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非辨析,为政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语》是非辨析,为政(推荐6篇)

《论语》是非辨析,为政 篇1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能以德施政,民众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极星一样拥护他。”

【评析】这里孔子明确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我们的政府现在也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口号,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照理,对于以德治国的理念应该是可以得到广泛认同的,然而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反对的声音的存在。我想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声音,关键还是由于对“德”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见解吧?

其实以德治国的理念并不独存于中国,几乎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只是措辞不同而已。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他们都不认为应该用强权去征服国民,而主张用好的德行去引导国民。他们读经或祈祷,都是为了去恶存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德,就是做一个好人,而且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个好人。

众星永恒地围绕在北极星的周围是一种自然现象。国民怎样才能如此永恒地围绕在执政者的周围呢?我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执政者能真正得到国民认同和爱戴,所谓“统治者的管理权是被统治者的授权”,让国民觉得执政者确实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好人,是一个能为国民办事的能人。执政者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民为本,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优先考虑,真正做到让管理者的管理资格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并让管理者处于被管理者的有效监督之下。如果执政者真能做到这样,人民有什么理由不拥护他呢?

《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四 篇2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做事是否敬业?与人交往是否诚信?学过的东西是否经常复习?”

【评析】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完美。这里提到了反省的三个方面,我觉得基本上概括了一个男人的所有方面:其一,对待事业是否敬业;其二,与人交往是否诚信,虽然文字上是说“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但我们可以扩大到与人交往的范围,其三,是否能温故知新,这一点与前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以说乎”是相呼应的。

一个人如果能具备反省的能力,就自然会变得谦虚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时也就能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自然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从。因此,我以为,一个人是否具备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要敬业而恪守信用,要节约资源而有爱心,只能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公民。”

【评析】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并不都具有参与治理国家的机会,但是在治理国家之外,还有许多参与治理企业等的机会,因此孔子两千年前提出的这个管理经验,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首先要能敬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有一个好思想或不犯错误那么简单。在从事管理工作中,除了自己要敬业,还必须恪守信用,尤其是对部下和被管理者,兑现许下的诺言是非常重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政客都会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所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此提出了告诫,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节约资源是我们今天非常流行的观点,当代环保理念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不污染,二是节约资源,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能明确地提出节约资源的观点是非常伟大的。孔子对管理者提出的爱人要求,就是对人要有爱心,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也可说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一点正是今天世界各国所推崇的价值观之一。不管是对待部下还是对待其他被管理者,时刻要把对方都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看待。

《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五 篇3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句话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孔子的人才观。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可取的,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几乎可以作为一条警句来提醒自己。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都是有市场价值的。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自己会对自己有一个市场价值评估,而社会或用人单位也会对我们有一个市场价值评估。一般情况下,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估与社会对我们的评估是相一致的,但也有许多时候,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社会对我们的评估是不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时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自己把自己估高了,一种是自己把自己估低了。

如果自己把自己估低一点,烦恼也会少一些,如果自己把自己估高了,苦恼就会没完没了。许多年轻人通常会把自己估高,比如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却不愿意干简单普通的工作,又比如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以为自己是人才了,就希望社会能争相高薪聘请,有时甚至有单位来聘用还挑三捡四不愿意去,宁愿什么也不干,也不愿意像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工作。如果这些人领会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不好高骛远,不管什么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去干,自然会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也许还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精神烦恼。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篇4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论语为政第二读书心得 篇5

再谈《诗经》。《诗经》的主旨,一言以蔽之,就是“无邪”(“思”为语助词,并非思想的意思)。这里的邪不是邪恶,而是邪曲,即伪饰。无邪,就是真诚无虚。李泽厚《今读》引郑浩《论语集注述要》: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若说“为人之学”,其中伪饰必然难免。文章伪饰并不难,为此下功夫的人也不少,却很少听说有谁耗费心力去硬写诗来伪饰自己,更不曾听说有哪一首抱此目的写成的诗被誉为佳作。“诗言志”,志是感情,感情本不易伪饰,即便试图伪饰也很容易被发现。因此,诗最可称得上一个“真”字。

《宋诗菁华录》评陆游《钗头凤》曰:“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唯其情真意诚,笔端才能凄婉萧索。又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寥寥四句,语意平凡,直似脱口而出一般,豪无华丽辞藻可言,不带半点修饰。但这首极为平凡的诗,却因感情真诚,便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陶陶然令人沉醉。

我是喜欢诗的,自忖也还有一两分诗情,只是空有诗情,无奈缺少诗才,所以只能体悟诗人的情感,却难以用好诗来表达自己。以前也曾硬着头皮凑出几首,方家一看便知蹩脚之极,看来这写诗是勉强不来的。

