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三下乡实践报告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三下乡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科技三下乡实践报告

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与推广现状对其工作成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科技体制;农村经济;下乡服务

作者简介诸葛毅(1958- ),男,浙江兰溪人,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农村科技研究。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国家或地方为探索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决策,政府通过选派科技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但任特派员,进驻农村,为当地农民提供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科技服务[1]。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中重要的革新和历史产物,新时期农村科技服务的一种制度改革与创新,促动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实现,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2]。

1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与推广

1.1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形成与推广概况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调研启动阶段(1999~2002 年)、推广示范阶段(2003~2005 年)和迅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三个时期[2]。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于1999年3月,首次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25名科技特派员分赴215个行政村安营扎寨。2000年3月,再次下派第二批404名科技特派员。自此,南平的经验得到广泛关注。2004年,国家科技部、人事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4〕542号),逐步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的1 0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队伍超过72万人。

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两年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全面推开。目前全省每年共派出个人科技特派员1 279名,实现了乡乡都有一名科技特派员的目标。科技特派员派出形式有省级派出、市级派出和县级派出等3种,其中省派科技特派员33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由原来27家增加到32家。2013年,调整选派125个团队科技特派员,认定100家企业为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已经形成了个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事业法人科技特派员和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4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形式[3]。浙江省衢州市在2005年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采取驻乡镇联村帮户的派驻形式,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各地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促进科技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创新农村科技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

1.2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主导思想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加强调查研究,帮助乡镇制定和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抓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资源开发,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帮助当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既为本乡镇服务,也帮助其他乡镇解决同类技术问题,建立起科技特派员横向互助合作机制。深化科技服务,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提高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1.3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①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科技特派员实现按需选派、双向选择、利益共享,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与当地企业和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②科技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科技特派员协助入驻乡镇党委、政府做好科技帮扶和服务“三农”工作,各类科技和农业开发项目的研究和决策,典型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经验推广,直接负责重要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③确保数量与注重质量相结合。鼓励各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工作,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相结合,选派优秀科技人才到农村第一线,解决农民急需的技术和管理问题。④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工作,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任职期间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项目、推广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培养乡村能人、培育和提升产业(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增强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富裕一方百姓。

1.4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的政策待遇①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仍属原单位职工,原单位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由派出单位从优发放,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②鼓励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科技产业,取得合理报酬和收益。③科技特派员申报的以入驻乡镇为实施基地的科技项目,政府各部门优先予以支持。2003年至2012年,浙江省各级财政已经安排专项经费1.68亿元,目前每年投入科技特派员经费2 700万元,其中个人科技特派员1 500万元,团队科技特派员1 2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有关工作经费、开展农民培训、建立示范基地、创办科技服务组织等[3]。④科技特派员下派任职期间,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所在县市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科技特派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由用人单位办理。⑤科技特派员驻乡时间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弹性安排,每年下乡的时间达2~3个月以上。⑥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中的考核制度。浙江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出台了《浙江省科技特派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责、权、利方面的考核。

2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工作成效

2.1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经济效益显著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创业,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关键环节融入科技要素,把农民所需技术和农资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激发了农民和广大优秀科技人员在农村开展创业和传播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据统计,2003~2012年,浙江省各级科技特派员牵头实施科技项目9 515项,创建科技示范基地80万hm2,建立科技示范户34 073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204.1万人,培育发展农业企业432家[3],被农民群众誉为“永远不走的特派员”。浙江省衢州市全体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入驻乡镇开展科技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2009年为例,衢州市93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共组织培训552期,发放科技资料10多万份,使派驻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平均增加了9.8%。创建利益共同体19家,形成龙头企业6家,年投入项目资金8 568万元,年实现利润2 561万元。带动7 689个农户直接参与项目实施,使增加收入的农户达到7 452户。科技特派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工作实效性的发挥与多重功能的拓展,显示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效、活力和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3.87万家,形成利益共同体5.14万个,创办企业1.59万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4.5万项,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1.6万多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民6 000万人,创业实现利润400多亿元[4]。科技特派员在农村转化推广的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社会效益突出①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培育发展高山蔬菜、名特水果、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绿色产业。②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了欠发达县(市、区)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集聚。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浙江省新培育18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其中缙云、仙居、苍南、景宁、龙泉和衢州市的衢江区、常山,松阳、磐安、庆元等12个县(市、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试点县。以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项目为例,转化推广18项科研成果,开发蜂王浆、蜂胶等五大系列49个品种的优质蜂产品,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20多个,国家卫生部“健”字批号产品10个。③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更新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当地生产需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④科技特派员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托示范专业户,开展技术服务,培育知名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⑤科技特派员上联高校、科研院所,下接乡镇和广大农户,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项目更加贴近实际,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了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基层的能力。⑥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新路子,吸引工商企业、民间资本等多渠道投资。

3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三农”的若干思考

3.1农村科技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业科技在拓宽服务领域上面临新要求,科技进步面临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双重任务。不仅要注重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更需注重技术与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有机结合;不仅注重生产环节的服务,更注重把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变。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的社会实践中,认真履行职责,突出服务重点,坚持求真务实,做到知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担负起传播科技知识、促进科技进步的光荣使命。

3.2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团队协作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团队协作十分重要,加强各级特派员之间的工作交流、问题探讨、相互合作,实现专业互补、信息互通、联合服务,从而更进一步发挥区域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整体合力,延长技术服务链。充分利用各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不同乡镇科技特派员在必要时,能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和专业需要,可以通过行业组调度,实行跨区域服务,形成整体合力,成为一支既分散各地,又具有整体优势的科技服务队伍。

作者:诸葛毅 王小同

第2篇:2021年快递下乡进村报告

提 要:推动快递下乡进村,畅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快递下乡进村工作力度,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过去一年,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课题组赴10个省(市)16个县48个村现场调研,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就面临的困难和好的经验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动快递下乡进村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一、快递下乡进村概况

建立完善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支持快递服务延伸至乡村,对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搞活农村物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开始的“快递下乡”到当下的“快递进村”一直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快递、物流和电商企业的积极响应。

(一)国家层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及发展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国务院首次将“快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家邮政局提出推动快递行业“向下、向西、向外”发展,启动“快递下乡”工程,正式掀开了全面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序幕。2016年和2017年,推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至此,“快递下乡”工程从部门行动正式上升为国家政策,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到2019年,农村地区已有超过3万个乡镇设立了快递网点,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96.6%,全国已有26个省实现了乡镇网点全覆盖。总体上来看,“快递下乡”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0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的要求,国家邮政局提出实施快递行业“两进一出”工程,将“快递下乡”升级换挡至“快递进村”——快递服务通达建制村,既包括快递企业直接设立站点的模式,也包括与其他商业组织合作提供快递服务等多种模式。随后,国家邮政局又印发了《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要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旨在助力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同时,为快递行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准备打基础。为探索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试先行,国家邮政局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和青海等6个省(区)和太原、吉林、济宁、驻马店、黄冈、郴州、防城港、海口、资阳、黔南、玉溪、西安、延安、银川、哈密等15个市(州)组织开展“快递进村”试点,旨在形成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快递发展经验,通过布网点、优线路、强服务等措施,推动快递服务直投到村。

