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精选13篇)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1

特许经营运作模式的基础是“低成本运作”,而这种运作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特许经营企业能否获得相应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说,特许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着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以此确立特许经营企业的规模经营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规模经营导致企业平均成本降低,使企业拥有规模效益,特许经营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大批量进货使企业可以得到供应商较大的折扣,降低了原材料的进货成本;仓储、配送中心的统一使企业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率高,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促销手段效果明显,由于店铺众多,所以特许经营企业大做广告宣传,这样也节省了这方面的费用。

(2)特许经营网点的布局具有优势。通过特许经营布点可以形成规划系统、布局完整的市场网络。追求规模效应特许经营的企业一般拥有众多的店铺,许多国家对特许经营企业数量的规定通常在10个分店以上。一般来讲,网点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而单位企业很容易受到其他竞争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实行特许经营,使企业既具有经营战略网点布局的优势,又形成了目标一致、联合对外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受许人特许的方式加入特许经营行列的主要原因。

(3)特许经营企业的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特许经营企业社会知名度高,容易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名店的优势。另外各国政府对发展特许经营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助于企业快速形成规模,并通过资源共享,获得经济效益。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2

1 滁州市规模化发展麻栎的有利条件

1.1 气候

滁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水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3.7℃, 极端最高气温41.2℃, 极端最低气温-19.0℃, 年平均降水量1 06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80%, 无霜期220 d。全市总面积中丘陵和岗地占88.5%, 土壤种类较多, 以普通黄棕壤、残余碳酸盐黄棕壤、粘盘黄棕壤为主, 一般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表土pH值5.5~7.2, 无论从麻栎的生物学特性, 还是生态学特性来说都非常适合麻栎生长, 是其天然适生区域之一。

1.2 科技人才

滁州市是安徽省国有林场群聚区, 拥有34个国有林场, 经营面积达8万hm2,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同时, 与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林科院有着密切的技术联系和科研合作, 为麻栎成片栽植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模化经营和研究成果易转化, 易推广。

1.3 种植面积

滁州市现有的8万hm2公益林全是松类和其他天然次生林, 低产低效, 国家每年仅补助5元/0.067 hm2。如果对其进行以麻栎为主的更新改造, 每0.067 hm2每年可增加收入近千元, 这将对江淮丘陵地区公益林的巩固、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 滁州属国家林业局划定的松材线虫病疫区, 有6.67万hm2松树纯林亟待更新改造。大力发展麻栎不仅解决了松树纯林迹地瘠薄、树种难寻的问题, 同时还提高了新造林的经济价值。这就为发展、开发麻栎资源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天然条件。

1.4 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营造麻栎薪炭林不仅能显著改善皖东林区林种、树种结构, 有效地提高林地经济价值,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使林农从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还有助于加强对栎林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研究。

1.5 种植历史悠久

麻栎是滁州境内的天然普生乡土树种, 以麻栎作为薪炭林经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 早在1 300多年前的唐朝就曾规模化栽培, 现在当地林农对发展麻栎薪炭林不仅积极性高, 而且栽培经验较丰富。目前全椒县、南谯区等地百年以上的麻栎林还随处可见。全市现有新、老麻栎林1.53万hm2, 其中麻栎天然次生林0.53万hm2, 人工林1万hm2, 且大部分植株已进入结果期, 可为麻栎的大面积栽植提供量大质优的种子, 是天然的良种选育基因库, 为麻栎规模化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麻栎具有很强的防治土壤侵蚀和保土能力, 且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能力逐渐增强, 是本地较好的土壤固定的保护者, 是江淮丘陵理想的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造林树种。

滁州地处江淮丘陵地区, 人口稠密, 能源匮乏, 而麻栎造林成活率高, 萌芽力强, 管理容易, 生长迅速。近年来, 由于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在滁州乡村发展麻栎薪炭林势头迅猛, 这样可有效解决农村能源紧缺的矛盾, 从而达到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 规模化营造麻栎薪炭林技术要点及高效作业法

2.1 造林

皖东丘陵营造麻栎纯林或混交林, 最佳造林时间为春季, 在3月中下旬, 以植苗造林为主。选择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大面积造林时, 应在造林前1年秋冬进行全垦或块状整地, 然后进行定点挖穴栽植, 规格为60 cm×60 cm×50 cm;秋季造林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整地, 以利蓄水, 增加土壤含水量。

2.2 苗木选用

苗木选用I、II级1~2年生实生苗在春季进行植苗造林, 做到随起随栽。栽植前蘸黏泥浆或用GGR生根粉处理, 并截去部分麻栎苗主根, 保留根长20~25 cm, 可提高根系生根能力, 促进苗木成活。在根系周围填湿润细土, 覆土超过根颈时, 用手向上稍提苗, 不使窝根。用脚踏实, 再填土与地表相平, 再踏实, 上覆1~2 cm土。栽后可进行灌水, 水渗后覆松土1~2 cm。然后再封l0~20 cm的土堆。造林后及时松土除草, 6月、9月各1次, 抚育2年。

2.3 作业法

2.3.1 短轮伐期作业法

经营麻栎薪碳林, 播种或植苗造林密度均应稍大些, 330~440株/0.067 hm2, 长到3~4年时, 齐地平茬, 使产生粗旺萌芽条, 但每墩留养壮条1~2株, 促使迅速成林, 10~15年生时, 胸径达10 cm以上即行皆伐, 伐根接近地面, 次年每一伐桩仍选留1~2株壮旺条抚育成林, 10年左右再行皆伐, 以便再萌芽。这样每10年左右即收获1次, 平均每0.067 hm2每次可收获薪碳材5 000 kg左右。

