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icu危重症病人的护理

舒适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12 、48 h焦虑、抑郁、恐惧例数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科后12 h的恐惧、抑郁、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科后48 h的恐惧、抑郁、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危重症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是切实可行的,且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治疗上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整体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ICU; 舒适护理; 不良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

【Key words】 ICU; Comfort nursing; Adverse emotions;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Jingdezhen 33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4.021

由于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需要长时间在院进行治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临床治疗时依从性非常差,甚至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躁等状况,进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由此加强对患者的舒适护理能够将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对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上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1]。2015年5月-2017年

5月本院对94例ICU住院患者采取舒适合理,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神志清晰,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精神治理障碍,具备正常的交流。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45.81±12.37)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0~78岁,平均(46.17±11.38)岁。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ICU科室的常规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由责任护士给予患者进行肠胃营养支持、情绪还有睡眠等方面的访谈。(2)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主要是从患者身体、临床用药、心理、住院环境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2],具体如下:①用药舒适护理,在患者进行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将药物的不良反应、作用及名称详细告诉患者,让患者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临床用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加强其在治疗上的依从性。除此之外,在患者进行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員应当对自身的语气加以重视,进而让医患关系得以提高[3]。②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好和患者接触的机会,密切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患者脸部表情变化,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在沟通治疗方案时,根据患者实际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作相应的设计。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让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内心充满愉悦,进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4]。③环境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且尽量防止大声的喧哗。应尽可能的减少家属对患者的探视,以防患者和家属出现交叉感染的状况发生[5]。并且要减少各种不良刺激,让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中,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隔开,为患者提供私人空间。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不断的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且要充分的树立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并且在每次查房过程中,要对患者输入更多有关此方面的健康教育。在进行整个宣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所提问的问题,一一耐心的进行解答,让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温暖,并切实的建立起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3]。⑤沟通护理,对于无法进行正常语言沟通的患者,则需要借助非语言得信号对信息进行传达,来表达患者生理活动以及心理需求等。病情较轻者可以通过文字,而较重者则可以依照口型或姿势进行表达,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产生信任与安全感。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讲解相关的健康护理知识,促进双方协作,共同推进患者的身体康复。⑥疼痛护理,ICU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患者往往在身体上的疼痛不适感会远远超出其内心疼痛不适感,而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疼痛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自身生命体征变化,寻找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疼痛感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如可以通过转移疗法缓解轻度疼痛的患者对自身疼痛感的关注度[6],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要遵循医嘱服用镇痛药物来缓解自身疼痛。

1.3 观察指标 入科后12、48 h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的患者例数。SDS和SAS分别包括20个项目,每条项目均按1~4级记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为基础分,基础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其中包括医疗环境、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医患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恐惧、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科后12 h的恐惧、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1.901,P=0.389),见表1。两组患者入科后48 h的恐惧、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2.436,P=0.003),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医院中ICU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有着当前医院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以及较为先进的治疗设备,从而给予患者提供相对更加全面性的病情监测和及时的治疗。ICU住院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但是由于ICU病房的整体环境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属于封闭状态,加上患者自身的身体不适,容易导致患者较为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和恐惧等诸多不良心理,如果长时间住院进行治疗极易引起患者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从而直接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造成影响[7-8]。

舒适护理是一种较为综合性的整体化个性护理,给予患者提供存在创造性且有效的护理模式。通过以患者为医疗护理的主体,给予患者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有效措施,很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良反应与不适感。更多的是给予患者在ICU病房恢复中,感受到身心全方位的护理感受,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在临床中舒适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护理方式,最为主要的就是将全部以患者舒适为第一位,全面的为患者提供一套舒适的临床护理服务,这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是非常切实有效的[9-10]。

良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是建立友好医患关系的基础,本次研究通过采用诸多护理方法,包括用药舒适度护理、心理舒适度护理、环境舒适度护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沟通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不良反应和负面情绪的产生。通过给患者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控室内的空气流通以及温湿度,控制患者所处于的ICU治疗设备噪音,减少对患者的影响;通过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诸多简要运动,并且给予患者提供适当的身体按摩,以此来降低患者身体的疼痛不适。当痛感较为严重时,会对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正常身体恢复治疗[11]。通过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正确评估,提供第一时间的及时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在生理上的痛感不适,也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12-13]。家庭护理支持则是通过在规定家属进行探视的次数基础之上,适当的延长探视的时间段。增加患者与家属间的共处时长,家属可以再次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日后病情具体发展情况达到深入了解,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14-1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入科后12 h的恐惧、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科后48 h的恐惧、抑郁、焦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舒适护理对于ICU住院患者非常的有效,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以患者的舒适为主,着重加强对住院环境的护理,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方案,不断的加强对心理舒适的护理,进而让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17-18]。

综上所述,对ICU危重症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整体提高护理质量,且可有效的激励医护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与相关技术,具备更加有效的沟通技巧,促进当前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舒适护理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32.

[2]李莉,关艳霞.ICU综合征院内和院外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23):35-39.

[3]王然.舒适护理对ICU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85-86.

[4]周红.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23-24.

[5]杨丽华.舒适护理对ICU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76-578.

[6]彭亚芝.舒适护理对ICU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探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3):78.

[7]洪梅.舒适护理对ICU危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今日健康,2014,13(4):26,367.

[8]陈国艳.舒适护理在ICU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3(9):193-194.

[9]李阳.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提高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74-175.

[10]何蕾,陈连芳,侯丽,等.舒适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327-1328.

[11]孙四美,夏丽.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61-964.

[12]叶德琴,刘仁莲,谌昆.舒适护理干预在ICU术后患者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41-43.

[13]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521-522.

[14]刘莎.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5(z2):94.

[15]卢飞飞,王雯丹,王建青.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29.

[16]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舒适护理在ICU護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521-522.

[17]陈琳燕.舒适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

[18]陈玲.重症监护病房中舒适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3):472.

