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与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1世纪是高度网络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體,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信息化与网络文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信息化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1:

“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及思路,并阐述了“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越性和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利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综合性的学习模式以及便利的辅导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辅助教学;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76-),女,湖北随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厉虹(1959-),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09JG16)的研究成果。

一、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目前,高校建设各专业均是依照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专业课和专业任选课为辅的思想进行的。各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既有系统性又有上下依托关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本专业的系统性、各门课程的上下衔接关系、相关课程的重叠交叉关系以及专业课程与一、二级学科基础需求的关系等等不很清楚。另外,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情况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由于缺乏实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仅通过学期末考试的成绩才能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有必要将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辅助教学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1-3]

“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要学什么,并建立个人的专业体系结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化互动式课堂教学,课后学生有资料可循,并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利用设立的学生论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引入客观评价机制,科学地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积累第一手的资料。

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网络信息化”平台是实现网络化教学模式最有效的途径与媒介。[4]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化互动式课堂教学,即学生能够从网上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情况,及时看到老师的反馈和评价情况,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班级中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1.“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组成

“网络信息化”平台主要由用户登录、网络课堂、教学园地、助学园地和实验指导等五个部分组成。用户登录包括用户注册和系统登陆两个模块;网络课堂是由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等6个功能模块组成;教学园地是由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库、视频库和图片库等3个模块组成;助学园地是由课题讨论、典型题例和网上答疑等3个模块组成;实验指导是由选做实验、必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3个模块组成。图1为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关系图。

2.“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内容及各部分作用

该教学平台需要对访问用户进行资格审核,第一次使用前须注册,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进入该系统。授权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类,这三类用户均有权使用网络课堂、教学园地、助学园地和实验指导中相应的功能,但管理员还有更新网站内容的特权。

(1)网络课堂。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数多,学时有限,并非所有学生能第一时间领会老师的授课内容。但是,该平台中的“网络课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单独为其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网上教室。在此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资源,并利用网上教室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自学并加以巩固,还无学时限制。

(2)教学园地。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传统课堂上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教学园地模块中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库、视频库和图片库等。例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介绍同步电机旋转磁动势、旋转磁通势波等抽象的概念时,传统的黑板以及书本模式非常抽象,无法形象生动地加以说明,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该模块中的动画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即可解决问题。

(3)助学园地。因时间所限,传统课堂上教师所组织的交流与讨论仅在少数学生范围内进行,无法顾及到大多数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学生能随时在“助学园地”与本课堂中的同学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还能将学习心得或讨论过程上传至讨论区,由管理员负责更新内容,实现了网络化教学的实时性和交互性。[5]

(4)实验指导。传统教学中学生做实验均是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照猫画虎”,通常实验结束后学生往往不了解此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内容以及顺利完成实验项目,“网络信息化”平台下的实验指导模块中提供每项实验的指导书以及部分实验过程的视频。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之前预习实验内容、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可以在书写实验报告时作参考;另外,还考虑开发一些网上模拟实验,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网上模拟实验。[6]

三、“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越性

1.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解决书本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及处理,不仅获取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充实其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它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约束,让学生尽可能在最适宜的时间和最佳的学习状态去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克服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动感的及不断更新的资源,代替以往单调的、沉闷的及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3.提供便利的辅导条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后在线浏览或下载网络平台中有关课件、补充材料、参考辅助资料等得以解决。此外,利用E-mail和论坛等有效的个性化辅导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不再会因有问题时找不到老师而发愁。这些均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既为教师辅导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又为增强师生感情搭建了沟通桥梁。

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生动、更广泛地了解整个学科体系,寻找兴趣点,明确学习的重点;通过网络平台交互,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学生可以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知道如何获得丰富的教学素材等等。这样,更适合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各取所需,选择适当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提供一个实用便捷的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但是,网络辅助教学还应该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重视网络负面影响,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

网络提供给高等教育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的自由、平等特性,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但是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作用则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导致大学生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网络拥有的强大诱惑力远远超过大学生自身的控制力,现在的网络黑客、网络罪犯中不乏青年人;同时,网络的高度图像化和综合性的特点,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阅读和表达能力退化;一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使言语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等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培养他们是非判断的能力,让青年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养成道德自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出台关于青年学生上网和网吧经营规定,采取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绿色环境。

2.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合理使用网络辅助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网络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依赖教师的现象,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学,但不良后果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失去控制。实际上,多媒体网络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应该清楚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是否需要应用,取决于教师教学内容的需求。

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应当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和时尚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多媒体课件之外,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获取信息资源、掌握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也参与课程建设,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能力

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具体地说,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网络教学的设计者。为了适应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变化,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化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结论

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运用多媒体网络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检索、统计及分析,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结合多种网络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科建设中研究教学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倪向东,李盛林,曹杰,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4):70-71.

[2]陆继远,景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方案设计及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1,(5):47-48.

[3]谢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生物化学辅助教学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1-53.

[4]黄国波.《化工CAD》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

2010,32(6):85-89.

