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推荐8篇)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抓手,以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为目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推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治理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促进农村环境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原则

(一)全面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缔禁养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二)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引导和督促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实现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养殖场必须承担治理责任,开展畜禽粪便、污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属地管理、综合整治的原则。各镇(场)人民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负责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县农业、环保、水利、监察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污染整治任务落到实处。

三、整治对象

辖区内常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标准的其他类型畜禽养殖单位。(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猪当量的折算标准为:1头肉牛(出栏量)折算为5头猪;1头奶牛(存栏量)折算为10头猪;60只肉鸡(出栏量)折算为1头猪;30只蛋鸡(存栏量)折算为1头猪;以下核算方法相同)

四、整治时间

2012年7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五、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完成全县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实现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其中,对已纳入2012年全县总量减排重点项目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必须在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治理,以促进我县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一)禁养区治理目标

将各类型水库承雨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列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各种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于2012年12月底前全部关停、搬迁。

(二)非禁养区整治目标

(1)在非禁养区要科学规划,适度发展畜禽养殖场,抓好现代畜牧养殖小区规划与建设。

(2)对现有的各类畜禽养殖场必须进行污染治理,严格按照“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要求,完善污染治理措施,确保正常运作,实现粪污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六、整治措施

(一)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1、严把建设项目关口。从2012年6月20日起,凡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在项目建设前,需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发改、农业、国土等部门不得为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办理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许可手续。项目建成后,须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2、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对于目前已建成但未办理环评手续的畜禽养殖项目,必须在2012年7月31日前到县环保局补办环评手续,并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各项环保防治措施,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环评验收。

(二)分类治理畜禽养殖场

1、对于生猪存栏100头以下(含100头)的小型养殖场,采取种养结合、简易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的办法,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进行基建改造,依据养殖规模采取“沼气池+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模式,对养殖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后达标排放。

2、对于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实现干湿分离,干法清粪,并采用工业污水治理模式或“沼气池+氧化塘”方式,污水经过“厌氧+好氧”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实现粪便污水的无害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效率。

3、鼓励具备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推广“生物垫床”零排放养殖技术或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项目,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七、整治步骤

按照“注重实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

制定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畜禽养殖场业主参与污染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规范整治浓厚氛围。

(二)综合整治阶段(2012年7月—2013年9月)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积极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雨污、粪尿、净污“三分离”技术,采用干清粪工艺,实现粪尿干湿分离,按期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污染处理设施,完成畜禽废渣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配套建设改造工程,实现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0月—12月)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真组织考核验收,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八、职责分工

(一)镇(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现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进行摸排调查、统计上报;结合本地功能区划,划定本地禁养区,制定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取缔计划和本辖区养殖场污染治理计划;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督促非禁养区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

(二)县农业局:督导畜禽养殖场依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养殖行为,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养殖;抓好治理技术推广和运用,指导畜禽养殖场发展生态农业,就地消纳养殖粪便污水。对搬迁关闭的养殖企业,取消备案和补助、奖励资金。

(三)县环保局:组织实施畜禽污染治理,抓好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的监督检查和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受理畜禽养殖场污染投诉,严查不按规定落实关停、搬迁及治理措施等环境违法行为。

(四)县监察局:加大督查力度,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对未完成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的相关政府及部门,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各镇完善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功能区划,确定禁养区范围。

(六)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办理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土地审批和使用手续。在办理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时,应将农业、环保部门的审批文件作为前置条件。

(七)畜禽养殖场:作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主体,应按所在地功能区划要求,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治理工作责任,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各镇(场)于2012年7月15日前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对象及治理方案报县环保局和县农业局备案。

(二)强化指导,做好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借鉴外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经验,探索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加快推广,鼓励和引导广大养殖场积极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建设。对措施得力,治理成效显著的,争取以奖代补。

(三)强化监督,确保实效。县纪检、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全县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发现工作不落实、整治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和完不成减排任务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篇2

巍山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 6年来共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养殖小区3个, 投入资金1 09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万元、养殖场自筹投入675万元。通过项目建设, 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 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一是生猪产值明显提高。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17 939万元达到40 314万元, 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6%;二是母猪存栏增长幅度较大。比2007年增加了1.4万头达到2.76万头, 为历史最高峰;三是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加大。全县存栏100头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93个, 农村散养型模式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四是猪种质量得到加强。6年来巍山县共外引LY (DLY) 母猪1 261头, 杜洛克 (长白、约克) 种公猪120头, 猪种质量提高较快;五是科技推广力度加大。根据巍山县实际情况, 建立了县级供精站一个, 日生产合格的猪精液1 500瓶, 在10个乡镇建立了服务网点13个, 年开展猪人工授精配种1万头 (窝) 以上, 受胎率达到95%;六是猪场抵御疫病风险能力提高。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 自繁自养, 有效提高了猪场的防病抗病能力。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规模养殖;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监管方案

