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汉字识字研究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又能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措施。并从象形字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中国文化在这些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式。意大利文字和单字,使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识字教学的育人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汉字识字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汉字识字研究论文 篇1: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持续掌握丰富的汉字,因而其在识字方面的综合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当下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识字现状,分析探讨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之间的重要关系,并据此提出对识字效果进行提升的有效策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水平,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较为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识字效果

引言: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重要衔接转折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关键时期,因而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识字教学为基础,促进学生对更多的汉字形成全面的认知,也能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不过当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一些学生对于字的印象不够深刻,学习兴趣不足,即便一个汉字在教材中反复出现,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一些学生都不记得汉字出现过,因而当下小學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果较低。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识字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其今后的语文学习,而在语文中汉字的重复也会对识字效果产生影响,因而应当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提升一年级学生识字的效果。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识字现状

目前,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也在不断的完善。识字教学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连基础的汉字都掌握不好,那么今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也就会存在较大的阻碍,进而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不过,在当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情况还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大多小学生对于识字比较排斥,不喜欢反复的对汉字进行辨认与学习,因而在识字方面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比较贪玩,在识字学习上不够认真,即使教材重复出现的汉字,他们有时也没有相应的印象,这样都会大大阻碍识字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

(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目前,为了增进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在语文教材中往往都会出现汉字的重复,其中一些必须掌握的汉字,往往会在整本教材中出现三次以上,一般会分布在教材的前中后三大部分中,相对比较均匀;对于一些次要的文字或者一些难度较高,不需要学生在一年级便要掌握的汉字,则出现的重复次数则会比较少,通常会在教材的前半部分出现。

(二)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的关系

汉字重复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多时候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汉字在教材前后的重复有助于学生对汉字进行温习,学生的记忆曲线一般都有时间限制,过长时间不复习便会对知识遗忘,因而重复便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汉字的重复也能够推进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可能到最后能够对其予以应用,从而大幅度提升识字的综合效果。

三、提升汉字重复对识字效果促进作用的策略

(一)完善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汉字重复内容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的重复虽然对学生的识字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材中也不能够一味重复重点的字词,这样虽然学生可能会有所印象,但是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兴趣。对此,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应当合理设置汉字重复的频率,在学生快要遗忘的时候对其进行重复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盲目重复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教材设置上还应当增进汉字重复的方式,不要总是以一种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学生每次都有新的感觉,学习到新的知识。

(二)提升教师对于识字教学的意识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缺乏相应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性,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那么便应当对于教师识字教学的意识予以提升。一方面,可以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不仅促使其要真正意识到识字教学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重要作用;还应当对汉字重复的原因以及意义予以了解,真正将汉字重复与学生的识字效果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更为高效的识字学习。

(三)丰富汉字重复教学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单纯地让其对着汉字进行记忆,效果并不会更好。对此,小学一年级教师则应当对汉字重复教学的方式予以丰富,比如说,第一次见到某一个汉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拼写,单纯对汉字本身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汉字形成一定的认知印象;当第二次再遇到同一个汉字的时候,教师便不能再就汉字本身进行讲解,这样并不会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相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汉字的印象,为其讲一些小故事或者通过一些游戏互动等来让学生对该汉字进行回顾,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该汉字的应用情况,这样才是真正将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加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提升。

结语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的任务便是对于学生的识字能力予以提升,丰富小学生的汉字储备量,从而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不过在当下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能够发现大多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并不高,许多汉字反复出现依旧不认识,每堂课学生需要进行学习的识字任务也过于繁重,这些都导致识字的效果并不高。目前,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教材以及教学的分析,能够发现教材中会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汉字,教师也会利用其出现的次数来增加学生每堂课的任务量,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一年级语文汉字的重复与学生识字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字重复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达到时常温习的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敏感程度,促进学生思考。但是汉字重复也会使得学生对于该汉字产生厌倦,或者反复强制完成记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此,在当下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时候,应当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从而促进小学一年级识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春兰.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J].学周刊,2021(09):85-86.

[2]黄庆云.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探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作者:李秀玲

语文汉字识字研究论文 篇2:

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又能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措施。并从象形字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中国文化在这些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式。意大利文字和单字,使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识字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从简单的象形文字向简化字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汉字的象形特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的掌握。来自感官经验的性格知识。掌握象形文字能突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进而达到预期的识字教学效果。

