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精选7篇)

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篇1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图3-2-1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图3-2-1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解析:首先要清楚世界大洋洋流的分布主要是由全球风带决定的,其次根据风带分析出正确选项。我们可以把大洋洋流模式图巧记为:8/8,在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是北顺南逆,中高纬为北逆南顺。所以正确的图示应为③④。

答案:B

2.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

①风浪 ②潮汐 ③洋流 ④波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

答案:D

3.欧洲西部是世界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分布区,请问它的形成与哪个洋流的作用密不可分?

思路解析:欧洲地处西风带内,其西部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的经过对欧洲西海岸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加上欧洲西部漫长的海岸线,加剧了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程度。所以形成了世界面积最为广阔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答案:北大西洋暖流。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读图3-2-2,完成1—3题。

图3-2-2

1.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思路解析:在纬度30°,且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符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模式。

答案:B

2.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思路解析:北印度洋最北达不到30°N,因此,AB线为30°S纬线。因此,丙洋流在太平洋应是秘鲁寒流,在大西洋应为本格拉寒流,在印度洋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选D。

答案:D

3.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

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思路解析:如果AB为60°纬线,则此海域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中洋流又呈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乙处的洋流为暖流,是受西风影响产生的,为风海流。

答案:C

4.暖流对所流经海区及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减温减湿 D.减温增湿

思路解析:暖流温度高,对流经地区的环境有增温增湿作用,故选A。

答案:A

读“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图3-2-3),完成5—7题。

图3-2-3

5.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所在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思路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确定该海域为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所以图中①处为秘鲁渔场。

答案:A

6.关于地球上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低纬海区东岸为暖流 B.中高纬海区西岸为暖流

C.非洲南部西海岸为加那利寒流 D.南极洲大陆沿岸洋流自东向西流

思路解析:在中低纬度海区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南非西岸为本格拉寒流。

答案:D

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路解析:此题首先理解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进一步明确对不同地区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区西侧的③处,即澳大利亚沿海地区因降水减少导致农业减产。

答案:C

8.读图3-2-4,完成下列问题。

图3-2-4

(1)在图中线段处用箭头标注洋流的方向。

(2)假如是太平洋,则洋流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类型: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A处有一油轮出现石油泄漏,则B处海域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成因来讲,c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吹拂形成的,d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思路解析:第(1)题,解题时根据23°26′和40°的纬度标值,可以确定这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其洋流系统在反气旋的控制下,a、b、c、d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假定它是太平洋海域,即可联想到 a是日本暖流,b是加利福尼亚寒流。第(3)题,再联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考虑到寒暖流的影响,即可判定A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B是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考虑到洋流对环境污染(水污染)有稀释和扩大污染范围两种影响,B附近海域必然受到来自A附近海域污染的扩散影响。第(5)题,从成因上分析,c是在西风带控制下,d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答案:(1)图略(顺时针方向流动)

(2)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4)受到污染 来自A附近海域污染的扩散

(5)西风 东北信风

快乐时光

头发更年长

史密斯先生到法国巴黎旅行。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奇怪的人。此人头发长得雪白,而胡子却黑漆漆的。他好奇地上前问道:“您为什么头发这么白,而胡子却这样黑呢?”那人回答:“这有什么奇怪?我的头发比我的胡子年长20岁,能一样吗?”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某洋流位于大陆东岸,是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该洋流是( )

A.东澳大利亚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西风漂流

思路解析:呈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和南半球中低纬度。B、D选项均属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该洋流位于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其中C项还属于大陆的西岸,所以不符合题目要求。西风漂流属于东西流向,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A

2.在下列海水等温线图3-2-5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

图3-2-5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性质与水温的关系。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点,一是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二是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图中洋流的方向都正确,但A、B应为暖流,C、D应为寒流,A位于北半球,B位于南半球。