2.3.2 超短轮伐期作业法

在造林后第3~4年, 齐地面截干, 第2年在各个伐根上就能长出通直、粗壮萌芽条。到秋天定株, 每个伐桩上保留3~5株, 以后每隔4~5年立木胸径达6~8cm, 高度4~5 m, 平均单株重5~10 kg时皆伐, 以获得大量薪柴和小径材作为烧炭、木片和培植食用菌。该作业法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林相比 (40年主伐) 缩短利用期35年, 收获8次, 每次每0.067 hm2可产薪材8 000 kg, 可烧成栎炭2 000 kg, 每0.067hm2产值2 000元 (按最低时价计) , 折合每年每0.067 hm2产值400元。仅主产品栎炭或木片效益, 就是马尾松用材林的4~5倍, 且一朝造林, 多年受益。

3 建议

滁州市规模化发展麻栎薪炭林的条件优越, 无论从气候因子、土壤条件、栽培经验、自然资源, 还是科技支撑等方面都是可行的。

在同一营林周期里, 麻栎薪炭林采用超短轮伐期作业法, 每1 hm2经济收入是采用短轮伐期作业法所获取经济收入的4.08倍, 是采用乔林作业法所获取经济收入的6倍。但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 不可只考虑经济收入一个因素, 要综合考虑, 统筹兼顾。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3

特许经营企业经营战略运作的过程一般包括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设计与选择、制定政策、调整组织机构、指导战略实施5个阶段。

1.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就是为战略制定提供基础条件,使特许经营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环境变化和特许经营企业的能力实现动态平衡,一般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为了适时地寻找和发现有利于特许经营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动机,并针对性地改善内部条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条件分析是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

2.战略设计与选择

选择战略,首要的是选择战略目标。选择战略目标和优选战略方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各因素。

① 确定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领域。

② 寻找特许经营企业在竞争领域里的优势。

③ 决定特许经营企从现在地位走向既定目标的战略方案。

④ 设立评价战略方案的标准。

3.制定政策

特许经营企业决策经营战略集中于解决特许经营企业经营的基本问题,而战略的全部含义要由指导战略实施的详细政策来进一步阐明。政策可以看成是指导人们实施战略的纲要,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可行性分析来审议战略的各基本环节是否正确,这对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保证措施;同时,政策能确保战略的意图被正确理解并成为特许经营企业各部门、各层次的行动纲领;政策还渗透于特许经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能帮助建立正常可控的行为模式。

4.调整组织结构

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通过组织去贯彻执行,可以说组织是战略实施的基础。,对于一个特定的特许经营企业来说,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必须依靠特许经营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战略。调整组织机构主要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集权化问题;二是组织的专业化问题;三是组织的刚性问题。

5.战略实施指导

战略实施是为了贯彻执行已制定的经营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一个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战略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一般战略实施的对象是只有通过特许经营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达成艰巨任务,带有很强的管理型和实践性。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4

1.受许人的独立性有时难以控制

受许人踏入特许经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营业额较高,利润达到或超过预想,使受许人完全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产生一种独立感;另一种就是受许人感到利润增长不如原来期望的那么高,因失望而产生不满情绪,不想继续下去。对这两种情绪,总部都要小心处理,尽可能保持对受许人有效地控制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任何商业关系中,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特许关系中,受许人会产生一种独立感,认为不需要与特许人交流也能成功管理企业。他会认为整个企业若没有特许人的建议也会顺利运转而希望终止关系,这种想法根源于受许人必须支付特许经营中所规定的各项费用,大多数受许人按照特许分店的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特许人支付特许费用。一些受许人对什么是总收入的理解不同,或不愿意向特许人透露总收入的数额,因而在特许经营合同中列明特许人和受许人都理解的费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明白了这一点,因评议或个人意图不清晰而产生不满的可能性就会降到最小。同样,交流问题也产生与该领域的管理人员与单个受许人之间。特许人的督导员会帮助、指导受许人,双方对于在特许经营体系中顺利提供产品和服务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任何组织中,误解、个性差异与政治倾向都会削弱特许经营体系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效果。特许经营合同的每一方都要在合同、商业法规及职业道德准则的规范下行事。当双方互相信任、规范办事,一般情况下就不会产生难以交流沟通的问题。

2.公司声誉和形象会受个别经营不好的加盟店的影响

加盟总部与加盟店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其中任何一方面出了差错,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总部的决策错误会使加盟店的利润和前途受到损害;同样地,加盟店经营失败也会降低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的声誉。

在特许经营中,虽然总部通过实践,已将开店风险降到最低,但由于是加盟者自己投资,因此经营的大部分风险都在加盟者身上,它要求加盟者必须倾其全部精力来经营这一事业。但又个别加盟店不按总部指导办事,随意更改总部的样板经营程序,或不倾其全力来经营这一事业,导致经营失败,这不仅使自己经济受损,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总部的名声,使得总部和其他加盟店多年树立起的企业形象遭到破坏。因此,选择合适的加盟店主对加盟总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当发现加盟店店主不能胜任时,无法更换

加盟总部在挑选加盟者时一般是十分谨慎的,国外的特许组织总部往往愿意找产权明确、资金力量不雄厚、学历不太高、需要通过努力才能维持生意的中小生意人。这些人在利益相关的情况下,可能会倾其全部积蓄和精力,一丝不苟地按总店的程序来做,既维护了总部良好的声誉,又给自己带来了客可观的效益。但这种理想的店主并不好找,尤其是总部发展较快时,就会发现要招到足够数量的合适的加盟者有些困难。若一旦“滥竽充数”,经营一段时间发现店主不能胜任工作时,总部无法再更换,不能像直营店那样可以辞退再重新换人,这将影响事业的顺利发展。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流通加工 篇5

1.流通加工的定义

流通加工是现代物流系统构架中的重要结构之一。流通加工在物流系统中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物流系统对于用户的服务水平。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检标签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是再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是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态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附加值的需要,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

