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知识渗透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同时也凸显一些如环境污染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崇尚自然保护环境, 已经成为全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所以对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中职学校化学教学中环保知识的渗透必不可少。

1 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环境, 有的会致癌、致突变、致生理缺陷。一项数据表明, 仅20年来, 全世界已发生过60多起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 公害患者达40-50万人, 死亡10多万人, 所以化学与环境, 以及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十分严重, “三废”的排放与日俱增,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关系到国计民生。与此同时, 环境治理需要化学方法、化学手段、化学装置, 环境监测的主要指标co, co2.so2需用化学方法, 保护环境不光是植被和水土流失, 还包括“三废”治理等等, 这些问题放大来看就涉及到创造节约型社会的节能减排增效, 所以化学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密不可分。

2 精心筹集环保素材, 让环保知识点贯穿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 要做好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 就必须广泛收集素材, 查阅最新资料, 了解环保最新动态以及当前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网上浏览、整理信息、归纳总结都是一些必要手段。譬如什么是二恶英 (分子式C12H4O2Cl4) ?什么是三聚氰胺 (分子式C3H6N6) ?什么是苏丹红 (分子式C16H12N2O) ?非典是怎么回事?无氟和有氟冰箱的区别?“禁塑”政策的出台以及公民的接受程度等等。能在课堂上列举大量生活中污染、环保例子, 能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眼球, 引起共鸣。

3 环保教育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

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将环保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去,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教学过程中, 立足课堂, 有目的地, 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例如制取Cl2, no2, h2s, so2等, 首先强调气体的危害, 介绍实验步骤, 控制药品用量, 检查气密装置, 做好尾气回收, 废液集中处理, 各个步骤皆不能含糊。又譬如, 在讲解缓冲溶液时, 测定土壤酸碱度, 测定血液体系PH值, 一定要讲明原理, 实验的几个程序, 并督促人人过实验关, 要求得出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切忌因为实验难度较大和时间较长而放弃实验, 也不能只是泛泛而谈, 或者只做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室应配置必要的通风、管道设施, 特别是实验操作频繁的房间必须按要求配置专门的排污池, 并进行必要的无害化处理, 排污管道不能与下水管联结在一起, 随意排放, 从而污染环境。对一些固体废物, 不得随意弃置或倾倒, 应在远离水源地, 派专人深埋处理, 以避免污染水体和大气环境。在教学中严守操作规程, 细心观察实验现象, 仔细记录原始数据, 保证实验安全, 及时递交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树立环境保护是“科学的、严谨的, 而不是凭空臆断的”理念。比如, 在学完油脂一章后, 关于肥皂、洗衣粉、含磷洗衣粉的危害实验, 必须给学生加压, 克服“实验较为复杂, 担心得不出实验结果”的心理障碍, 要求在得出实验数据结果的基础上, 还得提出控制含磷洗涤剂污染环境的有效办法。通过上述途径,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懂得化学物质在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 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激励他们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 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 走出课堂, 组建兴趣小组, 增强环境保护的探寻兴趣

为了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基层, 到工厂去, 到农村去, 进入大江湖泊、养殖、种植场……, 着手环保方面的调查, 写调查报告, 了解环境现状, 弄清污染来源, 研究污染原理, 确立治污办法。具体说来, 有意识地组建“环境沙龙”、“环保志愿者小分队”、“校园环保卫士QQ群”等, 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研究课题, 供他们开展活动。比如: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农药残留的存在范围, 催熟剂是什么?转基因食品是什么?臭氧层的保护途径等。又比如:收集水资源紧缺及污染严重的现状, 归纳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交流讨论知道污染水体的物质 (元素) , “赤潮”和“水华”的成因和危害, 探讨水体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了解自来水厂和纯净桶装水厂水净化的基本原理;收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性与有用性, 收集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和物品回收标志等, 通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了学生的生存能力、社交能力, 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 更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激发了环境保护的兴趣。

5 通过学生向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知识,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只有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行为才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之道。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 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 积极与环保、水务、森保等部门的支持,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文明生态宣传, 利用学生散发各类生态环保宣传资料, 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讲解环保知识,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让“环境与生命共存, 环保与健康同在”的理念深入人心, 形成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环保氛围。

摘要:环保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关键是环保教育, 特别是中职农、林、牧、渔和医护专业跟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教学与环保知识的有机结合展开论述, 并提出粗略见解, 为中职化学环保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学,环保,知识,渗透

上一篇:法律诊所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认知下一篇: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