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汉字造字法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奇的汉字造字法

神奇的汉字造字法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心”、“妻”、“孝”、“育”“毓”五个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2、了解“象形”、“会意”“形声”三种基本汉字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象形”、“会意”“指事”三种基本汉字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难点:

联系“心”、“妻”、“孝”、“育”“毓”五个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知道字是什么来的呢? 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去看看汉字主要是有哪些方法来造字的。

二、范字为例,认识造字法

(一)象形造字法

1、“心”字来源和演变 相由心生的典故

《说文解字》:“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2、象形造字法 汉字这个庞大的家庭中,有不少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描绘出来的,实际上也就是简单的图画,也可以说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的,这类字就叫做象形字。象形字是一种很重要的造字方法。《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4、常见象形字的演变

5、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字?

(二)会意造字法

1、从弃老到敬老:何谓孝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好像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驼背老人,身前一孩子,以头扶持着老人。我们再把孝字分解开来: 上为老,下为子。

小的时候,可以这样解:上面老的连自己的完整都不顾,把孩子整个的庇护在自己身下,为孩子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全力使他们幸福、快乐。

长大了,上边的“老”字和下边的“子”字,又可以这样解:子字成了老字的全部支撑,“子”字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也就是说子女要把老人照顾老人,安顿老人的责任承担起来,和老人相依为命、让他们安度晚年。读歌谣记汉字: • 侍奉父母孝为先,• 敬重老者教知礼。• 送个斜丿当拐杖,• 孝子搀扶慢步移。

2、什么是会意字?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会意造字法属于“合体造字法”.《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会意字一般是合体字,它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形体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会意字以两体为基本形式,三体、四体的较少,五体以上的更少。

3、“妻”字的来源和演变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有:“妻,与夫齐者也。”

会意。小篆字形从女,从屮,从又。“屮”象家具形,又是手。合起来象女子手拿家具从事劳动的形象。本义:男子的正式配偶

4、小组学习“毓”“育”

(师给出“毓”“育”字的演变,学生尝试分析这个两个字的内涵和意思)

“毓”:生育,养育。

“育”

生养:育龄。节育。生儿育女。养活:育婴。哺育。培育。抚育。养育。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书育人。

(三)了解指事造字法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属于“独体造字法”《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 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 」、「三」 「凶」„„等等。如以下三个字:

三、回顾总结

神奇的汉字造字法 篇2

然而,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时代过于久远,其文字、语法与现代汉语差异巨大,导致学生一接触便产生了抵触和畏惧情绪。而刚升入初中的中学生年纪偏小,知识储备较少,文言文的选材又“成人化”倾向过于严重,“文言文”成为与作文并列的让学生极为厌烦的两只“怪兽”。此外,传统文言文教学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常会有老师反映:“我都讲了这么多遍了,怎么同样的字放在课外文言文里又不会了?”针对文言文教学“花时多、收效微”的现状,我们应反思传统文言文教学,除了传统的诵读法、泛读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古文字的字形知识引入教学,解释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的“轻负高效”。

古文字是指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今文字是指隶书和楷书。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楷书,是从甲骨文及其以前的古文字逐渐演变而来的。

早在《周礼·保氏》中就记载了我国汉字造字方法“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可见古人自周朝就已经研究出汉字的造字原则,并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认识,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由此架起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桥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用古文字造字法来解释汉字,不仅仅是创新,更是让文言文教学“认祖归宗”,回归传统。

从现实角度看,根据《宁波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138个常用文言词语的基本释义,这么多汉字的意思若机械地来记忆,工程浩大。对它们进行形象性解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

1. 同中寻异近义字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意义相近的词语,古文字造字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析和理解这些近义词。我们以“之”“去”“往”“赴”“适”的辨析为例。

