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精选11篇)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幼儿创设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探究科学问题。
一、“动眼”——捕捉兴趣让孩子去观察。
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是观察的“天才”,他们认识大自然是从观察开始的。教师要捕捉孩子的兴趣,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明发现草丛里有一只蜗牛,兴奋地招呼小朋友来看。浩雨惊奇的问到:“这是什么?”扬扬自豪的说:“奶奶给我讲过这叫蜗牛。”有几个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知道的。”超超说:“我在菜叶上看到过的。”这是,又有几个小朋友也大声嚷到:“我家地里也有呢!”还有的念起了儿歌“小小牛儿不耕田,背着房儿到处转”,我被这情景深深打动了,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对蜗牛进行观察呢?于是,我们对蜗牛进行了从寻找五官到观看爬行,再观察寻找它的食物等一系列观察活动。还让小朋友捉一些蜗牛回家,观察蜗牛在玻板、木棒、毛线等不同的地方爬行时,脚有什么变化?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整个活动始终在玩耍中有趣的发现问题,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观察的广度和深度。
二、“动脑”——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幼儿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小脑袋里常常有千奇百怪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为什么冰棍也会冒„热气‟?”……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么幼稚可笑,然而他们却是孩子们求知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
在“蚂蚁的本能”教学中,我让幼儿先想一想“蚂蚁被水围圈围困后会怎么做?”,然后经过思考针对“问题”做出假设。蚂蚁会“原地不动”、“在圈内爬行”、“爬出水圈”等。最后再具体观察,得出结果。假设,它总是以观察到的事实做根据,以已知的知识做武器,经过一定的逻辑思维,推断或猜想出来的,这既是科学研究中必须思考的过程,又是幼儿认识事物必要的心理过程,要启发幼儿敢猜想,多猜想,这是智力和语言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心理动因。幼儿想得多,思路便开阔,表达内容就丰富,思考的逻辑性会逐步增强,思维也就发展了。由于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基础,才能促进学生大胆的想象。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动手”——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探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学教育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乐此不彼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让他们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要尽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先决条件。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参与活动, 并在活动中乐于探索, 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首先, 通过科学小实验, 让幼儿自我操作, 自我尝试, 激发兴趣。例如, 做“沉浮”实验, 可以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 去探究, 去讨论, 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让幼儿对沉浮现象产生兴趣。其次, 在科学小游戏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例如, 在“玩沙”游戏中, 让幼儿用手抓、推、搓沙, 用手指在沙面上画画、打转来体验沙的质感;把沙堆成山丘、围墙、城堡、大桥, 来体验沙的可塑性;把沙放入漏斗中, 让沙流出感受沙的流动性。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感知许多科学道理, 而且可以使他们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和求知好学的积极性得到培养。
二、在科学教育中感知科学道理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一些物体的基本属性, 知道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例如, 在玩“光”的游戏时, 让幼儿用三棱镜调整方向, 在墙面上就可以照出彩虹。还可以准备一盆水, 把镜子斜着放入水中, 水面平静后, 镜子会把彩虹照到墙上。通过这些活动, 就可以让幼儿知道, 彩虹就是太阳光的反射, 彩虹的颜色就是光的颜色, 太阳光可以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又如, 在做“力”的实验时, 让幼儿拿玩具小汽车分别在铺有小毛巾和小手帕的斜坡 (30度左右的积木) 上下滑, 得出在光滑的斜面上小汽车下滑速度快, 在粗糙的斜面上小汽车下滑速度慢的结论, 从而让幼儿了解越光滑的表面, 摩擦力越小这一科学道理。
三、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建立有助于幼儿不断进行探究、研究, 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因此, 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例如, 中午, 教室里跑来一只猫, 幼儿十分喜爱都围上来看, 有个幼儿惊奇地说:“我以为猫的眼珠子是圆的, 没想到是一条线。”其他幼儿也跟着说:“真的是一条线。”这件事引起了教师的重视, 教师说:“眼珠子也叫瞳孔, 猫的瞳孔一直是一条线吗?会不会变成圆的?我们明天早上再看看, 自己家里或邻居家有猫的小朋友, 晚上再看看猫的眼睛有没有变化。”第二天早上, 幼儿一来园都先看猫, 并且惊奇地说:“猫的瞳孔又变成圆的了。”难道猫的瞳孔会变化吗?带着疑问, 教师让幼儿观看了关于猫的碟片, 发现猫的瞳孔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扩大或收闭, 强光下, 猫的瞳孔可以收缩成一条线, 在黑暗中, 猫的瞳孔又可以张得又大又圆。所以说, 猫的瞳孔会变化。这件事使幼儿认识到, 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观察研究, 不能只看一个方面就下结论。
