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演讲稿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格式,有的演讲稿是以工作总结的方式,有的演讲稿是以主题的方式。你知道如何写出主题明确的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时代新征程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新时代新征程演讲稿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就要做到:第一是明确新时代主题及其内涵,在挖掘素材中落实立德树人;第二是紧扣新时代使命特征,在优化政治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第三是以新征程要求推动学生知行合一,践行立德树人。

【关键词】高中政治 立德树人 新时代

随着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化,改进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特征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落实,既是政治学科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又要彰显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政治教师要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发挥出应有作用,通过优化教材、优化教学、优化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探索新时代下立德树人在政治教学中的落实。

一、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材,以新时代主题挖掘素材

高中政治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首要从教材出发,通过教材与新时代主题的结合,挖掘立德树人教育之教学素材,经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过程,使之转变为学生立德树人的意识与内容。从课程性质来看,高中政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又与时事密切相联系,因而从本质上来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出发点与归宿。一方面,高中政治教材由全国思想政治理论的专家精心编写,无论是知识体系的架构,还是案例的选择,都具有非常强的新时代主题特征,只要政治教师认为加以挖掘,就能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素材。因此,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任务时,有专家就认为立德树人是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从新时代主题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其主题都突出了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双重要求。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下,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这一主题来落实立德树人,其本质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一致的。因此,立足于学科性质与教材,挖掘符合新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的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充分备课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为例,在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中,笔者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主题,与霸权主义挑战进行密切联系,并以此来挖掘素材。面对中国工业4.0的2025规划,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某些超级大国,不仅屡屡突出WTO规则与国际外交底线,对中国产业甚至是中国企业如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进行围猎,用国内法通过长臂管辖进行企业行为、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肆意干涉,以求永久谋求霸权地位。通过这些素材的挖掘,不仅引导学生对和平与发展的時代挑战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独特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密切联系起来,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由此可见,通过挖掘教材素材、联系时事来突出新时代主题及其内涵,使学生对新时代发展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以新使命内涵优化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浇花浇心,而且还要育人育魂。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根本、最重要的平台,在精心准备、科学设计的前提下,把新时代使命融入到教学过程、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才能使立德树人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从教育阶段特点来看,高中生处于最美好、成长最稳定的时期,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发挥关系到整个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只有将新时代使命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用真理的阳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才能引导高中学子把爱国、强国、报国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才能在将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实现政治育人的目标。从学生成才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对未来其学习、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高中德育越高,学生成才的概率越大,反之,学生未来对社会的作用则越普通。而作为德育主要阵地的政治教学,更应当把学生成人成才与立德树人相联系。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围绕着“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为主线,通过将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使命的结合,确立了以文化人、以文树人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新时代使命,特别是多元文化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这一视角出发,以民族自豪感为立足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融合、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通过文化软实力来阐述当代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既要着眼于解决中国当代发展的问题,又要放眼世界阐述文化传承、创新、文明交流互鉴之潮流,从而引导学生对新时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互动中,围绕着中华文化的合作性、包容性、创新性为交流对象,通过中外文化或文明的对比,使新时代使命内涵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与自我发展规划相融合,凝结成人民幸福、国家繁荣、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使命之主题。由此可见,新时代使命内涵的拓展,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使新时代主题、使命与学生发展相融合,使立德树人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学习上,促进学生将自我价值与祖国发展相统一,为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

三、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实践,以新征程要求突出践行

知行合一是高中政治教学检测的有效手段,也是立德树人精神最显性的体现。面对着社会转型的纷繁矛盾,面对着发达国家的重重刁难,面对着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只有放到政治教学实践中,才能看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体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教学所思与学生所行统一到立德树人的实践中,统一到新时代新征程的民族发展、国家昌盛中,才能突出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而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纪念五四运动开展100周年的年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年份,要这种特殊的年份里,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都是政治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用蓝天保卫战的空气质量检测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曾经PM2.5检测成为了所谓美国等国家驻华大使馆攻击我国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空气质量检测不仅与学生的切身体会相联系,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蓝天保卫战的认识。另一方面,空气质量检测是学生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矛盾认识来促使学生对新征程有更全面的认识。而更为关键的是,空气质量检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经济的小康社会、还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亦或是文化的人文环境甚至是哲学的现象与本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收集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要从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而通过结果分析来促进学生对新征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而努力,作出响亮的回答,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精神。

总之,在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把新时代主题、新使命内涵、新征程要求与立德树人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相互转换又密切联系政治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俊峰.立德树人,发挥高中政治学科导向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9):98.

[2]杨秋实.高中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J].才智,2018(03):74+76.

[3]单凤彩.高中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76.