[5]冯宁.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建构高等数学教学之策略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2-26.

[6]陈贵荣,刘少克.“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6):1-2.

(责任编辑:宋秀丽)

作者:李慧 厉虹

网络信息化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2: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21世纪是高度网络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體,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内容及其特点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的,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人际交往及社会文化特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求和网络化发展特点及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既包括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利用非网络手段针对网络特点及所存在问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目的。”[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结合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顺应时代发展,以网络为依托、以高校为阵地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素质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是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核心部分。具体来说,网络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网络向大学生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论、立场和方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大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了解自身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道德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在网络活动过程中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评价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网络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着重开发大学生的审美、智慧和创新潜能为内容。”[2]这些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具有隐匿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它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政党服务的,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以及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与人之间身份的隐秘性等原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其自身特点,它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公开性,其教育目的往往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而呈现出隐匿性的特点。

2.教育信息量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的信息源主要来自党政报刊、时事政治类资料以及各种教材,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各种图文视频资料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信息量大的特点。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开放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搜索多种类型、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的交流经常是匿名的、开放的,从而使人们的身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的特点,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便捷、平等的交流,教育者更多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实现互相交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教育交流方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博客等网上交互平台相继建立,依托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交流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开会、谈话、讲座等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网上党校、主题网站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重大时事政治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讨论交流,真实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当今,我们已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时代特征,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时代条件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成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网络提供给人们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通过各种形式向我们灌输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和观念,所以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克服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弊端,适应新形势,利用网络创造一个和谐温暖、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是通过说教和灌输进行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实现了地位的平等,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对话,教育者更多进行的是引导教育,而被教育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也得到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新的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被动型到主动型、封闭型到开放型、灌输型到引导型、服从型到选择型、单向型到交互型的转变”,[3]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3.依托互联网,创新教育形式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技术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数据,声像动画等形式传播思想政治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BBS、QQ、贴吧、论坛、博客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在高校中,我们应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开设各种主题网站、在线课程、网上党校等,在此基础上加强交互式的教育学习与交流,特别是对于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我们要及时认真的给以解答和解决;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和动向,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坦诚面对、耐心教导;对于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由此搭建起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桥梁。

4.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设

网絡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安全保证,有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行。营造优良的网络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同时以法律为武器打击网络犯罪和破坏良好网络环境的行为,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加强制定网络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列》等,网络教育环境的优化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

其次,要加大投资,加强高校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开发各种优秀软件,依靠技术手段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清除,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设立坚固的“防火墙”,“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给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4]。

再次,高校应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抵制网络垃圾,提高自律能力,增强网络法律法规观念。

5.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网络时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自身网络技术和信息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意识,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熟练地掌握基本网络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法律法规,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创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敏锐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束语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主要阵地,它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要趋利避害,进一步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加强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梅.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2):49-55.

[2]荆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

[3]叶灯洲.论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5).

[4]张法,吴伟伟,赵勇.谈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作者:雷媛

网络信息化与网络文化论文 篇3:

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为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指明了方向。

1.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政治担当,顺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坚决抵制、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在网络空间的渗透和传播,始终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切实将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原则落到实处。

当前,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整体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仅要诉诸法律,而且要诉诸政治、道德、文化;网络空间的生态文明不仅要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滋养修复,而且要吸收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处理好总结经验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创新不仅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制度创新就是在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践和网络发展的新特点积极调整变革工作流程和方法,赢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权;技术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探寻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意识形态安全奠定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必须把人民放在首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把解决思想理论问题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确把握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实际状况,充分研究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出发,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在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今天,谁拥有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谁就拥有了塑造人心、传播价值理念、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主动权。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认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价值主体性的确立,精神独立性的生成,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独立性的高扬,首先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构建体现自身意志特性的话语体系,特别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对于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根据这一要求,在网络空间,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努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让广大网民真正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使网络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同向而行,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同心共振,从而增强网络空间抵御和消解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能力,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潜在威胁。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近年来,党中央就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办法要求,各级党委也采取了许多有力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一段时间里,有些党员干部对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突发性事件、热点性事件、焦点性事件,反映不够敏锐,认识不够深刻,应对不够及时、措施不够有力,甚至有些人在西方價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有意“去意识形态化”,回避意识形态斗争,不敢担当,不愿亮剑,明哲保身,充当“开明绅士”,给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大力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思想判断力、辨析力,提高开展网络意识相态斗争的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增强责任担当,努力做到履职尽责,主动担负起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大使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既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巡视监督进一步建立和落实网络“把关人”责任,充分发挥网络“把关人”的作用,筑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堡垒,努力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努力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法治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手段,是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保证。随着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抖音、快手、小视频等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有些人利用这些新手段传播低俗文化、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有害影音,对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将网络空间治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建立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和抵御不良意识形态渗透,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有法可依,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 高天鼎

作者:马云志 郝相赟

上一篇:服务员实习工作报告2篇下一篇:民政行政自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