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 朗读能力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尤其重要, 因为学生往往要通过朗读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 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悟记者的意图, 也要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的朗读能力呢?

1 注重激发朗读的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使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们可以从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开始。其实, 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 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 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 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能弥补言语的缺陷, 锻炼口才, 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名家朗读的片段, 让学生欣赏, 感受朗读的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 注重保障朗读的时间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 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 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然而, 有的课堂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 一带而过, 如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一个形式化的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 让学生“多读”, 在读中体会情感, 带着感情再读。因此, 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 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 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环节让位给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特别是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过场, 草草收兵。

3 注重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加强学生的朗读方法的指导, 才能有目的地解题释疑。如果读而无法、读不得法, 那么就算读了又读, 那种味道还是难以品味出来。因此, 在朗读训练时, 教师一定要灵活而有效地指导朗读, 提示朗读的方法, 如范读、对比读、创设情境、录音欣赏等, 并及时进行点拨。

4 注重朗读的评价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 有的学生能够读得有声有色, 有的学生却读得干巴巴的, 鉴于此, 教师就要因势利导,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时进行评价, 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朗读的好坏, 也才能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能力。

4.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应该贯穿于朗读过程的始终, 但不能作为主导。教师的评价虽然具有导向作用, 但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要中肯, 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给学生以提醒、暗示, 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分层次的评价。比如对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 着重从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不读错字, 不丢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词, 评价是从“感知体验”方面着手。对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从重读、轻读、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情感共振”的评价。

4.2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是凸显学生思维火花的过程。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评价, 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尊重他们的评价意见, 又要注意使学生的评价不偏离课文, 围绕文本及和文本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价, 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评价语言。

5 注重读与思的结合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 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读中感悟, 悟中促读, 两者相辅相成, 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 做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 我们细读作品, 就会感悟到记者先后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不同景物时那种不同的心情, 第一次是在期待中失望, 第二次是在怀疑中惊喜。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 产生共鸣, 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记者心情的复杂变化。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6 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 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朗读的形式设计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 还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 做到“堂堂有新招, 篇篇有花样”。此外, 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 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 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 当场评分、奖励。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教师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加强朗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注重朗读评价艺术和读悟结合, 巧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 持之以恒, 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得到迅速提升, 一个个小朗诵家定会在我们身边诞生!

摘要:本文从兴趣、时间、方法、评价、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朗读,能力,培养

上一篇:高职基础英语以及行业英语口语学生评价体系的相异与统一下一篇:关于贵阳市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