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美术评课稿(精选14篇)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在11月28—30日为期三天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听课评课活动,我听了由谭老师和林老师上的美术领域《彩色的雨滴》、陈老师和岑老师上的情景数学《空间位置对应》以及陈老师和莫老师上的音乐领域《下雨歌》,我从听课中学到很多经验,从评课中收获很多。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彩色的雨滴》这两节课里,教学内容都符合小班年龄的特点,而且幼儿对美术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是与生活经验密不可分。谭老师和林老师在教具的准备,环节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设计,各有各的特色。
我觉得谭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有:1.通过雨宝宝变魔术的环节,从而激发起幼儿浓厚的兴趣;2.带幼儿逛花园,请幼儿手画小雨滴给小花解渴,把花拟人化,富有童趣,尤其当我看到整个花园背景给人感觉很漂亮。而且谭老师的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幼儿学习氛围都比较积极活跃,同时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幼儿在画上点画,整体都很流畅、舒服。
但我有一点建议:1.就是在变魔术的环节结束后,可以盖上盖子,轻轻把它们摆放“花园”的一侧,以防幼儿不慎踢翻;2.在教师示范环节可以稍微长一点,教师必须让全体幼儿都能看到示范,这样或许更好一些。
而林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有:1.在活动开始结束都以音乐律动游戏进、退场,带动幼儿活跃、兴奋的情绪。2.在活动结束时,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挂起来,让幼儿能互相分享完成作品的喜悦。林老师的语速比较好,不缓不急,特别是教师示范环节中,她特别多次强调是“用右手,第二只手指,先点后提,点成竖线”,多次请幼儿空指练习,而且个人、小组以及全体活动都分配到,特别给予幼儿鼓励表扬,可以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整一节课的环节都围绕“手点画”这一主题,环节与环节间紧凑,幼儿学习气氛活跃,同时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幼儿在画上点画给人感觉比较完整,舒服。
但我有一点建议:1.就是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点画,其实由于讲解和操作是前后分开的,可以事先把画纸翻过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更直观看到幼儿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2.幼儿在操作环节里给人感觉有点儿挤,有些幼儿只能侧身点画,或许能够再设置多2到3张桌子,可以给人感觉宽松,舒服。
由于本人平时对幼儿美术认识不够,以上这些就是我个人对《彩色的雨滴》一课的肤浅看法,再赞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一、内容选择游戏化激发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爱玩好动, 认知水平低, 生活经验少, 活动的目的性不强, 特别注重体验活动的过程。 如果所选的内容游戏性强, 那么绘画的过程就是好玩的游戏, 所以我们要多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 通过整理、筛选、加工, 使小班的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游戏, 它会直接刺激孩子的操作欲望, 孩子所获得的绘画体验是单调的涂色和艰涩的临摹无法比拟的。
内容方面, 我们坚持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 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 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猪妹妹的花衣裳”等内容, 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 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做汤圆”、“棒棒糖”等。 在形式、题材方面, 极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玩色游戏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可以收集毛线、菜根、瓶盖、弹珠等特殊材料, 利用五颜六色的水粉颜料, 让幼儿通过拖、滚、印、刷等方式参与操作。
二、操作材料多样化提升创作自信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一年来, 我挑选了孩子生活中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 借助色彩丰富的颜料开展美术活动, 让幼儿从不同的操作材料和表现手法中感受美术表现的诸多形式, 体验操作的快乐。 如提供各种蔬菜印章开展印章画;提供吸管让孩子进行吹画;提供小汽车蘸上颜料“加油”, 在长卷纸上滚画;提供各色彩纸, 让幼儿撕出爱心炒面……毛线、玩具汽车、珠子、吸管、喷壶、纸团、鹅卵石、瓶盖等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 让小班孩子感觉绘画就是“玩”游戏, 既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 又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然, 在准备材料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水平, 如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孩子在老师事先画好的形体上补充, 画出完整的作品;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操作一些难度大的材料, 能力弱的孩子则适当降低操作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游戏化促进技能发展
1.导入方式游戏化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 抓住兴趣点、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我通过设计游戏情节, 营造新奇有趣的活动氛围,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玩色游戏《彩色雨》, 活动开始我就用蘸满颜料的海绵在长卷纸上玩“下雨”的游戏吸引孩子。 “下雨喽! 下雨喽! ”刚开始, 孩子们觉得好玩, 一个个都看得认真极了, 慢慢地, 他们有点坐不住了。 “谁想来玩一玩呀? ”在我热情的鼓励下, 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来! ”“我也要来! ”……在这里, 游戏化的导入方式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引领着孩子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身到美术活动中, 对活动的最后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学示范拟人化