“之”的甲骨文为“”,下面的一条横线表示这个地方,上半部分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表示“从这里出发”。所以,“之”的本意就是“往”的意思。如教材中出现的“吾欲之南海”(《蜀鄙之僧》),“子将安之”(《枭逢鸠》)中的“之”均解释为“到,往”。

“去”的甲骨文为“”上半部分是个“大”,下半部分是“口”(表示门口),人离开了门口即为“去”,所以“去”字的本义是“离开”。如“一狼径去”(《狼》)、“去国怀乡”(《岳阳楼记》)里的“去”均解释为“离开”。从“离开”又能引申为“相距”,如“西蜀之去南海”(《蜀鄙之僧》)。值得注意的是“去”的本义“离开”与今天“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正好相反,如“我去杭州”,是我到杭州去的意思,而不是我离开杭州。这种古今相反义的词在教学时尤其要注意。

“往”的甲骨文为“”,上半部分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意思是“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说文》:“往,之也。”“之”当“到……去”讲。如“随其往”“欣然规往”(《桃花源记》)、“跳往助之”(《愚公移山》)里的“往”都解释为“去”。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去”和“往”的含义有所不同。古代的“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去”,古代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如“孟子去齐”(《孟子》),说的是孟子离开齐国,而不是孟子到齐国去。

“适”的金文为“”,上半部分就是“部”,率领士卒,下半部分是个“口”即城门,因此“适”的本义为“率部前往抗敌”。《说文》:“适,之也。适,宋鲁语。”也就是说,“适”是宋鲁方言中“之”的说法。如“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史记·李斯列传》)

“赴”的小篆为“”,这是个形声字。右边是声符“卜”,左半边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人形,下半部分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说文》:“赴,趋也。”造字的本义是士卒奋不顾身地向前。因此,“赴”字含有“不顾一切地急速往前”的意思。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中的“赴”就是此意。

由以上分析可见,“之”“去”“往”“赴”“适”五个字意义虽然相近但却各有内涵。只有明白这些字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彼此之间的区别,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2. 有效解决通假字

通假字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理解文言文,特别是在默写古诗文时,能否准确地写出通假字往往决定了学生能否得分。

如教材中出现数次的“有”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三个句子中的“有”都通“又”。我们来看看古汉字造字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通假字。

“有”的甲骨文为“”,很明显,甲骨文中的“有”字就是“又”字。金文为“”金文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又”字,下面的“月”字就是肉,整个金文是右手持肉的样子,这就表示“有了”。小篆为“”,基本与金文相似,只是肉的形体更艺术化了。一直到了楷体“有”上的一横一撇移动到左边,肉的形体部分改成直笔,基本上看不出“以右手持肉”的样子了。从古文字的演变历史来看,“有”通“又”字自古就有。学生了解了“有”的演变历史,对于“有”的释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如,学生很易将“徐公来,孰视之”中的“孰”写成“熟”,如果了解了“孰”字古汉字的造字历史,将大大降低这种错误率。

“孰”的甲骨文为“”,右边是个面朝左站立的人,左边是一座宗庙的形状,“孰”在甲骨文中是人向宗庙献祭品的意思。金文为“”与甲骨文大体相同。小篆为“”,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左下半部增加了个“羊”也就是祭品,右边的人形也不太明显了。楷书中“孰”把“羊”变成了“子”。到了现代,又增加了四个点,就是“火”,表明煮熟食物要用火。因此,“熟”字就是“孰”字下加“火”而成为的新字。“孰”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两个意思,一种是疑问代词如“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百姓孰敢百姓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另一种“孰”通“熟”,如“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探幽发微形近字

“似”和“拟”是学生极易混淆的两个字,《咏雪》中两个字同时出现,“大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通过古汉字造字法,很容易将两个字区分开来。