四、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得出的许多知识都会被遗忘和更新, 而真正留下来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如, 比较、测量、重复试验等, 来解决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 在“谁的小船最结实”的活动中, 幼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纸折成小船进行试验, 发现皱纹纸做的小船一到水里就破了, 而铝箔纸和电光纸做的小船还没破, 教师问:“是铝箔纸做的船结实, 还是电光纸做的船结实?我们再来看看就知道了。”在教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细心地观察每只小船的渗水情况, 互相比较, 为自己的小船加油。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观察、比较、计量、想象、推理等各种科学方法去进行探索, 不但让幼儿学会了科学的方法, 而且有利于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在科学教育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关键词:科学探索幼儿创新意识
《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潜能。
一、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的活动空间里,有意识投放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给予幼儿操作、摆弄它们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现象、产生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这些也是幼儿创新活动的基础。
可以在活动区域里设置科学角,放上适宜幼儿摆弄的物品。小班可以提供感知轻重、大小、色彩变化的物品;中大班幼儿可以为他们提供感知沉浮、空气、压力、磁性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以让幼儿参与收集,利用废旧物品,让他们参与布置、管理、制定规则。幼儿在这活动过程中会主动思考、设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发。
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奇妙和自然世界,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非常之大。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那朵白云像白马,骑上它我就可以到月亮上看玉兔啦!”“那朵像怪兽,我要变成奥特曼去打败它!”“那朵白云真像爸爸的汽车,我爸爸的汽车要能开到天上该多好!”培根曾说过:类似联想的东西支配发明。我们要小心呵护幼儿这宝贵的好奇心和奇妙的遐想,这正是幼儿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孩子们才会积极地探索,认真地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萌发创造意识。如在教学活动《鸡蛋浮起来了》中,我拿一个鸡蛋放入半杯清水中,看!鸡蛋沉下去了。接着我向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的时候,看!鸡蛋居然浮起来了。当孩子匀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我问幼儿: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顿时,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个个积极动脑,我就让他们各抒己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隐含的科技原理,在动手中获得知识,体验发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生鸡蛋在清水中沉到水底,当放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便漂在水面上的实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塑料杯、鸡蛋、盐、筷子等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鸡蛋在盐水中沉浮的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
在科学小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幼儿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引导幼儿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指导幼儿实践操作的过程,也是科学小实验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幼儿体验和感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还要引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操作体验,对于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和指导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
三、重视幼儿自主的探索过程
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他们亲自参与科学现象或真理的发现,通过观察、实验接触事实,教师在引导、合作、支持中期待幼儿探究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能耐心的等待幼儿自主地发现,而急于帮助他们,那么,探究活动就不成其为探究,幼儿的的自主也是枉然,幼儿仅仅就是一个容器,一个旁观者,在那里乖乖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不会发现,也不会思考。所以,教师理智的等待决定着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中班科学活动《不漏水的漏瓶》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水、有漏孔的矿泉水瓶、胶布、毛巾、瓶盖等,让幼儿用漏瓶玩水,发现瓶子是漏的,然后抛出问题“怎么让漏瓶不漏水呢?”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探索——“用手堵上漏孔”,“用胶布贴住漏孔”,“用毛巾堵住漏孔”等,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着急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于是,教师急急忙忙召回幼儿,带领他们一起实验,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此时,教师又急忙帮助那些失败的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只是照搬教师的方法,缺失了探究带来的惊喜和成功感,从而探究活动失去了它的价值。
教师经过反思,在组织第二次教学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方法,当幼儿失败时,引导幼儿寻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按紧吗?”“毛巾湿透后仍然会漏水是吗?”“胶布湿透后能粘得住吗?”“试试拧紧瓶盖。”等,鼓励幼儿继续实验,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幼儿获得了全新的经验——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那是因为水面上的空气不能流动,和水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次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一次次互动中自然习得,发现科学现象,获得全新的经验,同时也带给教师一份惊喜。此次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因势利导,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收获成功的喜悦。