作者:张兰芳

第2篇:新时代,新征程

7月12-13日,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夏季峰会在合肥隆重举行。会展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是规范行业秩序、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组织。本次峰会期间,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特举办了“新时代,新征程,会展行业协会如何引领行业发展”主旨论坛,邀请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霞辉、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执行会长张树璜、西宁市会展业协会会长康新志、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牟震等四位协会领导,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协会与政府的联动,有效发挥协会的职能”“如何把协会打造成会员之家,共建共荣”等话题。论坛由安徽省会议展览行业协会会长、合肥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文良武主持。

李霞辉:做好四个服务 培养自身素质

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拥有470家会员单位,今年的目标是拥有500家会员单位,100家理事单位,35家副会长单位。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霞辉表示,行业协会最重要的职责是为协会会员服务,会员的肯定才是协会前进的方向。只有得到企业认同,企业才会听取协会的意见;如果不认同,协会就没有存在感。作为一个协会会长,只有真诚地把企业会员当朋友,企业才会把协会当朋友。这样即使协会不是企业的领导,当协会发表意见时,企业管理者也会以晚辈的姿态相待。

但协会既不姓“政府”,也不姓“企业”,协会应该充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最重要的是,协会得到了国家高层的支持。习近平主席曾强调,民间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李霞辉认为,协会应该做好四个服务:服务政府当助手。协会要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现在的会员企业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中小企業生存困难,本金不大,押金很多。有时候甚至需要交几十万押金在展会项目上,但其实收到的业务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第二,人才留存不易。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人才,却被大企业发现挖了墙角。

服务企业当帮手。协会要促进会展企业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不仅要扶持大中型会展企业的发展,也要不断培育小型会展企业,发展城市会展业的基础力量。

服务行业当舵手。协会要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定位,规范行业的发展秩序。协会要引领会员企业,不仅做服务,还要做品牌;不仅是赚钱,还要育人;不仅是育人,还要为社会做贡献。

服务社会当推手。近年来协会开展了“三个一百”爱心公益活动:慰问100位孤寡老人、资助100名贫困学生,组织军地两方解决100名大龄青年婚姻问题。三大爱心活动,培养企业家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李霞辉认为,要做好这些工作,协会也应该紧紧依靠政府。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主动向政府反映困难和问题。现在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重视,很多政府部门也因此更加关心会展行业协会的发展,比如广州市商务委、协作办、知识产权局都曾主动到协会进行服务、指导。

其次,为了打造品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合作创新。为了这三个创新,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用三年时间打造了三个品牌:城市会展高峰论坛,每年一届,300-400人参加;中外会展大讲堂,去年第二届,62个代表团参加;会展教育大会,每年100所高校、1000名学子参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会也一定要扶持企业打造品牌,只有品牌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同时,还要和政府建立办事机构,做好会展维权工作,做好第三方评估服务。只要协会依靠政府,用心的为企业服务,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李霞辉表示,行业协会必须要有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大情怀。“天下会展人是一家”,谁有困难其他地方协会要主动支援。第二要有大格局。协会的工作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大局。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最近成立了大湾区会展合作联盟,香港、澳门和广东15个城市,把会展业和推动内地和港澳的合作融入到一起,把协会的工作提升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层面。第三要搭大平台。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现在搭建的平台有泛珠平台、大湾区平台,还有校企和教育联盟平台,这些平台都能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第四、要有大团队。要有大的团队来聚集人才,有人才行业协会才能做好工作。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下一步要在协会彻底改革,今后协会不再只有理事会和监事会,将变成四会一处,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一个行业协会,只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大平台、大团队,行业协会可以大有作为。

张树璜:了解企业需求 理论联系实际

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目前拥有会员130余家。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执行会长张树璜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展会活动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化为企业市场运作,这是有共识的、必然的。协会如何搭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最重要的是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

张树璜表示,虽然担任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执行会长时间不上,但却用了两个月时间专门到20多家会展企业调研,咨询企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哪些建议和意见。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展会的人数规模达到了扶持标准的要求,但质量却未达到标准,比如需要多少国际展商、观众,只能得到相对低级别的扶持;有些企业表示从来没有拿到政府的补贴,因为自身的会展活动根本不符合标准;还有些企业提到了税收的问题,表示部分税收过高。这时候协会就能做出一些指导,怎么样才能把企业的会展项目做得更圆满,达到政府的扶持要求。同时,在此之间发现税收或者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后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张树璜认为,只有深入到一线,了解企业的情况,政策出来后就更有针对性,不会让企业无所适从。

另外协会也会联系政府和企业,按季度举行联席会议进行专题讨论。联席会议由企业来轮流主持,轮到哪个副会长单位,该单位就要主持这个会议。会议讨论的主题协会可以先确定,但是所有各方面的费用由企业承担,协会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来参与讨论。所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局长、负责领导都要参与进来,围绕会议主题和企业遇到的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018年,协会还充分发掘女性在会展行业中的作用,发起成立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女工委,提高女性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女性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下一步,协会还打算成立党支部,来配合政府的一些活动。

目前海口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还比较弱小,工作人员也还在政府机构驻地办公,因此政府的所有理论学习会议都会让协会工作人员参加,这也方便了协会学习理论动态、更便捷地开展工作。比如被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会展行业的统计、培训、评估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但能为协会带来资金支持,也能让协会积累更多的行业资源,方便以后的工作。