似,形声,声符为“以”。篆文为“”。“以”的篆文是“”,“似”发就是“”的音。在诗经中就有“以似以续”。“似”义为承继。承继者与被承继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所以“似”有近似、相似的意思。拟,形声,声符为“疑”。篆文为“”。“疑”是执杖转身顾后、不知该前行还是后退的犹豫不决、心存疑惑的情态。仍在考虑应该如何行动,尚未进入行动阶段,因此“拟”有拟设、模拟、模仿的意思。尽管“似”和“拟”的楷体字字形相似,但是通过古汉字造字法的分析,两个字的声符完全不同,意思也不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两个形近字的差异。

学生经常搞不清“礻”和“衤”偏旁的字,如在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时“禅”写成“衤”,“初日照高林”中的“初”又会写成“礻”。古汉字造字法可以清晰地分辨这两个偏旁。

甲骨文的“示”字,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古人民在一块灵石台上贡献祭品。是指在光天化日之下,将祭品给鬼神看并享用。因此凡是用“示”做偏旁的往往与精神、祭祀有关,只能写作“礻”。“禅”在《说文》中的解释为:“禅,祭天也。”因此为“礻”字旁。了解了“示”字旁的造字法之后“祭、祀、社”等字学生也不会写错偏旁。“衣”的甲骨文就像衣服之形,上面的“人”字形部分就是衣领,两侧开口处就是衣袖。在记忆时,我们可以想象衣服有两个袖子,因此“衣”字旁有两点“衤”。甲骨文的“初”字为“”,左边是“衣”的象形字,右边是一把刀,意思是用刀裁衣服,是“作衣之初”。后来就引申为一切事情的开始都是“初”。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再也不会把“禅”字和“初”字写错,也能根据汉字的本意来推断到底是“礻”和“衤”。

4. 有效辨析一字多义

“见”是常用文言词语,不仅在教材中出现较多,也是课外文言文常考的词语。“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中的“见”解释为“知道”。“曹刿请见”(《曹刿论战》)中的“见”解释为“拜见”。“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中的“见”解释为“被”。“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中的“见”通“现”意为“推荐”。这么多的释义,该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呢?

我们来看看“见”的甲骨文“”,很明显这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下部是一个面朝右跪坐的人,人的头上是一只非常突出的大眼睛(横着的“目”)。金文的“见”为“”,只将甲骨文中跪坐的人改为半站立的人,面朝左,头部的大眼睛依旧炯炯有神。小篆的“见”为“”,下部的“人”变得不像了,人头上的大眼睛变成了“目”。楷书的“见”为“見”,上部仍然是“目”,下部的人根本看不来了。

由此可见,“见”的本义就是“看见”,如“歧王宅里寻常见”(《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歧王的宅子里经常能看见”。由“看见”引申为“会见”,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就是说:一天不见面,好像隔了三年似的。由“会见”又可以引申为“接见”,如“曹刿请见”(《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请求接见。一样东西被看见就有被动的意思,所以“见”字可以表示“被”,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就是说: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在《墨子·公输》中“胡不见我于王”难道解释为“为什么不让我看见楚王”吗?自然不对。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不把我推荐给楚王。在这里“见”读xian(现)。因为上古没有“现”字,凡是“出现”的意思都写作“见”。

通过古文字造字法的分析,学生能很好地将“见”字的意思分门别类,并将课内知识有效地延伸到课外。

古汉字造字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应用既是创新又是回归。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追根溯本”了解古汉字包含的文化内涵,文言文教学才能深入到文化层面。万丈高楼平地起,对文言文字词的准确解读、扎实理解,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底蕴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造字法 辞格式思维模式 象形字 会意字

中华文明的各种文化都离不开汉字,汉字来至古老的过去,每个字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汉字自诞生之日,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有诞生的前奏,诞生的原因、过程,有诞生后的变化。那么,汉族的先人究竟用了怎样的思维方法创造了美轮美奂、独步天下的汉字世界呢?回答是:运用了以比喻为主体的艺术性辞格式思维模式。

