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9月本院呼吸内科未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研究组。对比并发症等指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1:

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肾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的安全因素。方法:根据肾内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对患者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并没有发生由于因为护理不当导致的意外事故,患者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结论:对肾内科危重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治愈率和医院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肾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近期收治98例肾内科危重患者,其中有6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1到85岁之间。其中患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15例,其他患者11例。

1.2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98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保障患者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98例肾内科危重患者病情逐渐得到好转,在住院期间并没有发生任何医院内的意外事故。通过调查还显示,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十分满意。

3.讨论

医院改革中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建设满意医院。医院服务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3.1医院肾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影响因素

3.1.1医院对于护理工作重视不足: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仅由医院护理人员负责,同时也由患者家属负责。由于肾内科危重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对于护理要求比较高,但是医院对于护理工作重视不足,仅仅认为患者家属的护理责任相对较多,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对护士人员提出众多的护理要求,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的病情也未能得到良好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医院管理中未能将护理工作纳入日常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都不理想。

3.1.2护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肾内科危重患者对护理要求比较高,不仅仅包括一些日常的药物护理,同时还需要一些日常的按摩等护理。但是当前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少对患者的心理安慰,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患者甚至不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

3.1.3医院护理管理不完善:医院管理中缺少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规定,导致很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缺少相应的规范,工作人员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护理工作中缺少工作责任制度,工作人员因此缺少工作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护理工作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3.1.4病人环境因素:由于大多数的肾内科危重患者年龄较大,并且患者还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其他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健康意识比较差,难以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和护理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在住院的时候病情已经恶化,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危重患者的治疗环境中会有相应的治疗仪器,这些治疗仪器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并且患者的一个环境中的其他患者也是影响患者心情的重要因素,患者会更容易脆弱,对治疗和护理产生一种抵抗情绪。

3.1.5患者的病情:不同患者的病情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患者由于有其他的并发症,对治疗工作造成了压力。像一些贫血和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会产生全身水肿,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由于长期卧床还会出现皮肤破损等等情况。一些患者还会因为活动无力发生摔倒和跌伤的情况。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整个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工作和护理效果。

3.2肾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对策

3.2.1加强医院的服务教育工作:医院改革中强调需要改善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医院作为患者的重要治疗环境,需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今后的医院管理中需要加强服务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醫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使医院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2.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肾内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比较高,作为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方面医院需要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护理人员讲授一些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3.2.3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管理制度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规范制度,保障护理工作有章可循。由于缺少相对完善的护理制度,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建立护理责任制度,有相关的人员负责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一旦出现护理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肾内科危重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需要精心地护理和及时治疗。但是由于肾内科危重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因素也比较多,导致很多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在今后的医院治疗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及时的治疗,保障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医院护理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缓解患者的压力,使患者能够早日获得健康。

参考文献

[1] 温月,陈崇诚,刘小兰,唐晓娟.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3,25(1):140~141.

[2]薛卫斌,杨秀玲,张维.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管理[J].护理研究,2003,17(5):541.

作者:王宜萍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探讨加强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9月本院呼吸内科未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研究组。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7.14±1.96)分,比对照组(89.22±2.58)分高,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比对照组20.0%低,P<0.05。结论:于呼吸内科危重病患中用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法,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危重病患;并发症;呼吸内科;基础护理管理

医院组织结构中,呼吸内科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治的重任[1]。而护理作为医院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直接性的影响[2],为此,医院还应做好患者诊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本文选取100名呼吸内科危重病患(2020年1月-2021年8月),旨在分析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9月本院呼吸内科未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纳入对照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纪在40-79岁之间,平均(59.58±4.67)岁。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纳入研究组,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纪在40-78岁之间,平均(59.12±4.06)岁。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呼吸内科从2020年10月开始应用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方案,内容如下:(1)热情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诊疗期间遇到的问题。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保护好患者隐私。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热水和一次性纸杯等。若患者行动不便,可为其提供轮椅。(2)询问患者内心感受,注意观察患者情绪,予以患者语言上的安抚,适时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握手和抚触等。为患者播放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乐曲,促使其身体放松。邀请治愈出院的病人现身说法,向患者分享治疗心得,以起到激励患者的作用。教会患者如何调整心态,包括暗示疗法与深呼吸等。(3)保持病房卫生的整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栏、地板和柜子等。酌情调整室温,注意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60min。保持室内光线的柔和,适当调低监护仪器声音,以免影响患者休息。若条件允许,可在室内摆放盆栽,目的在于增添生机。(4)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评估患者先兆症状,了解患者意识、呼吸频率与深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按时听诊患者肺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强化夜间巡视力度,降低哮喘病患发作时的危险性。若患者存在缺氧症状,需立即对其施以吸氧治疗。及时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合理控制患者吸氧时间与次数,以免损伤患者黏膜。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患,需根据其病情变化,合理调整呼吸机的参数。(5)强化营养支持力度,建议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与高蛋白的食物。嘱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和刺激的食物。若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对其施以鼻饲。