小班幼儿表现欲强, 但尚缺少必要的绘画技能, 教学示范拟人化, 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活动对象, 降低活动难度, 增强活动趣味性。 如美术活动《长颈鹿》中, 我这样讲解示范:“有两个蛋, 一只是恐龙蛋, 它长得又大又圆, 住在纸的中间。 另一只是鸵鸟蛋, 它小小的, 住在纸的左上面 (确定长颈鹿身体和头的大小及位置) 。 它们两个是好朋友, 经常互相打电话 (画长颈鹿的脖子) , 说了很多的话 (画长颈鹿的鬃毛) , 恐龙蛋高兴地伸出四条腿和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尾巴, 鸵鸟蛋也裂开了蛋壳 (嘴巴) 长出了两只角和两个耳朵。”此时, 一头可爱的长颈鹿已基本成型。“长颈鹿!长颈鹿!”孩子们开心地鼓起了掌。 虽然这个活动内容难度较大, 但在有趣的游戏语言的指导下, 孩子们掌握了长颈鹿的基本画法, 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参加或者说“我不会”, 而且作品画面生动有趣、形象稚拙逼真, 效果非常理想。
3.技能练习情境化
美术是操作性活动, 情境化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技能的训练, 又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如在练习线条和圆圈的技能练习中, 我设计了《逛公园》案例, 活动开始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去逛公园:“公园里有哪些景点呢? ”孩子们可来劲了, 纷纷抢着回答, 他们在我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中找到了亭子、小桥、花园、池塘等不同景点, 并按我的要求用记号笔把景点用封闭的圆一个个圈画出来:“逛公园喽! ”记号笔画出的线条从这个景点“逛”到那个景点, 每一个景点都没有拉下, 在新奇有趣的“逛公园”游戏中孩子们轻松完成了圆圈和线条的操作练习, 没有丝毫的倦怠, 反而觉得其乐无穷。
4.巡视指导趣味化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画到哪里算哪里, 往往是主要形象画好后就不愿意动手, 造成作品画面单调, 缺乏美感。 这时我会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加以提示、指导和鼓励, 帮助孩子完善作品, 丰富画面。 如积木拓印《汤圆》活动中, 孩子拓印好“汤圆”以后, 拿着油画棒的手迟迟不动, 我凑上去闻了一下“汤圆”:“怎么不够香啊? 快点给它撒上糖桂花啊! ”看着他们动笔了, 我还不忘“煽风点火”:“有点香味了, 还不够, 再多画点就更香了。 ”一番指导后, 孩子终于完成了添加“糖桂花”的操作, 纷纷缠着我问个不停:“老师, 现在香不香了? ”
四、评价方式游戏化点燃创作激情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评价作品时我会收集一些与绘画内容相关的材料配合讲评。小朋友画的花朵很漂亮, 我会给他贴蝴蝶贴纸, 还会笑眯眯地鼓励他:“太美了, 蝴蝶闻到花香也飞来了! ”我还利用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 用玩具、指偶等和孩子们互动。 如《小鸡造房子》的评价环节中, 我出示小鸡手偶, 以小鸡的口吻感谢小朋友的帮助, 使他们有机会好好玩一玩小鸡手偶。 在《猪妹妹的花衣裳》的评价中, 我请小朋友帮猪妹妹选出最漂亮的衣裳,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大胆地说出理由。
多角度多层面的游戏化评价方式就这样把孩子的积极性一一调动, 每一次讲评, 他们都充满期待, 因为生动有趣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孩子意想不到的鼓励, 让他们获得了成功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大大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个性化
一、幼儿美术
幼儿美术是指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与体验的一种方式。幼儿美术教育一般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幼儿美术本身的浓厚趣味性和情感性,适用于幼儿的形象思维和直观体验,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对幼儿的表达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具有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意义。
二、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其造型、空间和视觉的表现上,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体以及构图来具体表现。幼儿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赋予作品个性化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活动目的性太强
幼儿美术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幼儿成为一名画家,而是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学中认识美术、掌握美术工具的用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以是否完成作品来要求幼儿。而且,老师示范时将自己画画的先后顺序教给幼儿,在思想上限制了幼儿的创作顺序。因为活动性目的太强,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也相对有限。幼儿在此过程中没有受到激发,大多是在临摹老师的作品或者范例,造成千篇一律的美术作品。
2.活动自主性过度
有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以幼儿自主性为教学中心,过度放权,使美术活动变成没有制度规范的“放羊式”活动。老师疏于对幼儿作品的指导,不能发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错过了最佳的指导机会。
3.忽略作品解读与评价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教师注重作品的完成度,忽略了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不能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幼儿丧失了通过作品传递情感的热情。
