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精选7篇)

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 篇1

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2011级新闻一班

王依然

41111056 ***

【引】

有人说: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它的永恒在于人人都会经历,但却谁都难以捉摸。最幸福的人生莫过于找一个心爱的人,与他一起消耗巨大的人生。但爱情虽美,究竟有多少人终成了眷属了呢?又有多少人明明知道不可能相守却还愿意赴那茫茫的前路?那些最后支离破碎的爱,繁华落定后,只剩下烟火绽放后的灰烬。

爱情本身就带着一种凄美,如花落冰弦,诉说着无尽的冷韵。

我们如此,古人亦是如此,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众多的爱恨情愁,下面,我将与你共同翻开历史的画卷,去感受那些盛放的悲凉。

【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嵬》中有这样几句诗:“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有人讥讽唐明皇沉湎于声色之中,最终误了国事,就连生死危机的关头,还惦念着祸水红颜。

可是换个角度来想,多少天子王侯的婚姻不过是江山这盘棋局里的一颗棋子,任局势摆布,甚至连选择黑白的权利都没有。纵然有几段传为佳话,可终究只是政治的附属品罢了,更有不幸者,沦为了政治的陪葬品。

有几个人,敢于付葬国葬城之代价,与倾国倾城之美人在天作比翼,在地结连理? 唐玄宗,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以社稷做注,来交换爱情。

可是,美梦惊醒,安禄山大举进犯,玄宗不得不舍弃温柔之乡,与贵妃逃离长安。马嵬坡下,哪知这一劫竟是生死别离。玉环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甘心做了那个她心爱男人的替罪羊。

我不知道,当时的玄宗是颓然呆坐还是痛哭流涕,只是能清楚地感知它背后的绝望和凄凉。

而一个女人,在绝望之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爱人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勇气?又是怎样的爱,支撑她挂上了那三尺白绫,去为那本不属于自己的过错付出生命的代价?再也不会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的杨贵妃,有的只是那矮矮的坟头内的凄凄白骨。

爱情,赫然败给了政治。

若你不是一国之君,若我不是绝世美人,或许我们还可以牵手漫步,花前月下。但这本就是一场美丽的错误,因为你是那个你,我是那个我,这是今生今世注定的命运。

三生石上,愿那回眸一笑永生不灭,做两人再见时的凭证,来生,可以卸下装备,作回人间的,寻常男女。

【贰·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以略地,四面楚歌声”(《和垓下歌》·虞姬)。垓下之战,项羽中了韩信的四面埋伏,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遥远的家乡。

只一缕乡愁,就勒断了楚军的意志,断送了霸王的江山。

我难以断言那夜虞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悟到什么,只听她叹:“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此时的她与熟睡的项羽之间,好似已有了天上人间的惆怅。虞姬进帐去,项羽正好听到楚歌惊醒过来,面有惊色,虞姬劝他安坐,烹茶置酒,取了他的剑作舞。

但此时的项羽,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该有的结局。

然而,他是项羽——霸王项羽,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害怕了,还有选择的余地,或逃或战,或走或降;唯有他,不可以害怕,亦没有权利害怕。这世间惟有王者是不能选择的。退,就是败,谁叫他是项羽,谁叫他成了霸王?

项羽叹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怎样的一种幻灭感!

虞姬在旁边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的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这样一个女人,生随大王,死随大王。

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她那洁白的笑靥,眉间的清愁,还有她迷蒙的眼中似乎藏着的水露,都随着剑上那一缕缕鲜红的血,浸透到泥土里。

那夜,夜凉如水,月似眉弯。

这个女人,转身化作了那一弯弦月,撒落一地淡淡的清辉。

虞姬,这个霸王还未来得及好好爱的女人——从此灰飞烟灭,只剩下一具冰冷的躯壳„„再也没有一个人随他一路奔波,在战前为他系好头巾,穿好铠甲;也再也没有一个人在胜利归来时,用素洁的纱绢轻拭他额上的丝汗,为他摆庆功宴,煮酒烹茶。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有些人,在赶往春天的路上邂逅美好,和姹紫嫣红的春景,演绎一场红尘情事;有些人,在赶往春天的路上死亡,留下梦断尘埃的叹息。这就是宿命。

但愿,来生,项羽许虞姬一世繁华,以还她此生温柔。

【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的家世,通天的才气,刻骨铭心的初恋,美貌的红颜知己,贤惠的妻子温存的妾室,知心的好友。

然而纳兰是寂寞的,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纳兰容若一生真正爱过的只有三个人:入宫的表妹,江南才女沈宛,和妻子卢氏。然而在卢氏死之前,容若的痴情根本不允许他忘记他的前两个情人。所以他的前半生一直在纠结着那些无法得到的爱,却忽视了身边的卢氏。卢氏死后,容若突然醒悟,然而已经晚了,所以他继续活在回忆之中,风寒而死„„

纳兰容若这样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告诉你我爱你,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我看着你和的快乐,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个故事,至此而毕。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便是缘分。然而许多人,虽有缘,终无分。明明相爱,却总是会错过,你来我往,我去你回,仿佛永远也不能叠合在一起,像是日落和日出,像是花开与花谢,彼此相连相息,却不能同生共死。

正如《枉凝眉》中这样说的:“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缘起缘落,扑朔迷离。

因为爱情,有些人,即使远隔他乡,再难相见,仍怀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的执着;因为爱情,有些人,即使沧海横绝,已然各成彼岸,也怀着那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无首其四》)的忠贞。

合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感悟这些发乎情止乎礼的优美诗篇,或轻柔婉转,或含蓄典雅,或清新疏朗,它们以柔情万种的抒情力量,征服了千万读者。

