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朗读落实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而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不所知,我认为要想让学生从小就热爱语文,热爱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打好基础是关键。

那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根据在教学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声情并茂地参与朗读,教师就要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1.1 音乐渲染

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接触课文内容,无论教师多么声情并茂,学生都不会有太深的感情体验。而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情境,获得情感的体验,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韵文,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调导入:“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多热闹啊……”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有的说:“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的说:“桃花、杏花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

1.2 图文结合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剪贴画激发学生情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如我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在深入领会地二自然段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出示课文插图1,提问 :图中有哪些人 ? 哪个是毛主席 ? 毛主席正在干什么 ? 乡亲们的表情怎样? 老奶奶像在跟主席说什么? 这下子学生可“炸锅”了,有的说:“老奶奶激动地说:主席,你真是太好了,你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有的说:“主席,我们沙洲坝的乡亲们感激你。”……学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再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来情真意切,意味无穷,而毛主席那平凡的光辉形象已深植学生心底。

1.3 扮演角色

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读《狼和小羊》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在读中演,演中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控制。如此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有何乐而不为呢?

2 教给方法,促进朗读技巧

当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 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朗读氛围,这时教师就趁势教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变“我要读”为“我会读”。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情感过分的“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一字一顿”或“拖腔拖调”的现象。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是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是会“一字一顿”、“拖腔拖调”。我们可借助学生这种模仿力强的优点,采用范读的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录音范读、读得好的学生的范读等,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朗读“模式”,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一字一顿”、“拖腔拖调”的现象。 比如第三册《小鹰学飞》一文中 ,当小鹰第 三次拼命 向上飞 ,飞得更高 时 , 喘着气说 :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刚开始,学生不懂省略号的意思读得不得要领。于是我先对课文进行疏通,在学生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告诉他们省略号表示小鹰飞得很累,在喘气,应该读得时间拖长一点,但不等于“拖腔拖调”。然后教师范读,再让读得好的学生示范,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方法,也不再“拖腔拖调”了。

3 变换形式,提升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但是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3.1 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秋姑娘的信》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秋姑娘、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各自朗读表示他们语言的段落,这时,学生以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读起来更加入情入境,更富有激情。

3.2 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朗读能手”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3 配乐朗读

在学生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加以衬托,以情激情,会更加感染学生,更加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如读《静夜思》这首诗时,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朗读时我配上了一段音乐《明月几时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 ,朗读起来更有激情 ,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总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只要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就会使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结满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关键词:朗读,阅读,低年级,教学

上一篇:燃气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下一篇:影响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特征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