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巢老人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空巢老人

湖州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 要:目的 研究湖州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调查对象为吴兴区4个街道8个社区中≥60岁老人,非空巢组76人,空巢组129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结果 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功能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得分上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是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空巢老人 非空巢老人 生活质量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1]。空巢家庭的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家庭结构以及地区密切相关 [2,4]。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湖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55.71万人,占总人口的21.23%。按人口老龄化程度划分,湖州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5]。随着老龄化的加深,湖州地区老年空巢家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空巢”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湖州地区老年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基于此,该研究将湖州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相关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从湖州市吴兴区下辖的10个街道6个镇1个乡中抽取4个街道(或乡镇),然后在每个街道(或乡镇)各抽取2个社区(或村民)委员会,在每个社委会(居委会)再随机选择30~35名,共收集了205名空巢老人的入户访谈问卷。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愿意参与者;(2)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精神正常无认知障碍;(3)湖州地区内常住居民(户籍居民或非户籍居民调查时已在湖州地区内连续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4)符合空巢老人纳人标准:年龄≥60岁;子女与老人住处距离在30 km及以上;有多子女者,必须是所有子女全部离开老人,仅留下老人夫妻或其中1人单独居住;子女离开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1)有意识障碍者;(2)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3)有老年痴呆者;(4)不配合调查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成员、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文化程度、职业。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采用李凌江[6]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20 因子,共7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重测信度在0.84以上,条目与总分相关在0.38以上,条目内部相关在0.66以上,信效度较好[6]。问卷调查过程中,95%以上的老人回避了有关性功能的条目,使得F23-25条目资料缺失,因此本研究调查中与何资桥[7]等方法一致将与性功能有关的三个条目未纳入数据统计。

1.2.2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及合作者共同完成。调查前对调查者进行统一的合格培训。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者通过统一的方式进行询问,并对理解困难的条目做出统一的解释, 问卷经填写检查无误后当场回收,共发放225份问卷,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91.11%。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 检验。

2 结果

(1)湖州地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所示。

(2)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质量(QOL)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8]。该研究调查显示,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占正云[9]研究结果相似。脱离理论认为一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条件开始减弱,精力也不如从前充沛,社会角色也逐渐丧失,不再具有之前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居住状态会逐渐远离社会,与外界的互动也越来越少,是导致生活质量水平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10]。

该研究社会功能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5方面的评价。其中社会支持该因子不但反映受试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也反映受试帮助别人的能力及主观满意度。人际交往能力因子是测定受试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及主观的满意度。工作与学习因子是测定受试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学习或关注对完成职业角色必需的信息的能力及对此的主观满意度。业余娱乐生活因子是测定受试的娱乐种类、时间及对业余娱乐生活的满意度。婚姻与家庭因子是测定受试婚姻关系或家庭成员中的亲密程度、交流方式,承担的家务量及对婚姻家庭的满意度[6]。研究结果显示,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社会功能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或政府应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关注空巢老人。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1],社会参与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生活质量也较高[12]。因此,社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和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适当增加老年人联谊会,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生活,可提高空巢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區还可以增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智慧健康养老中心,方便老年人活动、消遣和学习,从而增加社会参与的可能性。

另外,该研究发现湖州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两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探究其原因可能与湖州市“三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大发展有关。三力即指:政府主导,产生动力;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统筹发展,打造实力[13]。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组织一方面聚力建设志愿队伍参与“助老行动”,包括组建党员服务队、老年互助队、大学生志愿队等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开展“1+1”助老行动。志愿者实行就近结对、长期帮扶,保证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另一方面搭建“智能管理”服务平台。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便捷快速、优质高效的服务。总之,湖州市地方政策支持为老年人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平台,为空巢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的健康维持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湖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状况均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在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显著。关注空巢老人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5个方面内容,是相关部门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其次,湖州市“三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大发展,为空巢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的健康维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新,李嘉羽.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2012(3):31-41.

[2] 温小飘,管超萍,梁静.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62-1664.

[3] 张园,张红,高飞.宁波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085-4087.

[4] 张妍,翟敏,刘菲.济宁市城市、郊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6,36(17):4350-4352.