那些古典诗词中的锦词芳句,仿佛都在喃喃细语,诉说着那些凄美的红尘往事。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许多人称之为孽缘情债,但却谁都不能运筹帷幄,掌控其中。

禅云:风未动,人未动,是心在动。其实,风动,云动,心亦动。但愿此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 篇2

关键词:红,古诗词,文化翻译

一、引言

人类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色彩之中,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因此, 颜色词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各种颜色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诗歌是一种语言特色的最充分承载, 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都体现在诗歌中。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 它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体现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

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 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 内涵较多。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 诗歌更讲究形式, 并且其形式与内容联系也很紧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的最高形式, 其用语更是讲究。诗人有时为了炼字, 炼意的需要, 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甚至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以构建格律形成音美和形美。

正是由于诗歌的独特特点, 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英语是表音文字, 汉字有象形特征;英语靠形合, 汉语靠意合。这就使得很多人,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学者, 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

二、“红”与“red”

汉语中的“红”与英语中的“red”, 并非完全对应。在表指示实物颜色时, 基本对应;而其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汉语中, “红”是喜庆的颜色, 多表示好的事情, 如“红运”、“红人”、“红榜”、“红利”等;而在英语中, 虽然red也可以表示喜庆, 如来贵宾了要铺红地毯, 但red更多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血腥, 暴力与愤怒。这与中国人对红色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是如此, “红”被诗人, 词人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三、中国古典诗词中“红”的英译

(一) 指示实物颜色, 且中英表示一致时, 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如:“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At dusk snow in large flakes falls heavily on camp gate, /The frozen red flag in the wind won’t undulate.) “红旗”在译文中就译成了“red flag”, 而不需要作出任何变化。

(二) 当诗人虽使用颜色词“红”, 但如果直译成“red”, 英语读者无法理解, 或是无法体会诗中原有的韵味时, 要做适当的改变, 具体译出其所指代的颜色。如:“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Pink hands so fine, /Gold-branded wine, /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 中“红酥手”便被译成了“Pink hands so fine”若译为“Red hands so fine”英文读者非但不会联想到年轻女士粉嫩的双手, 反而会觉得恐怖, 因为他们联想到的是沾满鲜血的双手, 又何来“fine”呢?因此, 译者很恰当地将“红”转译成“pink”, 既译出了表面意思, 又译出了其联想意义。再如:“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I write in it on the farewell we bade;/My deep love impearled thrown a shade/On rosy papers and they fade.) 此处的“红笺”没有译成“red papers”而是译作“rosy papers”。这是因为, 在中国古代, 年轻女士用的信笺一般为桃红色。在中国, 桃红象征爱情。而在西方, 玫瑰与中国的桃花意义相似, 故将“红笺”译为rosy papers, 译语读者能从rose得到源语, 读者从peach联想相同的美好, 即有关爱情与漂亮姑娘的联想。苏珊·巴斯奈特 (Susan Bassnett) 与勒菲弗尔 (A.Lefevere) 所提出的文化翻译观, 认为:“On every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t can be shown that, if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enter into conflict with considerations of an ideological and/or poetological nature, the latter tend to win out.”也就是说, 翻译的单位应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句、段落或语篇;翻译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翻译应实现文化中的功能对等, 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因此在翻译诗词时, 我们应从整体着眼, 努力传递诗词的文化信息, 而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和形式。

(三) 诗人为了炼字, 炼意需要的情况下, 需还原词性、词序。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甚至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以构建格律形成音美和形美。在这种情况下, 英译时, 要还原其词性和语序, 并补上所省略的内容。如:“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The departing sunbeams pave a way on the river;/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 此处的“红”被译成了“turn red”。因为, 在这句诗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是指江水有些呈现绿色, 有些呈现红色, “红”具有动态意义, 是由于夕阳的照射, 使得江水变成这种颜色, 因此, 应译成“turn red”。

(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诗人和词人还喜好用“红”来指代“花”。因为, 看到红会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花。这时, 应将其指代的内容译出, 以便让译语读者更好体会诗词的意境。如:“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My tearful eyes ask flowers but they fail to bring/An answer.I see blossoms fall beyond the swing.) 这句诗中的“乱红”是指零散飘落的花朵, 诗人看到的是满眼的红色, 而不是红色落下。如果直译成“red”, 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其意境。这儿译者译成了“blossoms”, 很好地把握了内涵, 但这里是否译成“blooms”更能表现诗歌悲伤的意境呢?因为“blooms”较“blossoms”在发音上更具悲伤色彩。除此之外, 红”与其他词搭配构成意象, 在此类英译时, 也应译出其所指代的内容, 以方便译文读者理解。如:“自埋剑履歌尘散, 红袖香销已十年。” (Her songs are hushed for buried are his sword and cloak;/Her dancing dress has lost its perfume for ten years.) 此处的“红袖”并不是“red sleeves”。诗人采用借代的手法, 用红袖来代指舞者穿的跳舞的裙子, 因此应将其译作“dancing dress”更为妥帖, 译文读者也能更好联想原诗所创造的意境。再如:“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She is a peony sweetened by dew impearled, /Far fairer than the Goddess bringing showers in dreams.) 此处的“红艳”是用来指代牡丹花, 而牡丹花向来被称为花中皇后, 诗人又借牡丹来指代杨玉环。这儿, 译者没有将“红艳”直接译出, 而是直接抽出其中的意象———牡丹, 并用sweetened来修饰, 强烈刺激读者的嗅觉, 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

