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教学大纲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典舞教学大纲

汉唐古典舞教学初探

摘 要:汉唐古典舞是古代文化资源的发展之一,汉唐古典舞是在乐舞文化的开拓下诞生。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古典舞蹈的流行趋势在不断更新与改善,最终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舞蹈风格,同时也具备了独特的审美视觉感。汉唐古典舞是古典舞蹈的一个分支,舞蹈同样具备古典舞的色彩,在汉唐古典舞的教学中,与古典文化结合,联系汉唐时代文化盛世,将成为教学体系的核心。本文深入探讨汉唐古典舞的教学思路,希望可以对提升汉唐古典舞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汉唐古典舞;古典艺术;教学体系

1 汉唐古典舞的风格分析

汉唐古典舞教学需要运用完整性和系统性两种因素,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达到对舞蹈技术的掌握。汉唐古典舞是中国最古典的舞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汉唐古典舞从精神风格上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行云流水的舞蹈动韵律。在舞蹈风格上注重轻重缓急、点线分明、柔中带刚。在华夏五千历史的长河中汉唐文化蕴含生动的艺术气息,为汉唐古典舞提供了更多的艺术渠道。

汉唐古典舞将诗、乐、舞三为一体的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更是古代乐舞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许多种原因,汉唐古典舞没有将全部的艺术气息传承到现在,多年来汉唐古典舞成了古典舞研究人员的一个重大研究内容,他们研究汉唐古典舞的决心和重任坚不可摧,对我国汉唐古典舞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汉唐古典舞的健康快速发展。

2 汉唐古典舞教学的文化特点

汉唐古典舞教学是建立在人民文化的需求上,具有时代政治的文化特征。在实际的教学中汉唐古典舞以古代戏曲以及武术作为主要的表演框架,同时吸收芭蕾舞中一些技法,使得有效保持我国古典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汉唐古典舞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汉唐古典舞的教学实现了乐舞文化与汉唐文化的结合。古典舞的教学形式与戏曲派古典舞的训练体系相结合,对半个世纪的古典舞蹈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逐步形成了古典舞的文化内容。汉唐古典舞是古典舞教学的重要形态内容,涵盖了更多的历史渊源,逐渐形成了古典艺术文化珍宝。实际的教学中,汉唐古典舞展现了经典的汉唐文化,谱写了新一代的乐章,充分的体现了古典文化的形态。

汉唐古典舞教学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从古典文化体系出发,笔者发现,汉唐古典舞更多的展现了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所以在教学中,以多学科的形式构建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使其具有古典文化特色。

3 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分析

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不仅具有着当今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风格,而且也蕴含了历史文化特色。中国舞蹈家们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探索,才形成可具有艺术特色的教学文化体系。汉唐古典舞教学中,以轻重缓急、点线分明、柔中带刚,将汉唐文化中的诗、乐、舞联系在一起,涌现出一批丰硕的教学成果。

由于在较长时间内,我国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汉唐古典舞教学机制,因此各个舞种的表演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

舞蹈家的前辈们在这基础之上对戏曲的训练体系进行了调查,发现,汉唐舞蹈与戏曲联系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训练体系。舞蹈与戏曲结合的艺术体系创建出新的古典舞形式,适应自己的汉唐古典舞的艺术特点,也标志着古典舞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新的篇章。

汉唐古典舞在专业在学科的建设上,取得了最大的成果,例如,以戏曲与武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身韵课,不再过分重视学员动作技巧,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汉唐古典舞本质的探究,更向注重了汉唐文化的应用。将古典舞与武术表演进行了有益的区分,从而在保证汉唐古典舞曲观赏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其专业性,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教学形式。

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注重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结合。以汉唐古典舞的教学作为核心内容,加强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应用,更注重了文化艺术的结合。例如,汉唐古典舞教学中将芭蕾舞的教学应用到其中,注重了不同体系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汉唐古典舞教学落实了舞台实践的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汉唐古典舞教学更具艺术特色,也开创了汉唐古典舞的新的发展领域,使得汉唐古典舞曲有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语言,促进了其健康快速发展。汉唐古典舞教学体系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如《木兰归》、《梁祝》等等现阶段我国汉唐古典舞曲的代表作品,《身韵课》的出现,作为我国古典舞蹈体系的基础,为后来汉唐舞曲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4 加强汉唐古典舞教学的策略

4.1 以静态为核心运用由静而动的运动规律

加强汉唐古典舞的教学,需要认清汉唐古典舞的教学体系,就像构建语言体系一样,要找出规律—语法。舞蹈的教学首先要确立一个舞姿,然后将舞姿联系在一起,形成动态的舞蹈,这样就标称了静为核心的舞蹈体系。汉唐古典舞教学的舞姿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以古代的笔画舞姿作为核心,从中揣摩出舞蹈动作。汉唐古典舞教学中,还需要当代的诗歌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其可以呈现出更多的艺术特色。从静变动的舞蹈特色,依靠舞姿变化,以静转动为核心,使汉唐舞蹈的整合更具艺术特色,为汉唐古典舞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为后期的汉唐舞蹈教学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汉唐舞蹈教学是以起身的各个部位为基本动作要领,从静态的舞姿入手,以起始舞姿、盘腿舞姿、靠腿舞姿、拉腿舞姿、吸腿舞姿、抬腿舞姿、端腿舞姿、弓步、弓箭步、蹲裆步舞姿、点脚舞姿、半月舞姿、斜塔舞姿、跪式舞姿、坐式舞姿、卧式舞姿等作为基础舞姿,采用流动连接的方式,以运用规律为核心,使其舞姿的形式艺术性更强。汉唐古典舞舞姿单一动作以移、斜线、变面、回旋、提沉、斜塔动势为主,在舞姿的二次发力方面则有下肢、肩胸、腰胯二次发力;其主要连接方式有以上肢、下肢、腰胯、跳转翻动作为连接的基本方式,将上述动作全面应用到古典舞教学中,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古典舞教学的效果。