辞格式思维模式,就是用营造具体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格的思维方法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范式,它也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在思维过程中可以不断重复使用某些基本知识的标准形式或样式,如比喻、比拟、借代等辞格。如果说,人类的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且都有各自的思维模式的话,那么,辞格式思维模式属于形象思维模式的范畴,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思维模式。

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将所有的文字分为两大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并称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典范例子。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六、宀、舍、内、豕、象、雨、云”等等最初是象形字。象形法的辞格式思维模式,体现了轮廓、特征、连带象形的思维形式。象形字是画出实物的形状的一种造字方法。这种造字法的目的即在于使学习者通过字形联想到相应实际物体的形状,从而有利于促进字形和字词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指事法的辞格式思维模式。指事字是用特征性符号组合成字表示某种意思或加注指事符号在象形字的某个部位,以表达象形字所表达不了的抽象意思,如“本、末、刃、入、去”等。

会意法的辞格式思维模式。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起来,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字意。如“家、安、字、灾、汆、法、器”等。

形声法的辞格式思维模式。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所以有人将汉字称为意音文字,如“穴、嫁、孩、瓶、住”等等。在《康熙字典》中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90%。形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被广泛应用,是最多产的造字方式。

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中紧紧抓住汉字的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在汉字结构规律上和语境中感悟字形、字义,容易产生共鸣。有限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好比是机械装置中的“标准件”,它只有和其他部件相结合,它才发挥出一个“标准件”的作用,如果仅仅是“标准件”本身,它的作用就很有限了,这一点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面以与房屋有关的汉字为例谈一谈汉字造字法。

(一)象形字

六字是宀即庐(lú)的本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六,像田地中一间简易的房屋。本义指草(cǎo)庐(lú)。房屋的四壁及顶和底。

宀(mián)字,甲骨文中宀和六同源。甲骨文宀字像侧视的房屋:立墙,斜顶。有的甲骨文在屋顶加一短竖,表示烟囱。

舍字。一说金文的舍字是象形字,上部像人字形屋顶和梁柱,下部像房间。舍的本义指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引申泛指房屋。宾馆或客舍,暂(zàn)时使用,用后即弃(qì),引申出舍(shě)弃(qì)之义。

内是象形字,甲骨文内字表示人进入洞穴。金文的内字明确屋形,外面像房子,好像人走进房子里面的样子。古人称入穴为“内”,离洞为“出”。

豕是象形字,甲骨文豕像一口猪,长嘴、圆腹、短尾的动物。豕的本义指猪。

犬字。甲骨文、金文的犬字,都像卷着尾巴、张着嘴的狗的样子。犬的本义指猎狗。古代人们一般把体型大的称为犬,小的称为狗(gǒu)。

(二)指事字

入字。在古文字中入字是指事字,像一个尖头的东西,表示容易进入。书写上和人字相似,但不同。入的本义是由外而内、进入。又引申为收入。甲骨文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说文解字》:入,进到内部。

去字。甲骨文去字像一个人离开住处。去的本义指离开、离去。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三)会意字

家字。甲骨文家字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由宀和豕上下会意而成。家的本义指猪舍(shè),后引申为人住的房子。上古时,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人和猪常住在一个房子里。一楼养猪,二楼住人,三楼储(chǔ)藏(cáng)粮食,现在广西省的吊脚楼依然是这种结构。

安字。甲骨文安字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安由宀(mián)和女两部分会意组成。古文字的安字,像一个女子安然坐于室中的样子,所以安居、安宁为安的本义。安后来引申为满足、习惯的意思。

宝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由宀、玉、贝三个部分组成,表示屋子里有玉、贝等宝物。宝的本义指珍贵之物,引申指珍贵的。后简化成由宀、玉、两个部分组成的宝。

容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容字由表示房屋的宀和表示山谷的谷两部分上下组合而成,房屋和山谷都可以作纳入东西之处,所以容的本义指容纳、盛(chéng),引申指对处在一起的人或所接触的人不排斥,能接纳。

