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六大标杆

2023-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商银行六大标杆

工商银行标杆网点

工商银行恩施分行 第一个标杆网点建设圆满

结束

为提升工行恩施分行的服务水平,工行恩施分行聘请了深圳市欧顾得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顾得公司)帮助建设标杆网点。5月13日,深圳欧顾得公司进驻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从进驻前进行暗访,找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内外环境不规范;员工基础服务规范不达标、营业现场秩序与排队等候;主动服务营销意识欠缺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方案,从网点卫生、设备陈设、服务礼仪、服务行为及服务理念入手,进行系统规范的训导,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的广大员工,行内小教员和大堂经理,除了正常上班外,其余时间都积极参加培训,一周来所有参训人员从早上8:00时到晚上11:00时没有得到休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取得了标杆网点建设的初步成效,员工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服务管理规范了,晨会也开得别开生面,从整齐划一的迎接第一批客户开始,久违的“三声”服务回响在客户心间,大堂也变亮点,物品摆放规范有序,广大客户的心情愉悦了,硒都分理处通过标杆网点建设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能力服务的快速提升。具体体现在“三个规范”“三个提升上”。

一是仪容仪表规范。培训前虽然要求员工统一着装,但有的员工在细节上没有注意,如内衣领或袖口从衬衣中露出来,如员工的发型以前没有统一,在顾问师的指导下,要求员工着装要注意细节,内衣领和袖口不得从衬衣中

露出来,女员工盘发带统一带头花,系红领花,对佩带首饰进行了规范等等。二是行为举止规范。培训师对员工的表情神态,形体礼仪进行了培训,如与客户打招呼身体要前倾30度角,微笑时要露出八颗牙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逐步的尝试着。

三是服务语言规范。培训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情景演练,目前柜面员工的文明用语也频繁使用。

四是网点负责人、大堂经理的服务管理能力有了提升。培训师对网点负责人加强了晨会等内容的培训,以情景演练的方式加深印象,网点负责人可以通过晨会来调动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使员工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情来投入到每天工作中去。对大堂经理则加强了客户分流及解决客户投诉等内容的培训,明确了大堂服务人员各自的分工和流程。及时察看客户动向进行客户分流。

五是营业大厅环境得到提升。在对大厅的功能配备上,对培训师发现了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在大厅内放置各功能区域的指示牌,让客户及时知晓该在什么区域办理业务,调整了大厅内各种宣传架的摆放,让客户很容易就看到我行最新的产品宣传折页等,培训师还为员工进行了营业台席管理专项培训,现在员工在柜面摆放物品也较为规范了,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带来了良好的印象,同时在每个柜台、客户休息区配制了鲜花,增强了营业网点的视觉冲击力和美观感。

六是企业形象得到提升。通过打造服务网点标杆活动,加强了大堂引导,

业务宣传和柜面服务,广大客户耳闻目睹,网点服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亲自感受到硒都分理处员工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亲情化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一、硒都分理处标杆网点建设初见成效的几点经验

首先是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全体员工、行内小教员、大堂经理的参与激情和奉献精神是搞好这次培训的基础。硒都分理处的全体员工自开始标杆网点建设以来,一方面是认真搞好本职工作,不当班的时候全程参与培训,从规范的服务用语学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习,使服务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提升。尤其是硒都分理处的正副主任,不仅是现场指导员,而且是战斗员,精心安排每一个项目,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个动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小教员除了白天参与全程培训外,还要负责每天晚上的“夜幕工程”即培训环境的搭建,每位参与培训的同志都展现出工行员工爱岗敬业的奕奕风采。其次是欧顾得公司的专业指导和精心培训是标杆网点建设初见成效的重要条件。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欧顾得公司专家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专业水平体现的是高智商、高素质的精英印象,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精细化培训充满了人格魅力,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标杆网点建设标准的固化,他们个人的高素质与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自觉的忘我工作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是工行恩施分行党委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是搞好这次硒都分理处标杆网点建设的保证。自从深圳欧顾得公司进驻硒都分理处开始,恩施分

行班子成员轮流到现场进行培训、指导和协调,行长代伟每天还亲自参加沟通协调会,时刻关注培训进展。亲自审定培训预案,其它行领导都有轮流到培训现场督导,办公室发挥了牵头作用,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哪里需要协调,工作就做到哪里。从培训现场的会标的制作,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视频的组织等,确保每个细节都不出问题。后勤服务中心从全程接待到会场维护都始终有人跟随,让欧顾得公司专家团队及省行来验收的领导都感到身心愉悦。运行管理部在音响、视频设备的维护上都全力以赴,确保了整个设备正常运转,其它如个金部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通力配合,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硒都分理处全员大洗脑,在服务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培训,所有参训人员充分认识到,服务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而且是提高竞争力的法宝,是巩固客户、拓展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有效手段,最终目的则是创造价值,正因为员工有了这种强烈的意识提升,因此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就特别高,这是搞好这次培训的内因所在。