4.2 以心态和神态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延伸更多汉唐文化底蕴

民族心态是历史风情的一种表现,汉唐古典舞教学中,舞姿与心态、神态风格联系在一起,舞蹈灵活性更强,也丰富了汉唐舞蹈的历史背景,正是这样汉唐古典舞教学将汉唐舞蹈文化艺术气息应用到其中,最终形成了具有汉唐艺术特色的舞蹈形式。乐舞是汉唐舞蹈的一个分支形式,汉唐舞蹈注重乐舞与心态的结合,才能将艺术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汉唐古典舞教学中运用心态与神态的两种元素,更重跳出韵味,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理解到汉唐文化形式,使舞蹈形式更具艺术特色。汉唐古典舞蹈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将眼神和呼吸结合在一起,由情境、性格组合进行归一训练,让学生在情绪、情境类别化的组合训练中日趋准确地把握其心态,掌握不同的神韵特点,展现不同的艺术气质,对汉唐古典舞蹈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4.3 以技术和技巧为核心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汉唐古典舞蹈教学同样也需要注重技术和技巧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结合文化汉唐文化底蕴,才能将技术和技巧自然融合到其中,是汉唐古典舞蹈教学的艺术教学可以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能单纯的注重技术与技巧的应用,更多的需要追求文化体系,注重文化形象,使汉唐文化可以作为舞蹈的底蕴展现出来。汉唐古典舞蹈教学中技术和技巧的教学也同样传达了艺术思想精髓,所以灵活运用教学体系才能使古典汉唐舞蹈教学更具艺术特色。

5 结束语

古典汉唐舞蹈教学,从历史的过程中来看,在中国汉唐古典舞发展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充当着舞蹈汉唐教学课堂教学体系的核心,直接对教学成果产生影响。客观地讲,古典汉唐舞蹈教学的发展代表了古典舞对于整个社会的成就以及发展,因此逐步的完善汉唐古典舞教学的体系,对舞姿突出艺术特色突出,舞蹈文化完善,以及发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传统更为重要,未来汉唐古典舞将会越走越宽阔。

参 考 文 献

[1] 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J].舞蹈,2002(10):43.

[2] 田湉.中国古典舞之“古典”刍议[J].民族艺术研究,2013,26(03):13-21.

[3] 高偉.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J].大众文艺,2014,354(24):152.

[4] 韩瑾.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发展定位与研究途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109(04):35-39.

作者:张大鲁

第2篇: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摘 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当代古典舞已经从戏曲中完全分离,所以其不管是在风格艺术,还是在审美取向以及训练体系等方面均较为独立。在现代诸多职业院校中,也开设了这一专业的课程。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目前职业院校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入手,就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不断地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质量。

關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

0 引言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由于自身在中国古典舞这一专业课程教学开设时间不长,以及自身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而又传统,在教学中又急于求成,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显然这难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也难以提高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对其现状的反思,并对教学课程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彰显中国古典舞的原始美感,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1 职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现存不足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职业院校中均开设了中国古典舞这一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专业课程教学开设时间不长

部分职业院校的这一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师资力量上较为单薄,所以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片面地认为这一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身法技艺,而忽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所以更多是时候是将其作为舞蹈的一种形式进行教学,虽然将学习目标定位在高难度动作的学习,而由于忽视对古典舞韵味的领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领悟不够深刻,而这就会出现“有形无神”的情况。

1.2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传统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深刻的领悟新课改的内涵,在这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且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大都是理论传输、舞蹈示范、学生模仿的填鸭式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此失去血丝的兴趣,难以深刻的领悟其内涵所在,极大地阻碍了这一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在教学中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若忽视其规律而急于求成,那么就很可能一事无成。但是就当前来看,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室自身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形态,所以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而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舞蹈思维,而这就难以在物资中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彰显出来,而这就会极大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新课改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研究

鉴于职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现存不足。笔者认为,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自身应在教学课程模式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紧密结合院校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生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就近发展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性的选取教学课程模式。以下就提出几种适应现代职业院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

①首先,按课程设计列好提纲。然后在搜索资料,特别是舞蹈的视频,要选择艺术价值高,有代表性的。最后,再完成课件的制作。

②丰富课余活动高中的学习任务是紧张而有秩序的,我们力求在音乐课上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不耽误同学们其他文化课学习时间。但是在课余有活动机会的时候,我们也鼓励让喜欢音乐舞蹈的或有特长的同学继续发展。特别是学校的元旦演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表演和比赛,为喜欢舞蹈的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实践、表演的舞台。

2.1 基于基础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任何工作的开展必须打牢基础。所以就中国古典舞教学来看,教师应切实注重基础训练。一般而言,主要是在教学中注重古典舞身法和技法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古典舞的韵律。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古典舞与现代舞的舞蹈类型与训练的方法,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舞蹈素养作为基本目的。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将传统戏曲文化作为基础训练的重点,并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针对性的对基础教学标准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还得适应职校学生的特点。

