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控力有感

2023-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自控力有感

读《自控力》有感

自控力—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我们不是经常说要跟着感觉走,向往“我心自由”的无拘无束呢?为什么要有自控力?在世界万物中,任何事情、事物都是相对的,“自由”、“自控力”也同样是!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建立在别人同样享有自由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任意妄为的“自由”。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任尔夫告诉我们: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自由”的最底线是法律。而我们的自控力是在道德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表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习惯,而没有好的习惯就不会有好的人生。既然自控力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自控力呢?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就是介绍如何提高自控力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写作的最大特点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形式出现的,不像我们平时阅读的书目一样的分章节。凯利·格尼格尔教授在书中也提到:“章”是那种得挨篇读下去的东西,从这一章“读” 到下一章,如果是为了获取知识的话,那么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方案则不同,方案是那种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实际应用的东西,得从这个“方案”用到下一个“方案”。方案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行动,你知道,知识并非力量,只有被应用时才是力量。在书中介绍的方案之间,并没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独立的阅读并使用它们。这本书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的指导,更重要是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提高自控力的具体做法,这就像是菜谱一样,只要你按照书上所介绍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做出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这也一样,只要你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案执行,对我们在增强自控力方面一定会有帮助。

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自控力差的问题—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应该做,却迟迟不去做;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该做,但还是做了。就拿本人来说吧,我是一个标准的胖子,超出标准体重有40斤吧,我自己都觉得因为身体超重而感觉不爽,可我又一个“吃货”,碰到好吃的东西,总想多吃点,每次都是吃到吃不动为止。我自己也想少吃点,可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抵挡不住美味佳肴的诱惑。所以我的减肥计划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到现在为止我总是越减越肥。这就是自控力差的最现实表现。可是我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简单行动启动惯性。这句话的意思在书中做了相应的解释,其主要就是在你不想做某件事时,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而当我们专注的去做这些简单的事情时,会引发一股强大的能量,这证明你已经开始行动了,当你开始行动后,就会产生惯性自然而然的继续干下去。俗话也说到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迈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同样也是最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先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这会慢慢的让我们感觉更好、更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提高了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自尊心后,都会对你的自信心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让我们重拾信心。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增强自控力的五个必备观念中,感触颇深的是“要增强自控力,首先要放弃控制”。当我们说到“控制”时,更多的是针对我们的对立面或者说是敌人来说的。当我们要想控制我们的敌人时,就会有压迫出现,有压迫出现就会有反抗产生,压迫越厉害反抗就会越激烈,就会让我们感觉更累,消耗我们更多的精力。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为啥不能试着去接纳那个需要改变的部分,把它当成朋友而非敌人来看待呢?给它来个借力打力。多想一下我们的“新朋友”带给我们的正面警示。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生命中的任何部分,只要它存在,就肯定有存在的价值,任何部分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快乐。当我们发现生命中每一个部分的存在都对你有帮助时,你就会带着感谢的心态去面对曾经你认为是敌人、是缺点的那些部分,开始将它们当作朋友,这时你就不会再想攻击或逃避,而是去接纳它、了解它,这时你会知道这个朋友会对你有什么帮助,此时,它的能量就会被我们吸收,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就变得完整而强大,这样真正的改变就开始了,你会感觉到喜悦、平安、宁静。同时“控制”还是相对的,世界万物中不存在绝对的事物,它也不是束缚、压抑而是引导的意思,控制也不是让我们压抑自己的真实的想法、真实感受。如果是那样的话,从外表看来,我们似乎很坚强,但实际上,那不是我们所说的“自控”,而是“自虐”,这种压抑情绪的状况时间久了会让我们患上心理疾病。那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呢!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在书中提到解决自控力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自控力就必须要涉及到控制思想、控制情绪、控制神经系统、控制行为、控制身体,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持久有效地增强自控力。自控力的缺乏不但是一个艰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谁又不想解决这一问题呢?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一书正是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科学的办法,虽然这本书中所讲述的方法不见得适用每一个人,但最起码这本书所讲内容是适应大众的,我想每一个人在认真研读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第2篇:读《超级自控力》有感