4.打断幼儿创作过程
幼儿受到身心限制,难以保证在一堂课中完成全部的美术创作过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不得已打断了幼儿的创作,要求所有幼儿一同听讲。被打断创作的幼儿因在作品中的表达尚未完成,因而心情烦躁。这种负面情绪也影响了幼儿在美术作品中个性化表达的热情。
三、实现作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实现幼儿作品个性化表达的教学策略:
1.创造融洽环境,让幼儿乐于创作
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美术创作让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愉悦、融洽的创作环境。在美术教学和幼儿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调控环境使融洽的气氛得以维持,如利用语言、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幼儿。教学中让幼儿意识到老师提供的成品只是其中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认识美术及其工具,比如在泥塑课时,“大家家里有什么是泥捏的啊?”在讨论中激发幼儿对工具的兴趣和认识,然后教师现场展示用手掰和用塑料小刀切开橡皮泥后的两端形状,让幼儿直观体验,并带着自己对工具的解读来投入创作。
2.提供多样条件,让幼儿急于创作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应受限于课堂以及有限的美术工具、素材。改变单一、有限的教学模式,让幼儿的思维保持活力,并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幼儿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灵感,并能利用多样的美术工具积极投入到创作中去。比如,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设置一些工具格,里面除了摆放老师准备的各种美术素材外,幼儿可以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放进去。同时,老师也要摆脱自己以往认知带来的限制,将不是美术工具的材料也放进去,比如除了油画棒、水粉外,老师还可以放进去棉签、粉笔等。当然,幼儿可能会把沙土、碎石放进去,老师受此启发,准备一些鸡蛋壳、红豆、绿豆等,以及碎布、毛线、树叶、花瓣等。在丰富素材的影响下,幼儿在纸上粘上胶水,用小手搓着沙土一点点地撒到纸上,制成了沙土版且能固定的作品。
3.引发情感共鸣,让幼儿爱上创作
为幼儿提供了美术创作环境和创作素材,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但对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在幼儿完成创作后,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交流和赞扬,也是维持幼儿美术创造热情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画上的姑娘一条腿是红色的,一条腿是白色的呢?”幼儿回答:“因为她穿了一个白袜子,一个红袜子。”通过交流,幼儿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这样一对一的交流也给了其他幼儿继续完成自己作品的时间,尊重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时期对老师的依赖感很强,老师与他们的情感共鸣,对幼儿个性化美术创作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奕菁.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孟庆敏.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小班美术《幼儿园的画》教案
活动内容:美术欣赏《幼儿园的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班幼儿作品的欣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绘画用具、颜色搭配和绘画方法。
2.在指导幼儿观看绘画录像与照片过程中,学习绘画姿势。
3.引导幼儿对不同内容作品的欣赏,了解图画的作用,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班绘画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班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对绘画工具及图画的兴趣
1.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引导幼儿了解与图画有关的问题。
(1)教师展示大班绘画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是图画)
(2)图画中都有什么?各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说出图画中的内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3)画画时我们都需要哪些工具?(引导幼儿想到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等)
(4)你喜欢画画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帮助幼儿了解画画可以装饰环境,可以把心里想的用画来代替等)
(5)你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吗?大班的哥哥姐姐画的可好了,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好不好?(激发幼儿去参观大班绘画的热情)
2.引导幼儿遵守参观秩序。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参观时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说出保持安静,要有秩序,听好指挥等)
二.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班绘画,并做出参观指导
教师边带领幼儿参观,边请幼儿观察:
1.大班在绘画过程中有没有声音?(引导幼儿发现绘画时是安静的)
2.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绘画工具,教师给予名称提示)
3.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和食指握笔或用动作表示)
4.不拿笔的那只手放在哪里?(提示幼儿另一只手按住画纸)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5.你看到哥哥姐姐画的什么?(引导幼儿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绘画的内容及色彩)
6.你喜欢她们画的画吗?自己想画吗?(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喜欢画画)
