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护理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护理(共2篇)

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经口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患者15例, 均为男性, 年龄79~9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 伴Ⅱ度呼吸衰竭清醒患者4例, 重症脑梗死昏迷1例, 合并肺炎5例, 脑胶质瘤术后昏迷1例, 老年窒息3例, 猝死2例。插管时间24~264h, 平均插管时间168h。插管期间均未因吸痰出现过窒息、肺不张、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2 吸痰前准备

2.1 物品准备

(1) 首先要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及有效的负压 (一般成人10.64~15.96kPa) 。 (2) 准备2瓶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 1瓶专门用于冲洗抽吸气管插管内的吸痰管 (下称1盐水) , 另1瓶专门冲洗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 (下称2盐水) 。 (3) 备好不同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及无菌手套。

2.2 患者准备

(1) 由于吸痰本身对患者是一种刺激, 清醒的老年患者通常不愿意吸痰, 而昏迷患者的家属也认为吸痰特别痛苦。此时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 耐心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吸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以及拒绝吸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并示意患者及家属自己动作轻柔, 同时指导清醒老年患者如何配合会尽可能减少吸痰所带来的不适,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 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有变动及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如果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有变动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 可能是气管插管移位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 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 听诊双肺呼吸音, 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协助患者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柱, 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 以便痰液松动, 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 便于吸出。一般叩击完毕一侧, 自气管插管内注水后先吸1次, 再行叩击另一侧再行吸引。 (4) 由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气体交换未经过鼻咽部的湿化, 使气管插管内较干燥, 故应定时做雾化吸入每天2~4次, 以起到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的目的, 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 遵医嘱加入治疗性的药物, 如细辛脑注射液、地塞米松、布地奈德、沐舒坦等,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要保持湿化蒸发器的温度为32~35℃, 以达到有效湿化气道的目的。

3 吸痰时护理

3.1 吸氧

由于吸痰过程中患者的氧气被部分或完全中断, 所以吸痰前一定要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未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给高流量吸氧5~10L/3min, 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80%氧气3min。 吸痰前后给予3min 80%氧气吸入, 可使吸痰后SaO2达到97%, 给予3min 100%氧气吸入, 吸痰后SaO2仍为97%。鉴于高浓度氧气的毒性作用及氧气能源的节省方面, 现在吸痰前后各给80%氧气3min。

3.2 稀释痰液

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 吸痰前先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 注水时应拔掉针头, 在患者吸气时缓缓注入, 待患者行5~10次通气后吸出, 对于痰液特别黏稠不易吸出时可同法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2~3ml后再行吸引。

3.3 体位

吸痰时患者头部不可过度后仰, 以免气管插管头端抵到气管壁引起气管插管堵塞, 影响吸痰效果及气体交换。

3.4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的外径一般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2/3, 这样有利于气体从缝隙处进入气道。吸痰管过细会导致插入次数增加和吸痰不尽, 而过粗会阻碍气体交换和加重缺氧, 对痰液黏稠者可选用较大外径的吸痰管。

3.5 吸痰管插入深度

应超过气管插管外0.5~1cm, 这样既不易发生堵塞又不易损伤气管黏膜。插管前应阻断吸痰管的负压, 到达合适深度后再放开负压, 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 在最初的3~4cm或感觉痰液较多的地方要慢一些, 随后较迅速的退出, 每次吸痰时间≤15s, 连续吸痰≤3min。吸痰动作要轻柔。

3.6 严格无菌操作

吸气管插管内的痰液前, 先将吸痰管在1盐水瓶中润滑一下同时启动吸引器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顺序一般为先吸气管插管, 再吸口、鼻腔。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不可再行气管插管内吸引, 若需要吸引则需另换吸痰管。吸完气管插管后若需再次气管插管内吸引则要在1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 若要吸口、鼻腔则可在2盐水瓶中冲洗, 但吸完口、鼻腔一定要在2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对于有些自气管插管内吸痰不易刺激出咳嗽反射的患者, 可先吸鼻腔, 刺激患者咳嗽后另换吸痰管再吸气管插管内痰液, 可以减少自气管插管内吸痰的次数又能彻底吸净痰液。

3.7 观察病情

吸痰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 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吸痰, 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并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理。

3.8 吸痰完毕后处理

吸痰完毕, 再次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3min。吸痰后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以评价吸痰效果。

4 吸痰后护理

用2盐水将吸痰管及连接管冲洗干净, 将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桶中, 将连接管头端的1/2浸泡在2盐水中;及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气管内所滴注药液、注药用的注射器及冲管用的生理盐水, 每24小时更换1次;吸痰车、吸引装置、各管道表面每天用500mg/L有效氯湿纱布擦拭1遍;储液瓶内吸出液要及时倾倒, 不得超过1/2满;储液瓶每周消毒1次, 方法为浸泡于含氯消毒剂500mg/L中30min后, 清水冲净晾干备用;连接管每周更换1次。

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护理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针对患者皮肤受损情况认真分析,找出受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减少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情况的再发生。 结论:通过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皮肤受损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护理

干部病房监护室的患者几乎都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插管多,监护和治疗设施多,加之本身的皮肤特点,经常存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受损问题。皮肤问题发生后,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为减少皮肤受损情况的发生,我们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皮肤受损情况的发生率。现将我科在预防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方面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学习。