2.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综合考虑流通加工与配送、合理运输、合理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选择。

为避免流通加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流通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设施等,都需要做出正确选择。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有效地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流通加工和物流的部分功能有机的结合促进了销售,提高了物流的效益,充分体现流通加工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离开商流和物流功能的有机结合,流通加工也就失去了意义。

(2)流通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流通加工能有效地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运输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可以减少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之间停顿的环节和时间,使两者之间的转换更加合理,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益。

(3)流通加工与配送相结合。在配送功能中的流通加工,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使配送业务流程中的分货、拣货、配货的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从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流通加工在配送之前,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4)流通加工与“配套”相结合。“配套”是指将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题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成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所以,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5)流通加工与节约相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消耗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时考虑其合理化的较为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看其是否取得了最有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不仅有违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脱离了流通加工的范畴。

(6)流通加工绿色化。绿色流通加工是绿色物流的范畴之一。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生产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丢放垃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6

一、企业连锁经营的必要性

1.整合资源。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国家资源、社会资源和企业自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企业要在有限的资源下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就要不断整合优化资源。整合资源, 形成规模效应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 “分”与“合”是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 连锁经营以其独特的分合魅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渗透。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同的定位与位置, 整合企业资源, 进行连锁经营阶段性规划运作。连锁经营的营销模式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效用是潜移默化, 犹如清水般无孔不入,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渗透。内部管理, 外部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管理与经营是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分”与“合”是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分即外部市场经营细分, 内部管理职能细分;合即外部市场经营整合, 内部企业管理整合。“分”有多种方式, 在企业中随处可见。管理区域细分, 工作岗位细分, 市场细分, 产品线细分等。某食品生产企业把他们在终端销售的促销员外包给第三方企业, 这个是企业工作职能的分离。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合”的影子。企业与员工的合作, 企业与企业合作, 工作程序整合精简化, 文化理念整合 (CIS) , 客户管理整合 (CRM) , 价格线区域整合, 宣传资源整合, 渠道整合, 物流资源整合等。

2.规模效应。连锁经营解决了大批量销售与消费者分散需求之间的矛盾, 是零售组织的重大变革, 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有着其他零售组织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连锁经营中, 连锁总部保证了各连锁店在产品、店名、店貌、服务等方面的统一性, 以满足消费者对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从而达到吸引顾客、扩大规模的目的。同时, 连锁经营能把众多单个资本迅速集中起来, 形成整体力量。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 通过连锁体系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与消费者联系, 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 迅速将生产厂家的产品推向市场, 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连锁店中的商品或服务较其他商业形态机构更具价格优势, 而且集中采购又使商品的品质有所保证, 所以对顾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企业连锁经营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屈臣氏为例

屈臣氏集团是世界第三大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集团, 在全球拥有3300多家零售店。去过的人都能切身地享受到舒适的购物体验, 没去的人对于它的“个人护理专家”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自1989年4月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店后, 现今在中国已拥有1000多家分店及13, 000多名员工, 拥有超过2200万会员。屈臣氏的成功经营管理之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独特的门面形象设计。屈臣氏的独特门面设计和独特理念, 引领了化妆品连锁行业中最突出的风格特色和独特的经营模式, 从整体的外到内, 整体形象的统一和定位理念都融合到一起, 屈臣氏的风格特色比较符合大众消费群的定位, 是化妆品连锁行业中最为突出的亮点。

2.成熟的营销管理体系。屈臣氏具有一套独特的营销管理模式, 从内部讲, 在管理上比较专业化和正规化, 员工的专业培训和对产品知识、销售技巧与屈臣氏的特色理念抓得比较好。从外部看, 在整个店中, 具有多样化的促销策略和管理模式, 准确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针对每个顾客采取多样化的促销策略, 逐个抓住终端顾客的需求。

3.产品定位符合大众消费群。屈臣氏的产品定位比较符合大众消费群, 主要面对高中低价位的层次产品, 大部分涉及到中低端档次的价位产品, 对于消费群所选择的产品当中有利于他们各有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定位中都有高中低价位的产品陈列专区, 顾客选择比较方便。

4.具有良好的服务口碑。屈臣氏的服务口碑成为消费者最大消费来源, 一个口碑成为屈臣氏的一桶金, 在屈臣氏消费, 你可以轻松的享受不一样的服务, 在店内比如你买东西, 店员会对你说,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呢?或是你买到两件以上产品, 店员会主动给你递篮子, 这个就是屈臣氏口碑品牌的效应。

5.终端市场信息的了解与反馈。屈臣氏的终端信息反馈调研是他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因为屈臣氏的终端市场, 无时无刻不在为终端顾客解决他们的需求目的。在店内, 有神秘便衣员工会对顾客提出一系列问题, 例如:你对本店的需求哪些最为满意和不满意, 对本店的服务是否满意, 本店产品价位符合你吗等。

屈臣氏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是因为连锁经营先天具有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说, 连锁经营的统一店名, 统一进货, 统一配送, 统一价格, 统一服务, 统一广告, 统一管理, 统一核算等, 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强了协调, 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 节约成本, 减少浪费, 提高效率和效益。从物流上说, 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配送、流通、装卸、仓储、信息处理等六个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能把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协调运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 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 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 实现商品的科学流动。

三、连锁经营的风险及对策

连锁经营虽然有着显著的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如果不把经营者能力、企业资金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相结合, 无法发挥连锁的优势。为此, 企业对于连锁经营存在的风险应有清醒的认识, 并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规避。