康新志:引进先进经验 奉行拿来主义

西宁市会展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目前由西宁市服务业促进发展局主管,会员单位将近100家。西宁市会展业协会会长康新志表示,西部地区会展业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协会也积极参与政府的一些会展业规划活动,包括“十三五”会展业规划的前期研究报告。同时政府的一些重大项目协会也积极参与,比如2013年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了29000平方米的C馆,西宁市会展业协会就成立了专门的运营机构来运营该展馆,这可能也是西部会展业的一个特色。

与政府合作能够解决协会发展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的问题。西部有明显的地方会展业特色,而且西南和西北也不同,西北会展业远远比不上西南。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但GDP占比不足全国的20%。西部面临的就是经济总量低、人口基数少的情况,缺少会展业发展的市场基础。另外西部会展业的特点就是政府包办,尤其是西北地区,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场地、服务高度一体化的模式。有些西部省市的会展场馆都是一家独霸,独家运营,造成收费高、效率低、服务差的现状,非常不利于西部会展业的发展。

虽然西部现在诞生了一些例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这样的品牌展会,但都是国家层面的、招商引资性质的战略性展会,对西部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作用有限。因此西宁市会展业协会面临的工作非常迫切,联合政府促进会展市场发展的任务也比较繁重。目前,协会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跟政府密切联系甚至结合,参与一些会展行业的规划,引进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当地会展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对其他省市已经成熟的、先进的地方,西部地区要积极学习。西宁市会展业协会奉行拿来主义,对一些先进的东西愿意直接拿来使用,比如一些标准化的建设、行业培训、会展统计方案等,取长补短,直接提高协会的行业管理水平。

目前,西宁市会展业协会在西北地区比较活跃,恰好赶上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西宁会展业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牟震:培育品牌企业 发展职业培训

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于2003年,已经拥有15年的历史,现在有248个会员。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牟震表示,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的成立背景和其他地区的协会有所不同,是一个纯粹由企业共同发起,没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包括会长、副会长、工作人员等都没有公务员身份。因为这种情况,政府单位与协会的脱钩在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上得以轻松实现。

牟震表示,虽然协会成立的时间比较早,但发展却是随着近年来重庆市整体会展业的发展才得以迅速發展。随着行业的发展,会员数量的增多,目前协会也在做整体的转型和调整,更多倾向于一些品牌化展会、品牌企业和本地企业的扶持工作。

目前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分为5大工作板块,包括展览组织专业委员会、展览工程专业委员会、会议服务专业委员会、节庆活动专业委员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可能还会成立会议酒店和展览工厂的专业委员会。

协会自成立以来,在重庆市政府相关机构的指导下,努力发挥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协调及管理作用,拥护和支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借助展会推动和宣传重庆城市形象,打造品牌会展。同时,协会积极参与制定会展发展规划,规范和完善会展市场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与政府、行业与行业、行业内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平台,积极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和社团建立广泛的交流与联系,为开展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协会还积极建立重庆市会展统计数据库,培育会展专业人才队伍,把推动和提高重庆市整体会展水平和质量作用协会工作的终始目标,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参加重庆市政府和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开展的发展会展经济、研讨会展经济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协会已初步建立起了重庆市会展行业诚信自律机制、会展统计数据库、会展人才信息库,与全国其他城市协会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初步形成了内外联络、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信息网络。

特别要提到的是,从2011年开始,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就对会展从业人员开展了高级职业培训,具体包括高级会展策划师和高级会展设计师两大职业资格的培训。几年来,共培养出几百名高级策划师和会展设计师。这些行业的高端人才,大部分是企业的总监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成长发展,对重庆近年来会展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徐智

第3篇:新时代 新使命 新思想 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全省党员干部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择选了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予以阐释解读,仅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强调彰显了党始终不变的初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继续前进不变的主题,彰显了我们党永远不变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贯穿于十九大报告始终,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体现在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之中。5年来,我们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关系全局性变化的科学判断,明确要求全党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体现在面向未来、继续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从提出“四个伟大”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14条基本方略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报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催人奋进的号角,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描绘了新蓝图。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及历史使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一份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报告,是一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拥护、为民造福、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报告。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人民利益高于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再次向人民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和掷地有声的回应。只要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伟大梦想就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偉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

在砥砺奋进的5年中,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改革落实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得到明确,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面向未来,我们要紧密联系党和人民过去5年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加深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保持一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面向未来提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进军号令。

新时代标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带来发展新要求、新课题,要求我们交出发展新答卷。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呼唤新的历史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任在肩的历史使命。96年来,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接力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聚合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之力,共同实现伟大梦想。

新时代要求我们焕发新状态,不断创造新业绩。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进入新时代,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奋力开创新局面;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才能开拓向前、行稳致远,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刻把握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在前进,我们党推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和理论品格。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需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新期待。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既深刻认识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又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才能牢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书写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答卷,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书写发展新答卷,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方位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差距;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补齐民生短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既需要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进行伟大斗争,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建设伟大工程,从而推进伟大事业、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而,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区别于以往不同的历史性的转折。正是基于对这种历史性转折的深刻体悟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显然,我们要在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性转折的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决不能以本本、教条为指导,而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的“中流砥柱”。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然是空想。