(参观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保持安静,有秩序,不打扰哥哥姐姐画画。)
三、教师总结
教师带幼儿回班,总结参观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内容,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画画的看法)
四、活动结束
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把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进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进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用法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辨别几种基本的颜色。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熟悉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用法油画棒在肯定空间内涂色。
2、探究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用法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熟悉四种颜色,学习用法油画棒在肯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用法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说活动预备】
为了让幼儿开心的进行活动,主动投入活动中,我预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纳情境激励法,即老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奇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爱好,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忱,主动主动的去观看、去制造。其次,采纳讲解演示法,通过老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日,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肯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好玩,兴味盎然地参加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老师可适当提示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伴侣。小班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始终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看了这么多汽车以后,老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加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化把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把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老师为辅的训练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舞、关心,并作简洁的点评,让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详情。假如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当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了。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用法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老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老师可请幼儿相互观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老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头讲解,引导幼儿从颜色上、匀称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老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颜色丰富、涂色匀称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确定和鼓舞,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胜利、欢乐的体验。
四、活动廷伸
大家好!
刚刚三位教师,为我们作了《会变的线条》和《有趣的造型》三节美术课堂教学,让我们领略了她们的不同教学风彩。
三节课共同的亮点:
一、巧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节课都采用情景导入
二、注重观察生活,发现线条(事物)特点。
《会变的线条》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桥、路、动物、事物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感,《有趣的造型》是将生活照与工艺品比较发现造型变化的特点的。
三、加强课堂示范,化解教学难点。
汪老师当堂示范了太阳,并出示了不同手法表现的太阳。
吴老师当堂示范了如何美化花瓶,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线的装饰运用。
卢老师:当堂制作了红太狼,让学生学会了蛋壳造型的方法。
四、沿伸教学空间,再激艺术学趣。
三位老师都巧设了课后拓展,如欣赏中外大师的名作等,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件不完美的事,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会变的线条》教学建议:
1.本课不仅要认识线,还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其实变来变去都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呀——全是直线、曲线和折线的变种。本课要将这三种线以及它们的变种稍些提一下。
2.怎么用不同的线条以及线条的粗细、密、长来表现美感?
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教学当堂示范。
3.怎样让学生思维更开扩,作业效果更好?
作业可以上抽象一点的,强调线条美感的表现。展示时可以应用老师做好的不同物品框来评选作业。
《有趣的造型》教学建议:
1.课堂示范时方法还可以拓展一些,如画、贴等,材料可以结合橡皮泥。
2.运动会参加的角色说一下是怎样抓特点的?怎样大胆夸张的?怎样巧妙设计的?