连江附小:林懿心
《幼儿科学教育》一书是教育学博士刘占兰的一本专著。在这本专著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框架。从教育目标到教育策 略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是在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前后出现的十多年来,有关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并不多。尤其是系统 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和探讨更少。直到现在,我们多数幼儿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还有些模糊不清。在实践中仍然沿用以往常识 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只是在教学计划中写上“科学教育”之名而已。还有一些教师感到,以往重书本知识的常识教育,现在不能用了。而新路还没有形成,把许多知识点从教学计划中去掉了,但又不知道应该教些什么和怎样教。而我发现,这本书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回答了这样一些难题。
通过阅读,我发现作者首先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探讨了科学教育的概念和特性,提出了具有可持续 性的幼儿科学教育新目标体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使我获益非浅。
在这本专著中,我有了以下的一些收获:
1、我了解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应该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成为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习的活动和 过程。要根据幼儿的愿意、需要、兴趣与现有水平来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进程去与物体相互作用,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可以用教师或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幼儿。
2、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幼儿乐学和会学。教育目标的构成应以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过程为线索。
3、科学教育中应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活动中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找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教师要尊
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
5、教师在活动中提供有意义的材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发现式教导。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及有效地提问和正确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的地方是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她不是被动地观察幼儿的学和老 师的教,也不是自己单方面地讲解,硬性向教师们灌输,而是真正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共同在教学实践中切磋,交换意见和看法,甚至通过激烈的论争去求得共识。她这样做,既培训了参与研究的老师,也使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的模式很值得 我们在自己的教研、科研活动中采用和推广。
在书中,作者还评述近年来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几位有影响的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对我们这些读者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 的价值。例如:谢尔曼的科学游戏论,他认为科学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他们好奇、好问、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地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因此,我们的任务是教孩子做科学的思考,并把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我们教给孩子“一件神奇的东 西”(科学的思考),使他以后“不断地追寻这样东西”。了解了他的“科学游戏论”使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幼儿在游戏化的科学活动中,能够更 好地 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
2、幼儿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幼儿获得的不仅是理解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能获得科学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又例如: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完全适合于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因为这种教学法用引导幼儿经历和体验科学家探究发现过程的方式,使幼儿在“搞科学”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到了探索 的乐趣、矛盾的挑战、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灌输,而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通过提供结构化的材料,引导幼 儿在短时间内发现科学家已知的东西。兰本达还告诉我们了解和评价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和“听”。我想,教师要做到这些,理解并实践这些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必须让自己在思想上、素质上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并付诸于实践中。
——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充满乐趣和发现
中央教科所刘占兰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幼儿的科学学习应该是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自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探究式科学活动能让幼儿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初步体验科学与科学探究的真谛。