答案:A

3.图3-2-6中甲、乙分别表示两支洋流的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图3-2-6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思路解析:从表面水温的分布来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来判断寒暖流,最后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来辨识是中高纬度海域还是中低纬度海域,从而判断出是否在大陆东岸;根据寒暖流的定义和在世界大洋中的分布来判断它们是从高纬流向低纬还是从低纬流向高纬。从两图中等温线数值的排列看出,甲图表示北半球,乙图表示南半球,因为北半球是越往北温度越低,南半球是越往北温度越高,从而判断A项错误。图中洋流流向,甲、乙两图中洋流均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为暖流,故B项错误。根据寒暖流定义得出C项是正确的。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赤道逆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且是自西向东流,而乙图中洋流是自北向南流,故D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C

读“北印度洋洋流图”(图3-2-7),读图后完成4—6题。

图3-2-7

4.据图中所示的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巴西草原草木枯黄 B.正值南极考察的好时机

C.沙尘暴正肆虐我国的北方 D.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思路解析:图示北印度洋海区海水顺时针流动,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巴西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答案:A

5.某油轮在11月份经过20天时间,从波斯湾驶向日本横滨港,油轮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程中,航向与洋流的关系为( )

A.先逆行,后顺行 B.全程顺行

C.全程逆行 D.先顺行,后逆行

思路解析:1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地区盛行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动,故先逆水航行,经太平洋西侧顺日本暖流。

答案:A

6.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港。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海轮的航行情况是( )

A.先顺航,再逆航 B.先逆航,再顺航

C.顺航→逆航→顺航 D.逆航→顺航→逆航

思路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时,正值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航,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航,进入印度洋后又为逆航。

答案:D

7.图3-2-8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和洋流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岸的是 …( )

图3-2-8

思路解析:该题依据洋流模式图来完成。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岸为暖流,且洋流是由南向北流动,四图中C是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应为寒流,不符合题目要求。选项 A、B、D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所以为暖流。但A、D均是由北向南流,所以方向是错误的。

答案:B

8.图3-2-9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图3-2-9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思路解析: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则意味着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

答案:D

9.图3-2-10表示“某海陆等温线图”,其中①②位于同一纬度,且①位于海洋,②位于陆地。图中的海陆位置可能分别位于( )

图3-2-10

A.大西洋、欧洲 B.亚洲、太平洋

C.地中海、亚洲 D.太平洋、北美洲

思路解析:本题重在结合经纬度位置分析等温线。P处温度偏低,可能受寒流或地形影响,若该地是30°N、120°E,则应是中国东部,这不可能;因①位于海洋,故图中经度只可能是120°W,而30°N、120°W位于北美西部海洋。

答案:D

10,在“世界洋流模式图”(图3-2-11)中,A、B、C、D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大洋环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3-2-11

(1)环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环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大陆西岸时应为寒流。

(3)在环流B的________________部是形成大渔场的理想海区。假如该图为大西洋,此时应是________________渔场。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洋流模式的理解。从世界洋流模式中可以看出,A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为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从洋流的性质看,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渔场的分布与洋流密切相关,尤其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渔场。

答案:(1)B D

(2)B C

(3)西北 纽芬兰

11.读“某海区纬线和等温线分布图”(图3-2-12),完成下列问题。

图3-2-12

(1)该海区位于(南、北)________________半球,如果等温线数值分别是24 ℃、26 ℃、28 ℃,则A所在的等温线为________________℃。

(2)A处的.洋流按性质来讲属于________________流,如果该海区是太平洋,那么相应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往南流动,迫使该洋流向西流动,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对沿海国家渔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还导致________________发生剧烈变化。

思路解析:本题把等温线知识与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与厄尔尼诺现象结合起来,涉及知识面广,对能力的要求较高。第(1)题,要根据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升高,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降低来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温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温度自南向北降低,南半球反之,来确定A点所在等温线的度数。第(2)题,首先要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确定A处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温度的高低,从图中可看出,A处温度比同纬度海区低(A处为28 ℃,其他海区均大于28 ℃),因此确定有寒流经过;然后,根据已知温度推知其在中纬度,按洋流的分布模式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环流系统,结合已知条件“太平洋中”得出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再进一步根据文字叙述,联系秘鲁沿海情况,得出该现象为厄尔尼诺,分析其对沿海国家渔业及对世界气候异常的影响。

答案:(1)南 28

(2)寒 秘鲁寒流 补偿流 厄尔尼诺温暖的海水 “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 天气

