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美术(精选12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使用剪刀,进行简单的剪直线练习,以及涂色练习。
2.能够较为独立地完成制作过程,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一次性纸杯若干、剪刀、不同颜色的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花园玩咯!(在《春天》的`音乐中带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花园背景图)师:看,花园里美吗?咦?你们瞧,草地上少了什么啊?(花朵)你们想让花园里开满鲜花吗?老师有一个好主意!(出示一只纸杯)
二、教师示范讲解制作纸杯花的方法。
1.师:这是什么?(纸杯)这只纸杯是怎么样的?(条纹)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纸杯,老师能把它变成一朵美丽的花,你们想看吗?
2.教师示范沿事先画好的直线,将纸杯壁剪成竖条形,边剪边讲解:沿着直线慢慢地剪,剪完就停下来,接着剪另一条直线……
3.剪完后,师:剪完了所有的直线,现在纸杯要变咯!瞧好了!开花咯~(展开所有竖条)
4.师:纸杯变成了一朵什么颜色的花?(红色)刚才老师是怎么让它开花的?(将剪好的竖条一条条展开,压折)
5.(将纸杯花钉在背景图上)师:这朵花还少了什么?(花芯)(教师示范画花芯)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1.师:花园里已经有一朵红色的鲜花了,剩下的花就请你们来用纸杯把它变出来了,好不好?
2.幼儿动手制作,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
3.幼儿制作完毕后,老师将其作品进行集体展示。
4.师:看!花园里现在开满了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多漂亮啊!你们做得真棒!
一、内容选择游戏化激发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爱玩好动, 认知水平低, 生活经验少, 活动的目的性不强, 特别注重体验活动的过程。 如果所选的内容游戏性强, 那么绘画的过程就是好玩的游戏, 所以我们要多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 通过整理、筛选、加工, 使小班的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游戏, 它会直接刺激孩子的操作欲望, 孩子所获得的绘画体验是单调的涂色和艰涩的临摹无法比拟的。
内容方面, 我们坚持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 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 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猪妹妹的花衣裳”等内容, 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 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做汤圆”、“棒棒糖”等。 在形式、题材方面, 极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玩色游戏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可以收集毛线、菜根、瓶盖、弹珠等特殊材料, 利用五颜六色的水粉颜料, 让幼儿通过拖、滚、印、刷等方式参与操作。
二、操作材料多样化提升创作自信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一年来, 我挑选了孩子生活中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 借助色彩丰富的颜料开展美术活动, 让幼儿从不同的操作材料和表现手法中感受美术表现的诸多形式, 体验操作的快乐。 如提供各种蔬菜印章开展印章画;提供吸管让孩子进行吹画;提供小汽车蘸上颜料“加油”, 在长卷纸上滚画;提供各色彩纸, 让幼儿撕出爱心炒面……毛线、玩具汽车、珠子、吸管、喷壶、纸团、鹅卵石、瓶盖等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 让小班孩子感觉绘画就是“玩”游戏, 既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 又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然, 在准备材料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水平, 如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孩子在老师事先画好的形体上补充, 画出完整的作品;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操作一些难度大的材料, 能力弱的孩子则适当降低操作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游戏化促进技能发展
1.导入方式游戏化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 抓住兴趣点、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我通过设计游戏情节, 营造新奇有趣的活动氛围,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玩色游戏《彩色雨》, 活动开始我就用蘸满颜料的海绵在长卷纸上玩“下雨”的游戏吸引孩子。 “下雨喽! 下雨喽! ”刚开始, 孩子们觉得好玩, 一个个都看得认真极了, 慢慢地, 他们有点坐不住了。 “谁想来玩一玩呀? ”在我热情的鼓励下, 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来! ”“我也要来! ”……在这里, 游戏化的导入方式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引领着孩子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身到美术活动中, 对活动的最后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学示范拟人化
小班幼儿表现欲强, 但尚缺少必要的绘画技能, 教学示范拟人化, 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活动对象, 降低活动难度, 增强活动趣味性。 如美术活动《长颈鹿》中, 我这样讲解示范:“有两个蛋, 一只是恐龙蛋, 它长得又大又圆, 住在纸的中间。 另一只是鸵鸟蛋, 它小小的, 住在纸的左上面 (确定长颈鹿身体和头的大小及位置) 。 它们两个是好朋友, 经常互相打电话 (画长颈鹿的脖子) , 说了很多的话 (画长颈鹿的鬃毛) , 恐龙蛋高兴地伸出四条腿和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尾巴, 鸵鸟蛋也裂开了蛋壳 (嘴巴) 长出了两只角和两个耳朵。”此时, 一头可爱的长颈鹿已基本成型。“长颈鹿!长颈鹿!”孩子们开心地鼓起了掌。 虽然这个活动内容难度较大, 但在有趣的游戏语言的指导下, 孩子们掌握了长颈鹿的基本画法, 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参加或者说“我不会”, 而且作品画面生动有趣、形象稚拙逼真, 效果非常理想。
3.技能练习情境化
美术是操作性活动, 情境化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技能的训练, 又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如在练习线条和圆圈的技能练习中, 我设计了《逛公园》案例, 活动开始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去逛公园:“公园里有哪些景点呢? ”孩子们可来劲了, 纷纷抢着回答, 他们在我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中找到了亭子、小桥、花园、池塘等不同景点, 并按我的要求用记号笔把景点用封闭的圆一个个圈画出来:“逛公园喽! ”记号笔画出的线条从这个景点“逛”到那个景点, 每一个景点都没有拉下, 在新奇有趣的“逛公园”游戏中孩子们轻松完成了圆圈和线条的操作练习, 没有丝毫的倦怠, 反而觉得其乐无穷。
4.巡视指导趣味化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画到哪里算哪里, 往往是主要形象画好后就不愿意动手, 造成作品画面单调, 缺乏美感。 这时我会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加以提示、指导和鼓励, 帮助孩子完善作品, 丰富画面。 如积木拓印《汤圆》活动中, 孩子拓印好“汤圆”以后, 拿着油画棒的手迟迟不动, 我凑上去闻了一下“汤圆”:“怎么不够香啊? 快点给它撒上糖桂花啊! ”看着他们动笔了, 我还不忘“煽风点火”:“有点香味了, 还不够, 再多画点就更香了。 ”一番指导后, 孩子终于完成了添加“糖桂花”的操作, 纷纷缠着我问个不停:“老师, 现在香不香了? ”
四、评价方式游戏化点燃创作激情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评价作品时我会收集一些与绘画内容相关的材料配合讲评。小朋友画的花朵很漂亮, 我会给他贴蝴蝶贴纸, 还会笑眯眯地鼓励他:“太美了, 蝴蝶闻到花香也飞来了! ”我还利用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 用玩具、指偶等和孩子们互动。 如《小鸡造房子》的评价环节中, 我出示小鸡手偶, 以小鸡的口吻感谢小朋友的帮助, 使他们有机会好好玩一玩小鸡手偶。 在《猪妹妹的花衣裳》的评价中, 我请小朋友帮猪妹妹选出最漂亮的衣裳,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大胆地说出理由。
