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总结知识点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论总结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化学教学论总结知识点

试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初三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

总之,通过在化学课中渗透环保知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学有所用,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田家窑中学)

作者:刘 孝

第2篇:医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总结

【关键词】医用无机化学 “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06);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1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208)。

《医用无机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院各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最终能够移上游化学科学之花,接下游医学科学之木[1],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针对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保证教学的良好实施。

一、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构和性质都是纯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有些理论知识与医学知识和现象直接关联,另一些则不与医学直接关联,而是起着拓展和延伸知识体系的作用,但又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教材中过多注重化学课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而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内容,教材内容太深、太难,信息量大,造成医学学生学习困难。而学校安排的学时非常有限,仅仅用32学时,将全部的理论都讲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精简课程内容。

如果化学教师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无法在现有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使学生感觉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太多联系,严重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医学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必须采取适合该学科性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材内容的设计

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始终贯彻执行教育部教材编写的“五性”原则,即教材的科学性、继承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但同时综合考虑医学院校专业的需求、教学时数偏少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简,对部分比较难的基础理论以及非绿色化学部分进行了删减,比如删除了共价键理论中的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化合物中的晶体场理论,再比如对酸碱平衡中只保留对最简式的近似计算。同时结合专业我们增加了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每个章节都增设了学习目标,以及与本章知识关联的“立体网络式”[2]的知识点连接网,并配套相应的开放式习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体会无机化学知识在医学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本章知识。例如沉淀溶解平衡与病理学中结石病的组成与形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解剖学中血液的成分、物理化学中的胶体的形成与制备等都设立了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分组学习寻找答案,讨论后就可建立起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立体网络式”知识框架。

三、教学方式上的多样化及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理论课的理论课学时大大进行了缩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仅用板书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微课程教学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充分利用好现在丰富的网络资源。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有效、有度、有限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多方位共同表达某些概念、原理、定义、性质、特性、应用、事件、人物等[3],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难点知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精美课件的制作要求教师要有很好地搜集素材的能力和很高的审美设计观,课件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魅力,制作课件过程能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用Flash动画形象展现杂化的过程出来,并将整个分子的形成归纳为为三个状态(基态、激发态、杂化态)两个过程(激发过程、杂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Flash动画可以清楚了解整个杂化过程,通过归纳可以深刻理解该理论,并在有机分子的具体实例中可以加以应用,雜化轨道理论这个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2.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针对目前课时不断减少,网络资源更加丰富的现状。教师需要设计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PBL教学法,根据章节的学习思路,列出需要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那么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利用探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进行引导、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再如“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的利用,针对每个章节“立体网络式”的知识框架,设计出一系列与医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答案,让学生体会到本章知识点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从而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点连接网。例如讲解缓冲溶液时,人体各个组织的PH值是多少?可以人体中的中药缓冲系是什么?缓冲溶液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缓冲溶液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人在酸中毒或是碱中毒是哪些缓冲对在起作用,如何作用?等等围绕一个知识点可以提出其它学科相关的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就可以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结构。

3.充分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给出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用缓冲原理解释人体自身对过度运动后产生的酸痛感是如何缓解的,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为什么用含氟牙膏刷牙就可以保护牙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到答案,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中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旭,李兰兰,贺建,季卫刚,李欣.医学化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00-1001.

[2]张晓青,黄莺,陈伶利,雷志丹,惠华英.“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60-761.

[3]刘昕,郑莆燕.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798):164-165.

作者简介:

张晓青(1978.02-),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晓青 黄莺 陈伶利 雷志丹 惠华英

第3篇:关于《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总结

摘 要:有机化学作为化工及化工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内涵,学好有机化学。文章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阐述了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新的方法的尝试,阐明了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4]陈双玲,朱莹,叶玲,罗大力.丰富有机化学教学形式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6) .

[5]荣国斌,秦川.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要重视逻辑法的教学理念[J]. 化工高等教育, 2008,(01) .