2.2 基于身法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式

与现代舞一样,在古典舞教学中,同样需要注重身法教学,也就是将舞者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调动起来,并通过舞蹈动作的搭配将古典舞的内涵彰显出来。所以在进行身法训练时,我们应将舞者的身体躯干作为整个舞蹈动作的核心所在,利用躯干的协调和动作,将古典舞的舞姿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所以具体的就是以躯干为核心,以腰部为动作源,将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动作连贯的连接。但是这只是基本的模式,若只采取这一单一的模式进行训练,那么就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基础上,教师应将古典舞的动作要领以简短的语句进行汇编,并将其作为身法训练的理论支持,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身体部位的各个动作进行演示和讲解,从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每个动作要领,动作幅度时大时小、收放自如,才能为学习古典舞注入强劲的动力。

2.3 基于舞蹈语汇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古典舞的舞蹈艺术彰显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注重舞蹈语汇功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将舞台风格与古典舞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身韵教学促进舞蹈风格的训练,从而通过舞蹈风格传达更多的舞蹈语言要素。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身韵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更丰富古典舞的舞蹈语言风格,提高舞蹈自身的表现力,彰显古典舞的魅力和舞者的优美舞姿。

2.4 基于生本原则的舞蹈示范教学模式

生本原则下的舞蹈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非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通过言传身教和示范教学促进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精髓所在,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相应的故事或者真实案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在调节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鼓励。但是教师必须及时的结合学生在舞蹈动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与演示,始终保持一种对古典舞的崇尚,才能更好地将其与传统的文化思想进行融合,尤其是加入中华民族元素,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各个学科和行业均有自己的固定模式,但任何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的探究,是以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发展、演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加以总结和概括,从中提取特征、认识过程、尝试形成结构、窥视整体。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为了解决专业舞蹈演员训练的问题,舞蹈前辈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找到了历史根源和审美依据的同时,借鉴了艺术百年积淀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建立起了相对科学、规范、系统的教材与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在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上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致力于现状的分析和问题的优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促进古典舞艺术魅力的彰显。

参 考 文 献

[1] 宋海芳.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2:25-29.

[2] 杨勤.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44.

[3] 王晓黎.关于古典舞基训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02:115-116.

作者:夏芯童

第3篇: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

摘 要:古典舞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特色,我国的古典舞也深刻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古典舞目前已经成为高校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在教育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分析目前高校古典舞教学的现状,并简要提出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现状;开展策略

中国古典舞是在传统的民间舞蹈上经过提炼加工后形成的具有浓厚古典特色的舞蹈,极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高校的古典舞教学还存在着诸如教师素质偏低、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古典舞教育,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只有更好地开展高校古典舞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更高素质的艺术专业学生,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舞艺术。

1 古典舞概述

1.1 古典舞的概念和中国古典舞特点

古典舞是一种在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整理、加工、提炼、创造,并且在长时间的艺术实践的检验后,所流传下来的古典特色浓厚的舞蹈形式。

中国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此时中国舞蹈家将中国戏曲舞蹈中的动作进行整理、复现、研究,编制了中国古典舞专业教材,创作出了大批中国古典特色浓厚的舞蹈作品。我国古典舞既保留了古典戏曲舞蹈中的内容,又在此之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舞蹈。

各个国家的古典舞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具有刚柔并济、细腻圆润等特点,要求舞者的精、气、神以及手、眼、身、法、步进行完美调和与高度统一。

1.2 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的意义

古典舞是高校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名合格的舞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古典舞舞姿优美,动作难度较大。学习古典舞十分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可以使学生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对学生学习其他舞蹈均有帮助。另外古典舞对于学生的神韵气质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古典舞时不仅仅需要掌握古典舞的动作,更加需要领会舞蹈中传达出的精神。开展高校古典舞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助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来源于中国戏曲,许多的舞蹈动作直接取自戏曲中的舞蹈动作。舞蹈家们所创作的古典舞蹈也大多表达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学习古典舞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到古典舞蹈的精髓后再将舞蹈加以创新,从而达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2 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

古典舞目前已经成为了高校艺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许多高校对古典舞教学越来越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许多高校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理念错误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2.1 教学目的存在误解,教育理念有待改变

目前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学通常针对考核进行,不少教师认为古典舞教学的目的便是考试,以考试的标准设计课程,以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目的。这种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古典舞学习热情和舞蹈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舞蹈,学生难免会对古典舞产生抵触心理,根本谈不上学习热情,由于缺乏对古典舞的热爱,也随之缺乏对古典舞的创新热情。长久下去,古典舞将会变成一潭死水,缺乏创造的生机。因此,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应当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应当更加注重向学生讲解古典舞的内在精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以更好地传承古典舞艺术。

2.2 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式僵化

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资格,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目前高校古典舞常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照本宣科”式地进行教学,这也与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有关。以教师为主,僵硬地进行教材的讲解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便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效率比较低。许多高校的古典舞教师观念比较单一,认为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古典舞,但在学生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互动沟通,长时间单调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到古典舞的魅力,古典舞课堂也随之产生散漫等问题。

2.3 忽视学生个性,考评模式单一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从以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但在目前的高校古典舞教学中,教师普遍仍然以教材为主,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考评模式仍然只是单纯的考试为主,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学习是为了考试这一固定思维。不同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不同,接受程度千差万别,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对学生们的差别视而不见,无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十分不利于古典舞的传承和创新。