近年来国内外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监管,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和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配套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多年来绵阳市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现对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如下归纳总结和探讨。

1.监管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和保障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源头监管为主,结合生产过程全程监控为监管原则。

2.监管思路

根据《动物防疫法》赋予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饲养者的相应职责,一是监管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镇乡畜牧兽医站对动物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监测情况;二是监管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卫生工作与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三是监管规模养殖场按照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的防疫政策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情况,最终达到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动物疫病稳定控制,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3.监管重点

主要包括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防疫条件的运行、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防疫行为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动物卫生工作的可追溯管理、防疫工作效果评价、动物卫生工作的监督执法和违法行为的查处。

4.监管内容和措施

A.落实目标责任制

a.宣传动员、安排部署

每年初或根据当前形势,市、县、乡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都要层层召开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

b.层层签订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每年初,市监督所与各县市区监督所、各县市区监督所与镇乡畜牧兽医站、各镇乡畜牧兽医站与辖区内各规模养殖场之间层层签订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c.建立部门与养殖场双方责任人联系制度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分片区落实专人、镇乡畜牧兽医站要对每一个规模养殖场落实专人分别负责片区和养殖场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工作,并做到市、县区责任人每月对片区巡查一次、镇乡责任人每周对各养殖场巡查一次。各规模养殖场也要落实专人负责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并做到每月至少向监管责任人汇报一次,出现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监管责任人组织处置。

d.建立监督检查责任制

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镇乡畜牧兽医站每月至少要对每个规模养殖场巡查一次,并作好监督检查记录。

e.设立双方责任人和职责公示牌

各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镇乡畜牧兽医站要设立片区责任人,明确监管职责。每一个规模养殖场也要确定一名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责任人,并制作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公示牌,在养殖场显著位置公示双方责任人和职责。

f.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承诺制

由于规模养殖场入场监管风险较大,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为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两报告、十保证”承诺制,公开向社会和主管部门承诺。

h.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规模养殖场应当建立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承诺,养殖场执业兽医,养殖场和镇乡畜牧兽医站的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B.防疫管理

a.规模养殖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防疫条件

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完善防疫制度。包括: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以及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上墙。

防疫设施设备符合规定。包括隔离圈舍、进入养殖场大门消毒池、进入养殖区消毒通道、粪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疫苗冷藏设备、圈舍和场地消毒设备、专门的兽医治疗室、防疫室、检验检测设备。

有与规模相适应的取得资格条件的专职执业兽医和防疫人员,且岗位职责上墙。从事动物饲养、经营的人员每年定期体检,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b.规模养殖场规范开展动物免疫工作

结合本场制定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和防疫工作方案,并将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纳入免疫计划;按计划开展强制免疫工作;疫苗按规定领取、保管和使用。

c.畜禽按规定佩戴畜禽标识,有条件的还应采用识读器上传有关防疫、检疫和监督信息。

C.种用乳用动物管理

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经过审批。引进种用乳用动物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经过隔离观察和加强免疫。种用乳用动物经过检测,符合健康标准,对检测不合格种用乳动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D.检疫申报

引进再饲养动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备案,并经过隔离观察和加强免疫。出售动物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E.疫情报告

规模养殖场要落实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动物健康巡查,作好巡查记录,发现可疑情况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严禁隐瞒疫情不报引起疫情扩散的事件发生。引进动物在隔离观察期间出现动物疫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要及时上报并规定处置。

F.病死动物处置

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H.动物防疫工作记录记载

建立并按规定保存养殖档案二年以上;规范建立疫苗、药物出入库和免疫、消毒、疫病诊治、无害化处理等记录记载。

I.监督检查到位

a.投入品的使用监管

规模养殖场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治疗、保健等方面用药和投入品的添加管理,应符合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

实行兽药采购登记制度。如实登记兽药的品种、数量、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采购单位、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