多角度多层面的游戏化评价方式就这样把孩子的积极性一一调动, 每一次讲评, 他们都充满期待, 因为生动有趣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孩子意想不到的鼓励, 让他们获得了成功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大大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关键词:美术;游戏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
G613.6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一名教师,我深感,当前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论上重游戏,实际操作上重上课,美术教育内容选择上重技巧学习的倾向,造成幼儿美术作品模式化的局面,严重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扼杀幼儿的创造意识;二是重知识性目标轻情感、能力目标的倾向。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新课程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局限于省编教材里的活动建议,一直习惯于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只会按照教材上课。在美术教育方法运用上很多教师重视紧扣美术教育的知识性目标,而忽视幼儿内在的体验,轻视幼儿的情绪情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潜在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的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这些文件都为我们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意见。我认为,小班美术教学必须注意采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因为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让幼儿感到快乐的一种基本活动。
一、教学环境游戏化,丰富幼儿的体验
(一)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优美的大自然是艺术教学的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最迷人的场所,应当利用起来。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带到教室外,让幼儿听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变化,看看百花盛开、百草变绿的景象,學生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获得对春天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指导幼儿将自己的体验融于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如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小班孩子直接在墙面上装扮新年树,挂上红灯笼;请幼儿在墙上张贴大班哥哥姐姐创作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从而激发其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小班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比如: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绘画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了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以线条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到做操的这一段时间里开展自由绘画游戏活动,刚开始孩子们还跑过来问我:“老师画什么呀?”我回答:“你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兴奋起来,有的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则在一旁观望,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自我陶醉其中了,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毫不拘束,行为和思想不会受到限制。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我们还可以耐心地听幼儿讲述藏在每一张画后的故事,并通过提问、谈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从而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有强烈的自主游戏的需要和欲望。小班的孩子亦是如此。因此,教师选择的美术内容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孩子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是生活化、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最容易唤起幼儿的兴趣。
(一)绘画活动
小班孩子常把绘画当作游戏。此时,教师应主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其大胆作画。因此,在技能上不提过高要求,主要认识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控制手的动作。比如:在画“小动物打电话”、“小蜗牛”时,可以指导幼儿画螺旋线和电话线的基本技巧。在《太阳》这一活动中,针对孩子喜欢涂鸦,我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点一点,先小点,再大点,转一转,转出个太阳;用手指蘸颜料抹一抹,抹出太阳的光芒。幼儿看到这么容易就画出太阳,也非常积极地投入画太阳的活动中。
(二)手工活动
最初可以让小班幼儿任意玩泥,任意拿捏橡皮泥,任意塑造出一些简单形体,使其在玩泥中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同时,我引导孩子欣赏一些教师和中大班孩子的泥工作品,引起小班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过了一段时间,我设计了一些让他们用一种或者两种基本技能来塑造简单物体形象,如:“苹果”、“汤圆”、“面条”、“饼干”等。到后期我设计两个基本形体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物体的课题。比如:讲两根一样长的小泥棍拧一拧,做成油条;将两个小圆球叠在一起,做成葫芦娃等。
手工活动主要以玩为主。对小班这一时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不要过急,要按照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循序渐进。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课题主要是玩纸、撕纸、粘贴。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性质不同的纸让幼儿撕着玩。在撕玩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性质及各种形状的变化。如:“蘑菇”、“球”、“太阳”、“饼干”等。另外,还设计一些粘贴简单物体形象的课题。如:粘贴“草莓”、“菠萝”。在小班后期,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并初步使用剪刀,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三)美术欣赏活动
由于知识经验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小班幼儿欣赏的作品在内容上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近,这样容易为他们所喜爱。如:日常用品(钟、背包);或者名人的画作,主要是主体突出、形象鲜明,能引起儿童的想象。如保罗、蒙德里安、米罗等画家画的抽象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并从作品的抽象符号中想象。我还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蓝天白云、桃红柳绿的春之美,银装素裹的冬之美等。
三、教学材料游戏化,拓宽创作的素材
不同的美术活动需要的材料是不同的,我们应当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只要是适合幼儿的,都可以为活动所用。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卷出来的扇形的铅笔屑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当作裙子或帽子再画上人体的其他部位,就可以描绘出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我们可以把农村随处可见的棕叶进行编织,就可以编出活灵活现的蛇;我们可以在蛋壳上进行涂画,创作出维妙维肖的各种脸谱……我们还可以结合小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指导他们想象,用色彩来表现相对应的口味。如:酸甜口味的柠檬糖联想到明亮的黄色,苦涩的咖啡联想到咖啡色或者黑色,辣辣的辣椒联想到火辣辣的红色。让幼儿自己感受到的、用心中独有的色彩进行创造。