二、硒都标杆网点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四点启示

工行恩施分行把服务标杆网点建设的目标定为“同业敬仰,客户首选”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深刻的启示:

一是服务思想的改变是一场深刻革命,没有主动的服务意识,要想提高服务水平是不可能的,如果各行行长、网点主任不把服务真正摆上议事日程,标杆网点建设将流于形式,如果柜面员工不把服务当作第一职责,服务面貌

即使现在改善了,终究不会长远。

二是细节改变一切,细节引来客户,很多细节不是我们做不到,做起来非常简便,而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做,现在我做到了,得到了客户好评,这充分说明改变服务细节的重要性。

三是标杆式规范化服务贵在坚持,要建立标杆式服务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的抓下去,否则今天的“标杆”就是明天的“旗杆”。

四是标杆式规范化服务要在不断完善中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创新服务内涵,始终走在同业之前,这样才能达到同业敬仰,客户首选的目标。

三、建立标杆式服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服务标杆网点是一项长期工程,持久保持才是关键。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离打造全州金融业务服务标杆尚有一定距离,要作为全行学习的楷模,还需巩固成果。具体的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要制订细化的标杆网点建设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学习培训,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关注服务细节,严格按照欧顾得公司规范服务标准结合实际做到位。

二是要认真开好一会(晨会),搞好晨会记录,把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起来;建立“两表”即《网点网点晨会记录文档》《营业网点服务巡检文档》;

开展“三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醒改进;加强“四督导”,班前网点主任要督导大堂经理搞好“三清”(清洁、清扫、清理),“三检”(检设备、检单页、检物品)等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竞赛活动,鼓舞员工士气,营造一种良好的服务氛围。

四是加大挂钩考核力度,分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标杆网点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确保我行标杆网点建设取得成效,工行恩施分行将加大对硒都分理处的服务考核,工行恩施分行硒都分理处也必须制订细化的员工规范化服务考核奖惩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力求标杆网点的建设成效持久发挥示范作用。

第2篇:银行标杆网点培训心得——标杆网点建设 贵在总结运用与坚持

标杆网点建设 贵在总结运用与坚持

翻开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导入员工手册,第一句看到的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让优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我首先联想到《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从华山派元老风清扬那里习得独孤九剑,剑法平淡无奇,大巧不工,总共也就几种招式却总能独步江湖,无往不利。经过往后的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和业务实践,更印证和加深了我的感觉。

首先,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培训对业务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和归纳。工作数年,大多时间从事着一样的业务内容,最初的激情在日复一日机械式的重复中逐渐消弭掉,甚至有一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的感觉,缺乏用心体会总结、积累沉淀的机会。经过几天的培训,一个简洁、清晰、系统的服务体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坐姿、礼让、行进、语言表达、手语等服务礼仪规范,这些以往异常熟悉却杂乱无序的业务内容,通过培训让我有一种系统掌握、了然于心的感觉,对业务内涵和工作内容,有了全新的领会。

其次,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培训为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方向指引。学习培训中,我力争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日常业务开展中,以学带做,做中有学。服务标准流程和与客户的沟通技巧让我的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从容,以往的“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更加显得真诚,以往的面带微笑也蕴含在眼睛里更加具备感染力,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仪表仪容,让自己站立更从容了、双手递接更得体了、服务流程也更精致了。

再次,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培训让顾客关系互动进入更加良性循环。营业厅的环境与气氛是顾客对营业厅的第一印象,服务环境、服务氛围、服务设施以及人员形象等都可以传达服务特色,传递服务信息。整洁、明亮、干净的环境能让顾客赏心悦目,热情微笑的优质服务能让顾客放松身心。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正如古文所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真诚有礼换来顾客的体谅理解,顾客的体谅理解让我们更加从容自如,一个宽松的业务往来环境就在此基础上构筑起来,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和企业整体形象也在顾客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通过标杆网点规范服务的初步培训学习,自身优质文明服务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真诚服务得到客户群体的充分肯定。我们在掌握了“武功秘诀”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让优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继续秉持以礼待人,以礼待客,以礼敬宾的服务态度,不断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来提升网点的服务质量,不断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夺得主动权。