(收稿日期:2017-08-25) (本文编辑:董悦)

作者:郑玲

第2篇:探究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ICU是危重病症患者集中进行治疗的场所,也是危重患者病情最为严重、最容易发生意外和危险的地方。在ICU的护理治疗过程中,针对重症病患者常常会发生一系列风险,不利于患者康复甚至为其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本文分析了ICU患者护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ICU护理,危重症患者,风险管理

ICU是医院为重症患者准备的进行专项治疗、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观察抢救的专门病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入ICU的患者本身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生命危险,在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危险的因素。本文将ICU患者可能遇到的护理风险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规避风险的方法。

1 ICU危重症患者面临的护理风险类型

1.1 人员风险

护理人员是ICU中除了患者以外停留时间最长的,而且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往往因为进行护理操作而频繁进行亲密接触,对患者状况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一般而言,专业且具备常年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能为患者带来的风险较小,护理人员中为患者带来最大风险的主要是缺乏经验的实习护士以及平时对护理工作缺乏工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的人员。前者主要包括在医院进行进修、实习以及刚刚进入护理行业的新上岗护理人员,这些人员对护理工作接触时间短,对患者了解较少,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往往会因为个人工作不熟练而造成护理失误,为患者带来危险。后者主要指的是在平时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责任心,迟到早退,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障碍等人员,这类人员往往因为粗心大意缺乏对患者风险的关注,不能在危险发生之前提前进行预防和规避,容易造成患者危险。

1.2 风险时段

ICU护理风险可能由于护理人员的繁忙、工作交接等因素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工作繁多、工作交接时段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大。在患者人流量较大的中午、夜间、护士测试准备时间、节假日及其前后、以及ICU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工作较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患者的关注可能因为其他工作受到干扰。交接班、节假日以及护士单独值班时间,工作人员少,个人工作量加大,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要求将加大,如果护士本身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或因为劳累、身体原因注意力下降,患者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1.3 设备风险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ICU病房中存在着大量精密的观测设备,在保证患者健康安全的同时,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度。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护士使用的各种新设备、新型的医疗器械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也使得他们的工作风险得到了加强。

1.4 风险环节

ICU患者往往病情严重,轻微的移动和常规的手术方式也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病情加重的风险。患者进入ICU后,可能进行的护理环节包括输液、输血、患者搬运、术前准备等等,其中最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就是对患者进行床位转移以及呼吸机调整,如果在治疗计划之外对患者进行呼吸机移除,极易在调整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2 护理风险的管理和规避

2.1 加强ICU病房的监控和人员管理

ICU是为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专门病房,为了加强管理,防止因为人员不足和工作任务较重而出现风险,医院必须强调ICU病房的管理控制。首先,对各项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监控,时时观测患者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其次,重症病患者治疗方法复杂,医生需要随时根据情况对自己的判断和病情的诊断进行调整,必须安排专人进行设备的调控,并根据医嘱随时调整护理方式和技巧。第三,ICU病房内的设备应当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或是数据监测问题应当及时维修更换,病房内的必备药品和医疗器材应当随时补充,保证其时时处于充足状态。

2.2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与专业能力

加强对ICU病房内进行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和筛选,选任护理经验丰富、工作时间较长的护士进行ICU看护工作。不断通过培训和日常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对各类医疗器械,尤其是新型医疗器械的操作熟练程度。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在中午、夜间等人流量较多时适当加大护士安排数量,实行双岗政策,避免护士一人在ICU病房工作。同时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护理效果。

2.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沟通意识

通过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ICU病房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情况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妥善进行人力资源安排,严格执行轮岗制度,避免出现因为身体原因或是劳累原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忽视了患者的病情或是对设备、治疗环节操作不当。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落实风险制度和风险管理,通过医院法规等形式对ICU等重大护理环节的风险进行规范,强调责任管理。

3 结语

对重症病患者而言,ICU中的护理治疗能够为其康复带来新的希望。但是,由于病患病情严重、病房内设备技术要求高、护士工作繁重等等原因,ICU病房中的风险可能为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本文将ICU可能出现的风险概括为四大类,并分别从医院管理、护士技术、风险意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规避风险的方式,倡导医院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减少重症病患者出现风险的几率。

参考文献:

[1]丁桂梅.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9):150-151.

[2]包蕙瑄,张江雁.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04):499-501.

[3]陈晓翠,曾登芬,何海燕,刘蕾,杨文群.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04):254-255.

[4]罗燕.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5):3057.

[5]何蕾,陈连芳,侯丽,朱红娟,贾培燕.舒適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08):1327-1328.

作者:雷蕾

第3篇: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非常特殊,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允许家属陪护,需独自面对治疗的痛苦和死亡威胁,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常出现孤独、恐惧、绝望等心理,不利于治疗和护理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身体康复。为此,本文讲一讲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处于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ICU重症患者心理特点

要做好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便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恐惧与焦虑。①患者在疾病折磨下易出现恐惧和焦虑感,处于此种情绪中的病人神志清楚,知晓自己病危情况。②ICU内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需独自面对陌生环境以及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仪器设备的警报声和医护人员操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让其出现恐惧感和焦虑感。③ICU重症患者身上会连接各种线路和导管,易让患者出现恐惧感。④ICU内其他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医护人员会进行抢救,抢救时的紧张气氛会刺激患者,产生恐惧感。若同房病友不幸去世,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恐惧感。⑤医护人员忙于抢救,忽视和患者的交流,患者不知晓各种操作的目的以及自己病情,会出现焦虑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2.抑郁感与孤独感。ICU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允许家属探视,且探视时间也有限制,病人会感到自己和外界隔离,进而产生孤独感。特别是急诊转入ICU的患者,因病情突发,对院内陌生环境没有心理准备,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且有的患者会担心疾病是否可以治愈,预后会不会出现肢体障碍,治疗费用多少等,也会让患者出现孤独感和抑郁感。

3.挫折抗治疗心理。出现此类心理的患者,多是服毒自杀者、事故患者、工伤患者,表现出呻吟、暴躁、哭喊、易怒、不合作等。例如,服毒自杀者会因各种打击失去生活的意义,而拒绝医护人员洗胃以及各种治疗。