(五) 在汉语中, 应译出各种脸红的原因。汉语中有某人由于饮酒或开心等而脸红, 由于诗词讲究用词精炼, 译者应译出脸红的原因而不是直译成“red face”, 才能使译文读者更好理解诗词的原意。如:“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 (Seeing my crimson face, my son is glad I’m fine;I laugh, for he does not know I have drunken wine.) 此处的“酒红”并不是指“the wine is red”, 而是指人酒喝多了, 会脸红。正如前句诗中讲到的, 儿子回来后看到诗人面色红润, 以为诗人身体安康, 并无大恙, 之后才发现是酒喝多了, 才看起来面色红润的。因此这儿的“红”应采取意译的方法, 故译成“drunken”更为妥帖。

四、结语

在翻译中国的古典诗词时, 译者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把字面意思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 翻译的单位应是文化而不是传统的词和句。译者应该更关注诗词意境的传递, 让译文读者能和源语读者获得相同的阅读体验。让译文更富有“意美”, 这才是古典诗词的译者应该追求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出去, 逐渐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3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6]顾正阳.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7]包惠南, 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诗词中的颜色 篇3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论水平他够不上一流,但是诗中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一联堪称设色的经典。白是本色,基本色,非常纯粹;深蓝又是色彩的极值,两种绝色混融一体,对比鲜明;一个“泼”字,不仅突出了两种颜色瞬间叠合后产生的巨大裂变,也使静态的颜色有了夺人眼球的动感,增强了人对色彩的感觉。金性尧先生编《宋诗三百首》,我猜想也受到此诗色彩魅惑,认定它能代表宋代诗人在色彩铺陈方面的艺术水准,断然将这首小诗收入这本数目只有区区三百首的宋诗选集中。

毛泽东是政治家,却又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偶一行吟,多为绝唱,论起诗中设色的本事亦属一流。“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堪称神来之笔。本来是经历了一场血腥拼杀的战场,战后巡视,战士换位为诗人,眼睛里便只见野芳的倩影,却也由此凸显了胜利的喜悦,表达了对牺牲战友的凭吊,寓意无穷。在自然颜色中,红色最鲜艳,视觉效果也最突出。像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千古流传,与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这种鲜艳的色调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一首《望江南》,诗人在其中呈现的颜色竟有三种之多。读过此词,一定会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能不忆江南!充满了对那一方神奇山水的向往。作为设色大师,毛泽东也特别喜好用红色来装点呈现于诗中的景物,其中最让诗人得意的莫过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句,那意境真的太壮美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滴血的残阳竟将深蓝的天幕濡染成一片绚丽的殷红!诗人前面虽然还有充满艰险、吉凶未卜的长途,但面对这血色的黄昏,胸宇间激荡的是无限的勇气与信心。

平心而论,宋代诗人苏舜卿好诗不多,但“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句却深得我心,因为这也是作客他乡的我梦里常有的颜色。鲈鱼纯白、柑橘金黄,一闭眼,满目都是家乡的丰饶,也因此激起了对家乡美食的怀念。

论设色,山水诗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高手,“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俱是不朽的名联。但我觉得杜甫的《秋兴》也有撄人心脾的绝色呈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玉露凋伤的枫树是一抹让人怦然心动的殷红;而丛菊催下的泪水里,也一定漫漶着家乡让人眷恋的秋色。

(邱宝珊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12日)

古典诗歌中的东方爱情 篇4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含蓄美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同时表达了古典东方爱情哲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关键词]古典诗歌 含蓄 爱情观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部分,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以及祭祀颂词。《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所以诗歌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总是能够丰富生动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同时诗歌语言精炼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多种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也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这种或优美细腻或豪迈宏伟的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爱情绝唱。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呢?异性的吸引以及彼此生理上的欲望和追求吗?这只是情欲,是爱情的基础但并不等于爱情。爱情是“把性的欲求繁衍后代本能的巨大力量以及’低级’感情的疯狂审美化的产物,也就是说生理的追求使自己在自己的感情对象中看到了美。人对这种美的审视驾驭内心的原始冲动,又使他感受到了精神的享受。1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通过诗歌的形式把爱情提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感人至深颇具文学艺术欣赏价值,同时也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东方爱情观。古典诗歌中对于爱情的表达与现代人和西方人都是截然不同的,是含蓄内敛的。诗之所以成为诗,固然依赖很多因素,但归根结底是凭借于语言的。诗歌的语言是一种不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的特殊语言。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之意,与普通语言表达中的浅平直露,一览无余,略无余蕴相反,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实际上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故意说得隐约含糊,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印象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已尽而已无穷。中国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的含蓄与中 1 《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描写》 杨新民 文科教学 1995年1月 国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汉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念性。这为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中国人的思维以其直觉顿悟和启示性见长,他不讲究分门别类的精确而且融会贯通的全面,尽管模棱两可,但是有极强的可塑性、伸张性和丰富的联想余地。2

早在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时代,《诗经》就保留了大量的爱情诗,汉魏六朝的乐府诗以及诗歌发展最鼎盛时期的唐诗、宋词中爱情主题都占有一席之地,古典爱情诗歌中用含蓄的手法表现爱情的题材丰富多样、表达的爱恋感情细腻入微。当姑娘遇到自己喜欢的小伙时不会直白的对他说“我爱你”而是把女子见到心爱的男子时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爱情中夸奖女子美丽可人时不会说“你真漂亮”而会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我们试想一个女人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她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在看一眼,亡国灭宗的灾祸,就要降临其身。为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这样夸张足以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古代诗人不会直呼长相姣好女孩“美女”而会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用比兴的手法本意是关鸠鸟在河岛上鸣叫,寓意为求爱。雎鸠为一种水鸟,相传此种鸟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恋。描写了男子在对异性的渴求中发现了女子的美,表达了男女之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古代诗人接受爱人的表白时诗人不会说“我愿意”而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纯洁的爱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