第3篇:侯马农商银行“五个转型”建设标杆银行

2014年,将是银行业的“变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侯马农商银行董事长李俊跃提出了“五个转型”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农村中小金融的蝶变之路。

一是战略驱动,实现由“精品银行”向“标杆银行”的转型。紧密结合侯马实际,实施“六行同建”战略,全力打造社区银行、商贸银行、流程银行、流动银行、网络银行、村镇银行,进一步拓宽服务范畴、延伸服务触角、打造服务特色,全方位提升客户对该行的体验度、满意度、忠诚度。

二是理念拉动,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转型。转变经营理念,不再单纯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增长,向存款质量要效益、向贷款质量要效益、向资金营运要效益、向不良清收要效益、向成本控制要效益,实现向“质量与效益”的转型。

三是素质带动,实现由“人员众多”向“人才众多”的转型。创新培育模式,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制定专项考核机制,借助包商行、九台商行等战略投资者提供的平台,开展多渠道培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匹配、队伍结构的最大优化、员工潜能的最大发挥;打造精英团队,实施竞聘上岗、岗位轮换,推行“公开认标、公开承诺”制度,采取“班子组阁、副职季评”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队伍活力。

四是全员联动,实现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防范”的转型。贯彻落实省联社“大案防、大联动”总体思路,按照“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原则,惩防结合,以防为主;查改结合,

以改为主;罚教结合,以教为主,强化合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拒绝违规、从我做起”系列活动,规范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推进案防安保工作实现由“事后处罚”到“事前防范”的转型。

五是文化促动,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的转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狠抓廉政文化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氛围;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丰富形式、丰富载体、丰富渠道,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员工脑海心田,强化凝聚力与向心力,实现员工由“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的转型,营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主动工作、用心工作的浓厚氛围,使全员众志成城,向着打造山西农信现代金融企业集群标杆银行的宏伟目标大步前进。

第4篇:银行标杆网点培训班有感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参加省行标杆网点主任培训班有感

为全面提升营业网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水平,省行渠道管理部组织拟创建2013年度标杆网点负责人集中培训。我作为****支行营业部网点负责人,有幸参加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创建标杆网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使我认识到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次集中培训为期三天,主要是自行参观同业的体验、解读标杆网点创建标准、服务典型宣传及网点现场媒体现场应对技巧、最后是对如何创建标杆网点进行分组讨论。

同业体验,方知差距甚远。通过对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江西物华支行的现场同业体验,使我深刻认识到服务无小事,事事都俱细。细到便民设施涵盖齐全,客户应急用的针线包、雨伞、雨衣,老弱残障人士用的轮椅,宝宝坐的婴儿椅,就连客户喝的水杯都是加满水的。走入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大堂经理一声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语调是那么温婉柔和、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和谐,尽管保安告诉大堂经理说我们一行是他行来参观学习的,大堂经理仍然非常热情的引导我们,并询句我们是否需要办理业务?不管是柜员、大堂经理还是理财经理他们的微笑服务都常贯始终。是啊,有这么好的服务,有家的温馨,客户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呢?回头看看自身,我们努力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集中授课环节,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创建标杆网点的重要性。创建标杆网点是一个综合化管理过程,标杆就是典型,标杆网点不等于样板网点,我们要创建自已的网点特色、有自已的文化精髓,才更符合标杆网点的要求。培训回来后我立即组织网点全体员工将创标杆网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贯输给每位员工,要求全体员工深刻认识服务的重要性,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标杆网点创建工作,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形象就是我行的形象,自己的言行代表着我行的风貌。在接待客户办理业务时,尽可能从客户角度出发,把服务客户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

最后一天的分组讨论,使我看到了与他行的差距。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听了他行做法与经验分享后,也让我在创建标杆网点上有了新的想法与感悟,也将在以后的创建工作中一如继往地坚持,做好优质服务。

第5篇:村镇银行面临六大难题

作者: 张吉光 / 时间: 2010年 10月号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开始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村镇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而随着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的发布,大型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大规模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毫无疑问,村镇银行的设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关监管制度和管理模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短期内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的潜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概括来说,有以下六大难题:

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引发的监管难题

鉴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质,各国均对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准入和日常监管。而此次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显示,银行体系的运行状况不仅仅取决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还与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下,商业银行难以避免涉足高风险业务的冲动,如果监管存在缺陷或者监管不力,银行业出现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银监会成立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资产质量逐年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已达到国际优秀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银监会成立之后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关系。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 2009〜2011年全国总共将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而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社)3470家。换句话说,到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显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增加如此之多的法人银行将给银行监管机构带来巨大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相应监管资源的投入。进一步来说,这1027家村镇银行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而从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分支机构情况来看,县域机构是最为薄弱的,大多人手不足、监管资源缺乏,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直接的银监派出机构。如何做好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既防控风险,又促进其稳步发展,是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给银行业监管机构带来的一道难题。