作者:高 莉

第4篇: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与教学论学术年会会议总结

会议总结

吴丝

2016年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年会。

4日下午,我们到达了安徽芜湖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在这里签到。领取了会议的相关材料。

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安徽芜湖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凤凰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党委书记顾家山研究员代表安徽师范大学的会议筹备团队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长龙教授致开幕词。9:00大会合影。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做“人才成长与大学教育、从纳米科技的发展看待化学的机遇与挑战”报告。茶歇过后,华东师范大学罗玛博士做“化学问题课堂“双向水平”的关联研究”报告;东北师范大学何鹏博士做“基于多面多维Rasch模型的理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测评研究”报告。3个邀请报告围绕“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科学究竟是什么,应该教授怎样的科学”来展开,分享了有关“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持续兴趣,科学本质、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的研究成果。上午会议到此结束。

5日下午,继续大会邀请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王维臻博士做“中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的课程及教学研究-基于学习进阶”报告;“科学论证的“立体化图像”及其教育研究方法论意义”报告;华南师范大学博士邓峰做“促进科学本质观的化学教学“设计原则”研究-基于‘论证资源’的理论框架”报告;山东师范大学万延岚博士做“中学理科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关键能力和观念?-基于德尔菲法的实证研究”报告。4个报告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的表现及教学方式的探索,试图回答如何做到“教学-学习-评价”匹配性的问题。

6日上午,首先开展了5个分会报告和墙报展示。共有20余个分论坛报告,内容涵盖化学教师教育研究,涉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构成要素,化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职前化学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职前化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化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等;化学学习认知研究,涉及化学学习的理智感水平,化学学习困难表征,化学问题解决,化学学习认知结构及认知模型,化学概念学习,化学学习进阶等;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涉及化学微课程资源,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实践途径等。

6日上午的闭幕式由毕华林教授主持,毕华林教授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情况。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郑长龙教授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情况,指出这是一次最具国际视野、形式最为丰富多样、学术水平最高的成功年会;请大家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把握改革动态,开展深入研究;通报了学会的最新人事安排。下一届承办方辽宁师范大学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明年相逢辽宁,再叙友谊。

第5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

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25、特普朗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吧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26、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27、研究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方法。 一些原则

1、制定课程计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

2、小学课程内容选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3、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

4、泰勒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5、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6、简述课程内容组织原则(1)正确把握课程被容组织的不同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7、在处理学习经验的组织关系时,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8、泰勒提出的选择和建立学习经验的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又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是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相同的教育目标 (5) 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教学手段选择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的原则 特征特点

教学论学科形成阶段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赫尔巴特和乌申斯基,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是教育心理学运动

2、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3、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4、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思想

5、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6、出现了一大批教学论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家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1、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今日了现代课程并取得了合法地位

2、在内容进程的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许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

3、从课程性质,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

4、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课堂的活动丰富了,还重视课外拓展的活动,教科书的标准编写越来越科学合理 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3、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古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2、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

4、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教学目标的特征

1、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授目标又是学习目标。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的预期变化

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说明教学是一种受自觉目的支配的活动

3、教学目标是可以测度的。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主张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2、教学程序上,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3、教学策略上,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杜威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有道德的人

2、教学程序上,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要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智慧即是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教学程序上,设置疑难情境,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3、教学策略上。提倡从做中学,注重儿童的兴趣,采用发现式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的统一

4、分科教学 复式教学的特征

三多两少:三多包括:在统一课堂内年纪多,教学内容多,自动作业时间多。两少: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原因或因素分析

1、现代课程在17-18C形成的原因

(1)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工业革命促进课程现代化。学校教育的等级性和阶段性受到挑战。

(2)时代状况,科学知识的大发展时期

(3)现代学制的建立

(4)现代教学制度的确立,为现代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

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外部因素:

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 (2)社会的要求和条件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课程制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3)社会的性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

(4)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直接影响着课程,决定着课程的基本方面 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1)儿童观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决定着课程组织的逻辑 知识对课程的影响

(1)知识对课程的影响救援、直接而深刻。课程内容的质和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状况。

(2)科学文化知识的急剧增长是当代课程改革重要的推动力 (3)在各种各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观。 (4)人类对知识的探索方式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3、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