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应富有乐趣和游戏性,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区域活动、种植与饲养、散步与郊游、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观察和实践活动,都能积累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科学以外的其他各领域活动中也有许多内容和契机能够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幼儿的科学活动既应该有高结构的严谨设计的活动,也应该有丰富的低结构的幼儿自主探究活动。
教师应该能够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探究活动。
物质材料、自然现象:
如:水中的小船、装米豆、水和冰;颜色的变化、光和影子
动物和植物:
如:小蝌蚪变青蛙、小鸡和小鸭、蜗牛、玉兰与海棠、秋天的大树、秋天的爬墙虎、测量大树等。
技术设计:
如发响的玩具、风中的玩具、会翻跟头的玩具等。
☻教师还应该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的自由探究与发现。
冬天里的自然角、由一片龟壳引起的、蚕的一生、天气预报。
学习资料:
1.《小学科学教育案例精选》,法国科学院“动手做”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做中学”优秀案例选》,北京“做中学”科学教育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美】戴维.A.温尼特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蚯蚓 影子和漩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概念及其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key
concept)展开。
科学概念在幼儿探究中的作用:使幼儿科学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有明确而适宜的定位,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
• 设定假设|
• 综合分析||
• 综合分析
||||
• 知识理解|||||||||
科学知识结构图
引自:《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第7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特别要注意:
1、幼儿还不能掌握真正的科学概念。他们能够掌握的是具体概念、“前概念”。
2、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核心科学概念。
3、教师要努力使幼儿科学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指向核心概念。
4、教师应将幼儿的初始想法作为幼儿探究的起点与教育的前提。
学习资料:
1.《儿童如何学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对科学的建议》,[美]罗纳德.G.古德,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5年。
2.《科学素养的导航图》,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年。
3.《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韦钰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4.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标准》,东南大学科学学习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三、材料及其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材料(包括工具)的意义与价值
1、引发探究与操作的欲望,进入探究过程。
2、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发现。
3、产生表达、交流和分享的愿望,有表达、交流和分享的生动内容和亲身经历。
☻材料的结构
科学教育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所能揭示的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材料的结构中蕴涵着关系;关系通过材料的结构得以体现。
材料的适宜结构:材料的结构中所蕴涵的关系与幼儿探究活动的目标相适宜、相一致。材料能够揭示我们期待幼儿发现的现象和关系。
四、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
☻向同行学习。
教师应学习和研究、实践和体、反思和改进这些优秀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能力和水平。
☻不断丰富科学知识。
不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让幼儿探究的内容和概念自己必须学习在前,清楚掌握。
☻做先行的研究者。
教师设计和组织的科学活动应该自己先进行前期实验和操作,发现问题、预测问题、调整实验方案、完善活动设计。
为幼儿创设的探究环境和提供的探究材料,教师要事先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更有意义。
☻勇于尝试,善于积累。
有一次,我班的徐晨焱这个小朋友,由于坐椅子的姿势不正确摔倒在地,头上磕了一下。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小朋友的重视。我趁机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开展找不安全隐患的活动。
我让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有隐患,孩子们便分头去找。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急忙跑回来告诉我说:“有的小朋友上厕所时,有的在厕所里面推门、有的在厕所外面推门。”“有的小朋友搬椅子时举在头上,容易碰到别人。”“有的小朋友带的玩具很危险,容易碰伤别人。”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孩子们身边存在这么多隐患啊!
我及时引导幼儿,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隐患,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走路要小心,不猛跑。”“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摇来晃去的。”“看到别的小朋友身边有隐患及时告诉他。”见到孩子们唧唧喳喳的给我出主意,我心里很高兴。我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危险隐患,比如不小心把小东西塞到鼻孔里、帽子上的带不小心勒到脖子上、拿剪刀、小刀时不小心划破手等等。 有的不安全隐患是可以避免的,平时我们多加注意就行了,有的不安全隐患是突然发生的,大家一旦遇到危险一定不要慌,要尽快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解决好。
一、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电子化、科技化时
代,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 有如下优势:
(一) 集中幼儿注意力