地方政府大规模参与带来的风险隐患

从《村镇银行筹建审批指引》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再到《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现有村镇银行管理制度并未明确各地政府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行管理中的角色。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主发起人的选择到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甚至于村镇银行董事和行长人选的确定,地方政府都拥有不小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制度的真空,一方面造成不同地方政府的操作模式不同,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过程中的作用也各异,没有明确、统一的流程和模式可循,使那些旨在大规模、标准化设立和管理村镇银行的商业银行增加操作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影响乃至于干预村镇银行的设立提供了机会。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可能在以下方面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并导致相应问题的产生:

第一,由于获得当地地方政府的首肯是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前提,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拥有对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选择权。出于招商引资和市场影响力的考虑,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因为大银行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以发起较大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而就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而言,小银行的优势更为明显,其与村镇银行的定位也更为相似。因此,这种由地方政府的选择权导致的“大银行驱逐小银行”现象,并不利于国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政策意图的实现。

第二,参与村镇银行股东的选择,甚至于干预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确定。这在那些经济较为发达、政府较为强势的地方尤为明显。造成的结果则是:除主发起人外,其他发起人多为当地政府控制的企业,挤压民营企业参与的空间,导致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股东数量较多,增加协调和管理成本,并影响日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运行效率;地方政府通过股东选择,进而参与村镇银行的董事和高管的选派,建立起对村镇银行日后运行的影响力,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某种便利。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因地方政府干预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的历史。

第三,参与甚至于影响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确定。鉴于地方政府的认可是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首要条件,主发起行往往会征求地方政府对拟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意见。而出于招商、政绩、市场影响以及攀比等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有要求主发起行设立更大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的冲动。较大的注册资本固然可以提高村镇银行单户贷款的比例,但注册资本过大也会对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经营和营利带来压力,从而影响到主发起人对村镇银行的支持。换句话说,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应根据当地市场的潜力来设定,不应盲目求大。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产生的负面效果

为进一步鼓励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各银监局可将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准入挂钩。”意思是说,如果中小银行需要在某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必须首先在该省内设立村镇银行。毫无疑问,各地出于尽快完成村镇银行三年发展目标的考虑,必然会严格实施这一挂钩政策,尤其是那些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进程较慢的地区。从这种意义上讲,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政策有利于加快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强制性的挂钩政策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这突出表现三个方面: 第一,造成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整体发展。上述政策仅要求对中小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实施挂钩,并不包括大型银行,也未要求那些已经完成跨区域网络布局的大型银行回过头来补上这一任务。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大规模跨区域布局阶段,出于网点扩张、加快布局的考虑,必然会大规模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在各地银监局实施准入挂钩政策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这极有可能超过中小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导致所设立的村镇银行运行质量不高。而大型银行具有更多的资源、更高的管理能力,但因为其已完成全国网络布局,并不受上述准入挂钩政策的约束,从而可以不用承担强制性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任务。在上述准入挂钩政策下,中小银行被强制参与,但整体资源和管理能力并不强;有实力和资源的大型银行反而被排除在外。显然,这并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整体发展。

第二,村镇银行演变为分支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挂钩的情况下,一些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村镇银行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村镇银行只是附带产物。在此情况下,不排除一部分中小银行将村镇银行等同于分支机构来设立和管理,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定位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的业务定位趋同,甚至于将村镇银行作为开拓当地市场的平台,从而使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落空。

第三,强制性准入挂钩使得中小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缺乏科学规划,不利于统一管理,影响到村镇银行日后的发展。在准入挂钩政策下,中小银行失去了对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地点的选择权,只是被动的完成监管要求,从而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此外,由于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使得中小银行难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也就难以对设立后的村镇银行进行统一管理,影响到所设立村镇银行的经营效果。

东西部挂钩造成的挤出效应

为确保村镇银行三年发展目标的完成,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提出了“准入挂钩”的规定,即主发起人在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在东部地区(全国百强县、国定贫困县和大中城市市辖区除外)规划地点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显然,监管机构推出“准入挂钩”政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捆绑,解决发起人不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问题。但捆绑政策有可能打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即使是发达地区也因此受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有可能造成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三年设立计划落空。

