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个案

2022-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个案

门急诊护理对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的护理管理探究

【摘要】目的:研讨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行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门急诊34例危重症住院患者,遵从“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传统转运)和观察组(19例,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转运时间以及转运质量。结果: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转运质量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结论: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理想,可缩短转运时间并提高转运质量。

【关键词】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工作;护理安全管理;转运质量

门急诊是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经初步抢救和治疗后,需对患者的病因进一步明确;而为了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相关检查,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工作。但在多因素的作用下,部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会出现不良事件,增加临床死亡率的同时不利于患者预后。可见,需强化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旨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转运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抽取我院门急诊34例危重症住院患者并分为对照组(15例):男、女分别为7、8例;年龄54-89(71.33±7.74)岁。观察组(19例):男、女分别为10、9例;年龄53-89(71.14±7.55)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转运:护理人员运送患者过程中需借助平车,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全程给氧保持其呼吸处于畅通状态。

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1)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抽调科室优秀护理人员成立小组,并提前对成员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工作,可强化其应变能力,确保其在急诊抢救和转运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此期间还需综合工作现状对院内转运标准流程进行完善,确保护理人员在转运工作中有详细和标准的流程。(2)安全评估:转运前由医师、护理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转运可行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充分准备,将转运工作中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与患者,获取其签字同意后开展转运。(3)转运前准备:提前通知接受科室,讲患者病情大致说明,要求其做好检查及治疗准备。留置针输液并确保管道畅通。各连接处的紧密性做好检查,无误后将其妥善固定。转运过程中严格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携带急救物品。转运前帮患者将头偏向一侧,摆好体位后清理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异物堵塞呼吸道。转运期间护理人员需保持沉着、冷静,强化患者的内心安全感,既然提高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配合度。(4)转运时护理:拉起床栏并用约束带交叉固定患者。在此期间对患者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患者在出现异常后可进行就地应急处理。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便于后续更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转运时间:主要对比转入病房时间以及转入导管室时间。

转运质量[2]:医院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对比“转运设备、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电话询问”四项内容,单项分值100分,评分和患者转运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资料

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资料并展开分析。文中计量资料借助(x ±s)表示且用t 检验,计数资料借助%表示且用x2检验,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两组转运时间

数据可见,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P<0.05。见表1。

2.2转运质量

数据可见,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急诊医学日益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门急诊科室就诊患者人数大幅增加,而由车祸、意外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率也呈每年递增趋势,因此对门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除常规的急救措施外,安全转运工作也至关重要,是危重症住院患者急救成功的关键。

为确保院内安全转运工作顺利开展,就需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和风险意识,转运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提前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相关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后开展下一步治疗,继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此研究结果示: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转运质量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证实了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提示:护理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致使患者对转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顺势而生;该模式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在轉运前后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解决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同时规范护理措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劳汉玉, 黄亚珍, 李萍. 安全转运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医院内转运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9):80-83.

[2]黄艳, 王燕雯, 陈纯,等. 妇产专科医院急诊住院患者转运交接的应用效果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v.48(04):100-102.

[3]房媛媛. 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症转运价值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44):P.156-156.

作者:李文玲

第2篇: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内产科接诊的14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并对其实施分组护理对比,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各70例。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2±4.4)分、(38.9±3.2)分,较之护理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100.0%,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提示观察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产科危重症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产科接诊的14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對照组,每组各70例。纳入标准:(1)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无精神疾病病史,患者可进行正常沟通。(3)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病例资料不完整以及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调查研究的病患。对照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31.4±4.6)岁。其中14例为重度子痫前期、11例为前置胎盘、9例为胎盘早剥、1例为子宫破裂。观察组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31.5±4.9)岁。其中13例为重度子痫前期、12例为前置胎盘、8例为胎盘早剥、2例为子宫破裂。统计并比较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研究具有可行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批准。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理,保持患者在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指导,严密观察患者达到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等。