1.3 评价指标

(1)用自制调查表评估2组护理质量,内容有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等,总分100,评分越高,护理质量就越好。

(2)统计2组并发症(肺不张,及呼吸道堵塞等)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分析

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7.14±1.96)分,对照组(89.22±2.58)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t=9.4153,P<0.05。

2.2 并发症分析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比对照组20.0%低,P<0.05。如表1。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呼吸内科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3]。因呼吸内科危重病的发生容易致人死亡,所以,医院还应加强对呼吸内科危重病患进行早期干预的力度。强化基础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助于確保患者的诊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4]。此研究,在护理质量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春燕,章燕华,陈莉莉. 呼吸内科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312-313.

[2] 刘美花,刘外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98-100.

[3] 徐红妹.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44.

[4] 王莹,崔更力,王文娟. 呼吸科危重病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病案,2020,21(6):11-13.

作者:努尔叶·阿迪力 刘玉霜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篇3:

集束化护理在心内科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心内科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在心内科住院并病情危重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以及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 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后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結论 对心内科危重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还延缓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心内科;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

[Key words] Cluster nursing; Cardiology department; Pressure-induced injury;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nursing

心内科常收治病情较危重且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十分棘手,特别是日常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长期保持体位不换,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问题[1]。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也决定着科室护理水平的高低,在常规护理模式中,由于缺少规范化以及系统化,同时忽略了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造成常规护理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在针对压力性损伤的护理中,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护理需求[2]。作为传统护理措施与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主要强调护理在服务中要体现科学性,且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案[3]。本文以集束化护理模式为基础,对其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压力性损伤管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危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研究期间内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入住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后转出普通病房;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脏器衰竭疾病;患者有骨盆骨折禁止翻身;合并恶心肿瘤;由于各种原因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4]。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集束化护理,每组3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3.71±11.19)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1.4)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40.96±11.89)岁,病程1~6个月,平均(3.4±1.3)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的内容为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应用压疮评估量表Braden Scale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首先要在住院当天进行第1次评估,并与24 h后再次进行评估;患者在院期间应保持固定时间进行翻身,一般1~2 h 1次,病床要保持干燥整洁,定期更换床单,每次翻身还应对患者受力侧进行适当擦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护理措施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首先成立集束化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护士长牵头、责任护士为主体共同组成,小组成员要进行研讨,查找循证证据,并根据工作经验建立制订出压力性损伤集束化护理标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其护理质量;根据患者入院期间的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具体措施:患者的管道要摆放合理,患者皮肤应避免受到压迫,受到压迫的部位应进行润肤保护,鼓励患者使用气垫床,如受压严重给予患者垫水垫缓解,避免骨突出受到压迫;腹泻患者在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还应给予及早进行3M液体保护敷料以及造口粉的保护,患者长期卧床,大小便应采用造口袋进行答辩收集,防止阴部以及肛周长期受到粪便浸渍发生皮炎进而产生压力性损伤,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对存在压力性损伤高风险的家属及时沟通,知情同意并互相理解。患者还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心内科危重患者如伴有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可能造成患者皮肤组织免疫能力下降,因此饮食方案应保证合理,营养物质要均衡。集束化护理小组还应做好查房记录,及时对临床工作进行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保证集束化护理的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程度采用压力性损伤分期进行评价,主要根据患者皮肤的缺失情况、肌肉骨骼的暴露情况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Ⅰ期,涉及到表层和真皮层,局部皮肤呈现发红的趋势,且用手按压红色不消退;Ⅱ期,涉及到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了损坏、水疱及皮肤塌陷;Ⅲ期,涉及到皮肤全程和肌层,局部出现了深化的火山口样变化,周围组织也受到牵连;Ⅳ期,涉及骨头和关节结构,周围组织也受到损坏,并可能形成窦道[5]。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量表,包括10个问题,涵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阶段的满意度,0~5分为不满意,6~7分为满意,8~10分为非常满意[6]。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0.00%)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1例,无Ⅳ期病例,对照组患者Ⅰ期7例,Ⅱ期4例,Ⅲ期2例,无Ⅳ期病例,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21,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管理后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85.72%;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非常满意6例,满意3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69.23%,观察组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又称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造成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造成了长时间受压的局部组织发生溃烂,甚至坏死。相关研究显示每年都会有约6万名患者是由于压力性损伤合并症死亡,而这种情况在重症患者发生率更高[7]。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原因主要由压力因素和营养状况共同影响。压力因素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垂直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共同作用产生,同时配合长时间的作用,致使毛细血管压迫力超出生理承受范畴,进而产生压力性损伤。皮肤下血管在正常情况可以承受32 mmHg的压力,如果超出此范围,局部血管会发生扭曲性改变,发生缺血,如果在经过反复摩擦,还会使得大量的汗液、尿液浸渍,进而发生压力性损伤[8]。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还會伴有皮肤、肌肉萎缩,患者在长期发热、营养不良的体质下同样高发压力性损伤[9]。压力性损伤的产生还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不但影响自身疾病的治疗,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心内科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心内科危重患者主观意识缺乏,且常伴随大小便失禁及体位固定不变,这均导致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此种情况在本文中采用了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10]。在本研究中本文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分解为评分预估、汇报、评分分析、减压护理和压力性损伤治疗,对心内科卧床患者的病情、压力性损伤面、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都进行了评估,从而达到了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科学化护理的目的[11,12]。在本研究中,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中通过成立专门护理小组,查找资料,制订护理对策,做好组内培训,是可以将集束化护理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保障[13]。为更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应及时对患者压力性损伤部位做好监测,降低压力性损伤引起的病情加剧[14]。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在危重症医疗中可以体现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在强化护理措施实施的同时,将分散的护理方法归纳、系统化,使得治疗方法更加体现出个体化护理措施,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合作,这也填补了常规护理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缺点。