建立兽药使用记录。兽药使用应作好领用详细登記,记载内容包括发病数量及原因、兽药使用的种类、使用剂量、时间、兽医人员的签名等。

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供屠宰食用的畜禽在休药期内禁止出售。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非法添加国家明文禁止的化合物。

b.防疫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是规模场开展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时,应事前通知监管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应到场监督;二是定期检查免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督促其及时开展防疫工作。三是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动物防疫设施设备齐全并正常运转。

c.防疫效果的监测

免疫抗体监测。各县市区动物疫控中心对每个规模养殖场每年开展两次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抗体监测,对不达标的养殖场由动物卫生监督所责令加强免疫。

违规添加禁用化合物的监测。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模养殖场违规添加禁用化合物(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的监测。

动物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查。通过现场查看养殖档案和乡镇责任兽医平时掌握的发病、死亡情况评价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效果,提出防疫整改措施。

J.加大监督执法的处罚力度

a.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督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要采取事前告知和事后监督的方式,确保全程监管到位。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的执法。对没有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动物防疫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严格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并按照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加强引入动物的监督执法。对未经申报检疫引入动物或没有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的,应按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加强免疫工作监督执法。对不按国家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加强检疫监督执法。对未经申报检疫私自转运出场的,应当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加强兽药监督执法。对不按规定购入、使用兽药和生物制品的,应按规定立案查处。

加强养殖档案监督执法。对不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规定立案查处。

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督执法。病死动物不报告又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应当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b.对各级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执法,落实责任追究。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處罚力度。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篇4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养猪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根据XXX《关于申报XX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场的实际,现将本实施方案申报如下:

一、项目选址合理

本场位于XXX市XX镇XX村,距村民居住地XX公里,处在XX市政府规定的禁养区以外,交通便利,水电畅通,四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设计布局科学合理,生活区和生产区相对分开,猪舍临近有一口XX亩鱼塘。

二、设备设施配套完善

猪场地势平坦,圈舍朝向合理,猪栏、食槽、通风系统和采暖防冷设备设施较齐全;消毒池、消毒室、消毒机等消毒防疫设备基本配套;污水排放、粪便堆放、无害化处理比较科学合理,主要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后沼液沼渣用于种植芒果、瓜菜,还有 一部分排放到鱼塘中养鱼。实行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增加收入。

三、搞好防疫,科学管理

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 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防疫消毒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疫苗饲料进出库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切实做到管理科学化、防疫消毒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设计布局合理化。

四、设立专帐,用好资金

计划投资XX万元主要用于猪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水、路、电防疫配套设备建设。

1、猪舍标准化改造建设。猪舍改造XX平方米,每平方米XX元,投资XX万元;

2、建造沼气池。建造沼气池XX立方米,投资XX万元。

3、水电建设。安装水管XX米,架设电路XX米,合计投入XX万元。

4、购置疫苗冷藏柜、防疫设备等投资XX万元。

5、建设无公害饲料发酵池XX立方米,投资XX万元。

五、确保项目实施,接受检查监督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专门帐户,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投资项目按质按按 时完成,决不挪用、挤占国家专项资金。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对我场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共同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好、管理好,发挥应有的效益。

生猪规模养殖户监管方案 篇5

2013年,我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坚持以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以强化监督管理为手段。为保障我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我镇实际,现制定如下规模户监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发布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加强基础检疫,强化监督管理,建立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新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基础检疫工作

1、产地检疫

进一步深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动物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及动物产地检疫操作程序,确保规模养殖场产地检疫率达100%,逐步完善报检点建设。

(二)人员素质

继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考核,使我站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技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监管管理

加强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制度建设,强化人员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动物卫生违法行为,做好瘦肉精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做好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的登记、领发工作。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监管工作、出栏动物产地检疫,切实加强养殖场各项制度(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的日常监管工作,保证动物养殖环节安全。

三、工作措施

1、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为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完善报检点制度建设,及时公示动物检疫上岗人员信息、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程序、动物产地检疫操作程序、动物检疫收费和标准等制度。制定报检点值班制度、产地检疫制度,认真做好动物报检记录、动物产地检疫档案。

2、规模畜禽养殖场监管工作规范科学

健全规模养殖场监管制度,建立动物规模养殖场电子档案和纸质台帐,对全镇生猪规模养殖场45户、家禽35户、山羊4户,监督工作实行挂牌公示制度,养殖档案的建立、免疫程序的建立、消毒制度的建立、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建立、一对一监管的落实、监管表的填写等监管内容齐全。特别要加强对规模、散养畜禽户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执行的监督管理。