国家邮政局关于“快递进村”的探索和试点很快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脱贫攻坚战2020年取得全面胜利后,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完善农村寄递体系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快递进村”工程随之上升为国家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農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提及“快递进农村”,而且措辞从“支持”改为“加快”,凸显了政府对“快递进村”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确立了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的目标,并将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列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其中,东中部农村地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西部农村地区要发挥邮政服务在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地方层面

推动快递下乡进村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广泛支持。根据国家邮政局资料统计,“快递下乡”工程推出的次年,即2015年,全国就有23个省(市、区)推出了相关配套措施。到2019年,几乎所有省(市、区)都出台了相应的“快递下乡”行动计划。国家邮政局推出“快递进村”工程后,同样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据公开可得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12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支持和加快“快递进村”的政策措施。不过,不同省份政策发布机构有所不同,在“快递进村”工程实施时间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浙江省、山东省政府最积极,均提出要在2021年底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河北省、江西省政府要相对保守一些,前者计划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网点全覆盖,后者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建制村。广东省在国办发文之前就已提出要全面推进“快递进村”工程,但并没有就实现行政村网点全覆盖规定明确的时间目标。江苏省、四川省在这方面比江西、河北更为保守,只是由邮政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措施,前者目标是“到2022年,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5%以上”,后者将目标定位“2022年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实现运输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级物流节点全覆盖”。除此之外,黑龙江、浙江、河南、吉林等省也都由快递业务主管部门印发了“快递进村”工程实施意见,但没有制定明确的实施时间表。

(三)企业层面

目前,中国还有近40%的人居住在广大的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始逐步释放。正是看到农村市场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电商和快递企业对国家快递下乡进村政策做出了积极响应。

中国邮政主要以“邮快合作”方式推进“快递进村”,采取代投、代运、代收等多种模式与民营快递企业开展“邮快合作”,综合利用“直投到户”“智能箱(货架)投递”“网点站点自提”等方式,在邮政局所、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开展邮件快件代投服务。2020年,中国邮政开始“邮快合作”试点。2021年5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邮快合作下乡进村的通知》,提出年前实现邮快合作市(地)全覆盖,邮政乡镇网点或乡镇网点绑定的站点(含邮乐购站点、便民服务站、村邮站等)100%叠加代收代投自提服务,邮快合作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覆盖,与全国1081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具备条件的服务站实现进驻。9月1日,中国邮政宣布推出“村邮达”,面向乡镇和村的邮政快递包裹收件人,承诺确保投递到村,拒绝二次收费。

菜鸟网络联合申通、中通、韵达启动乡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见图1)。该项目以“快递共配中心+农产品上行物流中心”为主要内容,利用技术和运营优势资源,推动县域内多家快递企业整合,统一使用菜鸟网络开发的溪鸟技术系统,在人员、场地、技术等层面打通,实行快递分拣、包裹运配、末端站点、服务标准和信息系统“五统一”的快递共配,建立起由县级共配中心、乡镇公共服务站和村级站点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快递共配服务网络。目前,菜鸟网络已支持建设县级共配中心1200多个、乡镇公共服务站4万多个、村级站点5200个,以及云南新平、陕西宜君、山西临猗等8个上行物流中心。2021年11月30日,菜鸟在湖南耒阳发布了新的农村业务计划。根据该计划,菜鸟将在三年内新建800个县城共配中心,共配中心数量达到1800个;菜鸟村、镇快递服务站达到10万个;建设100个农产品上行产地仓;并投入10亿专项资金对农村服务站进行数字化改造。

京东物流自2015年开始以“一县一店”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维修”一站式服务,并把服务下沉到辖区的所有村庄,到2017年实现了大陆地区几乎所有区县全覆盖。2019年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到当年底24小时达服务已经覆盖到全国88%的区县。2020年6月,京东物流升级“千县万镇24小时达”,以新基建下沉、仓储模式创新、产业带打造、生鲜冷链物流建设和快递进村等核心措施,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能力。

顺丰速运2019年發起成立了驿加易科技公司,负责推动顺丰速运快递业务下乡进村。驿加易通过与县域合伙人共同构建“县域共配中心+村级服务站”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采取自营配送、共同配送、邮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加密下沉农村末端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市场的服务水平。截至目前,顺丰速递已在全国500多个县域实施落地共配项目。顺丰计划2021年新建设10万个村级服务站,未来两三年实现农村三级网络全国100%覆盖。为了持续扩大加深网络布局,快速抢占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区位优势,顺丰特意放弃了参股公司优先增资权,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向子公司同城实业增资。

中通快递响应国家邮政局“快递进村”工作部署,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快递进村工作,制定实施快递进村激励政策,根据进村难度(如距离)不同制定相对应的补贴派费标准。中通以“快递+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采用独立进村、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等方式,在农村提供驻村设点、集中收寄、直配专线、电商销售等服务。除此之外,中通快递还是菜鸟网络牵头发起的乡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的重要参与方。

除上述企业之外,2020年4月9日签署“快递进村”倡议的企业还包括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百世快递、德邦物流、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以及阿里巴巴、京东集团两大电商平台。

二、快递下乡进村基础、进展与效果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快递下乡进村奠定了良好基础。相比“快递下乡”工程成功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多过内容,进展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但值得充分肯定的是,这个方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推动快递服务向下延伸发展,对于刺激农村消费增长、助力农民就业增收有显著作用。

(一)基础条件

1.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得益于“村村通”工程成功实施,当前我国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路网状况能够较好满足“快递进村”的交通需要。

从总里程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农村道路总里程达到438.23万公里,其中乡道123.85万公里,村道248.24公里,过去20年分别增加146.7万、26.43万和103.88万公里。从路网密度来看,截至2018年,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9%,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98%,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7和15.5个百分点。从道路质量来看,截至2018年,全国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91.3%,硬化路率达到81.3%,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475%。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也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全面转变。2019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村等级公路比例平均达到95%以上”“优良中等路率达80%以上”“到2022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届时,快递下乡进村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将会进一步大幅改善。

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夯实了“快递进村”的信息化基础。“十三五”期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13万个行政建制村通光纤和5万个4G基站建设,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截至2021年6月,我国建制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已超过99%,农村地区实现了与城市“同网同速”。截至2020年9月(图2),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3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88万户;农村宽带用户占比29.1%,较201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图3),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网民规模达到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59.2%。而且,与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基本稳定不同,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保持较快上升势头。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地區互联网普及率较2018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2.7个百分点,与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已由2018年同期的36.2个百分点下降至19.1个百分点。按目前的人口结构,如果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至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还将新增近5000万网民。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农村居民消费购物习惯也开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支付和网络购物。图4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约3亿,占网民总数比重由71.0%上升至86.3%;网络购物用户规模8.12亿,增加了2.4亿,占人口总数的比重由71.0%上升至80.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农村网络支付用户和网络购物用户增长明显快于城镇。截至2020年3月,农村网购用户达1.71亿,占网购用户比例达24.1%,占农村网民总数的比重为67.1%,与城市网络购物使用率差距较2014缩小了6.7个百分点。

(二)工程进展

在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宣布通过开展空白乡镇局补建、快递下乡和建制村通邮三大工程,中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邮政网络体系。结合此前4月份该局宣布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可以认为这次新闻发布会实质上是宣布“快递下乡”工程圆满结束。