在表达勇敢追求爱情的决心时古人不会说“我一定要和你在一起”而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热恋中的女子连 2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性》

徐延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12月1日 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对老天爷发誓自己与恋人永不分离,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想象离奇气势豪放,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中国古代女子在爱情上却往往表现得比男子更主动,更大胆,也更富反抗精神。尤其是她们对心仪男子的信誓旦旦,九死未悔,更今人感动。在表达对爱情长长久久的愿望时,诗人不会说“我要和你过一辈子”而是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送丈夫上战场的女子,面对生死离别聚散悲欢,许下山盟海誓:“今生拉着你的手永结美好,与你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们不禁会联想到如果这一场战争失败,爱人的一别竟会成为永恒,那曾经的誓言又要如何兑现?此情此感,不言而喻。在表达爱情的想念,思念情郎的时候诗人不会说“我想你了”而会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自己比菊花还消瘦,以奇妙的设想,精彩的比喻,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亦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会让我们联想到相同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甜蜜美好的,古人的感情生活中也会有欺骗也会有背叛也会有伤心绝望。在中国古典诗歌表达爱情的不完美的另一面时,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失恋的哀怨,而是或表现出一种东方爱情哲学,或展现男女两性爱情观的差异,亦或道出了爱情强求不得的道理。“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描写的是一个妙龄少女与大龄男子的爱情故事,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无奈的原因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这其实表现了中国古典的爱情观与婚恋观。传统的婚恋观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所以家世、年龄、才华都会成为制约男女恋爱的因素,与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老少恋是截然不同的。同时古代也会出现现代社会的类似的婚外恋情况,“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在喜欢上了一个已经结婚的人时,会更加的注重伦理纲常,对其忍痛加以拒绝,恪守自己不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遵守礼仪之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的忠诚的观点。古人早就知道了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源自内心强扭的瓜不甜——不能强求,“若有情,天涯也咫尺,若无情,咫尺也天涯”短短数语道出了爱情的真谛,如果两个人相爱,即使相离很远也好比就在身边,因为他们相爱; 相反,如果两个人不相爱,即使经常在身边,也好比如隔天涯那般陌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表现了诗人对精神恋爱的追求,可见在中国古代对于爱情理解已经超越了生理,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古典诗歌中还有一类很特别的弃妇诗歌,“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脱也”表达女子被抛弃了的愁苦情感,但是在怨恨男人的用情不专的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对后世人(女人)的警示的意义。男人沉浸在爱情中,还是可以脱身的,女人沉浸在爱情中啊,就不能脱身了,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人类社会爱情情感中的男女差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女子和男子比较起来,地位更低,所受的束缚和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尤其如此。

浅谈古诗词中的爱情观 篇5

1009160115胡文广

爱情是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了,且不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就算是与爱情毫无关系的作品当中也要夹杂一些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为什么?因为爱情是人类情感当中最为珍贵也是最为高尚的情感之一,它对人类永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永远也说不完。有人这样形容它:爱情是水晶,但它比水晶更清澈;是美酒,但它比美酒比香醇;它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甜蜜;它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幸福;它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而诗词呢?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的长河早已渺不可寻,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和心灵的智慧,它以其特有的馨香和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饱经风霜而历久弥新准确地抚摸着人类心灵柔软而脆弱的部分,化养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但仍有读诗词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对功名事业的感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历经千年的智慧果实可以使现实的我们受益良多,即使抛开这些不谈,张中行先生幽默地说,学好诗词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应付现代佳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那多有味道,你要是老是捧着一束玫瑰,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怕就差点事儿吧。

由于爱情和诗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古人的诗词中的爱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诗词中的爱情观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合理的。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诗词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首先来看一首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失掉了财富,那你只是失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失掉了荣誉,那你将失去许多;如果你失掉了勇气,那你就失掉了一切。”爱情也需要勇气,张先在他的词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人生智慧。此词中,相爱双方的青春初恋宛如青涩的梅子,刚刚萌动,就遭无情风暴的摧残,眼见爱情就像柳絮一样飞走了,悲痛之下,主人公生出抗争的勇气,“天下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他说只要天不老,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断绝,在他们用真情密密织就的网里,两情缠绵纠结,早已把彼此牢牢系住,难解难分,任凭谁也拆散不了。爱需要共同面对风雨克服阻碍的勇气,该勇敢时要勇敢,太畏首畏尾只能牺牲自己的感情,在相爱的路上可能都会遇到狂风暴雨肆虐,遇到流言蜚语四散,甚至遭到世俗的强烈反对,爱情不被父母亲人祝福,如果双方没有爱的勇气,他们的爱情势必会春残花落,风吹云散。当然,爱需要勇气,不是一个人的勇气,而是双方的勇气,才能对抗人生的风雨。如果对方是真诚地爱着你,那拿出勇气是应该的;如果对方自私懦弱,不值得你爱,那你用单方面的勇气撑着自己飘摇的爱,只能说是一种坚持,勇气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大。“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爱是需要勇气的,不知你是否已经做好准

备,已经具备了应对任何困难的勇气。

再来看一下晏殊的《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多情不似无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多情不似无情苦,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在爱情上能够不多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就不会成天朝思暮想,肝肠寸断了,就不会受尽伤害,还死守着那个薄情人,更不会没有他的日子就灰暗无光,难以生存了。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人说是洒脱,有人说是不负责任,有人说无情,有人说太自私,要我说,我认为这或许是爱的一种正确选择。太多的人为情所苦,为情所累,为情所困,不能自拔,还是只爱一点点吧,不是不爱,只是爱得理智一些而有所保留。如果爱有十分,那就拿出五分来爱他,余下的五分用来爱自己。不要爱一个人爱得浑然忘我,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固然壮美,但引火烧身的飞蛾爱过之后就会变成灰烬,该如何来收拾残局,该如何来面对以后的生活呢?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任何时候都懂得保护自己,享受人生。只爱一点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生活的重心,不会丧失自我,因为只爱一点点,灵魂就永远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并非压抑自我,而是善待自我。有多少人爱得太浓,陷得太深,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完全把灵魂交付在爱人手中,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切都以对方为转移。晏殊词里的女子不就是如此吗,爱人高飞,完全把她的灵魂都带走了,爱得毫无保留,爱伤的最终是自己。

