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论语心灵之道

2023-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于丹讲论语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

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

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

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

画外音: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

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来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而这样的一种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放大的话,那可能它会被放得很大很大。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也就是说,你总看着自己人生的遗憾,你总在念叨着这个遗憾,这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呀,甚至这个遗憾有可能会变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这个阴影在你的内心极而言之,它对你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

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中令人惊

第2篇:观《于丹讲论语》有感

机关服务中心 孙艳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看于丹讲论语,一下子便被这个美女教授吸引住了,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了。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通过她的讲座,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她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她阐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内容,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许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我们对圣贤与经典的概念也变的逐渐模糊,如何为人处世、以何种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似乎都已变的模棱两可。《论语》里面教给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观于丹讲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

第3篇:学习于丹讲论语心得之心得

学习《〈论语〉心得》之心得

语文组

韩霜

自从听了《于丹讲论语》之后,我才觉得我以前对《论语》的理解和掌握是多么的零碎、肤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很惭愧,也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深入、透彻的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机会。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学习《于丹讲论语》体现了领导前卫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我校“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更顺应了当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必将成为教师和全校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记得在2006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纪念日这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纪念活动。会上许多老师不约而同的谈到了韩国、新加坡等新崛起的亚洲国家,谈到了它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儒家文化精华,我们都感到当我们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时,在彻底的推翻了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也非常可悲的推翻了我国古代社会形成的民族的精华和灵魂、我们的根,在共产主义理想距离现代社会太过遥远的时候,我们现代人走进了信仰的真空,我们丢了我们民族的魂,尤其在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变的迷茫和困惑,变的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方向,变的唯我独尊,变的不择手段„„当今社会可怕的不是物质的匮乏和经济的落后,而是一个国家信仰缺失之后的崩溃与涣散。而恰好,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只需要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而必不得已而去之,就先去“兵”,再必不得已而去之,就再去“食” 还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为此,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还记得一位学生代表非常真诚的说:“我现在才觉得我们真的很可怜,我真的希望老师能救救我们。”在那一刹那,我除了揪心的痛之外,更多的是作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义务。但我深知我的力量是多么的单薄,我的能力是多么的有限。

就在这时,《于丹学论语》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们的心田,如一场春雨滋润了我们干渴的内心。

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对孔子的话语的零碎的、肤浅的、简单的翻译和解释,而是为我们传递了一种坚实厚重的人生态度,帮我们重新树立起了人生信仰。这是我最佩服于丹之处,也是我此次学习的最大收获。于丹讲的是《论语》,但她不拘泥于《论语》,她能够透过《论语》中的只言片语,和彼此不相联系的段落,将《论语》还原成一套内容充实而完整的、思想主张鲜明一致的体系------儒家思想精华。于丹也不是单纯的讲《论语》,她既对《论语》进行筛选和提炼,将《论语》为我所用,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汲取大量例证,从人与天地的顺应关系、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这七个人生中的重要命题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精华,更重要的是,《于丹讲论语》面对的是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教给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去除浮躁,还原到我们本初的自然、朴素与简单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状态;教给我们内心的和缓与温厚,安定与明净;教给我们找到人生的坐标,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交给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义”,而不是屈从势力、追随外物;„„

随着一讲一讲的聆听,我仿佛瞬间摘掉了曾遮蔽我双眼的黑布,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缕缕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课。也为我校学生能在他们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聆听到这样的话语而感到高兴,他们必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行囊踏上美好的征程。

第4篇: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

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 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 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 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 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 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

一种是:性情暴躁的朋友。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 来讲也只有坏处没有多少益处。盲目的激情,有可能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 好朋友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告诉他怎样去过上一种没有危险的生活。 第二种是优柔寡断的朋友,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韩 国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古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 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面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 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 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了。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它的名 字就是机遇,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个怪物,你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 的时候你永远也抓它不着。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我们发现 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 不在于你做与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其

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保质期的。我们这一生要做很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 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这种朋友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第三种,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这其实在考验我们 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论语中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 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 重的代价。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 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 而远离坏朋友呢? 孔子所有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是“仁”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学生曾经问 过老师,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叫“爱人” ,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他学生又问什么是 “智慧”呢?问“智”的时候老师又回答了两个字,叫做“知人” 。了解他人就是 智慧,所以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对他人要 有爱,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们有辨别他人的能力,能够交到有品质好朋友, 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 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叫朋友质量的最好 的底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份好生活。其 实朋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 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坏。 论语中提倡交那种平和的,谦虚的团结他人的朋友,这是一个原则。物以类 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 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林清玄写过写过一副字“常想一二” ,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 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么我们就算认可这个时间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 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我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只可以告诉你就常想一二吧,想

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制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 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享乐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心里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快乐来 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 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未被了 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交友之中要注意尊敬和尺度。其实这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 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 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毛毛躁躁,不要抢说话。 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 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 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 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内 心有些东西想要给整个世界看,要不然现在怎么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 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也就是说 话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 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有隔膜。第三种,不看别人的 脸色,上来就说话,这样的人叫瞎子。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 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 是有尊敬、有顾忌的,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 命中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地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

痛,这就是需要你有眼色。你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 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样 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他人的心, 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 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他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 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