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4、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

教学任务和目标、学习者因素、教师因素、经济因素、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5、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客观因素:社会的变迁、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师生的特点

主观因素: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者的已有的经验和教育视野

6、研究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择好研究课题(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 (3)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索过程的指导。 意义和影响

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 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发展了学校能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定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5)是广大中小学成为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的“实验田” 现实意义

(1)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开发民主化

(2)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对学生而言,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

(4)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是的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3、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1)遵循教学规律: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系统化的内在机制 (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力量的来源 基本环节或可能遇到的问题

1、简述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2、如何确定基本目标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2)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学习者的需要: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的基本依据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校的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

学科的发展:学科是知识的最基本载体,正是通过学科的发展,人类知识得到了最有系统、最有规律的组织。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明确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是课程的终极目的。是特定价值观的体现,它制约着课程目标的提出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特定价值观的基本化,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这一个环节需要在普通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做出选择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通过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及其课程工作者。对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确定个需求之间的先后顺序。

3、内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2)讲课时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3)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4、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

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其次要对内容点进行分解(1)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内容点教学目标有3部分组相互对质和冲突时期、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发展时期(2)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演绎并举(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4)由刻板到灵活(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如何认识“教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说”

教学的认识活动具有特殊性,它是教师和学生主要学习现成认识世界和发展自身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来自于间接经验,学生认识形式丰富,具有综合性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教学认识有教师的介入,形成了独特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三体结构。具有间接性,高效性和系统性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现和探索有间接性。教师传授也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并促进个体发展的突出功能。这是教学认识区别于其他认识活动的重要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1)不需要通过课堂的形式而往往在课外进行(2)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固定,视需要可长可短(3)对学生的要求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4)不一定面向全班,可分小组活动或个人作业的形式进行。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

完善和发展:巴塔维亚制、曼海姆制和冈布里治制、圣巴巴拉制、生活学校、 否定与抛弃:文纳特卡制、设计学校、开放教学、

组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特朗普制、协同教学(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采用大班、小班、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适量。、强调合作,但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

复式教学的优点

便于儿童就进入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等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复式教学适用于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第6篇:高中高一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高中高一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最高价的元素(KMnO

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

2、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

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

HNO3>稀HNO3>浓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F—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

3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

3、CO

2、SO

2、HCl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ClO—与S2-等

三、原子结构

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2、所代表的意义

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

(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符号KLMNOPQ

层序1234567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

2、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

元素的种数: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

5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

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

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

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

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

(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负价|+最高正价目=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

6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

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7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8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9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 6

1、SO2+Ca(OH)2=CaSO3↓+H2O 6

2、SO2+Cl2+2H2O=2HCl+H2SO4 6

3、SO2+2H2S=3S+2H2O 6

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65、Si+2F2=SiF4

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

10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SiCl4+2H2高温Si(纯)+4HCl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

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12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13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 6

1、SO2+Ca(OH)2=CaSO3↓+H2O 6

2、SO2+Cl2+2H2O=2HCl+H2SO4 6

3、SO2+2H2S=3S+2H2O 6

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

65、Si+2F2=SiF4

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

14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SiCl4+2H2高温Si(纯)+4HCl

一、碱金属:

1.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KO2。

2.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5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2NH3↑+H2O+CO2↑

8.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9.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

16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15.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16.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见光====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

17.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l

2、HClO、H2O;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lO-,另外还有OH-。

18.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2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

19.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17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20.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2O蒸气、HCl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21.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Cl-=AgCl↓;

2AgCl见光====2Ag+Cl2↑。

22.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2+I22HI。

23.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l>Br>I;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l2>Br2>I2;(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I2+2Br-=2CI-+Br2;

CI2+2I-=2CI-+I2;

(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3)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I->F-。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两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A->B-,则可推知A、B两元素的非金属性是B>A。

2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的三种沉淀的颜色分别是:白色、淡黄色、黄色;这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例如AgBr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AgI常用来人工降雨。溴化银见光分解的方程式:2AgBr见光====2Ag+Br2。

