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场防疫机制建构思路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乳品企业对奶源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建立了规模化奶牛场。但是因为奶牛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也相继建立了更专业的养殖模式, 疫病防治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疫病在奶牛种群中爆发后, 传染性极强, 不仅影响奶牛健康, 降低产奶量, 降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也会严重威胁到奶牛场的生存, 必须高度重视奶牛疫病疫情, 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全面降低疫病风险。

1 规模化奶牛场防疫存在的问题

1.1 防疫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奶牛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只关注产奶量, 没有确立防重于治的理念, 平常采取的是程序性、常规性的消毒与防疫, 被动治疗生病奶牛, 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患病奶牛治愈率降低, 奶牛淘汰率提高。因此, 不重视规模奶牛场的防疫工作, 就不能确保奶牛场规模化健康发展, 会带来显而易见的经济损失[1]。

1.2 防疫制度建设不完善

由于奶牛场防疫思想重视程度不到位, 导致在日常的奶牛养殖过程中并未创建完善的免疫程序、制度, 主要体现在未引进疫病检测规定, 未对奶牛进行编号、检验, 新引进的奶牛没有进行充足的隔离观察, 再进行混养等, 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 就可能引发整个奶牛场瘫痪。当地的畜牧管理部门为了防止牲畜疫病的出现, 往往会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病检疫, 这些检疫带有周期性, 不能作为天天防疫, 还需要奶牛场自身发力解决这一问题。

1.3 防疫设备落后

规模化奶牛场的日常防疫、检疫不到位, 防疫设备的使用频率低、更新不到位, 防疫设备自然就成了摆设, 这样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场地使用率不高, 奶牛容易得病。与此同时, 规模化奶牛场饲料、车辆、奶牛等的流动性大, 防疫不到位, 容易导致疫病发生与流行[2]。

2 规模化奶牛场防疫机制建构思路

2.1 确立主动防疫的理念

加强主动防疫意识, 全面认识到防疫工作的价值, 提升防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科学普及好防疫方面的知识, 全面贯彻落实好防疫规范, 坚持不走过场。采取封闭管理, 并结合实际需要, 做好奶牛场的检疫工作。作为规模化奶牛场的负责人也要积极学习国内外疫病防治方面的先进经验, 通过结合自身实际, 找出在防疫理念方面存在的差距, 以实干的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好奶牛场的防疫工作。

2.2 建立完善的防疫设施与防疫制度

2.2.1 建立完善的防疫设施

消毒池:消毒池一般设在奶牛饲养区的入口, 且构造坚固, 能承载通行车辆。长、宽、深分别为4 m、3m、0.1 m, 地面整齐, 耐碱、酸, 防透水。

消毒室:内部安装紫外线灯,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 m, 消毒时间一般控制在30 min.

隔离室:隔离室需要建在隔离区, 设在低洼处、下风向, 墙壁使用水泥处理至1.5 m处, 地面与墙壁一样, 也要使用水泥处理, 便于展开消毒处理。

消毒仪器:培养基、玻璃类器皿、橡胶手套、辅料、金属器械等采用消毒仪器进行灭菌。

2.2.2 全面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全面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当地管理部门制定的畜禽防疫工作管理规定, 落实好卫生防疫制度。

贯彻落实好消毒: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切断传染源, 控制疫病的出现与传播。 (1) 对奶牛场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后才能让牛群进入, 生产区出入口、门口消毒池要调节好消毒液的浓度。 (2) 实施封闭管理。生产区内严禁病原携带者、污染的车辆及饲料进入, 也不能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 生产区内的人员必须在消毒室内开展15 min的紫外线消毒。在疫病期间, 非生产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奶牛场内禁止饲养其它牲畜, 禁止将从市场上购买的活畜禽及产品带进场区。 (3) 做好牛舍消毒工作。对牛舍内的粪便、垫料、剩料等污物进行全面清扫, 消毒时消毒液不小于200m L/m2。消毒液常见的浓度为:烧碱溶液2%~5%, 福尔马林溶液3%, 生石灰乳10%~20%;每周开展2次消毒, 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大规模消毒, 产房、病牛舍及实施隔离的牛舍要开展好清扫与消毒。 (4) 结核病消毒。预防消毒每年开展2~4次, 常用消毒液的溶度为漂白粉10%、福尔马林溶液为3%[3]。