3、“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及时制定辖镇内“瘦肉精”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完善监管网络、实行一对一监管并建立日常监管记录,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严格进行

三查一抽样工作,查养殖记录、查用药记录、查饲料来源,及时上报“瘦肉精” 专项整治行动周报和月报,同时做好“瘦肉精”快速检测试纸的领用和使用记录,并做好检测试纸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4、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登记工作

根据通农业【2012】2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病死猪的补助对象,规范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程序,做到及时准确上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登记表。

XX镇畜牧兽医站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方案 篇6

由于“5.12”特大震灾,我县生猪产业损失惨重,全县2007年出栏生猪28万头,年末存栏18.2万头,震灾使畜禽圈舍损毁93万㎡,占总面积的76%,生猪死亡13.4万头,生猪产业损失达4.7亿元,畜牧业损失达8.5亿元。产业恢复重建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助农增收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县委、县府及浙江援建指挥部均将其纳入了重点建设内容。通过示范小区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显著增加养殖效益。

三、项目实施的重要性

(一)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生猪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农户具备一定的养殖基础和基本技术。通过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可全面提升养殖效益,为畜牧产业的恢复重建奠定基础。小区内户均新增纯收入2.4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可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成倍增长。

(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规范生猪生产技术,组织标准化生产,按《生猪适度规模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引种、建圈、饲养管理、规范无公害投入品控制,生产无公害生猪及产品,增强猪肉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要,稳定灾区重建的正常秩序。

(三)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

生猪产业是适宜青川县情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解决养殖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使生产与环保有机统一,高度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三章

建设原则

一、坚持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坚持与灾后重建民房建设统筹规划的原则;

三、坚持大户为主,兼顾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原则;

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五、坚持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规模各异的原则;

六、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原则;

七、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八、坚持以助农增收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原则。第四章

项目区及申报小区现状

一、青川县畜牧业概况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全县幅员面积3216 km2,辖36个乡镇,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近年来我县适度规模养殖及小区建设已见雏形,但总体规模依然较小,发展速度不快,标准化程度不高。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4600户,仅占全县总农户5.7万户的8%,其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32%。震后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仅有1600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8%,出栏量与去年同比下降37%。主要原因一是震灾造成圈舍跨塌70%,市场波动巨大,仔猪价格居高不大;二是基础差、底子薄,农户投入有限,规模化养殖受到制约;三是外出务工人员急增,主要劳动力的20%外出务工,养殖规模相应减少;四是标准化程度较低,养殖效益不高。因此,要实现我县畜牧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构建适度规模养殖小区是必然的选择。

2007年畜牧业总产值达4.5亿元,比2006年增长7000万元,人均牧业纯增收入130元。全县2007年出栏生猪28万头,产值3.7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57%,这表明生猪产业仍然是我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二、青川县生猪养殖小区现状

我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从2005年开始建设,截止2007年6月累计建成三锅东阳、板桥浮寨、黄坪建设、前进康坝、乐安大桥等10个生猪养殖小区,覆盖养殖户合计290户,户均年出栏30头以上,户均纯收入达到0.4万元。通过几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县小区建设标准为:

(一)确定规模

相对集中连片的行政村内,年出栏3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30户以上,小区内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以上。

(二)圈舍建设

严格按照《青川县新村建设猪舍建设标准》进行,做到人畜、雨污、粪尿、母仔、干湿、病健等“六分离”;建设隔离带、粪沟(雨水沟)、沼气池(贮粪池)、保育栏、饮水器(料槽)、消毒池等“六配套”。

(三)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供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保障,统一市场销售。

(四)完善营运机制

以凯歌牧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各地养殖协会为中介,组成生猪生产合作社,紧密联系小区农户,积极协调信货、项目资金,实现多赢格局。

三、申报小区现状

(一)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

青川地处盆周山区,年均气温14.3℃,无霜期266天,森林覆盖率66.7%,,有天然草地230余万亩,非常适宜生猪生长繁育。境内无大型工矿企业,水质优良,水量充沛。2003年4月,全县36个乡镇全部通过四川省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认定,“青川猪肉”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2、交通、通讯便捷

国道212线、绵广高速、宝成铁路穿境而过,通讯覆盖率90%以上,项目区村道、连户路已建成,利于产品调运,原料齐备。

3、养殖基础较好

青川生猪养殖历史悠久,农户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青川猪肉”及以此为原料制作的青川腊肉,以质优价廉而享誉川、陕、甘、渝等地,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比同类产品高5-10%。