1.2.2心理干预

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需要保持病房的湿度为55%左右,温度在23℃左右,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房的情况和相关的救治流程,以达到帮助患者了解和适应环境,改善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消除由于治疗环境的变化而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需要更多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加与其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平复负面情绪,对于一些产生焦虑、紧张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使患者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讲解,一些常用的急救操作等宣传,例如对患者阴道出血量的观察、输液输血、有创压的监测记录出入液量以及子宫定时按摩等。并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同时告知患者进行相应的配合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其次,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镇定药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动员家属参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且鼓励家属增强与患者的交流,避免患者因为孤单落寞而产生负面情绪,并且及时告知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顾虑,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医院定期以讲座或宣传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流程、效果、注意事项等做出详细讲解,还有就是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出现的感染现象,以及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讲解。在进行宣讲的过程中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解答,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同时拥有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1)SAS评分:采用焦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共含有20个评分条目,4级评分原则(各条目均设有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等选项,分别设1~4分),总分越高则表示焦虑越重。(2)SDS评分:采用抑郁评价量表,设有20个题目,均采用1~4分制计分,其中第2、5、6、11、12、14、16、17、18和20题为反序计分,其余为正序计分,总分越高抑郁越重。(3)并发症发生几率。(4)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共设非常满意、满意、尚可及差等四个选项,对调查问卷信度检验,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57,问卷一致性高,效度KMO=0.836,问卷项目比较合适;以非常满意及满意统计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如SAS评分、SDS评分、患者年龄等)均实施t检验,以(x±s)表示,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对比治疗前组间SAS、SDS评分差异,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较高,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9.2±4.4)分、(38.9±3.2)分,降低程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1例,总发生率为5.7%,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48例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2例表示满意,总满意率为100.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现阶段,因为饮食习惯与环境的变化,对妇女的生育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妇女产子过程中极易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危重症病情,此类病症具有病情发展快、结局凶险对患者和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极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情绪。而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作用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度的紧张和害怕情绪,并且对治疗没有足够的信心,严重者出现拒绝治疗,从而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社交障碍等症状,对于此类病人一定要对其实施科学的心理干预,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以14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常规组焦虑和抑郁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翁淑珍,张安娜.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在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4)

[2]赵梅平,闫君,霍秋惠,仲健,罗梅.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3)

[3]黄丹.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

作者:陶然 张淑丽

第3篇: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和SDS评分和焦虑症的发病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 和SDS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此外,观察组患者SAS 和SDS评分以及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发病率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产科危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焦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产科危重症;焦虑症;临床效果

产科危重症指的是患者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急性危重并发症,比较常见的病症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以及产后出血等。产科危重症患者主要特点为发病快、病情严重,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极易诱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抑郁症、焦虑症以及恐惧症等。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干预治疗,以达到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达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产科危重症患者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以产科12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临床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2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7±3.5)岁。患者主要病症为: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栓塞、胎盘前置、子宫破裂、脐带脱垂患病人数分别为18例、16例、12例、7例、3例、2例、2例;對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1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3.8)岁。患者主要病症为: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栓塞、胎盘前置、子宫破裂、脐带脱垂患病人数分别为17例、15例、13例、8例、3例、3例、1例。入选标准:所以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器官衰竭以及精神类疾病,并且经诊断均符合产科危重症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干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病房内保持安静、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指导,同时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如有突发事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过程中谨遵医嘱等。

1.2.2 心理护理干预

第一,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尽快熟悉治疗环境,大多数患者术后会直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介绍ICU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让患者能够清楚救治流程,对治疗充满信心,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对病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治疗前护理人员还行多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紧张的心理,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

第二,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病房内湿度最好控制在55%左右,温度在23℃左右最佳,并且将病房内的光线和仪器摆放进行合理的设置,注意仪器声音不要大,避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光线不要太强,避免外界因素对患者造成干扰,使患者处于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第三,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自己对治疗过程存在的疑虑。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和其家属的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感兴趣的话题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还可以为患者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其次对患者进行医疗设备和技术操作上的宣传,这样能够让患者充分的了解治疗水平,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

第四,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急救操作的培训,主要以下几个项目:例如对患者阴道出血量的观察、输液输血、有创压的监测记录出入液量以及子宫定时按摩等。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为:第一,动作轻柔规范,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做出相应的配合。第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对患者实施适量的镇痛药物,减少患者治疗过程的痛苦[3]。

1.3 观察指标

首先,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其中SDS评分标准为:轻度抑郁为52分至62分;中度抑郁63分至71 分,重度抑郁高于72分;SAS 评分标准为:轻度焦虑52分至62分,中度焦虑63分71分,高于72为重度焦虑。最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标准差(x(—)±s)来显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两组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与SAS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对于护理前SDS 和SAS 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发病率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组内比较,抑郁症与焦虑症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最近几年产科危重症患者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产科危重症的特征为病情变化快、结局凶险,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4]。由于以上原因,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这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患者心理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主要通过对环境的改变、技术和设备宣传以及护理人员的全面护理再结合心理干预,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项研究主要以本科室12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结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护理措施能够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给予妇产科危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作用非常明显,此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兰艳萍.产科危重症病人术后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2 ;15(06):99-100.

