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建筑技术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的阐述,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随着建筑师的文化、思想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发展的道路就是如何将建筑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同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相结合。关键词: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形式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第一篇:建筑技术论文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要点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性、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后期工程使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同时在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图集的收集和图纸会审工作。对于一些关键的施工工艺,施工员应事先组织操作示范的观摩,然后再按工艺要求严格施工。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由于工程内部钢筋连接达不到工程的规定要求,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甚至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钢筋连接的规范要求,如焊接接头和机械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按照受拉区不宜进行控制。此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在钢筋连接的旋工中,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已经普遍运用于工程施工中,如直螺纹接头连接,在对其与钢筋进行连接时,套筒外露丝扣不应大于一个,同时在使用直螺纹连接时,必须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及操作,达到施工过程的灵活作业,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的安全。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由于混凝土具有放热反应,如果所放的热量大于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范围,就会造成混凝土大片出现裂缝的现象,从而对工程质量安全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对混凝土水化后的升温、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从而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以工程的实际状况及相关的温度应力计算为依据来确定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同时,再根据施工方案对相应的运输工具、捣实机器、浇筑设备及劳动力数量做好准备。此外,完成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之间进行一次振捣,以便排除泌水,达到消除混凝土表面裂缝的目的。

3、防水技术的应用。房屋建筑工程防水主要是为了避免工程与水接触的部位发生渗漏,以及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防水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使用,因此,必须加强防水意识,在施工中对防水设计加以完善。在实施屋面防水时,可以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来进行施工,从而有效防止屋面漏水。同时,此涂料由于平均厚度较小,不仅在使用时比较安全、方便,而且对屋面的整体使用功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此外,在外墙防水技术上,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选用加气混凝土砖墙来进行施工,在对其施工使用的过程中,需将钢丝网在一定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将108胶水和水泥依照比例配置,并进行涂刷。

4、屋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屋面施工技术主要在于对屋面的防水。屋面施工的防水材料大多采用防水卷材,其主要有三种卷材组成,即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三种材料的共同点在于使用方便,并且结实耐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危害,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在屋面施工技术上,必须重视屋面旖工的涂料,因为劣质的施工涂料含有大量的致癌物,所以在选择涂料的过程中,施工方一定要对涂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选择生产性能优质的涂料,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工程的质量安全。

二、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的分析

1、预留预埋要点。建筑電气设备安装工程中,在配合土建施工预留预埋时,应要弄清楚修建标高、装修材料及抹灰装修厚度,以此来调整预留预埋的高度和深度。混凝土内暗敷线管应沿近来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线管与建筑物、构筑物外表的间隔不该小于15mm。暗配盒、箱应在其对应的模板处,用防锈漆或其它有差异的油漆做好标志,引出混凝土墙、地上的管子要顺直,两根以上管引出时应摆放规整。管子切断后,断口处应与管轴线垂直,管口应挫平,刮光使管口整齐、润滑无毛刺,并封堵严密。

2、配电装置安装要点。对于建筑的配电装置的安装,首先是要了解其重要性所在,因为建筑的配电装置是整个电气工程的核心所在,一旦这项工程出现了什么差错的话,就造成了供电的可靠性的下降。所以,对于配电装置的安装问题,从设备的进货就要开始抓住其质量的控制,从进货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都要在每一个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施工的图纸进行安装以及验收工作。

3、钢管暗配要点。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衔接外均应做密封处理;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时,应加维护管;管子全长超越30m,无曲折时;管子全长超越20m,只要一个弯时;管子全长超越15m,只要两个曲折时;管子全长超越8m,有三个弯时维护管长度均应超越线盒长度;盒、箱开孔规整,管孔不得开长孔,应选用手电钻或液压开孔器进行开孔,孔径与管径相吻合,禁止运用电气焊进行开孔。

4、配电箱、柜装置安装要点。配电箱、柜装置应在工程施工完后进行,墙柱上明装箱也应在工程施工完后进行,而暗装配电箱、接线箱应在工程抹灰装修前,依据抹灰厚度进行。配电箱、柜装置方位应精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断规整,暗式配电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接,无绞接表象,油漆完整,盘表里清洁,箱盖、开关灵敏,回路编号清晰,接线规整,并绑扎成束。配电箱、接线箱、分线箱如有引出管而需开孔时,有必要运用开孔器,禁止用电、气焊开孔。