因此,教师给幼儿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多变的,应给幼儿准备一些印章、气球、刷子、挂历纸、彩纸、海绵、乒乓球、瓶盖、旧牙刷、水果、生日餐盘、棉签、玩具汽车、树叶、吸管、玻璃球等,使幼儿熟悉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这样幼儿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小肌肉,这样创作出的画面也会更加生动活泼。
四、教学过程的游戏化,吸引幼儿的注意
(一)教学活动导入游戏化
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非常重要,创设游戏性的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感染力,通过结合音乐、图片、动画等多通道的感知能够帮助幼儿打开心灵之门,产生强烈的表现力。例如: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也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二)针对幼儿的想象,适时适度指导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人色彩风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造。比如:有一位幼儿选了灰色调的,我们不必强求他选用明亮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怎么这么难看?你的画面乱而且黑。我了解到他选用这些颜色的原因。(马上下雨了,天空全是乌云)如:在课程《色彩——近似色运用》中,如何与幼儿说明深奥的色彩关系时,不能使用专业术语。让幼儿明白色彩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每种色系有哪些颜色。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告诉幼儿,如红、黄、橙这三种近似色,告诉幼儿这三种颜色是好朋友,请幼儿尝试三种颜色搭配使用或者自己选用另外三种好朋友颜色。当有一幼儿尝试将橙黄、紫色搭配在一起时,我告诉他:“橙黄色和紫色在一起是会打架的,找找看橙黄色和哪些颜色是好朋友呢?”让幼儿自己在尝试中明白近似色的关系。
(三)教学评价游戏化,提升幼儿的认识
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评价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属于初级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绘画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在“蛋糕”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涂满、涂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白色的部分。我用游戏的语言指导:蛋糕皮还没有熟透,我们吃了会坏肚子的,我们再烤一次(手部动作绕线涂)。
总之,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注意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积极创设环境,注意挖掘美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运用多样性的材料,增强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努力将游戏引入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年10月
[2]《藝术教育》 :郭声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01月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4]《幼儿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 :朱家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活动目标:
1.学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重点:
学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 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一边游水一边还会吐泡泡!图上的这些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鼓励幼儿尝试画大大小小的圆形泡泡。
3.教师泛画明确画泡泡要注意的事项。(画封闭的圆)
4.幼儿作画。
・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画泡泡,提示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不同的颜色。
5.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2、养成认真粘贴的习惯,体验节日的愉快。
准备:每人五条2x15cm的各色彩色皱纸,糨糊。
过程:1、谈话:小朋友要过节了,我们一起来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桌上有很多彩色纸条,我们来合作做成很长的彩练,可以挂在教室里,这样就很漂亮了。
2、示范讲解:第一条纸将一端涂上糨糊,将另一端放在糨糊的一端上面,再用手指按牢。第二条先要穿过第一个圈子里,然后再粘两头。第三条要穿过第二个圈子,再将两头粘牢。每个人粘五个圈。
3、儿童制作,教师个别指导。要提醒幼儿糨糊涂的少些,粘贴时要用手指按牢,粘好后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玩,以免弄断。
1.家园互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海底世界或南山鱼、鸟市场,观察、欣赏形态各异的小鱼,了解不同鱼类的外形特征。
2.图书借阅:图书区为幼儿投放大量有关海洋知识的图书、图片,
每天请幼儿借阅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阅读,扩展幼儿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3.师幼互动:利用晨间、活动区、散步等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观赏
自然角中饲养的小鱼,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有关小鱼的特征和知识,激发幼儿对绘画小鱼活动的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儿歌提示,掌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正确画法。
2.能将三种不同的图形添画成小鱼,并均匀涂色。
3.感受新奇绘画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儿歌提示,熟练画出三种不同的形状并添画成小鱼。
教学难点:能均匀涂色,并尝试自己慢倒、轻倒“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鱼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颜色。
2.物质准备:《小鱼游游》的PPT课件、装饰瓷盘、彩色笔、矿泉水瓶等。
3.场地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神秘客人的出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为幼儿请来一位神秘的小客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魔法师)
2.魔法师新本领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心情迫不及待。
师:魔法师要交给小朋友变小鱼?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二、荧屏互动,直观形象让幼儿掌握图形画法。
1.角色转换,请幼儿来当“小老师”
师:谁想先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幼儿在平板电脑上画的图形同步在电子白板上出现)
2.学习“魔法咒语”,把图形变成小鱼。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小朋友你们看三角形变成什么了?三、教师示范,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图形变小鱼的正确画法。
1.把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画在盘子上。
师:方形的小鱼应该怎样画?(一棵小树、两颗小树、盖上屋顶、铺上小路)这条小鱼还少了什么?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将一条方形小鱼画在盘子上。
2.请幼儿帮忙示范其它两条不同形状小鱼的画法。
师:谁能来帮帮我画出另外两条小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均匀涂色和小鱼绘画比例。
四、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出示魔法师给的神奇药水,请幼儿猜想?
