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措施。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美术教师善于挖掘和引导,一定能够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和潜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55
幼儿学习美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思维方式,同时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爱画画,这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只要幼儿园美术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很快地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绘画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水平的幼儿所画的画也不一样,幼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绘画时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作品。现在的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往往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和管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的是幼儿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可以顺利地完成绘画,而忽视了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 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美术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名幼儿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绘画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针对幼儿活动灵活的个性,幼儿美术教师会选择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美术趣味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融合在游戏里或者故事中,不但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在“玩”中成长。
比如,讲到《有趣的色彩》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幼儿清晰直观的了解各种色彩,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效率。我会提前准备好许多张不同颜色的卡片,在课堂上把小朋友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数量相同的颜色卡片。我会提问:“白云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拿出白色的卡片,我还会提问:“蓝天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去找蓝色的卡片。通过小朋友集体的力量,可以很快就找到相应的卡片。然后我在进行色彩的讲解时就会非常容易,因为在小朋友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基础。
二、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适合的绘画空间
幼儿绘画需要美术教师给予帮助,为幼儿提供便利的条件。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一样,所具备的教学实力也不同,所以美术教师要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幼儿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认为幼儿园只是帮助家长带幼儿的机构,要发挥幼儿园的实质作用,挖掘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在幼儿的心中,教师的说法永远是对的,因此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准确无误,避免因为自身的错误而误导幼儿思维。
拿着画笔涂涂抹抹是每个幼儿必经的阶段,比如,我在教幼儿画动物园里的天鹅的时候,我会先让幼儿看动画片《丑小鸭》,因为动画片是幼儿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所以我用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看完动画片之后我会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幼儿畅所欲言之后,我在进行总结,讲出天鹅具有的特点和具体画法,等到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刚才看多的动画片和美术教师所讲到的技巧,然后就会跃跃欲试地去绘画,这才是幼儿学习绘画的意义。
三、 在组织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
在幼儿园里幼儿会学到很多知识,美术知识就是其中的一种。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组织小朋友活动的时候穿插着进行美术知识的科普,让小朋友们在做游戏中也能够学习美术。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比较大胆,风格夸张,这也是符合幼儿发育特点的,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美术创新作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尝试新鲜的创意。在一次绘画创作前,我给幼儿讲了一个启发的小故事:有一天小猫钓了很多鱼,它把鱼都挂在了树上,小狗看见了,以为鱼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折了一个树枝带回家,小狗希望这个树枝长大了能够长出许多鱼。如果你也有一棵神奇的树,你希望树上长出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通过我讲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小朋友的绘画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说自己希望树上长出什么,有的希望长出玩具,有的希望树上长出小动物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小朋友的绘画热情,还可以让幼儿尽情地描绘理想中的世界。
四、 科学讲授美术知识和技巧,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创新能力在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要求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并且在美术线条和色彩上给幼儿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美术基本常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他们,确保幼儿能够掌握绘画的正确姿势和拿笔姿势以及绘画需要的技巧等。美术教师要让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不仅能快乐成长,还要学会真本领。
在幼儿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们在绘画时比较开心和放松,只要美术教师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幼儿。比如在讲到《秋天的树林》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如果是小班的学生可以教他们先勾画出外形然后再涂色。如果是大班的学生就可以教他们用刮蜡的方法绘画,针对不同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同时通过教学示范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琼华.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好家长,2015(11).
[2] 马剑英.刍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J].才智,2015(5).