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用心设计,给我们带来了精彩教学以及他们的深入反思
一、材料创新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 根据材料的特性运用材料
为了让孩子们产生作画的好奇心, 在创意美术活动开展之初, 笔者选取了图案漂亮且印画时容易成型的常见物品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使用, 以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 例如在让孩子绘制花朵时, 笔者准备了部分蔬菜, 如胡萝卜、黄瓜、菜花等。 笔者先将这些蔬菜切开展示给孩子, 让孩子观察蔬菜的切面, 再让孩子们拿着蔬菜蘸颜料完成画作。 当切面出现在绘画本上时, 孩子们非常惊讶, 在绘画过程中, 既感受到了快乐又看到了画面的美。
(二) 根据活动的目标多方位考虑材料用途
很多生活中的材料都可以应用于作画, 选取材料时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材料的使用方式。 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废旧报刊、废旧练习本, 我们可以根据其容易改变形状的特点进行生活化场景的创设。 例如可以将旧作业纸、废报纸等撕碎使其变成雪花, 让孩子们在抛撒雪花时感受到快乐;再让孩子们用落下的雪花堆成雪人或用撕碎的报纸贴画。 还有常见的胡萝卜, 除了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用来印画外, 还可以切成小块拼接成各式各样的组合体图案, 如简单的小房子等。
(三) 多物一用
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往往围绕某个主题展开, 用不同的材料展现相同的主题能让作品有更加丰富多样的风格。 例如在贴画活动中, 可以让孩子们用碎布贴画, 也可以让孩子们用彩色纸进行撕纸、剪纸贴画, 对天赋较好的孩子, 还可以让他们用绒线贴画。 通过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贴画, 可以让作品的个性更加鲜明, 同时让很多作品更有创意。
二、在自然材料的使用中寻找创意
(一) 将玩具当做创作的工具
可以直接运用水枪等玩具作为工具进行创作。 水枪是孩子们玩水常用的玩具, 孩子喜欢玩却又很少有玩的机会, 因此通过水枪作画的动机比较强烈。 可以在水枪内灌注一定量的颜料, 让孩子们在指定的墙面上涂鸦作画。 此外, 橡皮泥、泥巴等孩子们经常玩的玩具也可以用来贴画或做成各式各样的立体美术作品。 孩子们在工具的使用中既能运用曾经的游戏经验, 又能在画作中感受到美的体验。
造型能力较差的孩子更容易在这样的游戏中获得快乐, 也许孩子对美的表现能力不足, 但想象力和创作愿望是较为充足的。 教师提供各类玩具材料能让孩子们积极展现对生活的理解, 释放内心对美的感受。
(二) 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用于创作
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旧物用于孩子们的创业美术活动中, 典型如纸袋、易拉罐、饮料瓶子等。 可以让孩子们巧用饮料瓶子作出简单的工艺品, 如用其做成笔筒、杂物盒等,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孩子们使用剪刀时的安全, 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们提出创意, 然后教师进行裁剪, 避免饮料瓶子划伤孩子们的手。 还可以引导孩子用废旧纸盒制作简单的纸风铃, 因为材料贴近生活, 孩子们对材料非常熟悉, 使用材料会很熟练。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三) 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材料
可以选择从小班到大班通用的材料进行创作, 如简单的餐具、纽扣、核桃、贝壳、树叶等。 例如对小班孩子, 可以让他们用树叶进行贴画, 而对稍大一些的孩子, 可以让他们看着树叶的形状绘制树叶;对小班孩子, 可以用木屑进行染色游戏,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鼓励其绘制与纸浆画类似的木屑画。
(四) 选择自然中常见的材料
稻草、竹叶、玉米等自然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美术活动。例如可以将稻草剪成长短不等的草秆, 并用草杆粘贴丰富多彩的图案;还可以将稻草搓成绳子, 让孩子们用草绳卷成画;玉米可以用来印画及滚画, 可以用其完成造型的制作, 还可以使用玉米粒进行拼画;常见的竹叶材料, 可以用来印画, 引导孩子们积极想象绘制自己喜爱的各种图案, 也可以根据竹枝的特点进行造型设计;各种花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用其贴画, 也可以用其进行临摹操作。
美术在人类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生活中有着种类繁多的美术资源。 将这些资源充分运用, 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也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在生活中发现并感受美。 笔者针对如何将材料应用于创意美术活动中展开了相关研究, 希望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冠珠.谈小班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创新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2 (13) .
[2]欧阳慧霖.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2015.
[3]翟艳.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S4) .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生理特点,幼儿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协调能力差。二是因为家庭原因,大多数孩子在家没有得到过这方面的锻炼,入园后,难免“无从下手”;三是因为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虽对一切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意愿呢?