5、防雷接地要点。按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能够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组织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维护管及一切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布局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焊应接跨接线;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在焊接引下线时,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门窗相连接;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则需用铜套管压接,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6、电缆的安装要点。电缆是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输送电力的载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如果施工的质量不高的话,就会出现火灾事故等等的不可预计的事故发生,工程中的电缆使用的大多数都是那些竖井、桥架以及沟道进行铺设和使用的,电缆相对比较集中,数量也是比较多的,其规格从4mm2到240mm2的三芯直到五芯不等,如果在使用或者是安装的过程中使用到了不合格的产品,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施工现场的混乱,电缆型号的错误使用,这样就会造成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的对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要加强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措施[J].施工技术,2012

[2]文详云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3]林惠强,陈成锋.建筑工程中电气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

作者:陈明

第二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尝试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专业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开展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标准,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构建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架及实施等。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3]: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

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規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

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节选部分内容)

2.2.4考核方式与标准。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5课程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

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4]。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完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唐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年1月.

[3]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實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4]高建亮.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蒋春霞(1980-),女,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徐秀维(1961-),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田江永(1981-),男,内蒙集宁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

作者:蒋春霞 徐秀维 田江永

第三篇:西方建筑结构技术与建筑形式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的阐述,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随着建筑师的文化、思想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发展的道路就是如何将建筑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同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相结合。

关键词: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形式

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新建筑呈现我们眼前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建筑的外在的结构。在普通人对于无关自己的建筑评价往往局限于建筑外在的形式。建筑物本身最基础包含是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者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非孤立的局部的。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材料创、新工艺铸造新的建筑形式。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都为土、木、石,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中国式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主要对西方建筑结构进行表述。

建筑的发展经历一下阶段: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以保障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为主,如利用地形、植物、动物皮建造穴居、巢居、帐篷屋等。

2.奴隶社会的建筑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变强,建筑的类型、规模、形式都随之发生变化。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除日常居住外,最典型的建筑就是神庙和陵墓,主要建筑材料为石材,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两个同为梁柱体系的古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希腊人将梁柱结构发展到美学角度,如古典的三柱式、女像柱,两种典型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所限,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比较小,导致建筑内部空间不是很大,通常希腊人会选择利用对外部进行装饰,例如雕刻;埃及人则将内部狭小空间的更加神秘化。

在古罗马文化时期,在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下,逐渐形成了罗马典型拱券结构。随着新建筑材料的运用到建筑中,混凝土给了拱形结构新的发展空间,使人们解决大跨度屋盖的难题,建筑空间也由狭小、单元化变成了连续、复合性,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欧洲的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开创欧洲建筑形式的先河,欧洲在继承与发展中,结构技术的创新领先于建筑形式的创新。。罗马的建筑是在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柱式结构的运用。虽然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原来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首先这种三柱式结构已经转化成壁柱,变成一种装饰,例如古罗马五柱式,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第二由于罗马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层数的变化,又使希腊的女神柱,又在罗马发展成为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

3.中世纪的建筑

在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社会,教堂成为建筑的主流。将建筑设定为与神沟通的介体。最典型的为哥特时期的建筑,尖顶高耸的向上指上苍,使哥特建筑的神性的神秘感。

中世纪结构技术的发展,在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的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类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就变成了框架整个的受力过程屋顶的荷载传递给尖的肋骨拱——柱子(竖向的力)——基础——地基完成,而拱所产生的水平向的推力传到侧墙——传到基础——地基。这时配合肋骨拱柱子也形成了束柱的形式,摆脱了古典的柱式,达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资本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文艺复兴造就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形式,巴洛克建筑便在这段历史时期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设计师热衷与对古典文化建筑模仿,但是形成的原因是形式主义的已经走入到了末端,人们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创造出新的形式,只能做些表面的功夫,这从巴洛克建筑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早期的巴洛克建筑是对古典建筑的模仿,创新到晚期的巴洛克建筑的推器繁琐变形。

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筑界因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给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所谓的新的材料就是由机械化制造的人工材料,由质地纯正的、经实验鉴定的、用一定原材料生产制造出来的,最终的表现是一米厚墙上的天然优质石头被轻质的煤渣空心薄墙壁取代。由于这种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由此带来了建筑形式的新变化,并大量应用在新兴建筑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对现代建筑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当然作为附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等的普遍运用,及由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建筑材料的发展,也为提高了建筑的审美感受。

