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本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中,是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之后又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成本会计课程,对于学好后续课程,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在企业里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因此,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学系统成本会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论文 篇1:

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成本会计学网络教学系统实效分析

摘 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即时通讯平台构建的成本会计学网络教学系统的实施过程,并通过两级学生期末成绩对比、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了该系统的实际效果。在分析过程中,探讨了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以提高学习效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学 网络教学 即时通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使人们进行跨地域、跨国家、跨领域的学习,从而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流行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是以Web信息发布为主要途径,即教师设计开发网站,并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表、学习评价方法、相关讲义、课件和其他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该模式现已被各大高校广泛使用,作为建立网络精品课程的主要教学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此种方式在响应及时性上存在着不足,师生之间无法达到即时信息的交流,对其充分沟通产生了影响。

由此可见,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网络教学环境下需要探讨的新问题。一种新型网络交互方式——“即时通讯”的应用,可以对网络教学系统目前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此方式操作简单,运行便利,是网络互动交流的理想平台,在大学校园中早已普及,但是主要集中在个人应用方面,而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借助网络学习和教学方面的应用尝试才刚刚开始。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网络教学方面,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2008年3月开始,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6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探讨网络环境下成本会计学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点,以建立“成本会计学”即时通讯群组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理论及实践教学。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性的计算与操作,培养他们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独立探索知识分析问题、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2.教学对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6级会计学专业,共75名学生。

3.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合理构建一个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全方位互动的教学系统。即课上讲述基本原理,课下讨论相关案例;课上教师讲授知识,课下师生互动交流。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各个企业的工艺流程,制作并提供大量企业成本核算及分析案例,使得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相互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并和教师加强沟通,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实施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具体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实施过程:

1.设置资源

教师以腾讯QQ为网络平台,建立即时通讯群组——“郑航成本会计学”,并开放供学生注册加入。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及要求,制定出具体的交流形式及程序,并在群空间中予以公布。

2.学生注册

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加入群组均采用实名制形式,即以学号进行注册。

3.日常运行

该即时通讯群组依托Internet网络平台运行,其主要日常功能如下:

(1)信息公告

在群组互动页面的显著位置设有信息公告版面,该版面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

(2)在线答疑

该功能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即时交流的鲜明特点。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教师通过网络每天定时集中向学生答疑。由于信息的公开,避免了问题的重复;由于网络的特性,教师可以远程答疑,不受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自由交互,通过学生对教师回答的及时反馈,便于教师直观掌握学生的反应,弥补了以往网络BBS答疑的主观性和间接性。这种方式兼有课堂答疑的完整性和网络答疑的灵活性,既节省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又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3)案例讨论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一些成本会计实务人员也加入即时通讯群组。他们与师生进行成本会计实务案例的交流,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疑问。通过群内成员的相互讨论,互助合作,实务人员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学生也可以充分接触实务,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实践当中。

(4)资源下载

学生可以在“群空间”内下载课件、软件、作业以及其他教学资料,使得学生获取资料更加方便快捷。

4.维护管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教师对其内容进行完善,对资源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公告管理和资源管理三部分。这三部分主要实现对学生、公告和资源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相应的权限设置和信息查看,保证系统能够及时更新并动态运转。

三、实效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采取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监测系统浏览量和对学生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对系统加以改进。期末,我们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卷面测试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学习记录、卷面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内容,而且还掌握了很多其他相关知识,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卷面测试结果

为了验证该网络教学系统的效果,在保证两级期末试题难度相当、学生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对采用系统前后两级本科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进行对比。

对2005级(采用系统前的一级)和2006级(采用系统的第一级)会计学专业成本会计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别统计,两级试卷的期末成绩中客观题部分的正确率。图1所示为采用系统前后两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分布比较,横轴表示分数段,纵轴表示分布百分比。可以看出:以70—79分数段为分界点,在分界点左边的低分段,采用系统后的2006级学生分布百分比要比采用系统前的2005级低;而在分界点右边的高分段,情况却恰恰相反,采用系统后的这级学生分布百分比要比采用系统前一级的高。在教学方式、其他教学手段、生源、试卷难易程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只能用网络教学系统的采用来解释这一现象,这说明该网络教学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2.问卷调查分析

本着科学评价“成本会计学”即时通讯群组网络教学系统的原则,笔者在参与学生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三方面对教学系统进行了评价,共包括6个子项,充分考查了教学改革方式、教学资源设计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每个子项根据重要性不同,赋予其不同的权数,问卷内容总分为100分。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评分,得到各项指标分数,加总后得到总分。教师收回问卷并对其得分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即时通讯群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评价较高。该教学系统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该系统的建立取得了一定的实践价值,尤其是响应的及时性,充分弥补了传统网络教学系统在此方面的不足。但是该系统在充实性等指标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表明该网络教学系统需要继续在技术应用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比如,应该继续增加教师在线交流时间,以继续提高系统响应的及时性;网络资源的内容也应该继续加以丰富,以增强系统的完整性。