4.择优心理。有些经济条件较优越的病人会出现择优心理,在住院治疗期间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希望使用最好的药治疗,希望技术水平高、资历深的医护人员给自己治疗。且此类病人也非常在意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和语言态度,医护人員的一个皱眉、一个眼神等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让其出现不良情绪。

ICU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1.降低噪音。医护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舒适、平和的休息环境,并做到“四轻”,即操作轻、医护沟通轻、走动轻、设备声音轻,以降低患者的听觉刺激,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环境护理。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45%以下,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放松紧张的心理。除此之外,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医护人员应主动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为患者介绍室内环境和常用的监护仪器,以改善陌生环境、陌生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进一步缓解病人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3.健康宣教。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全面的认知。且此期间要加强心理干预,多讲解一些以往的治愈案例,以恢复患者治疗信心,让其以最佳心态面对后续的治疗与护理,继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4.言语和仪表。医护人员上班期间要注重仪容仪表,要保持举止大方、衣帽整洁、态度亲切、语言和蔼,有利于消除患者恐惧感和焦虑感。除此之外,对出现择优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要给予适当的语言引导,以精准娴熟的操作技术、冷静的举止取得病人的信任,让其得到宽慰,进而缓解不良心理,提升其康复信心。

5.关心患者。护理人员每项操作前,都要向患者讲明操作的目的和作用,以获得病人的配合和支持。对于无法讲话的患者,要借助非语言沟通和患者进行交流,例如点头、摇头、书写等方式,以了解患者的需求,缓解其不良心理。

6.保护患者隐私。做各项治疗和护理时,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例如导尿、床上排便、灌肠等操作,要使用帘布遮挡,以免增加患者不良心理。

7.临终患者心理护理。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不要当着患者面表现为悲观、难过心理,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对于出现愤怒情绪的患者,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给予最大的宽容,以缓解其愤怒情绪。

ICU内重症病人心理活动多种多样,且比较复杂。遇到突然而至的天灾人祸时,患者会出现较大的紧张感,丧失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例如濒死感、悲哀、绝望、恐怖等,这些情绪会加速病人的死亡。为此,医护人员先应了解患者心理异常的原因,然后根据上文所讲内容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重获治疗信心,进而促进其康复。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舒红

第4篇:胸心外科ICU重症病人的护理

【摘要】

[目的]通过对收治在ICU的256例重症病人的科学护理进行总结,以期能提高对ICU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科ICU256例重症病人进行科学护理,根据病人在ICU的入住时间、满意度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及时评估护理成效并记录。[结果]本组病人未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病人或家属以及主管医生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均较满意。[结论]科学的护理在重症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胸心外科;重症病人;评估;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疑难杂症的诊治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笔者在胸心外科ICU从事了多年的护理工作,护理过上百位重症病人,其中有各类复杂心脏病手术术后病人,有高龄(70岁~80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外伤病人,这些病人病程长、病情变化快、治疗方案复杂、并发症多,因此,科学的护理在重症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ICU收治的256例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病人,其中男156例,女100例;年龄5岁~80岁;进入ICU以前合并有高血压36例,糖尿病20例,听力障碍5例。

1.2 疾病类型及手术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55例,肺部手术60例,食管癌手术63例,血气胸合并多脏器损伤30例。本组病人住ICU时间3 d~10 d,其中有3例死亡,其余病情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入ICU的病人通常会有紧张、孤独、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以取得病人的信任[1];对待病人要真诚;为病人做各项治疗时要尊重病人;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耐心仔细的劝说和纠正;对病人的痛苦要同情和理解。

2.1.2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护理人员对ICU内重症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认识,掌握其共性的同时,注意每个重症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位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病人,病情恶化,病痛的折磨使得他想放弃治疗,求生欲望非常淡漠,经过与病人的多次交流,发现病人非常爱他的5岁的女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即与家属联系,创造条件让小女孩来探视他,慢慢地,小女孩唤起了父亲的求生欲望,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终于度过了危险期。事实说明,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支持和加强病人的防御功能,起到促进治疗的作用。

2.2 专科护理

2.2.1 引流管道的护理

本组病人均安置有尿管、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或胸腔闭式引流管;食管癌术后的病人还安置有胃管,部分病人安置有十二指肠营养管和深静脉导管;所有的病人均需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4 h或者4 h以上。因此,要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管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具体做到:①当班护士加强巡视。②做好健康知识宣教,给病人讲解妥善固定各管道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③进行各项操作时避免牵拉管道。④各种管道做好植入长度的标记,并作为每班交接班的内容之一,此项措施成功地预防了深静脉管道滑出2例、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滑出8例。

2.2.2 呼吸道的护理

2.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咳嗽排痰,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间断地气管插管吸痰。痰液黏稠的病人要气道湿化。要听病人的双肺呼吸音,以评估吸痰的效果。

2.2.2.2 严格无菌操作

在吸痰等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

2.2.3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肺不张、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是胸心外科重症病人肺部的三大并发症,预防的措施主要是:①术后早期协助病人深呼吸、咳痰及床上运动。②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并协助咳痰。对于咳嗽排痰无力的病人要及时及早的经鼻导管吸痰。③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80 mL/h~120 mL/h。

2.3 基础护理

2.3.1 预防压疮的护理

重症病人卧床时间长,再加上高龄、消瘦、高热等因素,都很容易诱发压疮,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非常重要。预防的措施有:铺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加强翻身,按摩受压的局部。本组无一例压疮发生。

2.3.2 抢救药物的准备

重症病人病情变化快,备齐各类抢救药物非常重要,例如各类强心利尿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全套物品、除颤器等。一旦病人需要抢救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取出抢救物品非常重要。

3 体会

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技术,精湛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更需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孙芳梅.流程管理在ICU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12242.