3 高校古典舞教学开展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再把考试测评作为古典舞教学的目的,而是要注重向学生教授古典舞的内在精神,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古典舞,能够为传承和创新古典舞做贡献。教师在教授古典舞时也同样也转变教学理念,古典舞的形体动作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够使学生真正领悟古典舞的精髓才是教育的重点。

教师在教授古典舞时可以同时向学生讲解古典舞创作的背景,和其所反映的文化和精神。比如在学习《丝路花雨》这一舞蹈课程时,需要向学生讲述这一古典舞所创作的舞蹈动作依据,想要表达的情感故事等,在学生对舞蹈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有深入的了解之后再拆借动作进行讲解,为何要使用特定的肢体语言表现特定的情绪。深入了解了古典舞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之后,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融入到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打动人心。

另外,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十分有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者需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将古典舞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表现出来。因此,古典舞的专业舞者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化涵养。而在传统的古典舞教学中,往往更加注重对专业舞蹈课程的学习,忽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对古典舞蹈所蕴含的意境了解得不够透彻,从而无法完全表现出古典舞应当具有的风采。因此,在古典舞教学中要加大文化课程的比重,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最终成为专业的古典舞舞者,为中国古典舞的发扬光大做贡献。

3.2 注重培养学生古典舞学习热情

当学生有了学习古典舞的热情时,便能够从被动变主动,积极地学习古典舞。传统的古典舞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苦练基本功,广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简单枯燥的训练过程中产生对古典舞的学习热情。只有与古典舞产生共鸣,才能够产生学习的热情,这便要求教师在教授古典舞时注意向学生展现古典舞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优秀的古典舞作品,让学生对古典舞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典舞所要表现的文化内容有时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提供给学生相关的书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部经典的古典舞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在学生掌握了古典舞的基本动作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编排古典舞作品,以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舞的兴趣。教师应当注意在授课的过程中表扬和鼓励要多于批评,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勇于创新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

当学生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因为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古典舞时,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只有深入地领会了古典舞的精髓并由衷热爱,才能真正对古典舞进行传承和创新,使古典舞能够与时俱进,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3.3 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模式

古典舞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部分高校教师素质偏低,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高校可以对现有古典舞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向其普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如果在培训之后仍然不能胜任的,高校应当及时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调岗,同时从社会中招聘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高校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手把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便是教学手法单调,教学气氛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不高,高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1)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授课为主转变为引导为主。在课堂上不再是只有教师在传授课程,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对古典舞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扬自身的长处,从而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2)借助多媒体工具,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在枯燥无聊的基本功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使学生放松精神的同时也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复杂舞蹈动作的全方位解析图,将难以记忆的动作编为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对舞蹈动作进行深刻记忆。

(3)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给出特定的题目,由学生自主地编排舞蹈并进行展示,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择最优的舞蹈。这种对抗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4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高校学生是中国古典舞未来的主要传承者,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的古典舞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对于古典舞的认知、接受程度、创作力均不相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区分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基本功的训练中,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免这类学生重复进行简单枯燥的训练产生厌倦心理。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除了要求其增加训练时间外,还应当对其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对于学生的考核指标也应当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适当提高难度,注意考察其对舞蹈精髓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当适当降低难度,对其学习的态度、进步的幅度进行重点考核。

总之,高校古典舞的教师应当更加富有责任心,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兴趣爱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尽一份力。

4 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古典舞教學则对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不再以考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则应当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古典舞教学的三个重要部分,应当共同努力,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邢令果.浅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现状及开展策略[J].黄河之声,2015(4).

[2] 张冉.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训练[D].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4.

[3] 李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4] 韩柏.分析高校古典舞教学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6(1).

[5] 张帆.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发展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6(9).

[6] 蒋荆子.浅谈高校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策略[J].山西青年,2016(8).

作者:杨永倩

第4篇: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 的 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

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 的 练 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 踢 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 法 和 步 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身法:

(1)单山膀、踏步位

(2)双山膀、丁字步位

(3)顺风旗、大踏步位

(4)双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

(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

(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

(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

(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

(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龙入水

2、步法:

(1)慢进步

(2)慢退步

(3)圆场(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错步(女,慢速、快速)

错步(男,快速)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 本 舞 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

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2、大射雁

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

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

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

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

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12、紫金冠(女)

13、老鹰展翅(男)

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

15、商羊腿踹燕(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 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

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

2、反跨转(2-5圈)

3、踏步掖转(2-5圈)

4、跨转(男,2-5圈)

5、上步掖转(女,2-5圈)

6、斜探海转(女,2圈)

7、探海转(2-5圈)

8、后腿侧身转(2圈)

9、紫金冠转(女,2圈)

教材组织范围:

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掖腿转接卧鱼(女)。掖腿转接踹燕。涮腰接探海转。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 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

1、点步翻身(1-16次)

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

3、串翻身(斜线1-16次)

4、吸腿翻身(1-连续3圈)

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

6、大蹁腿翻身(女)

7、上步翻身

8、刺翻身

9、跨腿翻身

10、白鹤翻身

11、大蟒翻身

12、盖腿翻身

教材的组织范围:

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 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

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

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 前双飞燕(男,1-3次) 横双飞燕(男,1-3次) 后双飞燕(男,1-3次) 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 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 大射雁(1-3次) 剪式变身跳(1-2次) 跳卧鱼(女) 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 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 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 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 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 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 单腿变身落卧鱼(女) 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第5篇: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一、蹲 的 练 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