本研究中尚无法提出进一步提升集束化干预策略临床依从性的具体措施,仅能通过临床调研发现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危重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心内科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同时,还延缓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15]。

[参考文献]

[1] 贺密杰.循证护理在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效果及预后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903-904.

[2] 谭细连,邓春华.循证护理在压疮高危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7,3(3):256-258.

[3] 练凤娟,邓静,罗翠芳.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内科危重病患者压疮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131-132.

[4] 范新明,刘莹,邹明平,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压疮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纳米银抗菌凝胶的干预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9):1675-1679.

[5] Jackson D,Sarki AM,Betteridge R,et al.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ulc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 J Nurs Stud,2019,92:109-120.

[6] 张晶晶,王慧颖,王永瑞,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9):154-156.

[7] Mehta C,Ali M,Mehta Y,et al. MDRPU-an uncommonly recognized common problem in ICU:A point prevalence study[J]. J Tissue Viability,2019,28(1):35-39.

[8] Koo M,Sim Y,Kang I. Risk factors of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ulcer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 J Korean Acad Nurs,2019,49(1):36-45.

[9] 朱东林,刘红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169例介入手术患者的压疮预防效果[J].武警医学,2017,28(8):855-856.

[10] Arnold-Long M,Ayer M,Borchert K.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 in long-term acute care hospital setting[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7,44(4):325-330.

[11] Kayser SA,VanGilder CA,Ayello EA,et al. Prevalence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J].Adv Skin Wound Care,2018,31(6):276-285.

[12] 余爱云.4R危机管理在ICU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110-111.

[13] 陆嫦恩.ICU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152, 158.

[14] Edsberg LE,Black JM,Goldberg M,et al. Revised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Pressure Injury Staging System:revised pressure injury staging system[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6,43(6):585-597.

[15] 葛仓凤.ICU 患者压疮護理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206-208.

(收稿日期:2020-03-09)

作者:栾澜

上一篇:度班干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司法局度法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