——管好自己才能成功

初小部 柴源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指一个人对个人感情、欲望、冲动的自我控制。 很多时候,你努力成为大家所期待的那个你,你独立勇敢,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不会半途而废,从不轻易放弃;我们总是擅长处理那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但独自面对冲动、恐惧、嫉妒这些情绪时,你是否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处理?想起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中提到过,我们都被教育,在摔倒的时候要自己站起来,处理摔伤的膝盖,却没学过如何处理因为摔倒而造成的心理不适。选择这本书,也是想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好好与之相处,恰当处理。从而在孩子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引导帮助他们,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

一、自我掌控从自我认知开始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第一种是与自己纵向比较,第二种是与他人横向比较。与自己纵向比价,意味着把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期望的未来的自己三者进行比较。对比结果从而发现差距、与他人横向比较,我们拿来比较的部分,应该是后天通过改变可以获得的。至于认识自我,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

1、正确认识你的情绪

认识自己的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部分,关注三个“我”;即“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要做到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进行客观评价。

2、自省,看清墨镜中的自己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来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控制负面情绪,从而看清自己,提高修养。

3、坚守你的内心世界

面对不同的的言论,保有一份理智的自信,不迷信于大师的言论,不盲从于身边朋友的鼓励,坚守自己的内心难能可贵。

4、修剪你的欲望

我们必须肯定欲望的存在,但要掌握欲望的“度”;要如何修剪欲望,首先要懂得一个道理:很多东西不一定要拥有,欣赏就很好。当欲望的小苗生出果实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摘掉一些,确保最重要的得以实现,而不是不懂节制,想要太多。

二、掌握情绪的开关

情绪化会削弱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影响理性判断,甚至直接毁掉我们的幸福。

1、给负面情绪一个正当出口

有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学会倾诉,降低心理压力,找到精神慰藉。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会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给自己带来好心情。理性哭泣,再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大哭一场同样是不错的方法。要勇于正视负面情绪,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进行排解。

2、不抱怨的人生

试着去记录自己抱怨的次数和事情,一天下来,你会发现,都是琐碎无意义的小事。抱怨对自身情绪有着很强烈的负面感染力,会影响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要时刻记住几句话,“你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也没自己想的那么优秀”、“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理所当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不抱怨生活,生活自然不会亏待你”

3、嫉妒其实不可怕

嫉妒情绪是焦虑、自卑、愤怒等情绪的集合。充满着邪恶的能量,但如果合理利用,将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扩建内心的蓄水池,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适时地开闸泄水,发泄情绪;化嫉妒为动力。

三、破译快乐密码,做自我情绪的总导演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胜负不分。去做自己情绪的掌舵人,点亮内心的明灯。

1、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就美好人生

建立积极地心理暗示,赞美周围的人和事,会传递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不良的心理暗示;凡事多想好处,怀揣一颗善意的心。

2、行动改变命运

行动比思考更有力量。我们要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果断做出决定,为自己制定计划,养成早期的习惯,发现自己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想到之后就马上去做,相信行动更有力量。打败拖延症。

四、玩转情绪操纵术

拥有良好的自控力,能正确观察,正确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评价和表达。用各种方式去调动对方的情绪,使积极情绪发挥正面力量。

1、情绪可以传染,愤怒可以遏制

所谓的情绪传染,更多是一种形容,但是情绪的确会相互影响。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愤怒会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

2、不计得失,才能一身轻松

得失顺其自然,让生命顺其自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能容,所以海才有了博大的胸怀,但是比海还大的是人的胸怀,让一团和气置于心间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就比海还要宽广。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快乐轻松才是最高的宗旨,千万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得失之上,而错过人生最美好的风景。不管公事还是私事,不要计较得失,自有公论为你辩白。不要计较职务高低、金钱多少,快乐无忧最好。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发雷霆,大伤和气,让生活变得沉重。不要把自己出卖给没有意义的蝇头小利,让自己变得郁郁寡欢,沉重不堪。不要因别人的言语不周,而辗转反侧,百思不解,怀恨在心,多一点儿大度,多一点儿和气,自然烟消云散。