孔子不是诗人,似乎也不见得有诗人气质,但《诗经》是先秦思想家必读的典籍,孔子没有不精通的道理。他读《诗经》,读的是兴、观、群、怨之道(《阳货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所有的诗句都带上了礼乐教化的色彩,这才有了《论语》中的多次引用。原本“诗无达诂”, 况且诗中本就很多比兴,后人对《诗经》断章取义,强作类比,也无可厚非。而且这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本来就为孔子所惯用。孔子思想不重严密的逻辑推理,也很少论及“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他的思路多为“如何做”,于平凡的行为要求中见大智慧。

★ 论语为政篇第二

★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 论语读书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

★ 教师读书论语心得

★ 《教育论语》读书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400字

★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是非辨析,为政 篇6

【5续之五】

我的新年祝福

分享“为政以德”的六个修学过程

修仁心

增厚德

思 无 邪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在这里,孔子只说“为政”,没有说“政治”。因此“为政以德”主要是谈学问思想外用的道理。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全过程,在生活过程中修学并培养能力!父母切忌代劳!

要做学问不简单,学而时习天天练,内圣为学修品德,家庭生活功德课,扫洒应对学礼仪,父母处处做榜样: 外用为政学德字,比如北辰居其所,两人同行用一心,其利断金无私心,十方器皿为我用,德行天下乐助人; 众星共之是尊敬,万众一心事业成。一言蔽之思无邪,不贪邪欲心不浊,《诗经》三百言真爱,温柔敦厚心不歪; 道之以政多包容,兴业亲民国安宁,道之以德教礼仪,知惭知愧守规矩; 十五志学修明德,三十而立修忍性,四十方能断疑惑,再加十年寻规律,六十耳顺无怨疾,心包天地不逾矩; 以心传心教儿孙,一以贯之修一生!

孝为根

顺民心

远 贪 欲

其培育的过程是:孟懿【yi也叫孟孙】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孟孙的儿子】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是“为政以德”的引申和发挥,进一步把孝道扩充到了为人处事的精神修养方面。

为政以德远贪欲,真心服务筑根基,尽职尽责敬于民,无违民心德业成; 在家尽孝修恭敬,在外处事忠于信,忠孝修身共用心,诚信养性心正用; 生死一理都恭敬,善因种心子孙兴。喂与犬马皆能养,心不恭敬孝不真!冷言冷语板面孔,不孝双亲不是仁!尊师敬长亲民众,闲时退而省其私,检讨自己找过错,天天向上增厚德!

照镜子

改习气

矫 错 偏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说,为政的人,说到底还是要有真学问的,这样才能师法过去的历史,以判断未来新事物的发展方向。

视其所以看目的,观其所由察动机,察其所安观平时,何处藏觅叛逆心!温故而又能知新,以人过错照自己,常省过错随时改,可以为师向未来; 君子不器心要宽,博学多闻比奉献,锅碗水桶与大海,智慧大小价值在,先行其言别多说,众人学您君子多; 道德学问一个体,修身养性一个理; 周而不比多帮人,互助补缺好邻居,才能品德与学问,古今中外一个理: 一学二问三体验,不罔不殆用中悟; 攻乎异端路不宽,固执偏见牛角尖。持戒修定矫错偏,阳光大道走中间; 知之为知不说假,不知装懂才愚傻,多闻阙疑不乱说,多听多问除疑惑,谨言慎行少过错,话说过分人怨多,多见阙殆多请教,模棱两可别乱来,说话做事都小心,无尤无悔禄溢中; 以德服人用正直,举直错枉别狂妄,举枉错直民不服,借鉴历史破迷雾。乱用权力多贪欲,火车脱轨翻沟底!

学历史

守诚信

知未来

其修学的过程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说:多读历史,凭借智慧,就可知道过去,同样,循历史的轨迹,也可预知未来。“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

尽忠尽责敬他人,真心帮助感化人,自尊自爱人敬您,孝慈则忠用一心,举善而教多奖励,推广善行睦四邻; 书云孝道敬双亲,和睦四邻亲兄弟,溪其为政不为政,和谐幸福才要紧; 人而无信难立身,朝令夕改难实行,大车无輗(ni横杆)牛无套,小车无軏(yue挂钩)马无用 不用真心欺骗人,金牛御马人无用!过去未来皆可知,借鉴历史知兴衰,改朝换代《易经》在,三皇五帝传现代,增益减损看成败,温故知新规律在,敬仰天地敬民众,真心服务民心顺!咸与心合才能感,心种善因成义恩,我爱民众如亲人,众人敬我如宗亲!要借鉴历史的反面教训教孩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就智慧人生 ; 进朱者赤、进墨者黑;

“慎终追远”知因果,摄心为戒,圆满善行 ,破迷开“悟”教孩子!

