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论语语录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于丹的论语语录

于丹的论语语录 篇1

1、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2、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3、厚道,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4、技巧不是最得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5、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6、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7、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8、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9、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1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11、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12、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1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4、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15、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16、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7、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8、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19、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20、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的力量更强大。

21、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22、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23、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24、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来自天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25、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26、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的观点。

27、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28、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29、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30、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31、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

32、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33、《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34、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35、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礼节。

36、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自己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

37、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38、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39、“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40、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41、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42、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3、但每个人到四十岁时都能做到不惑吗?在现代社会,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经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关于“惑”这个概念,《论语》中有过多次阐述。人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这需要大智慧。

44、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45、“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46、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47、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48、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

49、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50、最大的政治是信仰,兵力、粮食、信仰三项重要的事情。

51、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52、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53、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54、真正的和谐: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的时候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56、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57、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线。而这条线就是你内心的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越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的更好。

58、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59、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60、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61、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62、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

63、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

64、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65、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66、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67、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68、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69、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

70、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71、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72、“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胸怀,他的内心无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73、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74、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75、“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76、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7、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78、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79、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于丹的经典励志语录 篇2

2. 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3.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4.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5.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6. 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7. 交到一个好朋友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8. 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的联系。

9.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10. 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1. 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2.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13. 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14.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15. 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6. 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17. 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18.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19.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的人生经典语句 篇3

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于丹 论语感悟 篇4

通读整本,很显然于丹所想告知我们的,无非是把握人生“四度”。从孝敬、智慧、学习及诚信之道,来阐述如何增加长度,丰富厚度,完善宽度,修养深度。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溶入自然状态,品位人生,修生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的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一、增加长度

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生命的质量。于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事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第一个态度是: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不如意。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缺憾。

举例来说,我们的生命一次次地轮回,我们在前人的生命轨迹上一圈圈地走。

对此我们的看法不应是拒绝重复,认为这些都是无意义的。应该正面的看待生活,看成是享受平凡。

二、丰富厚度

这个也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指为人要敦厚老实,为人老实是相互信赖的前提,是交往的心灵之桥。一个人内心若仁厚、宽和,那么他就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二是指要注重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广博,涉猎的宽厚,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生。厚度的起点是勤奋,所谓水滴石穿,就是丰富的方法之一;厚度的累积靠勤奋,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当下做起。

三、完善宽度

人生宽度,说的是人要有宽广胸怀。有的人心宽似海,有的人小肚鸡肠。度量是一种宽容、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温度。

《论语》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好。

有人说,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种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四、修养深度

人生深度,即认得能量,社会活动能量。内涵、内力,思维的敏锐、睿智、信念、梦想等。

达尔文小时候被人判定“既无才智,又无精力”;牛顿小学成绩多次居全班倒数第一;爱迪生小学被校方以“愚钝糊涂”为由开除。。由此可以看出,人生深度需要自生后天开发。

生命的厚度应如桥墩,是生活的基础;生命的宽度应如路面,展现我们的价值;生命的深度应如桥下汹涌的洪流,积蓄着我们的能量。只要有那么一根叫乐观的信念支柱,几遍面对再大的险涛恶浪,只要我们的脊梁不弯曲,始终挺过风云,那么会在凶险的命运潜流里矗立成一种海拔。

于丹论语心得 篇5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好喜欢!每天倚在床头,欣赏几页,或者放上一段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让心灵得到净化,让品性得到升华.远离尘世的喧嚣,倾听灵魂深处的呼声.美哉!乐哉!

儒学渐热,孔子学院开到了很多个西方国家,可见儒学的魅力!《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多年,如今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我把这本书这段视频推荐给朋友们共享!