从数据来看,“快递下乡”工程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基本实现了“村村直接通邮”“乡乡有网点”的目标。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国内农村邮政支局有4万个,100%的乡镇已建有邮政局所,100%的建制村实现了直接通邮。随着“快递下乡”工程推进,农村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逐年上升,从2014年开始基本上一年上一个台阶。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98%,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将近1倍。其中,头部企业尤其重视拓展农村市场,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乡镇覆盖率都已经超过85%。截至2021年6月末,中通快递拥有快递服务网点逾3万个,网络通达全国99%以上的区县,覆盖全国93%的乡镇;韵达股份服务网络已覆盖26524个乡镇,乡镇覆盖率达97.74%;顺丰控股乡镇覆盖率已达到91.10%,比上年末提升了3.75个百分点;申通快递全国四级行政单位(街道、乡镇、团场等)覆盖率达到88.12%,较上年末提升1.1个百分点;此外,京东物流也已在全国93%区县、84%乡镇实现了当日和次日到达。我们调研情况与官方公布数据基本一致,16个被访乡镇全部设有邮政网点,建有几乎所有主要快递品牌的末端揽投网点。

如果把“村村有服务”作为目标,以快递服务建制村覆盖比率作为衡量指标,“快递进村”工作推进是十分迅速的。据全国邮快合作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通报,截至2021年10月底,邮快合作快递进村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万个乡镇、15.8万个建制村,建制村覆盖率达31%,较年初提升18.6个百分点。从公开报道来看,截至2021年11月,至少有三个省已经宣布实现了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其中,四川省2021年7月1日宣布,全省100%的建制村提前实现快递服务渠道通达目标,涉及建制村26114个(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建制村5414个)。浙江省10月28日宣布,截至9月底全省20152个建制村基本实现“快递进村”,覆盖率已达99.25%。江苏省截至11月底基本实现了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13790个建制村中,4个以上品牌快递服务通达率为 99.91%,7 个以上品牌快递服务通达率为 96.83%。

但是从实地调研来看,没有村级实体网点支撑,快递服务进村很难保证质量。如果以快递网点覆盖率作为标准,“快递进村”工作进展远谈不上快速。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20年启动“快递进村”时,农村地区快递网点已超过3万个、公共取送点6.3万个。我们认为,这一数据应该包括设在县城和乡镇的末端网点。虽然中国邮政在所调研的16个乡镇都设有乡镇一级网点,但48个村都没有独立设置邮政网点。截止2021年10月份,虽然全国与邮政开展合作的快递企业品牌已达到39个,但中国邮政累计代投快递企业快件只有1.5亿件,相当于同期进村快递业务量的2%,与31%的建制村覆盖率很难对应起来。

“邮快合作”在政府支持下推进网点进村都如此困难,可以想象在市场揾食的快递企业网点进村步伐只会更为缓慢。据了解,菜鸟网络原本计划联合县域快递企业于2022年3月31日前新建1万个村级站点,累计建成1.5万个村级站点。但进展远不如预想的令人满意,截至2021年11月只新建完成1800个,不到原计划的20%。需要指出的是,从调研情况来看,在村一级市场化快递末端网点中,菜鸟网络参与建设的占一半左右。这意味着,截至目前,如果不计算“邮快合作”网点,全国村一级市场化快递网点覆盖率就只有2%左右。在四川调研时发现,某县迄今甚至没有一个村级快递末端网点。在湖北某个“快递进村”试点县,截至目前,1个快递末端网点平均服务5个建制村,最大服务半径超过10公里。

实施快递下乡进村工程,提升了农村快递服务质量,从而拉动了农村快递服务需求。2019年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覆盖率超过95%)后,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增长明显加快。

按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计算,2020年,农村地区快递收投量增加了100%,增速较上年加快了75个百分点,比同期城市快9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21年1-8月,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继续快速增长,占全国快递业务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41.59%。

(三)实施效果

1.推动快递下乡进村,打通消费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激发了农村消费潜力

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与市场开发扩张的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9430元增长到2020年的17131元;2021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增长11.2%,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7485元增长到2020年的13713元,增长了83%,增速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广大乡村地区正成为未来消费增量空间更大的区域。全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13年的3195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2862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八年高于城镇;2021年1-10月,全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533亿元,增长14.4%。

互联网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快递物流服务向乡、村一级下沉,提高了农村消费的便利性,使得农村市场消费潜力能够持续释放。同时,消费渠道的丰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由生存型消费迈向发展型消费,消费结构日益呈现品质化、多样化特征,带动了农村消费的转型升级。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全国农村实物网络零售额不到2000亿元,2017年突破万亿大关,2020年进一步增长至1.63万亿元,7年间扩大近9倍。2021年上半年,农村实物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21.6%,较全国增长率高2.9个百分点(图5)。

2.推动快递下乡进村,改善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物流条件,有助于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帮助小农户、小业主对接大市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自2014年起,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原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支持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截至2020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338个县,并已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电子商务进农村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仍旧为农产品电商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750亿元,同比增长37.9%。2021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万亿元。

農村物流体系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转业军人返乡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创业就业。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网商(店)达到1520.5万家。其中国家级贫困县网商总数达306.5万家,较2019年增加36.6万家,增长13.7%。同时,快递业的增长为大量经过简单培训之后能够适应需求的劳动力提供了工作机会。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4年以来仅快递业解决农村地区就业150万人以上。2020年前8个月,快递业就为农村地区新增就业岗位15万人,帮助50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0万户贫困户增收1亿多元。

此外,通过精准对接现代农业,快递下乡进村工程培育了一批典型项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培育出60个快递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总件量达到11.77亿件,助农销售总计655.18亿元;业务量超百万件的“一地一品”项目数量达到260个;超10万件的“一县一品”项目590个,其中在110个脱贫摘帽县形成122个年业务量超10万件的“一县一品”项目。2021年上半年,各地已形成业务量超千万件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45个,超百万件项目249个,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

三、突破快递下乡进村发展瓶颈的经验做法

“实施成本高,综合收益低”是快递下乡进村绕不过的坎,“提效降本,开源增收”相应地成为应对发展瓶颈的必然举措。从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政府对快递下乡进村的支持同样也主要围绕成本和收益做文章。

(一)快递下乡进村的瓶颈

快递物流业已成为县乡村消费者离不开的基础性服务,快递下乡进村势在必行。但除了少数农产品资源丰富、上行单量较大的县域,绝大多数县域快递下乡进村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品下行成本高。一方面,农村地形复杂、面积广,农村乡道、村道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乡道、村道的路面较窄,车辆行驶速度缓慢,造成了配送效率比较、运输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农村总体件量不大,用户居住分散,为保障派送时效,单票派送成本较高。

二是农产品上行效率低。农村农业生产基本以农户或农业合作社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销售季节性强,农产品发件往往是小批量、多批次,一个特色产品产地的发件高峰期通常是持续一个月左右,而且对保鲜和时限要求高,使得农产品上行难以形成寄递规模经济,对快递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挑战。与此同时,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滞后,农产品采收后,不能及时进行冷藏存储,冷藏运输也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在物流过程中损耗较大。

三是缺乏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农村快递业务标准化程度低、快递企业资源分散,网点重复建设、信息共享难、资源不互补,导致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一些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农业、商业分割严重,资源虽多但没有形成共享共建的机制,快递进村面临附加值低下的窘境。

此外,农村地区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物流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比较低,也影响到“快递进村”工作的推进。