第3篇:读《自控力》后有感1500字

作者:代晓琳

院系:涉外法政学院外交学

班级:17040

5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读《自控力》。本书以问题引发思考,再随之论证给予科学性回答。作者麦格尼格尔运用精神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意志力科学"这门课程。很快,这门课程成为学院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教学评价称这门课可以改变人生。本书以科学的见解,使人们信服,有利于改善个人无奈的现状,摆脱烦恼的纠缠。告知你种种行为的原理、失败的原因,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为何发生,认识到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从而更愿意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跟随书中所阐述的理论,有意识地解决自身问题。在此,我就本书发表一下浅薄的见解。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存在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中我也被拖延的毛病深受困扰。有很多人是手机控、电脑控(也称低头族),也有很多人存在酗酒、抽烟等问题,他们有的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害处,有的能够意识到;但难以改变现状。而这本书正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历史上人类心理发展的结论 ,从本质上解释行为,以及提出周期性建议来改变人的行为。书中部分实验都是理想实验,研究范围太广,人类世界较为复杂,外界影响因素众多。于是难以在人类世界中做这些实验。作者就构造理想模型,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实验,趣味性强,这使我很感兴趣,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引导走,而不是那种自我逼迫的感觉。

有时候道理人们都懂,但是行动起来却很困难,这也是有些人一直处于肥胖状态的原因之一。本书不是像其他心理指导书籍一样——只提供文字引导,鼓舞人们改变;更可以说是一本教材,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科学性。虽然它所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它确实是人们用来进一步了解"意志力科学"的素材。对于人们自控力的薄弱,它反对强制疗法,反而支持有效地利用自我欲望,将一些负面情绪转化成实现目标的动力。它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自控力,以及如何运用它,它更是向读者解释:在研究此类问题时,应该采用哪些科学方法;以此帮助读者建立科学思考模式。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在一些事物面前,很多人难以抑制住内心的冲动。本文通过举例子,提问题来告知人们如何正确且有效地抑制住冲动。正如它所说"自控力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偏离目标,又不断把注意力收回来".本书建议通过一些锻炼改善意志力,提升与自控力有关的一切生理指标,提醒人们:要想在需要"说不"的时候"说不",在需要"说好"的时候"说好",你还得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你面对诱惑和拖延症的时候,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

文中提到: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做"、"我想要"这三种力量。这让我想到,人们有时候后悔地说,我错过了许多本应该坐的事情,许多事情令我们叹息的并不是我们没有尝试,而是我们无法坚持到底,"我要做"是一种力量。面对诱惑,我们会给自己找出千百条理由告诉自己不去拒绝,虽然明知道下一秒就会后悔,"我不要做"就是抵御诱惑的法门。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对要做和不要做的事情才有更深的体会。这就是"我想做"的力量

现在我上了大学,站在新起点,我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把兴趣作动力,一点一点完成我想要做的,所以我选择阅读这本书,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想教会我什么,而我又能从其中学会多少。书在最后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那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敢于直面挑战,才能得到主动的自由自在;贪图一时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控制自己才是明智的善待自己。大学生活中同样也有许多诱惑,看完这本书,我相信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能更加明白自己的行为,从而找出个人性格的缺陷;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追求真正的自由!

第4篇:《自控力》读书心得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教程)》的读书心得

-刘华

在寒假期间读了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一书后,心中感触颇多。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术,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此处所说的坚韧不拔之志不正是顽强的自控力吗?身处这个复杂的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像古今中外的那些名人一样,抵制诱惑才能走的更远。所以自控力就是制胜的关键了。

放眼社会,普遍存在购物狂,低头族,减肥控,月光族,工作狂,抽烟,酗酒等问题,而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希望能通过此书有所改变。

在读此书之前,我对自控力的理解就是人脑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行为的能力。可是,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意志力实际上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的集合。它们协同努力,让自身变得更加完美。