1.风险。 (1) 经营者素质风险。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模式, 要求其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而现实中, 各门店的经营者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各分店中如果有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经营者, 则会损害连锁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此外, 经营者如果不严格执行统一的管理规则, 也会增加商品经营失控的风险。 (2) 市场风险。现代市场变幻莫测, 连锁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可能存在兼并、收购后的文化差异难以融合, 导致人员思想和经营秩序混乱;市场饱和仍重复建设;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等风险。 (3) 监管的风险。连锁企业规模越大, 门店数目就越多且分散, 距离遥远, 鞭长莫及, 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连锁总部支援、指导不力, 信息传递、后勤支援等出现偏差或力度减弱, 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风险, 甚至使整个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2.对策。 (1) 聘任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是连锁经营中稀缺的资源。连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高度集中的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决策水平, 能认识连锁经营的运行规律, 正确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准确分析预测市场态势, 掌控全局和创新的能力,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构建强大的总部。总部在连锁经营中承担着规划、制订发展战略、选址、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定价、促销等一系列的商业智能, 扮演着“司令部”的角色。其职能是否正常发挥, 关系到连锁经营的成败。 (3) 增强员工队伍素质。连锁企业存在用工量大、不断补充新员工的现状。对此可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定期组织新老员工培训, 内容可涉及现代经营思想、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增强员工的整体竞争力。 (4) 更新经营理念。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 应坚决摒弃“店大欺客”的陈腐观念。树立双赢的观念, 搞好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树立诚信观念, 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 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5) 完善管理技术手段。连锁经营中, 总部、配送中心、门店组成的内部系统和供应商、消费者组成的外部系统, 都要依靠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 构建一个更便捷畅通、反应快速的供应链系统, 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 增进企业竞争力。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7

1.物流的价值

1)物流的时间价值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最多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创造价值。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转、节约资金等。

(2)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的最高价值,才能互动十分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丰欠”的作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以尽量缩小时间间隔来创造价值。但是,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

2)物流的场所价值

场所价值(又称地点价值或空间价值)指的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而创造的价值称作“场所价值”。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有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

3)物流的加工价值

“物”通过加工而提高附加价值,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这是生产过程的职能。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不断注入,增加了“物”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其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流动加工的特殊生产形式,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物”通过特定方式而增加附加价值,这就是物流创造加工价值的活动。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流创造加工价值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取得正常的生产活动,而只能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但是,物流过程的增值功能往往通过流动加工得以体现。所以,根据物流对象的特性,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加工活动,可以对整个物流系统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作为基于用户的服务方式,依托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得以有效组织加工活动,因此它的增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4)物流的利润价值

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可以通过降低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利润,这只是物流利润价值的一个表现。对于专门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经营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第三个利润源”,也就是说通过物流企业的有效服务,可以为生产企业创造利润。

许多物流企业,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才成为自己的“利润中心”,可以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利润增长点。企业中的许多物流活动,例如连锁配送、流通加工等,都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利润的来源。

5)物流的服务价值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物流的服务价值,实际上就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价值。

2.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即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达成一种区域“合理”的均衡。

(1)距离短。物流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一定。这种移动即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中的移动,移动的距离越长,费用越大,反之,则费用越少,所以物流合理化最理想的目标是移动的距离“最短”。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门到门”、“线到线”、“点到点”的送货,进一步缩小了运输距离,大幅度减少了运输上的浪费。距离短还包括装卸搬运距离短等。

(2)时间少。这里主要指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利润运输时间短、保管时间少、装卸搬运时间少和包装时间少等。

(3)整合好。物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等几个功能的有机组合。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仅仅在某一方面单一发展,而其他几个功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达不到物流系统整体的“均衡”整合是不可取的。

(4)质量高。质量高是物流合理化目标的核心。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物流各功能要素及各环节本身的质量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理的质量要高。物流企业要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质量、时间、品种等安全、准确地将货物送到指定的地点,这是物流合理化的主体和实质。当然,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就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物流合理化的目标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5)费用省。在物流合理化目标中,既要求距离短、时间少、质量高,有要求费用省,这似乎不好理解。实际上,利用减少交叉运输和空车行驶会节约运输费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加快仓库周转,避免货物积压,也会大大节省费用;利用机械化、自动化装卸搬运作业,既能大幅度削减作业人员,又能降低人工费用。

(6)安全、准确、环保。物流活动必须保证安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出现被盗、抢、冻、晒、雨淋的现象,不能发生事故,确保货物准时、准地点、原封不动地送达。同时,主图装卸搬运、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作业,不能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废气、噪声、震动等公害,要符合环保要求。

3.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使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料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即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达到一种趋于“合理”额均衡。

(1)距离短。物流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移动。这种一定即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中的移动,移动的距离越长,费用越大,反之,则费用越少,所以物流合理化最理想的目标是移动的距离“最短”。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门到门”、“线到线”、“点到点”的送货,进一步缩小了运输距离,大幅度减少了运输上的浪费。距离短还包括装卸搬运距离短等。

(2)时间少。这里主要指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例如运输时间短、保管时间少、装卸搬运时间少和包装时间少等。

(3)整合好。物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等几个功能的有机组合。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物流的作用,减低成本、提高效益。仅仅在某一方面单一发展,而其他几个功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达不到物流

系统整体的“均衡”整合是不可取的。

(4)质量高。质量高是物流合理化目标的核心。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物流各功能要素及各环节本身的质量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理的质量要高。物流企业要按照用户要求的数量、质量、时间、品种安全、准确地将货物送到指定的地点,这是物理合理化的主体和实质。当然,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就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物流合理化的目标也就变成了依据空话。

(5)费用省。在物流合理化目标中,既要求距离短、时间少、质量高,又要求费用省,这似乎不好理解。实际上,利用减少交叉运输和空车行驶会节约运输费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加快仓库周转,避免货物积压,也会大大节省费用:利用机械化、自动化装卸搬运作业,既能大幅度削减作业人员,又能降低人工费用。