这种挤出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东西部挂钩的情况下,那些实力雄厚的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东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必然需要同时占用更多的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设立指标,从而可能挤占中小部地区的中小银行在中西部设立村镇银行的机会,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第二,在东西部挂钩的情况下,在东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必须同时在中西部挂钩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换句话说,一家银行要在东部设立村镇银行,至少要设立两家村镇银行;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因为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这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反倒是利好,在中小银行参与程度降低的情况下,大型银行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实际上,挂钩政策的负面影响和挤出效应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从数据上来看,2007年底开业村镇银行19家,到2008年底这一数字达到了91家,而2009年底为148家。换句话说,2009年新增57家,这一数字远低于2008年的72家,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似乎正在放缓。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银行主导模式导致的同质弊病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使得截至目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清一色为银行发起设立。虽然银监会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但商业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和角色并不会有大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使得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在村镇银行的设立和管理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显然,银行主导模式对于确保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银行作为大股东,也有助于提升村镇银行的影响力,消化村镇银行一旦经营失败带来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千篇一律的银行主导模式将带来村镇银行的同质化弊病。这集中表现在:

第一,出于村镇银行筹建和日后管理的便利,主发起银行必然会将自身现有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复制到所设立的村镇银行,从而造成村镇银行与主发起银行经营管理的同质化、与现有银行体系的趋同,从而背离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入运作机制、业务定位等方面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村镇银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和薄弱环节,并发挥其鲶鱼效应,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但在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运作机制和业务定位与现有银行趋同的情况下,其鲶鱼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在相关政策对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和其他发起人的股份比例分别设定最低和最高限制的情况下,造成的现实结果是大多数主发起银行对所设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在40%以上,甚至更高;而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受到限制,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主发起银行起绝对主导作用的股权结构使得村镇银行的市场化和创新性不够,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造成全国所有村镇银行的千篇一律。

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带来的内部管理难题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无最低资产规模或资本规模要求,只要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连续两年盈利、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等要求即可。这就为广大中小银行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打开闸门。而对于经营地域受到限制的中小银行来说,突破经营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是其长期以来的期望。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无疑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这也是截至目前中小银行成为全国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发起设立30家(含30家)以上的主发起银行,允许其探索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这进一步激发了部分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小银行为此制定了“宏伟”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计划在全国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以实现全国网络布局的最终目标。据媒体报道,包商银行计划到2011年底设立100家村镇银行,截至目前该行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0家,获批在筹的有10家,该行已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将带来后续管理难题。相比与大型银行,大多数中小银行人才缺乏、资源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长期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缺乏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理经验。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后,中小银行不仅难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确保村镇银行快速步入正轨,同时,对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也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进一步加剧其管理状况与业务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是中小银行本身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较为薄弱,如何确保其设立的村镇银行能有效控制风险,对中小银行是个不小的考验。对此,监管机构和中小银行自身都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总行战略管理部)

第6篇:倒卖银行卡背后暗藏六大陷阱

倒卖银行卡背后暗藏:洗钱、盗劫、逃税、诈骗、行贿、躲避内幕交易检查、藏匿财产、网店刷信用、偷税漏税

卡买卖是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为金融诈骗犯罪提供了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相关执法部门应尽快着手盐城这种违法行为

一、倒卖银行卡背后暗藏六大陷阱

网上频现收购个人银行卡广告普通卡100元口令卡220元 U盾卡270元———

“长期收购个人手中闲置的中行、工行、农行等各大银行借记卡,普通卡100元,口令卡220元,U盾卡270元,现金付账,绝不拖欠”、“本人长期收购银行卡 100一张”、“长期出售各大银行全新借记卡(口令卡,电子证书,U盾),随意转账绝无限制”……一段时间以来,这类买卖银行卡的短信和帖子随处可见。是什么原因让本来很私密的银行卡似乎成了“发财”的途径?什么人在收购银行卡?这些银行卡最后被用在了什么地方?出售银行卡会有哪些风险?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收卡中介网上论坛发帖

多留QQ号与有意者联系

记者发现,网上收卡和卖卡的实际是以此为生的中介。他们热衷于在论坛里发布收购信息,多喜欢用QQ号与有意者联系,绝大部分都不会留手机号。记者试图拨打其中两个留了手机号的收卡人,但发现对方都已停机。

一位收卡人告诉记者:“我们只收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借记卡,小银行的不要。”另外,还有一些收卡人表示,个人一两张卡的生意也不做,只接大批量的卡,比如学校学生或农民工集体办的卡。

