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职称论文(共8篇)
吉林省职称管理系统:jlzc.appms.cn/13209/userhtml/login.html
吉林省职称评审政策调整
热点1 外语 6类人员可免试
在职称评审时,以下6类人员可免试外语。
包括:免试的系列(专业)1、中小学教师系列;2、艺术、文学创作系列;3、卫生系列中临床中医药专业;4、档案和文博系列中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专业;5、县(市、区)所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山、测绘、勘探、铁路和公路建设施工等专业。6、免试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在国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经省级以上人社、教育部门认证)或通过专业培训、专业进修及做访问学者等方式连续在国外有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已取得规定级别合格证书申报上一级职称的人员;正式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的人员;通过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的人员;具有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员;申报职称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职称首次认定的机关调转人员、部队转业干部;省派援外回省后首次申评上一级职称人员;乡镇及其以下事业单位人员;除民办高校、民办医院外的企业人员;申报初级职称认定人员;其他能够证明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
通过考试取得的国家和我省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长期有效,A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各级别职称,B级和C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国家规定的对应级别的职称。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和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须取得相应级别职称外语合格证书。
不作职称外语免试的县(市、区)申评人员,在申评正高级职称时,可降低一个等级标准进行申报。因工作原因在省外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人员,中直单位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必须达到或取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原国家人事部)合格标准或颁发的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外省(市)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需提供本省(市)有效的职称外语等级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热点2 计算机 11类人员可免试
在职称评审时,下列11类人员可免试计算机。
一是免试人员。1、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2、年满50周岁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3、年满40周岁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4、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5、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6、通过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或水平考试,取得程序员资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取得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评审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二是暂免考试人员。1、中小学教师;2、艺术职称系列人员;3、卫生职称系列的护理人员;4、年满35周岁以上的体育教练人员;5、县(市、区)有关部门派驻在农村乡(镇)的单位和农村乡(镇)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不作免试或暂免考试规定的申评人员,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提交4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副高级职称时,须提交3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时,须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
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因工作原因在省外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的人员和中直单位或外省(市)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须提供本(外)省(市)有效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热点3 论文 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
今年我省出台新规定,在省内各级企业和县及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将论文著作作硬性条件,其撰写的反映本人本岗学术技术水平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创造及相关业绩,视同论文著作对待。
热点4 新增专业 增设3项职称评审
今年我省将拓宽职称评价的领域和渠道。一是增设汽车工程电子电器评审专业。对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汽车工程电子电器专业设计、研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称首次评审;二是增设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评审专业。对在我省各类企业中从事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专业设计、研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称首次评审。
今年我省还将开展非公组织经营管理人才正高级经济师首评认定。对省内非公组织中全国知名、贡献突出、诚信守法且具有高级经济师资格的企业法人,综合其企业近5年发展规模、同行业排名、产值效益、利税额度、安全监管、就业安置、诚信经营、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业绩和承担社会责任情况,择优认定30名左右正高级经济师。
【新政解读】
记者就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相关问题对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解读职称评审新政策:
1、开辟新型城镇化特殊人才 职称认定“绿色通道”
记者:在职称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对贡献突出和有特殊专长人才是否有特殊政策?
负责人:为有效拓宽了特殊人才服务领域,今年,我省增设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正高级经济师认定系列,在省内全国知名、贡献突出、诚信守法、有社会担当的非公企业经营法人开展正高级经济师职称专门认定工作。
另外,开辟了新型城镇化特殊人才职称认定“绿色通道”,对省内进城务工有特殊专长、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知识能力、自学成才、得到业内认可的专业人才,以及省内农村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农业生产行业中的生产能手、产业大户、创业先锋、致富带头人和各类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开展职称认定工作。就是要通过打破学历资历、著作、学术技术论文和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水平考试限制,对贡献突出人员和特殊人才直接授予相应职称,引导他们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2、职称外语将变为职业外语
记者:很多人对职称英语考试不理解,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没用,下一步如何改革?
负责人:社会上对职称外语有一些诟病,人社部正在研究讨论,但有一些信息是不实的。比如,我省从来没有对县以下的基层提出过要求,对中医、汉语等一些特殊职业,也从来没有过职称外语上的要求,对年龄大的同志也不做要求,一些媒体的报道与事实不符。从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掌握一些外语,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必要的,外语上的基本要求是应该有的。作为一个高级专家,如果不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发展,就很难有很高的专业研究水平。国家人社部正在进行试点,要把职称外语转变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外语,就是按他所从事的职业,从大的方面做一些领域划分,并且提出实践要求,有助于从事实际工作。
3、外语及计算机考试不搞“一刀切”
记者:对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哪些减免的突破政策?
负责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今年我们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政策进行了明确和调整。一是针对不同行业情况,明确了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免试系列(专业);二是针对不同人员类别,明确了免试或暂免人员范围;三是针对对照等级和使用标准,明确了具体政策规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特点,我们采取分类指导、统筹管理的方式,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我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政策更趋于科学合理。
4、基层一线和企业人员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
记者:不唯学历资历和论文著作的要求是怎么体现的?今年职称改革是如何突出向基层一线倾斜的?