12.读“某海域等温线图”(图3-2-13),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图3-2-13

(1)该海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按性质分,该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岸,它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__环境。

思路解析:第(1)题,由海水温度曲线数值判断,该海区属于南半球。第(2)题,根据海水等温线弯曲形状判断,弯向热的方向为寒流。第(3)题,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判断,该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如果位于太平洋则洋流名称为秘鲁寒流。

答案:(1)南 水温从北向南递减

(2)寒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水温比同纬度海区低(或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

(3)西 降温减湿 荒漠

13.读图3-2-14,完成下列问题。

图3-2-14

(1)图中I—Ⅳ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Ⅰ________________洲,Ⅱ________________洋,Ⅲ________________海峡,Ⅳ________________河。

(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西岸的洋流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其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处海水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水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洋流,________________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________________洋流附近有大渔场。

(5)若在C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E两处受污染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该题为一综合性题目,首先对区域进行确定(主要依据轮廓)。洋流按性质分寒流和暖流,判别依据是洋流的流向。盐度高低的确定:首先看纬度位置(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递减),受寒流影响,沿岸易出现荒漠景象。

答案:(1)南美 太平德雷克 亚马孙

(2)暖流 自南向北 秘鲁寒流

(3)D C

(4)③ ③

高一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一、问题导学的实施背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少、任务重,复习中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尽可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新旧问题,课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提升有效性?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模式就是通过将复习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分为自主质疑、互动排疑、精讲设疑、练习馈疑和作业存疑五大环节,学生在感受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形成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质疑反思的学习态度,成为形成良好思维方式、主动搭建知识结构的主体。可见,“问题导学”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的应然选择。

下面,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谈谈“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二、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

(一)自主质疑

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该考点编制以主干知识和典型例题为主的导学案,学生通过预习将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入、应用不灵活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记录在导学案上,教师课前批阅导学案,在全面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将预设问题和学生普遍、典型问题融入教学,学生个性问题通过课前或课后辅导答疑解决。通过自主质疑,教师能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情况,进一步提升课堂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预习问题整理如下:(1)如何区分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2)如何更好地记忆洋流名称?(3)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4)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洋环流?(5)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6)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吗?(7)为什么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寒流没有促使大陆沿岸形成荒漠?(8)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是如何形成的?

(二)互动排疑

互动排疑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备课时预设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梳理和整合,组织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互动解决问题。学生在互动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问题导学”能在高三一轮复习课时把思考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有思考、有探索、有历练、有收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课的关键点是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印度洋海区环流系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围绕高频考点,重点主干知识问题化,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构成系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下面以两个活动为例。

活动一: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1. 总结洋流模式图

(1)综合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状况,在图1右图中画出世界洋流模式(蓝色、红色分别代表寒流、暖流)。

(2)在图1全球风带示意图中画出风向,用语言描述洋流形成过程。

(3)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说出两个海区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4)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呢?

(5)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自主质疑)

(6)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自主质疑)

(7)注意观察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有何不同?

(8)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吗?(自主质疑)

(9)在图2中画出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流向,夏季和冬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10)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自主质疑、PPT动画演示索马里洋流并完成练习馈疑中的习题)

2. 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见表1)

活动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亚欧大陆东岸的马加丹和西岸的卑尔根纬度相当,各自的气候有什么特征(见图3)?产生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图4中A处是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还有哪些寒流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请在图4中绘出?

3. 为什么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寒流没有促使大陆沿岸形成荒漠?(自主质疑)

4. 在图4中标出四大渔场的具体位置,说出各自名称和成因。

5.在图5中用箭头绘制出洋流流向并说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的原因,依据图4举例说明有没有与秘鲁渔场成因相同的渔场分布。(对“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是如何形成的”质疑的设计)

6.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旗下的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中受损。而在后续的灾害防预治理过程中,又发生了核污水泄露,至今仍未彻底根除。评价洋流对核污水污染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7. 图4中从上海到温哥华的航线有两条(②为传统航线),①②航线相比各有什么优点?

