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筑赏析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寺庙建筑赏析(精选6篇)

寺庙建筑赏析 篇1

摘要:中国寺庙建筑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给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寺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样式各异,而且洋溢着深邃的文化意蕴与厚重的宗教氛围,因此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关键词:寺庙建筑 佛教文化 建筑布局 寺庙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1.1 寺庙建筑的起源

寺庙是中国经典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盛行起来。这些经典的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由于深受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宇宙观的影响,中国寺庙建筑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物中,百分之七十是宗教建筑,而在宗教建筑中又以寺庙建筑居多,所以寺庙建筑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寺庙建筑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宗教氛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图1,图2)

图1 寺院建筑Ⅰ 图2 寺院建筑Ⅱ

1.2 寺庙建筑的发展

寺庙建筑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最早接待西域高僧的寓所是鸿卢寺,“寺”这一官署的名称由此被保留下来,而后逐渐成为佛教庙宇的专称,因此佛寺的形成受到宫室府邸的影响很大。隋唐以来,王公贵族多有将旧宅赠给寺庙的风习,使神秘而严肃的佛寺宗教文化融入了人间的生活气息,当时汉族地区的佛寺多以传统的四合院为基本单位。起初,多建于繁华的城市大邑,许多文人雅士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深谷幽林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净土,佛寺开始进入高山密林,“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寺庙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寺院建筑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中国古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房屋先由木梁枋和立柱组成框架,再配以木框门窗,可以说除了砖瓦础石之外,地面以上部分都由木料构成。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是为了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如(图3)

飞檐,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轻巧,独具风味。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如(图4)

图3 寺院建筑屋顶 图4 寺院建筑飞檐 寺庙建筑的主要类型

隋唐以前中国寺庙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根据“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最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是寺庙最外面的建筑物,因寺庙多建于环境幽雅的深山老林之境,故称山门。山门一般有三个,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图5 寺院建筑山门 肚弥勒,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如(图5)寺庙建筑的布局

寺庙建筑的布局所遵循的基本方式有:1.采用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置方法,主要建筑于轴线上;2.由于采用中轴线,寺的地基多呈东西狭窄,北纵长的形式,座北朝南,或背山面水,不拘朝向;3.寺庙常建于风景优美,深山幽谷之中,便于信徒们修禅,不为俗念所动。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中国著名的寺庙建筑

5.1 洛阳白马寺

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营建的最早的佛寺,是汉明帝刘庄在洛阳按照佛教的要求和传统式样建造的。白马寺建成后,佛教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佛教又从我国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对中外文化起了推动作用。所以,白马寺被称为佛教的“祖庭”。如(图6)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城东9公里的地方。北靠祁山,南望洛水,绿树红墙,苍松翠柏,显得十分肃穆。白马寺占地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内主要有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观音阁、毗卢阁等。其中最主要的殿堂是大雄殿。白马寺不仅为中外旅游者游览、观赏,图6 白马寺 而且也是许多国家的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5.2 五台山寺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世间的瑰宝”。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这座寺院建筑在半山腰,上下共三个院落,各个院落都有殿、堂、房、舍等各种建筑。佛光寺外形朴实,比如寺庙的柱于、斗拱、门窗、墙壁等没有什么花花绿绿的色彩,一律涂成土红色。如(图7)

图7 五台山

5.3 恒山悬空寺

山西省境内北岳恒山悬空寺,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表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技巧。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是极为罕见的建筑。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南3.5公里处的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北魏时期,图8 五台山 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面对恒

山,背依翠屏,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如(图8)

5.4 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庙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布达拉宫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整个宫殿建筑依山势叠砌,辉煌壮观,其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殿堂20多个,正殿供奉着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布达拉宫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如(图9)

图9 布达拉宫

参考文献:

寺庙建筑赏析 篇2

九华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这些珍贵文物大多分布在景区内现存的99座古寺庙中。由于这些古寺庙修建时间不一、分布分散、内部消防设施落后,再加上景区整体消防救援实力不强,消防安全形势比较严峻。鉴于古寺庙建筑与现代建筑在建筑结构、内部装饰、可燃物类型、消防设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消防措施,降低古寺庙发生火灾的危险,很有必要开展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王新红[1]利用从历史火灾情况、建筑自身现状、着火源控制、人员疏散及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等因素分析了雍和宫的火灾危险性。张波[2]通过对各种灭火系统灭火有效性的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灭火系统的适用性,提出了灭火系统选型和优化设计方案,为拉卜楞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提供了参考。薛奕[3]针对天津古建筑独乐寺的防火改造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防火改造方案,例如设置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池、壁画防火系统等。

虽然国内外针对典型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对策已经展开了诸多的研究工作[4,5,6,7],但是这些研究大都针对某一类型的文物古建筑,考虑到国内现有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功能、艺术价值的多样性,其研究结果很难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而九华山风景区的古寺庙,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与寺庙的完美结合,具有浓郁民居风格的宗教建筑,其建筑结构、火灾隐患与防治都有自身特色,因此有必要开展专门的研究,分析其火灾危险性,并提出火灾防治的对策措施,为提高景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意见和建议。

1 九华山典型古寺庙建筑特点及火灾危险分析

1.1 九华山典型古寺庙建筑特点

与西藏的布达拉宫、甘肃的拉卜楞寺等藏传佛教的古寺庙不同,九华山的寺庙建筑有自身特点:

(1)寺庙大都采用自承重石砌混水外墙,做白色石灰饰面,屋顶多采用深褐色的缸瓦,保持了皖南民居的特色。部分寺庙的庵堂几乎与民宅无异,不同的是在厅堂内供佛而已,形成庙舍合一的格局。

(2)木承重构件多,空间高跨度大。梁、柱、槁等多为木质结构制作,寺庙殿堂安放佛像之需,许多殿堂建筑中间无分隔物,形成较大的空间跨度。

(3)斗拱繁多,屋顶多样。斗拱是古建筑及寺庙中常用的一种构造形式,古寺庙屋顶全用木架支撑,出檐高大,木檐上铺设木质望板,涂抹桐油油漆,因而大都防风,防冻,防腐蚀,坚固耐用,但极易燃烧。

(4)建筑外形多样复杂。九华山古寺庙外形多样,有的外形是外表面窗层多,内部楼层少,有的是内部复屋,进深大、层次多;有的楼层之间加有暗层;有的以天花、藻井构成顶端,中间楼层用栏杆维护。木质结构外露,一旦发生火灾将成为蔓延的重要途径。

1.2 九华山典型古寺庙火灾危险分析

1.2.1 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建筑构件一般采用松、杉、楠等含油木材制作,表面涂刷油漆。由于终年香火熏烤,长期自然干燥,含水量极低。同时寺庙殿堂大量悬挂幔帐、幡幛、柱锦、天帐等纺织品类可燃物,更增大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立体猛烈燃烧。

1.2.2 建筑空间高,跨度大,火灾蔓延快

寺庙殿堂为满足安放佛像的需要,许多殿堂建筑中间无分隔物,形成了较大的空间跨度。因木材燃烧和蔓延的速度同木料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有直接关系,表面积大的木材受热面积大容易分解氧化,火灾危险性大。古建筑中经过加工的梁、枋、椽等构件,表面积都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木材燃烧和蔓延的速度将加快,同时由于建筑空间高大,火势极易在热对流的急剧影响下迅速蔓延。

1.2.3 建筑缺少防火间距,易形成“火烧连营”现象

九华山古建筑及寺庙虽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些建筑群体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如果其中一处着火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毗连的建筑也会很快出现大面积燃烧,容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

1.2.4 用火用电频繁,引发火灾因素增加

九华山常年香火不断,大量燃灯、点烛、烧香、焚纸,极易引发火灾。一些古建筑电气线路混乱,未穿管保护,灯具和灯泡距可燃物过近,开关、闸刀直接敷设在可燃材料上,使用功率过大的设备等等,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1.2.5 火灾扑救难度大

九华山的古建筑和寺庙,多为依山而建,缺乏现代消防通道,这些古建筑寺庙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靠自救。此外,古建筑一般都比较高大,许多殿堂内净高都在10m 以上或更高,加上天花、斗拱等构件的阻挡,射流很难击中顶部火点。同时,由于古建筑屋顶表面结构特殊,水流不易射入闷顶,灭火效果差。