负责人:按照我省职称制度改革发展方向,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一线和企业人员的倾斜力度。在科学评价方面,对省内各级企业和县及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将论文著作作硬性条件,其撰写的反映本人本岗学术技术水平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创造及相关业绩,视同论文著作对待。根据不同人员情况,相应降低或免除了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限制。
关键词:职称管理,信息管理,MVC,B/S
1 引言
职称管理是医院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一度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 医院人事部门往往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其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数据资料的对比、审核。
由于人工处理导致工作周期长, 重复劳动多, 查询难, 统计和分析难。为了能准确及时地处理有关数据, 减少人为差错, 以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评审进程和状况, 确保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把从事职称评审工作的人员从繁重的机械式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医院开发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职称管理子系统是其中一个模块。本系统基于一个实际的医疗单位, 该单位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身的大专科小综合的二级甲等医院, 系统提高了职称评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真正实现简便易行、公开透明、提高效能的职称评审管理。
2 职称评定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职称管理业务是一项和职工本人息息相关的业务, 和职工本人的相关利益密切关联。职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恰当的时间可以向人事部门提交职称申请的要求;人事部门根据医院职称申请的相关流程, 先将申请表给职工填写;职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填写职称申请表的相关信息;职工完成申请表的填写之后, 将自己的申请表交予人事管理部门, 人事部门接收职工填写的职称申请表;然后, 根据职工填写的申请职称等级, 要求职工上交一定的材料。
职工接到通知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所需要审核的材料;人事部门根据职工上交的材料进行相关的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后, 上交给医院相关领导进行签字确认;然后就会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定程序, 职称完成审批的, 人事部门就会对职工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 没有通过职称审批的就会给出相应说明文件给职工。
下面给出这个职称评定管理的业务分析流程图, 如图1所示。
3 职称评定管理功能需求
职称评定管理模块的功能需求是根据现实要求设计出来的。这个模块涉及到医院职工对职称申请表的填写、职称申请表发出、职称申请记录更新、职称申请的审核、职称申请相关材料上交、领导确认、职工基本信息更新等功能。模块的功能需求有: (1) 通过管理平台职工可以向人事部提出职称评定申请操作; (2) 职工通过管理平台填写申请表的操作; (3) 通过管理平台验证申请表相关内容的操作功能; (4) 通过管理平台更新申请记录的功能; (5) 职工通过管理平台填写申请表补充项目的功能; (6) 通过管理平台审核申请的功能; (7) 通过管理平台给出职工上交相关材料的通知; (8) 职工通过管理平台上传相关材料的功能; (9) 人事部门通过管理平台审核职工所有材料的功能; (10) 通过管理平台将相关材料下发到领导签字的功能; (11) 通过管理平台更新职工基本信息的功能; (12) 当审核不通过时, 通过管理平台给出相关说明的功能。
4 职称评定管理子模块设计
系统职称评定管理模块主要是服务于医院职工的。这个模块主要涉及到医院职工职称申请的填写、申请记录内容验证、申请记录更新、申请的相关审核、下发到领导确认、系统更新职工基本信息、职工下载职称证明等功能。本文只给出系统申请记录更新的功能算法, 如图2所示。
5职称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职称的评定管理模块是一个重要的系统管理模块, 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功能模块, 因为它也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审核。职工可以进入系统填写职称评定的申请表, 并提交申请记录。系统管理人员进入系统之后, 就可以查看到职工申请职称评定的相关记录, 然后管理员可以将审核的申请记录转给下级部门领导, 由下级部门领导进行审核确认。如果系统接收到相关职工申请职称评定确认成功的信息之后, 系统就会自动维护更新职工的相关信息。
代码为:
本系统基本实现了医院对职称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在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 实现了职称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既提高了人事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也方便了职工的自助管理和日常工作。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 对系统功能实现的有些地方的想法还不够成熟, 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Patrick ONeil Elizabeth ONeil.Database-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Morgam Kanfmann, 2007.