[2]莫彦华.浅谈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3 ;09 :102-103.

[3]贺美琴.产科危重症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 ;27 :74-75.

[4]刘娟.探讨产科危重症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 ;02(20):4198-4199.

[5]张美春,陶慧,刘丹,等.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 ;42(02):90-93.

作者简介:高可,河南新郑市,1991年3月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护理专业教学。

作者:高可 甘婷

第4篇: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萌

概述 •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 • • • • • 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常规 •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 防治并发

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 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持续使用。 • 有创通气: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情况,改用。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可采用激素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 重症肺炎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根据病情均衡各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强免疫功能 •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意识障碍。

•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发热,腹痛三天伴呕吐腹泻入院,查体:神志尚清,两肺呼吸音低,闻及湿罗音,咽部充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7.6℃,脉搏100/min,呼吸21/min,血压80/60mmHg,主诉: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肠,心肌酶谱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症状,红白细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红细胞,造血系统改变,测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受损,一过性肺水肿,肝功能受损。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实质的炎症。因感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相应表现。

三、治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后改为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治疗以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一方面胃内减压,另一方面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同时用大量丙球,阻断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经过治疗护理,病情好转,现基本抢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现的心包、胸腔积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诉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护理措施

(一)管道护理 病人病重期间有多根管道: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护理方面,妥善固定经口的气管插管,检查插入长度(22cm),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每日行口腔护理,绷带每日更换,牙垫每日更换,定时观察气囊充气情况,确保充气适宜,随时予石蜡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监测湿化温度,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湿化,并增氧3分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流程进行,吸引瓶及时更换,旁边备简易呼吸机以防呼吸机发生障碍。

胃管方面确保在位,插入长度为55cm,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顺序进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深静脉留置管每日治疗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换药,确保置管处干燥,固定良好,治疗结束后用肝素钠封管,病人的时间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以确保疗效。根据不同药物调节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进行会阴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引流管始终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定时复查尿常规。拔管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础护理 插管期间,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拍背,睡气垫床,翻身时防止气插管脱出,进食流质期间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多为水样稀便,每次大便给予温水搽净,并用红外线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热期间予冰袋、冰帽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保护好耳廓防冻伤,病人出汗时更换潮湿衣物,使用约束带期间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镇静期间病人眼睑松弛,不能完全闭合,予湿纱布封盖,保护眼睛,必要时按摩。每次交班详尽、仔细,护理记录准确及时。

(三)心理、安全护理 镇静药停用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也能比较好的配合,约束带解除。期间病人不能说话,用写字板进行沟通,尽量满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疗、吸痰时,向病人讲清目的、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较好的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的在位。并经常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体会

重症肺炎来势汹汹。而且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这一抢救病例告诉我们,医护人员要求有高度责任心,及时、准确、快速、合理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第5篇: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病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萎缩、退化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程度以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监测等。

1.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可采用GCS计分。颅内压的测定可了解脑积液压力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2. 循环系统监测

包括心率、心律、无刨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等。 3. 呼吸系统监测

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音、潮气量、死腔量、呼气压力测定、肺胸顺应性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胸片等。其中血气分析是较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护士应了解其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4. 肾功能监测

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保留体内所需物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它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而对其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5. 体温监测

是一项简便易行、反映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正常人体温较恒定,当代谢旺盛、感染、创伤、手术后体温多有升高,而极重度或临终患者体温反而下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 保持患者良好的个人卫生

按要求为患者进行晨晚间护理,必要时行床上擦浴,及时更换污浊的床单位及病号服。保持口腔卫生,根据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注意眼睛护理,涂敷眼药膏或用盐水纱布覆盖患者双眼,以防角膜干燥而引起的溃疡、结膜炎。排便后清洁会阴部,定时会阴冲洗以保持会阴部清洁。

2. 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通过规律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清洁,使用缓解局部压力的装置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3. 维持排泄功能

排便护理,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留置尿管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4. 保持肢体功能

经常为患者翻身.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患者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其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或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及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矫形装置。

5. 做好呼吸咳嗽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

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来预防呼吸道分泌物淤积、肺炎、肺不张等。

6. 注意患者安全

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用具约束患者,防止坠床或自行拔管等;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7. 保持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包括:①病情危重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②突然在短时间内丧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身体功能的控制,完全依赖于他人;③不断地进行身体检查,甚至触及身体隐私部分;④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⑤治疗仪器所产生的声音、影像、灯光等对患者的刺激;⑥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而引起的沟通障碍等等。患者的家人也会因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经历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有同情心。