一、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传统汉字文化在象形字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实际讲解象形字知识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展示和实物演示。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象形字。其中,图片展示法主要是用图片来实现传统文化贯穿整个课堂。例如,在解释象形文字时,老师会比较图画和文字,使他们了解事物和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汉字有直观的印象,达到初步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文章时。老师会结合其中的一些单词,引导学生学习象形字。其中,甲骨文中的"鸟"字,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鸟的头部和身体,说明古人在创作甲骨文时,注重事物的整体形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相应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猜测图片所代表的文字。他们用图片讲解汉字文化,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2)传统汉字文化在认知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符组成的字符,形成一个新的含义,通常是两个象形文字的组合。在实际讲解认知特征知识的内容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情境教学,丰富汉字本身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分析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借助事物对学生进行演示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沙滩上的童话》这篇文章中,在学习"歪歪扭扭"这个词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掌握,将原来的表格做成了斜的形状。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对"的事物来掌握"歪"的含义和写法。另外,在学习"看"字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把汉字分成不同的部分。即"手"和"眼",然后请学生示范远望的姿势。从而保证学生理解"看"字的写法。分析方法的运用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字义时,教师可以分析汉字的某些部分,通过联想来认识汉字。具体来说,不同的造字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合理选择教学手段。确保语文素养教学的顺利开展。

(3)传统汉字文化在单字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单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这说明我们需要重视单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打下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识字教学课堂上,要注重与传统汉字文化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单个字符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只包含单一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单字学习能力。通过多个单字的链接,可以形成汉字新的文化内容,为以后的汉字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师准备好要检查的汉字和相应的图片,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汉字和图片。在加深学生对汉字印象的过程中。完成以上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向简化字的发展过程出发,并引入诗词典故等文化内容,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清晰地掌握识字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形成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将传统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统汉字文化的引入,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魅力。这将促进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有更大的动力,而彰显语文素养教学魅力的关键在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在不断的学习中加深學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因此,在识字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从汉字本身出发。深入剖析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从而赋予不同汉字独特的形象意义,在传统文化的导入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其次,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汉字文化,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如在学习汉字"誓"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从誓言的本义和创制方法上,将誓言分为"折"和"言"。老师告诉学生,"誓言"的本义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誓言不能像剑一样被打破,你对自己说的话要坚决兑现。通过讲解汉字的本义,使学生对"誓言"的书写方法有了清晰的把握。从而达到更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理清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关系,并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针对不同的造字方法,提出了中国文化应用的具体措施。进而探索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汉字文化视阈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谭帮政

语文汉字识字研究论文 篇3:

联想规律视角下的学龄初期儿童汉字识字教学

内容摘要:汉字识字教学是学龄初期儿童重要的课程之一。本论文从联想规律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这个角度来研究学龄初期儿童汉字识字教学,用以启示教师在对学龄初期儿童进行汉字识字教学时,如何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关键词:学龄初期儿童 联想规律 汉字识字教学 汉字构形理论

任何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都应该遵循该学科儿童学习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该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规律。汉字的识字教学也不例外,它应该遵循不同学龄阶段儿童识字学习的心理规律,也应该尊重汉字自身的特点。本论文以学龄初期儿童识字学习心理特征为研究对象,从联想规律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汉字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进而使学龄初期儿童建构起有关汉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心里图式。

一.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学龄初期的儿童指的是从6-7岁到11-12岁年龄阶段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大都处于小学阶段,并开始接受学校正规的识字教学。在此之前,儿童识字主要是言语的听觉分析器和言语的动觉分析器在起作用,即通过知觉的直观感知来了解这个事物,进而辨识代表这个事物的字音。如学龄前期儿童认识和知晓“鸟”,一般是通过画图上的鸟或实际的鸟来认识“鸟”这个事物和它的字音,而不会把“鸟”这个字与实物的“鸟形”和“鸟”的读音联系在一起。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在听到的言语和说出的言语,亦即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动觉分析器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和看到的言语,亦即言语视觉分析器建立新的联系,开始识字的过程。即在他以前所掌握的“鸟”这个声音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认识“鸟”这个字。这也表明,他开始可以根据“鸟”这个字的形状的识别来分析它的声音和意义。

识字总是以掌握字形为关键点。其原因在于,在人的言语活动中,若有言语视觉分析器的参与,就会使言语光波化,赋予每一个字词以一定的视觉形象,这能使人们更好地、反复地对词、言语进行分析综合。那么教师如何让学龄初期的儿童准确地掌握和记忆字形呢?

联想学派代表人物H·艾宾浩斯在专著《记忆》中认为:

记忆主要靠在各材料各项之间建立联系,而这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基本机能……

存在的心理状态回到意识中来,它们是由当时直接存在的心理的表象为中介而引出来的。而且它们的发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概括说来,把这种规律归之于所谓“联想规律”……观念表象从隐蔽的记忆中不自主地涌现到明晰的意识中来,如前所述,并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而是遵循着所谓联想律而具有一定的规则的形式的。……心理现象不是被动发生的,而是一个主体的活动。这个统一的主体(心灵)把它的活动的各种内容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他们也就统一起来。……把一个记忆中的系列联结起来的联想的绳索不仅系在每一个成分项目和它紧接着的项目之间,也缠绕在每一个项目和它有任何中间项目以及有任何时间关系的项目之间……