《纲要》中对孩子在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孩子能大胆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活动,《纲要》将孩子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其实也是幼儿主动意愿的表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训练。
1. 绘画技能——自信的基础
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可增强自信心。只有先体验成功,幼儿才容易增强自信心。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等他们掌握了一些技能以后,他们的绘画信心才会大大提高,只是这些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
2. 多种形式——兴趣的提升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兴趣指向。“兴”和“趣”都是一种愉悦的积极情绪,有了这种情绪的伴随,幼儿对学习就由乐学到爱学。
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喜欢随意涂画,可许多家长不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对他们“乱涂乱画”加以制止,加上大多数父母重语言及其他知识的传授,忽视甚至抹杀了对孩子这方面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施小班美术活动时,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另外,还应结合生活,这样他们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如开学不久,刚进园的小班孩子情绪还不稳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恋母,美术活动时思想不集中,于是我准备两张画有不同表情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并设计提问:这个孩子他怎么了?他在哭还是在笑,两个孩子中,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不喜欢哭的?哭的时候表情怎样。通过比较,知道喜怒哀乐可通过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来表示,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从中找到学习的榜样,稳定自己的情绪,每天开开心心来园,快快乐乐离园,也为今后丰富的美术活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欣赏鼓励——成功的喜悦
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欣赏美的方式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每个孩子都有被他人肯定的心理需求,同伴和老师的赞赏對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护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心理的满足也是孩子进一步创作探索的兴奋剂。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小班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象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同伴的欣赏、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自己的画是有意义的,有了成功的喜悦后,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但按数取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选择的数学活动是《小鸡吃虫》,这是一个以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用感官感觉到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学会按数取物,知识点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下面就由我来说一下我们一课三研的研讨开课经过及本次活动后的评析内容。
首先来说一下我们在一研前的教具准备,在确立活动的内容后,我们准备了多样化的教具,每个孩子的小鸡头饰、各色毛毛虫,数字胸饰及相匹配的数字小箩筐,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身临其镜的效果,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大草坪,让孩子们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学习。
在上周三第一研的活动中,我们罗老师按照教案的设计,一环接一环地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弊端,我们总结归纳了有几下几点:
1.幼儿入场时马上入坐不够游戏化。
2.教师带孩子听音乐做规定动作太死板,没有很好带幼儿初步感知数字123.3.幼儿看数字找小箩筐前的示范过于简单,用图谱效果会更好。
4.幼儿的数字胸饰直接贴好,不利于幼儿对数字的巩固认知。且胸饰粘性 不够,容易掉落。
5.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我们罗老师的语言不够严谨,也可以再童趣化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一研后我们的教具组教师马上把教具进行了改良,新增了图谱,并把数字胸饰改成了数字挂饰。罗老师也对活动进行了重构,进入了周五的第二研,在第二研中,幼儿入场时由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一开始就进入了很好的活动氛围,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师的示范也非常到位,(由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对1—3的数量关系掌握不够)所以在“小鸡找虫”环节这一环节,也就是活动的重难点环节,遇到了新的问题,孩子们看数字找到篮子后再马上找对虫子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能按数取物。加上实物篮子太大,毛毛虫在篮子底里不能直观地看到,给老师的评价也带来了难度,所以在二研中,活动的难点没有突破,教学目标3没有很好的完成。
二研后,为了突破难点,我们罗老师集思广义再次对活动进行了重构,把活动的第三环节“小鸡找虫”分成了两个小环节,先引导孩子们在找对篮子再去找虫子,孩子们会更容易掌握。我们的教具组再次修改了教具,把实物篮改成了纸篮,在引导孩子按数取物时,可以直接把虫子贴在篮子上,这样能让老师和孩子更直观的看到数量的对与错,幼儿易纠错,老师易评价。
经过了一研和三研,今天三研活动中就显得比较成熟了,就今天的上课环节来看,罗老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活动一开始教师扮演了鸡妈妈的角色带领孩子们进入游戏情境,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将自己融入到幼儿当中,与幼儿一起边做操,一边渗透了数字“123”的数量教学,孩子们在做动作的同时也巩固了3以内的数量,第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也是活动的高潮部分,罗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示范、观察、动手操作,把孩子的原有经验进行提升。再提高难度,让幼儿看数字找篮子再找虫子。活动最后让小鸡宝宝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回家,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感。今天的活动中难点有了突破,教学目标也达成了。
接下来评一评罗老师的教学手法,在整个活动中罗老师采用生动直观灵活的教学手段,尊重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师做到了最少干预,最多引导,最大鼓励,并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如让一平时不是非常能干的孩子上来在按数取物,教师给予了肯定,其实这是对这个孩子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幼儿的引导。整个活动教师是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罗老师的教态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语音语调比较平和。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投入情境,师生互动也是相当有效的。
当然本活动也存在较多遗憾:
1.小班的数学课,教师语言的严谨性还是不够。
2.环节把握还是不够到位,作为一个有时间规定的活动课来说,整个活动时间有些过长,有些环节可以适当紧缩。
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鱼纹的表现形式和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带来的美感,学习绘制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冯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
通过欣赏篆书书法作品猜一猜“鱼”字,再说一说带有“鱼”字的成语,用书法与文学的表达方式引入美术对“鱼”的表现形式,带孩子们走进了鱼的世界。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鱼”文化。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
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鱼纹的表现形式,以及圆形纹样的构成方式。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画一画: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圆盘中设计出独特的鱼纹样。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
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与老师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冯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冯老师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鱼”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引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中的“鱼”文化,激发了学生对鱼纹的“美”的表现形式的浓烈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冯老师在指导鱼纹的表现形式与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通过画一画、变一变、摆一摆、连一连等方式,使学生获取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在赏评这堂课时的几点建议:
一、在师生互动中
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不要急于插话,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要循循诱导。
二、揭示课题时
“年年有余”中的“余”要做详细解释,“鱼”与“余”谐音,其中所包涵着的祖国的文化内涵,更有说服力地说明现代人们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在结束部分
小班幼儿年龄小,美术活动很难开展。往往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大通,结果孩子们两三分钟就画好了,或者说:“老师,我不会画!”