2 典型古寺庙选取及火灾场景设计

通过现场对九华山古寺庙进行调研,对比寺庙规模及内部结构复杂性后,选取甘露寺为本章的模拟对象。九华山甘露古寺属于全国重点寺庙,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清代徽派大型木楼保存良好,全寺建筑面积约为3500m2,目前为九华山佛学院的所在地。甘露寺大雄宝殿为其主体部分,因此选择大雄宝殿进行模拟计算。

2.1 甘露寺大雄宝殿火灾场景设计

甘露寺大雄宝殿的正门为木柱、门窗,其他三面为砖木结构,飞檐屋顶为木梁、木檩条,砖瓦,整个大殿长12m,宽9m,檐口高6m,屋顶最高10m,室内放置大量易燃的小方凳,如图1所示。通过现场调研之后发现最可能起火部位最大佛像两个莲花座灯(包裹灯泡的塑料被烤燃)和烛台。

模拟计算采用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发展的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5.0。利用FDS构建的大雄宝殿模拟示意图如图2所示。模拟区域尺寸为15m×10m×10m,网络划分为150×100×100,单个网格为正方形,最大限度满足FDS建模的要求,计算时间为900s。在大殿内部设置24个监测点,用于监测不同位置的能见度和温度,监测点高度为人员危险高度1.8m。在x方向设置三个用于监测温度和能见度的界面,分别为x=3、6、9m处,分别对应中间大门和两侧紧挨着的两个窗门的中心线。

参考甘肃拉卜楞寺的火灾危险性研究方法[2],选择0.5MW、0.8MW、1.0MW、2.0MW及4.0MW的快速增长火为引燃火源,引燃火源位于大点中央佛像的左侧,引燃用的火源在达到其最大火源功率后稳定不变。利用FDS模拟计算后发现,0.5MW和0.8MW的火源在大殿内维持温度燃烧,火源功率过小,不足以引燃临近的可燃物:木结构柱子,大殿内部空间较大,燃烧生成的烟气温度不够高,也无法通过对流引燃屋顶的木材。因此,虽然此时有引燃火源存在,但是并不足以引发大雄宝殿的整体燃烧,不会发生轰燃。在火源功率增长至1MW之后,计算中出现了轰燃现象。下面主要给出火源功率为1MW的工况下火灾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

2.2 火灾模拟结果与分析

图3给出了火源功率为1MW时的FDS模拟得出的烟气蔓延和火蔓延情况示意图。从图3可以发现,到60s时,火势明显增大,烟气在屋顶部位形成明显的顶棚射流,房屋的上部充满烟气,但是,此时烟气层尚未到达门窗上沿位置,因此,并没有烟气从房间逸出。至180s时,火势进一步扩大,房间除最底层之外,几乎完全被烟气充满,有大量的烟气不断从房间内部蔓延出来,并通过屋檐的外部和两端分别逸出,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600s所有的时刻。至633s时,房间内发生轰燃,火势蔓延到整个房间,几乎区域内部的所有可燃物发生燃烧,生成的大量烟气充斥整个大堂;至646s时刻,火焰蔓延至大厅外部,走廊外部的立柱也发生燃烧,从外部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整个寺庙大堂被大火笼罩,整个大堂完全被浓密的烟气填充,走廊外部的烟气密度也不断增大。

图4为火源功率1MW时的三个不同截面的温度变化情况。至635s时刻,房间的顶部区域温度上升至700摄氏度以上,与火焰烟气蔓延图结合,即此刻开始发生轰燃,665s时刻,轰燃加剧,一直到765s时刻,可以发现,由于房间顶棚被烧穿,大量的热量从房间顶部被烧穿的结构逸出,且温度非常高。

图5给出了1.8m高处监测点获得的烟气层温度变化情况,由温度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在630s左右,大雄宝殿内发生轰燃后,室内温度能超过600℃,该数值与前人研究发现的轰燃临界温度约为600℃相符合,因此同时从温度和火焰来判定此时发生了轰燃现象。

3 结束语

通过对九华山古寺庙火灾现状的调研,定性分析了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同时选取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为典型代表,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引燃火源功率下的火焰和烟气蔓延情况。