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伟大梦想的实现,也需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就是中国人民。人民是伟大梦想的主体,伟大梦想是伟大人民的梦想,实现伟大人民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事业矢志不渝、一以贯之的目标取向。人民既是伟大梦想的享有者和受益者,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没有人民的参与与支持,伟大梦想不可能实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因而绝不能贪图享受、骄傲自满、消极懈怠。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谈,而是实干。正是由于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伟大梦想的光辉彼岸才越来越接近。

【四个伟大】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推进“四个伟大”,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智慧、大战略、大谋划。

“四个伟大”不是空穴来风,不是“飞来峰”,也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其形成和提出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其历史逻辑厚实,实践逻辑牢实,理论逻辑坚实。

一是看其历史逻辑。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系统总结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 90多年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推进“四个伟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经验。从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可以揭示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从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發展的历史中,可以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伟大梦想”的重要意义;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揭示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从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中,可以揭示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

二是看其实践逻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四个伟大”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或战略框架。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思维,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将“四个伟大”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把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历史使命;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好“伟大斗争”;为指导和领导好这一“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三是看其理论逻辑。“四个伟大”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渊源。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可以揭示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对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意义;“四个伟大”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功能,分别回答不同的问题;同时,“四个伟大”又构成一个彼此不可分割、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是本次党代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极大亮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我们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信念指引和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由各个阶段实践形成的指导思想构成的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党的代表大会要自觉地承担起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机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谋划,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追求。尤为重要的是,十九大报告高度概括并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再次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对历史经验的精辟概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精髓,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全党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投入到迈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追溯百年历史,有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就是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有一条历经千锤百炼得出的宝贵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战争、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段历史进程中,正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才能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能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才能真正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唯有毫不动摇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国家和人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接续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过去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直面问题、刮骨疗毒的5年,是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隐患的5年。5年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前所未有、实现的历史性变革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迎面而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必须继续巩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执政地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一切工作当中去,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发展每个环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党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打铁必须自身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尤其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新时代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两字始终贯穿于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中,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有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非凡勇气和无穷力量。

【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阐释概括:

一是“一个新时代”。要保证14条基本方略更好地贯彻落实,首先就要明确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弄清楚时代问题,不要以为还处在刚改革开放时期,甚至还跑得更远一点,回到以前的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十九大报告当中讲的,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个交汇期,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贯彻14条基本方略,当务之急是要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而且要保证每一个人都要进入小康社会。

二是“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也就是未来的两个15年,已经给我们的发展作出了规划。

三是“三个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到进入新时代有“三个意味”,特别强调近代以来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1949年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然后我们在1978年要富起来,现在还要接着摆脱贫困继续富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强起来,强起来已经成为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因为富起来以后,我们发展必然是朝着强起来的目标。

四是“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四个伟大”,是我们贯彻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目的和动力。

五是“五个文明”。“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十九大报告非常系统地明确了“五个文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对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新贡献。

【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由一系列接续推进的新征程书写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征程之“新”,体现为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新”,还体现为战略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如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和梦想。189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首次提出“振兴中华”。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继承,更丰富、发展和创新了这一伟大梦想的内涵。

96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还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

【全面小康六个“更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六个“更加”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再到发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动员令,我们党对发展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着眼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设计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在“三步走”战略指引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承前启后赋予了“两个一百年”新的内涵: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三步走”到“两个一百年”,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经验的积累、治国理政的传承,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期盼,实际上也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大既聚焦于当前的问题和任务,也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作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可以说,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的提出,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核心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将进入强国时代,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部曲。同时,现代化的内容也更加全面丰富,不仅包括经济上更加富裕、政治上更加民主、文化上更加文明、社会上更加和谐,还包括生态上更加美丽,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部署的同时,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过长期努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跃升,两者既紧密衔接又环环相扣,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只有深刻把握“两步走”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才能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不断把蓝图化为现实。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落实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各项战略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收官和开局并举,承前与启后交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归根到底靠实干苦干、靠开拓进取。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瞄准目标不停干,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振奋人心。这一宏伟蓝图中,“美丽”二字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引人注目。

明确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标志之一,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的新的部署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之以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内容,篇幅大、分量重、目标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美丽中国建设已经迈出铿锵步伐,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速度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到2035年如期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部署,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明确宣告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认知、新判断和新战略,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发展时期。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来看,特指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時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其第一层含义是,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第二层含义是,要依靠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第三层含义是,通过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这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分别从基础任务、战略支撑以及制度安排3个层面,全面界定和定义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首先,指出了全面贯彻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线。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战略的指引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落实在切实提高实体部门体系的供给质量方面,而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我国经济质量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目标。具体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效果:一是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既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二是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既通过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依靠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来实现迈向“中高端”的目标;三是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激励创新创业,关键就在于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新型工人阶层。

其次,指出了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和核心途径。一方面,阐述了通过“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来建设和支撑我国的创新发展路径,即依靠“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特别是针对我国在应用创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短板,依靠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这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体系,来加快促进以“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为内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强调了当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重点任务,即通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培养各种类型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改革突破方向和具体政策着力点,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创新型国家的推进。