字(zì)字。金文中字字由宀和子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指在屋子(宀)里生养孩子(子)。字的本义指生育孩子。古时把象形字称作“文”,把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字称作“字”,后统指文字。

灾字。在甲骨文中灾字是会意字,由表示房屋的宀和火两部分组成,合在一起指大火把房子烧了。由此引申指各种天然的灾害、疾(jí)病(bìng)、死(sǐ)亡(wáng)、人为的祸(huò)患(huàn)。

窑是会意字,金文的窑字写作窯,造字本义指烧烤小羊的灶。一说由代表灶的穴和代表瓦器的缶(fǒu)组合而成,表示烧制砖瓦陶器的灶洞。

穿是会意字,金文穿字由穴和牙两部分组合而成,表示用牙齿穿穴打洞的意思。穿的本义为穿透。穿字还有用绳线把物品连贯起来的意思,引申为把衣服等套在身体上,即穿戴。

汆(cuān)是会意字,金文汆字汆由入和水两部分组成,指一种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shāo)微(wēi)煮(zhǔ)一下的烹调方法。

丢是会意字,由一和去两部分组成,表示一去不再回来的意思。“一”后来写做“丿”。丢的本义为扔、抛弃,引申为失(shī)去(qù)、丢失。

劫是会意字,由表示离开之义的去和表示武力的力两部分组成。劫义为威逼、胁迫,引申为抢夺、强取。

法字。在篆文中法是会意字,由表示公平的“氵”(水,水平)和代表传说中能明辨是非的一种野兽“廌(zhài)”、表示驱除罪恶的“去”三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惩罚罪行像“廌”一样公平。

吠字。甲骨文字形表示犬发出叫声。造字本义指狗叫。吠是会意字,由口和犬两个字左右组合而成,指狗叫。

器是会意字,金文中器字由犬和四个口字组合而成,表示许多器皿(mǐn)集中堆(duī)放(fàng)在一起,中间有狗看着。器的本义指器物或器皿,由此引申指人的才干、能力。

突是会意字,甲骨文突字由穴和犬组合而成,表示狗突然从狗洞或狗窝(wō)中冲出来,让人意外而来不及反应。突的本义指冲(chōng)撞(zhuàng),引申表示出人意料、突然(rán)的意思。

(四)形声字

穴字。甲骨文穴字表示巨石相向成拱。穴的本义是土室,即窑洞,又特指墓(mù)穴,引申指动物的窝。

嫁字。篆文嫁表示女子成家。嫁是形声兼会意字,女为形,家为声。表示女子离(lí)开(kāi)父母的家进入丈夫的家。嫁的本义指女子结婚、出嫁。

如此教学方法,再次运用基本词汇,如女、玉、谷、子、火、牙、水、力、口等等,并辅以插图,英文解释,及有关词语拓展,并做些书写练习。汉字的学习过程,像儿童的积木游戏一样,象形字或指事字好比是积木游戏的零件,创造性地组合成会意字和形声字就变得容易而有趣,容易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自己去探索汉字结构,还汉字表形、表义之原始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宝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源[J].汉字文化,2014,5:15

[2] 聂焱.论汉字造字法的思维模式[J].湘南学院学报,2005,3,71

[3] 聂焱.论汉字造字法的思维模式[J].湘南学院学报,2005,3,71

[4] 刘鸣.汉字认知与形象思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6

[5]《新华大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541

[6]《新华大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215

汉字的传说故事:仓颉造字 篇4

人类一开始是没有汉字的,过了很久很久,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人们才开始结绳记事。除此之外,还有人使用“物语”,就是用一个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树叶信。

不论是结绳记事,还是“物语”,使用起来都比较麻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汉字。仓颉是皇帝的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各种事件,数据等信息资料。据说,他是这样发明汉字的——