4、技术力量雄厚

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216人,县、乡、村本级服务体系已建成,能够服务于标准化小区建设。

5、基础设施齐备

县内有种猪场一个,扩繁场12个,存栏优质外源公猪186头,人工输精员42人,能够保障项目农户的良种母猪配种工作。

6、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作用显著

县凯歌牧业公司带动养殖户1.2万户,4个生猪养殖协会覆盖农户800户,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技术、信息服务到位,养殖效益显著。

7、领导重视

县乡领导及浙江援建指挥部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纳入产业发展恢复重建规划并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第五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见附件1

板桥乡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表。

建成板桥乡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培育4户适度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1900头。

(一)基础工程(征用土地平整场地及水电三通)

(二)建设标准化圈舍1400㎡;

(三)硬化道路390m;

(四)建沼气池(化粪池)80m3。

(五)建防疫设施(防疫室、消毒池等)80㎡;

(六)饲料加工房45㎡;

(七)饲料组合机2台;

(八)限位栏、保育栏、投料机、喂料车等设备2套;

(九)水管(饮水管、排污管)2500m;

(十)供电(电线)5000 m;

(十一)引种30头,品种以DLY或PIC配套系种猪为主;

(十二)技术(标准化生产及管理)培训15人/次;

(十三)建绿化(生物隔离)带;

二、改扩建技术方案

(一)建设原则

按“集中建圈分户经营”的原则,坚持“六分离六配套。” 即: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要求生活区必须距离养殖区域500米以上,中间设置植物种植等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圈舍设置明沟和暗沟,明沟用于收集雨水,供冲洗圈舍和灌溉,暗沟用于排放粪尿,粪尿进入沼气池。粪尿分离,配套建设地漏、出粪口、沉淀池、贮粪池、沼气池。实行粪尿分别收集,减少沼气池容量,干粪经收集进入沉淀池、贮粪池发酵处理,尿液进入沼气池分解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作为能源。母仔分离,配套建设仔猪保育栏、隔热顶。实行母仔分离饲养,既可防压、防冻,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可以减少母源性疾病传播。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喂料箱、饮水器。饲喂干拌料,减少饲料体积,可以缩短动物采食时间,避免动物因采食消耗过多体能。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隔离舍。强化消毒灭源,病畜单独饲养,防止疾病传染。隔离圈舍设在下风方向,远离健康畜舍。

(二)、猪舍基本结构及要求。

1、开间及纵向长度。猪舍开间指纵向两立柱间的距离,一般以3.6米为宜;纵向总长度一般控制在45--75米以内,最好每长15米设置隔墙,形成小单元,有利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更有利于疫病隔离和控制应激。

2、猪舍跨度。单列式猪舍以4.5米为宜,双列式以8—10米为宜,舍内中间走道1.3-1.5米。

3、猪舍高度。舍顶(屋脊)高4.3-4.5米,舍檐高2.8-3.0米。

4、猪舍间距。一般要求规模以上猪场(出栏2000头/年以上)舍间距不少于于8米;规模以下猪场(出栏2000头/年以下)以5-6米即可。原则上是不小于猪舍高度1.5—2倍。

5、墙体。要求坚固,保温性能好,材料以砖最广泛,以二四墙或夹心墙为好,离地1米做成水泥墙裙,便于清洗消毒,防止猪只啃咬,“吊顶二四墙”或“夹心墙”猪舍,冬季舍内可达16—22℃,夏季可有效减少热辐射,为冬暖夏凉创造基本条件。

6、门窗。门是人、猪、料车的出入口,门朝外开,设在猪舍两端;长猪舍两侧纵墙上各开1扇,高2.0—2.4米,宽1.2—1.5米,门外设消毒池。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换气散热,一般高1.6—1.8米,宽1.5—1.8米,窗下缘离地1.0—1.2米,每隔3.6米开1扇,一般使用优质塑料及木材制作,内外双推拉,防腐蚀,造价低。窗户应设计为喇叭型,可以最大限度扩大采光面积。

7、屋顶及顶棚。屋顶的作用是遮风挡雨,保温隔热;要求耐用、防水、防火;材料多选用小青瓦、石棉瓦、玻纤瓦、彩钢瓦。吊顶的目的是保温隔热,保证冬季舍温提高8—10℃,夏季减少热辐射,材料要求耐用,防火防潮,以PVC板、层板、竹板为好。