师:如果我们将神奇的药水倒在盘子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示范、讲解倒入魔法药水的正确步骤。
师:把瓶口放在旁边,慢慢的、慢慢的将魔法药水倒在小鱼的身上,你们快来看,小鱼怎样了?
3.提出绘画要求,幼儿开始绘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画?那就请小朋友在盘子上画出3条不同形状的小鱼,并均匀涂色,你就可以得到魔法药水了。
4.幼儿绘画,教师分组指导。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视频观看讲评,让讲评活动更直观、更直接。
1.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画的小鱼都游起来了吗?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的作品。
2.有针对性的视频讲评。
师:在小朋友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录了一位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在观看视频中,请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师:这位小朋友画的怎样?什么地方画的好?
教师从中指出发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家园互动:引导幼儿将这个有趣的绘画形式,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还可以让大海中哪些生物游起来。
2.在美工区提供瓷盘、画笔、海洋生物图书等各种材料,让幼儿之间相互绘画、讨论、操作,让游起来的小鱼更完整、更漂亮。
3.活动形式延伸至中班、大班,想一想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还能让哪些东西动起来?让我们的美术画面更有趣。
课后反思:
《小鱼游游》是一节集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其特点是改变以往单纯绘画的形式,将一个小小的科学现象巧妙的融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
理解并尊重幼儿,能真正蹲下来与孩子视线一致的走进他们、读懂他们,这才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初衷。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有趣、更丰富的美术想象创作空间,活动前,我找准孩子们喜欢什么?活动中,我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活动后,我知道孩子爱上什么?整个活动以“趣”字贯穿,魔法师的“逗趣”,儿歌导入的“有趣”,神奇药水的“激趣”,教师讲评的“童趣”,让小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孩子们认真的画好小鱼,边倒“药水”边喊着:“小鱼小鱼快游起来。”那紧张、兴奋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画出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能力较强的幼儿还想象着画出了水母、海胆和海星,画面丰富,涂色均匀。特别是讲评环节,孩子们在观看同伴作品视频的过程中,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能用“他涂色没有空白、画的.小鱼真像……”类似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
只有真正了解幼儿,才能打破自己固有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才能有效深化山东省教材在自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节美术活动为我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可鉴、可用的“新”思路。
一、选择有“趣”的教材、材料
1. 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非传授技能。加之,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少,往往只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平时接触较多的一些东西感兴趣,幼儿往往更容易被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的欲望,成为活动的主体。所以,要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首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就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一串红”“小鱼吐泡泡”“好吃的糖葫芦”,这些都是幼儿所十分熟悉并且喜爱的事物,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容易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
2. 准备丰富且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
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手指点画《彩色的雨滴》,让每个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这一有趣的绘画工具,画出雨滴的形状;又如:在蔬菜印画中利用形象的蔬菜切面,幼儿通过压印画出不同的图形,蔬菜本就是幼儿所十分熟悉的,通过多种蔬菜切面的呈现,能够很快地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情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杰作”时,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既产生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一定的技能,因此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丰富而有趣,更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比如,在绘画小蝌蚪时,教师把小蝌蚪放在玻璃瓶内,然后利用幻灯片把小蝌蚪的姿态放映出来,小蝌蚪在灯光的照耀下游来游去,教师指导幼儿观察作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动一笔,但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环境,通过观察和自由想象,幼儿肯定会绘画出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小蝌蚪。
三、设置趣味无穷的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具有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我通过实践、观摩、阅读相关书籍,发现有以下几种较好的,较为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导入方式:
1. 游戏导入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如果能用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导入整个活动主题,必定能很快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颜色变变变》这节活动中,活动开始,老师就玩了一个《抱一抱》的游戏,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几人抱一抱,然后导入到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颜色宝宝也来抱一抱,幼儿的兴趣很大,玩游戏时就十分专注,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颜料和如何将两种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
2. 故事导入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生动、活泼的情节极具吸引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在他们的“眼”中,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在“彩色的雨滴”活动中,我以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创作:雨滴宝宝们可真是顽皮,嘣的一声跳到绿色的草地上和绿色的小草做朋友,变成了绿色的雨滴;又跳到了红色的枫叶上和枫叶做朋友,变成了红色的雨滴;最后又跳到了黄色的花朵上和花朵做朋友,变成了黄色的雨滴。孩子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形象的课件,马上对彩色的雨滴有了形象的感知,完全投入了彩色雨滴这一幅充满童趣幻想的画面中来,对接下来的手指点画充满了兴趣。
四、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不受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的联想、拟人、神话,哪怕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幼儿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几何图形、实物图形的认知后,应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其次题材的范围不要限制得太小,如教幼儿画动态的人时,常用小朋友干什么,像“小朋友浇花”之类作命题,幼儿创作只能局限于小朋友方面,常见画面反映的是自己在浇花,画面极不丰富,画出来的往往是一个模式,幼儿想象创造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改为“浇花”,幼儿的想象、创作就有更大的自由度了,他们能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想象出不同的场面,创作出“老师和小朋友浇花”“爷爷浇花”“老师浇花,小朋友看”“公园里的花匠在浇花”等,有的是在家里,有的是在幼儿园,还有的在公园,画面内容丰富了许多,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想象”了。
摘要: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纲要》中也提出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从小班抓起。然而小班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有着种种的不适应,并且受到手部发展水平的限制,美术绘画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班幼儿进行较好的兴趣诱导十分重要。
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兴趣此时的孩子,由于受年龄和心理双重因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畏惧的情绪,如爱哭,迟迟不肯动手等,注意力的持续性也较低,对美术活动也亦缺乏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自由行动,兴趣与注意力都不稳定,他们对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物体易产生兴趣,但观察不仔细,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外界干扰。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稳定幼儿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非常有利,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如何使幼儿感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对此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愿和大家一同分享!
