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安全制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床旁交接班是接班护士对前一天患者病情进行了解, 为下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是护理人员沟通的一个重要时机, 交班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安全。SBAR是一种标准化沟通模式, SBAR标准沟通模式即Situation (现状) 、Background (背景) 、Assessment (评估) 、Recommendation (建议) 首字母缩写, 最开始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航空业和医疗机构中, 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在初步使用并且减少了由于沟通不良而引起的不安全因素[1]。2017年8月至今, 我们在五个试点科室推行了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五个科室作为试点, 分别为心血管内科、妇产科、ICU、神经内科、胸心外科。纳入标准:护理级别为特级、一级护理的患者, 术后两天内的患者, 持续心电监护的患者。

1.2 方法

为在我院顺利推行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 于7月初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初步拟定项目实施计划。于2017年7月对我院交接班现状进行调研, 2017年8月对五个试点科室的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含义, 使用SBAR沟通模式的原因, SBAR模式的内容和使用方法等[2]。质量改进小组在2017年7月进行实施SBAR交班的前期调研, 调研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交接班质量查检表, 该查检表由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及两名护理管理者查阅相关文献[3,4,5]后, 集体讨论修改而成。该查检表内容除涉及应交接项目外, 还包括交接班时长。交接班时长定义为从交班者在单例患者床旁汇报开始算起至汇报结束。前期调研共调查床旁交接班104例, 其中妇产科18例, 心内科18例, 神经内科25例, ICU13例, 胸心外科30例。在SBAR模式实施一个月后, 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再次对交接班质量进行调查, 共调查床旁交接班110例, 其中妇产科20例, 心内科22例, 神经内科30例, ICU10例, 胸心外科28例。所有查检者事先经过统一培训, 调查过程尽量避免调查偏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等描述性指标表示。

2 结果

2.1 各科室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前后交接班漏项率比较, 见图1

2.2各科室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图2

2.3各科室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前后交接班时长比较, 见图3

3讨论

在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并与传统交接班方法进行对比后, 可以得出SBAR沟通模式应用在这几个科室的交接班工作中的效果。由此进行对比分析和实际探讨后, 做出如下讨论。

1) 由图1可知, 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后, 各科室的交接班漏项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妇产科、神经内科的漏项率降低较明显, 分别由48.86%降到了22.51%, 由40.33%降到了27.23%, 这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增加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安全, 还可增进患者对责任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也有利于责任护士工作价值感的提升。

2) 由图2可知, 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后, 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由于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患者满意度调查未涉及ICU患者, 只涉及其他四个试点科室。图2所示患者满意度调查分别为实施SBAR交班前一个月和实施后一个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笔者认为, 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实施后, 由于交接班的漏项率降低了, 交接班内容更加全面, 增加了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掌握程度, 有利于加强护患沟通, 所以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是对护士工作的肯定, 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3) 由图3得出结论, 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后, 除ICU交接班时长有降低外, 其他四个试点科室的交接班时长均有增加。妇产科的交接班时长增加最明显。实施前交接班时长为65.49秒, 实施后交接班时长为243.23秒, 增加了2.71倍。妇产科在SBAR模式交接班实施前, 交接班时长较短, 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后, 交接班漏项率明显下降, 交接内容更加全面, 因此交接班时长延长。由于ICU患者病情复杂, 传统交接班会出现病情交接不清晰、不全面等问题, 导致用时更长, 因此运用SBAR模式交接班后, 交接班更加流程化、系统化, 从而节省了交接班时间。

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本研究所用查检表并非适用所有科室, 我院目前各科室已根据科室特点设计出适用于本科室的查检表, 以保证SBAR模式的有效性及保持长效机制的落实。 (2) SBAR模式在护理实践中尚未普及应用, 我院只选取了五个试点科室, 且只涉及危重症患者, 该模式在普通病人的交接班中的实用性尚未可知。 (3) 该项目的开展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 需要调动医护人员运用该模式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确保患者安全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6], 运用SBAR模式交接班有利于提高交接班质量, 提升责任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 降低医疗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患者满意度, 这种新型交接班模式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7月对我院交接班现状进行调研, 2017年8月对五个试点科室的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 比较实施前后交接班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交接班时长。本研究所包含的患者主要为五个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结果: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护士交班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实施前。讨论:在护士床旁交接班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 能够规范护士交班流程, 显著提高护士交班质量, 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床旁交接班,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蒋红燕.SBAR交流模式在CCU病房护士晨交接班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5, 8 (8) :140-141.

[2] 朱清文, 杨源, 廖芹, 罗雨婷, 郑娇, 刘玉.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7, 31 (12) :1532-1534.

[3] 张倍倍, 张艳, 等.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 2016, 14 (16) :1646-1648.

[4] 吕红, 金琳, 等.SBAR指引单在心脏术后患者床旁病情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6, 31 (4) :15-17.

[5] 牛杰, 牛凤, 等.基于标准化沟通的产科病房与手术室间病情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 (34) :2666-2669.

[6] 洪辉樊.护理交接班本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 12 (7) :102-103.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的集中核算研究下一篇: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