书中提出意志极限损耗极限理论,说明了意志力如同肌肉一样有极限的,人的一天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只有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才有力量克服冲动。所以他建议我们在意志力旺盛时期处理繁冗事物,避免在意志力薄弱处理这类事物大量消耗意志力,因为使用意志力也会消耗能量的。正是如此,教授才建议说不必时时克制,事事克制,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另外,想必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诗吧。我自己也深陷于向明天借账的困惑中。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定,还会影响我们究竟会不会按自己说的做。这也是拖延症的症结所在,总是一天拖一天,直至最后关头。心理学家也证明,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空闲时间。其实明天与今天是一样的,但因为想着下一次会做,或是下一次会有某些改变,人们往往会在今日放纵自我。所以为了克服这种明日复明日的心态,凯利教授建议我们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行为本身。

总之,读了此书后,我对意志力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是成功的保障。爱迪生曾说过“生活中许多失败,都是因为人们决定放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此接近成功”。在书中的那些事例中很多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许多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看到他们能够战胜自己,对自己也有了更大的自信。我也相信,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锻炼自我,我也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第5篇:读《游戏力》有感

无处不在的游戏之力

----读《游戏力》有感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粘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也在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1. 去看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需求。

我们经常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他们内心深处所掩盖的痛苦;或者,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痛苦,但自己却无能为力。“你是讨厌鬼”这句话,其实是“我喜欢你”的小孩版本,孩子之所以说我讨厌你,是因为直接表达“我好害怕,我需要你”显得太软弱了。当孩子对他人言语恶劣时,他们通常传递的是这样的信号:我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而表面上他们可能会拒绝我们的爱,而我们必须坚持到底,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确实被深爱着。 写观察镜要求我们回看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想一想孩子这些话背后的需要,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他需要什么?语言越恶劣,说明内心更痛苦。他用语言伤害你,同时更是给自己划刀子。柚子经常会在发脾气时拒绝我的拥抱,可是有好多次,我都不顾他的推打,坚持让自己平和,坚定的抱住了他,他常常都能安静下来,事后我再问他,你生气的时候说不要妈妈抱,可我感觉抱着你之后你的感觉好了一些,下次如果你还说不要抱不让抱还打我,我怎么办。柚子说,我说不要抱你也得抱我,你抱着我我就会好起来的。

2. 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结,让孩子表达情绪。

看到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那我们下面能做什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孩子所发泄的情绪,跟游戏毫无关系,他是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出来,所以重点放在以嬉戏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游戏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实验,暂时放下现实空间和真实社会中的规则与限制。这些游戏不仅仅是利用了逆反心理而已,甚至也不只是为了把孩子的叛逆行为引向正途。假装进攻的游戏,真正的结果却可以重建联结,表达情感。游戏在日常的互动中,不仅让爱得到了表达,也使引导孩子的工作得以进行,并自然地弥补了哪些稍早发生的冲突和不愉快。

3. 游戏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一件事情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孩子快乐吗,他们的眼睛里有亮光吗?快乐笑声是评价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所以,一天当中有这么一段时间,把其他事放在一边,跟孩子专心的做一些游戏,让孩子主导游戏,跟随孩子: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在必要时,轻推一把,引入重要的主题,让事情变得有趣。每天的最后一个游戏,一定要以笑声或孩子的胜利结尾。这样才能保持孩子对游戏的期待和满足感。非常认同!

4.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如果你因为有情绪而被处罚,又因为表达了情绪而收到更大的处罚,那么就很难从伤痛中恢复,因为你没有机会清除伤痛。过分压抑情绪的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我们会有一段时间不停的发脾气,也跟孩子一样,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用强硬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但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让孩子自然的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者喋喋不休的问问题和指手画脚的出主意。冷却自己:在采取行动前,试着数到十,暂时休息一下,等待事情自然平息,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与其他父母交流等。

5. 为我们自己充电

坏情绪来临时,轮到我们了,该我们去找人倾诉,把杯子蓄满。找一个倾听者:这个人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倾听者要做的:不管你是哭,是笑,还是气得发抖,他都能坚持倾听,不会劝倾诉者把情绪收回去。换位思考,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倾听者,那孩子需要的妈妈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一定希望妈妈能够尊重他,认真听他说话,但是不指手画脚的教导。如果是这样,他们感觉一定很好。我们需要倾诉,揭开心中那些为人父母的痛苦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可能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难以启齿,但我们可以与其他父母相互倾诉。好的倾听方式包括依次轮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泄漏别人的秘密,让别人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而不必担心被批评或者遭到拒绝,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说我也是啊紧接着就谈起自己的事。续杯的方法可以是:找其他人来帮忙照顾孩子,经常出去走走,与其他成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这样你才不会身体疲惫。