由于“实施成本高,综合收益低”,严重影响了单一快递品牌企业进村设点的意愿和持续经营能力。农村快递价格与成本普遍倒挂,快递公司或者不愿意进村设点,或者设点后因亏损而又不得不撤点,在持续亏损情况下很难长期维持。不仅如此,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越来越多农村用户习惯城市标准,对快递时效性、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快递服务因成本因素、人员问题或其他因素越来越难满足用户要求。需求和供给不同步导致客诉居高不下,也使得快递企业对进村设点变得更谨慎。山东平邑一位快递经营者接受我们访谈时表示,因客户投诉造成的罚款损失占到其利润的一半以上。

(二)市场面对瓶颈的应对

通过参与7年“快递下乡”工程实施,快递企业也积累了大量农村工作经验。或者出于服务政治大局考虑,或者抢占新的市场,各家快递企业都在想法设法克服困难,围绕“提效降本,开源增收”做文章,通过“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方式,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出不同的业务下沉模式。

1.网络共享提效降本

从商业逻辑来看,“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都属于网络共享模式,目的都是寻求提效降本,通过共享网络资源特别是分拣、配送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其中,快递企业借助邮政网络进村派件揽件的“邮快合作”模式,快递企业借助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力量进村派件揽件的“交快合作”模式,更多的是邮政或交通单方面提供运力资源,实质是快递企业外包下乡进村服务。

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政府部门更偏好推进“邮快合作”。《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快递进村”,西部农村地区要发挥邮政服务在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质上就是要在西部地区通过“邮快合作”实现快递下乡进村。各地政府在推进快递下乡进村过程中,大部分都把“邮快合作”当作实现快递服务建制村全覆盖目标的保底手段。然而,从市场实践来看,“邮快合作”“交快合作”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通过邮政或者交通下乡进村揽件派件的成本并不比快递企业自行揽件派件成本更高。虽然在政府主导下,多家快递品牌与中国邮政签订了“邮快合作”协议,但目前看起来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非出于商业考量。在湖北调研时,一家快递企业经营者抱怨,“委托邮政进村派件1单要1.5元。如果我有1.5元,那还要邮政干什么?”

“快快合作”以市场为基础,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各个快递品牌在同一个分拣场所内独立操作,仅是空间上集中,快递信息并不联通,不存在共享配送渠道。第二种是“共享共配”,不仅在空间上集中分拣,还要打通不同品牌快递之间的信息,统一读取和录入;不仅共享分拣场所,还共享配送渠道和末端网点。从调研情况来看,“共享共配”正在成为“快快合作”的主流模式。“共享共配”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合作内容,旨在建立由共配中心和共配站点共同组成农村的共配网络。一是在县域级建立快递共配中心,不同品牌快递企业入驻,通过实现信息系统、快递分拣、运输配送、末端站点和服务标准的“五统一”,共享场地、人员、分拣设备和技术系统,不同品牌快递包裹面单信息混扫、混派,快递包裹处理场地、流水线集中统一,统一配送,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集约运营。二是在乡镇和村一级建立快递共配站点,结合末端站点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广消费者自助取件等方式,实现不同品牌快递包裹统一末端投揽。

从市场反馈来看,“快快合作共享共配”具有四方面的优势,多数情况下能有效消除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堵点。首先,在分拣和运输环节,把业务、资源、人力汇聚起来,集约化作业方式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为单个快递企业节约了场地、设备和人力成本。其次,在末端配送环节,一方面末端网点共配多家品牌快递包裹,单量增加带来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快递员配送半径缩小,从单一快递品牌包裹配送集约为多品牌包裹配送,派件业务更加集中,派件数量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更高,收入也随之提高。第三,快递共配有助于实现快递进村规模化,通过增大规模单量有效降低了单一品牌在村一级设点面临的快递单量少、运营亏损的压力,加强了快递进村的支撑力。第四,在快递市场竞争加剧,在快递派件费一降再降的背景下,末端网点成本和效率之间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快递共配对于有迫切降本增效需求的网点来说尤为有意义。

2.商业叠加开源增收

“综合收益低”,乡村末端网点仅凭快递服务收入难以支撑持续运营,是快递下乡进村面临的另一难题。“快商合作”旨在通过商业叠加开源增收,是快递企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按照“快商合作”的思路,末端网点除了快递服务外,拓展其他商业化功能,比如开超市、便利店、奶茶店,开展社区团购,提供社区便民服务等,利用快递网点作为一个引流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增值服务,拓宽收入渠道,进而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快递物流早已成为县乡村消费者离不开的一项基础性服务,除了少数农产品资源丰富、上行单量较大的县域,绝大多数县域快递企业和镇村末端站点的快递派送盈利空间被连年挤压,甚至已亏损,靠单一的快递派件业务难以盈利,末端站点必须突破快递圈,出圈破局,跨界融合,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菜鸟网络支持建立的共配公共服务站点是末端网点叠加商业的成功案例。菜鸟不仅为共配站点提供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还为共配站点的经营提供电商资源、运营培训和资金激励等多种支持。在菜鸟的引导扶持下,各地的乡镇和村级共配站点在提供快递寄取服务之外,还积极拓展其他商业功能,促进网点寄递人流向商流转化,在网点实现二次消费。通过商业叠加服务,共配站点收入明显提高,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就業机会。

“快快商合作”,一方面通过“共享共配提效降本”,一方面通过“商业叠加开源增收”,兼具两种模式的优点使得“共享共配+商业叠加”成为市场上的最新趋势。在调研过程发现中,县域快递企业经营者对此模式都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这种模式既能提效降本又可开源增收,是未来快递服务下乡进村的方向,并沿此方向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三)政府突破瓶颈的措施

快递下乡进村是推进乡村振兴、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举措。虽然快递下乡进村是相关行业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但离不开政府在行业引导和推动、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自2014年以来,“快递”已连续8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20年的“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到2021年的“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表明“快递进村”到了加速阶段。但相对于“快递下乡”工程,“快递进村”工程“实施成本高,综合收益低”的问题更加突出,推进难度更大。2020年“快递进村”工程启动后,各级政府围绕“提效降本,开源增收”,从营商环境、资源整合、财政补贴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深化寄递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放”方面,包括:简化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手续,取消地方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必要限制,推动实现网上备案和“一次都不用跑”。国家邮政局将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快递服务》等标准,规范农村快递经营行为,鼓励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业务模式。鼓励电商企业、寄递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如,《浙江省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浙江将实现村村有满足需求、便捷常态的快递服务,进村服务的品牌快递均达到10个,新建或升级改造50个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整合提升乡镇快递服务资源,规划和整合建设200个乡镇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园区,山区26县、海岛4县(区)建制村“共富驿站”等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可持续运行,全省建成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在“管”方面,对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法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邮政管理部门严管企业违规收费行为,对未按名址投递等行为加强执法,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约定去提供服务。在“服”方面,完善配套政策,推广邮快、快快、交快等多种合作模式, 与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协作,充分利用現有资源建设物流服务站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