是要天长地久还是曾经拥有,这是令许多人困惑的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选择的话,相信很多的人会选择前者,这是一种古典的爱情观。古今中外的许多青年男女以其血泪和生命追求着这种爱情,并做出了无尽的抗争,秦观的这首《鹊桥仙》词中为我们诠释的就是只求天长地久不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求一朝拥有,只求感情能够天长地久,在天长地久的相伴中,既能让人享受令人心悸、战栗的时刻,品味到甘之若饴的甜蜜,在短暂的离别中饱饮相思,也能让人体味到波澜起伏后平淡的滋味,感受到握着对方的手就像自己手的亲切。在走过美景,走出夕阳的绚烂与平淡中品尝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天长地久的爱情并不意味着耳鬓厮磨,永远朝朝暮暮的相守,就像秦观说的情长不在朝暮。那些两地分居的“候鸟夫妻”,因为工作、学习、科研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相守在一个城市,唯有像南来北往的候鸟一样在节日、假期等时间千里迢迢来相会;时下流行的“周末夫妻”,只有周末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其余时间均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学习及其他,他们就像秦观笔下的牛郎和织女,没有朝朝暮暮的相守去经营着天长地久的爱情,在“小别似新婚”的短暂离别中永远保持着爱情的新鲜度。

只求天长地久,不求朝暮相守,这是一种古典的爱情观,在他们看来,相伴到老的夫妻手牵手相濡以沫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因为爱情不仅是两颗心灵相会时刹那的电光石火,更是一起走过人生磨难,岁月沧桑时紧握的双手。人们常常苛责这种只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游戏态度,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对爱情无奈之余的自我开解,不是不求天长地久,而是此生难求,扪心自问有谁不渴望和爱人的感情能够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呢?

古代诗歌中的爱情智慧博大精深,以上所谈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发现这其中的爱情观对现在人们而言仍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的,所以在此与君共享。

参考书目:《宋词名篇中的人生哲理》 乔力 主编 海潮出版社2006年12月

《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 著中华书局2005年4月

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 篇6

经典名句: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各类诗词:

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日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几景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

4、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眸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删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淋铃》

7、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天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逝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8、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荫。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春宵》

9、别音容两渺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10、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曾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父台。十六君远行,瞿嵣滟屿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怀故人,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到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长干行》

1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蛟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12、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清黄尊宪《山歌》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4、作夜星辰作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勾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李商隐《无题》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无题》

16、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宋张先〈行香子〉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8、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晚唐盖嘉运《伊州歌》

19、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迁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小,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苏轼《蝶恋花》

20、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捻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1、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也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明冯小青《题牡丹亭》

22、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元曲《儿女团圆》

23、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偕。千古知言汉武帝,人生难得始为佳。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于倾国,佳人难再得。

————西汉李延年《佳人歌》

2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6、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撢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唐李白《长相思》

27、巧妻长拌拙夫眠,千里姻缘使线牵。世事都从愁里过,月如无恨月常圆。

————清缪良《集俗语竹枝词》

28、痴汉偏骑骏马走,巧妻常伴拙夫眠;世间多少不平事,不会作天莫作天。

————明谢在杭《佚名》

29、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坐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珠翠无颜色。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唐白居易《太行路》

30、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民国胡适《生查子》

3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宋《吴歌》《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32、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唐吕洞宾《绝句》

33、三日入橱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王建《新嫁娘》

3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俗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边,忽觉在他乡;他乡在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35、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宋姜夔《过垂虹》

36、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青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李商隐《无题》

37、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清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38、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今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宋辛弃疾《摸鱼儿》

39、数声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宋张先《千秋岁》

40、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木兰花》

41、碧纱窗下启箴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怀别恨,忆人尽在不言中。

————清郭晖远《寄夫》

42、不留夙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绮语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民国林纾《答谢蝶仙》

43、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闺房,将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侬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明唐寅《题捻花微笑图》

44、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明佚名《山歌》

4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香衫袖。

————宋朱淑贞《生查子》

46、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唐佚名《梧桐影》

47、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金工)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宋晏几道《鹧鸪天》

48、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徑里,手挼红杏蕊。斗鸭栏杆独依,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

49、冰纹珍蕈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

50、玉楼冰蕈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荫烟漠漠,低鬓蝉钗落,甘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五代牛峤《菩萨蛮》

51、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五代李煜《菩萨蛮》

5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竹枝词》

53、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唐韦庄《菏叶杯》

54、平时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5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

56、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木兰花》

57、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爱好多心转惑,便将宜称问旁人。

————唐。韩偓。《新上头》

5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59、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舟咋)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60、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牅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南北朝古辞《东飞伯劳歌》

61、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

62、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佚名。《古艳歌》

6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清。屈复《偶然作》

6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65、媒妁殷勤说始终,孟姬爱嫁富家翁;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金瓶梅》

66、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红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唐。柳永《昼夜乐》

67、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崔灏《长干行》

68、书画棋琴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如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清。张灿《手书单》

6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70、万书眉花月正圆,蓑衣滩畔系归船;行囊羞涩都无恨,难得夫妻是少年。