(6)安全、准确、环保。物流活动必须保证安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出现被盗、抢、冻、晒、雨淋的现象,不能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货物准时、准地点、原封不动地送达。同时,诸如装卸搬运、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作业,不能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废气、噪声、震动等公害,要符合环保要求等。

3.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现代物流管理,从宏观上讲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物流中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佳经济效益,不断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从微观上来说,现代物流管理就是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通过运输、仓储、保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物流基本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配置,来解决物流系统中工序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为物流系统的各类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为服务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安全性目标。

(1)服务目标。物流系统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要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损、无货差,且费用便宜;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准时供货方式、柔韧性供货方式等。

(2)快捷目标。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及时地送到,这不但使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2直达物流、联合一贯制运输、高速公路等管理和技术,以及把物流设施建在供给地区附近,或者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等手段,都是快捷目标的体现。

(3)节约目标。节约目标指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的目标。节约是经济领域取得效益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土地费用比较低,但也在不断上涨,特别是对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充分考虑,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流通领域中,除了节约流通时间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不增加商品的价值,所以通过节约来降低支出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4)规模化优化目标。生产领域的规模经济早已为社会所承认,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也可以追求规模效益。在物流系统中,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是否适当,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如何利用,信息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计算机等设备的利用等,都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5)库存控制目标。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的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这也是宏观调控的需要,它直接涉及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在物流系统中,正确确定库存管理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8

1.配送中心的含义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开展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从配送中心的涵义可以看出,配送中心专指为有效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机构。它从供应商手里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

2.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作用

随着我国特许经营稳定持续的发展,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特许经营中,如果不根据用户需求不间断地供货,特许经营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配送中心对特许经营的主要作用如下。

(1)降低进货成本。配送中心的统一、批量进货,可以提高厂家和批发商的发货业务效率,降低发货成本。同时,由于批量进货,长期稳定的需求可以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的优惠,从而降低商品价格,使特许经营企业以低价位参与市场竞争。

(2)变分散库存为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由于配送中心能稳定、保质保量、适时地配送商品,特许经营门店就不需要较多的库存,可以把库存面积用做营业面积,提高销量。同时,集中库存总量大大低于分散库存总量,既减少资金积压,加快了资金周转,也增加了对门店的调控作用。

(3)进行流通加工,提高商品附加值。随着特许经营的发展,特别是便利店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配送中心的加工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充。许多商品由生产地高效运抵消费地后,在配送中心进行细分、小件包装、贴附标签、条形码等,并组建具有了蔬菜调理、食品冷冻加工、食品保鲜等功能,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和作业效率,降低了门店管理费用,并有利于实现企业统一的管理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4)传递商品流通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特许配送中心通过对生产商、批发商的供应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分析,能较客观地了解市场信息,并及时向特许经营门店传递消费动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9

登记颁证确权定心有效激活沉睡资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重要的物权。朝天区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 全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实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全覆盖和高效率。一是深入宣传消除顾虑。针对广大农户存在的不愿流转、不敢流转、不知道怎么流转的问题, 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 消除广大农户思想顾虑, 切实提高农户对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合法流转的知晓度、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扎实做好试点工作。按照“确实权、颁铁证”的目标, 2013年率先在汪家乡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所有权“7+1”农村产权确权试点, 全面完成了1 793户1 046.4 hm2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三是加快推进登记颁证。从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入手, 明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让农民吃上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定心丸”。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2014年在其余24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确权登记颁证率年底可达到90%以上。通过确权登记颁证, 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 使承包地面积、承包合同、经营权登记簿、经营权证书“四相符”和承包地地块、四至边界、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四到户”, 实现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 相当于把土地承包权变成了农民的存折, 装进口袋, 变成“活资产”, 为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打下了重要基础。

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充分释放土地红利

朝天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让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变资本、变股份、变商品, 将产权进行依法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流转交易, 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权利, 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建立农村产权数据库。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 整合林业、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 实现农村产权状况信息化。二是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依托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代办站, 在区、乡镇分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村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 并落实专 (兼) 职工作人员, 农村所有产权流转交易一律进入平台, 实现了农村产权有序规范交易。三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办法, 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制度, 由区、乡镇定期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备案审查制度, 规范统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条款和文本格式, 规范土地流转交易行为。四是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体系。建立区、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委员会、农村产权交易仲裁机构, 细化各类产权权属和流转纠纷的调处办法和规定, 通过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多种渠道, 依法调处农村产权纠纷, 确保产权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 促进农村产权资源公开透明、竞争有序、高效顺畅交易。目前朝天区已流转土地面积达0.89万hm2, 其中耕地0.36万hm2, 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3.9%, 涉及农户近1万户, 占全区农户的20%。

积极培育新型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朝天区放活土地经营权, 积极培育土地流转经营主体, 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新的机制, 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是积极培育专业大户, 构建“大户+基地”经营模式。引导围绕主导产业, 采取土地互换、就近流转、加大投入等方式, 不断扩大规模, 发展专业大户。目前, 全区发展种养大户9 000余户, 规模经营面积1万hm2。蒲家乡河坝场村七组大户何昌春发展核桃1.33 hm2, 2014年有120余株“硕星”核桃树进入盛产期, 仅此项收入就达到7.2万元。二是加快发展家庭农场, 构建“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 并在项目上倾斜扶持, 享受国家农业各项财政补贴政策, 以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目前, 全区发展各类家庭农场112家, 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74.67 hm2。李家乡陶园农场探索建立了“土地为资本、农民为股民, 下要卯底、上不封顶, 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 入股农户36户, 入股土地27.47 hm2, 农户每公顷土地分红约6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社, 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从做大总量、开展示范建设、提升综合实力、推动联合发展、加大办社支持5个方面准确定位,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扶持和指导力度, 鼓励依托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着力培育示范社, 增强竞争力。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 带动规模经营4万hm2。平溪乡严大姐蔬菜专业合作社, 带动1.4万余户农户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0.67万hm2, 有力地促进了曾家山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围绕特色产业, 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产权联合、产销合作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全区共培育龙头企业18家, 建立标准化规模经营基地0.4万hm2。万信食用菌公司在西北乡上坝村和车坝村等村流转土地近20 hm2, 种植地栽香菇300万袋, 农民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 还可就近在公司务工, 实现多渠道增收。五是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 构建“经纪人+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全区共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5人, 带动产业发展533.33 hm2。麻柳旺龙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核桃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等“保姆式”技术服务, 农户把自家的核桃树、土地等交由合作社托管, 农民经纪人负责核桃营销, 有效解决农户劳力和技术缺乏等问题, 促进了地方核桃产业发展。2014年, 该社共发展核桃98.67 hm2, 实现总收入46.4万元。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带动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形成了“山上蔬菜山下果, 全区土鸡西北菌, 因势利导稳蚕桑, 多种特色奔小康”的产业发展布局, 促进全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前3季度, 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4 977元, 同比增长16%。

