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患者和16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29例,护理人员各8位。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控制、病房管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论文 篇1: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选取精神科病房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信任度、病区管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科病房各指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病房;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多数伴有思维、情感等障碍,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思想偏激、行为失常等[1]。作为医护人员,在做好相关治疗的同时还需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笔者通过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3讨论

精神科疾病多通过患者的行为、心理活动等表现出来。临床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发病多和患者自身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进而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出现行为功能紊乱和神经功能紊乱[3]。严重者会出现行为失常、自杀、自伤等情况,临床需给予精心的护理,保障患者健康。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责任制的护理策略,显著改善了护理水平[4]。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科病房各指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Costa FM,Greco RM,Bohomol E,et al.The nursing staff opinion about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J].Einstein(Sao Paulo),2014,12(2):211-216.

[2]曲志君,刘铁桥,魏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态行为应对方式及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108-113.

[3]Stanton R,Happell B.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 Variables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J].Curr Sports Med Rep,2014,13(4):260-266.

[4]虎焕焕. 采用沟通技巧护理精神分裂症产妇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0):2690.

(收稿日期:2014.09.04)

作者:周燕荣

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患者和16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29例,护理人员各8位。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控制、病房管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提升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病房管理

医疗机构在服务方面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更是对护理服务质量的一种提高[1]。本文针对某院的58例患者和16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评价护理质量、观察患者的满意度。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间某院精神科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3~57岁之间,平均年龄(37.58±8.5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该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共16人,将医护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应患者组别,每组各8人,由两名责任护理人员分别带班。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1.2.1确定护理模式

将整个病区分配到个人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护理、病人的简单处理、病情巡视、心理沟通及健康指导等,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程的护理服务,固定每位患者的责任护理人员。

1.2.2完善排班制度

按照患者数量将观察组8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每组有一名护理人员和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负责病床数量统计,、落实病区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患者治疗、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让患者全方面体验护理服务。

1.2.3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以护理人员的岗位为依据,遵循“高质量、高风险、高收入、高强度”的分配原则,将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职称、岗位、责任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等)列入护理岗位薪资中,由科室管理人员(护士长、科室主任)对小组护士进行考核。

1.2.4优化住院环境

护理人员营造出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接受心理干预,以病房为中心,打造出优质美化的院区内外部环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患者治疗配合度、患者复发率等。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处理、病房管理及护理文书方面进行评分考核,每项满分为100分[3]。

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日常沟通总结,将护理评分等级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及格(60~79分)、不及格(<60分)。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考核比较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观察组:基础护理(92.54±5.37)、分级护理(95.57±5.27)、护理程度(99.54±1.21)、感染控制(97.54±6.24)、病房管理(96.65±1.54)、护理文书(98.54±1.20)。

对照组:基础护理(89.45±3.54)、分级护理(78.54±6.58)、护理程度(87.85±2.54)、感染控制(88.95±5.62)、病房管理(87.54±5.98)、护理文书(94.51±5.57)。

两组护理人员的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控制、病房管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优秀23(79.31%)、良好6(20.69%)、及格和差为0(0.0%);

对照组患者:优秀12(41.37%)、良好4(13.79%)、及格为5(17.24%)、差为8(27.5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的護理人员不仅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得分均为满意,更重要的是对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也进行了调整,分班、分组的护理模式能够平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让护理人员不再烦累。在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考核中,观察组的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控制、病房管理得分均较高,在95分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自信心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特别是在精神科中,患者的病情复杂,需要护理人员多方面的观察和沟通,方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程度,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得到了规范,双方面均有了改善。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模式值得各个医疗机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青.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模式的方法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4,05(17):1617-1618.

[2]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3(12):38-41.

[3]魏斌.优质护理服务供需平衡的扎根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作者:杨婷婷 陈敏

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的96例患者参与我院本次实验研究,把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的依据。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封闭病房;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具有与正常人不同的认知模式,导致其在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存在异常,护理人员很难与其交流,继而影响患者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住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患者,所患精神疾病要比开放式病房内的患者严重,治疗过程尤为艰巨[1]。如何才能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每个医院精神科都在探索的问题,我院对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96例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把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7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治疗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5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精神科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和身体锻炼。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分配护理责任:

将精神科的封闭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把护理项目分配到个人,如基础护理、病房巡视、心理沟通、健康指导、身体锻炼等基本护理均由个人承担,承担责任的护理人员必须持续全程的为自己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2]。

1.2.2美化病区环境:

医院内的精神科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科室,尤其是精神科封闭病房内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自己的医院进行活动,活动范围仅限于病房,因此美化患者病房环境,营造出家的温馨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3]。

1.2.3实施绩效改革:

落实神经科护士的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对每一位精神科封闭病房护士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定期考核,监督护士的工作,确保每一位护士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1.2.4丰富健康教育方式:

在护理工作总中不断总结丰富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教育力度,将书面和口头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模式[4]。

1.3评价标准:

护理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并把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发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统计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的标准。

2 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护理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所谓优质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工作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理工作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工作中,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最近的就是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时刻坚持以人文本的护理原则,同时还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这对于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护理人员核心价值在工作中的充分体现[5]。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彩君,徐彬,谷凌云.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0(21):731-732.

[2] 谷凌云,李彩君,徐彬.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1(17):75-77.

[3] 郭南军,李志勤,马艳,金朝晖.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3(12):148-150.

[4] 冉红霞.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1(04):60-61.

[5] 王怀东.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5):5127-5128.

作者:李蓉

上一篇: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集合3篇下一篇:小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