[3] 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作者:何英娜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工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前教育不断地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师美术教育如何坚持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改革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回答的。
关键词:观察 思考 激发 想象 表现力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与实施,美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美术学前教育中还是以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和绘画技巧为主,而对于怎样指导幼儿的美术绘画活动,并没有过多的涉及,致使许多学生毕业从教后,多采用简单的临摹教学方式,追求技巧上的完善性。这样不仅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也影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把自己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有利于幼儿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而传统的绘画教学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只注重绘画技能、技巧的运用,忽视了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怎样能让幼儿在绘画中既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又能把自身对美的感受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画出有自己个性的画呢?在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其年龄阶段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学,主要是通过绘画活动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孩子们好奇、好问,对他们的问题,我们有时不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寻找答案。在生活中要鼓励他们多看、多问、多想,去发现自然界中无穷无尽的美,扩大幼儿的感知经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出他们的创作热情。
例如,为幼儿提供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实景:用许多汽车玩具让孩子注意观察并提示他们:“你们看这些汽车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分几部分,车头、车身、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观察各类房屋建筑,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的感受,从中摄取美的因素;让孩子们搜集很多的树叶去分析,比较各种树叶之间的不同之处,从形态、生长方向、纹理等方面精细观察……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喜爱且画之不尽的绘画素材,都可以启发他们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也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
另外,除了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美,在教学中,还可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优秀的感知材料。如大师的作品、民间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图片、视频等等。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他们分析、了解美的因素。甚至还可以展示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使幼儿倍感亲切,激发他们的竟超意识。
二、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有人把幼儿喻为“一张白纸”,你教给他什么,他才能画出什么,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尽管表现形式还不太成熟,对物象的准确把握还不够,但我们所要注意的是作品中表现出来对生活世界的感受,他们能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的。作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一独特的发展时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一)“趣味性”想象教学。
幼儿喜欢让静止的画面都有生命,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之间,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这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
例如“添画游戏”?——教师画出作品中的主要形象,然后和幼儿一起添画,房屋、树林、花草、河流……一幅春天的景色就创作出来了。
“组合游戏”?——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几种常见的线条,用它们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茶壶、茶杯、花草、树木、房屋……等,来引导幼儿,诱发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涂色游戏”?——教师可以先画好形象的轮廓,然后引导幼儿在轮廓内涂画颜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
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整体性思维,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整体绘画能力。
(二)“引导型”的想象教学,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开展创造性的想象思维,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表达主观的意识,引导学生任意地将观察视点扩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表现、去想象,在手法上可以运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甚至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的家园》这个命题,可以从正面的思考角度来考虑,我们热爱地球,热爱自己的家园,那么表现的可以是一个个美好的形象:美丽的风景图画,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地球姐姐梳着漂亮的辫子在微笑,瞧,我有多美丽……通过表现许多美好的景物和生活来表达对家园的热爱。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目前,地球上破坏生态平衡、砍伐树木的行为随处可见,我们的家园在受到伤害,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了……经过教师的引导与思考,一幅幅表达自己心声的作品创作出来了:
有的在画中表现地球在哭泣,因为它的周围全是漫天飞舞的白色垃圾……
有的画中,画了一些被砍伐得光秃秃的树墩子,而鸟的新居被迫迁移到月宫上去了……
森林的小动物们因树木被砍光了,水资源也被破坏了,它们无家可归,哪儿才是它们的家……
这些作品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描绘我们的家园,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大家都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这种不同思考角度的引导,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开阔视野,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发展他们的美术表现力
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为不同的工具,材料都会有不同的特性及不同的肌理效果。有颜料、油画棒、彩色水笔、蜡笔、毛笔、油墨等属性各异的工具和材料,要教会他们熟练掌握使用这些工具及材料进行绘画的技巧。
在色彩的表现技能上,指导他们认识更多的颜色,区分深浅度,学会颜色之间的搭配方法,知道怎样表现才能使画面色彩更丰富,鲜明、美丽。
手工教学上,运用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通过折、拼、剪、粘、切等等方法,可以制作出许多妙趣横生的作品,如布贴画、灯笼玩具、剪纸、贺卡、泥做的小房子、小动物……
四、认真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崇尚的是一种自然的美,比如喜欢无规则的线条和形状、喜欢画面丰富而不讲究构图、结构,画面中表现的内容多是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幼儿自己的态度。因此在评价他们的作品时,不能一味地强调绘画技巧,尊重幼儿的真实内心和创作意图,主动了解幼儿发现童趣,以鼓励的态度增加幼儿的自信,着眼表达、想象和创作;其次才是能否运用簡洁的笔法和色彩去表现画面。要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必须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主世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珍惜孩子们的真情,使他们在广阔的天地中成为跨世纪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01出版).