————民国。吴芳吉《寄内》

71、洞房作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闺意》

7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73、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依熏笼坐到明。

————唐。白居易。《后宫词》

74、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盈;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

————民国苏曼殊《本事诗》

7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声声慢》

76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唐李白《春思》

77、池塘水绿春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从头歌韵响铮纵。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帘下香阶畔,醉后不知红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宋。晏殊。《玉楼春》

78、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

79、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路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宋。晏殊《踏莎行》

80、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

81、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沈园》

8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饱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春秋。诗经《卫风。木瓜》

83、钟陵醉别十年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罗隐《赠妓云英》

84、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尤兮。

希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8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86、美人卷珠帘,深坐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唐。李白《怨情》

87、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随风逐雨长来往。

————宋。欧阳修《渔家傲》

88、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宋。欧阳修《南歌子(闺情)》

89、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为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何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欢尚知时,鸳鸯不得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还,牵罗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佳人》

90、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91、好男不吃分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92、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如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清。张灿《手书单》

93、万树梅花月正圆,蓑衣滩畔系归船。行囊羞涩都无恨,难得夫妻是少年。

————民国。吴吉芳《将自永宁归家先寄内》

9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95、闲坐悲君也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唐。元稹《遣悲怀》之三

9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依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纱》

97、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唐。孟郊《古别离》

98、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元。姚燧《凭阑人》(寄征衣)

99、殷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裁作远人衣,缝缝不敢迟。裁衣不怕剪刀寒,寄远惟犹行路难;临裁更忆身长短,只恐边城衣带缓。银灯照壁忽垂花,万一衣成人到家。

————明。陈基《裁衣曲》

100、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唐。刘禹锡《杨柳枝》

10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缜《离思》

102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佚名《上山采蘼芜》

103、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李益《江南曲》

10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清。曹雪芹《红楼梦(红豆诗)》

105、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佚名西湖《月老祠对联》

106、车遥遥,马栋栋,君游动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宋。范成大《车遥遥篇》

107、薄薄酒,胜茶汤,鹿鹿衣,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宋。苏轼《薄薄酒》

108、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唐沈如筠《闺怨》

109、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111、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112、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唐。李端《闺情》

113、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鸣筝》

114、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唐韩氏《题红叶》

115、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

————顾《诉衷情》

116、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唐孟郊《怨诗》

117、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唐。刘采春《囉贡曲》

118、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不复语,泪珠纷纷落。

————唐。薛维翰《闺怨》

119、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唐李白《长相思》

120、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联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唐。刘禹锡《踏歌词》

121、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唐。施肩吾《望夫词》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崔郊《赠婢》

122、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唐。沈佺期《杂诗三首》

123、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唐。张仲素《春闺诗》

124、偶向江边采白萍,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 篇7

一、优素福:美的化身

优素福,是《古兰经》中的一位圣贤,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美男子。他是先知叶尔孤白最宠爱的儿子,因做了异梦而遭致十个哥哥的嫉恨被卖去埃及成为奴隶,其俊美的外表使优素福被陷害入狱,狱中的优素福因神谕的智慧反被高升,成为掌管埃及仓库的人,并最终使其全家在饥荒中得以存活的感人故事。此故事广泛流传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不少地区和部族中,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与渗透,优素福的故事也在适应不同民族文化的改写和重描中,发酵出更为丰富的两性情感,尤其是《优素甫—祖莱哈》等优美的民间爱情故事应运而生的时候“,优素福”不再是单纯文本意义上的宗教先知, 在很多阿拉伯、波斯和操突厥语的民族中,“优素福”已由一位单纯反射出真理之光的神的使者酵化为一位在爱情中忠贞不渝的完美爱人形象。

“优素福”何以称为美的化身?首先,对优素福的外形描写透过不同的文本彰显出其非凡的俊美。“她(优素福埃及主人的妻子)听到了她们(都城里的一些妇女)狡猾的流言蜚语,就派人去把她们邀请来,并为她们预备了一桌席,发给她们每人一把小刀,她(对优素福)说:‘你出去见见她们吧。’当她们看见他的时候,她们赞扬了他,(她们都被迷住了),以致餐刀割伤了自己的手。她们说‘:哎呀!这不是一位凡夫,而是一位高洁的天仙。’”[1]178据东方的传说,当优素福来到埃及,埃及人无不震惊于他的美貌,以为是天神下凡。“他年纪轻,青春讨人喜欢,他又貌美,据说使人入迷。”[2]444这是诗人歌德在其诗篇中透过美女苏来卡(即祖莱哈)的炽热眼神来展现恋人优素福的形象,使其美的整体印象在读者心中留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其次,优素福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其对待爱情的忠贞,使优素福被视为美之形象的楷模。在维吾尔民间达斯坦(即叙事长诗)《优素甫—祖莱哈》中,他热烈而谨慎的情感方式一再表现出作者对其忠贞品质的塑造与雕琢,从而反映出维吾尔族所向往和追求的最高爱情境界,至纯至净且忠贞不渝。优素福被赋予美,不仅因典籍中所迸射出的对真理朴素而忠诚的原初之爱,也在于其表达了维吾尔民族文化中对人的一种情欲和理性之间微妙而节制的情感平衡。

最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历来是人类共同追求与仰慕的最高审美标准,优素福的美更因其内里的诸多美好品质而受到神与人的一致称赞。据典籍记载,先知优素福怀揣敬畏之心从而逃离情欲的诱惑与试探,及至被诬告下监也同样倚靠真理,洋溢着永不矢志的乐观与盼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优素福在受到至亲的恶待后,依然存有难能可贵的宽恕怜悯之心,因此优素福被描述为一个近乎完美无暇的人,其对公义和真理的坚守以及道德品格的完备,使优素福的美展现出永恒的真理之光,长久地吸引着人们对完整纯全之美的渴慕与景仰。