一、看看、做做、玩玩的学法,激发幼儿对画的兴趣
(1)组织幼儿观看老师的作品,告诉幼儿这是老师们画出来的,还可以带领幼儿观看中班幼儿画画的情境和画的内容,让幼儿知道自己也能画,而且还能画得很美丽。(2)鼓励幼儿大胆放心地自由涂抹,练习手指、手腕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绘画内容、题材、形式及技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而是鼓励幼儿大胆用笔,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浓厚兴趣去随意涂抹,自由表现。(3)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彩游戏的方法,如添画游戏、涂色游戏等,使幼儿渐渐有意識,使幼儿有目的的画出一定的线条。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提高幼儿学画的兴趣。可以让幼儿拿各种印章、笔帽、牙膏盖等,印盖在纸上,也可以用手掌或脚掌来印,也可以滴些水粉颜料让幼儿用嘴来吹或用吸管来吹,还可以教幼儿用棉签进行简单的涂染。
二、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针对小班的幼儿手指和手的控制力弱,用笔涂染困难,线条无力的情况,我设计了纸团印画、滚珠画、吹画、手指点画、棉签画、印章画等色彩游戏,使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纸团印画,用纸团分别沾上各种颜色,在白纸任意印出花纹。为了有更好的效果,我设计了主题,如“花布”、“草地上的花”等吸引幼儿,画出或剪出各种物体轮廓,如衣服、花瓶、桌布等,要求幼儿用色彩装饰。滚珠画,在盒子里垫张白纸,把沾上颜色水的玻璃珠放入盒,双手摇动盒子,再滚支架,使白纸上留下五颜六色、花样各异的纹路……幼儿通过各种色彩游戏活动,绘出各种色彩斑斓的纹样,别具风格,让幼儿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乐趣。
三、创造条件——诱发绘画兴趣。
在绘画活动中,总有个别儿童要么一笔不画、要么乱画一气,有的甚至会说:“老师,我不会……”这主要是他们习惯于依赖成人的帮助,缺乏自信。面对这些孩子,要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诱发绘画兴趣。
对于胆小不敢多画的儿童,在作画过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过情景式语言步步诱导,帮助他们逐渐丰富画面。如:在画“好吃的苹果”时,有的孩子只画了一个大红点,依稀像个苹果,我马上加以赞赏:“苹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画几个给老师尝尝吗?”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手捧画有好多苹果的画儿向我走来时,我趁势又说:“苹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师和小朋友吃苹果的样子画进去,就更好了!”孩子们连连点头。当看到他们时一步大胆表现时,我不断地用诙谐、夸张、指向性强的表扬语不断鼓励他们,一幅幅“苹果丰收、吃苹果、运苹果”的画面跃然纸上、生动有趣。
四、从绘画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入手
小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有效方法,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参与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兴趣,激发孩子绘画信心。幼儿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应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地给予指导,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从下笔,则要引导幼儿大胆作画,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想象、创造。活动结束时,我们总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肯定幼儿画画的成果,指出不足的地方。并经常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走廊的主题墙上,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评价时教师还要采取全面肯定的方法鼓励,经常给一点小小的奖励。如:画个大红花,贴个笑脸等等,每当得到奖励时,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自信,由于经常得到全面肯定,渐渐地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信心了,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绘画活动的主体,乐于并积极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时常让孩子对绘画活动保持新鲜感和愉快的心情,只要我们按照《纲要》的要求,引导得法,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反思。我相信通过绘画活动能让幼儿即获得了学习的经验,又获得了学习的兴趣。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能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同时为他们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以一定的鼓励,多给予幼儿一些爱心和耐心,有效的促进每一位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使他们逐渐想画,爱画,敢画,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美术产生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将让一个孩子终身受益!愿幼儿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智力又得到发展!