1 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原因分析

1.1 老年人皮肤特点 皮肤表皮萎缩,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表皮和真皮的镶嵌减弱,营养供应和能量交换减少,皮肤变软、变薄,光泽减退,干燥起皱,易破损;角质形成细胞分裂和表皮更新速度减缓,皮肤自我修复能力降低[1]。

1.2 危重老年患者特点

1.2.1 病情重 长期卧床,自主活动能力差,多处于被动卧位;部分意识不清或躁动,会磕碰到床栏,或需要适当约束;言语不清,伴有大小便失禁,阴部及肛周皮肤遭受排泄物刺激不能及时发现,致使局部皮肤受压、潮湿、损伤。

1.2.2 置管多 由于治疗需要,需要留置各种管道,有些管道甚至长期留置。常见管道包括胃管、尿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各种穿刺引流管、留置针等,为妥善固定各管道,防止管道移位,需使用系带或粘性敷料固定,致使局部皮肤或受压、或潮湿不透气,引发皮肤问题。

1.2.3 病情监护时间长 为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需长期使用心电监护仪。血压袖带和血氧指套的使用,使局部皮肤受压,造成局部的缺血、紫癜和神经损伤,继而引发皮肤损伤。心电监护电极片透气性差,长期黏贴皮肤,加之汗液刺激,会使粘连处皮肤起泡、破溃、感染。

1.2.4 其他基础疾病及并发症

1.2.4.1 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全身营养情况及组织修复能力差;皮肤组织含糖量高,利于细菌繁殖;末梢神经的病变易引起感觉、痛觉反应迟钝[2]。以上原因增加了皮肤受损的几率,加重了皮肤受损的程度、延长了皮损恢复的时间。

1.2.4.2 低蛋白血症 疾病的消耗和进食方式的改变,危重老年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导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液体在皮下组织集聚,引发水肿,使得皮肤张力增大,耐受性减弱,易破溃。

2 预防措施

2.1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疾病

2.1.1 原发疾病治疗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反馈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

2.1.2 重视其他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 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处于平稳水平;评估患者营养情况,及时反馈医生,遵医嘱使用营养药物,加强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

2.1.3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肌力 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使病人从被动到主动,从不动到动。

2.2 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因护理不当造成的皮肤受损

2.2.1 提供安静整洁的病区环境,维持合适的温湿度,促进舒适、促进睡眠。

2.2.2 做好高危患者的评估,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进行压疮及跌倒、坠床评分,对高危患者给予标识,提高护士警觉度;使用三马气垫,至少2h翻身一次;及时更换污染潮湿的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浴2次,出汗时增加擦洗次数;加强大小便失禁病人会阴部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次数频繁者可在肛周皮肤涂抹油性软膏给予保护;昏迷及躁动患者,在床头、床栏及床尾放软枕保护;加强约束部位的观察,定期放松;根据医嘱测量血压,非测量状态时松开血压袖带,测量时再绑上;轮换指(趾)端监测血氧饱和度;黏贴电极片时,确保皮肤清洁干燥无破损,根据温湿度及病人出汗情况,定期更换电极片及黏贴位置每周至少更換两次。

2.2.3 规范护理操作 护士进行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小心仔细,勿将小的物件遗失在患者床上;妥善理顺各种导线,避免压在患者皮肤下。

2.2.4 加强皮肤观察 各班护士加强患者皮肤观察,尤其注意置管部位、受压部位、黏性敷料粘贴处及易潮湿易出汗处皮肤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2.5 注意置管部位周围皮肤的护理

2.2.5.1 胃管 留置胃管选用透气性好的3M胶贴固定,合理设计鼻贴胶布的形状,我科设计为“工”字型,黏贴后变为“T”型,既美观又牢固。每2天更换一次鼻贴,并改变黏贴位置,保护鼻部皮肤。

2.2.5.2 留置针 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注意观察静脉走向及贴膜黏贴处皮肤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为5天,出现渗液、红肿,及时处理。输液完毕,用纱布妥善包裹可来福接头及小夹子。

2.2.5.3 气管套管 3次/日消毒气切周围皮肤并用Y行纱布保护,及时清除痰液,避免气切口遭受痰液浸润。为固定气管套管避免颈部皮肤受压,我科将棉系带穿入橡皮条,穿出的系带两端与气管套管边缘固定,松紧度以能容纳1~2指为宜。

2.3 饮食护理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保证水分和营养的摄入,对增强全身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3]。护理人员积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加强与医生和患者家属交流,指导营养素补给,合理安排饮食。

2.4 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加强交流沟通,鼓励能言语者及时表达皮肤不适;不能言语者可使用非语言方式讲解需求与不适,以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危重患者皮肤受损的认识和防治技术不断地有所提高,当患者出现皮肤受损时才采取护理措施的做法已逐步被运用护理程序和有效的预防、提前发现和解决患者皮肤问题所代替[4]。我科通过认真分析危重老年患者皮肤受损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皮肤受损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继鹏,何黎.不同年龄段皮肤特点及护理要点[J]. 皮肤病与性病, 2008. 30(3): 14-15.

[2]肖光绘.掌握糖尿病患者皮肤特点有效控制皮肤感染[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15): 2716-2717.

[3]刘淑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12): 452.

上一篇:高血压大鼠下一篇:魅力课堂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