8、猪栏面积。应根据猪的性别、年龄、体重、饲养密度、饲养方式而定。

猪的饲养密度、群体大小和圈栏面积猪

重(公斤)

每头猪所占面积(㎡)

每 栏

数非漏缝地板

漏缝地板断奶仔猪

别 5-10

0.37

0.26

20-25保育仔猪

10-25

0.56

0.28 15-20生长猪

25-55

0.74

0.37

15-20肥育猪

55-100

1.0-1.2

0.8-1.0

10-15后备种猪

90-110

1.4

1.2

6-10妊娠母猪

120-200

3.0-4.0 1.5-2.0

4-6带仔母猪

140-200

7.0

3.5-4.5

1种公猪

120-170 7.0

养殖场(区、社)如何走向规模化 篇7

1 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的基础设施

1.1 棚圈建设的标准化

棚圈建设标准化, 就是说饲养什么品种的牲畜, 就要建适应该种牲畜养殖繁殖生产的棚圈。计划3~5年有多大的规模, 就建多大规模。当前, 一些养殖户为了迎合上面的优惠政策, 特别是自去年自治区出台大力发展高产肉羊, 大力扶持牛羊育肥业等一些配套的措施后, 盲目投资, 盲目建设, “划地为棚”比比皆是。有的棚圈明明是用来养奶牛的却养了羊, 且品种五花八门。有的棚圈达不到养殖大动物的规模, 却养的牛马驴拥挤不堪。有的虽然建了, 建了不少, 但棚圈内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规模养殖小区的要求, 棚圈的设施依然老化传统, 没有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建设。

因此, 如果是发展高产肉用羊繁殖的棚圈, 就必须按照高产肉羊的适应性要求进行改扩建或新修建。即有孕羊圈, 就必须有羔羊和种羊圈, 里面的围栏, 饲草、饮水设施科学齐全。一次投资, 至少受益5~10年, 不搞重复建设。

1.2 棚圈布局标准化

既然是养殖场区的棚圈就必须建成养殖场区的规模。不能占了很大的地方, 但棚圈排列参差不齐, 棚圈之间的距离不是过大就是过小, 给饲养管理都来困难。棚圈建设严格人畜分离的标准, 各类动物集中饲养, 不能养奶牛的, 棚圈内又养了羊。各类动物的饲养棚圈必须有一定的隔离区, 排列整齐。人行道、粪污道分开, 便于饲养生产, 环境污染小, 便于清理。无论是养殖场还是合作社都必须建有专门的粪污处理池, 有专门的储料库, 饲草库, 必须围栏堆放, 修建隔离墙, 便于取放, 达到安全条件。

1.3 场区设施合理布局

场区设施应设有养殖生产区 (繁育、育肥、母畜、奶牛生产等) 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并有明显的标志牌, 生产工艺设计, 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生活办公区及辅助生产区的建筑物, 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 并与生产区保持500m以上的距离, 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饲料加工厂 (或拌料间) 也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50m的距离。

2 具备标准化的条件

2.1 做好水、电、路三通

(1) 具备干净稳定充足的水源是选择修建场区养殖棚圈的首要的建设条件。水源必须满足小区牲畜饮用水、粪污处理水、饲草料加工用水等, 且水源无污染, 并具备污水排放设施, 向场区外500m外进行无害化处理设施, 达到国家规定养殖排放标准。

(2) 有稳定、配套、安全的电力供应, 为场区随时提供可用的电源, 是标准化养殖业科学化发展的前提条件。除外场区内还应配备可供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等。

(3) 通向养殖场区道路要平整, 能与乡村路、城乡路连接, 便于运输、便于在应急情况下封锁。养殖场区内的道路严格按照规划要求, 分净道和污染区道, 相互隔离无逆向通道。

2.2 机械化设施合理齐全

机械化设施主要是指, 具有一定机械配套作业的机械。一个规模养殖场必须具备有, 大型的粉草机、粉碎机, 铡草机、拌料机、送料机、及清粪机, 消毒机等, 在奶牛场除上述机械必须具备挤奶器。

(1) 目前, 我们很多一部分养殖场和合作社, 机械化设施程度很低, 大多仍然在采用人工操作生产, 这样的结果是生产效率低, 人为因素增加, 在饲料的输送添加, 粪污的清理等方面都会制约养殖规模效益的发展, 后劲不足。其结果只能是饲草料供给不足, 不能按时到达所饲养的动物饲槽, 是饲养育肥的畜禽出现应急反应, 影响膘情生产。