第5篇:ICU 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摘要 综述了 ICU 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包括: 减压、 营养支持、 避免潮湿的刺激、 局部处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注重细节等。认为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实际出发, 压疮的防护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ICU;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临床上俗称为“褥疮”,祖国医学称之为“席疮”,是指局部 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1]。多年以来,压疮的发生率一直是评价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ICU 是全院危重 病人聚集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据数据统计,ICU 诊治的病人中并发 压疮的发病率最低约 4%,最高可达 51%[2]。国外病人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的案件正日益增加[3],在荷兰大于 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 的住院费用; 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约为每年 10 亿美元[4]。 压疮的防治是 ICU 护理工作的重 点及难点, 压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且延缓疾病的康复, 延长住院时间。 如何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 压疮,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是护理界同仁的共同愿望。笔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资 料,现就 ICU 危重病人压疮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外在因素 1.1.1 压力几乎所有的 ICU 病人都不得不卧床,而且身上带有各种治疗性 管道和监测导线, 很多病人因为疾病和治疗的需要还不得不被保护性约束, 这些都限制了病 人的躯体移动和体位变换,容易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如头枕部、双肘、骶尾部、足跟及外踝 等部位长期受压。压力是压疮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常皮肤的毛细血管内压为 2~4kPa, 长达 4h 的 4. 67kPa 以下压力或不断变化压力下即使 25.3kPa 达 1h 也不至于出现组织改变, 但如果 9.3kPa 的压力持续 2h 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5]。仰卧位时,右足跟部、头 后部、骶尾部、左右肩胛部的体压均在 4.27kPa(32mmHg),尤其右足跟超过 9.33kPa(70 mmHg)[6],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减轻压力。

1.1.2 摩擦力和剪切力 ICU 病人由于镇静、使用人工气道和胃肠道营养,往往需要采取 头高屈腿的体位。头部抬高大于 30 度,为了防止病人下滑而同时屈腿,在这种体位下骶尾 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1.1.3 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 5 倍[7]。大便失禁或 腹泻、伤口分泌物的渗出、发热引起的大汗以及病房内湿度过高,都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 境中。 尿液和粪便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据统计, 失禁病人发生压疮的机率是一般病人的 5. 5 倍[7]。潮湿会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有害物质易入侵,且利于细菌繁殖,皮肤本 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的防护能力也下降。 皮肤浸渍及皮肤皱褶也是压疮发生的原因, 而这些因素在 ICU 病人中都很常见。

1.2 内在因素

1.2.1 感觉功能障碍大多数 ICU 病人都有感觉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镇静药的使用或病 人本身就有意识障碍。 感觉能力低下会导致皮肤对损害性压迫敏感度降低, 自我防护能力下 降或丧失,不能改变或控制体位,失去神经支配的皮肤组织代谢发生改变,皮肤中的主要抗 张力成分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将使皮肤变得不耐摩擦而易破损[8]。

1.2.2 营养不良许多 ICU 病人都存在高代谢状态,从而引起营养不良,这常见于严重创 伤、 烧伤、 感染性休克及大手术后的病人。 高代谢状态引起负氮平衡, 进而使皮下组织变薄, 骨突部位更加明显,伤口愈合更加困难。血浆低蛋白水平容易引起皮肤水肿,这样进一步威 胁到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更容易受损。Holmes 等[7]研究发现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 35g /L 的病人中 75%都发生了压疮,而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高的病人中压疮的发生率只有 16%。贫 血、营养不良对病人压疮发生和伤口愈合的影响,也是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红细胞压 积<0.

36、血红蛋白<120g/L 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7]。营养不良病人皮 下脂肪减少,皮肤对外来压力的耐受性减弱,皮肤易于受损,所以改善病人的营养水平,对 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2.3 组织缺氧许多 ICU 病人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这些 都会减少组织的供氧。 许多特殊药物, 比如某些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会使皮肤组织缺氧更加 严重。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减少外周的组织灌注和毛细血管血流,进一步 减少皮肤组织的氧供。另外,组织间隙水肿也会减少毛细血管血流,影响皮肤的氧供[9]。

1.2.4 应激临床发现急性损伤病人早期压疮发生率高[10]。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 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 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 1.3 高危人群如老年、瘫痪、麻痹、昏迷、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使用支架或石膏的 病人。另外毕红月等[11]报道高 APACHEⅡ评分、体温的改变、循环不稳定,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与压疮的高度风险显著相关, 特别是低血压更值得警惕。 2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压疮的防治—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评估 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 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 Ander son 评分量表、Waterlow 评分量表、Nortoni5F 分量表、Bradeni 平分量表、Cubbin 和 Jac kson 评分量表等。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 Norton 和 Braden2 种量表,尤其是 Brade n 评估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 RAS,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平衡, 使用 Braden 评估量表 对高危病人采取干预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 50%~60%[12],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 构中应用。Braden 量表包含 6 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 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这 6 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 1~3 分外, 各项得分均为 1~4 分,每个因素分为 4 个分值等级,总分 6~23 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 的危险性越高,18 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15~18 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 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 分提示高度危险,9 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Braden 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骨 折病人围术期及外科病人围术期均能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13], 有利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以科学的方法防治压疮。评估除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 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 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会产生并表现出来,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遏制压疮风险。 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网络,及时申报,同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口头或书面沟通,提高病人 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认知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减压

3.1.1 减压方法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至少每 1~2h 翻身 1 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推,对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翻身循环卧位[14],即平卧位(2~2.5h)-健侧位(2~2.5h)-患侧位(1~1.5h) -平卧位(2~2.5h)的循环周期。在传统的护理翻身中,90°侧卧翻身多见,但近期的研 究发现,侧卧 30°或 60°时压疮好发部位的平均体压明显小于仰卧位或 90°侧卧,30°侧 卧位体压不超4.27kPa[6]。翻身时选择合适的体位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半卧位时床 头抬高 45°,病人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形成压疮,所以以 5°~30°为宜[8]。 建立翻身卡,Braden 评分<7 分、颈椎骨折及病情限制翻身的病人必须使用气垫床[8]。软枕 是良好的减压装置,足跟不宜用棉圈,因棉圈无弹性,长期使用被压缩后就失去了预防压疮 的作用,反而引起局部压疮[15]。