信息技术让教育也可以使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给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视频, 音频的播放可以让抽象变为具体, 变动变为主动。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声音的播放, 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易懂。幼儿有注意力难以集中, 爱动, 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的特点, 并且在短暂时间后, 如果不感兴趣, 就会很难再集中。但是观看动画片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例如:在教小孩子磁铁的作用时, 可以播放一段视频, 视频里面一个小孩子捧着一盒铁钉, 摔倒了, 铁钉全撒在地上了, 几个小孩跑过来帮他, 都拿着磁铁帮他把地上的铁钉吸起来。并且发现磁铁2端的铁钉吸的多。几个小伙伴就总结出, 磁铁能吸引铁, 并且两级的磁性强。
这样幼儿们能在快乐中学习, 寓教于乐, 小朋友们能被视频中的小伙伴们吸引, 又能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视频和讲解的配合, 能把小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最后, 可以拿几块磁铁, 让孩子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摆弄放在一旁的铁钉, 达到了学习和实践的目的。
(二) 、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的引入,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论是何时何地, 或者哪个领域的新知识, 新技术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例如孩子们不容易了解的知识:跨时空, 远古时代人们长得是什么样子, 慢慢的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而现在的人的长相又是什么样子的, 做比较和对比。跨地域, 南极的企鹅长的是什么样的, 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现在的信息技术的运用, 可以很好地解决知识难以表述, 难以教导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浏览专题网站, 来得到各种不同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来让孩子们有个准确而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三)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投影仪, 幻灯片, 录像和录音等现在很实用的设备去实现现代化教学, 这些工具有机组合, 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是一种无可厚非并且行之有效的搭配组合。例如, 在播放视频的时候, 孩子们可以知道羊是吃草的, 兔子是吃萝卜的等等。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学习到新知识和发现新问题。在下课铃声响起时, 可以放一些愉快的音乐, 既锻炼了的欣赏能力, 又陶冶了情操, 还能让孩子们一直记得这个愉快的童年。这种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的教育方式:一是幼儿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二是形象、生动、直观, 三是省时、省力、效率高。
二、充分结合幼儿时期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性
幼儿时期是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一个过渡时段, 是培养自主能力和生活习惯的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时段, 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需要大人密切关注的方面。随着新课标, 新观念, 新学法的提出, 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的, 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一起共同健康发展, 并促进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可以播放基本的科普知识, 或者自我保护知识, 能提高孩子们基本认识对错的能力, 促进思维的开阔和提升, 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宣传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指引和利用, 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爱好探讨新知识和新生活, 培养孩子们探索和发现的本领, 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的飞翔在思维的蓝天中。
三、信息技术也有弊端
因为知识的宽泛, 有时候老师们会忽略这些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让信息技术的手段成为灌输幼儿的工具。老师们要注意让幼儿们学段时间, 休息段时间, 有一个回味和吸收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 老师们或许会过度关注这些设备的运用或者创新, 也很容易忽略学生方面的情感交流, 让教学成了单纯的展示而后陈列。
在教学和陪伴幼儿的过程中, 因为这是个特殊的年龄段, 小孩子们的思想或者情绪的关注, 必须特别注意, 要“以人为本”, 坚持让孩子们学的快乐, 并且思想健康。有时候信息技术也有些不良, 不健康的信息, 导致孩子们过早地知道了一些黄色, 有害的方面, 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让他们接受适合他们年龄的事物和知识。
四、总结
教育部在2001年曾经发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出, 科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孩子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同时也是国家的未来, 人们常把孩子比喻为祖国的未来, 初升的太阳, 当然,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和培养。既然我们有了不错的条件, 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教会我们的孩子更多的知识, 也要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能力。我们要避免信息技术坏的影响, 使孩子们受到健康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J].教育学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 .
[2]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J].幼儿的活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3) .
[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的概念, 1990—1998.
[4]张人杰.大教育学[J].教育的作用,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 .