18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三、元素周期律

25.钠、镁、铝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不溶于水;A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不溶于水。(1)向MgCl

2、AICl3两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两支白色沉淀中再分别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从这里可以看出,在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淀;但在AI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论是少了还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淀。

26.为把试管中的AI3+全部沉淀,可以在此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I3++3NH3?H2O=AI(OH)3↓+3NH4+;

AI(OH)3不溶于弱碱,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27.如果把几滴NaOH溶液滴入到AICl3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如果把几滴AI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随即消失;所以,通过不同的加入顺序,可以不用其余试剂,鉴别NaOH和AICl3溶液。

28.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与盐酸、氢氧化钠两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I2O3+6H+=2AI3++3H2O;

AI2O3+2OH-=2AIO2-+H2O。

29.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

19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30.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O、S、Se、Te、Po;前面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硒是半导体,碲是导体。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TeO

2、TeO3。硒元素形成的两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2SeO

3、H2SeO4。硫形成的两种含氧酸中酸性较弱者的化学式为H2SO3。

31.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立即剧烈反应:Fe+S△====FeS;产物是黑色;铜丝伸入到硫蒸气中,立即发红发热,剧烈燃烧:2Cu+S△====Cu2S;产物是黑色。硫没有把铁、铜氧化成它们的最高价,说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

32.加热时硫蒸气与氢气混合可反应生成硫化氢,同时生成的硫化氢又可以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H2S。

33.氧气无色无味,臭氧淡蓝色特殊臭味。液态臭氧是深蓝色;固态臭氧是紫黑色。氧气稳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温时迅速分解:2O3=3O2。

34.臭氧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气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例如雨后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发生3O2放电=====2O3反应生成了少量臭氧。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在复印机、高压电机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这些地方生成了较多的臭氧,所以,这类场所要注意通风。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因为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容易受到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气体的破坏。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它是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它广泛用于漂白、消毒,还可用为火箭燃料。把双氧水滴入亚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结果出现大量气泡:

2H2O2MnO2======2H2O+O2↑。

35.硫化氢是无色气体,剧毒。它的还原性很强,比碘化氢还强。在卤化氢气体中,以碘化氢的还原性为最强;在卤离子中,以碘离子的还原性最强,但是,还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淀(淡黄或乳白浑浊):H2S+I2=2HI+S↓;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气氧化成硫沉淀:2H2S+O2=2H2O+2S↓。硫

20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化氢气体可以燃烧。

36.SO2无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红色,因为H2O+SO2H2SO3;H2SO3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时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可以分解,恢复原来颜色。

(3)SO2可被催化氧化成SO3:

2SO2+O22SO3;

SO2水溶液还原性更强,此水溶液露置即可被空气氧化:2SO2+2H2O+O2=2H2SO4

在SO2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酸:

SO2+2H2O+I2=2HI+H2SO4;

SO2还原性较强,能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4)SO2也有氧化性,方程式:

2H2S+SO2=3S↓+2H2O;

(5)硫可否直接被氧气氧化成SO3?不能。

(6)SO2气体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也可以用蘸有Na2CO3的棉花缠在导气口以吸收SO2,方程式:Na2CO3+SO2=Na2SO3+CO2。

37.(1)稀硫酸与铜加热也不能反应;(2)浓硫酸与铜不加热也不反应。(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铜片表面出现黑色物质,方程式:

Cu+H2SO4(浓)△====CuO+SO2↑+H2O,

21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此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继续加热,溶液透明,出现蓝绿色;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入一盛水的烧杯中,看到试管内残有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其中白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在此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呈蓝色,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此中硫酸表现出酸性)。

上面两个方程式的总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8.浓硫酸滴入蔗糖中,搅拌,结果蔗糖变黑(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并且体积膨胀,变成黑色海绵状,发出难闻臭味。写出形成海绵状的有关方程式:

C+2H2SO4(浓)△====CO2↑+2SO2↑+2H2O。

39.把浓硫酸滴入胆矾中,结果蓝色变成白色,这表现浓硫酸吸水性。确认SO4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40.NaOH腐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