收卡人一般不愿意采取见面交易的方式,多采用支付宝来买卖。具体流程是,卖卡者先将银行卡快递给收卡人,快递费由收卡者支付。收到卡后,先付一半的价钱;然后卖卡者再交出银行卡的密码,经验证后就能拿到剩下的价钱。还有一些收卡人要求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和开卡凭单。

收购价80-300元

带身份证和U盾的要价最高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中介收闲置银行卡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3年前就有。有意思的是,银行卡收购价格也随着物价上涨而“随行就市”,如三年前一张卡一般50元起价,现在基本是开价80-100元。开通了网银功能、有U盾的银行卡更是可以卖到200元,如果能配上身份证原件还能加100。

除了收卡的,网上还有大批叫卖银行卡的。记者从其中一个买家了解到,带网银证书的银行卡一般要400元,有身份证原件的卡能到500元,工行的最贵要600元。如果买家要指定名字的银行卡,卖家也能办到,但需要“先办特殊证件,时间会长点,最少850元”。这样看来,每张卡一买一卖的差价至少上百元甚至翻倍。卖价高的卡似乎用起来更放心。

倒卖银行卡目的何在

多用来诈骗或地下交易

具体来看,银行卡最终会在六个方面派上用场,大部分都会对卡主构成很大的风险。

最危险的用途莫过于诈骗。此前北京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七旬老太一天之内接到3个诈骗电话,上当后将近10万元打入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内。事后警方发现这些卡竟然是犯罪分子找人四处收购来的,专门用于诈骗和提款。

其次就是洗钱。很多人收购别人的银行卡是为了达到“匿名”接受汇款、转账、消费、送礼的目的,以逃避可能的检查。洗钱者将黑钱存入金融机构后,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等先进支付工具在多个银行卡账户之间进行多次跨行转账,使监管机构难以追查资金的真正来源。

第三就是逃税。知情人士透露,有些私人企业先买进大量银行卡,然后通过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给这些银行卡发工资,也可以是劳务费之类,最后迅速取出,从而在账目上虚构了大量的成本,实现了逃税

的目的。

有专家指出,如果银行卡的主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上得到了大量的各类收入,也没有去主动报税,那么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约谈,同时补缴相应的税款。

第四就是躲避内幕交易检查。使用买来的银行卡开立股票账户,然后进行内幕交易,可以有效回避证监会的监管。这一做法对于使用他人银行卡进行内幕交易的人来说,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银行卡主人挂失银行卡,那么股票账户中的资金将难以取出。

第五种用途是藏匿财产。记者曾看到,有人专门发帖求购银行卡,声明是为了避开老婆存私房钱。但使用买来的银行卡藏匿财产,一旦卡主挂失,买卡人可能会遭受较大的财产损失。

第六个用途是网店刷信用。在淘宝网等网络购物平台上,新开的店铺需要短时间里建立起良好信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刷信用”。信用炒家需要大量以不同身份证开立的银行卡购买店铺的产品,来逃避网站监控。

倒卖银行卡可能涉嫌销赃

闲卡不用可去银行销户

不难看出,出售个人银行卡表面上卖出的是卡,实际上出让的是自己的身份。最终买卡的人其实是要借用卡主的名义处理一些账务往来。正因为如此,业内人士强调,千万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闲置银行卡,如果有卡用不着,可以去银行销户。

此外,网上倒卖银行卡的行为,更多可能涉及犯罪分子销赃,应

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和关注。

收购闲置银行卡用途可疑网店制造交易假象

有的网店店主用来制造频繁交易假象 有人为了不露痕迹地送礼行贿 有的成为行骗者账户———许多人闲置在手中的银行卡突然成为“香饽饽”,网上有人专门以这种银行卡为“猎物”进行倒买倒卖,网络倒卖银行卡正成为一股暗流,生意十分红火。然而,这些卖家到底是如何交易的?他们手中的银行卡又是从何而来?此外,是什么人热衷于网上购买银行卡?日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

“这些身份证也都是收上来的,我都不知道他们的主人是谁”,一名卖家这样说服着“担心安全”的记者。而当记者用买来的银行卡和密码在银行试用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卡为有效卡”。

-银行卡最低150元“中行”“邮政”最好卖

记者在百度和谷歌等网站搜索栏输入“出售银行卡”后,搜索结果里发现了大量这样的帖子。依据帖子里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联系到深圳一卖家。

据这名深圳的卖家称,他手头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银行的银联借记卡,普通卡150元,网银口令卡200元,U盾卡400元,不过购买数量大或者是老客户的话则可以有一定的优惠。