通过计算发现,在火源功率低于1MW时,过小的引燃火源不会导致大殿内部的柱子壁面着火,不会引发轰燃。火源功率大于1MW时,火源释放的热量将足以热解大殿内的可燃物,从而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组份,最终将导致轰燃的出现,轰燃出现时间分别为630s左右。

发生轰燃后,大殿内部的可燃物表面全部出现火焰,最终大殿顶部将会被烧穿,大雄宝殿火灾危险性极高,发生轰燃后的很短时间内,大殿内的所有可燃物都将着火,燃烧迅猛,导致火灾的持续时间并不长。因此也对消防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尽可能的将火灾控制在轰燃前。

参考文献

[1]王新红.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5):11-13WANG Xin-hong.Fire risks and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of Lama Temple[J].Fire Tyechnology and Products In-formation,2009(5):11-13

[2]张波.拉卜楞寺灭火系统的优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46-48ZHANG Bo.Optimal design of fire suppression systems inLabrang Monastery[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7(1):46-48

[3]薛奕.独乐寺古建筑防火改造技术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2):115-117XUE Yi.Discuss ion of fire protect ion reconstruct forDule Temple[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7(2):115-117

[4]庄磊,王福亮,孙晓乾,等.布达拉宫古建筑火灾危险性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建筑防火设计,2006,25(3):337-340ZHUANG Lei,WANG Fu-liang,SUN Xiao-qian,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fire hazard of the Potala Pal-ace[J].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5(3):337-340

[5]庄磊,陆守香,王福亮.布达拉宫古建筑的火灾风险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7,9(3):76-81ZHUANG Lei,LU Shou-xiang,WANG Fu-liang.Firerisk evaluation for historic building of The Potala Palace[J].Engineering Science,2007,9(3):76-81

[6]景绒,张福东,李思成,等.布达拉宫古建筑灭火设施优化配置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12):20-24JING Rong,ZHANG Fu-dong,LI Si-cheng,et al.TheStudy on optimal allocation of fire-extinguishing installa-tion in Potala Palace[J].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2008,24(12):20-24

[7]郭子东,吴顺,吴立志,等.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的古建筑火灾探测系统设计研究[J].火灾科学,2009,18(2):65-72GUO Zi-dong,WU Fan,WU Li-zhi,et al.The researchof heritage buildings fire protection based on fire dynamicsimulation[J].Fire safety science,2009,18(2):65-72

[8]龙腾腾,王辉东,王秋华,等.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致因理论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5):16-20LONG Teng-teng,WANG Hui-dong,WANG Qiu-hua,etal.Research on model building with high-rise buildingfire accident-causing theor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11,7(5):16-20

[9]唐永,邢志祥.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研究述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56-61TANG Yong,XING Zhi-xiang.Review on study of evacua-tion in high-rise bulding fi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11,7(5):56-61

[10]徐艳秋,王振东.基于Pathfinder和FDS的火场下人员疏散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50-55XU Yan-qiu,WANG Zhen-dong.Study on evacuationsimulation of fire ground based on pathfinder and F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10):50-55

寺庙建筑赏析 篇3

关键词:建筑;文化景观;园林;艺术;宫苑。

一、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一座上演清代历史的舞台,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历经近一个世纪竣工。它是清帝为巩固国家统一和安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山莊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康熙帝开拓湖区、修堤岸、筑州岛,营建宫殿、亭、台、楼、榭及宫墙等;第二阶段为乾隆帝对其进行扩建,增建宫殿及园林等建筑。康熙、乾隆帝每年到木兰围场北巡有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在避暑山庄处理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一系列国家大事,由此避暑山庄成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全国政治中心。1860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使得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到这里避难接连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及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也渐渐地败落失去了它的意义。

二、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避暑山庄的建筑在美学意涵和艺术美学有着极高的造诣。它体现着“锦绣山河之缩影,民族团结之象征”的美学意蕴。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体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艺术的融合。中国的木构架建筑体系从唐、宋到明、清,经历了从程式化到高度程序化的演进。