[5] 何小勤.湖州市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及改善措施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66-1568.

[6] 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5):88-100.

[7] 何资桥,曹中平.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2-534.

[8] 陈湘威.古宏文 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72-73.

[9] 占正云.城镇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及体育锻炼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10]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1,17(3):35-43.

[11] 王艷梅,李萍,张丽娟,等,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490-492.

[12] 張园,张红,高飞.宁波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085-4087.

[13] 湖州养老[EB/OL].http://mz.huzhou.gov.cn/art/2016/4/14/art_9108_468737.html.

作者:杨华 李莎莎 刘鑫 岳鹏 俞锐

第2篇:浅析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作者简介:文冠军(1984-),男,汉族,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外出务工群体的壮大,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原因;对策建议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

一般意义上讲,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从经济状况来看,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经济主要靠个人积蓄和儿女的贴补,还有近年来逐步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些都是很有限的,绝大部分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而且只要在身体还行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还在辛苦劳动。如果遇到疾病,基本上就是“小病扛,大病拖”,能省则省。

从生活照料上来看,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乏照料,子女上学、外出务工的情况较多,日常生活基本靠自己,而残障老人、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更是艰难。由于农村现阶段缺乏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公益服务等项目,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严重。

从精神慰藉看,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感到孤单、寂寞,农村精神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生活比较单调,缺乏子女关爱,极易造成老人精神上的孤独。

二、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经济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弱、农民穷”的现状依然存在,农业收入低,农民面临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所以“被迫”外出打工以求获得更好地生活水平,成为越来越多地农村劳动力的第一选择,青壮劳动力携妻带子外出务工、带子上学,老人独守农村,自然成为空巢老人。另外,子女进城务工后,大部分是租房居住,面积都比较小,老人随子女生活确实给子女带来一定的生活压力。

2、家庭原因。大部分农村老人都有“故土难离”的感情,不愿随子女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村;还有部分老人不适应城市生活,不习惯城市生活的方式,宁愿独守农村;也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孝老”意识淡薄,关心关爱老人不够,认为老人身体无病,适合农业劳动,又能帮自己守住老房子,留在农村是最合适的,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孝道观念日渐淡薄。

3、社会原因。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小病报销不能异地报销,只能在户籍所在乡镇的卫生所,老人若外出随子女生活,医疗报销方面就比较麻烦,一些老人就宁愿待在农村;还有社区养老还不能较好地实现,老人随子女进城后,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也缺乏照顾,而所在的社区养老又不能较好实现,老人会感觉自己留在城市给子女增添了麻烦、加重了负担,相比之下,更愿意回农村生活。

三、对策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老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让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加大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新产业

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让农村青壮劳动力能留在家乡,取得发展,这样既能养家,又能很好地实现“家庭养老”。而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就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引导,这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例如,某县几年前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县,农民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现象非常普遍。该县新的领导班子就任后,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地区适合栽植苹果,当地政府就积极邀请专家论证,确定发展规划后,又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宣传,增强品牌效应,当该地的苹果产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后,农民尝到了甜头,都积极响应号召,扩展连片经营、规模化经营,现在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给农民带来了很好地经济效益,农民外出务工现象明显减少,“家庭养老”重新回归,空巢老人现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2、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有效举措,但保险金额偏少,制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要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尤其是高龄孤寡老人、病残老人都应纳入“五保”范围。同时,要大力发展“互助养老”、“邻里养老”,让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要完善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让农村空巢老人精神上不再寂寞孤单,真正“老有所乐”。

3、要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目前,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严重不足,老年活动中心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农村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又一有力举措,能有效地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4、大力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倡导发展各种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府可以组织发起帮助农村空巢老人的公益募捐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同时,基层政府可组织低龄的“老年志愿服务队”,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一些高龄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强化宣传,营造孝老氛围

尊老敬老孝老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孝老、爱老成为一种美德、一种光荣。此外,要在农村开展孝亲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孝老家庭”、“最美儿媳”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培育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村风民风,形成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必然依靠发展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群策群力,需要“三农”发展、制度完善、社会进步等共同推动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明权.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93-94

[2]贾舞阳.浅谈中年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M].现代护理,2006.