(三)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是指在互动排疑后,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时间作适当的点拨、引导、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理清思路,深化理解。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讲学生易错易混易漏之处,讲学生似懂非懂很难搞懂之处,讲规律思路方法之处;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

例如,就解决“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的自主质疑时,学生讨论不出结果,教师以索马里洋流为例,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性质、对气候影响以及对渔场影响。

(四)练习馈疑

练习馈疑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本课的考试说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典型练习,将学生的疑问再次暴露反馈。课堂练习一要突出基础,即面向全体学生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基本原理、方法的运用为主;二要兼顾区分,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区分度,设计适度的中档题或较难题,以满足学习水平较高学生的需求;三要创新应用,结合社会热点使用适当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

综观近五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可以得出:常考题型是以洋流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分布;以区域图和等温线图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设计如下。

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图6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7,完成第2题。

2.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如果图8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图9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第4题。

4.洋流名称与图中序号相符的是()

A.①—西风漂流B.②—本格拉寒流

C.③—西澳大利亚寒流D.④—巴西暖流

考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0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11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第5~6题。

5.图10甲处的洋流与图11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繁荣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2,回答第7题。

7.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8.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13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2)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3)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五)作业存疑

作业存疑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本课的作业,主要从三方面落实。一是巩固知识,学生理解并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用思维导图工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夯实双基;二是错题整理,学生自主分析错因,感悟正确解题过程,锤炼答题规范;三是变式训练,学生自主完成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编制的变式练习,提升知识迁移交汇的能力。在做以上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请教教师或同学答疑解决。

三、问题导学的实施体会

“问题导学”教学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复习课实施“问题导学”应具有以下三种意识。

(一)研究意识

教师是复习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要强化研究意识,地理课的“问题导学”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有效进行。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前需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学生、问题设计、试题、时事热点等等。

(二)生本意识

“问题导学”就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复习中最大可能地给学生留有复习的空间和时间,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地理复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问题意识

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尽量减少自身主观想象的表演、自身经验的传授和精心预设的播放,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问题、普遍问题以及个性化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问题,主动呈现自身实际问题,展示自身的想法、观念,生成更多的质疑问题,形成想问、能问、会问的学习习惯,围绕“真问题”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体会进行有效思考的快乐及获得明确成果的成就感。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篇3

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且较为抽象,又是本册书的重点,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故而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来读图、分析图,发挥群体智慧,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在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所设计的小组探究活动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三、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准备好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印度洋的简图,用于课堂练习。

教师用计算机设计洋流运动的动画及本节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案例:哥伦布航海、海湾战争的石油污染。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涟漪,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给学生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映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1.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这一概念是本節课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比较抽象,故而可以把它形容成海里的河流,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其概念。同时让学生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感受洋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设疑:为什么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洋流是用两种色彩表示的?引领学生进入洋流分类的学习,对这部分的理解可以用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2.洋流的形成及一般分布规律

在这一环节我对教材做了调整,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洋流的成因,先进行书中的活动——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的前两个问题分析,掌握洋流的成因,再通过第三问的学习分析出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后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成因和特点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课标在此部分做了一些调整——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对于洋流的成因只是从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三个因素进行理解,其中风海流是主要动力。

先让学生比较分析书中的活动题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中的两个图。小组合作学习洋流的形成,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设计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很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做第三小问,通过读图以及对几个关键词的应用,描述世界洋流构成一般分布的规律。为接下来的世界各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将采用小组探究法、图表导学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结合活动及多媒体动画,从动态角度完整地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先结合课本第 页活动题,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探究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探究:

五、板书设计

洋流

1.性质概念及分类

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中低纬大洋西部

寒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中低纬大洋东部

2.成因分类

风海流——信风带和西风带——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等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4.世界海洋模式图

太平洋海区

大西洋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5.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六、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说明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并以小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上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陆芷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地理教案-海水运动-教学教案 篇4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

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

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

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

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

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地理教案:海水运动 篇5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2.难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3.疑点

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 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

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2.观察实验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3.画图