[2]孔起英.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
[3]王彩凤.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2 .10
作者:杨兰
摘要:当今幼儿的美术教育往往不怎么过于被重视,而且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的误区。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误区;培养兴趣;体验快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幼儿教育研究的深入,当今社会、学校、家庭等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重视幼儿美术的培养。人们渐渐认识到:幼儿期是各种红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审美、个性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幼儿美术教育决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的教育,它是通过游戏的教育。是一种源于美术的教育,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能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全面发展及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了基础。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表达幼儿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是传统的美术学科的教育,它只是为了锻炼幼儿对于美感的教育!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拓展以及幼儿的情感能力的表达。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鼓励幼儿创作为主,并且适当的给幼儿进行一些艺术欣赏的尝试。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面往往注重的是模仿临摹的程度到底像不像。常在教育方法上都是一贯的灌输为主,这将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对于幼儿的创造也是一种扼杀。但是当今也有太多的家长不去重视幼儿的美术教育。或者说这些家长不知道如何去重视这样的美术教育!而且当今的幼儿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教幼儿美术教育。现今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
一、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时的指导误区
1、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在家庭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在于教育目标上的,很多的家长在培养目标上都是为了把幼儿在美术方面有一番作为,能够让幼儿从小的时候就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成绩!把美术作为幼儿强项发展。其次在教育的方式上家长只是单纯的为幼儿报一些特长班,要么就为幼儿在图书馆里购买一些幼儿简笔画、幼儿快速临摹的书。现今的幼儿方面的指导书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在幼儿教育当中没有一本统一的教材。而家长就在市场上购买一些不正规的图书给幼儿照着书上的内容临摹!让幼儿一味的去模仿书上的画。然后在教育的方法上,家长只给幼儿提供一些家长认为比较适合于幼儿的书并没有完全考虑都幼儿的想法!也并没有考虑到他们所选的书到底是不是适合幼儿的发展,只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
2、对于当今幼儿美术创作在幼儿园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幼儿园在培养的目标上,只是将它作为是一种技艺的培养。一个课程开展,也有一些幼儿园将幼儿美术开展为幼儿特长班!为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幼儿的方便!其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方面也不具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也只是在一些主题教育内容下诏一些跟主题有关的教育内容材料!通常在一个主题活动下会附带一些关于美术的教学内容!要么也是根据幼儿园教材负责人的自己的想法,为教师提供一些教材,教师再根据自己对于教材上的理解,给幼儿进行教学,都不存在以一定的科学性!再是在教育的方法上教师也只是一味的灌输给幼儿自己的理解给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或者其他的方式导入到美术教学当中,然后给幼儿提供范画让幼儿进行临摹!完全忽视了幼儿自己对于画的创作!限定幼儿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
二、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片面评价
首先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最典型地表现是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跟教师画得不一样呢?”“看你画得圆不圆,方不方的!”……,家长经常会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如果孩子的作品画的好就会受到表扬,但是如果孩子画的不好家张就会说“你画的不像啊!“这样就会很严重的打击到孩子,家长往往会只是注重结果一点也不注重到再幼儿作画的过程中的经历。幼儿园老师也常常将范画作为给孩子绘画的标准,在孩子们完成一幅画时老师就会用孩子的画的跟老师给的范画进行比较然后又会选出几个跟老师的范画出入不是很大的小朋友的画,然后给出奖励。如果孩子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作品,老师就会说“你画的是什么啊?”“怎么老师让你画的画你不画,竟画这些乱七八糟的啊!”其实孩子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但是却被老师这么说,几次以后就再也不敢这样了自己画了!这就完全限制了孩子的自己创作的想法!如果以跟老师的作品越接近越好为标准,过分强调绘画技巧。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其实,3-6岁的幼儿过分强调技法是不现实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阅历浅,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反复和跳跃是生理心理特性,因此,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而非“拨苗助长”,使幼儿过早掌握“一技之长”。这反而不现实。
总而言之家长、幼儿园在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时,应该先面对以上问题,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面对以上问题,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美术知识,提高家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水平。
作者:徐颖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多幼儿对美术活动抱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要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方面。幼儿美术重在发展幼儿多种能力,这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而是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三是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条件安排的恰当合理就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幼儿绘画、手工、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上三点。
幼儿绘画教学是让幼儿逐步掌握各种线条、几何形体和色彩的基本变化规律,完善构图能力,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但我们在以往的绘画教学中,往往以提高绘画技能为目标,而忽视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幼儿绘画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而重在发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让幼儿通过绘画充分的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培养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绘画活动,大胆的利用自己喜爱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果幼儿对老师安排的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效果都是很不理想。我们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美术兴趣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并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举这样一个实例: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幼儿画一幅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画方式,各显其能。有的画小山、飞鸟、小房子的风景画;有的画小朋友跳绳、做操的情景画。一般情境下,幼儿画意愿画画面都很丰富。作品完成后,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编故事也可以编儿歌,锻炼幼儿的创造能力。我请一些画面丰富有趣的幼儿先讲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表扬。我发现晨曦小朋友画了一棵孤零零的树,