二是推动行业资源整合。包括:地方政府引导当地物流企业以股权绑定或业务合作的方式设立县级共配中心;整合村邮政、供销等末端资源,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如村委会、文化站点、益农信息社等场地,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加快推广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等。如,广东省在《关于推进广东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共享网点服务资源,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将农村快递发展纳入各地民生工程和农村物流体系规划,支持打造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鼓励农村客运、邮政、快递等企业开展合作,完善县、镇、村快递物流体系,对共建共享且在邮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农村班线,当地财政可统筹现有交通事业发展资金予以支持。再如,吉林省着力推广蛟河市“交通运输+邮政快递融合”、公主岭市“商超快递+物流连锁”、松原市“货运公交+物流超市”、大安市“网络平台+农村物流”、扶余市“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磐石市“特色产业+网络电商”等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三是地方政府为快递进村提供财政补贴。一些省市如黑龙江、山东等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快递共配中心、综合服务站点、村级末端网点等给予一次性补贴。如,山东省对2021年9月1日以后新建和升级的3家以上快递公司进驻共用、且能够持续稳定运营1年以上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由各设区市政府对建站新投入的监控和信息录入设备费用进行奖补,每个站点补贴不超过2000元;对实际发生的快递进村业务服务,按照2021年每单不超过0.3元、2022年每单不超过0.2元、2023年每单不超过0.1元的补贴区间,由各设区市政府分年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差异化后补贴政策,补贴期限为2021-2023年;2021年,对验收合格的新建设施,省财政按照不超过设施建设总造价的30%进行补贴,单个主体补贴规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建设冷藏保鲜设施1500个。再如,黑龙江省对新设立的乡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包括快递企业驻村设立的网点和邮政企业投资升级的以“邮快合作”方式实现快递进村的村邮站点)以及重新达标改造的已建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网(站)点,每年由当地市(县)政府给予每个网(站)点2000元标准的一次性补贴。

四、进一步推动快递下乡进村的政策建议

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汇聚的枢纽生态站点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政府政策应坚持长期主义的定位,要坚持基于市场解决问题的导向。对快递企业来说,靠要政府补贴解决进村任务不可能持久,必须转变“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创新突破业务下乡进村面临的困难。理论上,通过“共享共配+商业叠加”,能够打通快递各环节信息、人力、设备、场地壁垒,深度挖掘各环节潜在的商业价值,解决快递下乡进村面临的“成本高,效益低”难题。实践中,“共享共配+商业叠加”模式也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不仅在条件好的地区运行良好,在条件差的省份也能得到发展。只要政策科学合理,通过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完全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地区快递下乡进村任务。

(一)明确鼓励快递企业“共享共配”“叠加商业”

快递企业关于“共享共配”“商业叠加”的探索很多,目前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模式。其中,菜鸟网络推出的农村物流智慧共配项目最为典型。过去三年,菜鸟网络联合快递行业部分头部企业,开发了一套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配项目+社区电商”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了1000多家县域共配中心、4万多家乡镇村共配站点。建议对“共享共配+叠加商业”的下乡进村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在全国选点授牌或发文表彰一批全国县域快递共同配送示范企业,支持“共享共配+叠加商业”模式在政府文件、官媒、行业峰会等渠道推广,提供模式分享和培训会议机会。结合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出台一系列县域快递共配、快递进村等相关典型案例申报政策,对通过评审的县域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二)從更宏观的视角推进快递下乡进村

当前,推动快递进村要特别注意两大宏观背景。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县域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物流和快递、电商在县域层面针对行业痛点和市场竞争早已抱团取暖,在行业集约化发挥方面既有强烈诉求又有实操。建议将传统的县域三级物流发展转向推动县域三级物流集约共配体系升级的政策导向上来,从单一的三级体系升级到复合的三级集约共配模式上研究支持,推动传统快递企业在县域维度从入股合资、统一分拨、统一运配、统一末端、统一系统和统一服务标准6个方面实现真正意义的共配。二是应对气候变化。面对实现碳减排、碳达峰目标压力,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必须要考虑能耗问题、排放问题。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内循环发展,实现与国内经济大循环之间的平衡,既可为快递下乡进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又可以通过降低运输半径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为此,建议各地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加工等产业链短、可实现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轻工业,引导本地快递企业拓展智能仓储、快运、定制化物流等业务领域,满足本地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物流需求。

(三)整合政策资源,推进快递下乡进村

目前各个政府部门支持快递下乡进村的政策不少,但条款分割彼此不能衔接的问题也普遍存在,需要进行整合以更好发挥政策效率。一是出台政策引导推动快递公司加强在进村方面的资源整合和商业联合。鼓励快递企业从总部层面到区域层面,针对进村的特殊场景加强联合,共享资源加强合作,汇聚力量聚焦解决进村派费、进村服务时效问题,联合补贴进村,加强数智化共配合作,提升降本增效,推动村级多快递品牌融合的综合性站点有效落地和运行。二是出资补贴政策支持进村建站。推动县域地方政府支持县域多品牌快递企业开展共配和快递进村,对超过3家以上的县域快递企业共配进村业务,给予2-3年的村站建设和进村包裹配送资金补贴支持,帮助村点实现正向循环和运营存活,减小村级站点的建站和运营压力。三是整合政策资源支持“共配+末端商业化”模式进村建站。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打造“共配站点+农产品电商上行”、“共配站点+便利超市”、“共配站点+商品下行”等多种进村模式,出台政策,整合利用电商进农村等快递、交通、电商等项目资源,支持有至少3个以上快递企业入股建立的合资企业拓展村级快递网点多样性,帮助村级快递服务点增加商业收入。

(四)优化快递下乡进村合规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道路交通条件差、快递投递面广、投递线路长等因素影响,县域快递行业特别是快递进村运营成本较高,大部分村民网上购物普及差异较大,大部分农村区域快递业务量少、利润低。在农村快递末端经营管理方面,绝大部分快递网点都是融合农村其他场地资源建站经营,仅靠纯粹的快递业务难以支撑建站存活。针对农村站点经营的脆弱性和运营压力,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结合农村困难和实际,灵活出台相关政策,在不影响快递进村支持农村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农村快递“商快合作”型站点、快递共配公共服务站点的合规备案流程,增加站点商业化经济效益考量,降低农村快递末端合规备案门槛,对“商快合作”型站点减少合规要求,降低站点经营压力和合规成本。此外,对于财政困难的地区,建议允许快递末端对取件收取一定费用,通过企业让一点、用户掏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推动快递下乡进村。至于具体收费标准,可由县级以上政府和快递企业一年一商定。

(执笔人:欧阳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作者: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课题组

第3篇:《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2012年11月,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承担了科技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的任务。

本课题旨在从农村青少年本身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式、途径,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科技实践能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已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有科教经验的皮彦君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

2.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科技实践活动平台

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科技教育教育示范校”。校园环境、景物设计按科技教育要求设计:创建“一馆、二室、三廊”即科学探究馆、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学生科技操作室、科技知识学习走廊、科技发展信息长廊、科普知识移动宣传廊等。充分发挥板报、壁报、宣传橱窗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在内容上,把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目标成果展现出来,及时反映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在形式上,建立班级科技角、班级黑板报、科技宣传橱窗,创办学生科普知识手抄报、学校校报开辟《科海扬帆》专栏。

加强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购买科普读物《科学发明.发现》《神奇自然》《十万个为什么》等2000余册。年年增订《小学科技》《小小爱迪生》《少儿科技博览》《发明天地》等科技期刊,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运用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校外、校内为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平台,使科技教育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3.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在课题研究的期间,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法,每学期召开科技教育活动汇报课、研讨课。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开拓思路。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

4.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可以随时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5.开展系列活动,深化科技教育