[2]Ryan K.Stephens, Ronald R.Plew, 张启墉等译.轻松掌握SQL.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薛华成.信息管理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锦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一、教师职称管理的反思
1“评聘分开,无限评,有限聘”,职称空头支票很无奈
近年来,有的地方对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评定进行了一些改革,不限定指标,只要符合相关条件,都给予认定。职称评定以后,学校在可聘任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最高比例内,实行晋升工资档次的管理。职称评定实行“无限评,有限聘”,从理论上讲具有进步意义。但如果已经评定的教师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最高比例,即使评上,也不可能晋升工资档次。(也就是不能聘任)这样,既增加了学校操作的难度,又容易增加不稳定因素。多数学校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已经评定该职称并与工资挂钩的教师继续享受该职称工资;新评定该职称的教师采用补缺的办法,等到有教师退休或者调离,学校该类职称出现空缺后再论资排辈递补。新评定该职称的教师,评定上与没有评定上区别不大,职称评定的引领导向和促进作用就会急剧衰减。
2“35岁后不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终身制困局很难解
中小学教师,35岁左右就可能评上最高的职称了。尽管高级职评难度很大,但许多教师会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向职称评定所需的标准发起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很快,这种内心的、自发的需求外显为:工作上勇挑重担,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学习上孜孜以求,不耻下问;同事相处上合作分享,互相帮助;集体观念强,积极出谋划策。
可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刚获得高级资格,整个人马上就变了,教育教学开始松劲,科研也不像从前那样钻研了。还有的教师理直气壮地说:“十年媳妇熬成婆,我现在功成名就,别无所求了。现在的我名分有了,地位高了,工资涨了,说话的声音可以响了,苦日子应该过去了,可以歇歇了。”许多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在“原地踏步”。他们由于再没有职评压力,因而一部分人开始提前进入“颐养天年”状态。
高级教师大多是“专家型教师”,是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是基层学校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为什么他们一评上高级就止步不前了呢?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他们懒惰的原因所在。如何进一步开发他们的专业潜能,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使他们的专业能量更好地辐射,是学校管理者应该不断思索的话题。
二、教师职称管理的跟进——建立职称动态管理的新机制
笔者认为,教师职称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的部门、制度和政策是比较复杂的,短时间内不可能所有部门的改革就非常完善或者配套了。更何况,学校作为一个下层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权力去要求上级怎样做的。那么,是不是学校就无能为力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学校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对教师的考核加强了,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在上级评定职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教师职称动态管理的新机制。
1建立教师职称聘任动态机制
这一办法主要是针对高级职称指标出现空缺,需要递补,递补上去就会按照现行政策享受国家相关工资待遇的教师。谁能递补上去呢?不是论资排辈,而是用下面的机制来调控。
(1)公开条件。学校办公室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明确聘任程序,公布聘任名额。
(2)个人申请。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向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3)组织考核。教师个人得分的计算:教师个人考核得分:身份岗位加分+绩效考核加分
(4)民主评议。根据考核分数高低,推选候选人(比实际推荐名额多1~2名),提交教师大会进行无记名投票,根据民主测评情况由学校职称聘任领导小组确认上报。
(5)关于破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破格聘任:①市级以上(含市级)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或以上获得者;②省级赛课一等奖、国家赛课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③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在校工作一年者;④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⑤辅导学生团体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者;⑥辅导学生获得省级发明创造一等奖及以上者;⑦上级文件规定的其它破格者;⑧其他对于学校有突出贡献者。
2建立教师职称动态管理机制
这一办法是针对学校无力改变大环境,却应该努力营造适宜教师发展的生态型小环境而定。在承认国家评定和过去已经聘任为该级职称的基础上,对本校教师实行职称动态管理。
(1)教师职称动态管理新机制的原则。第一,“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原则,现在,各地基本上均是由上级财政部门直发教师的工资,每月规定的时间直接划入教师的银行账户;如果涉及教师职称工资,学校可不管,教师个人自己享受了;因为管起来非常复杂,无法理清楚。学校在现有财力的基础上,单设教师职称奖励工资管理办法,上级评定的职称在学校内只是一个参考,一个起点。每一位教师必须参加动态管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首先,这一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力图通过制度使“混日子”的人难以懈怠,使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其次,这一激励机制的建立,学校也在能力范围内对勤勤恳恳工作的教师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关照,在集体内能形成一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责重多得、优质高酬”的生态管理文化。第三,这一机制的建立,能让年轻教师看到希望,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努力就会有回报,学校就会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第二,“职称和绩效挂钩”原则。教师职称动态管理的基础是教师的学年绩效考核成绩,职称的高低靠绩效说话。我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完善的考评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学年绩效考核成绩就是两个学期综合绩效考核成绩的平均分。第三,“职称可变”原则。教师职称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次变化。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低职高聘、高职低聘、高职高聘、低职低聘、保持不变。第四,“职称与效益对等”原则。教师职称动态管理的结果将与教师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用经济这一杠杆撬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顽石,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第五,“已评未聘受关注”原则。学校对已经评为某级职称但因为指标关系不能聘任为该级职称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认可,在待遇上给予区别。
(2)建立教师职称奖励工资的办法。根据教师职称评定的情况,将每一级职称分为四等:一等、二等、三等、基本等,确定每一个等级的奖励标准:
小学特级:一等A+140元,二等A+120元、三等A+100元、基本等A+80元;
小学高级:一等A+60元,二等A+40元、三等A+20元、基本等A元;
小学一级:一等A-20元,二等A-40元、三等A-60元、基本等A-80元;
小学初级或未评级:一等A 100元,二等A-120元。
(3)各类职称等级的确定。凡聘任为各级教师职称,认真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符合相应的职称任职要求,且年度绩效考核在同级聘任职称的前1/3位次内的教师,受聘为该级职称的一等;凡聘任为各级教师职称,认真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符合相应的职称任职要求,且年度绩效考核在同级聘任职称的前1/3-2/3位次内的教师,受聘为该级职称的二等;凡评有职称但没有聘任为该级职称的教师,认真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受聘为所评职称级别的基本等;因自己身体、或其他原因(按照文件政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更严厉处分的不享受职称奖励工资)上学年未参加年度绩效考核又评定了职称的教师,受聘为所聘任职称级别的基本等。
