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护理探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有关节外组织器官受累, 可致残并使生活质量下降[1]。传统的治疗RA的方法, 主要是采用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能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类药物。而近年来, 生物制剂在治疗RA方面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英夫利昔单抗 (Infliximab, INF) 为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TNFαIgG1κ同型链单克隆抗体, 与传统改善患者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 相比, INF起效快, 抑制结构损害进展, 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确切, 对传统DMARDs无反应的RA患者, 使用INF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2]。但目前于护理学方法对于IN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作用研究较少, 现将我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INF治疗与护理方面的影响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我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其诊断标准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患者年龄在23~54岁, 平均年龄 (41±4.3) 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符合比较标准。

1.2 方法

42例患者采取双盲对照, 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治疗组, B组为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及对照组均排除了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分别在第0、2、6周及以后每隔8周接受静脉输注3 mg/kg英夫利昔单抗。A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生活起居的护理指导、出院或院外指导等护理, B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疗效评价采用ACR核心标准评定。根据上述观察指标情况计算ACR20。ACR20改善标准要求肿胀及触痛关节计数改善达20%, 且下列5个参数中有3个改善达20%:患者的整体评估、医生的整体评估、患者对疼痛程度评估、功能丧失的程度、急性期反应物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10软件, 计数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CR20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INF是生物制剂, 对于药物的储存要求非常严格, 我科在病区设立了专门的冰箱, 保持在2~8℃, 随用随取。时常注意药物的保存温度, 每4小时记录一次。严格交换班, 如有停电, 用冰袋暂时保存。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配制, 注意防止药物的浪费。

对于治疗组患者首先加强与其沟通和交流, 给予关心和心理安慰, 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水平,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性质、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消除其顾虑, 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加强患者在治疗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对于功能训练的认识, 从急性期的限制运动, 到缓解期开始运动关节, 再到慢性期的预防和纠正畸形, 加强功能训练等, 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帮助。由于此项治疗不必非住院不可, 有的病人会选择在家中静养, 到用药的时间再行到院治疗, 因此要做好对患者的随访追查及患者教育, 鼓励其参加一些该时期能够参加的活动, 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

本组实验可看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护理工作对于药物的疗效、患者的治愈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 在临床工作中提倡积极主动的护理, 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护理与其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双盲实验治疗。将本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治疗组22例, B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根据其患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英夫利昔单抗治疗, 按照0、2、6、14周分别给药。治疗组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ACR20。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后第1天、2周、6周、14周的ACR20改善分别为6例 (27.3%) 、10例 (45.5%) 、16例 (72.7%) 、20例 (90.9%) , 对照组患者ACR改善分别为5例 (25%) 、7例 (35%) 、12例 (60%) 、16例 (80%) ,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护理

参考文献

[1] 董慧娟, 何伟珍, 叶志中, 等.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8, 15 (11) :71-73.

[2] 何伟珍, 徐晓东, 叶志中, 等.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因素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9 (10) :3675-3677.

上一篇:云时代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下一篇: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