强化政策扶持保障激发带动主体活力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10

1.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主导理念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专家认为,企业家,从一定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指其在企业中的位置,更是一种才能和精神的结合,是素质的表现。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素质的体现。因此,可以说,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优劣。企业家具有怎样的追求,秉承怎样的理念,企业就会呈现出与这种价值理念相匹配的特点,就具有怎样的企业文化。要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确定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企业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精神相吻合和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持续发展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及诚信意识。企业家要具有哲学家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企业家自身素质高了,才能提出先进理念,才能善于捕捉员工中的先进思想和行为,把握社会意识发展的方向,建设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而只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统一员工的价值观,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激励员工为民族振兴、祖国强盛和人们富裕而奋斗。相反,企业家素质不高,很可能建设的是落后的和腐朽的企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员工潜意识中优秀传统问道德倾向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必然导致企业的不和谐,腐朽部分员工的精神世界,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

2.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是企业家与企业员工沟通的过程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品牌研究人员认为:企业文化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取决于员工的价值观的相容和一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起着主要作用,但如果没有员工的普遍认同,企业文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建设起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是制定一种合作的规则的过程。这个规则就是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充分体现员工的尊严,使员工群体利益达到均衡的规则。只有建立起具有整合作用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发挥企业文化的识别、教化、整合作用。沟通的本质是相互理解和信任,企业家要不断地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心态、愿望和要求,善于发现企业员工中表现出来的现金的价值观、科学的思想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承认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主体性,用企业文化的理论加以提炼,逐步形成全听员工都认同和遵守的规则。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权力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业家可以把他们的意志随意强加在员工的头上,迫使员工遵守,是十分错误的。在这种思想理念指导下建设的企业文化,不能成为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不能形成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一核心作用,企业文化也必然失却其存在的意义。

3.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家必须自觉地时间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制度之外,也有能力在必要是利用自己的权利突破制度约束,但这样做,企业员工必然会怀疑企业家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诚意,弱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步效仿,找出种种理由予以规避,从而丧失企业文化的功能,使企业文化演变成一种形式。企业文化一旦建立,不但对员工有约束力,对企业家同样具有约束力。企业家更要有接受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的自觉性。领导失去有效的监督是突破企业文化约束的首要因素,这也正是能否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

4.企业家要有创建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追求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没有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企业文化建设很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废。没有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了解,就不能理解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就不能认识坚持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不能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和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就不会有能办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11

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公司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最佳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经营计划等。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经营目标责任制,是把公司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人人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的责任体系。加强对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是制定该办法的基本目的。在现代公司企业制度中,责任制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保障,公司的经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二)规章的主要内容

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的内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总体上讲,至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经营目标的确定,包括公司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通常是通过计划的形式体现的,比如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等。

2.经营目标责任内容,应按照公司的岗位确定具体的责任体系,便于考核。

3.经营目标的考查考核,实行动态的考核系统,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或者提出解决的办法。

4.经营目标的调整,要根据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有助于捉高员厂的积极性。

5.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奸的,要奖励:不能完成目标的,要分析原因,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制作要求

制作本办法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反映本公司经营的现实需求,合理确定经营目标责任。

(四)格式

公司经营目标责任制度管理办法XXX公司年 月 日发布办字(200)第 号

1.总则

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强化经营责任,制定本办法。

2.制订经营目标的依据

2.1党利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利润等技术经济指标和其它要求。

2.2本公司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现代化管理规划、新产品开发规划、产品质量升级及全面管理发展规划、技术改造规划、生产发展规划、安全环保综合治理规划其它规划

等。

2.3国内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情报信息资料(包括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2.4公司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上公司方针目标实施的遗留问题。

3.经营目标编制的程序

3.1在每年的XX月,由公司各分管经理、三总师提出下公司目标设想,经理会集体讨论,形成公司方针目标指导思想,并由总经理下达指令。

3.2由XX组织XX、XX、XX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分生产行政口、技术口、党群口组织各职能科室提出—卜方针目标设想,并收集准备依据资料。

3.3XX、XX、XX分头组织可行性分论证,形成各口方针目标计划。

3.4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讨论修订。

3.5经经理会、公司管理委员会、党委会、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由XXX按系统图法展开,在XXX月份编制出公司方针目标展开图。

4.经营目标责任的展开

4.1方针目标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内容一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政治:1二作、职:工:福利等。

4.2公司方针要按系统图法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层层确保的原则进行。

4.3分管副经理、三总师方针目标展开,要根据公司方针目标展开的内容和自己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目标值和措施。展开格式与部门展一的相同,分管副经理于XX编制完成,XX校对,总经理批准。