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家伙们禁不住微微扬起小脸,眯起双眼,享受着和煦的春风中的融融暖意。突然,一朵早开的迎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老师,小花开了!”在她的启发下,一个又一个惊喜在我们眼前呈现:绿色的小草、粉色的桃花、刚出洞的蚂蚁、翩跹的蝴蝶……多么富诗意的画面!这一刻,孩子的心和春天有了共鸣,他们也成为诗意中的一份子。
是啊!原本一切都是相通的,春色、童年、诗歌……一节生动的美术活动和着春天的节拍,沿着春天的小路走进了我班的课堂。
活动目标
1.运用滚和印两种不同的方法作画,感受作品的点线面的和谐之美;
2.感受近似色和对比色造成的不同视觉效果,体验春天梦幻般的美丽;
3.营造音诗画的唯美艺术境界,提升幼儿的审美品位。
活动准备
颜料:翠绿、草绿、浅绿、大红、柠檬黄、蓝色若干。滚筒人手两只。贴好铅画纸的展板八块,分别平放在活动场地上。
音乐:班得瑞《风车》。
活动过程
1.语言情境导入
宝宝们,春天来了!你知道吗?
(配乐)春天来了,
遥远的山坡变绿了;
青青的小河变绿了;
弯弯的杨柳变绿了;
嫩嫩的小草也变绿了。
我喜欢春天的绿色,你喜欢吗?
可是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却没有看到美丽的绿色,你看这里、这里、这里都还是冬天的白色……
怎样才能把绿色的春天变出来呢?
(评析:用轻柔的音乐和诗歌的语言导入活动,把幼儿一下子带进对于美好春天的遐想之中,同时也为整个活动奠定了优美的意境。)
2.探索
别急,小滚筒来给我们帮忙了。我要用它滚出一条长长的、弯弯的通向春天的小路。
有谁愿意帮助我呢?(请个别幼儿尝试。)
多漂亮的小路啊!长长的,弯弯的,还美美的。让我们都来滚出春天的小路吧!
(要求)可是宝宝们,绿绿的小路要滚在白色的地方哦!小滚筒拿出来时可能会有颜料掉在地上。怎么办呢?开动脑筋,聪明的宝宝一定会有办法的。
提醒:如果你觉得这块板上已经很漂亮了,那么就换个地方画。
(评析:教师摆脱了传统的示范、讲解、提出要求的模式,而是放手让幼儿去探索,针对幼儿在尝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连绘画过程中的注意点,也是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想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活动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即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3.欣赏、引导、创作
你觉得春天的小路漂亮吗?想一想绿色的小路旁会有什么?
会有什么颜色的小花呢?
(老师示范)我要用神奇魔法把小花变出来了。
这回小滚筒不再滚了,它要站得笔直。
小滚筒站笔直,跳进颜料里,轻轻压一压,来到小路旁,啪!一朵花;啪!两朵花!
(要求)老师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宝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注意不要把颜色混起来,要换颜色的话可以找好朋友交换滚筒,要注意卫生哦。
(评析:幼儿对“滚”这一形式特别感兴趣。如何将前一个兴趣点顺利转移到第二个活动内容――“印”中来呢?儿歌的运用、老师充满趣味的表演以及创作带来的惊喜和美感,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
4.再欣赏
一起来看看我们画的春天,你觉得怎么样?
想不想把这一块块小小的春天拼成一个大大的春天?好,闭上你的眼睛。
睁开!(震撼)
好看吗?(眯起眼睛欣赏)看到后想到了什么?
原来你们不光想到了路、花,还想到了更多。老师把你们想到的编成一首诗,我们一起来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把这美丽的春天装进我们心里。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
(评析:小块的作品已经很美,然而老师别出心裁的建议――用小作品拼成大作品,呈现了震撼幼儿心灵的美!使得活动由创作美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欣赏美的环节。不仅如此,诗歌和音乐也参与进来,使得活动进入了音、诗、画的完美艺术境界。)
活动延伸
小鸟们在说什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在哪儿呢?(在这儿呢。)
是啊,外面也有很美的春天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评析:一切艺术源于生活,最终还会回到生活。)
附:诗歌《春的小路》
有一条小路,
长长的,
弯弯的,
伸向远方,
我们从这里走向春天。
有一阵小风,
软软的,
暖暖的,
向我们吹来,
像妈妈在亲吻我们的脸。
有一片草地,
青青的,
绿绿的,
铺满山坡,
像是我们舒适的小床。
我们在这里香香地入睡(提醒幼儿闭眼),
甜甜地做梦……
我们梦见了一大片花园,
花园里开满了鲜花。
红色的玫瑰,
黄色的太阳菊,
蓝色的风信子……
这时,
来了一群小鸟,
它们飞过小路,
落在小花上,落在小草上,
它们说着悄悄话: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鱼趣
一、活动准备:
白卡纸(连卷)、颜料(稀释过的)、一次性雨衣、吹塑纸、音乐、小鱼的底版(分难、一般、易三种)
二、活动目标: 识别基本色彩并搭配。
1、激发孩子充分的想象,让孩子画出不同的鱼花纹。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照示范涂色;¤¤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三、活动流程: 想办法——制作——欣赏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夏天,天气特别炎热,雨婆婆也被太阳公公烤干了,大地叔叔都干枯了,就连小河姐姐都渴得快不行了。生活在小河里的小鱼们到处在找水喝,可每到一处就被鱼儿们“咕咚咕咚”喝个精光。带领幼儿作找水状一起游,并且把自己当做小鱼。(2)、想到方法来拯救我们的小河姐姐了吗?