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

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

3、踏步半蹲、全蹲

4、弓箭步蹲(正、旁)

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 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 的 练 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丁字步拧腰

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

4、弓箭步涮腰(男,1-3次)

5、踏步旁腰

6、大踏步旁腰

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8、单腿跪前、后下腰

9、卧鱼

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

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 踢 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

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

3、踢后腿

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

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

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

7、踢紫金冠

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 法 和 步 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身法: (1)单山膀、踏步位 (2)双山膀、丁字步位 (3)顺风旗、大踏步位 (4)双托掌、踏步蹲 (5)托按掌、踏步位 (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 (7)斜托掌、丁字步位 (8)提襟按掌、踏步位 (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 (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 (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 (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 (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 (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 (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 (17)燕子穿林 (18)青龙入水

2、步法: (1)慢进步 (2)慢退步 (3)圆场(慢速、快速) (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 花梆步(男,左右) (5)错步(女,慢速、快速) 错步(男,快速)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 本 舞 姿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

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2、大射雁

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

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

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

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

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12、紫金冠(女)

13、老鹰展翅(男)

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

15、商羊腿踹燕(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 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

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

2、反跨转(2-5圈)

3、踏步掖转(2-5圈)

4、跨转(男,2-5圈)

5、上步掖转(女,2-5圈)

6、斜探海转(女,2圈)

7、探海转(2-5圈)

8、后腿侧身转(2圈)

9、紫金冠转(女,2圈)

教材组织范围:

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掖腿转接卧鱼(女)。掖腿转接踹燕。涮腰接探海转。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 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

1、点步翻身(1-16次)

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

3、串翻身(斜线1-16次)

4、吸腿翻身(1-连续3圈)

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

6、大蹁腿翻身(女)

7、上步翻身

8、刺翻身

9、跨腿翻身

10、白鹤翻身

11、大蟒翻身

12、盖腿翻身

教材的组织范围:

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 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

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 前双飞燕(男,1-3次) 横双飞燕(男,1-3次) 后双飞燕(男,1-3次) 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 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 大射雁(1-3次) 剪式变身跳(1-2次) 跳卧鱼(女) 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 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 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 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 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 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 单腿变身落卧鱼(女) 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九、特 技

这里所指的“特技”不是每个演员的必修项目,也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掌握得了的技巧。它可以“因材施教”。 特技是某些旋转、翻身和跳跃动作从质量、数量、速度以及姿态等方面向“精”与“尖”高峰发展的成果。介于旋转、翻身、跳跃与武功之间的某些技巧也称为特技;两种难度较大的技巧连接在一起的“复合”技巧也大多属于特技。特技不仅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动作,也是舞台上很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除下面所列举的一些特技动作外,还可根据演员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去发挥与创造。

教材内容:

1、平转接上步掖转(女,圆圈进行)

2、绞腿跳转(女,圆圈进行)

3、扫堂接探海转接跨转(男)

4、吊腰(男,8次以上)

5、串翻身(圆圈进行)

6、串翻身接绞腿蹦子(斜线进行)

7、串翻身接吸腿翻身(斜线进行)

8、串翻身接点步翻身(斜线进行)

9、串翻身接跳斜探海翻身(斜线进行)

10、串翻身接大蹦子接点步翻身(男,斜线进行)

11、探海翻身接吸腿翻身接卧鱼(女)

12、点步翻身(女,32次)

13、点步翻身接吸腿翻步(女,共32次)

14、盖腿翻身(男,16次以上)

15、横双飞燕(男,8次以上)

16、前双飞燕(男,8次以上)

17、双腿倒踢紫金冠(男,4次以上)

18、双起双落燕式跳带空中转(男,4次以上)

19、绞腿蹦子(12次以上)

20、躺身蹦子(男,圆圈进行)

21、拉腿蹦子(男,圆圈进行)

22、飞脚空中转接扑步(男)

23、飞脚接卧鱼(男)

24、躺身飞脚(男,圆圈进行)

25、跳探海翻身(男,4次以上)

26、旋子360度(男)

27、扫堂旋子(男,圆圈进行)

教材组织范围:

1、各项特技的速度和动作次数可根据演员具体情况决定。特技虽属于快速表演的动作,但某些特技用慢速表演的,其难度也很高。

2、以上各项特技以单项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而流畅的标准。

第6篇:古典舞技巧及特征教学

如何跳古典舞技巧

1、如何跳古典舞技巧呢

跳古典舞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2、什么是古典舞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自己本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3、跳古典舞如何练习 3.1、沉

在坐的姿态上经由过程呼气,生气息下沉,感受气沉丹田,以沉气带动腰椎年夜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3.2、提

在沉的基本上,感受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年夜微弯状一节一节竖立,感受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跟着头顶虚空而感受向上延长,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3.3、冲

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年夜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连结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受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标的目的一致。

3.4、含 过程和“沉”一样,但增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垂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受双肩里合与胸腔收 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受。

3.5、腆

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睁开。

跳古典舞要掌握哪些特征

1、形

指的是外形。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外部形态特征。除人体共性的舞蹈所需要的直立形态外,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神

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3、劲

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等对比的方法,也称做反衬法,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寸劲儿“,它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

4、律

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圆、立圆、8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动势的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者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腾挪是中国古典舞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跳古典舞要注意什么