为使科技活动经常化,我校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能力水平制定了“五个一”活动。内容是:读一本好的科技书;做一件小制作或搞一个小发明;知道或了解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参加一次科技考察活动;高年级学生学会设计一个科技作品,低年级学生会画一张科幻画。

拓展家庭辅导。充分发挥家长、家庭的科技教育作用。一是建立家庭科技角。家庭科技角可以如此尝试:建立“庭院花园”。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家庭中的庭院,种植一些花草,在花草的培植过程中,研究它们的成长过程,成长规律,书写一些观察日记等,掌握有关植物的知识。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科技创作室,订阅一些科技类报刊。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家庭的科技资源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学生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中,许多的发明创意,都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完成。

6.立足主阵地,确保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中的最基本形式,是培养创新人才、开发创新能力的最主要途径,要把科技教育的渗透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确定:①在教学目标确立上突出科技教育。各科教师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学因素,必须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②在教育内容上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小学生加强科技启蒙教育,并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金小科技》《科学探究》。③教学手段上要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我校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初步实现教学媒体现代化,为推进科技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用校园网、闭路电视、有线广播三条现代科技信息传递网络,把光、电、磁技术广泛运用于小学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量,提高科技教育质量。④拟定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方案》,建立“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评价体系,制定《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学生科学素养评价表》和《桦甸市金沙乡中心校教师个人年度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特色指标考核表》。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实践观察的能力

在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豆油加工的好奇,有的班确立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豆油加工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金沙“大豆榨油坊”,参观了大豆生产加工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加工知识。

2.培养了学生实践协调的能力

科技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我们把“红领巾中药、蔬菜试验田”分给了各个班级,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中药材、蔬菜。针对收获的蔬菜,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留给学校食堂,另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中药材卖给药店,用得来的钱换取春季更新换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与药店老板讨价还价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商贩,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3.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在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学生科技操作室”里锛、凿、斧、锯、手钻、电钻、木刨、台虎钳……一应俱全,这便是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语文课上学生们学习了《赵州桥》《詹天佑》。他们就根据老师讲解的知识,在操作室里用泡沫块粘制了大小不同的“赵州桥模型”。用高粱杆内芯连接了“人字形铁路模型”。学生们上数学课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时,一会儿拿直尺,一会儿拿圆规,一会儿又用三角板,很是麻烦。几个同学在操作室里研究设计,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工具、锯胶合板、打孔、刻标尺,磨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成了三种“多功能组合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学期我校都举办一次“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竞赛试题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环保、健康、自然科学……例如,①地球上出现最多的自然现象是什么?②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③为什么要拒绝吃野生动物?④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动脑思考,去图书室翻阅相关资料,上网搜集,询问家长、老师,圆满完成答卷,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思考的大道上脚步越来越坚实。

4.培养了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力

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发明创造外,还与家长一起研究创造。有的学生开始用黄泥雕塑各种各样的人物或动物,后来采用石膏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更有创意的是改变用桐木做飞机机身材料难取、不易制作、也容易折断的缺点,采用当地的条扫麋子杆、水蒿杆、姜不辣杆做飞机机身材料,材料硬度好,容易制作。学生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学会发明创造了。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了科技实践活动,为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学生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学校成为“桦甸市特色办学先进集体”。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国防科技体育先进单位”、“吉林省青少年航模活动示范校”、“吉林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七巧科技示范校”、吉林市首届“小牛顿科学实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参加教学大赛有1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学生60余人次分获省、市科技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在吉林市首届科技教育讲坛会议上和2012年第九届中日友好科技创新研修会上,皮彦君老师和段福成校长做过两次典型经验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及反思

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校领导要加强重视,保障实验的人力、物力投入。②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③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④与更多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搭建平台。⑤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⑥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层面。所以,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段福成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魏强副校长和课题组负责人皮彦君主任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深入发展。

2.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段福成

第4篇:暑期科技下乡之胜利油田社会实践报告

赴胜利油田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参加社会实践,让我们提前接触了社会,了解社会,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同时这个机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检验一下我们是否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生存。今年暑假,我们胜利队一行人来到了东营胜利油田参访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而今年的暑假暑期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能通过暑期实践接触到一些大学里所接触不到的事物、学到无法通过课本来学习的社会知识,也希望通过暑假这个较为难得的机遇,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找出自己的不足,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7月23日,胜利队的成员早早起床,在旅店外集合,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胜利油田暑期社会实践,忙碌的几天时间里同学们的行程安排也十分丰富,同时学要了解的东西也很多。

很快,小队成员来到了东营市胜利油田炼油总厂办公室,由于之前一天的提早准备,当地的接待人员也已经早早的准备好迎接我们,并为我们介绍了办公室的一些领导。办公室的领导也因为小队成员是青岛科技大学的同学,对我们十分热情,很认真的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并对胜利油田的历史进行了介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主体位于黄

河下游的东营市,油田机关位于东营市济南路258号,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千米,主体部位在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自1978年以来,胜利油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129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02项,获省部级奖励596项,取得专利1333件,累计实施专利技术972项。 胜利油田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正逐步向决策科学、运作协调、管理严密的现代企业迈进。“十一五”期间,胜利油田以“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为目标,按照“三稳一保”的工作要求和集团公司整体部署,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和可持续“三大战略”,持续推进改革、管理、科技“三大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谐环境建设等“五大和谐工程”,凝心聚力,向着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并赠送给胜利队一定的文字资料,让胜利队的成员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东营胜利油田建设状况。不仅如此,领导还向胜利队的成员讲述了未来几年胜利油田建设的计划,从这些计划中,胜利队的成员看到了未来胜利油田事业的辉煌,同时给予小队成员一种精神的鼓舞。小队组长就接下来的的行程进行了一定的安排与分工,由于之后是实地考察,队长长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对于真正的下乡实地调查,小队成员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十分期待。

同时,在办公室中,胜利队采访了在此地工作的杰出技术员,并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技术员们待人热情,对胜利队成员提出的问题都十分认真的回答;不仅如此,技术员还还带领胜利队成员参观了办公室的工作流程与监督设施,使小队成员更加了解油田建设状况。技术员很热情的担任我们的向导,带我们对东营市的居民进行询问,了解当地的居民用水状况和供水状况,以及居民对当地的油田基础设施的了解与关注程度。根据当地居民的回答,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居民用水已不在是困扰居民生活的问题;同时,从居民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人民对油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视,居民对其的重要性也十分

的了解。我们将调查到的资料汇总后向办公室的领导反映,他表示对他们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收集到的资料十分满意,十分感谢胜利队的调查,同时对他们这种精神表示出一定的赞赏。并赞美青科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那种精神。

胜利队员们为期一周的参访实践中,依次参观了胜利油田炼油厂,包括制氢加氢装置,除硫装置,排水供水装置等等,参观了提油机,了解了采油原理,参观了胜利油田特殊钻井队,体验了钻井工人现场施工的艰苦环境,学习了钻井工艺的发展和创新过程,参观了炼油控制室技术员们用电子技术精确的控制反应流程。所到之处都充满了同学们的惊奇与感叹之声,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几年后工作岗位的期待美好憧憬。小队成员于每天傍晚回到了旅店之中,并对每天的收获做一定的总结。总结了办公室领导以及学长对于胜利油田建设的一些看法与未来规划,总结了各种炼油设备的特点以及反应流程和工艺,同时,总结了东营居民对当地油田状况的一些观点。