(2) 由于机械化程度低, 本该粉碎的饲草不能按要求粉碎, 长草长喂;无拌料机, 人工拌料不均, 饲草料搭配不合理, 导致饲草料的利用率转化率降低, 造成饲草浪费。

(3) 由于机械化程度低, 粪污不能及时清理, 严重污染养殖环境诱发传染病发生。因此, 必须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将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印发到每个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使畜禽养殖真正达到科学化机械化生产的目的, 才能不断提高效益。

3 要转变饲养方式提高效益

3.1 确定适合本地养殖的方式

对新引进或新繁殖的品种, 要根据适应性进行生产。对气候, 寒冷地区冬季就必须从保暖出发, 加强棚圈的保暖措施。有的品种因为不适应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 就会出现, 掉膘、流产、死胎等现象。发展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 就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粗放的放牧养殖育肥, 必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可行的饲喂。制定严格的日粮配方标准, 严格的饲料加工流程,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3.2 科学的繁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养殖效益, 就必须进行品种的开发更新, 就必须淘汰劣势品种, 引进、繁育优秀的新品种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有的地方根据政府的优惠政策, 引进了一些生产效率高的品种, 但达不到规模, 且数量有限, 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繁育, 中间仍然存在断档, 总体的数量没有提高, 甚至是减少。引进种畜既要进行纯种繁育, 满足农牧民对新品种的需求, 同时, 利用本地畜禽做母本进行大量的杂交改良, 提高生产效益。因此必须培育适应本地自然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才能摆脱品种落后, 养殖规模小, 连年养殖连年减少的局面。

4 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4.1 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

发展现代畜牧业, 就必须进行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 扩大经营规模, 增加经济的投入, 实现经济的增长, 最终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 目前我们好多的养殖场区合作社, 仍然是粗放的经营, 高投入低收益, 盲目的扩大铺新摊子, 套取政策占地皮。各类配套设施简单且落后, 特别是机械化程度低, 生产的产品质量都不能保证, 如何能提高效益。饲喂方式上存在严重的能源消耗, 只看到眼前的利于, 典型的“低投入, 低收益”, 违背了经济的发展规律。有的场区今天还有牲畜明天就成了摆设, 浪费了很多地方的资源, 这些只能制约养殖业的发展。

4.2 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

坚持标准化生产, 以提高经济增长、品质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发展集约化经济必须以科技为指导, 科学决策科学发展, 丢弃传统的市场观念, 不能再搞人为的意愿型经济模式。在投入上要有重点侧重, 降低消耗减少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目前, 我们很多的养殖场区合作社, 只重眼前利益, 投资分散, 能挣一把就捞一把, 丢了西瓜捡了籽麻, 结果什么也没有发展起来。因此, 发展目标要明确, 集约化生产就是要发展高效, 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 提高产品的质量, 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 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才能决策人财物的合理运作, 以新型的科学技术振兴养殖业, 转化投资效益, 提高劳动报酬增加经济效益。

5 解决饲养品种不统一或品种落后的问题

5.1饲养品种不统一或饲养生产效益较低的地方品种, 就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不能形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饲养的品种不统一, 首先导致的是生产效益不明显, 生产效益较低的地方品种回报率低, 如果还按照高产畜禽的养殖标准进行养殖, 就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不科学状态不符合畜牧业发展业的要求。

5.2饲养品种不统一或生产性能低的品种, 不符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发展现代畜牧业就必须按规模养殖的发展要求, 做到品种统一分圈饲养, 一定规模, 合理的饲料配方, 才能产出高, 经济增效发展。

6 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6.1 棚圈建设的专业化监管

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现代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首要条件。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的养殖场区社, 棚圈建设布局必须合理, 适应当前高产畜禽设施圈养发展, 不能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现实中许多场区合作社没有, 规划的发展规模修建, 导致水电路不配套, 棚圈等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而验收部门也得过且过。结果是养殖园区合作社基础设施不适宜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形成资源浪费。因此, 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对申报的新建棚圈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对达不到要求的建设, 不得批准。土地使用应当符合当地农牧业区的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的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废弃荒地为建设原则。工程的设计验收, 必须让懂行的技术部门进行设计验收、监督建设, 突出实用性, 杜绝样板工程, 严格标准化建设, 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6.2 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制度

