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分享内容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微信群里分享内容

微信群里幽默规章制度

1、目的 为更好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提高办公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3、基本要求

3.3、命名规则:部门+姓名;例如:“销售部-张三”。

3.4、严格保守公司机密,对业务通报、群内信息、工作内容等敏感信息严禁转发给非相关人员,一经发现则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罚。 3.

5、领导人在群里下达的当天需要完成或者解决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必须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马上予以回复确认,即使当时难以解决,也要即使在群里作出回应或给出可解决的实施办法,如超过30分钟依然没有回应或解决的,则按照公司相关条例进行处罚。 3.7、如果群内成员不停从群管理、执意退群,则以警告处分,退群带来的后果个人承担。 3.

8、对于公司对外的分享信息,每人均有义务分享到朋友圈增加活动效果和公司影响力。

4、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目的 为更好的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络,增进同学感情,使同学们中年以后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特制定本制度。

3、基本要求 群内沟通有利于或不影响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家庭之间、同学与朋友亲人之间的情感为基本要求。

4、明确应加人员 同学,与同学无关的人员不要拉进,否则踢出。

6、严格遵守公共道德、群内信息、严禁转发给非无关人员,一经发现则会口头警告电话约谈,不改则被踢出群。

8、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2篇:微信群里骂人被告上法庭结果法院这样判…

广州一业主在小区微信群里骂街,先是上传邻居照片,紧接着发送涉及狗相关的辱骂性的文字信息,该业主随后被四名邻居告上法院,被要求赔礼道歉并各赔偿一万元精神损失费。

被告的业主则表示微信仅是聊天工具没有实名制,涉案微信号并非其本人使用。孰是孰非?广州市白云区法院今天通报称,该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业主构成侵犯名誉权,判决其在小区公告栏内以书面形式对遭受辱骂的4名邻居分别赔礼道歉。据悉,一审宣判后,原被告双方都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现该案已进入二审。

业主在小区微信群里骂邻居是狗

38岁的罗某家是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区的业主。据白云法院审理查明,罗某家以其本人照片作为头像加入了小区的多个微信群,并使用真实姓名与其他群成员进行交流。

但因罗某家与邻居存在小区管理、业委会选任等事项矛盾,他为此在小区微信群中多次对邻居“指桑骂槐”:先是上传其中一名邻居的照片,后紧跟着再上传“每天发条狗上来”、“大家警惕这条狗,很老了,也很会咬人”、“一条狗放出来不过瘾,这也是个咬人的狗”、“再放两条狗的照片”等相关的字眼进行描述。

四邻居告上法院称名誉权被侵犯

去年7月,甘某兰等四名邻居相继将罗某家告上法院。甘某兰等人认为,罗某家在小区微信群内公然侮辱他们,骂他们是“狗”,罗某家的这种侮辱行为,是公然损害他们的人格,毁坏名誉,并向众多的第三人传播,其侮辱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理是希望通过贬损他们的人格与名誉,影响他们日后参与业委会的选任。

四名邻居均控诉,罗某家的侵权行为很明确,在侮辱行为发生之前,都会先将他们的私人照片发上群中再进行言语侮辱,因为罗某家的侮辱行为,他们在居住的小区内受到重大的消极影响,当每次出门时面对小区内其他住户都背负着“狗”的骂名,他们的名誉受到损害,感受到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因罗某家的行为已经侵犯他们的名誉权,四名邻居为此请求法院判令罗某家立即停止侵害他们的名誉权,在小区内以公告的方式及当面向他们本人赔礼道歉,赔偿他们每人精神损害金1万元,此外本案诉讼费由罗某家承担。 骂人的微信号不是本人在使用?

然而,罗某家则认为自己不构成侵权。罗某家称,作为聊天工具的微信,不是实名制,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个人头像和修改名称,甘某兰等四名邻居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该微信使用人是本案当事人,且所提供证据仅仅是聊天截图,而微信聊天记录可以随便删除后再截图。

而且,四名邻居所提供侵权的证据不完整,没有反映整个事情真实性和关联性,所有证据均没有出现任何辱骂四名邻居的事实,所有截图均未出现“XXX是狗”的辱骂字句,无任何证据证明四名邻居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以及同他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四名邻居主观上的名誉感即自认为社会评价降低不能构成侵权。 此外,罗某家还称,小区微信群中的涉案照片也可能是狗的主人的照片,而不是指照片中的人就是狗,聊天记录可以随意删除后再截图,而且所有的证据都是不同的手机截取的,没有连续性,也没有进行公证,不能作为证据。 一审:认定构成侵权须赔礼道歉