一天,仓颉独自在家编筐。突然,一位好朋友慌慌张张跑到他家,告诉他,山上下来的老虎把村里的一头黄牛给咬死了。

仓颉约了大伙儿去除害。临行前,他在墙上给母亲留言,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个圆点,意思是他外出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回来后,看见墙上的画,误以为儿子死了,伤心过度,离开了人世,仓颉既难过又后悔。

从此,仓颉离开家,体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决心创造一种简便的记事方式。

有一天,仓颉看到三个人在岔路口争吵。第一个人说:"咱们往西走吧,那里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第二个人说:“我认为咱们该往东,东面有羊。”第三个人说:“应该往北,北面可以追到鹿群。”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的脚印来识别动物的。于是,仓颉便把自己看到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草木器皿等按形状画下来,造出了各种不同的符号,用来代表不同的事物。仓颉把这些符号叫做“字”。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了。传说,仓颉造字成功那天发生了很多怪事,大白天下起了谷子雨,甚至连龙都藏了起来。

仓颉造字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汉字起源故事。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还有十几处仓颉造字传说的历史遗迹呢!

《神奇的汉字》教案 篇5

2.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把握其“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

3.了解繁体字、异体字有关知识。

4.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教学步骤】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 1.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仓颉造字的传说(2)文字出自八卦说 2.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1)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形物符号(2)原始社会时期的几何类符号 3.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4.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5.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6.汉字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1)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2)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①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②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③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④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⑤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⑥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3)六书的运用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二)汉字的发展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3.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4.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5.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6.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7.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8.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三)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复合结构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四)汉字的简化

有80%的简体字是从历代的草书中挑选而出。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2)草书楷化。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分。(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6)保留原字轮廓。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模拟试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

暮霭沉沉

名副其实

留恋忘返

B.安排

安装电话

开诚布公

徇私舞弊 C.宣泄

人心惶惶

提纲挈领

老生常谈 D.毕竟

必恭毕敬

远大抱负

蓄意报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怨

以德报怨

报仇雪恨

投桃报李

B.部署

按部就班

因材施教

温文尔雅 C.蒙蔽

民生凋蔽

敝帚自珍

D.作弊

针砭时弊

关怀备至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赤膊上阵

打扮

搏击长空

B.金壁辉煌

自暴自弃

人才辈出

C.分道扬镳

束之高阁

万马齐喑

D.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并行不悖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大材小用

川流不息

纵横驰骋

B.美景良辰

寥若晨星

东奔西窜

C.粲然一笑

璀璨夺目

蹩脚文章

身价倍增

乔装永葆青春

黯然消魂

大有裨

一张一走家串户

相形见绌

做工粗拙

D.兴高采烈

丰富多采

风采动人

神采飞扬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如愿以偿

侦查取证

侦察兵

察言观色

B.鞠躬尽瘁

一筹莫展

C.瞠目结舌

墨守成规

D.陈规陋习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最佳搭当

B.相辅相承

返璞归真

C.以逸待劳

独当一面

D.游目骋怀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出类拔萃

篡位夺权

计日成功

制伏坏人

渡过难关

美仑美奂

崇山峻岭

虎视眈眈

招聘启事

惨无人道

超出范畴

编纂辞典

淡泊明

欢度春

望文生义

耽搁不起

残酷无))A.砥砺意志

高潮迭起

重峦叠嶂

叠床架屋

B.带罪立功

披星戴月

严惩不贷

殚精竭虑

C.根深蒂固

玷污清白

花木凋零

掉以轻心

D.连篇累牍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禁止

质疑问难

B.福份

年累月

C.渎职

漫不经心

D.一副

幅员广大

9.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妨碍交通

B.认罪服法

发愤读书

买椟还珠 提心吊胆

弱不禁风

老实本分

亵渎神灵

一幅名画

伏案疾书 筚路蓝缕

愤发有为

穷兵黩)

质疑

常年

精心

辐射)