氢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盛放的方程式:

4HF+SiO2=SiF4+2H2O;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方程式: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间接制取硅酸的二个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22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Na2SiO3+2HCl=2NaCl+H2SiO3↓。

工业上以SiO2制取硅的方程式:

SiO2+2C高温====Si+2CO↑

Si单质可以与氟气反应:Si+2F2=SiF4;但是,常温下硅既不能与强酸如硝酸、硫酸反应,也不能与强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等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但加热时硅可以燃烧:

Si+O2△====SiO2

23

第7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课程的含义(掌握)

a. 化学课程是为了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b. 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掌握)

1.学科课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所组成的课程。重视学科的系统性,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

2.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主动获得,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感受和感悟,是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

3.“学科”与“活动”不是对立的。学科课程中包涵着学生的观察、调查、实验、讨论等大量的活动,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离不开学科的思想和原理的应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掌握)

(1).让每个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2).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 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 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层次”高中化学新课程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三阶段

义务教育→高中必修→高中选修”

目标:提高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记)

自然科学方法论 (记) 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1)观察 (2)实验 (3)实验条件控制 (4)测定 (5)数据处理 (6)分类 7)科学抽象 (8)建立思考模型

(9)提出假说

(10)验证假说

(11)得出结论 实际应用

(ppt) 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掌握)

(1)以化学实验为基础

(2)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思考: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哪些教学活动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特征? 教学原则体系

具体层次原则(掌握、理解)

(1)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2)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3)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相结合原则;

(4)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原则。 教学设计的两项任务(assignment) 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理念(point views) 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project)。 现代化学教学的理念(掌握)

(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化学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要注重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 (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力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简述新课程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的功能

指导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依据。 为化学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指引学生化学学习。

化学教学目标既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重点)

教材内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照顾到学生、学校条件等因素

制定教学目标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是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

准备工作:分析课程标准;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基础 确定教学目标的深广度

准备工作:考虑教师自身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初步设想教学活动处理情况; 确定教学目标的维度 陈述教学目标

后续工作:根据教学效果更正教学目标 你觉得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什么关系? 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课程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最重要依据,它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围; ·教科书内容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但不是惟一来源;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学条件也是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重难点要突出。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 按照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来源,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按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来划分,可分为被动学习(让我学)和主动学习(我要学) 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学汇报) 常见的化学学习活动

(1按照学习过程。学生的化学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也要运用一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学习活动。

这些学习活动主要有:预习、听课、记笔记、回答问题、练习、复习、做作业、考试等。

(2)按照认识过程

·收集资料和事实阶段的活动——观察、实验、调查、查阅。

·整理资料和事实阶段的活动——表格化、线图化、符号化(化学用语化)。

·得出规律和结论阶段的活动——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建立模型、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说。 (3)按照完成活动的方式。

根据完成活动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化学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分为实验类活动、调查类活动和交流类活动。

常见的三种 化学教学方式

注入式

启发式

探究式 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化学学习活动的引发→化学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化学学习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化学教学行为的类型

语言行为

讲授

提问

讨论等操作指导 直观行为:展示

演示

播放

板演

指导行为:阅读指导

讨论指导

练习指导

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内容的构成

科学探究(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应用)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引发→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化学实验的过程

准备阶段

科学性原则

绿色化原则

可行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简约型原则 实验方案的优选标准

效果明显

绿色化,操作安全

装置简单

易操作、用药少

步骤少、时间短 化学实验的新变化——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化学实验内容的变化

(1)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2) 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设计的变化

(1)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2)注重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化学实验陈述的变化

(1)以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景导入实验

(2)以人性化的称谓陈述实验内容 教学情境的呈现手段 利用语言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利用化学实验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来呈现教学境景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提问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提携思路)

提问过程是提示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引领学习过程)

问题的设计一般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它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通过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化学教师来说,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得调控教学进程的反馈信息。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1)引入提问 (2)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提示说明