4.4各车间、科室方针目标展开一般有分管责任人、部门方针、目标项目、现状、目标值、采取措施、检查手段、评价、总结等。

4.5各部门要紧紧转绕公司方针目标以及分管帮领导方针目标展开,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动群众认真制订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保证公司每个目标值都能落实到部门和人,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要在元月底前完成方针目标展开图。

4.6班组方针目标由班组长主持编制,要根据主和部门方针目标和本班组分管工作的重点夕tJ出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班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目标值、采取措施、责任人、进度和检查、评价、总结等进行展开。班组方针目标展开图要在XX完成。

4.7各部门方针目标展开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编制,党群系统由XX审核;技术系统由XX审核;生产行政系

统由XX审核,分管经理批准。

5.经营责任目标的实施

5.1为确保公司方针目标的实现,由“三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公司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总经理的指令制订。

5.2各部门要转绕公司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方针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每月XX号前制订卜月份计划,总结本月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由主管经理检查批示。

5.3在方针目标的实施过程,要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大家积极性,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管理活动、劳动竞争活动、确保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和完成。

5.4XX、XX、XX、XX要建立方针目标管理卡,建立方目标实施方案,将每项目标的展开情况,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协调、检查、调整、考核等情况登记在案,逐步达到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

6.经营目标责任的检查与考核

6.1方针目标管理的综合部门是XX,主要归口部门为XX、XX、XX。归口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公司方针目标的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

6.2总经理组织经营目标责任的检查,是保证公司方针目标实施的主要手段,在总经理主持—卜,XX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

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3根据目标值实现的情况,对每条目标值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按日标进度要求实施,且效果较好成绩显著。乙级:基本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效果一般。

丙级:没有达到目标进度要求、效果较差且主要由主观努力不够所致。

6.4对方针目标进行检查评价,对甲级目标视其难易,效果好坏等给予表彰、奖励,列入年终评先的重要条件;对只达丙级目标的要追究责任,认真分析原因,帮助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惩罚。

6.5各部门的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诊断,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能分解落实。

6.6条各部门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诊断,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整改。

7.办法修改及生效

本办法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总经理发布施行:修改亦需董事会批准。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优点 篇12

1 粮食种植业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弊端

在各级政府推动下, 近几年土地流转力度非常大, 实践证明, 粮食种植业大规模土地流转, 特别是66.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是没有生命力的, 主要原因是土地租金太贵, 劳动力成本较高, 仓库晒场等硬件设施跟不上, 生产季节紧, 管理粗放, 产量低, 风险大, 效益难以保证。种植大户机械化程度高, 人工劳动大大减少, 丢弃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产量下降是必然结果。特别是2015年, 粮价下跌, 而土地租金在上涨, 经营效益低, 租地难度更大。此外, 大规模土地流转还造成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传统文化和技艺消失等后果。农居被拆除, 种养加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复存在, 农民被赶入城镇, 这部分人很可能是潜在的失业群体和贫困群体, 会增加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总体来说, 大面积土地流转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2 适度规模经营的优点

2.1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十八大”以来从发展农民合作社转向发展家庭农场, 适度规模经营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一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是家庭经营, 基本不租耕地, 基本不雇佣劳动力。只有不租耕地, 不雇佣劳动力, 才能降低成本, 保证收益。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是以一对夫妻加子女为一户,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户均土地面积较小, 效益虽高, 总量太小, 难以致富。一般情况下, 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1~2 hm2地, 1个家庭2个劳力可以管理2~4 hm2地, 劳动力较多或者机械设备较好的农户可以管理更多土地。以1个家庭2个劳动力计算, 只要有2 hm2以上的土地, 如果不再租地, 不雇佣劳动力, 年收益可以确保在4万~8万元, 如果再利用农业废弃物搞一些副业, 或者利用农闲时节务工创收, 家庭年收入可以确保6万~10万元。

现在的问题是不租地如何增加户土地数量, 如何达到每家有2 hm2以上土地, 最好的办法是并户。打破家与户的概念, 树立“大户”观念, 几个甚至几十个家庭合并成一个“大户”, 每户人口不少于10人, 户均土地总量自然成倍增加, 每家的土地适当进行合并, 减少原有的田埂和畦沟, 新的田埂畦沟不再是地界, 而是应排灌需要而设, 同时便于机械作业。户内自行分工, 务工的安心务工, 务农的向专业化发展, 农忙时节可以一起务农, 农闲时节可以一起务工, 充分解决农业劳动季节性强的问题。大户内部管理形式多样, 自由选择, 可以发挥能人效应,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并户不仅能解决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贫困、残疾、养老、孤独等社会问题,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2]。

2.2 解决土地管理粗放问题

目前, 农村长年外出务工的家庭大约40%, 在当地创业务工的大约又占40%。外出务工农民、进城农民大部分不愿意放弃土地, 名义有土地, 大部分是无偿送给他人耕种, 即使有部分人还在自己耕种, 因为不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管理粗放, 产量偏低。这部分人流转出土地的积极性较高, 但对流转方式比较保守。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为主, 劳动能力差, 种植水平低, 很多人也有流转出土地的想法, 但又担心无事可做, 失去生活来源。年轻人因为土地有限, 收益不高, 不愿从事农业劳动。通过并户, 利用家族、亲情、邻里关系, 把土地交给最信任的人, 对务工务农的人都是最现实的需求。其实很多农户已经并户, 只是未走必要的程序, 因势利导, 推动一下, 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通过并户80%的地块实现小块合并成大块小户变成大户完全有可能。

并户与土地流转有很大区别, 并户是土地地块小规模合并, 土地还在自己手中, 即使是有偿包给他人耕种, 也是自己主动自愿把土地交给另一方, 是买方市场, 土地流转则与之相反。并户不仅仅是耕地的合并, 还可以进一合并户籍、宅基、产业、保险、福利。并户不必要改变土地承包权, 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 一方面是土地有潜在价值, 既得利益不会轻易放弃;另一方面是有后顾之忧, 如果在城市失业了, 无以为生时, 依靠土地至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2.3 增加就业弹性, 促进社会和谐