3.1.2 常用的减压工具刘光维报道[6]减压的全身用具如喷气式床垫、充水床垫、聚硅 酮床垫可产生按摩作用; 新型全自动翻身床和侧身床以改进床的材料和结构来分散背部皮肤 的压力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最理想的程控按摩床使体压小于 4kPa,是一种理想的床垫。 王育林等[15]报道预防压疮的局部支撑工具有小型凉液垫、 水垫、 三升输液袋、 复方茶叶垫、 决明子垫、负米袋垫等。在减轻压力方面以气垫为最好,其次是水垫、凝胶垫、泡沫塑料垫 最差;而在温度方面以凝胶垫温度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16]。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

3.2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是机体组织 修复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 供给,予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此外, 给病人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17]。 对Ⅳ度压疮长期不愈的, 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 低蛋白血症病人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 增加 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 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3.3 避免潮湿的刺激对小便失禁者使用尿布或接尿器,保持会阴部及皮肤清洁干燥;对 频繁腹泻及大便失禁病人使用带囊气管导管代替肛管。 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 导管,将气管导管外涂石蜡油后置入病人肛门,并给气囊充气,外接一次性腹腔镜保护套, 可有效保护肛周皮肤及减轻护理工作量。也有报道采用强生 0B 卫生棉条塞入肛门,防止大 便外溢,每 3~4h 更换 1 次[18]。 经过以上处理及配合药物治疗, 使大便失禁得到控制, 从而减轻了粪便对肛周皮肤的刺 激,保持了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创口分泌物较多或易出汗的病人,及时清洗创口擦干皮 肤,衣服和床单要及时更换,经常扫除渣屑,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 3.4 局部处理

3.4.1 一期创面一期创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潮红、硬结时,应以改变体位为主,可使用 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不宜按摩,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 解除压力后—般 30~40min 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 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结果表明,凡经过按摩的局部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过按 摩的无此种现象[19]。透明贴能有效减轻病人局部皮肤受压,使局部皮肤更加光滑、耐磨, 从而减轻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能有效消除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20]。使用 方法:根据局部受压面积大小选择透明贴,以略大于局部受压皮肤为宜。局部皮肤洗净后将 透明贴贴上,用手轻轻按压,使透明贴与皮肤紧紧贴牢即可,并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另外, 不少医院目前仍在使用气圈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充气的气圈将皮肤的静脉回流压迫阻断, 不利于中心部皮肤血液循环。

3.4.2 二期创面二期创面无破损或渗液少,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换药间隔 2~7d,创面 破损或渗液较多,可使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局部皮肤全层破溃但未累及皮下组织或 局部溃疡组织红润、坏死组织不多时,可清洗创面。研究 证明,水流冲洗比擦洗效果更好[21]。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当有渗液渗出敷料边缘时更换护贴。

3.4.3

三、 四期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 切痂和切开引流, 换药间隔 24h, 若不能切痂, 用水凝胶与水胶体敷料自溶清创。厚痂用刀片划痕后再使用,换药间隔 3~4d,肌腱、骨膜 外露时用水凝胶保护,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

3.4.4 难治性溃疡可使用高压氧治疗。 3.4.5 伤口敷料的选择原则[22 ]①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的吸收能力; ②根据创面大小选 择敷料尺寸; ③根据创面深度选择辅助敷料种类; ④根据局部创面决定是否减压引流或加压 包扎;⑤根据创面位置选择敷料的形状、薄厚;⑥根据皮肤耐受性选择敷料的粘性强度;⑦ 感染伤口不要使用密闭性敷料;⑧清创能力:清创胶/水胶体敷料/其他;吸收能力:海绵类 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力: 水胶体敷料/海绵类敷料/藻酸盐敷 料,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应避免敷料的更换间隔与粘性度;管理清创:水凝胶类;管理渗液: (少量渗出)水胶体类、(中量渗出)藻酸盐类、(大量渗出)泡沫类;管理感染:银离子 抗菌敷料。

3.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 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 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6 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 般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教会家属一些预防压疮的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

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病人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康复。

3.7 注重细节

3.7.1 ICU 病人约束方法应正确,约束带易致手或脚腕皮肤勒伤,故约束带靠近病人皮 肤面须有一保护层。

3.7.2 气管切开病人要随时保持颈部皮肤干燥,如及时抽吸口腔和气道的分泌物、处理 呕吐物等, 并应及时更换固定气管导管的系带。 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系带易引起颈部皮肤破 损,如果颈部皮肤发红,系带前皮肤应用新洁尔灭消毒,晾干后垫无菌纱布再系带,系带松 紧以能容纳 1~2 指为宜。

3.7.3 电极片定期更换, 各类导线及管路妥善固定, 测压袖带不能直接绑在病人皮肤上, 应有内衬,易过敏者使用低敏胶布。

3.7.4 保证病人术后充足的灌注量是保证组织灌注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观察病人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一般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40~60mmHg(1InrnHg =0.133kPa)[23]。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将 各项指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另一方面注意加强病人术后的保暖工作, 随着体温的上升再撤 除棉被。

3.7.5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病人处于显著的负氮平衡状态, 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出现肢体偏瘫, 肌力只有 0~II 级, 再由于将降温毯置于病人躯干部、 背部和臀部,毯面最低湿度为 6℃,血液循环减慢,因此病人极易冻伤诱发压疮。采用 24c m×24cm、厚 5cm 的海棉垫保护骶尾部,每小时翻身按摩 1 次,并持续保持平卧位,实践证 明此法既可有效预防冻伤,又能显著提高降温效果。