[3]穆光宗.2002,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第1期

[4]吴雪,王克芳,娄凤兰,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

作者:文冠军

第3篇: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危机及住院治疗的心理困惑。方法:通过对大量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出对老人的心理护理经验,与同仁分享。结果:住院空巢老人通过精心治疗和人文的心理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肩上的重大职责。我们只有尊重老人,走进和理解老人复杂的心理,鼓励和倾听老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才能让老人尽快康复出院。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危机;心理护理

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

我院地处劳务输出的大镇,是一个综合性的二级医院,近年来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空巢老人占了相当一部分,现将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1]

1.1 孤独寂寞感:主要是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子女独立门户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孤独是一把刀,它可以杀人,不要小看孤独对健康的影响。

1.2 抑郁忧伤感:主要是由过去或目前的不良生活事件所留下的消极影响。例如,失去亲人或老伴、生活上的困难无法解决,不免会让老人感到伤心难过。多数自杀者都是由抑郁症所导致的。

1.3 焦虑恐惧感:主要是身心功能退化所引起的不安情绪,或者面对疾病与死亡感到恐惧和害怕。对于有缺乏安全感和恐病恐死症的老人,尤其是残疾或高龄、多病、重病的“空巢”老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实验证明,恐惧症就是慢性自杀。

1.4 空虚失落感:儿女长大成人、外出打工或独立门户,留下孤独的老人自然会感到不适应,产生一种空虚失落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孤独症、恐惧症或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2 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困惑

2.1 经济原因:他们担心医药费用昂贵,家庭经济困难不湛重负,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将来生活困难甚至难于养活自己,因此大多老人都不安心住院治疗。只要病情稍有缓解就想出院,导致疾病得不到彻底治疗。

2.2 无人照顾: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怕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不愿意通知儿女。又怕麻烦亲属,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病时,由于无人照顾常常都是拖延或间断治疗。往往使病情加重或急性转为慢性,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3 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

3.1 消除孤独与寂寞感:空巢老人住院治疗期间,护士要主动联系身在异地的子女们,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让他们尽量回家看看老人,或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等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对于丧失老伴的空巢老人,护士应当尽可能地劝其子女支持老人的求偶需求。另一方面,鼓励老人病愈后,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

3.2 消除抑郁忧伤感:抑郁病人常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向(消极)的看法,护士应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可以帮助病人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积极)的看法。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同时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和增强社交的技巧,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性行为,忽视不适应性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2]。

3.3 消除焦虑恐惧感:认真分析焦虑恐惧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身心功能退化問题,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可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指导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帮助老人的子女学会谦让和尊重老人,理解老人的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和倾听老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

4 指导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

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必须以变“独”为“群”,变“空”为“丰”,变“小家”为“大家”作为基本目标;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作为护理方针[1]。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和心理的自我调适才能实现。其活动方式主要有:

4.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活的自信心,笑对人生,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创建家庭娱乐游戏环境,变夫妻为游戏玩耍伴侣。

4.2 把现代科技成果和各种媒体变成自己的生活伴侣和朋友,做到常有笑声相随、天天快乐开心;迈出家门探亲访友,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回避忘年交,融入老年(或年轻人)群体寻找快乐。

4.3 加强与亲情(子女和孙辈)的联系,享受“天伦之乐”,坚持适量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

5 设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

充分发挥社区医院“方便、快捷、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从建立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卡片,设置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同时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应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年人,为他们解决困难;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空巢家庭在社会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与护理是社区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给予空巢老人实际的帮助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荣才.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南》,2008年第6期

[2] 化前珍主编.《老年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邱秀蓉

第4篇: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农历九月九日,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念起王维这首诗词,而我国早在1989年就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主要是希望重阳节这种传统习俗能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倡导大家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然而,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繁华都市里的我们,总是疲于为生计、工作、家庭而奔波着,我们就像一颗零件,被整个机器带动着,打磨着。慢慢地,我们脑海里家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也渐渐遗忘了父母当初的嘱咐:记得多打电话回家。如果我们停下润饰自己的脚步,仔细想一想,我们能真正陪在爸妈身边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忆百孝心网曾发布一篇“空巢老人”的文章提及合肥记者做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外地上班族平均每年仅陪父母80小时,若按中国老人平均寿命71岁,假设父母现在50岁,那么我们陪父母的时间还不足100天!