上面长了一些不只是什么的果子,画面比较单调,我就请她上来讲一讲。她说:“我画了一棵奇异的树,这棵树很神奇。我喜欢吃什么水果,它都能长出来。苹果、桃子、猕猴桃什么都能长,还可以长出星星月亮来。”她的画面虽然单调,但充满了幻想色彩和创造性,反映了孩子们独特的感受和想象,我对她做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变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应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利用绘画这一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使他们喜欢美术活动,并通过美术活动提高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当然,绘画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线条、颜色、形状等。我们可以在幼儿需要时给幼儿必要的技能技巧的教育,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切忌过分注重结果,用统一尺度衡量所有幼儿,更不能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幼儿。因为这样只能锻炼幼儿的机械模仿能力而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打击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后,下一步要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为主。单纯的临摹课只能是程式化的作画过程,而忽视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我在美术课中注重幼儿的写生练习,带领幼儿到院子里观察花池里的菊花。回教室后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孩子们有的用棉签画,有的喜欢用纸条折,还有的用菊花的叶子做拓印画、做树叶粘贴等。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视觉观察是绘画活动的基础。比如,国外某小学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从讲桌上摆上了一枚杨桃,让孩子们观察作画,学生们都画出了满意的作品。有一个孩子举手说他的同桌画了一个五角星。孩子们哄得一声笑了,老师问他为什么画五角星,孩子低着头说:“老师,杨桃的底部就像个五角星。”老师从孩子的方位看,杨桃的底部果然像个五角星。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说他观察的很仔细,是一幅好的作品。这位老师做的很好,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在幼儿绘画中要
根据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进行不同水平的引导,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美术欣赏是在幼儿观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的领悟和体验。由于幼儿阅历浅、形象思维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容,更难用准确地语言表达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对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作一些指导。
首先,我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美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的美感。如让孩子动手参加一些小制作、布置教室或经常把一些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的图画挂在室内,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孩子对室内环境的新鲜感,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幼儿看的优秀的美术作品,造型别致、活泼生动的玩具或工艺品,从而引导幼儿看到周围环境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好事物,扩大幼儿视野,促进幼儿对美的兴趣,为幼儿热爱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打下基础。
其次要为幼儿精选欣赏教材。给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品和民间艺术等。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活要接近,这样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的玩具和工艺品,描绘孩子生活的图片或儿童读物。对较大的幼儿来说,英雄故事画、优美的风景画、科幻内容的绘画,很受他们的喜欢。为幼儿选择的画色彩要明快、鲜艳、单纯,主题突出,能够引起幼儿某些联想的作品使幼儿欣赏的理想材料。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陈秋草的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另外像一些小泥塑、剪纸、布贴等,幼儿容易理解也很喜欢。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因为出自孩子们自己之手,有共同语言,看起来也就格外亲切,孩子们也就容易学习和吸收。
在幼儿欣赏作品时,我们应启发引导幼儿唤起欣赏美的欲望,让孩子心情舒
畅,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欣赏儿童画《我的家》时,要围绕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进行启发性谈话,让幼儿各抒己见,使孩子正确来理解画面内容,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幼儿被动听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表演游戏或电教手段等进行欣赏教学。如欣赏《拔萝卜》时,先让幼儿表演拔萝卜的音乐游戏,然后欣赏作品中几个形象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欣赏教学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环境蕴含的自然美,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使幼儿受到美德教育,从而创造美的世界、美的生活。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是让幼儿初步掌握各种可塑的材料(如纸、布、泥等)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立体创造思维能力。
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首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能。如泥可以挤、压、揉、团、搓等,纸可以剪、折、撕等,使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制作。
首先帮助幼儿明确制作目的。如幼儿拿到一盒橡皮泥,他会拿出一块进行揉捏,他并非有意识地要做什么,只是任意变化其形状,他对这项活动渐渐产生了兴趣,但其目的并不明确。这时我们可以启发他:“你想不想用泥来捏你喜欢的东西?”幼儿明确了制作目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其次,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形象相关图片,学习制作手法。通过欣赏,了解学习了艺术形象的造型、色彩、构成等表现手法,拓宽思路并指导幼儿进行制作。幼儿的手工制作不如成人那样灵活细致,制作的作品粗糙、不平整,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为使幼儿的手工作品逐渐成熟,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是制
作的关键。我们应根据年龄特征有选择的让幼儿掌握一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幼儿手工活动分平面手工和立体手工两种。不论是哪种手工活动,幼儿首先要学习认识制作工具的特点、用途、如何操作。如剪刀是剪贴用的工具,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剪刀,其次再认识剪贴材料。如纸、布、树叶等。只有让幼儿掌握制作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
其次,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练,锻炼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能体现出手工制作水平的高低。因此,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进行分步训练,让幼儿切实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要领。如剪纸要让幼儿练习剪直线、弧线及各种形状,还要练习沿轮廓剪、折叠剪。分步练习多次进行。逐步熟练掌握基本步骤后,进行整体练习时间相对长一些,训练次数少些,整体训练可让幼儿掌握动作时间的协调。练习形式可多样化,要以游戏为主,以激发幼儿的练习兴趣。
最后一点是,手工制作过程中绘画的运用。二者的相互结合,可相互促进,相益得彰。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并发展幼儿的装饰能力。如幼儿折出青蛙后,可让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花纹,再为其添画背景图,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制作水平。
作者姓名:王申兰
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中心幼儿园
邮编:205205
手机:13031706698固话:83740953