5.现代建筑形式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材料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中,不少是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形式美。采用玻璃墙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虽然依旧是表现了古典神庙的气氛,但是与古典庙堂截然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钢材而非石料,于是建筑以相似的形式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采用光电幕墙技术的英国利物浦基础物理研究院、德国哈姆尔城市大厦满足了恶劣天气对幕墙的所有要求,也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比如阻燃、保暖、隔热等,而且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幕墙加装了光电模板后,可代替抛光的自然建材,并且在光电幕墙的生产、使用直至报废都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而采用气凝胶玻璃板的巴伐利亚的建筑事务所可以使日光均匀分布于更大进深的室内,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眩光。

集成技术用于建筑材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建筑材料集中了多种功能,建筑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筑外墙形式变得更加轻盈、通透,整个建筑形式也跟随着发生了变化,给人以一种全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必然是灵活多样,构造精致的建筑形式。

6.结论

文化,技术的作用下,结构技术影响了建筑形式,在建筑中的展现的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本身的发展并非同步的,且在建筑中各类技术相互结合的程度也不同,在对建筑的形式的决定作用中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数字化技术将领导建筑领域的新的发展,建筑形式内所包含技术内容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更新的频率也更快。如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运用到建筑中,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大方向。

通过对建筑形式与技术的关系的阐述,在对技术对建筑形式客观作用规律的肯定的基础上,现今的建筑设计师更要注重技术有助于对于建筑形式创作,在建造建筑物的实践中,要关注技术的新动态,将研究、设计、生产联系起来,以发展为目标,铺筑建筑形式的发展的新里程碑。

作者:黄圣贤

第四篇:探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能耗

摘 要:在分析我国建筑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以建筑技术为基础,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为节能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技术 建筑能耗 绿色建筑

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建筑相伴随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加。当前,我国平均每年所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m2之间,这其中有90%的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早在1999年统计的数据当中,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就达到国家能源消耗的25%,而这不仅仅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当前住房建筑建设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建筑面积正逐步增加,这预示着我国建筑能耗将进一步提高。

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完工后投入使用的方式等环节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建筑能耗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当前前沿的科技技术,而且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没有达到环境友好标准,而且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导致建筑建设当期以及建筑的后续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

2.1 施工设备的能耗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建筑能耗难以得到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工程机械应用范围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设备不断增加,更多的智能、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虽然这些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由于受到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利用、设备的充分管理来提高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导致对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足,设备老化问题尤其严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

2.2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3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本人根据具体的施工实践,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

3.1 合理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对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3.2 选择环保优质的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以及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并尽量采用提高室內环境质量的环保材料。例如,在建筑的门框建造时,应该尽量使用反光效果良好的玻璃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起到节约照明电能的作用;在建筑的墙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隔音、保温效果良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不变,降低建筑使用者对空调等采暖设备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3.3 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而定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擦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3.4 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当前能源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在这样的建筑施工理念之下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这样的建筑理念。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水力、潮汐能等能源,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节能效果。

在建筑的房顶可以放置大量的太阳能,将收集得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对应的设备与设施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不但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满足部分设备的用电需求。另外,还可以将光电产品与建筑合理的构建起来,形成诸如光电外墙、光电屋面等节能新产品。

参考文献

[1] 刘贵清.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72-76.

[2] 覃秀富.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建材与装饰,2012(22):42-43.

[3] 邓昌来.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中华民居,2012(13):62-64.

作者:李东

第五篇:西方建筑结构技术与建筑形式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形式的阐述,从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推演到建筑形式的推陈出新,随着建筑师的文化、思想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建筑形式发展的道路就是如何将建筑技术研究、设计、生产同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相结合。

【关键词】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形式

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新建筑呈现我们眼前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建筑的外在的结构。在普通人对于无关自己的建筑评价往往局限于建筑外在的形式。建筑物本身最基础包含是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者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非孤立的局部的。

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物自身及其在使用中所产生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一种设施。古往今来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利用新材料创、新工艺铸造新的建筑形式。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都为土、木、石,因为文化、地域的差异,中国式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主要对西方建筑结构进行表述。

建筑的发展经历一下阶段:

1.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以保障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为主,如利用地形、植物、动物皮建造穴居、巢居、帐篷屋等。