用游戏解决具体问题,是我们生活的内容,但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穿透表面,发现并满足孩子的深层需求,才是激发天赋潜能,成就健康人格的根本手段。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去游戏,游戏是我们亲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意识的往游戏中增加一些主动因素,穿透表面的简单的游戏,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这才是我们最想达成的期望。

第6篇:读《扫除力》有感

一起来扫除吧

——读《扫除力》有感

张金涛

回首往事,那时年轻的我总认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未来是多么美好,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今已过而立之年,我的思想和工作态度虽然紧跟企业发展,但工作思路有时也很程序化,创新意识不够清晰;全身的筋骨也似生了锈一般,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还未等结束就已气喘吁吁,技术动作有时也僵硬得像木偶一样,很容易受伤。但当我拿到文学协会会员推荐的《扫除力》一书时,心绪像是用一把清洁刷刷过一般,豁然开朗。

《扫除力》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文字内容不多,还带有一些形象的漫画类的插图,很容易就读完。但其中的道理却很耐人寻味。书中讲述了一些个人情绪、生活、工作状态不佳的人,通过彻底打扫、清理家庭卫生,而带来了生活、工作状态的急转直上的变化,看似神奇得不可思议,实则是在告诉我们,改变由内而外,由小见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思想上的转变。

"扫除",人人都不陌生,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家庭、上学还是工作,卫生清洁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更有着以此为一项专职工作的企业和人员,比如我们蓝翎物业公司。

环境因素与人的精神面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洁的家庭环境令人舒适放松,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人思想清晰、精神振奋,甚至创新思维也会显著提升。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它的卫生状况还会或深或浅地映射到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

如果说企业是员工心灵的港湾,现场的环境则是这个港湾的物质形态,而清洁则是维系这个港湾温馨和睦的日常行为。当今有很多先进企业,把办公与生产环境的整洁作为员工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课程,员工学会了清洁与保持环境是自立自强的开始。

当然,扫除力并不是空穴来风,著名的犯罪学家凯林发现"破窗理论"和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以及2015年蓝翎物业公司提升保洁服务质量"QC"课题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们很幸运,拥有一个舒适的办公与生产环境,因此我们往往也会习以为常,对于怎样保持整洁也常常不以为然。尤其是如今工作节奏加快,身边的环境质量往往会因为太微小而忽略,更有着清扫时做大不做小,做主不做次,做粗不做精,草草了事。扫除、清洁的事小,其实也是员工常态工作习惯的一种直接的表现。我们每名员工都有必要好好体验一下"扫除"的魅力所在,认真做好工作、生活和环境里的扫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为,何以有大为?

我并不是在鼓吹"扫除力"是多么的威力无穷,也不是"扫除风暴"的忠实粉丝。只是当我坐下来认真读《扫除力》这本书的时候,忽然发现,当人们人生步入低谷,事业陷入困境之时,都会急切地寻找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方法,然而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扫除力"这个看似平常、毫不起眼的方法,其实是最根本的方法,它提倡的不只是对家庭、角落等空间的彻底清扫,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清扫,经历一个自省、自察、自勉、自新的过程。我想这才是"扫除力"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人们往往容易把目光投向外部,甚至幻想着有"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殊不知,最需要检查、审视的,是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倦怠"有所警觉,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有所省悟,不妨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扫除"生活中一些负面的因素吧!

最后,让我就用《扫除力》书中的两句话来结束我的感悟吧:

"当一个人心情不佳,烦恼充斥左右的时候,你身边一定有一处最需要扫除的地方等你去扫除;

在单位工作遇到困难,个人业绩每况愈下的时候,我相信也会有一处工作的死角等着你组织去扫除!"

(蓝翎物业 张金涛)

上一篇:申请减免书下一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