2.2.3 完善免疫程序建立疫病监测体系

春秋两季开展2次结核病、布鲁菌病以及副结核病的检疫, 操作方法按照《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如果检测出阳性反应的奶牛要送隔离场或者直接进行屠宰, 对可疑反应牛进行隔离复检后, 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定期对出现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或者黏膜病的血清进行检查。出现病牛或者抗体呈阳性时, 需要进行隔离观察, 必要时需实 (下转第85页) 施疫苗注射。规模化奶牛场实施防疫时, 对常见的传染病开展免疫接种, 或对经常受到疫病威胁的地区开展定期免疫接种。对已经免疫接种的奶牛做好标识, 对符合强制性规定需要进行免疫的, 应挂免疫耳标, 做好免疫档案记录, 做好重点疫病免疫。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的疫病为口蹄疫, 这一疫病的危害性大, 对刚出生的牛犊实施免疫接种, 选取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2 m L/头, 首次实施免疫接种后的6个月内实施第二次免疫接种, 定期免疫接种单价苗3 m L/头, 公牛与后备牛每年进行免疫2次, 每半年为接种周期。猝死症后, 免疫接种采用厌氧氢化铝菌苗, 实施肌肉注射5 m L/头, 如果体质相对较弱的牛, 则不能使用该疫苗。此外, 在奶牛饲养中要引入TMR标准饲养体系, 对奶牛的健康进行日常关注, 饲料中适当添加氧化性微量元素, 提升奶牛抗病能力, 也要对某些疫病多发期的奶牛进行特别关注, 比如布氏杆菌病、乳房炎等, 定期注射疫苗, 所以规范性的饲养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检疫人员对其进行提前建议, 这样能早发现疫病, 尽快进行治疗。

奶牛场出现传染病, 需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对口管理部门, 实施防疫封锁, 隔离病畜, 并对没有出现症状的牛群立即实施防疫注射, 严格管控车辆、人、畜的流动, 间隔3~5 d使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奶牛场实施全面消毒。对病死的牲畜需要按照相关卫生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经上级防疫部门确认疫情消除后, 开展全场全面大消毒, 并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 并批准后才能解除疫情。

2.3 提高防疫设备建设水平

结合规模化奶牛场防疫工作实际, 既要购买形式上的设备, 比如检疫设备、消毒设备以及手术设备等, 也要从奶牛疫病发病情况、奶牛场现有设备出发, 适时更新防疫设备建设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在发现传染病后能及时处理, 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在使用设备时, 要建立奶牛档案, 对奶牛按照编号, 充分利用设备进行体检, 这样不仅能确保奶牛检查到位, 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做到不闲置, 发挥其作用。

3 结束语

伴随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的防疫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为奶牛创造好的卫生环境, 特别是针对规模化奶牛场防疫中存在的防疫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防疫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防疫设备落后等问题, 针对性地采取确立主动防疫的理念、建立完善的防疫设施与防疫制度、提高防疫设备建设水平等措施, 推动规模化奶牛场实现健康发展。

摘要:规模化奶牛场发展, 防疫是关键, 是确保奶牛正常生长的基础。要重视并做好规模化奶牛场防疫工作, 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 降低疾病风险, 推动奶牛场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规模化奶牛场,防疫,思路

参考文献

[1] 荆文学, 沈东元.规模化奶牛场卫生防疫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7, 13 (1) :87-88.

[2] 胡亮, 常琰, 刘艳.规模化奶牛场防疫问题及改进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 37 (9) :88-89.

[3] 郭洪权, 司义明.规模化奶牛场的防疫工作[J].吉林畜牧兽医, 2013, 34 (1) :54-55.

上一篇: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下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