2. 在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精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 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

4. 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患者建立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5.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6. 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7. 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爱、关心与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刺激,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问减低灯光亮度,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病室内应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发出的噪音,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病室内适当位置悬挂时钟,令患者有时问概念;在操作检查治疗时使用床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发热的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温过高 2. 体液不足的危险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 焦虑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2. 活动与休息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室温在18-22℃,温度在50%-70%。 3. 药物治疗及护理

1) 药物降温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静脉补液。

2) 物理降温 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敷冰袋、降温贴;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对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疾病的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

4)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4. 观察要点

1) 定时测体温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2) 观察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 如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伴随症状。 3) 观察饮水量及饮食摄取量、尿量变化 5. 心理护理 1) 体温上升期 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应加强巡视,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 高热持续期 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6. 其他

1) 口腔护理 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行口腔护理,口唇干燥时给予涂护唇膏。

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其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7. 健康教育

1) 告知患者和家属保证充足营养及足量饮水的意义。 2) 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

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 观察要点

1. 意识与瞳孔 2. 肢体温度和色泽 3. 血压 4. 尿量 5. 心率、脉搏 6. 呼吸 7. 全身状况

二、 护理措施

1. 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3) 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4) 动态自主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变化。 2. 维持有效循环

1) 快速补液 开放静脉通路(1-2条),并保持通畅,一条扩容,一条输抢救用药。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根据病情动态监测CVP、co等。 3) 体位 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 4) 正确记录出入量,记每小时尿量。 3.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 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

2) 由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防止渗漏。 3) 使用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药量。 4. 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意外拔管。

5. 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清理呼吸道无效 2. 有误吸的危险 3. 有感染的危险 4.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 营养失调 6. 排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流食;4-6次/日200-300ml/次。 2. 休息与活动

1) 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2)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早期遵医嘱中频/气压治疗,预防肢体血栓形成。 3) 谵妄、烦躁不安者,立起床边护栏,避免坠床;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约束,防止外伤,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3. 观察要点

1) 神志、瞳孔、T、P、R、BP、Sao2. 2) 皮肤黏膜 有无压疮、感染等。 3) 进食情况 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4)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 4. 其他

1)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翻身、拍背q2h,按需吸痰。

2) 眼睑不能闭合者,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 3) 腕带标识要准确、清楚。 5. 健康教育

1) 保持肢体功能位,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2) 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遵医嘱调整用药。

第6篇: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黄凤

一、 基础护理概念

基础护理示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导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患者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示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二、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内容。

1. 负责病房环境、家属陪伴的管理,给患者建立好的医疗环境,预防感染 2. 维持患者的身体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患者合理的卧位 3. 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病情变化的信息和治疗效果。

4. 保证患者各种管道的固定并观察通畅情况,标示清楚,符合要求。 5.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对不能进食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6. 协助执行治疗方案,配合医疗诊治工作。

7. 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8. 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实施

1、 病房环境方面:要保持病室的清洁、美观、安静、舒适、方便、有序的治疗环境。行相关健康宣教。

2、 床旁单元方面: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床下无杂物,无血迹及污渍。各种管道的整齐固定,不要散落予床单元上。床头柜物品摆放纸和杯子等物品。

3、 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对于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应该做到“三短六洁” 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

六洁:头发、口腔、手、足、皮肤、会阴。

4、 患者的体位方面:患者体位应该与病情相符,按时翻身,满足患者的舒适及安全要求。我科患者无禁忌症患者宜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5、 患者饮食方面:能经口进食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于不能进食者予以安置胃管,保持胃管固定通畅,予以管喂流质饮食,时间标示清楚。

6、 患者的治疗方面:留置针、尿管、胃管等各种管道应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并标记时间,药物应该现配现用,输入速度应与病情及药物要求相符。口服药用药准确、安全、及时。

7、 护理方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如有变化随时处理并记录,护理分级符合标准,标示与级别相符。掌握患者病情,每日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管、口腔、气管等护理。

8、患者的心理指导及功能锻炼方面: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协助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第7篇: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并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出现感染,占比为7%,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护理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较其他科多,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的文献较少。为了探讨我院神经内科近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护理体会,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对其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对上述患者的病情、体温单和病程记录加以仔细的分析,此外对B超室的检查结果以及检验科检查情况进行对照,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指南》的相关规定作为感染的判断标准,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的患者情况加以整理分析。