据《穆斯林圣训实录》记载的圣训说:“真主是俊美的,真主喜欢俊美。”[3]124对自然之美与真理之美的无限接近与主动体味,即构成一个民族的审美机制。“审美是沙里亚法的宗旨之一,也属于真主造化万物的目的。”[3]123美成为生活的必须,而审美则是对至美的回应与贴合。“优素福”这一美的化身如一条承载着爱与美的真理之舟,穿行于人文谱系中,在优雅中游弋。在维吾尔中世纪的爱情诗歌中,常会见到“优素福”美之形象的显现,诗人们喜用优素福的容貌与身姿来比喻美人所释放的一种直观、惊艳的英气之美,使人回味无穷。

二、优素福之美人的肖像化特征

在维吾尔中世纪古典爱情诗词中,诗人常常以优素福来比喻美人,具有总括性的象征意义。“你的香甜里有艾沙时代奇迹,你的品德和优素福的容貌无与伦比。”[4]91“你丰姿奕奕,胜似绝世无双的优素福,人们思忖:那可是埃及窈窕淑女中的苏丹?”[4]16优素福之美人体现为一种诗人集体印象中的美的集合。在广阔的维吾尔古典诗词中,时常能发现她的身影,这位如优素福般的美人其最大的审美特质便是鲜明的男性化肖像特征。

在维吾尔古典音乐木卡姆歌词中“,黑眉毛”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黑眉毛的美人,黑眉毛的美人,你是我在花园里邂逅的情人。”[5]589“每个人的情人风姿不同,谁都比不了黑眉毛姑娘。”[5]577当“黑眉毛”出现,一个鲜明的面部特征即浮上眼帘。“黑眉毛”重在突出美人眉毛之“黑”,而眉毛之黑不仅是维吾尔女性体貌特征的一种自然展现,更源于维吾尔民族文化中对黑色具有崇敬意识的审美眼光。眉毛对于女人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眉毛为中国女性表情——尤其是性的感情的特殊工具。”[6]18汉代张敞为妇画眉的典故说明男性敏感乃至兴奋于女性画眉的柔媚之举,与汉族古典美人在总体上描摹出的“纤细之眉”相比,维吾尔古典美人的“黑眉毛”呈现出一种整体上不同于细长审美的浓烈与刚健。“你的眉毛像濡墨的苇笔”[5]575“、黑眉毛好似海龙······黑眉毛好似弯弓,一箭命中了我心。”[5]606濡墨的苇笔、海龙、弯弓这些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健词汇表达了他们眼中女性美的审美特征。自古以来,维吾尔女性都会用一种乌斯曼草汁涂抹眉毛,日久被滋养的眉毛乌黑浓密,日渐形成洒脱的连眉,黑眉毛因而显露出婀娜刚健的独特女性气质。

黑眼睛在维吾尔古典爱情诗词中也被看作美人的代称。“黑眼睛呵,莫再眉目传情陷我于困顿,再莫以你的娇媚去搅扰世人,使之如我不得安宁。”[4]24黑眼睛的美,绝不仅仅在于其黑亮的外在样态,还在于其内里涌流不息的情感信号,直达灵魂的眼神之美才是表现眼睛神韵的珠玑。和汉民族温柔灵动的明眸美目同中有异的是,引发维吾尔诗人心灵悸动的黑眼睛,不仅是让人留恋于温柔之乡的羚羊之眼,更是抢走诗人之心的强盗和利器。“夺走了我的信仰、灵魂和理智,你的双眼啊,好似杀人的强盗。”[4]53不同的情感诗境,使诗人对“强盗”化的美人抒发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是爱火中无法自拔的“呵责”,或是漫长思绪中永无企及的甜蜜臆想,在怨愤和嗔怒的假象背后,都无法遮掩作为主体的诗人巧妙夸饰下的真心实意。“你那婀娜的身姿,迷人的顾盼,可是锋利的剑,能把人命儿刺伤?”[4]8“她那勾魂的眼角眉梢,夺走了我的信仰和理智。”[4]114不拘是“刺伤”还是“夺”,使用程度猛烈的男性化特征动词背后,体现出维吾尔族两性关系里一种区别于习惯意义上的性别颠覆与置换。男性似乎处于被侵犯的防御者角色,被冒犯被抢夺也仍处于战兢地喜悦中。“您充满魅力的眼睛使雄狮驯服,您的声誉铺满了宫廷和马秦的道路。”[4]141美人“您”的眼神此刻被赋予一种倨傲、英武、勇敢的王者之气,这英姿勃发且充满活力的“黑眼睛”,永远都不囿于温柔,展露着非凡的女性生命之劲健。

一头乌黑亮丽的鬓发是古代女性美的标准之一,维吾尔族古典爱情诗词中对美人黑发的比喻独特、灵动且富于生动的想象空间。“清夜忆起你柳丝般飘拂的长发,我不禁喟然长叹,像和田的黑黝黝的麝香,天地亦为它的青烟薄雾所掩。”[4]21“微风吹动你的柔发,仿佛一条腾挪舒卷的乌龙,又像是魔王艾合里曼,简直是法力无穷。”[4]21麝香的颜色与香气立体表现出美人之香丝的整体具象美,乌龙和魔王艾合里曼在空间的肆意变幻则呈现出美人乌发造型万千、飘逸灵秀的动态之美,具有可触可感的立体化审美策略。“亲爱的,你的黑发就像阿比西人的大军直逼罗马,我心灵的王国再也无法平静,心绪慌乱如麻。”[4]22维吾尔诗人别出心裁地使用直逼罗马的大军来比拟美人头发那夺目、惊人且颇具震撼力的审美观感,使诗人见美人时被“闯入”的猝不及防的心理一览无余,无疑展露出男性被女性之美所慑服的不自觉的“臣服”之关系,颇耐人寻味。