中国古代维护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中心内容的等级制,是维系“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及社会结构的主要依托。在避暑山庄的布局上,正宫按京都紫禁城九进制布局,宫殿位于山庄南部的高地之上,其建筑青砖灰瓦不施彩绘,与山区、湖区及平原区的建筑遥相呼应。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是一个亮点,它金碧辉煌结合了满、汉、蒙、藏的建筑风格于一体,与避暑山庄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注重外形是外八庙建筑的基本特点,纵观山庄外庙一是利用山势自然坡度布置建筑;二是人工处理成不同高度的台地。中国古典建筑整体布局多采用对称式建筑,但外八庙的部分建筑为前汉后藏的方式,部分寺庙的建筑则因地因形而变,外八庙各庙都有一座引人入胜的主体建筑。如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错落变化、曲折有趣,它的主体建筑造型采用了藏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建筑顶端平台之上,分别建有几处汉式的亭子,雄伟壮观的藏式红台与汉式建筑的亭阁相结合甚是完美。普宁寺的大乘之阁为五个四角形的攒尖屋顶,四个较小的屋顶分布在四周分别有力的烘托出中间屋顶的高大。

外八庙在中国传统建筑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把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建筑特色融为一体,采取了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现方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建筑的“物理”理性

建筑的物理理性与环境意识因地制宜,构筑方式及设计意匠因势利导。避暑山庄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东部的东南为湖区,北为平原,西北部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古木参天。就总体布局上看,它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采取了概括化和集中化的手法。

山庄的主殿“澹泊敬诚”、主寝“烟波致爽”,都取自崇朴鉴奢之意,因此它没有像大多数皇家园林一样,金碧辉煌、高不可攀,而是采取了本色梁柱,灰砖青瓦,没有金扉玉栏,没有画栋雕梁,整个建园的宗旨就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整个山庄五分之四的部分都是真山,因势利导设计意匠充分利用手法来加强整体立面的韵律与节奏感。这种手法就靠起伏的节奏感来表现,不仅承德山庄的地势高低起伏,它的建筑也参差错落,主次分明。临空的建筑和山石的层次起近景作用,依附在山间的亭廊色彩相得益彰。

因有“左通辽沈,右引回部,北控蒙古,南制天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军事战略意义,所以在外八庙的建设中,西藏、新疆、蒙古等多地民族参与了建造,融合了各个地方如伊犁的固尔扎庙、前藏的布达拉宫和后藏的扎什伦布寺等各个地方的建筑因素。

四、建筑意境及其生成机制

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诉诸于表现的,相比于大多数西方人喜欢率直地、无保留的和盘托出的表现方法,中国人则更喜欢采取含蓄和隐晦的方法达到引而不发、显而不漏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名作出现。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自然打造的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它的造园艺术可以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两句话。

由于避暑山庄的营建,同时周围的寺庙也渐渐兴建起来,如众星捧月环绕于山,它象征着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与简朴的宫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承德山庄是皇家园林,建筑形态必定是一流的,园中的“日月同辉”的奇景是能工巧匠运用光学原理在池水南面的假山上挖出一个半月形的缝隙,站在文津阁前向池中望去,可见水底蓝天有一弯新月,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昼月”是科学史和建筑史的典范,也是建筑意境的完美体现。

五、中国建筑的“硬”传统和“软”传统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积淀,既有丰厚财富也有沉重的传统包袱。所谓“硬传统”指的是建筑传统的表层结构,是建筑传统的物态化存在,是凝结在建筑载体体现出来的建筑遗产的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式布局、木构架结构、大屋顶、须弥座、斗栱、彩画等等形式。“软建筑”则是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创作方法和设计手法。硬继承受到建筑载体生命力的密切制约,而软继承可以摆脱载体的牵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建立以土木、砖木为主要材料,目前,中国在慢慢注重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中国现代建筑和传统结合的问题,不能只把看得见的东西作为传统搬到现代建筑中来,而要注意软传统来摆脱硬继承所导致的传统与现代格格不入的困境,有助于为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找到良好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万法归一——外八庙《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2]高洁、吴树平.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古建筑艺术分析.