1、做好热身活动

大多数美女对于热身活动并不在意,通常是随意去做而不是认真跟着老师所教的动作去跳,有些时候还有不做热身直接就跳舞的。热身活动其实就是让你的身体各个部位”热起来“,这样跳舞时才不容易受伤,因为跳舞很多时候会用到大家平时不常用甚至没有用到的肌肉和筋络,所以,跳舞前做好热身活动是很重要的。

2、跳舞前30分钟内不宜吃大量的食物

如果在跳舞前吃很多东西的话,跳舞时就会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慢慢地就会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人在跳舞时也会感觉不舒服,直接影响人在跳舞时的情绪,所以跳舞前30分钟内应当尽量避免吃太多的食物。

3、跳舞后应该全身放松地去做舒缓活动

舒缓活动会让身体的每个部位的肌肉完全放松下来,否则的话,肌肉总处在紧张的状态,就容易受伤或者引起抽筋,因此跳舞后做舒缓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保护身体一种必要措施。

4、跳舞后注意避免着凉生病

跳舞后尽管很热都应该穿上外套或者换上干净有袖不会露出腰腹的衣服,保护好肩膀、背部、腰腹,以免这些部位受凉后生病。

第7篇:古典舞手位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舞--手位组合》教学设计

教授班级:幼师专业一年级学生

主讲人:李建梅

一、 大纲分析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会学生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对学生进行身体的基本姿态训练,发展和舞蹈相关的素质的和表现力,所以中国古典舞中的手位组合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一个内容。 二 、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幼师《舞蹈》全一册第二十三页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训练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舞是以训练人的气息、韵律和肢体表现力为训练目的,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是幼师专业学习舞蹈的重要内容。而手位组合是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最基本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手位和手位之间的常用变化,以及身体的一些基本动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才能为经后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和手的基本动作,我们只要在基本手位上由双手配合运用手的基本动作就形成了手位组合。但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接受基本的舞蹈训练,虽然有几个学生的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呈现出来的舞蹈素质较差。

四、目标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古典舞手位组合,较准确熟练的运用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舞蹈时,动作、感情体验与表达的和谐一致的能力,逐步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优美感。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体会、运用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圆”,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动手先动腕、眼随手动等风格特点,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让音乐与感情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

六、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采用视觉图像法、语言启发法、拍摄自纠法、小组合作竞赛法等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七、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舞蹈碟片《飞天》,音像资料《集合音乐》、《最炫民族风》、《梁祝》,摄像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一看二学三练四竞赛的方式教学。

1、组织教学:随着集合音乐的响起,学生主动踏步集合并随着音乐完成站队集合的动作。师生问好之后,让学生喊出舞蹈课的口号,秀出自己! [设计意图]使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2、基本功练习:热身运动(音乐: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

[设计意图]基本功练习是舞蹈课程中的必需品,塑选一个优美的舞蹈形象来自扎实的基本功,在这节课中是新课前的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活动,即为后面学习舞蹈打下基础,又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运用节奏感强有动感的音乐,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欣赏古典舞《飞天》为学习组合做准备。

师: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中的精髓,它将舞蹈、绘画和音乐融为一体,它恬淡、雅致,高远的意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典舞《飞天》。 欣赏结束后,教师概说舞蹈《飞天》:这是2008年春晚上的一个是舞蹈节目,它描述的是七仙女在宇宙中翩翩起舞,在月宫中摇摆身姿,表现了她们自由、快乐的情感,那么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个舞蹈说一说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吗?(请学生讨论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

臂的“圆”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动手先动腕、眼随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印象在头脑里产生一个美的概念,激发她们内在的爱美之心,初步引起她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欣赏古典舞请学生回答讲解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只有理解了才能实践。

师: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于一个“圆”,在某 种程度上和我国的 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个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动手先动腕、柔中有刚的舞蹈风格,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其本舞步和其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切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圆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古典舞的其本常识和风格特征,加深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

4、学生跟教师学习组合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中国古典舞最基本组合——手位组合,老师合着音乐《梁祝》示范一遍。(如下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选取音乐《梁祝》是因为:我认为在舞蹈课堂上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是否能很快的进入舞蹈状态,是否能准确的把握舞蹈的韵律起关键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选取旋律优美、熟悉的音乐是激发她们学习古典舞兴趣的第一步。 师:这个舞蹈美吗?好,我们现在把组合的动作分解开来学习: a.双山膀b.顺风旗c.双托掌 d.托按掌 e.山膀按掌 f.斜托掌g.冲掌 (师边教授动作边讲解名称,强调手臂的“圆”、动手要先动腕、先要手腕拎起、以腕带动手、眼随手动、手停眼止,欲沉先提,通过手臂松弛的感觉到有力的控制,表现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手位组合是古典舞最基本但又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基础打不好就容易出歪份儿、错份儿,就影响了古典舞的韵律特征。所以在学习组合时将动作分解开做,直到每个动作学生掌握了以后,才可以串联合音乐。 师:同学们很棒,动作到位,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出来了,现在老师喊节奏把动作串联起来做,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练习,注意体现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舞蹈的连贯性,进一步熟悉手臂的基本姿态。 同学跟教师一起合着音乐《梁祝》练习

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现在我们把动作合着音乐来表演,在配乐之前,请同学们先来听一听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什么?表现的情感是什么?听完一遍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师:对,音乐是大家很熟悉的《梁祝》。《梁祝》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的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请同学们在舞蹈时要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现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对音乐《梁祝》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与情感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表现动作。

5、分小组练习、纠正动作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现在我们按寝室分小组练习五分钟。同学们要互相学习指导纠正,等下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表现好的那组将会得到老师的一颗星,老师用摄像机把你们学习的过程拍摄下来,刻录出来下节课播放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分小组学习,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人际关系。

二、即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又有观察其他同学动作的机会,素质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素质差的学生。用摄影机记录她们的练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也督促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6、展示、评比

(1)各小组分别进行展示,小组互评。 (2)鼓励个别同学表演,大胆展现自己。

[设计意图]采用竞赛的方法展示,因为在开学时我就说了把一个班的同学按寝室分小组展示,哪个小组奖励的五角星多,那么就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加十分。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感,谁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呢!