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目前中国“空巢老人”(忆百孝心网持续进行着相关报道)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67亿人次,近半就处于空巢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 “空巢老人”已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比如 “空巢老人”的生活得不到及时的照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所以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对“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子女外出求学、异地成家立业,数量可观的中年人也开始步入‘空巢’期,‘空巢综合症’成为‘空巢’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大杀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王学义教授表示,“空巢综合症”主要是父母因孩子离开后进行空巢生活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感受或情感压力。王学义教授还表示,“空巢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虑、失落、抑郁、恐惧、失眠、头痛、食欲不良等,易出现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

那么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

作为中国领先的中老年信息的媒体网站,我们忆百孝心网编辑团队查阅了大量的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料,整理分析了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一、保障空巢老人基础的生活质量

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亦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空巢老人要远离空巢综合症,首先得保障、解决、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即最起码也要解决空巢老人的温饱问题,这也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主要有: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但空巢老人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说到底最终主要还是需要通过子女的赡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所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空巢老人出现空巢综合症其实是“适应障碍”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退休后,原本规律的生活常态突然发生了变化,加之子女离家不在身边,无法将这种不适应感得到及时的释放与倾述,进而感到孤独、空虚、伤感、精神萎靡等,而“封闭性、单元式、各家各户与邻居间互不相干”的住宅建筑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烦躁情绪的恶化。空巢老人要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必须先从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着手。

要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首先,子女及时经常性的关怀与沟通是根本途径;子女应与父母多沟通,多关心父母,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处于被关注的角色,而不是被忽视。

再者,培养空巢老人寻找退休后生活的兴趣爱好是主要途径;这样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有助于他们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最后,政府加快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及社会开展积极健康的社区活动是重要途径;这样有利于老人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并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寻找、实现自我价值。

三、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政府方面,主要是加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完善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等养老设施,并深入贯彻《老年法》和《条例》,提供有效权益支持,切实维护空巢老年人合法权益等。

社会方面,多组织开展老年人群活动,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多鼓励邻里的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加强他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此外,社区工作者应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一起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作者:忆百孝心网 李晴

第5篇:关爱空巢老人

瓮安县松坪中学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计划

一、 活动背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家庭成员的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

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二、 活动主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学雷锋活动为途 径,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活动主题

传递爱的火炬,让老人笑容常在。

四、活动范围

1、本活动所涉的“空巢老人”,指松坪场村年满七十周岁且日常生

活无子女照顾一人居住的。

2、本活动所涉的“志愿者”,是指我校学雷锋“绿丝带”志愿服务

队,他们都是学校得到社会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主动报名自愿加入本次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五、活动内容

积极为当地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排忧解难,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倡导尊长敬老的文明风尚。

六、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12年12月4日

2、了解情况:全面掌握空巢老人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重点摸清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围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需求类别,采取不同服务方式,提供多种关爱志愿服务,确保空巢老人都能享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

3、注重营造氛围,积极宣传空巢老人现象,关注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引发全体教师和青少年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之情,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关爱活动”中来,营造人人关爱空巢老人、尊敬空巢老人、扶助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

4、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交流、送上慰问品、与老人合影留恋。

七、活动要求

1、要把开展“关爱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帮扶空巢老人, 踊跃参与“关爱活动”,体现人文关怀,倡导文明新风。

2、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志愿者每星期要与关爱对象联系1次,每两星期与关爱对象当面交流1次。

瓮安县松坪中学团委

2012年12月

第6篇:关爱空巢老人

——社区护理志愿者迎接“国际志愿者日”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院领导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北京的冬季天气寒冷,可黑老人的家里温暖如春,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奶奶,明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我们院领导看您来了,还给您带来了牛奶。”志愿者与老人亲切的交谈。副院长拉着老人的手,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志愿服务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在为老人测量血压时,发现老人血压偏高,院长又为老人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嘱咐志愿者注意经常监测老人的血压变化,指导老人合理用药。老人听后非常感动,感谢院领导的关心,感谢护理志愿者长期以来的照护。