作者简介:王晖(1971.10),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出生,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工作,文博副研究馆员,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藏区苯教寺庙建筑发展述略 篇4

藏区苯教寺庙建筑发展述略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卫藏地区的热拉雍仲林寺和卫藏周边地区雍仲拉顶寺的两个代表性寺院为例,详细描写寺院的情形,期望能够对藏地宗教建筑的.了解起到一定的查遗补漏的作用,同时,对苯教寺庙建筑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丰富多彩的藏文化作出更为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作 者:柏景 BO Jing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刊 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1)分类号:B947关键词:藏族 藏区 苯教 寺庙建筑

寺庙建筑赏析 篇5

寺庙可以开光本命佛吗?寺庙本命佛开光吗?寺庙本命佛是由高僧开光后放在寺庙来供缘主进行结缘的。在寺庙的本命佛是非常灵验的。寺庙的一叶一菩提,开光后的本命佛被高手经过充分的注入了灵性。在佩戴在生肖者的身上的时候。灵性就会越来的越强烈。

吉照堂十二生肖开光本命佛,材质选取和田玉、黑曜石、冰种黑曜石,在历史悠久天龙寺的大雄宝殿举行法会,我们知道每个生肖都有自己的特点,吉照堂在每月初一十五利用天干地支五行方位,经过大德高僧主法举办开光法会开光,然后放置于天王殿加持七天七夜。确保本命佛的灵气和灵性,每个生肖缘主奉请的本命佛都会贴合自身的磁场,具有化解财运、健康、爱情难题,使得缘主逢凶化吉,从官仕途高升,从商广纳财禄,得安康吉庆人生的功效。正是如此才使得吉照堂本命佛2016年成为大家争相奉请的本命佛,全网销量领先。(天猫、京东均有吉照堂旗舰店)

http:/// 有些朋友没有去过寺庙,不知道寺庙可以开光本命佛吗?寺庙本命佛开光吗?其实寺庙的本命佛都是由得道高僧开光后,放置在寺院的法物流通处的。豆豆家就住在寺庙附近,常常会到寺庙周边去玩,有时候赶上开光法会,豆豆就会在这里观看吉照堂开光本命佛的法会。那个时候豆豆已经在私塾读书归乡。常常听到有个僧人在唱“烟树下,未鸣禅。有轻絮,满衣衫。落一笔,胭脂浓与淡。眉目间,总温婉、、、、、、”都都很是爱观察,他发觉这个僧人很奇怪,总是在夜半时分出门,小舟悄泊,杨柳岸晴,光滟滟,风正暖。僧人轻摇小舟,一个来回之后,就去打坐,然后就回到自己的住处。

豆豆觉得这是一个很美的画面,就每天观察僧人,援笔描来其背影。落叶知秋,白雪皑皑,春色满,惊得塘前芙蓉散。日复一日的作画,一日终究是被僧人发现,僧人就觉得与自己有缘,就将自己开光的吉照堂本命佛,赠与豆豆,并亲自为他佩戴上。

豆豆除了会作画,还能即景生情,而成文。在归乡的这一年又除了画画,还读了很多的经书。长亭短亭又一程,归路总向晚,伴随着月色,窗边的豆豆在月色下抄读经文。翩跹岁月与谁伴。无人之中自相伴,谁于我墨间辗转,诗工轻裁作锦缎。终于豆豆成了一个出色的画师,所画人物动中有静,形似神更寺。

http:///

为了在作画上有所造诣,豆豆游走很多河山。再次归乡,这为高僧已经年迈,面目慈祥,在过去当他看到身上佩戴的本命佛吊坠的时候,就想起了这位高僧,他们之间言语不多,但总是心有默契。这个时候豆豆提笔写道:

长嗟短叹又一曲 拂远山千万 天星坠入小河湾

谁于我墨间辗转 笑意未阑珊 眸中承载着河汉 清辉正落满

寺庙企划方案 - 副本 篇6

阶段执行案

前言

随着长三角区域内旅游消费市场的日趋理性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市场现状,展望市场未来;如何在项目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再塑造出后天的优势;如何使项目在未来的市场中特色尽显;如何使投资方快捷地回收投资,赢取超期望的回报等等,兹提出具有市场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

在项目整体运作中,以专业分工,保证项目具强有力的市场竞争策略广为应用,xx禅寺文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点,使本项目具有了成功的条件之一。

本计划的方案是对xx禅寺及周边环境、相关产业动态的理性分析、实地的考察以及略微超前的对市场的预测,相信本计划的资料全部属实,为保障xx禅寺文化景区的利益,力求本项目以最小的投入,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中国梦、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多赢的局面!