7、布置作业

练习古典舞手位组合,注意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观看一个古典舞说出这个古典舞表现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为理解音乐与感情的融合、与动作的配合,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表现动作,让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

8、提问、小结本课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她们大多来自农村,没有经过舞蹈基本功训练,虽然有几个学生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舞蹈素质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灵活处理,因材、因人施教,精品欣赏,培养了学生的爱美之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合动作分解教学,并且一个一个的进行纠正、辅导,并让学生记忆动作的空间位置把古典舞的风格特征运用到舞蹈中来,减轻了学生学习舞蹈的难度。然后把学生分小组训练,以帮带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小组竞赛,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摄像机拍摄同学们的练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也督促了同学们的学习,同学们课后对我说:“老师您用摄像机对着我们,我们想不认真都不行呀。”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的协调性、柔韧性较差,手的动作表现好了,头的位置又不对了,头的位置对了,手的动作又没表现好,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觉得还是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成品舞蹈,虽然在基本功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有一大部分学生吃不了苦,怕痛,但如果我严格要求学生,并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学生还是听我的,毕竟同学们是来学习知识的。

教幼师专业的舞蹈已经有五年了,在教学中边教边摸索,也有一定的经验了,学生的舞蹈跳的一届比一届好,相信在以后我教出来的学生会越来越棒的。

第8篇: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手臂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手臂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①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得戏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六方圆满、三节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动作过程则要“残圆”,“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避免僵直,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

一、手臂的基本位置

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12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16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与胸形成90度直角。肋旁位:这个手位男性应用多于女性。手臂在以上位置上有两类基本造型。一类是圆式,一类是直式。圆式手臂的造型又根据肘关节的旋内和旋外分内外两种。直式手臂同样有两种,一是保持手臂的自然伸直状态,肘与腕关节无任何动作。例如在翻身一类的技巧中,大都采用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另一种是肘关节外旋时,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在―些舞姿造型中也常运用。但圆式手臂在训练中应用最多,因为这类手臂造型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定型。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另一方面,圆式手臂又突出地反映了古典舞手臂造型的风格特征。所以,作为基础训练应多练这一类型。下面将圆、直两种手臂在几个基本手位上的造型举例如下:

第一,一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两手握拳或做掌、伸腕。简称“圆一内”,俗称提襟。肘外旋,肘关节微弯称“圆一外”。第二,二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脆翘指,简称“圆二内”,俗称山膀。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二外”。第三,三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内”,俗称托掌。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外”。第四,四位。肘关屈,内旋、手掌于虎口处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简称“圆四内”,俗称按掌。肘关屈,外旋,手拿的外侧(小指)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翘指,简称“圆四外”。“直一外”至“直四外”的手臂形态,除了在位置上有所不同外,只要把肘关节外旋即可。

二、指的训练

指的训练主要针对转指、轮指、翘指三方面进行:

1.转指:是手指末梢神经的一种意识训练,它可将动作的延伸感贯串到指尖,尤其对于初学者,采用单指在胸前进行立圆的转、绕等练习,可为整个手臂动作起到领法儿的作用。使之在今后复杂的手臂运动中,手指能有意识地、积极细腻地参与工作。转指练习可做单一的。如单指向左或向右做立圆的环绕,也可同整个手臂一起练习。与小臂(肘关节为限)、大臂(以肩关节为限)做中的和大的立圆环绕。另外,以后再与身体其它部位一起训练。尤其要注意同头、眼一起做“点”、“线”的练习。通过在不同运动线上做跳跃、延续或停顿等各种练习,从而加强手指在运动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2.轮指:这是训练手指灵活、运用自如的素质练习。在所有腕关节的动作中,如盘腕、转腕、绕腕,都有一个轮指的过程。它能使手掌动作显得圆润、丰富,从而增强手掌的表现力。它一般与转腕一起练习。例如:往里转腕时小指带,其余四指依序收拢。向外打开时仍由小指带。如果先往外转碗,则由拇指带其余四指。

3.翘指:是加强手指关节活动的幅度,使手指造型优美、修长,手的动作更加清晰的一种练习。它一般与屈伸(提压)腕、转(推摊)腕在一起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手交叉压指关节,来加强手指的柔韧性。

三、腕的训练

腕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腕、推摊腕、盘腕、小五花四方面进行:

1.提压腕:是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一般同翘指―起训练,屈时手指放松,自然下垂。伸时手指上翘,这个动作要做得脆而小,有寸劲。提压腕可在手臂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做,也可在各位置之间的连接过程中做,它还可以同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综合练习。