维吾尔古典爱情诗词中特别以汗毛来表现美人气质中别具一格的男性特质。“那嘴唇上的一抹新生的汗毛,好比白纸上写了黑字般姣美。”[4]46“你铁丝般的胡须把我的希望变作幻想,我的心灵也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4]73美人唇齿之上的汗毛,在维吾尔诗人笔下,被巧妙地凸显,黑字和铁丝都轮廓鲜明地呈现出一种硬朗的男性气质,“美人须”不自觉的成为一种古代维吾尔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对象。“据阿布杜拉?本?买斯伍德传述,穆圣说:‘真主诅咒那些为人体刺纹以及要求刺纹的女人、修面的以及要求修面的女人、拔汗毛的以及要求拔汗毛的女人、修锉牙齿的女人,即诅咒那些为了美观而变更真主所造器官的女人。使者曾诅咒接假发的女人。’”[7]透过宗教戒规所形成的自然审美观,是“美人须”审美现象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维吾尔男性诗人注目下的美人,留有一抹淡淡细密的小须,反而为美人增添了一笔媲美男性风姿的卓越风采,也反映了古代维吾尔男性对自然生命形态一种出于本能地欣赏与赞美。由此看来,对美人面庞上汗毛的自然写意,不仅体现了宗教规范下对身体的一种要求整全的保守文化,同时还反映出维吾尔族对旺盛生命力的景仰和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文化诉求。

无论是具有刚健之气的黑眉毛和具有王者之气的黑眼睛,还是体现出震撼力的乌发,亦或是类同于男性特质的胡须,汇聚于众位美人身上,就诞生了一位真正富于浓厚男子气魄的优素福美人,一位集结着力量、热度与激情的女中苏丹(即君王)。

三、优素福之美人的他者表征

优素福之美人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精神分析专家荣格的观点。他把男性和女性身上同时存有的两种原型,称为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是男性所具有的潜隐的女性特征,作为原型,阿尼玛又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的补偿因素。“阿尼玛是从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上的初源处而遗传而来的因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对女性经历所留下的一种印痕或原型,是女人打下的全部印象的一种积淀。”[8]透过阿尼玛,男性不自觉获得一种了解异性、解读异性的先验性图景,也使两性关系处于主观的均衡中。维吾尔诗人心目中反复吟咏的优素福之美人,作为维吾尔古典爱情诗词中所积淀的一个原型,她已预先存在于本民族的情感与审美意趣的独特表达中,伏居于男性对于两性关系深层的体认中。优素福之美人的每次预期出现,是对维吾尔男性共通审美期许的契合与呼应,在不断心理定势的复现中,使美人灵与肉的美感与精义付诸于一个整体的美的化身中。

优素福之美人的男性特征恰如其分地体现出阿尼姆斯原型,即女性的男性特征。除却美人外在独特的男性化肖像特征,还有美人寓于两性关系中胜似男性性别角色的置换性身份。“人们震惊于你无比的丰姿,好似埃及人震惊于约瑟的美容。为了瞻仰你乌云环绕的皓月,我默默地期待着你的应允。”[4]56“情人啊,你具有约瑟的美艳,又像伊萨一样吐气如兰。情火燃烧得我形容枯黄,发发慈悲吧,赐我救命灵丹!”[4]114优素福般的美人被置于两性关系中的焦点,男性则是默默寻求女性应允的苦等角色。和汉族古典诗词所塑造的一系列怨妇、弃妇形象大相径庭的是,维吾尔男性心目中的优素福之美人才是使男人陷于困顿、痛苦和长久等待中的主体,一个渴望而不可及的追索中心。“人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在以他者的眼光来看自己,因为如果没有作为他者的形象,他不能看到他自己。”[9]408优素福之美人作为一个他者符号出现,使另一个被置换的隐含主体暴露于同被注视的潜文本中,被注视仰慕下的美人在留白的潜意识中同样注视着隐藏于被泛化意识下的“我”。而那个与女性气质圆融的真实主体“我”在被俯视的角色的刻意定位中,浮现出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源于自我的认知,一种男性自身欲望投射于美人的主体聚焦,深刻体现出男性在场的失意、彷徨和试图压抑的哀怨,从而展露出一个在场的缺席者,而优素福之美人则恰好是作为他者“缺席的出现”的主体情感象征。

在维吾尔族古典爱情诗词中,优素福之美人契合众位诗人心中美之形象的审美认同观感,源于维吾尔民族文化中对先知优素福作为美的化身的一种原初而质朴的追求;黑色的审美附着,使维吾尔族先民原始意识中具有指代意义的审美标准寓于男性化的美人肖像特征中,体现出与作为类比对象优素福之间相互对等的君王性形神之美;作为一种民族情感文化原型的“优素福之美人”,是作为反观主体以表现潜文本下“缺席的在场”的他者象征,在注视与被注视的情感场域中,抒发着不断复写的集体情感,因而成为一个引发共鸣的赋有共象之美的表征。

参考文献

[1]第一二章三十一节,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设,1981.

[2]歌德诗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真主的尊名与属性[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4]张宏超.察合台语早期文学[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5]哈德尔·阿不列孜.哈密木卡姆[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6]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物质民俗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穆斯林在线.用教法观念去看待美容手术[EB/OL].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5/lvlv_0701/27506.html,2015.

[8]百度百科.阿尼玛[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29037/17027681.htm?fr=aladdin,2015.

上一篇:关于师德师风的承诺书下一篇: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