关键词:幼儿科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63-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等。可见, 幼儿园科学教育强调的是幼儿的实践活动,如何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当今幼儿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形成幼儿的探索技能和发展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当幼儿在进行亲自实践时,就获得了观察和操作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机会。在观察和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同点、差异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他们通过嗅、看、听、摸、捏、尝等方式,探索各种材料的属性,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他们利用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推断出事物的组成与相互关系以及把事物按自己的认知模式分类,在具体探索性的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着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判断。
一、体现生活是开展活动的源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幼儿对科学的探究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从小朋友熟悉的生活和周围事物上选材,比较亲近小朋友,也让小朋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咱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比如《按规律排序》中的生日蛋糕上的花纹,斑马线,斑马身上的花纹看起来很漂亮,很舒服,小朋友一看真是这样的,就激发了小朋友按规律排列的兴趣,经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共同探究就明白了,知道了按规律排列的花纹最漂亮,也能激发小朋友创作的激情。
二、活动安排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与科技教育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例如“感知平衡现象”的活动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设法让鸡蛋站立。通过探索,幼儿找到了两种方法:一是敲破鸡蛋的一头使其站立;二是利用橡皮泥、沙土、瓶盖等辅助材料使鸡蛋站立。第二层次;设法使铅笔站立。通过操作,幼儿借助橡皮泥等材料使铅笔站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感知了平衡现象。第三层次;学习其他几种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并利用平衡原理进行游戏。幼儿在“铅笔走钢丝”的游戏中发现铅笔加上“小腿”可以保持平衡,并列举平衡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四轮自行车、跷跷板、大吊车的大压嘴等。
三、活动材料具有层次性
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的科学活动,幼儿不可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認知倾向,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整合经验的方式,我们所能做的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如在让幼儿探索厨房小工具时,教师可以提供操作难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励幼儿自选。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选择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这样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经验,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尽量让幼儿“跳一跳”才能获得成功,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
四、创建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
我们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区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在班级开设科技游戏区、动植物观察角、小手动起来等区域,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如磁铁、铁钉、回形针、积木、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各种镜子、陀螺、不同质地的纸等。创设问题情境,如蜗牛吃什么、让玩具动起来、谁跑得快、等问题,让幼儿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五、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必须随时地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更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验。例如,某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在中间。孩子们还把自己所设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迅速启动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一)强化政府主导,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
一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利用3年时间建设1 200所公办幼儿园,2011年的任务是建设450所。农垦总局承担了100所、建设资金全部自筹;哈尔滨市承担了80所,其中市级投入6 000多万元,支持所属各县区幼儿园建设。各地要认真落实上报的项目建设资金,保证足额到位。
二要努力扩大具有公办性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集体等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现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国有企业兴办的幼儿园无极特殊情况一律不许撤销。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登记注册,帮助他们解决在办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要完善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要按照“补建、同步建、强制建”的要求,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补建”就是要在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城镇小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同步建”就是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强制建”就是对未按规定建设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对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收回。
四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一方面,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综合办园实力较强的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
五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增长点主要也在农村。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公办幼儿教师为主,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状况,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和项目的科学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第一,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重点要解决好4个问题:一要严格准入条件,坚持持证上岗。幼儿园专任教师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其他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在岗教师,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3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不得再任用。二要合理解决教师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各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可从事保育和后勤等工作。三要落实好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教师要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四要加强培养培训。完善和规范幼儿教师培养体系,重点依托师范类院校培养幼儿专任教师,继续加强初中毕业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依托医学类院校培养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原则上不再新设学前教育专业,非师范类中等学校停止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要建立和完善全员培训制度,设立学前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要配备必要的保教设施设备。各地在规划幼儿园基本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保障设施设备经费。每所幼儿园都要配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保证基本需要的玩教具、儿童读物和室内外设施设备,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园自己动手,自制玩教具,鼓励社会捐助玩教具。
第三,要坚持科学保教。当前,特别要防止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指导、监督与管理的责任,重点加强对民办园的保教指导和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各种形式的所谓超前教育。
(三)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经费保障渠道。
一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投入责任,努力做到“五有”。一是“预算有科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增量有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在未来3年有明显提高;四是“拨款有标准”,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五是“资助有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重点资助。这“五有”是保证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如期实现的硬指标,必须狠下决心,坚决完成。
二要完善办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地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幼儿园生均成本中家庭应该分担的比例。切实加强收费管理,既要防止高收费、滥收费,又要保证幼儿园收费能够满足正常运转。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3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一定要把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要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当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国家项目的配套资金和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地方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二要管好、用好项目经费,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