2.推摊腕:是腕关节旋内与旋外以及屈伸的运动。一般同翘指、轮指一起训练。旋内时经过轮指的过程,然后屈腕,再伸腕翘指,用手掌向外推,强调手指根部关节下压的感觉。推腕和压腕的结束动作一样。旋外时手指自然放松成握拳状,然后再打开伸腕,手掌向上顶,手掌形态同托腕。这个动作要做得有柔劲,它可以同间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踪合练习。

3.盘腕:是腕关节的环线运动。手腕在空中如同画一个立体的8字,往外环绕时由小指主动带,经轮指打开后,同时手腕伸,即托腕。往里环绕时则由食指主动带,手腕屈,即掏腕,它可同头、眼的弧圆线及腰部的含仰、旁提、拧等元素一起练习。以上动作可单手做,也可以双手同做。

4.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四、肘的训练

肘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肘、转肘两个方面进行:

1.提压肘。即传统中的“三节”(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练习。肘关节主动提起再落下,肩、腕、指相随,整个手臂如波浪般运动,这个练习能使手臂动作柔和连贯。

2.转肘。是肘关节的旋内及旋外的运动。一般通过穿手、中云手等动作进行训练。第一,穿手。穿手可在上方、下方、前方、斜前方、斜后方及侧几个不同的方向上做。上穿手,“圆二内”(山膀)准备。右手掏手后在胸前屈肘,肘关节外旋,手指尖向上。左手由“圆二内”(山膀)变为“圆四内”(按掌)。然后右手指尖向上穿,仿佛要刺破天空,拉长右手臂及右侧背肌,接着右手肘内旋,手心对旁,手臂由上向旁或旁下打开。旁穿手,分正反旁穿手,顺时针方向的为‘正”,逆时针方向为“反”。正穿手可单手做,也可双手配合做,通常与腰“移”的元素相联而进行训练。传统中称之为掏手和抽手,掏手即正旁穿手,抽手即反旁穿手。正旁穿手,以右手为例,双背手准备。右手外转腕掏手后,双手在肋旁位,右手经胸前平穿到左旁,与左手在体前交叉。然后再从左向右平行拉开。单手做时,左手后背即可。仅旁穿手,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外推备,从左至右平行至胸前时,进行屈肘腕旋内掏手,手的位置在肋旁。然后向旁伸直手臂,并注意在伸直手臂的同时,肩、肘至腕关节都最大限度地内旋(但不能耸肩),手心向上。后穿手,可单手做,也可连续地双手交替做,通常与腰部的台、腆及旁提拧等元素交织训练。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位准备,从左走上弧线至右上方时,屈肘、腕旋内掏手,经腋下向体后穿出。

第二,中云手。这个动作是双手保持一定距离交错做盘腕。也可以说它是“小五花”在动作上的放大,因为云手在幅度上可大可小。小至双手紧贴变成“小五花”,大至双臂完全舒展开带上胸腰做大云手。中云手的手臂动作主要体现在肘关节及其以下的部位。有人将这一动作形象地比喻为“揉球’。幅度过大,手臂分得太开就不成其为揉球了。例如:左手在“圆四外’、右手在“圆二内”准备(山膀)。左手做下盘腕的内环绕,右手同时做上盘腕的外环绕,双手在胸前有一个上下交错的过程。然后右手开始做下盘碗的内环绕,左手则做上盘腕的外环绕。两手不断上下循环反复。双手之间始终保持约一篮球大小的距离,动作过程要连贯、流畅。在训练中进行严格的区分,真正达到每个功作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手臂基本动作的介绍,主要是说明这些动作的做法和基木规格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总之,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手臂训练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就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有时候需要靠整体的演绎来进行,切不可过份强调部分,忽略整理。走入盲人摸象的极端误区。

注释:

①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58.

参考文献:

[1] 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丽敏.古典舞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郑伟.中国古典舞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刘欣.中国古典舞[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第9篇: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本堂课通过古典舞把上.把下的组合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方法及观念,在身体基本条件.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和基本身法韵律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古典身韵等风格性鲜明的教材,以便加深对古典舞风格特点和审美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达到训练的价值。

二. 教学内容及过程

组织教学,准备开始(2分钟)

(一)地面活动

(5分钟)

(二)把上部分

1. 一位擦地组合

(3分钟)

2. 蹲组合

(正反两面) (6分钟)

3. 五位擦地组合 (正反两面) (5分钟) 4. 单腿蹲组合

(正面)

(4分钟) 5. 小踢腿组合

(反面)

(3分钟) 6. 小弹腿组合

(正反正面)(4分钟) 7. 大踢腿组合

(前 旁 后)(5分钟) 8. 控制组合

(正反两面)(5分钟)

(三)把下部分

1. 把下踢腿组合(前 旁 后)(6分钟) 2. 控制组合

(4分钟) 3 舞姿转组合(授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10分钟) 4. 小跳组合

(2分钟) 5. 小射燕跳组合

(2分钟) 6. 变身跳组合

(3分钟) 7. 大射燕跳组合

(2分钟) 8. 紫金冠跳组合

(3分钟) 9. 大跳组合

(3分钟)

10. 单一的技巧练习 (平转. 窜翻身. 点地翻身) (10分钟)

(四)课后总结

(3分钟)

三. 教学重难点

(1) 舞姿转中的各种不同姿态旋转和整个组合的协调配合 (2) 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

(3) 提高技巧的质量,窜翻身的速度和路线

四. 教学课时

90分钟

五. 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

上一篇:巡查工作整改方案下一篇:机械工程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