【摘要】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培养兴趣;激发创造;体验快乐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
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一次《花》的绘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
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3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4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
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3.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了解和认知,老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一次《花》的绘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3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4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3.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在科学合理的呵护下,美术将激发那些充满想象、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
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
除了家庭、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人类科学、艺术的优秀成果;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
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 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
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
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
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又如画向日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向日葵的花盘、花瓣、叶、茎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生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通过提问,如“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凡·高画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是朝哪个方向的?”“凡·高画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他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向日葵的?”……引导幼儿感受凡·高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以黄色调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围着葵花熊熊燃烧,向日葵有正面的、侧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得有疏有密……最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幅向日葵的画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问问幼儿“我们画的向日葵与凡·高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再次分析、比较。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画是依据记忆,如果幼儿作画时有些细节记不清,教师和家长可以作些提示帮助幼儿记忆,也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想象加以补充。在开始时,幼儿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可选择简单易画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看,用心记,抓住特点,然后再画。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反复播放DVD,强化幼儿头脑中的表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作画,成人应选择适合孩子们作画的题材,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世界各地等,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用鼓励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常做到:
一: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竖大姆指等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
如“这几片叶子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涂成黄颜色真好,真像秋天的颜色!”“画得真细心!”
二: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有一次,涵涵把一个大苹果涂成了咖啡色,而且涂色方法也不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她涂得象“鬼”,他想把画纸揉掉,我忙鼓励他什么说:“大树妈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说:“绿色的”。我忙提示说:“那她的身体呢?”孩子们说:“是棕色的。”我又问:“那棕色像不像涵涵刚才涂得咖啡色呢?”孩子们看看说:“像。”我就示范把大苹果画成树根的模样,叫涵涵继续涂色,这时的涵涵很仔细、认真地涂色了。
我还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或骄傲、自满,或漠然、无所谓的心理。
三、用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体现个性、完善作品。
适时、精练、恰当的指导语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则将会适得其反。幼儿操作过程中,我从不在一旁指指点点,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涂色时,当他们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我就做个别指导的恰当时机,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地方。
虽然我们小班孩子绘画水品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常耐心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会作画、涂色要静心、要有耐心,绘画出与其他同伴不同的作品来。由此带给他们惊喜和成功便为以后孩子进行创作带来动力,使美术教育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浅谈幼儿教育——做称职的父母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去爱,是一门伟大的学问,需要做父母的好好的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倾听孩子的心声,做称职的父母。
关键词:称职学习倾听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父母,特别是农村的父母从怀孩子到生孩子,再到如何教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没有经历任何的学习和训练。大多数父母理所当然的认为凭着满腔热情和爱就可以当好父母,其实不然,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去爱,是一门伟大的学问,需要做父母的好好的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接着进入幼儿园,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我看到许多父母,他们为了成为称职的家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效果却往往不好。不少父母因此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孩子丧失信心,做父母的尝不到做父母的乐趣,做孩子的体味不到生活的幸福更难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倾听孩子的心声,一起来探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儿子三岁进入幼儿园,从进幼儿园的那天起,他成长的一点一滴,他的改变,他的进步,我都默默地看在眼里。我儿子在入园前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孩子,胆小怕生。每次我送他去幼儿园,他都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总是哭着被老师强行抱进教室。为此,我想了好多办法,与老师沟通交流,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对孩子鼓励、表扬„„突然,有一天,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不再胆小,上学不哭了,能主动和熟人打招呼了。看到孩子的这些进步,我在心里默默的为他高兴。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我觉得做父母的要为孩子慢下来,慢下来陪陪孩子,慢下来教育孩子,慢下来倾听孩子,慢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们新的学科。首先家长要与孩子一同成长要不断学习,孩子入园,家长要学习的有很多,比如要学习幼儿教育理念、科学的养育知识、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成了所有家长的愿望,这也凸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事实的确如此,有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的好坏可能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幼儿教育时期首先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其次还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有人说,家庭对孩子一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