(4)实行职称升降级制度。凡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在全校前10名者,可享受提高一个职称级别的奖励;凡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在全校后10名者,可降低一个职称级别进行考核奖金的发放。
QG/XX-XXX.XXX—201
1职称评聘管理标准
为进一步深化公司人事制度改革,提高职称评聘质量和评聘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健全“聘任上岗,责权统一,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所评聘职称与社会职称不接轨,公司内部有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范围、条件及评聘办法、程序等内容。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内部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管理。
2.管理职责
2.1公司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2.2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科,人事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
2.3总经理根据公司实际,确定各层次聘任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并签发聘书。
3.管理原则
3.1 专业对口原则:所学与所做对口,非专业、非技术岗位的专业人员不能参加评聘。
3.2 以技能为导向,以业绩为重点的原则。
3.3 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
XXXX公司标准化委员会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3.4 动态管理原则:
3.4.1所聘职称在聘期内有效,到期未续聘或调离专业岗位的、具有参评资格未被聘任的,不再执行原岗薪酬。
3.4.2按评定条件和要求,初次评定时一般确定为最低档,晋档至少要有两年任现职经历。任职期间内无重大失误,连续四年评定为原职称的,从第五年起待遇可上调一档,但不超过本类别最高档。具体由分管技术副总组织评议按50%比例确定。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评定范围:
4.1.1 工程系列:从事工艺、设计岗位的人员,技术职称由低到高分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其中助理工程师分助理工程师
(一)、助理工程师
(二)两档;工程师分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三档;高级工程师分副高级工程师
(一)、副高级工程师
(二)和正高级工程师
(一)、正高级工程师
(二)四档。
4.1.2 技师系列:从事生产、维修、维护、检验、核算岗位的人员,由低到高分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
其中技师分技师
(一)、技师
(二)、技师
(三)三档。
4.2 工程系列条件及要求:(采用工程系列试题)
4.2.1 高级工程师(须符合以下五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2.1.1 专科以上学历。
4.2.1.2 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技术、工艺工作六年以上。
4.2.1.3 获社会工程师资格二年以上或内部工程师三年以上。
4.2.1.4考试成绩70分以上。
4.2.1.5无重大失误。
4.2.2 工程师(须符合以下五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2.2.1 中专以上学历。
4.2.2.2 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技术、工艺工作三年以上。
4.2.2.3 获社会助理工程师资格两年以上或内部助理工程师三年以上。
4.2.2.4 考试成绩40分以上。
4.2.2.5 无重大失误。
4.2.3 助理工程师(须符合以下五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2.3.1 中专以上学历。
4.2.3.2 在本企业连续从事技术、工艺工作满两年以上。
4.2.3.3 获内部技术员二年以上。
4.2.3.4 考试成绩30分以上。
4.2.3.5 无重大失误。
4.2.4 技术员
在本企业从事技术、工艺工作,中专学历工作满一年、专科学历工作满半年、本科学历试用期满后,由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直接认定技术员。
4.3 技师系列条件及要求:(采用技师系列试题)
4.3.1 首席技师(须符合以下五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3.1.1 在本企业机加工、钳工、电工从事同一工种满六年以上。
4.3.1.2 已取得高级技师资格两年以上。
4.3.1.3 有三项以上革新成果获奖。
4.3.1.4 在本工种技术水平居首位
4.3.1.5 考试成绩60分以上。
4.3.2 高级技师(须符合以下三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3.2.1 在本企业维修、检验、成本核算岗位上工作满五年以上或在车间一线工作满六年以上。
4.3.2.2已取得技师资格两年以上。
4.3.2.3 考试成绩60分以上。
4.3.3 技师(须符合以下二项条件,方可由个人申报):
4.3.2.1在本企业维修、检验、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满三年以上或在车间一线工作满四年以上。
4.3.2.2考试成绩50分以上。
4.4新参加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在对口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半年以上,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可确定相应的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4.4.1 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半年,可定为助理工程师。
4.4.2 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工作满半年,经考评,可定为高级工程师。
5.评审程序
5.1 个人申报,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填写职称申报表(见附表1),并附500字左右的工作总结。
5.2 审核:人事科按本标准要求对提报材料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予以说明。
5.3 考试与业绩考核
5.3.1 人事科负责组织统一考试,并将考试成绩提交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5.3.2 分管副总按业务范围进行业绩考核,并将考核意见书面提交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
5.4 会议评审,由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召开会议,进行综合评审,初步确定职称评定结果。
5.5 公示,通过OA系统、宣传栏等方式公示7天。
5.6 异议处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对公示期内反映的异议进行调查回复。
5.7 公布评定结果,颁发资格证书。
6.职称的聘任
6.1 总经理根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结果和公司实际需要确定各层次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并签发聘书。
6.2 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可随时对其解聘:
6.2.1 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受到拘役及刑事处罚的。
6.2.2 任期考核不合格的。
6.2.3 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6.2.4 弄虚作假、伪造学历、剽窃他人成果的。
6.2.5 因身体状况及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聘任的。
6.3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从受聘次月起执行相应待遇:
6.3.1 工程系列人员的工资按对应岗级执行。
6.3.2 技师系列人员实行定额补贴方式。
6.4 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一般不得提出辞职,特殊情况应提前三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总经理批准方可办理辞职手续。
7.技术职称岗位编制和任期
7.1岗位编制、聘任期限:
人事科负责提出本各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职数设置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本评聘工作通知的附件下发。
7.2 聘任期一般为1-3年。
8.附则
8.1连续三年被聘正高工的人员可以免试
8.2本标准所称“学历”指第一学历和教育部颁发的成人高考学历、成人自学考试学历。
各市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企业党委,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度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47号)要求,现就20新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报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范围