决不伏

发奋图强

C.缠绵悱恻

流言蜚语

蜚声文坛

成绩斐然

D.翻两番

三番五次

违反纪律

违犯法律

1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鱼竿

立竿见影

肺腑

胸无城府

B.浮浅

认识肤浅

牵强附会

C.摇篮曲

翻云覆雨

破釜沉舟

D.井冈山

冈峦起伏

个别处理

【试题答案】 1.A 留恋忘返(连)

2.C 民生凋蔽(敝)

3.B 金壁(碧)辉煌

4.D丰富多采(彩)5.D 计日成功(程)

6.B 相辅相承(成)

7.B(戴)带罪立功

8.B 福份(分)

感人

入不敷出

天翻地覆

个别对待

9.B(奋)愤发有为

神奇的汉字作文400字 篇6

每一天,我们都会看见的是什么?对啦,这个就是汉字,神奇而富有魅力的汉字。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汉字是有感情的符号,似乎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汉字是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其它国家相比,汉字都显得无与伦比,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些僵硬的`符号,而是各具不同风格的小精灵。看见“冻”,我就会全身感到寒冷;看见“热”,我就会有一种发热的感觉;看见“阴”马上就让你进入了恐怖的深夜,而“愁”字则使我情绪低落……这些奇妙的小精灵,怎能不让我喜欢呢?同时,一些歇后语也是非常有趣的呢!像“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仔细一想,四月是春季,那时候的冰河正在解冻,那不是“开动(冻)”了吗?而“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也是同样的意思。葱是青绿色的,而豆腐是白色的,这两种食物混合在一起,不是“一清(青)二白”吗?还有一个歇后语,是最容易记而有趣的,那就是“米店卖盐——多管闲(盐)事”了。米店米店,按理来说,是卖米的,可因为盐是咸的,那不就成了多管闲事了吗?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歇后语,像“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老鼠跳到钢琴上——乱弹琴等,都是生动有趣的。

神奇汉字 篇7

凡由“车”组成的字,大都与车辆有关。例如:

辏(còu):辐条集中固定在车毂上叫作辏。

轨:本义是指车轴的末端,引申为两轮间的距离、轨道、法度。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辇(niǎn):人拉的车,后来专指天子的车。

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讲故事】

你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吗?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是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你猜那人后来怎样?编个趣味故事吧!

神奇的汉字作文300字 篇8

小狗的脑袋是圆的,从头往下看,它的鼻子也是圆的,并且黑黑的,十分可爱。耳朵又小又黑,每走一步,它的耳朵就要甩一下。再往下看,它的尾巴也是圆的,小小的,差不多有一个汤圆那么大……

在娱乐时,圆也是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它们让人类踢来踢去,打来打去,成为了我们童年当中的美好、快乐时光。

中秋时节,圆也是夜晚月亮,也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圆圆的月饼。圆还是一家人坐在圆的饭桌上,一起吃团圆饭,那该多幸福呀!

圆的标识有:硬币、电线上的路标、交通标识、停车场上写这出口和入口的指示牌、车的标识,如:奥迪……有小勋章、大桥上用圆写的:5吨、10吨、20吨……这些都表示能过多少吨的车,还有一些又小又圆的贴纸,上面印着笑脸、棒、小孩子……真是多得数不清呀!

神奇的汉字的作文300字 篇9

你看,“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休”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囚” 表示人被囚禁在房子里。再看那个“火”字,不就是炉上跳动的精灵吗?看见“笑”,我就想咧开嘴;看见“哭”,我就想拉下脸。真神奇,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个小精灵。如此可爱的小精灵,又怎能不惹人爱呢?

我对汉字情有独特,主要是我八岁开始对毛笔汉字有一种缘分吧。特别是知道了汉字有那么多美丽的字体。例如,楷书的四平八稳,行书的龙腾虎跃,草书呢,看起来好潇洒,我最喜欢的字体还得算楷书。

上一篇: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供应商的管理办法下一篇:游记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