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诊科是抢救各种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场所, 收治的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 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和生命至关重要[1]。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化, 改革传统的护理模式, 建立新型的护理模式, 优化护理工作已经成为护理科的一项重要任务[2]。该文主要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 该院收治的1 01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和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 选取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患者286例, 女性患者26例;最大年龄75岁, 最小年龄22岁, 平均 (49.5±10.2) 岁;其中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4例, 脑血管系统疾病142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170例, 创伤86例, 其他22例。选取通气收治的47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患者254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在20~76岁之间, 平均 (51.7±11.5) 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34例, 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 心血管疾病142例, 创伤7例, 其他10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程序进行常规护理抢救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的护理模式, 进行急救护理, 具体的护理工作环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1 2 0信息网络

抢救实施120院前急救的现场救护情况交接和网络通讯[3], 经120指挥系统对车辆动态进行跟踪, 救护车接到患者时即刻将患者的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主诉症状, 预计到院时间) , 通过无线网络信息发送到医院。使在院接应的抢救护士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专科医生提前到场, 仪器准备就绪, 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更能多的时间。

1.2.2 快速分诊

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做在院分诊工作, 分诊的护士接到相关信息后立刻安排好抢救床、转运滑板、氧气和专用推车, 接到患者后采用SOAPIE公式[4]迅速分析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 Ⅰ类患者是危急类患者, 生命体征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休克、呼吸骤停、大出血、昏迷、严重性心律失常、抽搐反复、重度中毒、大面积烧伤、致命性创伤等。Ⅱ类患者为重症患者, 病情变化急剧、具有潜在的危险, 主要表现为外科危症急腹症、胸痛怀疑心肌梗死、严重创伤、高热、剧烈头痛、严重骨折等。

1.2.3 有效急救

患者入院后负责抢救的护士要主动积极的配合抢救, 保证各项急救工作能够顾果断、迅速、准确的进行, 护理中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为患者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安排专人进行药物配置和供给抢救物品, 并作好记录。

1.2.4 基础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保证患者的基础护理工, 在抢救室内增设洗头盘、R型、U型垫[5]等。加强危重患者使用的管道护理, 保持管道的清洁和通畅、保证期无扭曲、有标识。保证抢救的无菌操作, 护理和治疗前先洗手消毒,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2.5 全程陪同

急诊护士做好抢救过程中的检查准备, 电话联系相关检查的科室为患者抢救做好各项检查, 并全程陪同患者, 一旦出现抢救需要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等抢救物品要及时提供。要告知患者转入病区需要准备的监护仪器和病情, 安排绿马甲人员陪同转运[6]。

1.2.6 做好交接

抢救护士将患者送到病区后要将患者的基本病情、使用的抢救药物和需要的导管标识进行详细的交接, 保证交接无误后, 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名确认。

1.3 评价指标

采用急救抢救脱险标准评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即采取抢救措施后,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能够安全的转运到相关的科室进行治疗。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7]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即使用有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 标尺的两端分别是0 mm和100 mm, 其中0 mm为不满意, 100 mm为十分满意。评分时由抢救班组长或护士长分发给患者, 有患者或其家属当场在标尺上标出刻度, 做好记录。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χ2=2.864, P=0.018,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抢救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抢救关乎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抢救中运用全程护理模式, 使用程序化、标准化的急救和护理分工的制度, 能够明确每一位护士的抢救职责, 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护理工作中来, 能够保证患者病情的瞬间判断, 果断处理和正确评估, 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有条不紊的将抢救工作继续下去,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赢得宝贵的时间, 也避免了抢救工作的忙乱。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7.4%, 与对照组90.2%的成功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观察组的患者、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可见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能够发挥十分有效地作用, 在急诊抢救中不容忽视, 应得到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 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 设为观察组, 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护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70例危重患者做对照组, 治疗中对其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 降低患者的治疗危险和护理风险。

关键词:全程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罗翠芳, 文安笑, 范少华, 等.《急诊抢救护理记录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 4 (2) :36-37.

[2] 周绣花, 李洪英, 叶欣, 等.急诊患者护理需求及满意度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4 (19) :113.

[3] 孙秀娟, 李珍华, 任巧玲.全程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2 (35) :49-50.

[4] 陈艳, 付沫, 陈实娥.急诊抢救护送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 2009, 12 (6) :109.

[5] 许慧欣.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30) :5-6.

[6] 成满意, 卢晓云.急诊护理措施中存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 :143-144.

[7] 邵士芹.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 :158.

上一篇:关于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建议下一篇:化工机械密封技术应用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