1、凡在我省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劳动(聘用)关系的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按规定的标准条件申报评审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公务员及列入参照公务员的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设置新闻专业技术岗位单位人员以及非新闻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不在申报范围。
2、实行按岗评审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等级结构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空缺需求,组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推荐工作。
3、实行评聘分开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超过核准的相应岗位数15%的,原则上不再推荐评审。具体推荐人数由各市、各部门(单位)按照单位岗位设置和人才队伍需求情况确定。通过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表明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不与事业单位岗位、待遇挂钩。
4、推荐评审新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设区的市及以下单位的,由设区的市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党委宣传部审核呈报。省直单位的,由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呈报。省管国有企业的,由本企业直接负责资格审查和推荐呈报。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人员分别由劳务派遣单位、人事代理机构会同申报人现工作单位推荐申报。未经各市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党委宣传部、省直主管部门人事机构或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并填写审核意见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5、中央驻鲁单位委托进行评审的,需要提交委托函并经省人社厅审核同意后进行申报推荐。评审结束后,由出具委托函的部门(单位)按规定核准公布和发放证书。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按要求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和能够反映本人任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代表性成果或受奖项目以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一)网上申报要求
20度申报评审工作使用“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申报人员可从进行填报。
1、申报人进行网上申报时必须使用本人身份证号注册,请认真核对姓名和身份证号,牢记本人用户名和密码。
2、据实填报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成绩、成果奖励、论文作品等项目。淡化论文、奖项数量要求,推进代表作制度,在申报评审系统中填报的成果及受奖项目不超过3项,论文(著作、作品等)不超过3件。所填报的`成果及受奖项目以及论文、著作、作品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
3、规范填报相关信息。成果及受奖项目必须如实填写“核心提纲、效果”等内容;论文、著作、作品必须如实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成果及受奖项目批准机关的简称必须规范。论文、著作、作品题目前须进行标注,论文标注“论文”;著作分别标注“专著、合著,编著(多人编著的标注“主编、副主编、编委”)”等;编辑作品标注“编辑”,采制作品标注体裁“消息、通讯、专访、评论、专题、摄影”等。如“通讯:《×××××××》”、“副主编:《×××××××》”。论文、作品发表的刊物为增刊、专刊、论文集的,须在刊物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如《×××××××(论文集)》。
4、学历证件、奖励证书以及论文、著作、作品须扫描生成jpg格式的电子文件上传到职称申报评审系统。著作须扫描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页及编委会所在页面。论文、作品在报纸上发表的,须扫描该期报纸报头和论文、作品全文及所在版面报眉;在刊物发表的,须扫描该期刊物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页及论文、作品全文所在页面。上传电子文件应清晰可辨,便于查看,大小不超过1M。
5、系统使用相关技术问题,可登录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服务网常见问题栏目查询,或咨询0531-55583179、83157761。
(二)纸质材料填报要求
严格按照省人事厅《关于报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鲁人职字〔〕6号)的规定报送材料,申报材料必须真实、齐全、规范,不得随意增加、减少、修改表格和材料样式,有关表格、材料按规定份数报送。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A4纸型,原件)、《专业技术很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原件)。须使用统一规范的印刷表格,不可自行打印装订或拆分、粘贴。表格须由本人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字迹端正清楚。
落实个人诚信承诺制度,申报人员填写《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时,应在“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2、《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一式3份(A3纸型,原件),须通过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生成打印。
3、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加盖单位公章。
4、《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A4纸型,原件)。
5、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及奖励证书等(原件)。
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简历中体现的曾获学历、学位均需有证书体现。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下同)。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及复印件)。
8、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报送《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A4纸型,原件),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及复印件),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9、任现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的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0、破格申报的,须报送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单位审核同意并加盖公章的破格推荐报告(原件)。
三、有关政策和要求
1、按照省人社厅《关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发〔2016〕29号)有关要求,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不再作为2016年度新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已经取得职称外语成绩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政府组织或社会认可的各类证书,可在申报材料时一并提交,作为评审参考依据。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因工作需要确需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兼职的,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须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71号)规定,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同意后推荐申报,申报时须提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表》原件。
3、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调整需要改系列(专业)申报评审与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推荐申报。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系列(专业)资格的,不得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4、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交流聘用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须在现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5、对符合《山东省新闻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社发〔〕18号),破格申报新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需经新闻专业测试后,提交高评委单独评审。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6、高技能人才、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审,按照省人社厅有关政策执行。