由此可见,H·艾宾浩斯认为最有效的记忆方式一定要遵循“联想规律”。所谓“联想规律”是指,个体在记忆时,应主动的把各种事物的表象在头脑中按一定规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因此,教师在汉字识字教学活动中,应该在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让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准确识记汉字,建构有关字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心理图式,而不是让学生做无意的识记活动。

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识字写字教学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明确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具体建议”一栏中,写到:“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所以,要想学生有效建构有关汉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心理图式,教师还要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加强汉字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虽然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思维开始发展,但是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思维仍占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儿童加强汉字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必须要充分利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来进行教学。那么,汉字的趣味性体现在哪,以及如何在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然后利用联想规律来进行汉字趣味性教学呢?下文将以汉字构形理据为基点来讨论教师如何利用联想规律进行汉字识字教学。

二.汉字构形理据

汉字的趣味性可从汉字的构形理论中看出。汉字源于图画,所谓汉字的构形理据,就是指汉字的成因,它主要呈现的是汉字的形与义之间的关系: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序》)

以上文字表明,汉字的构形理据是极具象形性的,它的意义和形态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构形理据可具体地演绎为汉字的六书: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其形态和意义有很大的联系性。并且,它的构形理据拥有很强的象形性。而联想规律是指,个体在记忆时,应主动的把各种事物的表象在头脑中按一定规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汉字的这种字形的解释功能和图画功能,让学生通过掌握某个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之上,在其言语心理图式中建构起这个汉字的形与义的联系,从而确定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必然关系。如,教师在教授一些简单独体字“日”、“月”等字时,教师可用画图的方式,或出示其甲骨文的写法来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其表象画面,进一步把它字形、字音和字义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

三.联想规律在学龄初期儿童识字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大致可分为独体字、合体字、记号字三大类。教师在教授一些简单独体字或合体字时,教师可用实物或图像卡片演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表象的方式,把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在一块。如,教师在教授“灭”时,可拿一根火柴点上火,当火苗燃烧起来时,再用黑板擦盖上它。这就用实物的方法教会学生“灭”字。

对于有些在字形上不能显示出形义关系的记号字和半记号字,教师在运用联想规律进行教学时,可采用还原汉字的原貌——追本溯源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沿着某个汉字的发展脉络向上溯源,找到可以显示其构形理据的字形,从而凸现出其形义关系。如“瓜”字,它的楷书字形已经不能显示其形义关系,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其小篆字形:象一个吊在瓜蔓上的瓜的形状。让学生知道“瓜”字是由表示瓜形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层次性是汉字本身固有的属性。在用联想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采取拆分和组合部件的方法将其意义直观地凸显出来,让学生了解造字的理据,从而达到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如“想”这个会意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它拆分成“相+心”,并告诉学生想问题一定是要用心的,并且“想”字的生母和韵母与“相”字的生母和韵母是一样的。通过这种联想方式,学生就知道“想”字与“思考”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和“相”字有一定的读音联系。

形声字在利用联想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应用形旁部件系统归纳法去教学,即教师应先讲明形旁的意义,再由形旁引出其他字进行对比,然后区分每个字的意义,从而识记意义相近的一批汉字。比如要讲“目”字部,教师可通过辨析“目”部和“日”部来讲解。如,教师先应讲明形旁“目”与眼睛有关,在课堂上,可展示“目”的字源演变图,让学生知道“目”是典型的象形字“目,人眼,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一只眼睛。所以像“瞎、睫、眸、瞧、瞬、睹”等字,都应从“目”部。接着,用“日”字部与它对比:“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许慎《说文解字》)。形旁“日”与时间,光明有关,所以“明、春、旬、旦、旱”等字都应从“日”部。通过这种形旁部件系统归纳法去对比分析形声字,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仅教师教起来会省时,省力,学生也会学得开心,并且记得也牢固。

日内瓦心理学派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在于主体不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建构心理图式以达到有机体和环境的平衡。识字过程是一个学生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它需要学生自主建构有关于汉字的心理图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接受新的汉字和改正在头脑中已形成的错误的汉字的观念来使自己的汉字心理图式不断完善。学龄初期儿童汉字识字教学应利用联想规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有效建构有关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心理图式,并不断通过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去完善它,做到“见形思音义,闻音思形义,想义思形音”。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H·艾宾浩斯.曹日昌译.《记忆》〔M〕.上海:科学出版社,1965.

[3]何林英.魏晓燕.构形学指导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建设2013.03

[4]彭泽青,彭泽元.关于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10.4/B.

[5]吕振华.汉字构形研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2008.

[6]张夏.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西北大学〔J〕.2005.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版)

(作者介绍:肖亦婷,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肖亦婷

上一篇:司法考试体会下一篇:工程建设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