出示兰色颜料并提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想象以下干枯的小河是什么颜色的?那下面就请大家帮助河姐姐把蓝色的河水覆盖满整条小河吧
(3)、请小朋友穿好雨衣一人一个蓝色颜料杯子,把颜料倒在白纸 上,并且用手把它抹匀,把白色都覆盖掉。
(4)、小河姐姐真高兴,因为她又恢复了活力,可是她不由的又伤 心起来,因为她虽然恢复了活力,可是她的朋友们都不见了,下面 我们就要帮她把朋友们找回来。
www.hoing.net
二、请小朋友去已经覆盖满河水的小河里摸鱼,把纸拉起来,然后
一起去选一条尺寸大小都合适的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注意要涂在有纹路的那面).¤选用小底版,并照示范涂色。
¤¤自由的选用底版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再把涂好颜色的那面印到白色的地方。(1)、请幼儿用手指点上小鱼眼睛。(2)、可先洗手,因具体情况定。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材料和工具对于幼儿的创作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与运用工作。
一、材料的收集
为了实现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较好应用,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这种自己收集材料进行的创意美术作品创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
1.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收集大自然中的树叶、羽毛、石块等自然材料,这一收集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够为具体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材料。幼儿阶段认识周边事物大多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这种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自然材料收集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2.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收集
除了对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外,幼儿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纸杯、报纸与旧杂志、扣子、药盒等,利用多种多样的废旧材料,幼儿园小班幼儿就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意美术活动。这种废旧材料的收集,同时还给小班幼儿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教师对环保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推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材料的应用
在完成创意美术活动材料的收集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灵活地开展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应用实例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良好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中设有美术创意活动设施,该设施在我园幼儿群体中极受欢迎,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收集的自然材料与废弃物材料,都会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得到有效利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美术创意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需要将幼儿收集的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并将材料按照由易到难进行分类,这样小班幼儿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选择材料,自由地进行美术的相关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小班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以保证小班幼儿能够顺利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
笔者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经常会出现对材料不感兴趣、没有创作欲望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增加或删减,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使幼儿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幼儿就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进行更好的美术创意活动。例如,在讲解与雪有关的课程后,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在美术创意活动室中开展“雪花飘飘”主题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最喜欢对纸张进行撕、团、拧等变形操作,所以在“雪花飘飘”主题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撕碎收集的废旧报纸,让他们玩下雪的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够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下雪游戏结束后,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碎纸的打扫,教师可以利用碎纸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这样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创作兴趣,使美术创意活动得以继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班幼儿通过对废弃纸张的拧操作,使幼儿自由地进行美术创意活动,如果小班幼儿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操作演示相框的制作过程,为小班幼儿的创作提供灵感。
三、结论
在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教学中,美术创意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术是一种能够有效进行小班幼儿自我实现、创造世界的语言形式,能够使小班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较好地实现幼儿自身情感的表达。美术创意活动室模式下的美术创意活动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与鼓励下,小班幼儿主动进行材料的收集。这种由幼儿自身收集材料,自由创作美术作品,在美术创意活动中能够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保证小班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较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黄冠珠.谈小班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创新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3):57.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3]印雪梅.浅谈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J].黑河教育,2015(12):78-7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在水粉画学习过程中, 对于生活中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幼儿往往容易产生深刻印象, 他们喜欢用较为夸张的手法进行概括和表现, 从而展现出一幅幅富有个性、思维奇特的作品。因此, 水粉画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为符合的画种, 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也更易于被激发出来。
在了解了水粉画的特点与功能之后, 我们《美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便打算将水粉画定为班级的美术特色活动。但是, 幼儿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油画棒, 对于水粉画是知之甚少, 如何才能让其“粉”墨登场呢?当幼儿了解水粉之后, 又该采用哪些策略让幼儿爱上水粉画, 会画水粉画, 并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开始了摸索, 并在班级中进行了尝试。如今, 我和幼儿都有了收获, 借此机会, 将我教小班幼儿学习水粉画的策略与体会进行了整理。
一、“魔瓶游戏”———给幼儿了解水粉的机会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确, 兴趣是一种能够促使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个事物的心理倾向, 有了对事物追根问底的好奇心, 就会形成人执著以求探究事物的内驱力。