社区护理志愿者团队成立三年来,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从最早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延伸到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今年11月,志愿者团队又成立了以“乐享夕阳”为主题的空巢老人俱乐部,为居住在牛街地区的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为空巢老人开展心理慰藉,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志愿服务是爱的传递,是人生价值观的升华,志愿者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让爱不断的延续。

第7篇:空巢老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刚刚结束,空巢老人现象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昨天,一份最新公布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当下,社会化养老机制已基本完成,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仍无法填补。越来越多的儿女因为工作或外出打工等原因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

在我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觉得可以参考国外和一些地方的有效经验。一是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吉林省依托“居家养老大院”,鼓励组建老年人协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在长春市绿园区,一种“代理儿女”的办法赢得了很多空巢老人的赞赏。“代理儿女”就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子。老人生病了、想聊天了或者想外出活动时,都直接打电话给“代理儿女”。这个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已经让1000多名空巢老人受益。

二是尝试探索居民互助、老人之间比较谈得来,可以选择一些身体好的老年人上门服务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然后给予服务者一定报酬。这种居民互助的办法,一举两得,实施效果也不错。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宣传孝道,因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单靠政府,如果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不强,单靠政府帮扶或者外在约束机制,不一定有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甚至可以在中小学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爱老内容,这才是事半功倍的长远之计。

第8篇:空巢老人

遏制涉老诈骗侵害

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立君 宗巍 曹健 杨一苗 潘林青 周慧敏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由于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空巢老人预防犯罪能力较弱,这一群体成为经济诈骗类犯罪活动易受害群体。受访的公安、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建议,应当通过加大查处力度、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改进反诈骗宣传方式等办法,有效减少此类案件对老年人的侵害。

诈骗黑手频频伸向老年人

近几年,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吴颖介绍,目前在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以换账号汇款、发短信冒充儿女、声称银联卡遭遇盗卡等形式,欺骗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上当受骗。在日常接警中,每个月都有几起报案,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且近几年此类案件越来越多。

利用有的老人爱占便宜及迷信特点发生的诈骗案件也较为频发。2011年初,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涉及到130多名老人被骗案件。骗子通过“小家电推广酬宾”的方式,承诺只要交少量现金,就可以领取礼品并且在第二天全额退回现金。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之下,骗子开始推销高价商品,老年人在交了数百元钱准备第二天领取退款时,骗子却消失了。

此外,借购买原始股、墓地或保健品之名向空巢老人非法集资案件也时有发生。65岁的长春市民刘志是一名中学教师,儿子在外地工作,他退休后又被当地一家学校返聘,退休金加上工资每月收入较高。2011年11月,刘志听朋友说一家将在北欧上市的外国公司在长春卖原始股,每股0.01欧元,上市后股价将翻倍上涨,便投入1.95万元购买了原始股。他在购买后向当地工商部门和证监部门进行咨询时才知道,这是一个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团伙,已有多人报案。

分析涉老案件频发的原因,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魏和平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对电信诈骗等新骗术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差,有的爱贪图小

便宜而上当;二是积攒了一辈子或退休金较高,不少老人手里有一定存款;三是不少老人属于空巢、独居,缺乏交流对象,比较好骗;四是老人对健康、子女事业等期盼强烈。涉老诈骗案查处难度大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多发,侦破难度却较大。首先是此类案件取证较难。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所长丁振龙分析,虽然保健品诈骗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对保健品疗效、定价缺乏具体标准,没有确切证据,执法部门也不敢随意执法。

宁夏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洁说,通常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口头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

其次,犯罪分子采取反侦查手段逃避打击。吴颖说,犯罪分子在进行电信诈骗时,往往在A地开银行账户,在B地开手机账户,在C地作案,在D地取赃款,对E地人实施诈骗,且多为假身份,这造成被害人往往无法提供犯罪人特征,让公安部门很难确定具体的侦查范围与方向。

其三,不少诈骗犯罪分子流动作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局中山南街派出所教导员孙来宁说,不管是保健品诈骗、迷信诈骗,还是小便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是骗一把,换一个地方,等到老人发现报案,有关部门前来查处,犯罪分子已人去楼空。