加强对动物调运手续的审批管理, 当前,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好多养殖场区合作社, 无视调运程序的申报审批, 无证调运的现象依然存在, 必须进行监管。对无证偷运的, 特别是跨省无证调运的, 必须依法严肃处理。不能因为由于政府的干预或眼前的利益导致更大的疫病损失发生。对凡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申报条件的一律不得进行审批发证, 坚决杜绝无证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 只要是明文禁止使用的一经发现要依法进行没收罚款处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饲养户的检查监督力度, 科学饲养, 依法经营, 坚决打击肉食品原产品、半加工品当中的违反行为。

6.3 加强疫病预防、检疫监督制度

在扩大养殖的同时, 一定要给养殖户的心中始终贯穿“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思想意识。严格执行疫病预防制度, 加大对育肥区动物流通的检疫监督。做到定期防疫接种, 定期采样化验, 确保无疫病发生。

6.4 提高养殖经营者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在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同时, 必须进一步提高养殖场区合作社等经营者和相关技术人员饲养员等专业化水平。通过养殖业务培训等方式, (1) 提高经营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必须掌握一般的养殖知识, 才能按照标准化的管理, 达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 (2) 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服务水平, 逐步建立养殖场区合作社档案的电子信息管理。专人负责, 严把饲喂, 饲料配方, 品种选择、出栏, 疫病预防, 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的管理。

规模化养殖肉牛效益高 篇8

★市场前景

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呈快速发展势头,牛肉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二是随着牛肉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我国牛肉出口潜力增大。三是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价格上涨、肉牛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下,肉牛价格必将维持在较高价位,养牛效益也终会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成正比,实现稳步提高。专家预测,未来10年,牛肉需求将大于供给,价格难以回落,养牛是一条致富好门路。

★收益分析

◆投入

人工养殖肉牛,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牛犊、饲料、防疫、牛棚、人工管理等几个方面。以下按一个养殖100头肉牛规模的养殖场来计算。

牛犊 按14元/公斤市场价格,1头体重150公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需投资2100元左右,100头牛犊购买成本为21万元。

饲料 每头牛精细料每月需120公斤左右,大约需要150元;每月平均需草150公斤,需要50元。按饲养半年来计算,每头牛饲草加精细料成本约1200元,100头牛共需成本12万元。

防疫 每头牛每月按30元防疫费、饲养半年来算,共计成本1.8万元。

牛棚 建一栋可以饲养100头牛的600平方米左右的简易牛舍,约需3万元。

其他 如人工成本,按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以2人计,饲养半年总计人工工资2.4万元;运输、检疫等费用每头牛约100元,共需1万元。

投入总计 养殖100头肉牛总成本需要41.2万元,每头肉牛平均养殖成本4120元。

◆产出

每头肉牛到出栏,按体重500公斤、市场收购价20元/公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1万元左右,一个100头肉牛的养殖场,销售收入可达100万元。

◆收益

除去成本41.2万元,一个100头肉牛的养殖场可以净得利润58.8万元,实际上当前肉牛市场收购价格一般高于20元/公斤,养殖净收益要超过以上数值。

★行家建议

1.合理选址建牛场。牛场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可以节约运输和建设成本。一般以距离交通主干道300~500米,地势比较高,有一定坡度的山地较好。场地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2.建好牛舍。牛舍的修建应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使牛能生活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肥牛舍以每头4~5平方米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于清洁。

3.选用杂交优良品种。应选择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少、生长快的专门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北方的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适合南方的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用短角牛、澳洲楼来牛等。

4.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的畜舍卫生,要拴系定槽,限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冬季要做好舍内保温,夏季要通风良好,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

5.做好防疫保健工作。虽然肉牛疫病较少,但防疫工作仍不可忽略,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牛体健康。如果发现牛体异常,必须及时处理。要定期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直线育肥的应在断奶时、10月龄、13月龄各驱虫1次,架子牛要在育肥前进行1次药物驱虫。

6.及时出栏。直线育肥时,体重达到500~550公斤,架子牛育肥3~4月可以出售。要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可以分小批出栏,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提示

根据市场需求,今后肉牛产业发展应树立优质优价经营理念,靠高档产品赢取高额回报。因此,要进行绿色养殖。要采取科学饲养方法,使用绿色养殖饲料。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开展部分自繁自养。要学会研究市场,适时出栏,最好能与加工企业挂钩,以免除不少后顾之忧。

(山东 马波)

上一篇:美国申请材料下一篇:石油公司百日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