这名卖家称一般中国银行卡卖得最好,因为中国银行存取钱排队时间较短,且网点多,比较方便。而邮政银行卡也卖得比较好。

如果需要转移大笔资金,这名卖家推荐记者使用U盾卡,因为U盾卡“最方便、最安全”,可以随时将大笔的资金进行转账,并不需要去银行办理。但是鉴于这种“方便性和安全性”,以及办理此卡必须身份证本人持证办理的“风险原因”,U盾卡加上身份证一并卖出则需要近800元。

-办卡身份证别处“收”来

对于记者提到的不希望收到对方卖出的卡后再被对方在银行挂失的“安全原因”,对方声称这种可能性不会存在。这位卖家称自己从事这

样的“生意”已经较长时间,而且他办卡用的身份证是从别处“收”来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身份证的真实主人是什么样,而到银行挂失则需要持卡人亲自办理。

对于记者的“顾虑”,对方表示可以将开卡的身份证一并快递给记者,但是要额外收取250元的费用。他解释说,因为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数张银行卡,如果身份证也卖出的话,遇到其他买家需要身份证的话则不能顺利卖出同样一张身份证办的银行卡。

-先寄卡再交钱最后电话告知密码

随后记者表示先买一张普通银行卡。按照对方的要求,记者先将地址发给对方。一天之后,记者收到了卖家快递过来的中国银行的银行卡。在记者收到快递之后,以快递上卖家填写“对方支付”形式,支付了20元快递费。

在告知对方收到快递后,对方发来了一个银行卡账号,并要求记者将买卡费用150元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而在记者支付了这一切后,对方则将快递的卡片密码电话通知了记者。依据对方提供的银行卡、银行卡存折以及对方开户时与银行的交易小票,记者来到一家中国银行,并存进了一笔钱,随后将钱取出,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此卡为有效卡,能正常交易”。

目地

使用他人银行卡送礼行贿不留痕

买卖银行卡违法吗?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卖给记者银行卡的卖家这样回答记者:“这个不存在违法,只不过是方便做违法的事情。”

这些买来的银行卡到底能做什么用?面对记者的疑问,从事该交易的卖主表示,很多人买这种卡主要是用来送礼。有些人因为生意、业务等原因,需要给对方汇钱“送礼”,直接把钱存在卡上送出去比较方便,但直接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办卡,会留下可追查的“交易记录”,所以需要他人的空卡“走账”。

还有些见不得光的生意,需要将大笔钱转账,为了躲避相关部门追查,希望使用他人的卡,“这样,即使查到了转账的卡也无法追查到实际使用这张卡的人,比较安全”。这位卖家表示,自己只管卖卡,买这种卡的人拿卡来做什么事情,他并不管。

另一位在以淘宝信誉团名义在网上发帖的卖家则称,现在很多人流行开网店,但一些新店信誉度不高,很少有人光顾,所以需要增加交易量,提高信誉度。一些网店店主会在开店初期购买大量银行卡,利用

这些卡自己在自家网店进行网上交易,给网店提高信誉度。

风险

卖卡人可能“毫不知情地触犯法律”

根据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

据银行业内相关人士说,目前我国的银行卡属于实名制,卡内储存了许多个人信息,这也使得某些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员,只能通过盗用别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进行货币流通,而收购他人银行卡正是他们转移现金的主要方法。

而北京柴傅律师事务所的夏翔律师认为,客户通过银行办理银行卡,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带有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关系,持卡人擅自将持有的银行卡转让,意味着将自己所应承担的合同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转让变更,这对持卡人来说,是一种违约行为,对银行而言,则是无效行为。

如果收卡人用这些购买来的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卖卡人很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国家法律。

文/《北京青年报》

银行卡买卖成非法交易源头监管空白滋生黑金产业

【 http://finance.newssc.org/】 【2012-08-02 09:00 】 【来源:东方网】

一张闲置的银行卡最低可卖50元,多则几百元,而去银行办一张卡手续费才几元,正因为如此,倒卖闲置银行卡行业逐渐升温,并成为不法分子从中牟利的渠道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好几张银行卡,其中也不乏很少使用的“闲置卡”。而正是这些不被“重用”的银行卡,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近日以来,犯罪分子“高价收购银行卡”的行为日益猖獗,不少持卡人也“乐此不疲”地将卡卖给收购者。

银行卡里汇集了个人的各种信息,这种买卖银行卡的行为,会给个人的信息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另外,专家提醒,买卖银行卡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消费者莫因贪图便宜触犯了国家法律。

银行卡买卖行为日益猖獗

“高价回收银行卡”、“ 普通卡回收价50元”、“开通网银银行卡200元”……类似的信息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废旧银行卡如今掀起了一场“收购”风暴。

