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化学教学中知识的整理与归纳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密不可分。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 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的, 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我们所用的新教材, 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传授, 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大纲, 专研教材, 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整理的一些知识点讲解方法, 谈点体会。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根据书本上的传统教法是最小公倍数法, 寻找最小公倍数在进行配平, 还有奇数配偶法等, 针对不同的化学方程式用不同的方法, 这对刚学的学生来讲, 难以一下子接受理解。

对于少数几个方程式我归纳了一种叫设定法的方法, 同样先把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定位为“1”, 再按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的原则, 设出左右两边都只出现一次的原子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x, 最后按原子个数不变的原则列出等式计算出x

2关于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问题

按书本上说的是根据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来确定原子个数, 这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 对于有些学生可能比较难掌握。笔者利用初中化学式的特点归纳了一种叫“十字交叉法”的方法教给学生, 过程为:

1.先根据名称写出元素符号, 正价在前, 负价在后, 特例除外;

2.标明元素化合价;

3.化合价数值先约简后再十字相交于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如遇原子团个数≥2个时, 需加括号。

这种方法给学生讲了后, 全班学生都能比较快的掌握。

3解决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在讲到金属与矿物这一章的选择题的练习中, 经常会出现多种金属与酸反应来判断产生H2质量的多少的题目, 如用常规做法先写出化学方程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答案比较好费时。笔者把常见的这些题型归为两类, 一类是金属过量, 酸反应完, 另一类是酸过量, 金属反应完的题型。如遇到时, 让学生先判断是哪个反应完, 再进行计算。如遇到第一类酸反应完时则需根据酸的量来进行计算:

例1:等质量的Zn, Fe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则产生H2的质量是 ()

A.Zn多B.Fe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

根据题中金属均有剩余判断酸反应酸中的氢元素完全转化为H2, 又由于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不需计算就能判断答案为一样多选C。

例2:相同质量的Zn, Mg, Fe, Al分别与足量的稀有金属反应, 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

根据题意知道金属反应完, 应根据金属质量来计算氢气质量。我给这一类型的题目归纳了一个公式:

m (H2) =m (金属) /Ar (金属) ×金属的化合价数值

即:设Zn, Mg, Fe, Al的质量都为1g

Zn:m (H2) =1g/65×2=2/65gMg:m (H2) =1g/24×2=1/12g

Fe:m (H2) =1g/56×2=1/28gAl:m (H2) =1g/27×3=1/9g

所以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

4关于酸、碱、盐中常见面的一类鉴别题型

关于鉴别的题型有很多种, 这里我总结归纳的是对于三种物质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的题型。对于这一类型我把常见的一些题目归纳成这样几条规律: (1) 先判断3种物质是不是酸性、碱性、中性的, 若是则常用紫色石蕊试液; (2) 若3种物质中有酸, 则常用可溶性碳酸盐类 (如Na2CO3、K2CO3等) ; (3) 若3种物质中有碳酸盐类, 则常用酸 (如HCl, H2SO4等) ; (4) 若3种物质中有铵盐, 则常用碱溶液 (如Na OH、Ca (OH) 2、Ba (OH) 2等) 。

例1: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 Cl、Ca (OH) 2、HCl三种溶液区别开, 这种试济是 ()

A.稀H2SO4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D.Na OH溶液

这一题符合第 (1) 种情况, 故选C。当然在做的时候为了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我还要求学生把选出来的答案放入题中, 看是否出现了3种不同现象, 若是则答案正确, 若不是则需要考虑其他答案。

例2: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 Cl、Ca Cl2、HCl三种溶液区别开, 这种试济是 ()

A.稀H2SO4B.稀HCl C.紫色石蕊溶液D.Cu SO4溶液

这题符合第 (2) 种情况, 故选B。

例3: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CO3、Ba Cl2、Na Cl三种溶液区别开, 这种试济是 ()

A.稀H2SO4B.稀HCl C.紫色石蕊溶液D.K2CO3溶液

这题符合第 (3) 种情况, 但有2个答案是酸, 因此在选答案时还需要考虑到Ba Cl2中的Ba2+可以跟SO42-结合成沉淀, 故选A。

例4: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 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 这种试济是 ()

A.Ag NO3溶液B.Na OH溶液

C.Ba Cl2溶液D.Ba (OH) 2溶液

这题符合第 (4) 种情况, 可选碱溶液, 同时因3种溶液中有SO42-, 故选D。

上面列举了4个例子是比较常见的, 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题型不在其中, 那就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选择了。同时我也教了学生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把答案分别代入原题中, 若出现不同现象就是正确的, 只不过比较费时。

5关于酸、碱、盐中常见的除杂题型

因为除杂的常见方法就是把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来除去, 所以在讲这类题目这前, 我要求学生先把能结合形成沉淀, 气体和水的离子组合记熟, 如H+、OH-结合成H2O, H+、CO32-结合成H2O和CO2↑, Ca2+、CO32-结合成Ca CO3↓等等。再总结了下面几条常见的规律:

(1) 如遇H+常选OH-、CO32-等转化为H2O或CO2气体而除去;

(2) 如遇OH-常选H+、Cu2+、Fe3+等转化为H2O或Cu (OH) 2或Fe (OH) 3↓而除去;

(3) 如遇CO32-常选H+、Ca2+、Ba2+等转化为H2O和CO2气体或Ca CO3↓或Ba CO3↓而除去;

(4) 如遇金属离子常把它转化为化合物沉淀或金属单质而除去。

例:除去下列各试剂中的杂质, 括号中的为杂质

Na Cl (Na2CO3) Na OH (Na2CO3)

Fe SO4 (Cu SO4) Na Cl (Na2CO3)

具体步骤是先找出杂质离子CO32-, 再配上能使它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如H+、Ca2+、Ba2+等, 再根据纯物质中的离子写出具体试剂:HCl或Ca Cl2或Ba Cl2, 最后写出反应方程式, 如能符合反应条件的, 方程式可以正确写出的, 则所选试剂是正确的, 反之则需重选。

Na2CO3+2HCl=2Na Cl+H2O+CO2↑

或Na2CO3+Ca Cl2=2Na Cl+Ca CO3↓

上面所写的这些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不太成熟的东西, 仅供大家参考, 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便能使它们更加完善,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密不可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的, 我们应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整理的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方法, 希望以此来提高一些课堂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上一篇:防城港市养老产业与地产项目的发展研究下一篇:常见物流建筑的消防设计要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