4 讨论 随着新型护理用品和器材的更新和推广,ICU 护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及知识运用,以发 挥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护士在学习掌握新型用品的同时,还应同原有 的护理常规做到合理结合, 不能由于新产品推广而抛弃原有的护理常规, 也不能因坚守原有 的护理常规而阻碍新产品的使用,对于新旧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贯彻预防重于治疗的压疮护理理念。目前认为,压疮大多数可以预 防,但非全部。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应对病人发 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从而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使有限的医疗 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在新颁布的行业指南中特别强调: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伤口处理方法。敷料和创面用药是湿性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 湿润环境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 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 1 倍[17]。 湿性环境可调节氧张力,促进血管生成;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多种生长因 子释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保护新生肉芽组织,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13]。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压疮 的预防和治疗已由传统的局部垫气圈、受压处按摩、红外线灯烤、碘酒涂抹等干性治疗方法 发展到现在以造口治疗为主导,保持创口持续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湿性治疗方法,这种趋势将会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慧,何小梅.压疮护理新进展及预防[J].中外医疗,2008,29:139. 2 王小玲, 王辉明.ICU 压疮的诱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1) 21 : 100~101. 3 冯灵,杨蓉.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28. 4 王加梅,李燕,董华蕾.压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 239~240. 5 徐喆阳,谢浩.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概况[J].当代医学,2010,16(9): 26. 6 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3. 7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第6篇: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进行的是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在内科住院的病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这些病人来院时往往不止一种疾病,经常是患有好几种疾病,所以我们在护理此类病人的时候就应该详细、全面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以8床病人为例来进行一次大查房。下面先由责任护士杜丽娟介绍简要病史。

杜丽娟:患者,孟改珍,女,70岁,住院号:201203627。于2012年5月18日以“反复恶心2年、再发加重1天”之主诉入院,入院T:36.8℃,P:82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双眼睑结膜苍白,口唇略发绀,听诊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中度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不偏,频发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速,ST-T改变。

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频发室上性早搏 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功能Ⅳ级 客观评定D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3.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4. 高血压病 5. 继发贫血 6.低蛋白血症

治疗:调脂、扩冠、纠正心衰、纠正心律失常、营养心肌、降压降糖、保肾、抑酸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后情况:现患者主诉胸闷气短较前减轻、仍有恶心感,无呕吐、仍有心绞痛发作,略有心悸感,夜休可双下肢轻度水肿。病例汇报完毕

护士长:病例汇报的很详细,下面请李莎说一下该病人都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李莎: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3.营养失调—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反复发作有关 6.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猝死

护士长:针对提出的护理问题请责任护士说说相应的制定了哪些护理措施? 杜丽娟:护理措施如下:

1.一般护理: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进行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活动。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及心电图,血糖及水肿的消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该患者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3.用药护理 :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点。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如头痛、低血压、面色潮红、眩晕等。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告知患者低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食优质蛋白的食物。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及食用辛辣刺激之品。有便秘者禁忌用力排便。 5.情志护理:病情发作时病人多感到紧张、焦虑,在护理病人时应态度和蔼、镇定,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取得病人的合作。并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6.基础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观察皮肤的颜色,勤换衣裤,当出现皮肤瘙痒者,禁止用手挠抓,预防皮肤感染。

护士长:责任护士针对病人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说的也很全面,现在我来谈一下此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忧思过度;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之中,这些心理因素均会促发加重病情,对患者的康复不利,故应加强心理治疗耐心做好冠心病,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2.心烦不安,希望能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担心预后,疏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悲观消极,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人有时关心照料不周,有时对治疗感到无望,度日如年事事谨慎小心。责护应做好心理疏导,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周皓:谈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2.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3.观察瞳孔的变化

4.观察尿量的变化 5.定时监测血糖、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 6.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等。 7.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8.患者心理观察 陈玉芳:谈一下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1. 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可舌下含服1-2片硝酸甘油。 2. 进清谈、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 3. 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

4. 定期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剂量准确,严格消毒。

5. 随身携带零食以防出现出冷汗、乏力、饥饿感、头晕等低血糖反应。 6. 保持良好心态、放松心情。

护士长总结发言:这个病人的病种较多,尤其以心脏病的症状表现较重,而且病人患有糖尿病,因此在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上都应该特别注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合理饮食。患者心理负担重,病种比较多,大家一定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警惕心,针对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该病人要完善如下护理工作:护士巡视病房要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主动询问病人有无生活方面的问题需要帮助,多关心病人患者,要求家属留陪,防止摔倒;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讨论加深对本病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第7篇:(20160301104849).(20160229101155).重症肺炎ICU的护理论文1

评语:

1.题目需要重新修订 2.临床资料不完善

3.讨论部分未结合临床资料,应包括文献资料观点和自己的观点 4.多处不通顺

ICU重症肺炎的护理

(电话:18090810617 QQ:13473281)

姓名:肖静 学号:DL113175015 单位:护理2013春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在ICU综合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及意义。方法:对32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2例重症肺炎患者给予综合对症护理措施。结果:治愈30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6.25%(2/32)。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重症肺炎;ICU;护理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外,还伴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根据获得环境的不同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SCAP和SHAP均有很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 CA P患者的病死率高达50%[2]。重症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稳、准、快、巧地完成各项护理处置任务是保证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特点,治疗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8月I C U收治的32例重症肺炎患者,符合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实施了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满意。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重症肺炎病情重,患者多烦躁、焦虑,甚至有恐惧、绝望和濒死感。I C U特殊的环境和设备更加加重了患者的这种心理。①护士应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②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肢体语言帮助病人达到身体、心理及心灵更高程度的协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护士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让他们取得患者家庭、亲属、朋友、单位等个人或组织给予的物资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力量的强弱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要将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告诉家属,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取得家属的合作及支持,实行定期探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病情尽快恢复。 2.2 一般护理 2.2.1 环境 重病肺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温、湿度适宜,温度以18~28℃为宜,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注意患者保暖,以免着凉。保持室内外安静,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注意呼吸道隔离,病人由于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病情,分室收住,同病同室,病室每日用消毒液清洗2次,紫外线照射30min,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2.2 饮食