7、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认真做好评前公示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空缺岗位、推荐名额、申报条件、推荐办法、申报人评审材料、被推荐申报人员名单等,切实增强申报推荐工作透明度。
8、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效性。重点审核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聘用年限、学历、科研成果、受奖项目、论文、著作等内容,并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及《评审简表》的单位意见栏填写:“本单位已对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审核,真实准确,同意推荐。”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加强对申报推荐材料的审核把关,对审核情况填写明确意见,并按要求签名、盖章。
9、呈报部门在报送材料时,须提供由申报评审系统生成、加盖呈报部门公章的《申报人员花名册》。申报推荐材料中的所在单位、呈报单位和主管部门,须使用法定规范全称,与所盖公章名称一致。
10、严格执行异议期公示制度。呈报部门须按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通知要求,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逐级反馈到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及时报送公示情况。
11、对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中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的人员,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四、报送材料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请按照以下日期安排准时报送材料:
10月10日,济南、枣庄、烟台、威海、菏泽;10月11日,青岛、淄博、东营、泰安、日照;10月12日,潍坊、济宁、临沂、德州、滨州;10月13日,莱芜、聊城,有关企业、省直部门单位。
地点:济南市经十纬一瑞福苑小区(省委西邻)3号楼709房间。
联系电话:51775187、053181761627。
电子信箱:sd_gbc@163.com。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2016年9月14日
职称评审条件汇总
职称的评审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那么,你知道各级职称的具体评定条件吗?
助理职称评定条件
①中专毕业生,一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可初定员级资格;员级资格满4年后,初定助理级职称资格(如中专毕业后工作时间已满五年即可直接初定助理级职称资格);
②大专毕业生,一年见习期满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非全日制大专学历任技术员3年)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职称资格;
③本科毕业生,一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职称资格;
中级职称评定条件
①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②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③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④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⑤获得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考核合格,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
⑥博士学位获得者,考核合格,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
高级职称评定条件
①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
②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
③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称职务五年以上。
职称计算机要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需取得3个科目(模块)合格证书;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需取得4个科目(模块)合格证书;3、外语条件。
职称外语等级要求:
①申报高教、科研、卫生、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其他系列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参加A级考试。
②申报高教、科研、卫生、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其他系列申报副高级(不分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参加B级考试。
专业一览:
1、机械、自动化类:铸造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采矿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
2、建工类:建设设计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工民建工程师、建筑预算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土建结构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地质勘测工程师、土 建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市政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监理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公路工程师、路桥工程师
3、计算机、电子、通信:通信工程工程师、光电子技术工程师、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电子技术工程师、电子仪表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师
4、水暖、化工类: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消防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热处理工程
5、装饰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化工工程师
6、船舶、冷冻类:冷冻工程师、船舶技术工程师
7、建筑电气: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工程师
电力通信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在我国电力通信网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为主要构成,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北京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论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与居民用电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猛增,能源消耗巨大,经常发生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以目前传统的供用电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而现代社会对电网技术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发展新的电网技术是必然趋势。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缓解电力应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规划管理、负荷管理、节电管理,利用经济、技术等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对完善我国的能源的使用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实际过程中通过各种优化手段改变电力系统中的供需模式,在保持电能综合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分配、调控方式降低电能的总消费量及负荷水平,从而达到合理分配电能、改善负荷曲线、提高供电效率和水平、推进可持续经济、能源、环境等因素协调发展的目的。
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能完好体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功能,制约了电网发展等不足。
本文就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对现代电网发展的作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 电网技术,电力供应,电力需求侧管理
目 录
摘 要 ………………………………………………………………….…..….........