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书本知识与实践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对于当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实践是一个开始,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成熟。同时这次的暑假实践带给我许多思考。实践内容其实与我所学专业沾不上很大边,但在其中

我也学到了一些职场中为人处世的方法,看着几个老工人因为经验丰富经常被领导请过去解决问题,我有些佩服。毕竟我学的药物制剂专业,以后从事的也应当是药品检测技术员之类的工作吧,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可能只能一辈子做技术工作而不能进入管理岗位。忘了说谁说的了,“不能一辈子靠技术混饭吃”,不是说技术员的工资低,只是太累,要想更好的生活下去就得寻求工作的转型,管理层的岗位是不错的选择,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交际关系。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利用假期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深入到社会中去,去广泛的实践、调查、走访。了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了解最真实的人,明确要奋斗的目标。大学生涯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所以我会珍惜这一段时间的,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以求早日踏足社会。

侯人杰

第5篇:暑期“科技下乡,教育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陕西教育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最终加入了学院赴咸阳市淳化县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本次团队以“科技下乡,教育下乡”为主题,切实感受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

(一)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版块:宣讲、支教、文艺、社会调查。

宣讲,定了三个主题:“关爱女孩”、“环境保护”、“甲型h1n1的预防”。

支教,有很多主题,比如有关于历史、语文、英语、音乐、生活等等。大家每个人都积极的准备好自己各自的教案,由组长给大家分配授课 时间,我自己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蜂》的语文课。支教组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由于小学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有众多老师准备的 课程,随时都可以给他们带去新鲜又新奇的信息。初中组主要有两名历史系的同学以讨论形式给他们讲授历史、政治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文艺,是我们事先排练好的一场演出。当然,在演出前一天,我们也邀请并彩排了方里镇小朋友所给我们表演的节目。文艺演出之前,学 院团委书记学校薛晓娟老师代表学院向方里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XX余元的学习用具和体育器材。

社会调查,分为四个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经济

活动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文艺节目的编排、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宣传资料的准备。还好,宣传组组长很快就设计好了问卷调查表和社会调查的主题。而宣传资料和板报,我们宣传组的成员也很快做了出来。在文艺组组长的领导下,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全体成员积极排练、相互合作,使得演出的节目在出发前已经相当娴熟。所以,前期工作大家一起进行的非常顺利。

(二)志愿服务ing

2010年7月29号,我们一行21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坐在大巴车里,带着兴奋,满怀激情的我便开始了三下乡之旅。“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是农村孩子,就算是离西安比较近的农村,但那里也并不是很富裕的地方。这样,一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个人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二来,也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此次能够顺利出行,使我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希望在此次行程中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刚到淳化县城,就有相关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给我们点了一顿当地的特色小吃—荞麦餄絡。虽然我们不是很习惯这个玩意儿,但是大家都很愉快。饭毕,我们又跟着给我们带路的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方里镇。我们在那里的中心小学安顿了下来。学校没有宿舍,我需要将教室的桌子拼起来作床,同时县领导给我们租来了很多被褥床单。虽然大家一开始有点沮丧,但是,想到自己都是报名来吃苦的,不能想着有什么优厚的待遇,所以我们很快转变过来,很快收拾好了我们的床铺,还帮老师们也铺好了。

我们在当天下午就展开了此次活动的组建支教班级的项目。原本定为50人以内的名额,很快就满额。在家长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将名额增加了几十名。在往后支教的几天里,还络绎不绝的有家长带孩子过来报名。可惜我们只能婉言谢绝。从报名的积极性来看,我们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对接受教育、对接受知识的渴望之深。

接下来几天的宣讲、支教等工作,我们进行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些和这些孩子,和这里的人的淳朴,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发现的问题

1 14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

2 淳化县最好的镇上最好的中心小学,教室中没有一套光滑整齐的桌凳,全都陈旧的不像样子,表面凹凸不平,钉子和斑驳的漆皮成为显而易见的欢迎者。

3 操场上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案、坏了的篮球架,两个晃晃悠悠的单双杠,一对足球门,一只爬竿、一只吊环及都被铁丝仅仅环绕的的秋千。

4 大部分的学校部开设电子信息课,即使开设了也从来不上。

5 小学没有图书馆,初中即使有也不开放。

6 教师队伍中有假文凭、以次充好现象。

7 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教师队伍素质能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及课外时间,同时课外活动希望可以更丰富。

8 体育器材、教学用品相对较少,而且单一。

9 多媒体教学根本在很多小学根本达不到,甚至有的中学也达不到。孩子们基本没见过。

10 教室里所摆放的电视机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电视。

11 普九教育中,有的学校竟用歧视、孤立等手段逼迫有些孩子退学。

12 家长由于赚钱没有时间,不管孩子,放任自流。

额外问题

13 单一经济收入,总体经济落后。

14农村竟然存在住房问题,很多人没有房基地盖房居住。(由于方里位于塬顶,必须有选择的建房。这也是不合理的分配房基地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15 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难。(方里村落遍地,星罗棋布,除了镇上,村子里的人们居住很分散)

好的现象

1 合作医疗比较落实。

2 当地支持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落实很好。

3 “重男轻女”现象基本消除。

4 有的家庭有电脑,小孩子有的也会玩,而且有的还向我们请教关于计算机的问题。

在调查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踊跃的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给我们说。很感谢大家的信任,他们真的很信任我们。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三下乡,本人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热情,吃苦耐劳,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队友们圆满完成所有预定任务。通过实践,使我得到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受到了当地的淳朴村民们和孩子的感染,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不小的触动。我们成长的路途多么平坦,而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小小的愿望,一本课外书、或者一条窄窄的可以通畅出行的马路。这些,深深的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我到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将所学知识受之与人,带领孩子们走出贫困山区的决心。

最后,本人简单地总结一下这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

l、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新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思想。社会应该给予偏远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偏远地区去,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我们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做问卷调查,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表演节目……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一专多能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消化,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3、展示了形象,发扬了学远作风,体现大家一专多能的特色。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我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不计较、不争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参加了各个组的好几项活动,但大家都听从各个组长的安排调度,积极参加并顺利完成。

通过这5天的洗礼,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我们接触了农村里所有不同的角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我的能力,了解了社会的现状,更多的是带给的我们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当前体制下,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做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方政府还要下很大功夫。就我自己认为,教育是基础性的问题,而经济发展与教育应当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解决当前存在在的问题。

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我们离开了那所校园,离开了那些淳朴的人们,看着那一双双依依不舍的哭红的双眼,我们又一次湿润了脸庞。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家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那里的人们很帮助我们,那里的孩子很爱我们,其中的感动,我想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希望,我还有幸能参加下次的下乡活动,再去见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再去融入到那些淳朴的人们的行列中。

第6篇: 暑期“科技下乡,教育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陕西教育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最终加入了学院赴咸阳市淳化县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本次团队以“科技下乡,教育下乡”为主题,切实感受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

(一)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版块:宣讲、支教、文艺、社会调查。 宣讲,定了三个主题:“关爱女孩”、“环境保护”、“甲型h1n1的预防”。

支教,有很多主题,比如有关于历史、语文、英语、音乐、生活等等。大家每个人都积极的准备好自己各自的教案,由组长给大家分配授课 时间,我自己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蜂》的语文课。支教组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由于小学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有众多老师准备的 课程,随时都可以给他们带去新鲜又新奇的信息。初中组主要有两名历史系的同学以讨论形式给他们讲授历史、政治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文艺,是我们事先排练好的一场演出。当然,在演出前一天,我们也邀请并彩排了方里镇小朋友所给我们表演的节目。文艺演出之前,学 院团委书记学校薛晓娟老师代表学院向方里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xx余元的学习用具和体育器材。