3.教学收获

此次教学改革实践摈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探索式教学方法,使教师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挑战和“头脑风暴”冲击。教师接受的挑战越多,所受的启发和收获也就越大。

(1)学生的潜力亟待挖掘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备的课程,纯粹的理论灌输并不能使得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必须紧密结合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至于死啃书本,才会自觉获取知识。此次教学创新表明:学生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有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挖掘这种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开展合作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定位更加明确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扮演好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和设计,利用网络环境和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了解新技术,把握新理念和新方法,才能进行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即时通讯群组网络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果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就成本会计学这门学科来说,网络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实践证明其效果显著,应该在完善会计网络教学系统的同时加大会计教学网络化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肖星,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潘晓萍.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生学习实效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3]欧阳电平,罗林.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6(5).

作者:王佳凡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成本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中,是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之后又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成本会计课程,对于学好后续课程,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在企业里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因此,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1.专业性较强。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在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经学完的前提上开设,因为成本会计课程需要以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及知识为基础;如果不先行学习这些课程,学习成本会计的难度较大;有时学生可能听不明白,不能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任何会计专业课程都必须是在该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更是如此。成本会计课程中许多方面都需要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等都是如此。因此,学好这些先行课程,对于掌握成本会计至关重要。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应考虑成本会计课程的这些特点,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必须考虑先后顺序。

2.核算方法繁多。成本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涉及的核算方法较多,如不同生产要素(如材料、职工薪酬、折旧费、外购动力费、待摊预提费用等)的归集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成本计算分配方法、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等,而且这些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另外,这些方法还涉及较多的计算公式,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同时,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计算程序比较复杂,各种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另外,成本会计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也很多,需要加以规范。

3.实务性强。在制造业企业里,成本会计是重要的会计岗位,及时核算产品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确计算当期的损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 ,并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同时,还要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工作。另外,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考核和分析时,还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它是一项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二、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

2.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依靠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不合理性:一是缺乏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只管讲自己的,下课走人,学生反映如何,不得而知。特别现在有些学校学生住在郊区新校区,老师住在市区,除了上课,一学期学生难得见上几次老师。二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磨练,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显然要这样做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已不适应大学阶段的授课要求。

3.现行成本课程会计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乏味,影响了成本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因授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4.现行成本会计教材不合理。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使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 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5.现行成本会计课程知识的检测不及时,传统考试不够客观。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检测不及时、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在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下,学习者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提供一些小考、测验等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的时间、时间间隔等全部控制在教师手中。学习者自测的不及时,影响学习者的及时、有效的学习决策。传统考试不够客观。考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出试卷进行的,考试的内容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测作用。

三、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完善成本会计教材及教学内容,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一是在成本会计教材中,要加入综合案例成本计算方法的例子,包括:企业成本会计机构的建立,产品成本核算账簿的设置,成本核算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成本核算账簿的登记、成本报表的编制等,围绕成本核算的几大基本方法形成近似实战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流程。二是为了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应当及时加入成本会计新内容新方法 (如战略成本会计、价值链成本核算、非盈利组织成本会计核算等)的教学内容;此外,成本会计教材中还应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内容吸纳其中,以便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2.运用实践操作情景法和现场教学法。实践操作情景法,让学生亲临企业进行成本模拟,能更好地加深或规范学生对操作技能各个要素的理解与掌握;现场教学法,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使同学切身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会计教学手段,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采用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法的不足。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4.增强实验教学环节。①多实习。由于成本会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应增加实习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将书本上学习的东西,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考虑建立比较牢固的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合同。为了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考虑通过实习基地的单位优先挑选毕业生、为实习单位培训会计人员、教师与实习单位联合做科研课题等方式,鼓励实习单位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实习的效果。②增加校内实验课程。到企业参观或者实习只能解决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主要的解决手段还是应放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所以应加大学生做成本会计练习题的数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应编写成本会计实验教材。使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账簿、记账凭证、成本计算单等,所列的实务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可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学生也要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实验结束后,应撰写实验报告或总结。..