Ⅱ 绪 论 ……………………………………………………………………………….1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2 1、电力需求侧管理简介…………..………………….……………………...…….2 2、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2
二、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作用…………………………………….……..3
三、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
四、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5
1、技术手段…….…………………...……………………………………...………5
2、经济手段…………………………………………………………………………5
3、引导手段…………………………………………………………………………6
4、行政手段…………………………………………………………………………6
结 论………………….……………………………………………………………..7
参考文献……………….……………………………………………………………..8
绪 论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电网负荷特性的不同使我国电力消费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同时受煤炭、运输、环境排放及资金等相关因数的制约,如果只增加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电力发展的要求。
所以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改变用户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从而有效的减少资源、环境和资金的代价实现供需资源的协同优化整合,对改善我国能源使用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论文 第-2-页
-2-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1、电力需求侧管理简介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是指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共同协力,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最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能源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管理目标主要集中在电力和电量的改变上,一方面采取降低电网的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或增加电网的低谷时段电力要求;另一方面采取措施节省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将有限的电力资源最有效的加以利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和推广了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后在减少电力投资、改善电网运行的经济型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在的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自石油危机以来,通过实施DSM等措施使单位GDP能耗降低了约50%。
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L)估计,今后30年若能致力于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发展中国家可削减40%的能源总投资,至少可节省1.5万亿美元;工业化国家可削减50%的能源总投资,节省7000亿美元。
所以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我国应对未来的能源危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综合资源规划(IRP),一起被引进到中国的,比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这项工作晚了10多年。
由于DSM能够把节能节电引人潜力巨大的能效市场,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群体效益,给节能节电灌注新的活力,并且它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非常关注,国家原
北京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论文 第-3-页
-3- 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以法规的形式纳入了相关规定。
所以我国从国家电力成立DSM指导中心,到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到的《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作用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
20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tce,与相比增长了34.4%,年增长率达到6.8%。
能源消费系数从的0.59增长到年的0.76,能源供需关系又趋于紧张。
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
全社会的用电量达到41936亿KW.H与相比增长了68%,年平均增长13.6%,电力消费系数从20的1.19下降到的0.58后又增长到2011年的1.3,说明电力缺口在逐年增大,因而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70%左右的煤炭供应将趋于紧张。
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需求,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势在必行。
DSM作为一种科学的节电方式,能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是国家实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1、电力负荷管理,在电力供应短缺时,引导用户错峰、避峰,降低电力需求,在电力供应富裕时,引导用户移峰填谷,提高发电机组使用效率;2、电力能效管理,通过提高用户电力使用效率,达到减少电力投入目的。
据预测,如果我国有效的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而实现节电5%及降低高峰负荷5%,到可减少电力装机1亿KW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
今后可累计节电28000亿Kwh,节煤14.3亿吨,减排二氧化硫万吨,二氧化碳7亿吨,同时还可以节约8000亿元左右的电力投资。
这将大大化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带来巨大的节电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对我国改善能源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始较晚,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同,所以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认识不足。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电力负荷调荷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能源替代和新能源应用3方面的内容,但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我国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兴起是源于电力的.紧张形式,这就造成许多电力部门对需求侧管理的认识只停留在解决短期缺电问题,而缺乏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角度出发,真正认识到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键和重要性。
2、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和需求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外发展DSM较好的国家相比还非常少,并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美国1992年通过《全国节能政策法案》将综合资源规划和DSM成为强制执行的工作。
所以完善的发展律法规对发展DSM是非常重要的。
3、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
DSM是一种综合资源,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资。
电网公司作为DSM的主体,在满足销售效益和供电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如果实施分时电价就会使电网公司的均价销售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失,从而在执行DSM时缺乏积极性。
同样在用户端如果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那么用户就很难自觉接受、实施DSM,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
4、
电价结构不合理。
一直以来, 人们缺乏对档案的认识。档案究竟有多大的重要性?让我们通过历史来加深我们的关注。公元前206年冬, 刘邦包围咸阳。秦王子婴献城投降, 秦亡。刘邦进入咸阳看到秦都繁华的街道, 巍峨的宫殿, 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 猎狗骏马, 珍奇玩物, 看得心旌动摇, 忘乎所以。刘邦一头倒在胡亥的床上开始享受荣华富贵, 丞督萧何不去抢占财物, 没有钻进龙宫左拥右抱, 而是迅包围了秦丞相御史府, 严禁任何人出入, 违令者斩。萧何把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认真清查, 分门类别, 一一收集、整理、归档、登记, 全部保存。在当时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 掌握了这些重要的信息, 就够对天下了如指掌运筹帷幄。萧何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根据, 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功盖天下, 无出其右者。
二、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
职称档案记录了教师的所有信息诸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毕业院校、专业、职务职称, 任职年限, 学历学位、工龄, 特长, 成绩奖项, 来校时间就职时长、主要工作, 社会影响等等, 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一目了然;在这些主要档案的基础上, 组成高职院校师资业务档案的全部。