三要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把学前教育发展指标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省政府将组织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住建、国土、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国家和省定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或专项联合检查。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套取项目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抓好改革试点,完善政策措施。去年我省启动了国家项目的改革试点,2011年将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各地要结合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针对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的县(市、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率先突破。
五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典型案例,多种形式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大力宣传优秀幼儿教师、幼儿园长的先进事迹,增强全社会尊重幼儿教师、维护幼儿教师权益的意识。要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社会环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掌握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运用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指导儿童学科学,以促进其整体性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主要教育观点。2.运用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3.设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会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科学的环境。
4.学会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实践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共18课时)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2课时)
教学要求:明确和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价值以及儿童学科学的特点,从而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
一、科学是知识
二、科学是过程
三、科学是世界观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理解“儿童的科学”
一、“儿童的科学”是经验层次的知识
二、“儿童的科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三、“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四、从可持续性发展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第四节 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一、皮亚杰有关儿童科学认识发展的研究
二、维果茨基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三、当代有关儿童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内容,认识预设目标与活动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社会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二、儿童发展需要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三、学科特点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第二节 以探究为中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一、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知识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三、科学探究的态度 第三节 从目标到活动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
二、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生成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掌握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学会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一、探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二、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
第四章 学前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5课时)
教学要求: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见方法和途径,并能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学设备与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第一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科学观察 二、科学实验 三、科技制作
四、信息交流
第二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 一 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二 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三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三节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
一、家庭科学教育的特点
二、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和科学游戏
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6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特点,掌握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要求,培养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指导技能。
第一节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一、观察认识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实验操作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三、科学讨论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四、技术制作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二节 区角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一、科学区角材料的提供
二、科学区角心理环境的创设 第三节 生活活动的设计和指导 一、儿童生活中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二、种植、饲养、散步和采集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1课时)
教学要求: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资源,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将教育新理念应用于实践中。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策略
一、将科学教育内容渗透于其它学科领域中
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
三、整合性的主题活动和项目活动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练习相结合,辅以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和调查研究实践。
四、成绩考核方法
作业: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和现场教学。
考核方法:开卷或闭卷考试。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张俊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
关键词:科学教育;学前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行为;身体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表明学前教育对人的未来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要义。而科学教育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学前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未来成长,而且担负着丰富幼儿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情感,培养幼儿科学想象与探索精神与品格的重要任务。它不仅能从小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而且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行为与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认知的发展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验。
学前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引导幼儿认知自然科学现象。如,引导幼儿从家中的小鸡到空中的飞鸟,从家中的小猫小狗到田野里的耕牛、耕马等的认识与理解,从身边的小花小草到上述动物的认识,再利用准备的动植物认识卡片等,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从而形成初步的概念。
二、情感的发展
学前科学教育丰富着幼儿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科学教育活动总是向幼儿展示着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飘飞的雪花原来是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能使幼儿获得认知的喜悦,打雷闪电会使幼儿惊魂乱叫,翩翩起舞的蝴蝶飞于繁花嫩叶之中,传花授粉的过程,会使幼儿欣赏之余产生对蝴蝶的敬重。这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完善着幼儿的认知,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
三、社会行为
自私是儿童的天性,尤其现代独生子女,自私自利、不与人合作的表现尤为突出。学前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幼儿与教师,与同伴相互交往,合作探究的机会,自然会教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之对社会的认识有所提高。
幼儿在与教师、同伴一起就餐、一起做游戏等集体活动中,以及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等情感体验。不仅促进了由个体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其良好品质的形成,更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四、身体健康
学前科学教育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及其功能,从而乐于接受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如,幼儿掌握了鼻子的作用以及鼻孔易受损伤而出血的知识,就会很快克服抠鼻孔塞硬物的毛病与陋习。同时,学前科学教育要求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温暖的阳光,吸吮新鲜的空气,体验愉快的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和发展。
【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推荐阅读:
幼儿园自科学教育活动总结12-14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游戏10-27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科学教育活动07-23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的科学管理05-28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0-24
科学评价幼儿发展11-07
幼儿园科学探究12-17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价06-24
幼儿科学在线作业答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