请您看看这个“ 悟 ”字中包含的智慧:

左边竖心:一心合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做人、做事,就是智慧心灵的外用。右边:上面“五”字,是说人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天性与人的五种行为孝、诚、信、正、慧合成十善,是人成就智慧人生的十种美德,积聚正能量而增强灵性;下面一个“口”字,是说人,若不能正用心智而走向善行的反面时,则五方天空会变成“五口陷阱”或“五种迷惑”,合称十恶:吃、喝、玩、乐是贪心,名、利、财、色是欲火,戒除反面五毒,避免消耗正能量而伤害身心。这正是: 古今育儿有《孝经》,善根播种厚土中,德拥天下顺人心,孝诚信正育慧根; 总结历史有教训,成败三五都验证:

夏商周朝前三代,仁义孝慈五百载,西周秦汉晋朝继,诚信建国败贪欲,隋唐宋元明清帝,轮转一二入共和:溺爱娇惯多不孝,忤逆任性多祸害,贪欲欺骗多败家,人有贪心烧欲火,昏迷难醒行十恶,有伤德性羞祖先,对治五毒生活中,帮贫济困天道通。一颗仁心、德有天下,用在两面:诚信建国,贪欲败家,改朝换代,轮转未来,家国一理,铭记铭记!

这就是古人为我们总结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前两代人尽心传承培育善行品德,才能成就第三代人的智慧果实;反面亦如是:若上辈人因贪欲败家就是大不孝,有伤德性羞祖先;而对后辈人的影响,就如同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位连做人道德底线都守不住的老师去培养,其结果也是惊心动魄的、不敢往下想;哪一位家长会这样做呀?但实际上自古至今:娇惯多忤逆、溺爱多不孝、贪欲多败家、任性多傲慢、哄骗多邪僻等,如饮五种毒蜜、误人一生的育儿教训,不正是我们自己做的吗:看看今天青少年犯罪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对照、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缺失了什么?你种蜜桃,它一定不会结个苦瓜给你的:

历史的车轮,自夏商周三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共经历12个朝代,基本上遵循了一个规律:前三代人用100年时间,仁慈顺人心,受民众敬爱而有天下,后三代再用100年时间,努力以诚信治理天下,再后三代再用100年时间,进入鼎盛而开始享受生活、丢失服务意识,再后三代,贪腐衰败、与民众对立,再后三代无力回天:贪欲败家丢天下,祖先蒙羞,后人背丑;这就是自汉朝以后的朝代,都没有超过500年的根本原因!值得反思、醒悟、不能复辙呀:

勤学善思要诚心,善行柔顺人恭敬,节俭谦让炼忍性,立志成才学贤圣。

积累10种善行,促使其心性品德,像培育智慧树一样,由小到大而健康成长,正面矫错、反面纠偏,阳光大道走中间;忠孝修身、诚信养性:这是《中庸》教给我们培养后人的思想及方法:孝诚信正种慧田,真做善施能圆满;

亲于民

真心做

感恩义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就是一种自我牺牲,要智、仁、勇齐备,看到该做的事,就去做,打算把这条命付出去了:尽忠孝,要见义勇为。所以,把这句话加在《为政》篇的最后,这是为政的基本精神。全心全意一个真,为人民服务一个做!这样,才能把你的理想信仰落实到社会生活的事业过程之中,才能实现你智慧人生的梦想!心真一切真!见义勇为不谄媚,真心服务政德兴: 为政以德比北辰,止于至善亲于民!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基本文明道德教育思想!

内圣为学的道德修养是第一,外用为政是第二,能把内圣外用综合起来化为用,才是人的文化精神,即文化道德精神修养的妙用即《八佾第三》:其修学的过程是:礼仪!如:

用恭敬心孝养双亲、尊师重道的礼仪建立了家庭秩序;用诚信交往、童叟无欺的礼仪建立了社会秩序等。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相续,想吃蜜桃,你就别种苦瓜的种子!“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要用心观察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义理!

今天教育的问题,说到底,主要还是品德形成教育过程脱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如:品德形成教育欠缺家庭传承道德文明的培养;道德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欠缺承传家庭生活中的孝道思想的培养;学习生活中欠缺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及其尊师重道等思想品质的培养;社会生活及理想教育中欠缺奉献精神及其乐于助人品质的培养;做人处事教育中欠缺与人为善、和睦四邻、合作共处,爱心付出等传统优秀品质的培养等等。还是古人总结得好呀: 传给儿孙一车金,不如教念一句三世因果经!金银能用完,智慧用无穷!而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就是:

正而不贪财色,净而远离邪欲,觉而不迷权势!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上一篇:事业单位政审个人自传下一篇: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