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档案有:职称管理、评审、聘任条例通过人员名单公布、聘任文件初级、中级、副高、正高等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和聘任日期, 获得的各级技术证书、凭证等等。对于, 主要学校而言, 这些宝贵的材料反映了学校师资状况、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其作用如下:
(一) 寻根溯源
校职称档案是教师所有的情况记录, 教学科研活动一览无余, 教师的素质、水平通过职称档案得到展示, 整个学校的职称档案, 就汇聚形成了人才信息库, 成为学校重要的资料, 以此信息支持评估教师、调查情况、甄拔人才、研究教学方案, 或者更新教学方法、寻找办学策略、提升办学质量;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离不开对职称档案的查询, 这些档案提供的可靠信息直接为管理提供着服务, 这些信息, 小则关系到教师的升迁, 大则关系到学校的兴衰。
(二) 评价依据
科学管理的基础即是公正, 学校领导秉公实施科学管理, 对各位教师实行客观评价, 赏罚分明。古语说:公则恒久, 私则速败。如何公正?依据高校职称档案即可, 它是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的完整的宝贵资料, 据此查询, 教师教学成绩的多寡, 业务能力的强弱, 学识水平的丰瘦, 工作建树的大小, 科研能力的高低都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 凭证作用
工作、生活、履历, 教师的这些都和档案材料息息相关, 职称材料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身份证”, 在工作单位转换、进修学习、出国深造、职位晋升、学位与工资调整变化、保险办理、退休医疗等等发挥作用。
(四) 以资决策
高校职称档案是管理者工作的一手材料, 以资领导选拔人才, 进行管理决策,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是管理者决策的依据, 是领导对教师全面了解、鉴定的重要信息。
三、高校职称档案的建立措施
(一) 增强档案意识
要有职称档案室, 委任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 明确分工, 并且领导指派人事部门负责人严格监察, 所有业务工作上层领导定期审视、监督,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定期举办会议, 向领导阶层、档案管理人员、任教教师等工作者宣传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重要性, 增强每一个人的档案意识, 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的意义, 管理的价值, 让他们遵从管理条例, 让他们充分理解、鼎力支持并认真协助管理人员搞好这项于公于私皆有重大价值的工作, 养成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形成自觉上交真实材料的好品德, 创造全校重视档案材料的好氛围, 保持科学的档案管理运行的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 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不断完善, 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改进方法, 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秩序井然, 有条不紊, 使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 管理人员素质不可忽略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职称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 档案人员要对档案管理、职称管理两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有具备, 并且要精通计算机方面的现代化管理技术;选拔人才最好一次到位, 要求综合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工作扎实负责, 任劳任怨, 和同事和睦相处, 善于吸取他人先进经验, 具备奉献精神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重视档案人员培训:对档案工作人进行业务培训要及时, 要订阅一些详细的学习资料, 比如《中国档案集成》、《档案保密工作》等图书杂志, 加深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修养, 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保证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 加强规范化管理
档案重要, 因此材料收集要缜密审慎, 必须一丝不苟, 各种材料、会议记录, 技术职称评定申报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各级职称会议表格、记录、职称文件, 以及学院、学科组、高评委投票统计表等材料都要注重收集, 检查必须仔细, 材料要完好, 确保没有遗漏。
(四) 注重整理工作
整理资料, 按照类别分类, 依据专业归档, 实事求是, 公正客观, 去伪存真, 择要删简, 去粗取精。
(五) 利用现代工具
年去岁来, 资料增加, 文件趋于庞杂, 使得工作量增大, 任务繁重, 给档案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 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改善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必须利用现代工具、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 这也是与时俱进时代发展使然。
关键词:
体现中小学不同特点
今年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统一名称
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关键词:
破格评审
根据河南省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在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基础上,制定我省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
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的评价标准要体现中学、小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有所区别,并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关键词:
评价办法多样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业务测试、量化赋分、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要在水平评价中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关键词:
与岗位聘用相衔接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关键词:
试点范围涵盖中小学、幼儿园
本次改革试点选择郑州(含河南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焦作、许昌3个省辖市。改革试点的范围包括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省、省辖市、县(市、区)教研室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可参照本方案参加职称评审。
关键词:
人员过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牵涉到的人员过渡问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以及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已经取得的资格依然有效,择优聘用到相应岗位时应给予适当倾斜,不需再经过评委会的评审。
关键词:
少先队辅导员纳入教师范围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全国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青联发[2010]33号)精神,在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将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内容、工作量以及获得少先队工作方面的奖励和成果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范围。
关键词:
中学高级评审时间为11月下旬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9日至10月16日接收申报材料,10月下旬召开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22日至10月27日接收申报材料,11月上旬召开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1月3日至11月10日接收申报材料,11月下旬召开河南省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0月23日至10月30日接收申报材料,12月上旬召开河南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
河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小学、图书资料、工艺美术和中职学校等6个系列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11月3日至11月30日接收申报材料,12月上旬召开评审会议。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中原工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等11所教育部已授予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高校的评审工作,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经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批准后进行。
已授予教师系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高校的评审工作,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工作安排意见,报省教育厅批准后进行。其中,设置有中评会的民办高校教师申报评审,由所在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资格审查、下发任职通知和办理证书。
【管理系统职称论文】推荐阅读:
运作管理论文生产运作管理论文06-01
绩效管理信息管理论文01-07
工商企业管理管理专业- 论文参考题目06-02
工商管理论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09-26
项目管理过程之质量管理论文12-31
职称档案管理论文07-01
电网管理论文06-13
盈余管理论文07-04
细节管理论文09-08
金融管理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