在搜索框中输入“收购银行卡”搜索,上万条关于收购、出售银行卡的信息扑面而来。有人在一些知名社区网站上发帖,明确表示要收购和出售银行卡,并给出自己的QQ号码。而某知名生活类网站上的帖子“长期大量收购银行卡”尤为引人注目,帖子显示,收购价格在40到400不等,收购的卡类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发帖人大多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传播信息,比如论坛、分类信息网站、微博等,并提供QQ、邮箱等多种联系方式。收购者比较喜欢国有银行的卡,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在价格方面,不同的卡价钱不一。普通卡每张的价位在50元到100元不等,带U盾的150元到400元不等,带身份证的则价格会更贵些……可见,用途越多个人信息越全面的银行卡收购价格就越贵。

除了在网上可见到收购、出售银行卡的信息,一些收购卡者甚至主动联系购买对象。据媒体报道,一名大学生近日收到一条陌生号码

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是收购各种银行卡,并且开出了70元到400元不等的价格。

人们搁置不用的银行卡,为何却被一些人如此欢迎?他们用这些卡来做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猫腻?在如今因个人信息外泄而引发众多安全问题的社会,银行卡买卖行为日益猖獗,应引起人们重视。

银行卡安全问题警钟长鸣

一张闲置的银行卡最低可以卖50元,多则几百元,而去银行办一张卡手续费才几元钱,网银有的是免费办理,那么,对普通大众来说,卖掉自己的银行卡是否是新的生财之道?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虽然购卡者口口声声称自己买来的卡不会用于非法途径,但据了解,他们正是利用此方式进行不法勾当。有媒体总结,卡贩子会用这些卡进行诈骗、洗钱、逃税、躲避内幕交易、藏匿财产、网店刷信誉等非法犯罪活动。收购银行卡者不仅从中破解原卡主人个人信息,并利用此进行非法交易从中牟利。

而卖卡者也在不知不觉中违反了法律。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转卖银行卡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金融

安全,也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如果不法分子用买来的银行卡进行非法交易,持卡人自己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实际上,即使不买卖银行卡,银行卡的安全也岌岌可危。

近来,有不少用户遭遇“卡在身上却被盗刷数万元”的悲剧。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一女士2张银行借记卡在身上,却被短时间内消费596万元,警方侦破此案件,发现是犯罪嫌疑人克隆了该女士的银行卡。

克隆银行卡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银行卡复制器”近日在网上公开叫卖,价格8000至12000元不等。卖家宣称银行卡复制器能把银行卡内所有信息全都复制到空白卡上,制成一张可以代替原卡的银行卡,从而盗取卡主人银行卡里的钱。

可见,以通过银行卡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非法利益链正在逐渐形成职业化群体,用户的账户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谁来保障银行卡的安全?

央行最新发布的《201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9.49亿张,全国人均拥有银行

卡2.2张、信用卡0.21张。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公众需要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但现实是银行卡被买卖、被复制、遭盗刷的事件日益增多,谁来保障银行卡的安全?

首先,银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银行在银行卡的安全保障工作方面还有不少缺陷,但可喜的是,银行已经在努力提升弥补漏洞。为让银行卡更安全,央行近日启动了“金融IC卡宣传月”活动,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将分步发行金融IC卡,到2015年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将普遍发行金融IC卡。

目前,市场上的银行卡主要是以磁条来进行信息存储的,但因磁条的存储量非常小,不能进行很高的加密设计,因此读取信息并不难。而金融IC卡就不同了,它以芯片为介质,芯片卡由于增加了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在使用保护上,采取个人密码、卡与读写器双向认证,很难被复制和伪造。据了解,按照央行拟定的目标,消费者有望从2015年1月1日起,进入“芯片卡”时代。

其次,银行卡的不安全因素也拷问相关部门的监管力。为何网上甚至知名网站上随处可见买卖银行卡的信息?为何“银行卡复制器”之类明显的犯罪工具可以在网上公开叫卖?网站信息监管明显失职。如果网站能对非法信息进行拦截与处理,就可有效制止此类信息传播,从而将犯罪的种子消除在萌芽状态。相关监管部门如果能及时出击,

加大监管力度,也不至于让不法分子将犯罪活动泛滥成灾。

网上高价倒卖银行卡渐猖獗,是民众银行卡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反映,也是整个金融安全的缩影。要消除乱象、保障民众的银行卡安全,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上一篇:组织考察谈话提纲下一篇:唱给钟声叮叮当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