如何在小班开展好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呢?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这个活动。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惊险紧张的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叙事与分析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画竖线,以及在游戏中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情感。
叙事: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演的兔妈妈和孩子们扮演的兔宝宝们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舞。突然,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响起,大灰狼走到了小兔子们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兔的肉好香呀!”然后,兔妈妈(老师)对孩子们说:“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进行反击,大灰狼逃走。
分析:欢快的音乐与沉闷的音乐相继出现,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感觉到危险的到来,同时兔妈妈带领孩子们进行反击,告诉他们“别害怕”,鼓励孩子们不怕强敌等,都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叙事:兔妈妈(老师)对孩子们说:“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引起幼儿的讨论。最后大家商量:“我们把家用‘篱笆’围起来!”这时,老师教孩子插“篱笆”:要从上而下,插得直直的。孩子们都很乐意画。这让孩子们初步练习了画竖线。
分析:大灰狼的到来引发了“如何保护家园”的讨论,进而得出要用插“篱笆”来使“家”牢固起来,符合孩子们的意愿,并进行了第一次插“篱笆”(画竖线)的练习,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主题上,孩子们也很乐意去做。
叙事:第二次,大灰狼又来了,它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听了大灰狼的话,兔妈妈(老师)鼓励孩子们别怕,赶快补插“篱笆”。孩子们再次练习画竖线。告诉孩子们“篱笆”要从上往下,插得长一些,密一些,巩固竖线的练习。大灰狼进不去,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分析:大灰狼的一番话让孩子们赶紧检查“篱笆”插得是否密实,很自然地进行第二次练习画“竖线”。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时刻都有新鲜感。
叙事:大灰狼走了,兔妈妈(老师)说:“大灰狼肯定还要来,我们再检查一下哪里的‘篱笆’插得不够密,不够长,我们要把家造得牢固一些。”在兔妈妈(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篱笆”,补插了一些“篱笆”。当大灰狼再次走来时,它哪里也不能进去,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最后,大家随着音乐一起欢庆胜利。
分析:兔妈妈建议孩子们再次检查“篱笆”是否够密够长,孩子们第三次进行竖线练习。大灰狼无机可乘,灰溜溜地走了,孩子们庆祝胜利。整个过程孩子们从紧张到轻松,体验到了不畏强大、机智斗敌的快乐情感。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艺术活动,我选择了在室外水泥地上作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没有约束的空旷的场地上任意地发挥。在整个活动中,因为融入了游戏,孩子们的情绪一直处于高涨和兴奋状态。他们不厌其烦地、非常乐意地根据情节的需要画又长又直的竖线。通过这个美术活动,我对游戏、语言、音乐、作画工具与美术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1. 游戏与美术活动。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在游戏,对于孩子来说,美术活动也是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们愉快的或消极的情绪在画纸上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才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
孩子们的天空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竖线想象成“篱笆”,并乐意不停地画呀画。“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老师只有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自由地翱翔。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手段,他们往往喜欢借助于绘画这种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必须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才会充满生机,产生互动,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对于他们来说,美术活动和游戏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2. 美术活动与作画工具。幼儿作画工具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如果只使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样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一种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关系的机会,长期下去,更严重的将是失去尝试自我表现的勇气。
所以我们给予孩子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等。小班幼儿年龄小,手指灵活性差,在作画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多考虑一些易于操作的、容易出彩的作画工具,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就愿意去参与。
在《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选用了粉笔为工具,这也是我精心设计的。因为选用粉笔作为绘画工具,在户外进行,孩子们对“家”的体验会更直观、形象。
试想,我同样用这个故事,在孩子们的画纸上画上许多小兔子的家,让他们在小兔家周围画上“篱笆”,那感觉一定会不一样的。孩子们一定不会有如此急迫的心情和切身的感受。他们在表现情感时,一定会受到局限,无法充分发挥,因此适当的作画工具选择对整个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这个活动,是一个音乐、语言、美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活动,欢快的音乐与沉闷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孩子们从高兴、兴奋的状态一下子跌入紧张的气氛当中。音乐的出现,可以让孩子们的感觉更直观、更形象。