最后,指明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从总体思路来看,当前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是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从具体改革任务来看,围绕这两大重点改革任务,又提出了囊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8个方面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具体改革举措,事事瞄准要害,件件关系全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鄉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以往的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使其被动地去接收城市发展的带动和辐射,没有从内在上激发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也要从过去的被动接收反哺,到今天的主动作为、实现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5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尤其是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掷地有声地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的根本,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由此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让农民心中有“定心丸”,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饭碗不应该仅仅是粮食的数量安全,还要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心更安全,这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提升,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特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区域开放布局、自贸试验区改革、对外投资等方面对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首次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新时代,标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需要从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新领域、新优势等方面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在新模式方面,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推动陆海内外联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要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要在继续推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形成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相互呼应、并驾齐驱、互推共进的局面,借助陆海内外联动,终将形成融合贯通、浑然一体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在新业态方面,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重在质的提升,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就能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就能为提升外贸竞争力助力。同时,要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为外贸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新平台方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平台阔则格局大。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的相互呼应能够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可持续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对外开放最引人注目的表述之一。这种“自由”与“自主”,不仅仅是税收和贸易方面的,更是制度安排领域的。地方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上不必“千篇一律”,鼓励“百舸争流”。我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起率先探索试验的使命,成为开放的新高地,在投资、贸易等领域形成的123项改革试点经验已经在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切实推动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在自贸港里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自由流动,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港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简化一线申报手续,这将搭建资源高效配置的平台,有利于发展大宗商品离岸交易,使中国外贸赢得更多话语权。

在新领域方面,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未来5年负面清单制度的全面实施,不仅改变中国的管理体制,更会引领政府职能的转变。未来服务业大范围的对外开放会使之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新的重要领域,让“引进来”的重点从传统制造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全面转型。

在新优势方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种“新优势”就是通过搭建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大幅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使更多中国企业成长为整合全球资源的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本、市场等优质资源,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在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我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满盘皆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最广泛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最真实就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最管用就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种制度安排既保证了人民参与对社会一切事务治理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也保证了人民意愿实现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还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和制度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主要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十九大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民主协商的重要性,并对民主协商做了进一步的制度安排。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在基层。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对5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精确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起点、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跨越和突破。

一是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后强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全新部署,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推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二是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法治中国的内涵比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具时代特征: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仅要推进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推进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的转型,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拓展、深化和跨越。

三是从建设法律体系到建设法治体系。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由此,我国法治建设的总抓手开始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律体系是法律的规范体系,而法治体系则是法律的运行体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体系,而且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环节,保证法律运行的保障监督机制和法治队伍建设,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要求,突出了法律的实施和实效。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四是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的法治模式的精辟定型。中国法治不仅应当是形式上的法律之治,更应当是实质上的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就是反映人民意志、尊重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的法律,就是体现民意民智、符合客观规律、便于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良法善治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工具主义法治和形式主义法治的局限,是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质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本次报告有关法治论述的一个新亮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贵在“全面”,全面建設法治中国,要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调动全党、全国、全军、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法治建设,为此必须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协调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全环节工作,使得法治建设不仅成为政法部门的大事,也要成为所有党政军机关部门的大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坚定政治认同,增强道路自信。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在这条正确道路上,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牢记国情、坚持道路、坚定信心。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深刻领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维护国家统一,筑牢钢铁长城。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成为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要培育统一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筑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深化文化认同,共筑精神家园。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呈现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鲜明特征。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筑就民族之魂、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

倡导包容共生,融洽民族情感。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主题。当前,民族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敌对势力极力煽动民族分裂思想,民族关系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存在矛盾和问题。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使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深刻认识“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共建共享。这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重大经济问题,又是重大政治问题。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帮扶支援,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中华文化新辉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阵地更壮大,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文化自信的提出和阐扬表明,中国共产党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根本性意义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中华民族文明演进逻辑的把握能力。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通过“三个独特”和“四个讲清楚”的理论,充分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南针”“黏合剂”的功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另一方面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基于传统、跨越时空、融通中外、贴近当代、富有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充分阐扬和传播。

主阵地更壮大、主旋律更响亮,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加奋发有为、朝气蓬勃。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先后召开,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磅礴的精神力量。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已成为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刘慈欣、曹文轩登上所在领域的世界最高领奖台,印证了“中国最好的文学就是世界水准的文学”;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战狼2》獲得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表达了民族性的审美话语。当代文艺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形成自己的美学向度,从严肃文学到大众文艺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已成为理论界的自觉行动。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理论界正在对“中国故事”进行充分阐释,努力将“中国经验”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层面的概念和范式。

从文物保护到古籍出版,从戏曲进校园到传统节日复兴,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日渐挺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到世界舞台上的文明互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理想照进现实。浚通文化的源头活水、筑牢民族的精神大厦,亿万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正迈向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堅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因此,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时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国梦蕴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中国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逻辑起点。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才能做到关键时刻决战决胜,国家安全才有底数,民族复兴才有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亲抓实抓,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着力强化练兵备战,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汇聚了强军兴军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带领全军官兵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5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这个核心的掌舵和指引。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变化十分深刻,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的浪潮中,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期望,下大力气解决好我军面临的矛盾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面向未來、面对挑战,全军官兵将砥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更加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始终聚焦备战打仗,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提高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的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历史意义上回望了国际社会战争与和平相互交织、安全与发展相互依赖的演变进程,坚决摒弃丛林法则、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着眼人类最大公约数,真正拿出解决人类难题的选择与方案,充分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理论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外交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创新和超越了过去300多年来西方传统的思想理念和国际关系理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时代意义上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这条主线,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借鉴路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现实参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世界意义上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和严峻问题,以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发挥中国作用,提出中国倡议。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适应国际局势新变化,兼顾世界各国新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任务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它的重要理念和主要举措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些内容是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科学理论和战略规划。