在一次科学活动《好玩的水》中, 幼儿用透明的矿泉水瓶装水, 倒水, 玩得非常开心, 于是我有了灵感。我用瓶子装上大半瓶子水, 事先在瓶盖里涂上适量的水粉颜料, 找到一段神秘又有节奏感的音乐, 让幼儿和我一起玩“魔瓶”的游戏。我用魔法师的身份创设情境, 告诉幼儿要注意“魔瓶”的变化。随着音乐的由低到高, 由慢到快, 我们一起有节奏地上下甩动瓶子。突然, 有的幼儿发现水变颜色了。在大家惊讶之余, 我们一起猜测魔瓶变化的原因, 最后, 由我揭晓答案, 我慢慢拧开瓶盖, 幼儿一下子就发现了瓶盖的秘密。看到时机成熟, 我趁热打铁, 告诉大家, 其实, 水变颜色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是“魔瓶”, 而是因为它———水粉颜料, 并适时地介绍了一些有关水粉的知识, 让幼儿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此刻, 水粉已经隆重登场, 并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第一步, 诱其深入。
二、“创意区域”———供幼儿自由玩乐的空间
在幼儿了解了水粉之后,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一定是想亲自玩一玩水粉颜料。而且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正处于涂鸦时期, 喜欢用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随意的涂鸦。于是, 我乘胜追击, 在班级活动室内开辟了“缤纷创意坊”这样一个美术区域。在区域的墙壁上, 张贴了老师创作的随意的、抽象的水粉画作品, 既能起到装饰作用, 又能给幼儿一定的参考。并且在区域内投放了水粉颜料、笔、画纸等材料, 利用区域游戏的时间, 让幼儿自由玩乐, 自由涂鸦, 然后根据幼儿涂鸦后的情况, 开展“变魔术”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画面内容, 然后进行添加, 使幼儿时时处于新奇的氛围中, 充分激发其对水粉画活动的参与兴趣。一段时间之后, 幼儿对于水粉的特点以及使用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为接下来的集体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二步, 承上启下。
三、“游戏课堂”———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 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显然, 在开展水粉画活动的过程中光有兴趣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工具使用及掌握技能技巧的辅导, 在指导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 他们就是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因此, 我将枯燥的水粉画相关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告诉幼儿, 并将水粉画的技能技巧与幼儿喜爱的游戏相结合, 使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逐渐学习水粉画。
例如, 在介绍画笔时, 因为笔的外形有大有小, 于是, 我就自编了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一边讲故事, 还一边介绍最大的笔就叫做“爸爸笔”, 稍微小一点的笔就叫做“妈妈笔”, 最小的笔当然就是“宝宝笔”喽!并且让幼儿欣赏了不同的笔画出的不同线条, 让大家知道可以在以后的水粉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画面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画笔。又如, 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 并且尝试区分冷暖色的过程中, 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 我利用散步的机会, 让幼儿发现并认识身边常见的色彩, 如, 大红、粉红的花;深绿的树, 淡绿的草, 蓝色的天空等。在此基础上, 我再尝试让幼儿学习区分暖色和冷色。在认识暖色时, 我首先收集了很多典型的红色图片, 如, 火红的太阳、火焰、红花、红灯笼、大红喜字等, 让幼儿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红色的温暖、热烈、喜庆、奔放, 于是, 自然而然引出“暖色”, 并将暖色中的红色比作是一位热情似火的小伙子, 称为“哥哥色”;那么, 对于暖色中的粉红色、橙色等, 因他们比红色稍淡, 我们就称之为“弟弟色”, 并告诉孩子们如果同时用“哥哥色”和“弟弟色”来涂色的话, 整个画面会显得和谐统一, 非常生动, 而且十分漂亮。反之, 在引导幼儿认识冷色的时候, 我又收集了天空、大海、森林、草地等图片, 让大家感受到冷色的宁静、神秘, 并将绿色和蓝色比作一位冰清玉洁的小姑娘, 称为“姐姐色”, 而相对稍淡的淡绿和淡蓝则称为“妹妹色”, 鼓励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使用。而且制订了《好看的格子布》《好吃的棒棒糖》《青青草地》《花儿朵朵》等一系列的水粉画内容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不断练习和巩固。
除此之外, 我还自编了一些儿歌, 帮助幼儿大胆表现。例如, 在水粉画《可爱的小鸡》教学现场, 为了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小鸡的形态, 我引导幼儿将小鸡的身体看作是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 小圆是鸡头, 大圆是鸡的身体, 并用儿歌“小小圆圈在上面, 大大圆圈在下面, 相亲相爱不分手, 你碰我, 我碰你, 大家一起变魔术”来帮助幼儿表现小鸡形态。
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以及充满游戏性的集体教学, 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下逐渐丰富技术要领, 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他们从开始时喜欢水粉画的层次逐步加深到在技能技巧上的慢慢进步, 保持着对水粉画的浓厚兴趣, 并不断地享受着学习水粉画的欢乐。第三步, 华丽转型。
四、“有效延伸”———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
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这一环节。殊不知, 在这个环节中, 幼儿能够充分欣赏自己以及同伴的作品, 发现彼此作品中的美和不足, 并在教师主评、师生共评以及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色彩瑰丽、千变万化的水粉画。
在每一次的水粉画活动结束之后, 我必定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孩子们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首先是展示在室内进行展示, 并借此机会组织大家进行说画和评价。也就是说让幼儿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 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让幼儿走进画中去, 感受画面中所变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元素,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的表象而已;另外, 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和已有的美术知识去评价作品, 帮助幼儿取长补短, 共同成长。第二步是将幼儿的作品在室外进行展示, 一是向家长进行展示, 让幼儿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另外也可以吸引平行班级的目光, 让大家能够在相互欣赏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进行更多的水粉画教学实践, 最终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灵感和创意。这样一来, 不但全方位、多渠道地帮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产生了积极有效而且持久的情绪体验, 更好地投入到水粉画活动中来, 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断分析和自主成长。第四步, 一举两得。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术】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美术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雪花美术教案09-18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吐泡泡》05-27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新年帽》06-24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画太阳》09-09
幼儿小班美术教案点画09-10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冰糖葫芦》07-24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蝴蝶和花10-09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欢乐的曲线》11-03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反思《可爱的鱼》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