第一部分:xx禅寺概述

1.xx禅寺景区现状

 知名度——xx寺文化景区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尤以了凡文化在民间根深蒂固。 美誉度——xx禅寺文化景区是xx镇投资项目,以成为xx镇发展社会、推进各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战略方针。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地理区位、人文环境优势明显,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 经营状况——将来xx禅寺文化旅游景区日平均游览量预估为

1000 人次,主要经营以佛教文化为导向,方式可以考虑以门票、吃、住、游、购、娱、教、佛事等。明显有别于现有禅寺运营状况。

核心竞争力——善文化

 xx禅寺的了凡文化是民间善文化的根,为民间信仰所推崇;

 xx禅寺历史悠久,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 此项目开发的佛教安养院(弥陀村)建设,全面享受国家政策,同时也造福社会。其项目收入以固定为准,年回报率很高。

客源

 长三角佛教文化景点游客中,有 60 %是省外游客,有 30%是省内游客

略:

 xx禅寺的客源结构较全周边佛教景点的相似,但游客客源分布较广,且外来客源占到60%,是主要的群体。略

 区域外普通游客(非佛教信众)——以佛文化为核心吸引的团体旅游作为游客主体,更强调文化景区的体验性和适游性;

 区域内普通游客(非佛教信众)——近郊休闲观光旅游、要求旅游景区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具备参与性和体验性;

 国际游客(非佛教信众)——以佛文化为核心吸引的团体旅游为游客主体。 佛教信众——以培值了凡善文化为目的的广大国内外佛教信众,突出宗教的神秘性、庄重性以及归属感。

 长三角文化景点旅游游客人群中,家庭年均收入在15-50万元的最为集中(80%),其次是10万元以下的群体。家庭年均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占到20%,是长三角佛教文化景点旅游的高收入游客群体。略:

 长三角佛教文化景点游客人群中,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商务服务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办事人员阶层等是较为集中的群体。略:

2.xx禅寺调研

 从游客的花费情况看:有

的游客不在法门寺吃饭,有

的游客没有购物,有的游客在法门寺没有娱乐,有的游客不在法门寺住宿。而从各项人均支出来看,门票花费最多,其次是购物、交通、吃饭。娱乐支出较少,住宿支出最低。第二部分:目标人群锁定

通过第一部分数据显示:xx禅寺重点销售对象存在于3个层次:高端商务消费圈、政府中高级管理层、佛教信众;

本案本着推广成本最小化原则,将高端商务消费圈作为第一目标客群,阶段性引导第二、第三客群。

1.高端人群为主线,中高端消费群、佛教信众阶段并进的方针:

第三部分:营销办法

营销主体原则:四化原则

去功利化:在产品包装上最大限度弱化商业概念,力求从心灵层面打动消费群 渠道利益最大化:在推广初期,将最大利益让给渠道商 窄众化:阶段性销售做窄众处理,以细分传播为着力点 神秘化:产品细节力求传播神秘感 1.营销主题

2.针对消费圈设计产品

A、禅修圆满智慧——法门灵修

B、十圆满——法门静修(目标客户群:高端服务:中级干部、职员,对精神生活有一定层次要求的信众)C、讲经 D、素斋

E、真如世界——法门朝觐(目标客户群:长三角地区佛教信众、海外佛教信众、周边佛教信众)

F、宏法(主题:《佛教与和谐社会》、《佛教与科学发展观》、《佛教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等。主讲:高等学府哲学、历史学者于丹、钱文忠等)

G、禅茶会(琴、棋、书画、导入茶文化培训活动、佛教礼仪讲解等)H、清明水陆法会(冬至水陆法会)I、佛菩萨圣诞佛七(观音、地藏、盂兰盆)J、佛忏

K、佛、菩萨造像认绢(观音菩萨、财神殿等)

上一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下一篇:智慧背囊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