将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6级服务水平, 而我国目前是将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4级, 为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材编写中提供这两者划分标准与等级的对比。

3. 补充行业发展中的重点知识。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热点问题。在此目标指导下,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中增加了目前国内专业教材中少有的“犹豫区”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的内容。该概念对交叉口交通信号黄灯配时与路口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探讨闯黄灯的执法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讨论。而“犹豫区”正是闯黄灯行为出现的关键因素。本教材所补充的相关重点知识, 旨在实现此教材在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下具有前瞻性与时新性。

4. 设立中英文专业词汇表。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地感触英语教学环境, 考虑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与生活英语词汇有交叉, 存在着一词有不同专业技术方面的含义, 为加深学生对交通工程的专业词汇的理解, 在编写《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的双语教材的时, 特增加了一份专业词汇附表, 将交通工程专业中的部分关键专业技术词汇进行了与中文解释, 并根据英文词汇的字序表进行排列, 以方便学生查找。提供方便的学习环境,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觉学习的能力。

5. 双语教材的特色体现。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建设思路, 已经确定了英语为主, 中文作为补充的主体思路。在《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的教材中, 增加了丰富的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技术相关的图例与实例, 以启发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为了保障教材的生动性, 笔者坚持本教材的彩色印刷, 以保障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生动性与阅读趣味性。

6.“理论与应用”的双语实践环节建设。

在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中,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受理论教学课时的限制, 同时不让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受到限制, 在交通工程双语课程之外, 特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交通工程实践》作为《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理论课程的实践延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会利用课上或课后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交叉路口进行现场交通量、地点车速、交通延误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训练, 加深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笔者在连续八年双语教学的研究、探讨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下, 编写的《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的特点总结如下:1.任课教材编著的双语教材, 兼顾双语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 集英文原版、中文优秀教材的特点于一身;2.双语教材的英文主体定位, 为专业重点词汇提供中、英文对照,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英语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授内容;3.双语教材的国内外对比, 从行业的标准与规划的对比入手, 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国际视野, 对比性的编著方式, 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4.双语教材的生动性, 不仅体现在教材编写与印刷方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同时, 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 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7/27/c on-tent_1664810.htm, 2010-7-27.

[2]杨孝宽, 贺玉龙.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土木工程建筑双语 篇7

关键词:桥梁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实行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本课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我系已开展的双语教学[1]所积累的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尝试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为进行桥梁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桥梁工程”是我院土木工程工民建专业及地下工程专业的辅修课程,计划课时为32学时,它在专业课中所占比重和所处的地位以及能承受的风险性,很适合尚处于初运行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桥梁工程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查找和检索英文原文资料的能力、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提高

学生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为其将来在专业上的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教材的选用及授课方式的探索

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容表达的地道等,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够让学生直接学到与世界主流技术接轨的知识和思想。鉴于国外桥梁规范与我国桥梁规范的不同,直接选用原版教材并不十分合适,但是可以将其作为课后的辅助阅读材料来使用,学习桥梁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一些专业词汇。所以,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应将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英文翻译和整理,同时参考国外教材讲解我国和国外在桥梁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异同点。课程的讲授应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每节课开始先介绍生疏的专业词汇,然后由中英文分别解释其具体含义。

2提高老师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我们学校与多数重点高校相比,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四、六级通过率较低。而要在大三、大四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基础,否则用英文授课时,学生反应不过来,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影响教学进度。因而,必须大力加强公共英语课教学工作,提高本科生的四、六级过级率。

与此同时,应大力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尽管具有硕、博士学位,所掌握的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若没有较长时间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则仍然存在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学校可在校内举办培训班,也可以送教师到国内著名外国语学院学习,有条件的学校或送老师到英语国家出国培训,这样在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还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3课时的有限性

桥梁工程的计划课时为32学时,采用全中文授课时,学生就已感觉到该课程的难度和课时的不足;当在课堂上大量地使用专业英语时,教师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情况,往往会采用在课堂上增加黑板板书的方法来弥补,某些重点难点问题也需要重复讲解等等,这些都势必会减慢授课进度,可教学计划又是必须要完成的。

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由于是按照自然班合班授课,学生动辄上百人,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太差,跟不上上课节奏,所以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只能按照每届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合适英文教学比例以确保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对英语基础好、理解力强的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除了掌握课堂内容之外在课外再做一些延展阅读或写作。同時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大多用于讲解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每个同学用英语发言的机会有限,因此在双语授课中提高英语口语的可能性不大,而应该将重点放在专业英文词汇的学习、提高专业论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上面。

2本课程是我院工业民用建筑和地下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辅修专业课程,其专业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又有一定的要求,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很大,因此如何确定在教学中英语和汉语的比例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全部采用英语讲解可能会使得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厌学,如果过多用中文讲解又会失去双语教学的意义。这个比例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兴趣、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比例。

3教师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首先要熟练掌握所要讲的中英文专业内容;要下苦功练就英语的应用能力,用英文撰写教案、教学大纲及其它教学文件,用英文板书与制作幻灯片等等,在教学中创造出外语的气氛与情境。并且能用英语讲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内容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时课堂上应多利用图形、图片的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施教。例如,课堂上将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构造用图片的形式并辅以英文注释展示,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解释起来也比较轻松,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掌握未听懂的词汇和课程的难点。同时在课堂上对一部分实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双语教学要达到良好效果,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比一般课程付出更多努力。为了实现目标,除课堂教学外,还要强化课后练习。因而对学生的最终考核要灵活,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应比一般课程要大。对于考试出题及答题方式,也要灵活掌握,视平时作业情况分配中英文比例,或允许学生用中文答题,而对用英文答题者给予加分奖励。

四、结束语

1学生情况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沟通外,还在每学期结束后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的问题包括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在专业课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在这门课程开始前所达到的英语水平,即是否通过标准大学英语考试(四级、六级)、教师的水平、教材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回答结果简要分析如下: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人占总人数的65%;不愿意接受的占总人数的23%;表示无所谓的占11%。调查数据显示,愿意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人数大约为2/3,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大约1/5。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授课形式。这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英语水平和对双语课程接受程度的关系来看,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双语教学这种授课形式。另外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和发展方向有肯定的评价,如学生最为肯定的是专业词汇方面的作用,也充分肯定了开展双语教学对提高阅读专业英文文献能力的作用。

2任课教师体会

从4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学习任务,并能较好利用本课程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阅读英文书籍和查阅英文文献,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另外,作者由于经常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文献,也了解了国外最新的教学动态及该学科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一步将这些知识和内容充实于教学中,使该课程的知识与内容不断得以更新和完善。但双语教学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如教材生词多,课程进度慢,总学时数安排的少,教师英语讲解和表述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听力理解跟不上,英文阅读速度慢,使学生感觉学习该课程的压力比较大。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难题。值得欣慰的是在校督导团的随机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学生很少,因此,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还是大有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舒小娟,刘丽芳,侯德劭等一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尝试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3-164

上一篇:护理生个人简历下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