【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有变化,有不变。在变与不变中,透露着丰富的含义。

不变的是“打铁自身硬”。5年来,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这个“打铁人”,要锻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块“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这一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坚强有力,这个伟大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打铁自身硬”是党中央对自身执政地位和所承担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包含着对履行历史使命所需能力的深邃思考,体现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度,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变的是从“还需”到“必须”。从“还需”到“必须”变化的背后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鲜明的态度,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底气越发充足,是对过去5年党探索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经验的再明确和再确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承担起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新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就需要黨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要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打赢反腐败斗争。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有效运用“四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违纪必究,破规必处,动辄得咎,体现严管就是厚爱。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打铁必须自身硬。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完成新任务,关键在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党的十九大在明确党的建设总基调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必须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要求我们要把党管好治好,管好治好就必须全面从严。

二是突出党建主线。这条主线的关键词是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不同的是,十九大报告在党建主线部分增加了长期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目的,也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三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实际上是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即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观点在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提出,是对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就是要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健康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就是要求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四是打牢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我们共产党人经受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打牢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根基,就需要把理想信念建设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全党牢记宗旨、拧紧“总开关”;就要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五是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着力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新时代攻坚克难完成新任务,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至关重要。我们要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抓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正向激励制度建设,倡导严管就是厚爱的管理理念,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主动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我们现在处在爬坡登顶的关键阶段,开创新局面赢得新优势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必须调动全党的创造性。增強创造性就是增强我们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因事而变采取正确应对方针政策的能力。

六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所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这个全面中,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制度建设要贯穿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过程。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形成,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还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七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质量关乎生命。我们党一直重视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加强组织建设,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断提高干部队伍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就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构建由党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量;就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执政质量,要求全党不断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个方面的本领。

八是牢牢扭住一个总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明确我们党信“马”、姓“共”;其次,我们党要真正具有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第三,通过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扎实的执政绩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来赢得群众爱戴与拥护;第四,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纯洁党的肌体,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后,经得起风浪考验和朝气蓬勃,这就需要我们党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绝不犯颠覆性错误,同时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养分,保持生机活力。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在过去5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透过表述的变化,释放出了反腐最强音,这是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反腐败斗争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的一次有力宣示,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曙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余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2016年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代了自己的问题,而纪检机关2016年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则比2015年下降了17.5%……短短几年,反腐败斗争成就令人瞩目。

这些成果的获得,使得反腐败斗争实现了从“呈现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转变,同时也充分表明反腐败获得了普遍的人心。反腐没有回头路。过去5年,反腐高压让贪官扎心、百姓舒心,但与时代发展、百姓期望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当前,我们正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新时期新时代,对于反腐败自然而然有着新的要求,也需要一支有战斗力、保持先进性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对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给出了响亮的答案,体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也体现出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决不能松松气、歇歇脚的坚定决心。

当然,从“态势”到“胜利”,需要决心,更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招硬招。在反腐败和反“四风”保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高压态势的同时,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党内监督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齐头并进;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监督,增强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让腐败行为无处可遁。此外,还需用好问责条例这个管党治党利器,加快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从制度上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只有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打好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之仗,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监察体制改革全国推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制高点,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远见,作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整合反腐败工作力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提法意义重大,既表明了中央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又明确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最新路线图。在党委领导下,纪委和监察委合署办公,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面覆盖。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长期执政、全面执政,要应对风险挑战、完成历史使命,必须使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結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统一,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4篇:新时代 新征程 十九大演讲稿

新时代 新包河 新作为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包河群众的璀璨梦想,新时代的蓬勃朝气,迸发着包河干部的昂扬斗志。我是如此的幸运,可以用奋斗去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是如此的自豪,可以用奋斗去书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深刻阐释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中国人民,向亿万人民发出了奋进新时代的号召。击鼓催征,这是进军的动员令,扬帆起航,这是前行的集结号。壮志豪情,这是奋进的大气魄。

?载包河人,九登青云路。这是我在包河工作的第? 个年头,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工作者,我见证了包河城湖共生、万象更新的大发展、大跨越。我见证了常青机械在上交上市,载入包河发展史册。我见证了常青街道扫黄打非大综管模式创新,示范全国。我见证了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柏义兵30多年钻研 。。。。。