骂人的微信号是否由罗某家本人使用?白云区法院一审后认为,该微信使用了罗某家的私人照片作为微信头像,部分微信昵称中还包括了罗某家所住楼房的编号、手机号码等信息,且该微信在不同业主群中的发言内容,大多是从业主角度出发,就小区管理发表意见,符合罗某家的身份及立场特征。

且无证据证实有他人冒用罗某家的姓名,以其名义并同时使用其姓名、照片、居住地、手机号码等信息,从罗某家的立场角度对小区管理发表意见。法院据此认定涉案微信的使用人就是罗某家本人。

法院认为,在汉语语境中,称某人为狗是明显的辱骂他人的行为。罗某家在业主微信群中,先上传涉案邻居的照片,并在传送照片后发送文字信息:“大家警惕这条狗,很老了,也很会咬人”、“每天发条狗上来”。虽然未列出邻居的姓名,但罗某家辱骂的对象已经非常明显,就是照片上的邻居,该行为明显侵犯了邻居的名誉权。

法院指出,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本案中,原、被告都居住在同一小区,因小区管理等问题产生分歧,本应通过沟通,友好协商等方式积极化解,但罗某家却在业主微信群中传送邻居的照片,并对之进行辱骂,侵害了邻居的名誉权。

但鉴于罗某家实施侵害邻居名誉权的行为情节较为轻微,仅限于业主微信群范围内,影响范围较小,给邻居造成的损害程度较轻,因而不予支持1万元精神赔偿的请求。 法院据此判决罗某家在涉案小区公告栏内以书面形式对辱骂四名邻居一事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需由法院审核;如逾期不履行上述义务,法院将在小区内或法院公告栏公告判决主要内容,相关费用由罗某家承担。 法律专家:微信群也是公共场所

法律专家表示,微信群,因其能够及时搭建多人共享的社交平台而备受推崇,很多网友在微信群中谈天说地、各式吐槽,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微信群属于小圈子而肆无忌惮。实际上,微信群也是公共场所,不要以为在里面讲话就可以不负责任,在新的语言环境下,在小区微信群里发表辱骂言论与在小区公告栏贴大字报的行为性质是一样的。

第3篇:微信群分享文案

点名蛙

--裁员线上主题研讨会—

时间

2016年1月31日(周日)

19:00—21:00 前言

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波动,很多大公司为了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寒冬,开始大规模裁员,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员工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但是在国内,很多创业公司却找不到合伙人,也招聘不到优秀的员工。

裁员是一个任何高速发展的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汇集 百名知名演讲嘉宾 与500位业内同行

六大专题覆盖裁员与招聘话题 高效线上交流环节让您迅速结识业内伙伴 一对一洽谈衍生丰富的线下合作机会

关于研讨会

研讨会主题是“聚合·平台·双赢”,研讨会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裁员浪潮为前提,深入探讨关于招聘,裁员,平台的深化应用。展示最完善的裁员理念,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

举办时间:2016年1月31日

19:00—20:30 举办地点:微信群分享

参会对象: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总监、企事业hr、猎头、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心等 分享规模:1500人 研讨会亮点

 标杆企业案例集锦

80%演讲嘉宾来自互联网企业,五百强企业,标杆企业,行业龙头  交互式社群式论坛

利用微信、互动平台、社群平台,全程参与互动,体验全新论坛形势。  最前沿的裁员及招聘的行业交流

用户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好的用户体验得到招聘求职的服务

嘉宾简介:

首期拟邀嘉宾:点名蛙CEO 卢坚

嘉宾介绍:一个连续创业者,点名蛙是我创立的第三家公司。

我们是一家专注裁员和定向猎头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我们把自己比喻成“企业的外科手术医生”。我们一边给企业提供“0成本的快速裁员方案”,帮助被裁掉的员工找到新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通过一键裁员和一键招聘,让被裁掉的人能够有尊严的离开,让失血的企业能够快速得到人才的补给。

分享主题:一只行走在裁员上的蛙王

参会条件

1. 入群需提供坐标,公司,职位,名片 2. 提供真实有效的手机号码及邮箱

3. 非本行业人员,须经主委会审核方可进入分享群

参会方式

1. 关注点名蛙微信服务号,打开关于活动的文章,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提交个人信息,方可报名成功,客服安排入群。 2.加入点名蛙用户群,群内发放分享群的二维码,扫码进群 3.群内参与分享的好友推荐介绍入群

上一篇:在校大学生求职信下一篇:哪吒闹海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