2结果

2.1感染区域

在所有10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感染,占比为7%,其中1例为黏膜和皮肤感染,占比为14.3%,2例为泌尿道感染,占28.6%,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为42.8%,1例为其他感染,占比为14.3%。

2.2感染原因

采用抗菌药物对本文所选取的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其中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现感染。在采用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出现感染。

3讨论

3.1感染区域和感染原因

本文所选的患者样本中,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概率约为7%。在所有出现感染的患者内,最为多见的即是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则是泌尿系统感染。分析出现感染者的各项原发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脑出血患者,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的吞咽反射和正常生理反射都有各种程度的下降乃至消失,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呕吐物和痰排出;而当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吸痰等入侵呼吸道治疗方式时,存在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免疫屏障的功能,此外接受麻醉处理的患者,其吞噬细胞功能也会随之而降低。另一方面,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从而引发了患者局部甚至整体抵抗力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患者呼吸道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的观察结果还提示,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与出现感染的概率成正相关,该情况主要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及重症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而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菌群平衡,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

3.2护理对策

首先,应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因大部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没有正常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其精神已经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其家属的心情也比较复杂。此时,和意识清晰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其重要,应努力改善及消除各方面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把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家属,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同时应努力取得家属的配合,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其次,应对病区进行充分的消毒。患者治疗前后都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所在病区,应保持空气流通及室内卫生,完善对环境的管理。对于吸氧管、呼吸机、吸痰管等呼吸治疗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绝对防范一切外源性感染的机会。第三,特殊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若处于昏迷状态,应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褥干燥及卫生,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疾病。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胸部叩击、震颤、咳嗽、体位引流等协助患者进行排痰。若患者意识模糊,应在病床边准备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设备,防止进行气管插管时延误时间,当进行气管切开时,应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波动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被阻塞,及时进行雾化吸入、彻底吸痰等治疗,清除上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此外还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的波动情况判断吸痰的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变化。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则应加强局部护理。采用三腔式尿管进行导尿,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若患者使用引流管,则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并防止逆行导致的感染,进行动态监测,另须对女性患者进行会阴部的冲洗,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第四,合理使用药物。相关文献报道,若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在护理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严格控制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以药敏测试情况为基础,降低重症患者菌群失调的概率,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4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医护人员更应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对医院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进行严格的遵守,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针对性地将易感因素加以排除。医疗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严格洗手,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重症患者,另有效防止患者间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适度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无谓的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9).

[2]周永生.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第8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

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

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150mmHg,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月经史14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45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2628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4、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5、 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护理目标】

1、循环良好,排便已正常。

2、活动耐力增加。

3、无窒息或误吸发生。

4、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头晕、乏力。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知晓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和预防知识。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必要时用心电监护。

6、提供舒适的体位。

7、呕血时指导病人漱口,做好口腔护理。 活动无耐力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室内活动,逐渐增加。

5、和病人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1、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2、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减少交流时间。

3、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4、病人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床边准备抢救器械,如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 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1、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2、尽量主动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让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3、针对病人的顾虑确认、解释或指导。

4、介绍同室病友、互相交流,加强沟通。

5、耐心细致的讲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治疗过程。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1、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2、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

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用处方,慎重服用某些药物。 【出院指导】

1. 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及诱因 ,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自发出血的危险

)

2.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3. 注意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4. 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避免吸入气管,)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第9篇:1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 引言

急性有机磷中毒指有机磷类农药进入人体,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为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理过程。中毒多数来自进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食物,国内还有部分地区使用残留时间较长的有机磷农药,小儿以不慎进食污染超浓度有机杀虫剂的蔬菜、水果而中毒。有机磷进入人体抑制胆碱酯酶,一方面产生迷走神经兴奋亢进肌肉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的一系列临床病理过程;另一方面是中枢神经芳香酯酶的抑制过程出现循环、呼吸、中枢神经受损时危及生命者为重度中毒。病死率因中毒的种类、剂量、时间长短等因素而异,致残率相对较高【1】。二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5岁,昏迷1小时,患者1个小时前因与家人不和,自服药水1小瓶,把药瓶打碎扔掉,家人发现后5分钟病人腹痛、恶心,并呕吐一次,吐出物有大蒜味,逐渐神志不清,急送来诊,查体:T36.5℃,P60次/分,R30次/分,Bp110/80mmHg,平卧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上有反应,皮肤湿冷,肌肉颤动,巩膜不黄,瞳孔针尖样,对光反射弱,口腔流涎,呕吐物有大蒜味,两肺较多哮鸣音和散在湿罗音,心界不大,大小便失禁,以‘有机磷中毒’为诊断收住我科。入院后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对症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血胆碱酯酶活力为50%。两天后,患者神志转清,精神差,无流涎,大汗等。生命体征平稳。一周后患者神志清,精神好转,复查血胆碱酯酶活力为80%,治愈出院。