5.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改革考试评价方法,除笔试外,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训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试不一定是卷面形式的,可以是案例分析、自由讨论等方式。 这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试,力求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符合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够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成本会计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各方面都要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本文为黄淮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3+1”培养模式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项目号:2012XJGLX09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作者:彭宏超

教学系统成本会计论文 篇3: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强且注重实务操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通过“仿真实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成本会计 核算流程 仿真实训

[作者简介]马建英(1964-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山东 潍坊261061)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在制造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成本核算正确,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并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核算过程又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力不从心”。就业后,从学生反映情况看,学生到单位后感觉“实际用的和学的不一样”。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本或参考书版本多,内容大同小异。在企业,成本会计属对内会计,不对外公开,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只作了一些规范要求,企业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不相同,成本核算方法也不相同。成本会计教材是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后,把实际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大部分成本会计书籍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的,包括:(1)总论;(2)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3)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4)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5)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6)生产损失的归集和分配;(7)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8)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9)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10)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11)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2)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无论是学生使用的课本还是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描述的成本核算方法几乎千篇一律,这就容易使学生造成错觉,感到成本核算无论在什么企业都是相似的或相同的。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过于规范化,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使同一种产品若需多步骤完成,在不同的步骤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满足招聘单位的需要。

2.成本核算方法多、公式多,不易区分。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对于上述分配方法,学生除约当产量法中对“约当产量”感到不好理解与计算外,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则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方法多,公式多,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导致计算错误。

3.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会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成本会计课程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成本会计实验”,但往往是资料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原始凭证得到的数据往往直接给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总是在模仿教师讲授的步骤,反复进行核算程序的演练。学生到就业单位,感觉什么也会,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课件多,使用效果不佳。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课本的选择尤为重要。虽然市场上成本会计教材版本很多,许多教材附有电子课件,但课件内容单薄,几乎是教材的“缩影”,作用不大。许多高校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制作课件,但由于成本会计涉及的计算公式多、表格多,大部分课件仅把计算公式和过程表现出来,不能实现过程与数据形象的统一,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不便,教学效果不佳。

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授课不生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大部分是从课堂走上讲台,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或网络,授课时“照本宣科”,侧重于数据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很难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授课不生动,影响课堂效果。

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1.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进入工厂前,为防止“走过场”,教师应编写好指导手册,让学生明白该注意看什么;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有关成本岗位责任的资料,结合有关生产影像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加强责任心,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之后讲授,学生已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为成本会计“仿真实训”奠定了基础。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审核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账簿,并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题量可以不大,计算不要太繁琐,重在体现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克服到企业后感到“很手生”的感觉。

3.加强备课,提高课件质量。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公式、计算过程、表格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如果教师直接对着书讲,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和直观,如果能同时结合放映企业生产情景的动画和音响效果,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加强学生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应熟练运用计算机,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三、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理论实践并重,注重全面发展。“仿真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但却不能因此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现代社会是人人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而对成本核算来讲,各企业核算方法又不完全相同,只有掌握基本理论、方法,才有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每堂课上,教师应结合实际操作,对该部分涉及的理论问题作出准确的、深入的、全面的讲解,强化所学内容的系统性,突出知识的有用性,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产品成本核算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控制目标,降低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提高就业竞争力。

2.比较分析,善于总结规律。通过教师讲授获取知识,仍然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成本会计”费用或成本的分配方法多,在授课时教师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加以区别,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四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以成本或费用的分配为例,进行成本或费用分配时,概念多,公式多,但其实质都适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步骤和对应公式,其计算程序三步即可完成:(1)确定被分配的费用额和分配标准量。常用的分配标准量主要有工时、定额消耗量、产量、成本等。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量,就得到不同的分配方法。若用工时为分配标准量,则称为工时比例分配法;若用定额消耗量为分配标准量,则称为定额比例分配法;若用约当产量为分配标准量,则称为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法。(2)计算费用分配比率。费用分配比率=被分配的费用额÷分配标准量之和。它表示一个单位分配标准量,实际应负担的被分配的费用额。(3)计算某对象应负担的费用额。某对象应负担的费用额=该对象所占用的分配标准量×费用分配率。通过教师总结,学生可轻松掌握众多公式,并加深对各种分配标准的理解及区别,加深学生记忆。

3.结合新准则,补充新知识。目前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以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账务处理依据,只是科目改变为新科目。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除科目改变之外,内容改动较多,其中与成本核算内容有联系的有:使用材料及库存商品的涉税问题、预付费用、工资及福利分配中非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五险一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内容。授课中,教师应结合新准则,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扩充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采用“仿真实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对教师来讲,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深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设计出接近实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使“仿真实训”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俊生.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新编成本会计实训(第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会计之友,2008(23).

[4]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6).

[5]王铁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作者:马建英

上一篇:智能化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培训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