接下去的几次,兔妈妈及大灰狼的语言让孩子们既感觉到紧张,又产生一种战胜大灰狼、保卫家园的强烈情感,很自然、很乐意地加入到重复的劳动中去。孩子的创作过程完全是他们表达知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他们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要,假如没有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很难达到如此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班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可以用游戏方式或是设定故事情境或是以他们熟悉的人或事为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作画工具,恰当地将音乐、语言、科学等合理地融入进去,形成一个为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活动。
首先,陆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陆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这是一堂一年级手工制作课《有趣的脸》,在梁晶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无拘无束的自在和快乐,深刻体会到各类纸张的无穷魅力。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课程之一,而想象力则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所以在新课程中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同时新课程中也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梁老师的这堂《有趣的脸》就是在趣味无穷的情景体验和浓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的,学生在教师逐步引导和点播中既张扬了个性,又轻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课的知识。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具、形式各异的卷折方法让学生产生激情与兴趣,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14-1
一、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幼儿园教育纲要》也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各领域的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美术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有关事物,把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实施中,让孩子用心去感受生活,在最大限度中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都应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亲自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给予幼儿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机会。创设多种途径,让幼儿有的放矢,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艺术创作之中表现出来,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借鉴以上观点我认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应是把幼儿美术的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选材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是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
二、美术材料生活化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例如在班级开放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提供的瓜果蔬菜的横切面,让孩子们利用瓜果蔬菜的横切面当作印章,进行拓印画,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多种的自主创作。除此之外,我还运用毛线、纸条、珠子等生活中常见生活物品,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既引发幼儿对常见生活物品多种使用方法的思考,也丰富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手法,并以环境布置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区域活动显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三、美术活动形式生活化
美术活动应走进真实的生活,我们尝试结合季节特征,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春天到了,带孩子们到小区里走一走,找找“长头发的柳树姐姐”、像“小喇叭”一样的迎春花、还有桃花,虽然孩子们使用的形容词还不十分丰富,甚至有时候表达还有些断断续续,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从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愿望,也为他们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
我们还把美术活动大面积地扩展到区域活动之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如:在“美丽的春姑娘”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春天真美丽”的墙面,孩子可以直接在墙上粘贴、画画,还可以选择画柳树,贴柳条,……不仅活动室、小画架可以作为创作的场所,小花园、操场也可以成为美术活动更广阔的天地。当秋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对树叶发生了兴趣,我们就设计了“落叶飘飘”的活动,场地就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报纸、塑料袋挖个洞,成了一件衣服。“怎么样让我们的衣服更漂亮呢?”带着这样的愿望,孩子们到小花园里捡上几片树叶,有的刷上颜料印一印,有的用胶把树叶贴上去,还有的用亮纸和彩带打扮一下。
我们还充分发掘家长的资源,开展了“亲子创意日”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生活中各种常见材料制作一件艺术作品参加幼儿园亲子创意展。活动中,家长们积极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设计制作草图,合作制作等。看着亲子合作制作的作品真让人感动,有的精致,有的粗旷,有的色彩艳丽,有的朴素大方,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作品都体现了孩子的特点: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
【小班幼儿美术评课稿】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花路含反思12-01
小班幼儿美术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教案美术06-22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07-25
幼儿小班美术教案点画09-10
幼儿园小班健康说课稿10-31
幼儿园小班雪花美术教案09-18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吐泡泡》05-27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新年帽》06-24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画太阳》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