社会调查,分为四个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经济

活动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文艺节目的编排、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宣传资料的准备。还好,宣传组组长很快就设计好了问卷调查表和社会调查的主题。而宣传资料和板报,我们宣传组的成员也很快做了出来。在文艺组组长的领导下,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全体成员积极排练、相互合作,使得演出的节目在出发前已经相当娴熟。所以,前期工作大家一起进行的非常顺利。

(二)志愿服务ing 2016年7月29号,我们一行21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坐在大巴车里,带着兴奋,满怀激情的我便开始了三下乡之旅。“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是农村孩子,就算是离西安比较近的农村,但那里也并不是很富裕的地方。这样,一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个人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二来,也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此次能够顺利出行,使我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希望在此次行程中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刚到淳化县城,就有相关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给我们点了一顿当地的特色小吃—荞麦餄絡。虽然我们不是很习惯这个玩意儿,但是大家都很愉快。饭毕,我们又跟着给我们带路的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方里镇。我们在那里的中心小学安顿了下来。学校没有宿舍,我需要将教室的桌子拼起来作床,同时县领导给我们租来了很多被褥床单。虽然大家一开始有点沮丧,但是,想到自己都是报名来吃苦的,不能想着有什么优厚的待遇,所以我们很快转变过来,很快收拾好了我们的床铺,还帮老师们也铺好了。

我们在当天下午就展开了此次活动的组建支教班级的项目。原本定为50人以内的名额,很快就满额。在家长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将名额增加了几十名。在往后支教的几天里,还络绎不绝的有家长带孩子过来报名。可惜我们只能婉言谢绝。从报名的积极性来看,我们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对接受教育、对接受知识的渴望之深。

接下来几天的宣讲、支教等工作,我们进行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些和这些孩子,和这里的人的淳朴,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发现的问题

1 14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

2 淳化县最好的镇上最好的中心小学,教室中没有一套光滑整齐的桌凳,全都陈旧的不像样子,表面凹凸不平,钉子和斑驳的漆皮成为显而易见的欢迎者。

3 操场上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案、坏了的篮球架,两个晃晃悠悠的单双杠,一对足球门,一只爬竿、一只吊环及都被铁丝仅仅环绕的的秋千。

4 大部分的学校部开设电子信息课,即使开设了也从来不上。 5 小学没有图书馆,初中即使有也不开放。 6 教师队伍中有假文凭、以次充好现象。

7 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教师队伍素质能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及课外时间,同时课外活动希望可以更丰富。

8 体育器材、教学用品相对较少,而且单一。

9 多媒体教学根本在很多小学根本达不到,甚至有的中学也达不到。孩子们基本没见过。 10 教室里所摆放的电视机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电视。

11 普九教育中,有的学校竟用歧视、孤立等手段逼迫有些孩子退学。 12 家长由于赚钱没有时间,不管孩子,放任自流。 额外问题

13 单一经济收入,总体经济落后。

14农村竟然存在住房问题,很多人没有房基地盖房居住。(由于方里位于塬顶,必须有选择的建房。这也是不合理的分配房基地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15 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难。(方里村落遍地,星罗棋布,除了镇上,村子里的人们居住很分散) 好的现象

1 合作医疗比较落实。

2 当地支持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落实很好。 3 “重男轻女”现象基本消除。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7篇:2008年暑假文化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

一、 活动名称

“走进社会,了解税改”

二、 活动时间

2008年7月7日—22日

三、 活动地点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村

四、活动背景

由于社会上很多群众对国家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多,不够深入。为了弥补此不足、扩大税收知识宣传,我系联同地方税务机关进行大型的户外税宣活动。

五、活动意义

通过这些大型的户外演出,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了解了税收知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六、其他事项

1 联络人员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07级学生党员负责联系与组织的。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甚至前去当地面谈等各种方式,积极地同吉林省辉南县庆阳村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局,地方税务局,组织部,向领导们详细讲解了整个下乡活动的计划,并按地方各部门的要求,联系学校准备所需的各种公章

信函。

2 演职人员

由于下乡的正式通知是在期末考试前才发下来的,如果一切演出准备工作等考完试才开始,这相对于以学校名义的演出,各参与人员高度重视。

3 后勤人员

这次赴庆阳村的演出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强度很高。他们得协助有关单位安装灯光,搬运音响,设计背景装饰,升降(准备)有关演出器材道具。

七、演出要求

由于排练时间的不足,效果肯定是不够理想的。而如果全部采用新编排的节目,在节目质量上的把握也是不大的。所以我们在编排节目上按“三个一些”来进行(利用一些旧的优秀的节目,改编一些符合主题的节目,新创一些蕴涵时代气息的节目)。

管理系分团委学生会2008年7月3日

第8篇:2010年暑假文化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

一、活动名称

“让世界充满爱--爱心公益网助学慈善义演”

二、活动意义

活动拟以大手笔、大行动,全方位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参与到助学、助困活动中。以助学为主要目的,通过助学活动,帮助失学儿童树立自信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充分体现爱心公益网在为失学儿童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上,追求利他甚于利己为总目标。因此,本命题的公益活动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活动的目的

通过有一系列的大型公益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爱心公益网这个平台帮助那些面临失学的在校学生和儿童或者已经失学的儿童来完成他们的学业。

四、活动宗旨

通过经常性的活动,期望搭建起一个一端连着社会各界,另一端连着贫困学生及贫困家庭的长期有效运转的扶贫助学平台。

五、活动定位

通过系列活动的组合,使本次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广告宣传公益活动,而是以此为契机,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国民的爱

心意识。因为慈善公益事业和活动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活动特点

活动可采取互动形式,市民可以完全开放和自由参与活动,并观看节目,实现真正的最规模和最群众化。

2010管理系分团委学生会 年7月1日

第9篇:河南师大“科技下乡”支农服务团实践总结

为深入贯彻“百名学子千村行”新农村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帮扶计划,和体现新形势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宗旨,响应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要求。今年我院开展“科技下乡”支农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灵活多样、点面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科教兴农、技术下乡、精神宣讲等各项活动。在重点组织校级志愿者服务队的同时,还要求广大返乡同学主动地进行社会实践,结合家乡特色,真正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本次活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为宗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青春、回报家乡的志向,同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贡献。旨在帮助家乡村委会成员学会使用电脑为百姓谋福利,提高工作效率,并帮助村民学会利用网络随时解答农业问题,寻求致富之路。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技能,为以后的工作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了解农村,感受生活,锻炼自己的身心,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队员们通过现场咨询、宣传讲座、入户讲解、调查问卷等方式,点、线、面相结合,不仅宣传了网络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农业科普知识,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上的难题,深刻体验了新乡周边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丰富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有效探索了现阶段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其中包括赠送百部红色电影及五十个红色网址以帮助当地人民及时关注国家发展动态。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深入接触,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的需求状况。积极探寻大学生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而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下乡”活动是团中央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三做”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科技下乡”支农服务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实践教育的内容,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增强了爱党爱国意识,促进就业意识的转型,并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孙慧慧)

上一篇: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下一篇:传染病防治健教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