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4.读图讨论

读图3.8“钱塘潮(浙江海宁)与杭州湾地形”,认识地形、气候与潮灾的联系,了解杭州湾沿岸防止潮灾的有效措施。试从地形和气候背景方面解释,为什么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湾也是潮灾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个作出归纳,得出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区别。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种洋流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5.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绘制全球大气环流、洋流模式图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中,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8.学生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学习了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留下这些疑问:为什么低纬附近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高?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低?高纬海区水温不是越来越低?副热带海区盐度不是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为什么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为什么海洋总盐量基本稳定?是什么推动海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运动?今天,通过从动态角度学习海水的运动,能帮助解答以上问题。海水是一种流体,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使海洋中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有较高的速率。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类型是风海流,洋流的基本分类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等都有影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的三种形式

教师小结:波浪对船只航行、渔业作业 等有很大影响,波浪还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海岸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线的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运移和沉积。波浪作用强则海岸线后退、泥沙沉积少,弱则海岸线前进、泥沙沉积多。潮汐是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波,波长可达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在海湾港口区,潮汐现象比较显著。这是由其地形(口大内小)的特点决定的。洋流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的水量交换,并伴有热量交换、盐份交换等。2.关于“洋流的成因类型”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风海流和补偿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上只有这两种类型的洋流)教师小结:风海流是以风为动力引起的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例如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区产生的西风漂流,就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纬信风吹拂形成。洋流的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海面风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动画演示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小结:由于海水盐度、温度的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海水流动,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或者说,密度流从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你还能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吗? 学生回答:从波罗的海流向北海,从亚丁湾流向红海。

再读图3.10“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动”,教师提问: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这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这是补偿流,以补偿大西洋流出的海水。教师小结: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产生一些海区减水(洋流流出的海区),而另一些海区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区)的现象,此时,减水海区将会由另外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偿,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补偿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类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导因素。实际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分布,也都对洋流的形成和流向发生作用。3.关于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

首先复习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时对照画出大气环流和洋流模式图。教师提问: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受到偏东风的吹拂,怎么流动?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西流动。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陆地阻挡,除一小股以补偿流的形式回头向东流外,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纬流去,形成补偿流。进入中纬西风带,大约在40度海区纬向怎么流?属于什么成因类型的洋流? 学生回答:向东流动。也属于风海流。

教师提问:西风漂流向东遇到陆地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论南北半球,都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吗?(出示世界地形图暗示学生,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为什么? 学生回答:仅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为南半球的陆地在40度至60度之间大部分海区缺失。

教师提问:南纬40度附近海区纬向西风漂流依次沟通了哪些大洋?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方向。

教师提问: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特点,能说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仅在全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恰相反。

教师提问: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纬海区的暖流就比中低纬海区的寒流水温低。

教师小结:全球三圈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反时针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东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时针方向,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提问: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左下角还有一小图,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正图则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回答:由图2.20亚洲季风,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风,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运动,形成逆时针的风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动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同样形成顺时针的风海流。

4.关于重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述:洋流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时,洋流也在对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画出关键词。

教师提问: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滨,东止红海之滨。沿海气候一定湿润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

教师提问:寒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流经为什么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学生回答:寒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降低,使底层大气变冷,空气下冷上温,空气层结稳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经地区的水温和气温都升高,空气下热上冷,空气对流强烈,降水充沛。

教师提问: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天然渔场?

学生回答:因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温度、密度差异很大,海水搅动很厉害。将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渔场。教师提问:为什么秘鲁渔场与沿岸上升流有关?

学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分带到表层,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鱼群来此觅食,形成天然渔场。

教师提问:为什么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这些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因而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受洋流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次,是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四大著名渔场都与洋流影响有关。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规律,指导航海,可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对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扩散污染物,扩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净化速度。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海水的运动形式,特别是学习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洋作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气热量的能源区,对地理环境的物质输送、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对高、低纬度不同海区的海水循环、气候特征的形成、渔场的分布,以及对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运动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更好地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深刻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和英国北海渔场的位置,并分别说出形成渔场的寒暖流名称。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6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高一学生年龄在17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修一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还是凉的”,晚上情况相反;冬季感受与夏季相反这些老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学习“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内容时,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高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

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7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 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上一篇:全市党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公司办公室装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