对国家来说并户也有很多好处, 可以增加就业弹性, 稳定社会秩序, 改良社会结构, 改善邻里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保护传统文化。并户有利于培养一批职业农民, 农业生产可以快速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可持续[3,4]。

3 结语

农村并户的优点很多, 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关键还是政策措施, 必须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 实行激励机制。不能搞一刀切, 并户自愿, 2户并1户、10户并1户均可, 并户分户的自由、户内家庭的权益保障要有章可循。从事粮食种植业, 整块土地达到0.67 hm2或2.00 hm2的, 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进城农民、去世农民的土地收回时, 可以实行留在户内一段时间或者户内优惠承包。“大户”的资金、技术、设备有了一定积累后, 可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提高总体效益。因此, 村里收回的土地应当让有实力的“大户”优先承包

参考文献

[1]潘朝辉, 杨怀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J].技术与市场, 2007 (1) :74-75.

[2]伍业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 2008 (6) :32.

[3]伍业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两条道路及其选择[J].农业经济, 2007 (11) :36-37.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特许经营的规模经营优势 篇13

为有效破解农村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延边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强农惠农政策,把“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城镇化”作为创新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措施,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农业现代化。2015年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年均增长1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0元,年均增长10.2%;粮食总产由100万吨增加到143万吨,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一、大力发展专业农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世纪80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农民已经不满足于现实,因为固守在户均1.6公顷的耕地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生活并不富裕。一些农民开始选择进城或到国外务工发展及兼业发展等出路;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收益。为适应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顺应延边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的工作思路,在经过大胆探索、试点先行的基础上,2011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专业农场这个载体,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既得到土地流转的收入,又实现工资性收入的更大价值。

延边州成立的专业农场是城乡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地从事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截至2015年末,全州专业农场总数已发展到1137家,经营土地面积达到7.8万公顷,其中流转土地面积占86%,涉及土地流转农户3.5万户,平均每家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69公顷。在发展专业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当中,由农民创办的专业农场占绝大部分,占比为91.1%;城市个人创办的占6.9%;工商企业创办的占2%。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全州已认定、注册家庭农场1360家,经营土地面积2万公顷。同时,延边州坚持多元并存的发展原则,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据统计,全州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已发展1万余家,全州专业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已达到23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60.2%。

二、制定扶持政策,促进规模经营主体发展

(一)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为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多种规模经营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延边州陆续出台了六项优惠政策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一是贷款贴息政策。州、县财政对专业农场贷款各贴息30%。二是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农场,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含钢骨架储粮仓补贴),不受身份和户籍的限制。三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原本一次性1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专业农场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四是提高政策性保险保额。在原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基础上,专业农场每公顷水田提高保额3000元,旱田提高保额2000元。对所增保费部分,州、县两级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五是支农政策资金倾斜。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六是税收优惠政策。专业农场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免税收政策。

(二)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建立保障鼓励机制。一是固化农民利益政策。进城落户的农民继续享有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宅基地变为耕地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变,已签订承包合同的由政府给予复垦补贴。二是出台农民进城定居配套政策。农民进城定居者,要求落户的给予办理落户手续;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照相关规定自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可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子女就学享受市民待遇;符合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享受相关政策;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纳入立法程序,提供法律支撑。为依法保障专业农场健康发展,延边州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并于2013年延边州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该《条例》。对专业农场设立申报、土地流转、农民利益保障、扶持专业农场发展政策、进城农民优惠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条例》的实施为专业农场的发展及农民利益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

三、创新农村金融改革,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农业生产贷款由过去一家一户小额贷款为主体,向专业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为主体的转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贷款贵的实际,延边州近几年先后创新了土地他项权证抵押贷款、“县(市)农业局+银行+担保公司”联合推荐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银保”贷款等主要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额金融贷款产品。2014年,延边州又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大多数是流转一般农户的土地,农户把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户不会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也交出去,规模经营户有二手土地经营权但是没有政府或有关部门颁发的经营权证明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就可到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持有《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贷款户就可以到金融部门申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5年省政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下发后,我们按照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受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贷款行由农业银行扩大到了的邮储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全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额达到了3.6亿元。2016年延边州积极推进农地贷工作,截止到3月末,全州共计发放“农地贷”资金2.2亿元。

通过不断创新农村金融贷款形式,积极推进和简化规范贷款程序,有效解决了延边州规模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融资瓶颈问题。几年来,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贷款10亿余元,为全州各类规模的经营主体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实现多赢局面

在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范流转过程中,延边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规模经营,平整土地、打掉地块之间的隔界、扩大地块面积,使土地利用率增加了5%。实行规模化经营,使粮食产量增加15%左右,平均每公顷耕地多增收1000~3000元。二是农业农场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主力军。测土配方施肥、高光效栽培、新品种应用等科学技术成果被专业农场广泛采纳应用,落实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比倒达到90%以上。三是实现了农场和农户的双增收。2015年,全州2497家专业农场中98%实现了盈利,共实现净利润5亿元,平均每个专业农场盈利20万元。同时,土地流转农户的收入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不仅得到了土地流转租金,还获得了更大的劳动力价值。全州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收入比在家经营土地劳动力增收2倍多。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农民张雁春将自家半公顷耕地流转给专业农场并在农场打工,仅劳务收入一年就达10万元。四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初步破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单一的难题,土地流转后使部分“亦工亦农”的兼业化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安心发展二、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由“为自己打工”,变为“为别人打工”,变农民为工人。几年来,延边州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余人。2013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70.6%,比2008年增加4.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上一篇:三级少儿舞蹈教学计划下一篇:保育员读书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