三 病理生理分析 有机磷毒物进入体内后迅速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丧失了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大量积聚,作用于胆碱受体,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M样作用使患者呼吸道大量腺体分泌,造成严重的肺水肿,加重了缺氧,患者可因呼吸衰竭和缺氧死亡。 四 治疗原则

1.迅速清除毒物 洗胃,导泻

2.解毒药物的使用 抗胆碱药(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碘解磷定)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呋塞米、甘露醇 4.对症支持治疗 奥美拉唑、门冬氨酸鸟氨酸 五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和尿量的变化。

2.清除毒物的护理 洗胃要彻底和反复进行,直到洗出的胃液无大蒜味并澄清为止。洗胃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肩部要垫高,以保持颈部伸展,防止舌后坠,定时吸痰,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准备人工呼吸机,呼吸困难者应持续吸氧。

4.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用药期间要注意其副作用。要观察阿托品化的表现,注意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做好给药、输液及药物反应的记录。

5.做好生活护理并预防感染 对昏迷病人要作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 6.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苏醒后,医护人员应给予安慰,关心体贴病人,不歧视病人,为病人保密,让家属多陪伴病人,使病人得到多方面的情感支持。 六 护理体会

1.彻底洗胃 及时彻底洗胃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药物的腐蚀性,病人容易出现咽部充血、水肿,再加上意识不清,不能主动配合,给插胃管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抢救过程必须争分夺秒,要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插胃管,抽胃液留取标本;一人负责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抽血化验胆碱酯酶活性,洗胃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一般用温水洗胃,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出入液是否平衡,注意洗胃次数。如洗出液颜色发红,说明可能有胃内出血的情况。应尽量减少洗胃次数,或停止洗胃,待洗出液澄清无味时,停止洗胃。胃管内注入20%甘露醇250ml,以尽快排出毒物,减少毒物吸收。

2.密切监视病情变化 建立静脉通路,早期、足量、快速重复应用阿托品。静脉输液选用留置针,以防患者烦躁不安或体位变动而发生渗液或针头脱出,保证抢救及时用药。应用阿托品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全身反应、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心率快慢。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达到“阿托品化”,即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湿啰音消失及心率加快。达到阿托品化后,应逐渐减少阿托品剂量及间隔时间,持续监测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2]。

3.肺水肿期的护理 有机磷农药主要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出现肺水肿,准备好吸引器、开口器、气管插管等抢救用品。观察有无烦躁,呼吸增快,发绀等呼吸道阻塞表现,有痰者给予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气囊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和滴速。

4.密切观察反跳与猝死的发生 反跳与猝死一般发生在中毒后2-7天,其死亡率较高,因此应严密观察反跳的先兆症状,如胸闷、流涎、出汗、言语不清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必要的处理,如遵医嘱静脉补充阿托品,再次达到‘阿托品化’,同时进行强心利尿,脱水治疗[3]。

5.心理护理 有机磷中毒患者多数为口服自杀。护理人员要最好安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

6.自身防护 有机磷农药大多都有很强烈的刺鼻气味,且对皮肤有腐蚀性,洗胃时抢救室空气中药物浓度很高,眼部会有不适感,我们要做好自身防护,戴手套,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药物不慎入眼或喷溅到身上要及时清洗。 7.健康教育 告知家属严格遵守有关毒物的防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毒物保管。农药杀虫剂毒性很大,要加强保管,标记清楚,防止误食[5],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对有机磷农药的正确认识,了解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针对病人存在的知识缺乏、精神绝望、洗胃处置之前,过程中及用药后需注意的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等护理问题给予指导。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将解释工作做到位,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融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 【参考文献】

1.沈金鸣 4例急性乙蒜素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2) 133-134 2.杨再秋 急性有机磷中毒20例抢救护理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08)4319 3.武玉霞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08)4495-4496

4.卢伟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早期抢救与护理 健康大视野 2013 21(9)171 5.周秀华 张静 急性中毒的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2006 1 149

上一篇: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先下一篇:急诊医院感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