诠释何谓工匠精神。我见证了河长制全面推行,彰显包河打造青山绿水的决心。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就是一部时代进行曲!童年时《春天的故事》的旋律还在耳边响起,少年时《走进新时代》歌曲催人奋进,青年时踏步在《走向复兴》之路上奔跑,新时代的《中国梦》正扬帆起航。 ?年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包河这片土地上展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景,洋溢着“时不我待”的干事精神,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君可见包河经济多轮驱动,十年腾飞,综合实力迈向全国50强 君可见包河文化品牌凸显,推陈出新,文化产业后来居上。 君可见包河生态品质突出,宜居宜业,品质首善区魅力彰显。 硕果累累,凝聚着包河儿女的辛劳汗水,争先进位,展示着包河干部锐意进取的不竭斗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展开,等待我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生态环境,从支持创业创新 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我们的奋斗 提供了最有力的的支撑,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更不会辜负每一个奋斗的人、

做新时代奋斗的青年

要敢做“我自归然不动”的坚定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身纪律。反腐倡廉)

要争做“铁杵磨成针”的奋进者。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宣传案例、遇到的苦难)

要勇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搏击者。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想法)。

今天的奋斗,铸就通往明天的路基,从“三做四创” 到头雁工程,从一核两翼到

,伟大的目标正在召唤,壮阔的征程就在脚下, 正向总书记所谆谆告诫的“路虽然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包河发展的东风早已来临,包河腾飞的进程时不我待。,团结奋进,山海可蹈,戮力同心,未来可期,包河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聚沙成塔、汇涓成海,书写包河发展新的篇章。

第5篇:《踏上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稿

?

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姿建功新时代 ?

---读《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有感 ?

胡梦洁 ?

评委老师好!我是 9 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姿建功新时代 ?

(最近,我阅读了《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学生读本,不禁心潮澎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

70 载峥嵘岁月稠。中国经历了很多,有艰辛的探索,有无比的磨难,更有辉煌的成就。泱泱大国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讲着《春天的故事》,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强起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一个个辉煌成就集中展现,科技全方位突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个个“世界第一”铸就了国人的中国梦。

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谁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

新时代的我们,见证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处于重要的历史节点: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 年是建党 100 周年,2049 年是新中国成立 100 年。在时间的轴线上,书写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历史,镌刻下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的背影,亦需要无数人继往开来,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

用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用奋斗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他们用行动向我们展现奋斗之美。正如最可爱的人黄继光、杨根思,为我们守护了安定与和平;罗阳,航空报国,歼-15 战斗机成功降落辽宁舰;钟南山、张伯礼,冲锋在抗疫一线,为国家和人民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

奋斗,已经成为新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的精神,也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助力。5G使万物互联,大数据应用,为安全生产、复工复学提供了科技保障。华为,不惧风浪,成长为全球 IT 领头羊;“量子鬼才”陆朝阳,让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先世界;谢军,仰望星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

他们的梦想因奋斗而更加灿烂! ?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一定要铭记辉煌的历史,手握接力棒,立足当下,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勇做时代弄潮儿,在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实现我们能实现的中国梦,全力奔跑去取得最好的成绩,为自己、为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已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青年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新时代的新青年们,奋斗赋予青春最美的色彩!奋斗开出青春最美的花朵!奋斗成就未来!我们的资本就是拥有青春,我们的背景就是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只要我们在新时代激荡的青春下努力学习,爱岗敬业,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的新青年们,请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姿建功新时代吧,中华民族已扬起风帆,我们斗志满满,请拭目以待我的乘风破浪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十九大演讲稿(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不忘初心,携梦前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携梦前行》。大家都知道,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移,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国之命脉,端在教育。强国须由教育奠基,教育助力强国建设。而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切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没有一种职业和我们一样是做“未来人”的工作,面对的是生命,耕耘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希望。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上始终扛着两个字,那就是“责任”。的确,“责任重于泰山,教育任重道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虽然只有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两鬓终会斑白,但我相信一支粉笔照样能写满我人生的精彩,我的青春将会因我的学生们千百倍地延长。

新的时代,带给我们新的憧憬;新的起点,展望我们新的未来。总书记曾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上好每一堂课,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两年前,我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来到了这里,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那纯真可爱的模样,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鲜花盛开般的笑脸很快吸引了我,并一直牵动着我的内心,我被他们的天真无邪、淳朴自然深深打动!他们用稚气的声音向我问好,那灵动纯洁的声调时常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两年的教学经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两年中,我付出过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让我懂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惧风雨,方能迎来新日出。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感今天教育的来之不易,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带来安宁,带来和平。今天的中国,给予了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自由选择的权利,实现自我的勇气,创造价值的机会。让我们每个青年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有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和历史。从前是人拉着国家走,现在是国家推着人前行。我将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不断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中国青年,国之栋梁!就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梦前行,以全新的面貌拥抱新时代,迈出新步伐,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7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追求