(3) 停顿

(4) 分布 (5) 探查指引(6)反应评价 讨论法的核心技能

提问

倾听

回应

教师可采取多种回应方式

表述观点

沉默

辅助性的身体语言

肯定、鼓励

互动 关于肯定、鼓励: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

互动回应的几点做法:(1)老师向学生提出质疑,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

(2)让其他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 沉默,等待其他学生回应 化学课堂学生行为参与的基本形式

师生谈话

分组讨论

实践活动

独立探究

板书的作用

 脉络清晰、明快醒目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还可以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地把握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 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分析,教师配合板书进行说明,就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书记教学的程序和内容。  通过教学板书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绘图和解题格式的示范 板书的功能(记)

 一是配合讲解陈述,向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视觉通道的信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化;  二是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 三是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路,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  四是为师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共同内容提供了现实载体。

 五是可以随时将师生、生生交往产生的素材转化为全体同学共同关注的学习内容。 板书的形式(教材)

 提纲式

图解式

表格式

网络式

综合式 说课堂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说课和教案、说课与上课之间的关系

从目的上讲“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它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 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说课”与“上课”也有许多不同点,“上课”是对教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是教师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备课的结果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说课”的对象往往是同行教师、教研员或上级领导,是对经备课后写成的说课稿的实施。“说课”是同行互相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主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来“上课”就行了。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课程的开发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1、反思的过程:确定关注的内容——观察与分析——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景——实际验证。

2、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写教学日志(2)观摩与交流(3)专题研究 (4)再现反思(5)行动研究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选定课题

查阅文献

研究设计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文献分析法 思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思考: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什么关系? 综合课程是学科课程吗?

第8篇:化学教学论重点

1、

化学科学的概念、价值及特点

2、

化学课程的价值

3、

科学素养的内容

4、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5、 STSE教育的实质

6、

课程P20~25

7、

教材

8、

课程标准

9、

英、美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共同点

10、 初、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11、 初、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及栏目结构设置

12、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及要求

13、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4、 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15、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6、 教学资源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7、 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18、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9、 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法

20、 化学教学方法和特点及选择、组合、优化

21、 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及实施

22、 我国科学探究的要素及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23、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24、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25、 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功能及常用方法

26、 化学学习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功能

27、 说课的基本要求

28、 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及内容

29、 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30、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2、化学课程的价值

① 对个人的价值:指化学对于个体适应社会、个体职业选择、个体认知发展、审美体验等意义 ② 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指化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意义

③ 对化学本身的价值:培养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热情,有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课程也为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素养的内容

① 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 ②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③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基于上述三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①在处理与他任何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 ②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一来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 ③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④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关系

⑤能够分辨科学和技术对促进人类福祉的功能和限度 ⑥了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⑦明白科学来源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后知识会改变 ⑧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 ⑨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

⑩能够采用和科学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能够使用科学和享受科学 ⑪能够终身持续探讨科学并增加其知识

5、STET教育的实质(Stience technology social education)

STS、CTS,均将培养目标转向更多加关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所谓“应用领先观”的教育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再是从化学学科开始,随后编排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及技术和社会的思考,而改变为从事项(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学要合理编制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即从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导向更多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6、课程(化学课程结构:宏观+微观)

宏观结构: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初中阶段:必修 高中阶段:必修+选修) ③基础型课程(必修)、拓展型课程(学科[必修]+社会实践[选修])研究型课程(必修) 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7、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特点 ③化学学科的特征

课程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而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主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中: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向和主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表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教材、课程、课标之间的关系

从关系上来看,课程结构限定了教材的科类,结成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本思路和编写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内容标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承上,内容标准具体反映了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启下,内容标准又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10、初中:

⑪课标: 见7

⑫理念:

①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地学习机会,是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③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练习、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活的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⑤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认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态度、感情、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⑬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 (二级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素:即“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况素材”)

一级主题:

①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②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衍生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③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粒子所组成的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⑤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⑭结构特点:

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

高中:

⑪目标: 见7

⑫理念:

①立足于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②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样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扩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③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④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⑤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⑦积极尝到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⑬内容:

必修1:认识化学科学

①化学实验基础 ②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必修2:物质结构基础

①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1:化学与生活

①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②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

选修2:化学与技术

①与化学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②材料制造和化工生产中的化学方法 ③农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运用 ④技术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系 ②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①基本概念和原理 ②体现科学价值方面的知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①有机化学的基本技能 ②各类优级文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

选修6:实验化学

①实验的基本技能 ②实验研究的思路 ③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价值观

⑭结构特点:

①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②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③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⑤倡导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⑦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11、初中、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的理念、特点:

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美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教材以“科学为中心”的追求理论体系,忽略学生的知识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难度大,思维要求高,问题主要是学科内的,脱离社会现实。

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叫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主要)

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材的基本主线仍然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或原理展开,没有刻意的寻找生活或事例作为教材内容的主线,更多重视的是学科背景支持下的学生活动。(理念介于第

一、第二之间,既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又兼顾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因而有人称其为融合教材)

栏目结构设置:

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新课之前回顾已有知识,联系已有经验,寻找新内容的“先行组织者”)栏目2: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栏目3:活动与探究 栏目4:联想与启示(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栏目5:交流与讨论(设置问题,激发求知欲)栏目6:扩展视野 栏目7:练习与实践(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栏目8:整理与归纳(知识构建)

12、教学的基本技能及要求:

①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②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③启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语言 讲授 板书 谈话 提问)④控制与管理的技能(课程观察 常规管理 问题处理 调控)

13、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的领悟教学理念,与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从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关注的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是学生出于最佳的“学”的状态。其次,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再次,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而教学设计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性质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意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14、化学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基本层次:

⑪课程教学设计:

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任务、目标要求;②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③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的方法系统;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⑫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①考虑本学段(学期、学年)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②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以教学评价工作;③制定学段试验和活动等计划;④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学段教学工作计划。

⑬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①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②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③确定单元教学的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包括怎样把握单元内容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怎样搞好重难点内容的教学,部分备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等;④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单元(课题)教学计划等。 ⑭课时教学设计:

①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②构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③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④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⑤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工作方案;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课时教学方(简称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

1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准备阶段:分析课标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分析资源

②构思设计阶段: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总成设计和教案书写

③评估优化阶段:教学教果预测 教学方案评估与选择 教学方案的调控和优化

17、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①交谈法: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到达怎样一个深度和广度,学生对教学的爱好程度及高中教师投入和讲解教学,为了达到获取信息的准确,应和成绩不同的学生都交谈。 ②问卷法:

问卷法比较适合大众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复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方便设计。 ③作业反馈法:

学生的作业是最直接也是最准确的信息,即时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情况就胸有成竹,对考卷的分析也是如此,那些掌握了哪些没有理解一目了然。

18、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①主体性 ②开放性 ③多样性 ④渐进性 ⑤生成性 ⑥激励性

注意事项:①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②科学合理的确定好三维目标;③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④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

19、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方法:

目的:①学习的进程不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适应情境可以有利于主动地建构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②人是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识,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维持、强化调整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③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过程的连接。④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养成向真实生活环境迁移的习惯。

方法: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0、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及优化:

①是不是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②是不是适合与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③是不是适应学生个体以及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学习准备; ④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如有必要的实验设备、直观手段、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等; ⑤是不是符合化学教学规律和化学教学原则;

⑥是不是有利于落实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 ⑦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价值;

⑧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了解,使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和能力记忆教学风格等个人品质和个性特征等。

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基本方法主要:讲授—听记 谈话 讨论 指导—阅读 演示—观察 指导—实验 指导—练习 指导—实习 组织—参观 等

21、⑪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②联系预测 ③知识结构化

⑫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策略:①概念形成 ②概念同化 ③概念图

⑬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①多重联系学习 ②练习—反馈 ③可视化

实施: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 ④落实好教学策略 ⑤发挥好教师自身的教学机理 ⑥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教学策略:

22、科学探究的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收集证据 ③形成解释 ④评价结果 ⑤交流发表

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2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原则:

选择原则:①有效原则 ②可靠原则 ③方便原则 ④经济原则

最优化原则:①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②严重污染、较危险的、一般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 ③微观概念及微观结构 ④严重后果的 ⑤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 ⑥反应速率较快或较慢 ⑦研究性学习 ⑧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4、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⑪作业设计要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①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②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③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⑫作业设计应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⑬作业设计讲究“整体性” ⑭作业应满足适量性

25、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①发展性 ②全面性 ③与教学的一体化 ④与结果的评价并重 ⑤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选拔与淘汰功能 ⑥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 ⑦改变过分追求评价标准化和客观化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多样性

26、化学学习评价的方式及功能:

①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期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②活动表现的评价:

③纸笔测验:有利于反映学生在化学课程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要求学生掌握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会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 学习评价的理念:

28、教学反思的途径:

①写教学日志 ②观摩与交流 ③专题研究 ④再现反省 ⑤行动研究(最有效)

教学反思的内容:

⑪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①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课标 ②学生起点水平与教学起点是否匹配 ③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④教学媒体选择恰当 ⑤教学方法是否优化 ⑥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①教学内容呈现恰当与否 ②师生、生生课堂交流是否有效 ③学生探究活动组织是否合理 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 ⑤对课堂意外情况处理恰当与否 ⑬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①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 ②学习中出现了哪些困难与原因 ③学生是否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④情感态度方面获得了哪些提升

29、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

一般教素质:

①倾向性:职业动机 职业理想 职业动机

②必备知识:专业知识 社会文化知识 教学心理学 教学论知识 教学实践知识

③基本能力:一般能力 特殊职业能力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

化学教师素质的特殊性:

①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②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 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30、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①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专家型教师的首要特征

②能高效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专家型教师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高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的能力与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大量积累有关

③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有很强的洞察力,与一般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更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是对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三要素:教什么(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学方法策略);为什么叫(教学分析)

二、说课的内容

1、说课标(课程标准)

2、说教材

①教材在本单元本册书的地位和作用;②说明教材内容依据什么确立;③说明教材内容如何合理的扩展和“加工”;④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⑤说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说教法

①说教法组合及依据 ②说教学手段的优化及依据 ③说教师的叫法与学生学法的联系 ④说重点突出和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学情和学法

①针对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 ②说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根据这样的学情,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③课后„

5、说教学程序

①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 ②说教学安排环节的时间分配 ③说板书设计

三、怎样说课

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目标和重难点确立及依据

教法与学情分析:应用两种以上教法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内容正确及创新

四、说课要求

①要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②要条理清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③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④要有理论色彩 ⑤要有创新内容 ⑥要展示个人的特点和风采

第9篇:《化学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

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

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 化学课程与教材

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

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5、 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 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

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

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

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

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

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五章 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

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

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

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6、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7、 化学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2 第八章 中学化学用语的教学

1、 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 化学用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3、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中学生的学生特点,估计学生学习会出现哪些困难?

6、怎样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第九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3、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4、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6、在教学中你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学生“概念迷思”?

7、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内容的体系编排有哪些特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 自选一个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第十一章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1、化学教学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2、化学教学测量的程序是什么?

3、考试的类型有那些?

4、常规考试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5、标准化考试的特点及程序是什么?

6、化学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8、化学试题和试卷的命题和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对化学试题怎样进行质量分析?

10、标准化考试的含义和主要量化指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化学教育科学研究

1、化学教育研究的原则及基本步骤是什么?

2、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选择化学教员研究的课题?

4、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5、撰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写一篇论文。 第十三章 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试教。 第十四章 说课及实习经验交流

1、什么是说课?说课与备课有何关系?

2、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说课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课的程序是什么?

5、设计一个说课案例,并试着说课。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

4、简述教学程序、教学软件、课件的概念。

5、列举2个实例,说明M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

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吴俊明、杨承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解守宗、师学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化学教学测量》唐力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考试学》廖平胜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南五省师专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颁发(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2002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上一篇:网培训感悟下一篇:甲型h1n1流感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