老师。尤其是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所以,家长们在注意到幼儿教育重要性的时候,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真正的“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在幼儿教育时期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肯定会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理。
1、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孩子“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3、教育孩子“学会劳动”。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4、教育孩子“学会自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
5、教育孩子“全面发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这个激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及各种能力,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应积极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就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称职的父母。
幼儿品德教育经验交流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培养
王会芳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小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要求做到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幼儿园活动区,我们要求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摆水杯、挂毛巾、抹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喂小鱼,收拾各区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在小班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等,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懂得爱护孩子,互相谦让,收拾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小医院的小朋友懂得富有同情心,关心爱护病人,问寒问暖,,并利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使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教师将老城区的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新城区的照片布置上墙,教师还将原来七里海一片大苇塘的照片,与现在新开发的七里海湿地公园的照片对比,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小舞台”“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及小动物,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幼儿园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小白兔看见其他小动物淋雨,都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在运动会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现在我班有定期更换的德育内容墙饰;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张贴形象化、儿童化的中国地图及国旗、国徽和天安门;有品德行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图片,二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有每月与家长见面的“家园联系簿”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班风。
为了使五大领域中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每周都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幼儿园教学目标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标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三、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幼儿园活动和每周教育内容都打在纸上供家长观看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贴在橱窗上,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幼儿园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本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儿童艺术教育了。一直认为艺术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跳几只舞。画几幅画。家长和学校通常也不是很重视艺术教育。考察艺术教育成果时也往往是看孩子学会了几首歌,画了几幅画。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说,看哪个小朋友画的多好,跟老师画的一样。去到一个班里,所有孩子贴出来的画都一模一样。连颜色都跟老师画的一样,还有的老师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就动手帮孩子画完了。我们的教育都是重视技能,重视成果。而没有关注孩子在艺术教育中学到了什么?
上美术课的时候,经常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涂什么颜色?老师,你看,好了没有?我们的孩子不是在画画,而是在完成一件任务。还有的孩子,在老师教唱歌跳舞的时候不跟着老师学,而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等没有人的时候练会了才敢和老师同学一起表演。这些现象都跟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有关。我们只看到成果,没有看到孩子表现出的东西。以至于孩子小心翼翼,为了达成家长和老师心中的目标机械的努力。
由此培训中,培训老师问我们:“艺术是什么?”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答不出来。有人说艺术是奢侈品,吃喝不愁有闲工夫的人才会去谈艺术。有人说艺术就是看不懂的东西,搞的越深奥就越艺术。其实我觉得艺术就是一个人对生活,对身边事物的感想。一首歌注入了感情才会动听。一幅画有了感情才能打动人。我们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也要注入情感,让幼儿把对事物的感情表达出来,不要太注重技法。孩子们画一样的东西,往往画出来的画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教师不要急着评价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而是要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让孩子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讲出来。基于此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够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艺术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同样也培养了孩子其他方面,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也很重要。以前我们教美术课总是示范画,然后让孩子画。在听了老师讲课之后,发现我们长久以来上美术课的方法都错了,孩子见过的都东西,有感受的东西他才能表现出来,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我和我们班另一名老师,孩子们画的都很高兴,虽然画的并不好,但是看得出画里是有感情的。形不似神似。有一个孩子画的我们像怪兽,有的孩子画的像公主,还有一个孩子画了一片黄,我问画的是什么,他说是我,因为我那天穿了一条黄裙子。
在教育幼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掉。不要再让孩子陷入没有感情没有创造的艺术教育当中了。
推荐阅读:
大班幼儿美术水粉教案06-28
幼儿美术教学方案07-03
小班幼儿美术教案07-19
幼儿美术作品 评语09-23
幼儿美术老师教学理念10-23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06-18
美术特色幼儿园小结05-31
教案幼儿园中班美术06-04
幼儿美术教案导入部分06-15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