重症肺炎患者因病情重,消耗大,进食、饮水较少等原因,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有报道体重低于正常1/4则肺炎死亡的风险增加2倍,因 此营养问题应引起重视,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或普食,少食多餐,以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不能进食者,给插胃管鼻饲营养素,或通过深静脉补充营养液,静脉营养应注意输液速度,防止静脉炎及循环负荷过重的发生。2.3口腔和皮肤护理协助患者每天做口腔护理,4次/d,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3]。有牙龈出血、牙周肿痛及溢脓性口臭、口腔溃疡等症患者口腔护理后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机械通气患 者容易发生口咽部细菌感染,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pH>7,选择2%~3%硼酸溶液,pH<7,选择2%~4%碳酸氢钠溶液。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使用气垫床,按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早晚一次温水擦身,促进血液循环,若皮肤干燥有脱屑者,擦身后可涂凡士林软膏,以免干裂出血。 2.4呼吸道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组织充血、水肿及渗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部分细支气管受阻,减少了肺泡进行有效交换的面积,造成呼吸困难[4],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变 换体位、雾化吸入、拍背、吸痰等方法促使痰液排出。宜每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并帮助患者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常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加盐酸氨溴索30m g每2h1次,每次雾化吸入10mi n。通过变换体位及拍背促使分泌物从远端细支气管随气流移向大支气管。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可进行机械吸痰,动作轻柔,并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s,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而并发感染,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吸痰管应每次更换,吸痰器应及时消毒处理。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中,加强巡视,定时湿化气道,每30分钟给予气道内滴入湿化液0.5~1ml,痰液粘稠者增加湿化次数,防止痰痂形成引起窒息。及时吸痰,根据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肺部痰鸣音来掌握吸痰次数和时间。吸痰前加大吸氧流量提高血氧饱和度,防止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下降。 2.5用药的护理

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节用药的剂量及静脉给药的速度,注意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应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准确用药剂量,选择恰当的用药 时间及静脉通路。对中毒症状和喘憋严重不能进食者或应用抗生素时给予静脉滴注,液体量不宜过多,输液时严密观察滴速,单位时间内不宜过快,防止发生肺水肿。静脉滴注可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保证药物匀速准确地输入患者体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熟悉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患者反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 2.6氧气吸入的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缺氧症状,根据患者呼吸困难及缺氧程度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对一型呼吸衰竭给予高流量吸氧或面罩吸氧4~6L/mi n, 二型呼吸衰竭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1~2L/mi n,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注意观察用氧效果。吸氧时要注意氧气的湿化,以免呼吸道黏膜干燥,要定时观察血氧分压,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 2.7体温的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老年危重患者发热不明显,甚至体温不升。30分钟测量体温一次,作好记录;及时给予更换衣服、被褥,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防止出汗过多、入液量不足 而致虚脱,加重病情。合并心衰者控制输液速度<40滴/分。对于体温不升的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纪大,病情重,症状不明显,尤其应引起注意,严密观察病情,鼓励进温热食物,定时监测体温,肢端末梢循环不良者行热水袋保暖,注意防烫伤,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高热降温可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等处理。物理降温措施如应用冰毯机控制体温,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等,注意不要降温过快以免引起虚脱。药物降温,用药剂量不可过大,防止因出汗过多导致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 2.8严密观察

重症肺炎病情重、变化快,甚至并发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应立即给予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监测,密切观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特别注意患 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及时抢救休克: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如患者神志改变,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的表现;如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则是通气障碍及脑组织缺氧的反应;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脉速、口唇紫绀、面色苍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等;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9机械通气的护理

重症肺炎常导致呼吸衰竭,患者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病人病情对符合条件的病人尽可能采取半卧位,即抬高床头30b~45b。无创通气患者鼻面罩佩戴应松紧适度,每2小时放松1次,放 松期间以鼻塞吸氧。做好气道护理:保持湿化罐温度37~40℃。指导患者正确排痰,必要时吸痰,吸痰前先给患者纯氧2mi n,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每2小时湿化吸净痰液。根据血气分析及时撤机,避免患者对呼吸机造成依赖性[5] [6]。 2.10并发症的护理

心功能不全是重症肺炎最常见、 最主要的并发症,护士应加强巡视,发现患者烦躁不安、脉速、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是否出现心衰,及时抢救。护理中我们应做到减 少刺激,保证休息,可适当使用镇静剂让患者安静休息,即可减少耗氧量,又可减轻心脏负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量。 3小结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32例重症肺炎患者有30例治愈出院,死亡率为6.67%。我们体会到,救治重症肺炎患者,除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抢救设备外,认真细致地护理措施也必不可少。ICU护理人员应该提高专业技术索质,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主动、细致的优质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4 参考文献

[1] 周丽玉,冯林焰,林玉贞.老年重症肺炎护理对策[J].福建医 药杂志,2010,2(1):167. [2]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08,18(1):56. [3]陈丽调,马会兰,孙友兰.重视口咽部护理预防呼吸机性相关 肺炎的临床体[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63-64.8 [4] 冯朝玉,刘建刚,徐迎春.马秀贤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 症肺炎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15(8):537. [5] 李玉华,郝雪莉,银翠荣.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 疗,2010, 12(18):732. [6] 冯洁惠,徐建宁,高春华.运动疗法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 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2(7):789.

第8篇:ICU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针对ICU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总结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强调护理人员在压疮预防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预防压疮的关键;同时指出领导者在压疮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为临床常见护理问题。预防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ICU患者病情危重,均需卧床休息,有的因病情需要需制动禁止翻身等,这些都给ICU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我科获得性压疮患病率约24.69%左右,国外报道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介于4%~56%,我科介于国外研究报道的中等水平[1]。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性,在预防和护理压疮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科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1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1.1体位的限制 ICU患者常因各种原因有体位限制。一些颈椎、脊柱的外伤或病变需平卧或者禁止翻身;病情重、血压低也禁止翻身;有人工气道患者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将床头抬高30°或以上,给患者骶尾部带来较大的压力,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1.2心理因素 患者因伤口疼痛及身上各种管道过多等不愿自主活动甚至不愿翻身;有的患者担心翻身会导致伤口裂开或管道脱落也不愿翻身等。

1.3腹泻 腹泻导致骶尾部、肛周、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引起压疮的发生。

1.4其他 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状态、高热、肥胖、消瘦、老龄等。

2 预防及护理措施

2.1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任命一名护士为压疮管理组长。压疮组长为我院伤口管理小组成员,护师职称或以上,经过严格的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能熟练应用各种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正确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和压疮分期评估,对于各期压疮能给予正确处理和指导。实行责任护士-压疮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患者入科时,有责任护士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皮肤护理计划。每24h需重新评估,严格交接班,重视皮肤情况,如有变化应立即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及时给予处理。遇有疑问或护理难度程度大的压疮应立即报告压疮组长处理,组长根据情况给予指导或上报护士长处理。压疮组长每天对疑难压疮给予评估和指导,并做好记录。