2.奴隶社会的建筑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变强,建筑的类型、规模、形式都随之发生变化。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除日常居住外,最典型的建筑就是神庙和陵墓,主要建筑材料为石材,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两个同为梁柱体系的古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希腊人将梁柱结构发展到美学角度,如古典的三柱式、女像柱,两种典型的以石材作为基本材料的梁柱体系。由于石材本身的力学性能所限,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比较小,导致建筑内部空间不是很大,通常希腊人会选择利用对外部进行装饰,例如雕刻;埃及人则将内部狭小空间的更加神秘化。

在古罗马文化时期,在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下,逐渐形成了罗马典型拱券结构。随着新建筑材料的运用到建筑中,混凝土给了拱形结构新的发展空间,使人们解决大跨度屋盖的难题,建筑空间也由狭小、单元化变成了连续、复合性,获得新的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欧洲的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和罗马开创欧洲建筑形式的先河,欧洲在继承与发展中,结构技术的创新领先于建筑形式的创新。。罗马的建筑是在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柱式结构的运用。虽然罗马的柱式已经没有了原来希腊柱式结构上的意义,首先这种三柱式结构已经转化成壁柱,变成一种装饰,例如古罗马五柱式,柱式已经成为了壁柱,成为一种装饰;第二由于罗马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层数的变化,又使希腊的女神柱,又在罗马发展成为券柱式、连续券、巨柱式等多种形式。

3.中世纪的建筑

在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社会,教堂成为建筑的主流。将建筑设定为与神沟通的介体。最典型的为哥特时期的建筑,尖顶高耸的向上指上苍,使哥特建筑的神性的神秘感。

中世纪结构技术的发展,在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的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类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这样整个结构体系就变成了框架整个的受力过程屋顶的荷载传递给尖的肋骨拱—柱子(竖向的力)—基础—地基完成,而拱所产生的水平向的推力传到侧墙—传到基础—地基。这时配合肋骨拱柱子也形成了束柱的形式,摆脱了古典的柱式,达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资本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文艺复兴造就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形式,巴洛克建筑便在这段历史时期风靡一时,这一时期的设计师热衷与对古典文化建筑模仿,但是形成的原因是形式主义的已经走入到了末端,人们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创造出新的形式,只能做些表面的功夫,这从巴洛克建筑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早期的巴洛克建筑是对古典建筑的模仿,创新到晚期的巴洛克建筑的推器繁琐变形。

18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筑界因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给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所谓的新的材料就是由机械化制造的人工材料,由质地纯正的、经实验鉴定的、用一定原材料生产制造出来的,最终的表现是一米厚墙上的天然优质石头被轻质的煤渣空心薄墙壁取代。由于这种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由此带来了建筑形式的新变化,并大量应用在新兴建筑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对现代建筑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当然作为附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等的普遍运用,及由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建筑材料的发展,也为提高了建筑的审美感受。

5.现代建筑形式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材料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复杂。

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中,不少是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产生的建筑形式美。采用玻璃墙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虽然依旧是表现了古典神庙的气氛,但是与古典庙堂截然不同的是它所使用的材料—钢材而非石料,于是建筑以相似的形式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采用光电幕墙技术的英国利物浦基础物理研究院、德国哈姆尔城市大厦满足了恶劣天气对幕墙的所有要求,也满足建筑的物理需求,比如阻燃、保暖、隔热等,而且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电幕墙加装了光电模板后,可代替抛光的自然建材,并且在光电幕墙的生产、使用直至报废都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而采用气凝胶玻璃板的巴伐利亚的建筑事务所可以使日光均匀分布于更大进深的室内,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眩光。

集成技术用于建筑材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建筑材料集中了多种功能,建筑形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筑外墙形式变得更加轻盈、通透,整个建筑形式也跟随着发生了变化,给人以一种全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必然是灵活多样,构造精致的建筑形式。

6.结论

文化,技术的作用下,结构技术影响了建筑形式,在建筑中的展现的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本身的发展并非同步的,且在建筑中各类技术相互结合的程度也不同,在对建筑的形式的决定作用中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数字化技术将领导建筑领域的新的发展,建筑形式内所包含技术内容将有更大发展空间,更新的频率也更快。如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运用到建筑中,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大方向。

通过对建筑形式与技术的关系的阐述,在对技术对建筑形式客观作用规律的肯定的基础上,现今的建筑设计师更要注重技术有助于对于建筑形式创作,在建造建筑物的实践中,要关注技术的新动态,将研究、设计、生产联系起来,以发展为目标,铺筑建筑形式的发展的新里程碑。

作者:黄圣贤

上一篇:建筑评职称论文下一篇:教师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