个忠告。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 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其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说 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提出要求。朋友直接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 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 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什么是好朋友?好 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 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人生有三大砍:少年之时戒之在色。人在少年的时候是让他血气未定之时, 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所以说血气 未定的时候,要做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中年戒指在斗。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 句话说的很好,他说: “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 。他选 择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说你觉得一个 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职位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 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 那么老年就是戒之在得。 论语里面真正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它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

一个朋友是选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 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 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 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 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 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第5篇:读《于丹<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六:理想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如何展望自己的理想。其实最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

自己定位的理想不要太高,那样会过犹不及,伸手都无法触摸到,就像是小学的学历考大学一样,有点坐井观天之感,一点也不切实际,甚至是不粘边,是遥远的理想,那不时我们称之的理想,那是梦想。梦想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都是还没实现的,但理想比梦想更容易达到,是努力与智慧的结晶。定位过高,只会让自己天天沉醉在幻想的思潮里,不回去奋斗与努力,失去了斗志,那只会离理想越来越远。

如果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低,只会使自己的才华和理想都埋没了,不会有发展的空间,自己不能够施展,不能够发挥,也许这样的一生只会是平淡的渡过,不曾有火光出现。到了年迈之时,也许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决定,到时也已经太晚了。

所以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理想是很重要的。理想是时,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者生活;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者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生活的黄金,而只有具备淘金工人在沙里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这生活的黄金。

理想——有人追求了一生是得到幻灭,有的人找到了它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生的理想,向他见到地平线一样,像它走近一步,它就后退一步。有生命力的理想绝不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没有理想的人生如雾海,没有奋斗的人生如浮云,没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没有太阳的早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理想与妄想不同,因为妄想偷越人生的范围;理想与幻想不同,因为幻想是无可遵循的途径;理想与野心不同,因为野心常出之于自私与占有。理想与内心的修养是息息相关的,内心的修养直接关系到理想的实现。

第6篇: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班级:111022姓名:何俊军学号:06

今天,我们班组织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我真的深有感触。因为我虽然看过听过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有许多都是夸夸其谈,让人感到华而不实,颇有战争年代大喊“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之嫌。但是于丹教授的《处世之道》让人不仅感到平实,贴近生活,而且很有哲理,看后实在是受益匪浅。

于丹的《处世之道》主要阐述了以下的几个道理:

一、利用孔子和弟子的问答:“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阐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对待“德”和“怨”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德报怨而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正如于丹教授所提出的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我觉得这种做法真的很得当。既不主张消极的任其所为,也不宣扬积极的以怨报怨,真的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对人处事。看了于丹教授了这一处事的原则,我的心也开始明朗起来,我为以前自己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懊恼,因为在过往的工作中,虽然自己真真实实的去认认真真的做了,但却受到别人的非难和不理解而深深的苦恼,感到特别的不值和委屈,但是听了于丹教授的讲解,真的有如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大可不必有受委屈的感觉,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我可以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即:“以直报怨,”我想如果在人生和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受到多大的伤害和打击对自身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可以坦然面对的,那么,在思想上,自己就战胜了自己,因为人说„理智是一棵树,情感是一片云,云经常被风刮得到处乱跑,而树被风刮走的,只是几片树叶‟只有我们具备了坦然面对外界的种种,我们才不会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悲哀。

二、用孔子的“过犹不及”论阐述了,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甚至是亲人应当具有的“距离”美。于丹教授列举了一个豪猪相互取暖的故事阐明了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其实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常常有这方面的困惑:为什么有时我明明是为了对方好,而对方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呢?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和人相处真的不是越走得越近越好,而应该保持一定的“度”。同时呢,不要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我也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多一些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和思考问题,那样就不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到头来落得“两败俱伤,里外不是人”。说来其实真的很可笑,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有过“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别人”那个时候,我常常的苦恼,但是我就是找不到苦恼的原因,经于丹教授这样一讲,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幼稚和可笑,我总是认为,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总是觉得“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都是出于自己的一片爱,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却是建立在可笑的“自我”之中的,总是自然不自然的就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去了,结果经常就会有许多的小矛盾和小摩擦发生。我想现在明白尚不晚,给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足够的个人的空间吧,给所有的人的爱都是要没有回报和没有负担的爱。不要认自己所爱的人感觉到这种爱是一种负担。

三、对待工作也要适度。用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说明了对待工作也要适度。于丹教授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因为这

个社会不缺少锦上添花,缺少的是雪中送炭。我想确实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表现或者是为了一片好心,去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却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结果虽然事是做了,但是却做得不尽人意,跟着就招来一片骂声。虽然是一片好心,却做了坏事。那么用哲学的“过犹不及”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四、正确处理说与做的关系。用孔子的巧言令色,鲜仁矣来阐述了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都不乏夸夸其谈的人物,废话一大堆,但是,真的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原形毕露了。于丹教授在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故事来阐述了说和做的辩证关系。告诫我们不要象坏脾气的小孩一样,在别人的心灵之上打一些无法消除的“洞”。在现实生活中少一些指责和报怨,少一些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是的,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把所有的指责和报怨都变成行动的动力!

五、为人处事要先学会礼仪。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修己以信就是要好好的修炼自己,以安顿别人,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才能帮助别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的人报怨社会不公,报怨处事艰辛,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掌握处事的原则,把握做事的分寸,礼行天下,修身养性那么我们就掌握了处世之道,自然生活就会变得无比的快乐。

听了于丹的讲演讲,我真的是由衷的感动!!!

上一篇:观生死96小时后有感下一篇:历年高考英语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