一面是案件侦破难,一面是老人在财物被骗后承受着很大心理压力。为此,有的老人患病或病情加重,也有的家庭因此父子反目。孙来宁告诉本刊记者,一些犯罪分子有多少骗多少,往往将老人的终身积蓄全骗走,对于平时节俭的老人来说,这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有的涉案子女怕老人受不了被骗打击,只能凑钱请办案人员转交老人,安抚老人说案子破了,钱也追回来了”,孙来宁说。

采取新对策加大查处力度

在采访中,多位公安、消协等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多部门联动及改进宣传教育方式等,合力遏制涉老经济诈骗,帮助老人免受不法侵害。

首先,高度重视此类案件危害性,加大查处力度,集中查处一批涉老诈骗案件,对犯罪分子形成一定威慑。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建议,由于发案率高、案值小等原因,不少涉老诈骗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实际上此类案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并不小,应予以坚决打击。

其次,将涉老案件预防和查处列入相关部门职责和考核,并建立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联动机制。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派出所教导员薛晶东建议,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一经核实,应凭借简便手续可同受害人一起到银行冻结对方账户。公安部门应协调金融、电信部门,将实名开户关落到实处,对开户人的身份进行准确认证,防止冒用他人姓名在银行和电信部门开户从事违法活动。

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养民说,银行柜台是防骗的最后一道关口,一些银行在柜台设防帮助汇款人识别骗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没少遇到埋怨甚至投诉;建议建立公安部门和银行联手机制,遇到此类事件公安出面佐证银行的做法,这将有利于巩固银行最后关口作用。

再有,针对涉老诈骗案件流动作案特点,建立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公安部门查处一些涉老诈骗案件时,往往只能根据正在查处的孤案判断,案值往往较小,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也比较轻,一些犯罪分子明白其中奥秘,就扛着不交代其他犯罪事实。如果能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就能掌握犯罪分子数地犯罪事实;这有利于全面了解犯罪分子犯罪事实,对其依法处置,这无疑会增加此类诈骗的犯罪风险。

同时,针对老人采取更为有效的反诈骗宣传。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副所长魏静建议,改变以往空洞的手册宣传方式,社区民警及工作人员带上犯罪分子诈骗工具进社区、到老人家进行实物宣传。针对辖区涉老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派出所公安曾带着假金元宝、秘鲁币等诈骗工具进社区宣传,实践证明,老人再遇此类诈骗,辨别能力增强。此外,公安部门应在银行、广场等老年人易受侵害的地方,以卡通宣传画、提示语等形式对老人进行反诈骗提示。

第9篇:空巢老人

【背景链接】

根据民政部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空巢化仍在持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上学、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和同城分别居住现象普遍。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

专家预言,“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这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标准表述】

[权威引述]

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措施,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温家宝总理)

[剖析]

空巢老人的背后是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相伴随。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领域深刻变革相交织。公众对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而相关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跟不上。

问题远不止于此,伴随空巢家庭的增加,涉老诈骗活动日益蔓延,电信诈骗、保险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欺诈销售等犯罪团伙瞄准了防范、辨别能力较差的老人。

[对策]

政府主导,加快社会化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照料服务,加强对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补贴和服务,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加强老年人护理康复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和精神寂寞、生活缺乏照料的问题。社区配合,加强社区自助互助活动。社区做好医疗保健、运动锻炼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社区文化团、艺术团为老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成立各种娱乐活动兴趣小组,让老人们自助自乐;另一方面,探索居民互助互动的帮扶体系,相对年轻、身体好的老年人与高龄老人结成帮扶一对

一、提供生活照料,多与老人聊聊天,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志愿者参与,补充政府和社会关爱老人的空白点。组织和招募“敬老、爱老”志愿者,定期探望和关爱社会上急需帮助的“空巢”老人。

全社会努力,营造传统孝文化的氛围。倡导儿女养老,在全社会形成孝敬老人的氛围。可以考虑设置父母节,提醒年轻人关注老人健康和情感需求。

上一篇:文职人员日常工作下一篇:企业党支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