2.2加强全科压疮知识学习 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压疮相关知识,正确应用压疮评分量表,把握具体测量的准确度。高风险患者需密切观察,并针对各种因素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皮肤护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全科压疮风险意识,重视预防,强调压疮护理的延续性,不断改进质量。

2.3体位改变 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时更换卧位,可使受压部位得到放松,使组织活力得到恢复。长期卧床患者每2h翻身一次,左右交替进行。为降低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抬高床头尽量不超过30°,翻身时动作宜轻柔,禁止拖拉拽等。一般不建议按摩受压部位,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 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过多按摩还可出现脉搏增加,静脉含氧量降低,皮肤湿度降低等问题。

2.4预防用具的使用 尽量使患者卧于气垫床,特别是老年患者、外伤禁止翻身者、极度消瘦者、肥胖者以及生命体征不稳需减少翻身者等。也可将海绵垫、水枕或软枕垫于易受压部位,如脚跟、肘关节、肩胛部。颈椎受伤者还应注意枕部压疮的预防,可垫水枕于枕部并预防性贴减压贴。

2.5加强营养 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ICU患者一般处于昏迷状态,特别是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均无法经口进食,因此应给予管饲营养。ICU患者病情危重,存在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引起负氮平衡,使皮下组织变薄,尤其是骨突部位更加明显。另外由于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预防压疮发生。一般首选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可结合肠外营养。

2.6皮肤护理 避免大小便刺激,预防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浸渍后在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时更易受到伤害而导致压疮发生。ICU患者应病情需要一般都给予的留置导尿管,小便失禁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对大便失禁的患者,首先应及时清理干净,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等部位的清洁干燥,床单及被服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燥、无渣屑。

2.7健康教育 对于可床上活动的患者,鼓励自主活动,告知患者产生压疮的危害,加强患者对压疮的认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病情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刺激,提高患者配合程度。

3 小结

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作用。护士是压疮预防和处理的主导者,护士的相关知识将会影响压疮的发生率、现患率。因此应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压疮的认识,提高预防压疮的意识。同时管理者对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也起到重要作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障。医院应从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层层监控,使管理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护理工作中。从而有效地达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ICU压疮的预防是一项持续的、不断完善的服务过程。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段征征,刘义兰.ICU患者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情况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1):3799-3800.

[2]Paul JB,Keller A. Pressure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review of risks and prevention [J].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2,28.1379-1388 .

[3]Pender LR,Frazier S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rmal pressure ulcer,oxygenation and perfus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5,21(01):29-38 .

[4]何华英,杜峻,王素芳.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09):803-805.

编辑/哈涛

第9篇: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中小医院是一个病房,大医院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ICU在世界上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国内设有ICU的医院还不普遍,但已受到了重视,估计发展很快。ICU又分综合ICU的专科ICU(如烧伤ICU、心血管外科ICU、新生儿ICU等)。CCU是专科ICU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②需要心肺复苏者;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由于ICU是在现化医疗装备下对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

ICU能使重危病人得到早期而又准确的诊断,紧急而又恰当的处理。

CCU是专科ICU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

SICU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得以康复,但是当病人出现严重的病情,生理功能紊乱而需要特别加强治疗和护理,或尽管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但存在有潜在的危险情况,需要严密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时,普通病房便不能提供完善的治疗条件,就要尽快的将病人转到ICU进行监测并给予加强治疗。

SICU(外科加强治疗病房)是专门收治外科系统危重病人并给予精心监护和精确治疗的救护病房。S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它拥有各种先进治疗仪器和监测仪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微量泵、喂养泵、血气分析仪、血糖仪等。可以实施各种先进的抢救措施。SICU医护人员掌握的理论和技术是针对危重病人抢救的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综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现代科技的边缘性学科,也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

SICU收治的病人由于病情严重,需要随时监测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凝血系统、肾功能以及其它许多生理指标。因此,SICU有着全院最先进的监护抢救设备,有着精通业务、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医护人员,为抢救各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创造了条件。SICU自成立以来,攻克许多医学技术难关,成功地挽救了大量的危重病人,如DIC、ARDS等以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已经不再是生命的主要威胁。

由于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且大多数需要有创的治疗手段,因此需要特殊的治疗环境,患者家属过多的探视一方面会将外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入病房,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另一方面会干扰医护人员对其它病人的诊疗过程及抢救。因此患者在冶疗期间原则上不需要陪护。

EICU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急诊重症监护室

收住适应证:

1.各种肺内或肺外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支持的患者。氧气指数≤250,去除循环因素仍不能得到纠正者。PaCO2≥60mmHg,COPD患者此值适当增加,且经适当处理仍不能改善者。常见:重症肺部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肺栓塞及其溶栓治疗,各种周围神经肌肉病变所致呼吸衰竭,ARDS。

2.各种原因所致循环衰竭,经一般处理或简单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者。常见:难以纠正的急性左心衰,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冠脉综合高危患者,不能行PTCA和溶栓的患者,AMI溶栓治疗患者,需安装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

3.需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

4.重症胰腺炎患者。

5.重度颅脑损伤不能手术或脑梗塞患者,且经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生存者。早期脑梗塞有溶栓适应证者。

6.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7.急性中毒、电击、溺淹、中暑,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8.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9.需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的患者。

10.各种原因所致MODS或MOF患者。

11.CPCR术后有生存或脑复苏希望的患者。

下例情况不宜收住EICU:

1.临终状态或高度老衰患者。

2.呼吸循环支持不能撤离的晚期Ca患者。

3.一般不收住术后患者。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专科ICU(医学专科重症监护室)

BICU(BCU):烧伤ICU

CICU(CCU):心脏ICU

EICU(ECU):急诊ICU

NICU(NCU):新生儿ICU

SICU(SCU):外科ICU

UICU(UCU):儿童ICU

上一篇:员工手册建筑公司下一篇:狗狗收养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