新时代 新征程 新追求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店埠学区北苑小学 余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展望未来,总书记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教育更充满信心,更加坚定当初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当老师是我孩童时的梦想,1997年师范毕业走上讲台已近二十年了,至今还记得学校围墙上书写的那八个方正刚劲的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句对教师职业道德最凝练的概括成为了我一辈子的职业追求。二十年了,让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教育这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付出。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切实增强责任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信息化新时代,我们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时代的命脉,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博学深思,严谨治学的有为之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师爱是教师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教师以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交流,教育教学才有成效。“亲其师 信其道”,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陪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值日,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以生为本,让爱先行,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自然呈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后是家庭。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帮助。如何让家长主动配合、自愿合作,最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找想。还记得那一年教一年级。开学两天后,正在班里上课的我被教导主任叫了出来,“余老师,这个孩子刚从上海回来,现分到你们班,麻烦你安排一下。”这是一个皮肤白皙,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当时的他躲在妈妈的身后,皱着眉头,看我的眼神也充满敌意。“老师,不好意思,我们回来迟了,真是抱歉。”他母亲下意识的弓着腰,满脸歉意的笑容。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微笑地应道:“没事儿!来,小同学,老师带你进班吧!”说着,我走过去,亲热地拉起了他的手。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见他使出全力将我的手甩开,撒腿就跑。他妈妈则奋力追赶,拖拽着挥起了手,孩子爷爷则伸出双手去遮挡儿媳妇将要落下来的巴掌„„孩子大声地哭叫着“我不上学„„我不上学„„”我明白了,这孩子还没做好上学的准备,可这„„也太任性了吧!不行!既然已是我们班的一员,我就不能袖手旁观。我拉住了孩子挥舞的双手,对他妈妈说:“交给我,放心回去吧!”虽然他妈妈尤其是爷爷万分得不舍和怀疑,但还是决定相信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下好了,他更撒起泼来,睡地打滚,捶、打、掐„„“我还管不了你了,这孩子!”我牢牢握住他的胳膊,凭他怎么动,哪怕是将我的手腕处抠出两道痕子也丝毫不放松。孩子终究是孩子,没有了家长的庇护,很快,他就彻底放弃了抵抗,乖乖地和我进了班。下午一到学校,他妈妈就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太谢谢你了,余老师。这孩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着他,想干嘛就干嘛,任性得很,就是不愿意上学。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行,只能讨好他,上午才送过来的。要不我们怎么会迟到两天才来呢!这下好了,太谢谢你了!”“不用客气,我能理解。也谢谢你当时对我的信任,你放心,既然你把孩子交给我,我一定会负责到底的。”这之后,孩子听话懂事,学习认真,还当上了班级里的小组长。遗憾的是,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不得已随父母转学回老家就读。一次在街上的偶遇,她的妈妈还不停地对我道谢。从教二十年,我是老师,也是母亲。遇事时,我必须要站在这两个立场去解决,必须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将学生视为己出,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努力使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使我们永不懈怠;“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让我们志存高远;“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促我们和谐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老师们,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第8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追求

涞源县甲村中心小学 苑月亮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展望未来,总书记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教育更充满信心,更加坚定当初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当老师是我孩童时的梦想,至今还记得学校围墙上书写的那八个方正刚劲的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句对教师职业道德最凝练的概括成为了我一辈子的职业追求。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教育这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付出。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切实增强责任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信息化新时代,我们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时代的命脉,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博学深思,严谨治学的有为之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师爱是教师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教师以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交流,教育教学才有成效。“亲其师 信其道”,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陪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值日,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以生为本,让爱先行,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自然呈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后是家庭。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帮助。如何让家长主动配合、自愿合作,最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找想。从教几年,我是老师,也是母亲。遇事时,我必须要站在这两个立场去解决,必须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将学生视为己出,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努力使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

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考,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纲领性文献。新党章明确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定位,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调整、充实、完善党的纪律内涵和执纪原则,细化了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为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重大政治任务。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高得上去”,精读报告和党章原文,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又要“低得下来”,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案例,上下结合、学深悟透,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行动上真正落实,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没有“四个自信”就没有“四个意识”,要伴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出一份忠诚,学出一份担当,学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责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能为之添砖加瓦无上荣光。要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使我们永不懈怠;“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让我们志存高远;“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促我们和谐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老师们,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第9篇:新时代,新征程

六年级(4)班 高桤涵

轻舟一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的身影置身在小船中。这是在《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一位平凡的老人圣地亚哥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消瘦憔悴,在脖颈上有很深的皱纹,腮帮上还有许多褐斑。”作者海明威将他刻画得如此普通,可是在我读完后却再也不敢说他普通了。

老人圣地亚哥以捕鱼为生,却有一次连着84天一条鱼也没捞到,在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高超的技术,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他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比他船还要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赢得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胜利,但是鱼大劲也大,马林鱼拖着小船游走了很远,漂走了整整两天两夜,圣地亚哥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受过的艰难的考验,终于把马林鱼刺死并栓在船头。然而却遇到了鲨鱼,将老人辛苦的成果吃的只剩下骨架。

作者海明威为什么要让老人失败,按书中老人曾说过分一句话来讲:“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用自己的心血凝成的劳动成果丧失的情形下,还能乐观的说要造一个及结实的铁锚头,以它来对付那些令人厌恶的败类,显然这是令人惊讶的。在至关紧要的岔路口,我们难道就不会像圣地亚哥那样战胜自我吗?

在读书的同时,我更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幸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并非最后成功才是幸福,幸福在于追求之中。”老人圣地亚哥也不是如此么?

上一篇:新后勤副校长述职下一篇:教堂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