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壮大, 行政事业单位添置了大量的设备, 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 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修改, 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粗浅探讨。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落后

1.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理念淡薄

一方面, 在日常的业务管理中,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往往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 长期以来重钱轻物, 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 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 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突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另一方面,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权属问题上, 由于部分资产因历史原因形成产权不清, 而使用单位也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象, 忽视了国有资产的国有属性, 误以其为自由资产, 造成资产调剂困难和资产处置的随意, 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2.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1) 闲置率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配置不合理, 使用不透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也存在监督失位情况, 这就使一些单位领导盲目求全、求新, 购置了许多使用率很低的设备, 造成国有资产闲置, 资产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率低下。少数单位还存在购买质次价高的产品。

(2) 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欠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 不仅要有财务核算、物资、使用部门也需要通力合作。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工作均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从而使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能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各项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程序不健全, 资产只在会计账面上反映, 缺少实物登记, 资产领用无手续无记录,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无报批程序, 任意自行处理, 对国有资产无定期清和随机检查盘点制度, 国有资产疏于日常管理。

3. 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

国有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 无法全面反映和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的实物状况, 也不能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数量增减变化, 有的单位账面资产价值与实有资产相差甚远。如有的办公楼早已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了, 仍挂在往来账上, 没有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清理入账。还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无验收、无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上报处置等。

4. 相关问责机制松懈

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要求, 应该对造成严重相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 一些这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 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 或者根本不处罚, 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 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 形成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的恶性循环, 并产生更多的违规违纪现象。

(二) 政府对国有资产监管职能执行不到位

财政部门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各单位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 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 对下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 没有认真分析, 合理安排本单位的资产购置预算。在资产购置过程中, 政府采购部门对采购制度把关不严, 各单位自行采购了事。如此一来, 难免出现“人情货”、“关系货”, 从而失去了“节约廉政”的政府采购宗旨。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既有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 也有现行机制不完善的原因。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从“公开透明, 制度管理, 职责明晰, 监督到位”等方面,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 全面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 定岗定责

各单位应建立, 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 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 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切实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2. 轮岗轮训

首先各单位应设置资产管理岗位作为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 资产管理员必须持证上岗, 认真做好各类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并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国有资产台账, 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 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 加强国有资产从取得到退出使用的全程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一方面要把好“预算关”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 对国有资产购置预算根据实际需要, 突出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预算。严格执行政府采购, 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要健全国有资产保管领用制度, 做到购置时有验收, 领用时有登记, 同时规范国有资产日常核算, 健全账簿资料, 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建立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 确保国有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格责任追究, 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各单位处置国有资产 (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 时, 应严格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处置后应及时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 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 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4. 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定期清查。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 对盘盈盘亏的资产, 要找出原因, 分清责任, 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二是重点抽查。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重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三是离任核对。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 要组织核查, 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 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二) 逐步实现国有资产数据化管理

1. 专人负责国有资产数据管理工作

为了规范资产的数据化管理工作,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开展数据化资产管理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包括数据化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

2. 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 数据上传, 与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接轨

国有资产数据化管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搜集相关资产数据, 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保存、整理、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国有资产的管理数据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的大类属性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块, 各模块有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集账务处理、汇总统计, 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功能, 对国有资产不同类别的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系、报表输出等进行记录分析, 从而全面掌握各单位的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 并通过网络与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享, 为财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资产调剂及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并当好参谋, 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职能作用。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 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物尽其用, 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 做到家底清楚, 账、卡、实相符,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终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于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全过程管理以及收益分配所制定的制度、法规、条例和所设置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权限划分的总和, 它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 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一直注重经营性国有资产, 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 本文从落实定岗定责任, 加强国有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特别是资产的报废和清理等退出工作, 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化, 程式化, 实现与财政全面接轨, 从而使国资产管理全面进入网络化的新纪元。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现代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王静, 王环.加强事业单位财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工会财会, 2007 (2)

[2] 宁召锋.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会财会, 2008 (1)

上一篇:战略导向型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管理分析下一篇:中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