于丹紧扣现代人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 篇6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

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

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一本《论语》捧在手里,我们说它是朴素的,是温暖的,那么它的朴素和温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也就是说,《论语》告诉我们修养身心的道理,并且还会给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很多日常的问答。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不经常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也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学生们发现老师还没有说话。子路就对老师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呢,就淡淡地说出对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我们想一想,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我们的晚辈-自己的儿女。

孔子先不去谈我要怎样建设家国社稷,怎样建立多少功勋,而是说让我的老人都可以安顿了,让我的朋友对我可以信任、托付,让孩子们觉得我这个人是值得追慕、缅怀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够让这三种人心中有这样的种.种寄托,也就够了。

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我们都在说,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敬,但是,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吗?一个”安“字容易做到吗?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

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

读于丹论语有感 篇7

“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所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里面,翻来覆去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

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

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

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的另一精华所在,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

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论语》给我们的,不只是做人、处事、交友的一些借鉴,还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不可断章取义、不可僵死地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Jc

读于丹论语心得 篇8

翻读《于丹〈论语〉心得》,感佳句颇丰,甚者有二,特记之于下,以供自飨:

一、天地人之道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所以,依孔子看来,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时常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同时是这个老师不自信的表现。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那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二、君子之道

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何为“仁者不忧”?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何为“知者不惑”?

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何为“勇者不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9

又是一个寒假,趁者这稍微空闲的时间,我再次打开自家的书柜,伸手便又拿了这本《论语心得》。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有机会和没有机会读《论语》的人,都近距离地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变得亲切,成了一个可以去触及,可以去请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见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创造,成了一种可以修身养性的处事原则,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这种观点的介入,可以让很多人学会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缓。初读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这种感觉是其它书本是不能给的。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虽然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确实触动了心灵,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心胸狭隘,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读了它,使我变得从容大度,这中感觉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老师的引领,又有谁能给呢?佩服于丹老师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给我带来的别样心态。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主要讲了天地人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师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解读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看过“天地人之道”和“心灵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样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和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世。对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对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为他们考虑,要充分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点,我从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论证。记得刚看到我这个班级的时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学生的行为习惯就没有一个让我觉得顺心的。那时候,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总觉得孩子们做的都是错事,做了太多的错事。我会以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强制他们,结果他们学得并不舒心。是啊,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吗?我又一次忘记了《论语心得》。记得它的时候,我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我的教学也因此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在师生的进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乐起来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需要这样的《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还告诉我们对待自己要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或大或小,当他们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很难受,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但我们要难受多久呢?一辈子?不能,当我们汲取了应该学到的教训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坦然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慰藉,生活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别人,或者是外部环境,但是,我们要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正所谓“仁者不忧”。当你的胸怀无限大,这样很多事情就变小了。是的,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辛苦,自己的工作确实比别人多,当时,我想自己并没有摆好心态,我没有用那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努力,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我的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快乐。我想,这正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带我走进了这种境界,使我的心胸变得宽阔起来。当工作上出现坎坷,一定要学会坚强,心灵想到的不是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而是自己又从中学习了多少。圣人的光芒就在这里,他们可以生活得并不富裕,然而他们却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都蕴涵着生活中最朴实最真实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这些故事,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自己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师是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于丹老师的水平是如此让人折服。当我们逐渐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时候,我们就仿佛开始与于丹老师进行对话,那是一种相当幸福的感受。从她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多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心里有眼中就有,我们眼中满是嫉妒,都是不公,我们的心中也就只有这些,是豁达不起来的。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优点,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长处;如果心里都是对孩子的挑剔,我们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称心。回归到我们现在的教学,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彻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优点呢?我想,老师或多或都会对学生存在这么一点那么一点的挑剔。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爱,更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没有这双眼睛,所以我们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称心。就是这样一个个精简的小故事,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读,让我们从对人、对己、对物都有了一个明确的原则,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条理。通过自己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在告诉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会善待别人;学会选择朋友;学习做一个君子;学习面对困苦;学习自信和诚信等等。

真的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因为接触了这本书,真正认真读了这本书,我的心也因此变得从容豁达起来。现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悲哀,我的每一天都是笑呵呵度过的,我学会了从容宽大,也因此渐渐地长大了。于丹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她的乐观带动了国内外许多人,使我们大家也学着乐观起来。我们用最快杰的方式去读懂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使自己学会了好地对待人生。我们用孔圣人的话理解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快乐人生!

这就是论语,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就是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教会我们的东西。让我们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学会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追求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快乐人生吧!

上一篇:部门第一次会议发言稿下一篇:湛江一中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