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内容

我国在2018年的个税改革引人注目, 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其中, 与大家休戚相关的就是, 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 均切实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支出, 例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医疗支出、房屋贷款等支出扣除在个税缴纳的范围内, 充分考虑到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 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 有利于税制公平, 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现存问题

(一) 专项扣除项目范围偏窄

简而言之, 专项附加扣除的意义是解决人民对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这四个方面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问题, 而上述的四个方面, 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涉及的人群也最多。相较而言, 总体上这四个方面范围很广, 但是, 从实施的细节上来看, 目前的扣除项目仍然局限于某一领域, 而非大多数或全部领域。例如:教育费用,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中并不包括婴幼儿抚养教育 (3岁以下) 这一项, 事实的情况是, 婴幼儿养育是我国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 也占据了较大份额。3岁以下的婴幼儿尚未进入幼儿园, 雇佣看护人员的费用很难被大多数家庭所承受, 这就造成, 家庭中必须由一方辞去工作来照看孩子直至3岁入托, 这又将会从源头上减少家庭的收入。

(二) 专项扣除项目标准过于简单化

在新的管理办法中, 明确规定了有关的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 其中, 仅仅对大病医疗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规定了在其限额内, 根据实际支出进行扣除, 而其他的五个附加扣除的项目并非按实际支出进行扣除, 而是无论个人支出的实际数额是多少, 都统一扣除相同的数额, 规定略显粗糙。采用定额扣除的优点是个人不用对支出的费用进行统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简化了流程, 实际操作起来更容易接受。但是, 在制定管理制度中, 在充分考虑到办理扣除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时, 没有兼顾到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均衡, 例如: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租售房价的差异等。

(三)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主体不科学

《暂行规定》中对老人赡养项目规定, 没有考虑一家庭为单位, 而是以个人为主体实施税前附加扣除, 其中规定了纳税个体只能获得自己父母赡养的专项附加扣除, 这样就与现实中许多家庭的情况相违背。例如: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工作获得收入, 另一方由于特殊原因不参加工作没有收入来源, 事实上表明, 只有一人有收入却要赡养双方的父母, 而赡养双方父母只允许自己父母的赡养费用进行扣除, 而另一方父母赡养的费用无法扣除, 这样就不能完全体现出专项扣除的专业性, 使这类家庭仍然面临着经济负担。

(四) 配套征管措施亟待优化

现阶段, 虽然《暂行规定》已经下发并开始实施, 但是还尚未形成完善的个税征管配套体系, 而且, 新的规定对税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水平要求, 还需要税务人员提高税收征管的意识等。目前, 我国居民的纳税意识不够强, 个税专项抵扣认知不够清晰, 所以, 税务部门必须加大收缴个税的宣传工作, 还必须对内加强税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合理的、高效的个税征管体系, 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行报税缴税。

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对策

(一) 进一步完善专项扣除项目

继续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根本宗旨为指导, 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 切实了解人民的困难与其自身的税收承受能力, 完善专项扣除的项目, 增加项目明细, 确保把减税工作落到实处。可以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适当增加婴幼儿子女抚养与教育支出扣除项目, 助力国家开放二孩政策, 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长久发展。

(二) 实行专项扣除项目标准差别机制与动态机制

为了推进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公平、公正发展, 必须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为基础, 制定出富有地域特色的专项扣除标准差别机制。尽管定额扣除中房租扣除的标准划分较为细致, 其中,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 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但是, 对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高的特大、大型城市来说, 在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的支出等项目的规定并不明确。所以, 可以由国家对专项附加扣除在定额扣除的金额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 也可以考虑由国家总体统筹, 而具体金额由各地相关部门制定机制适当进行浮动。另外, 在《暂行办法》中也提及了适时调整的机制, 这样就有利于我国各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所以, 实行专项扣除项目标准差别机制与动态机制, 才能保证个税收缴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建议可以参考世界上通用的方法, 完善费用扣除的动态调整机制, 实现扣除费用金额与各区域的CPI紧密联系, 建立反应迅速的动态机制。

(三)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专项附加扣除制度

在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中, 有四项是按照家庭为主体进行税前扣除的, 但是仍然有赡养老人和大病医疗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扣除, 所以, 在目前依照我国的国情来看, 相关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以家庭为主体进行纳税申报才可以体现出最大的公平, 所以, 在赡养老人扣除项目中, 应该充分照顾到夫妻双方只有一人可以获得收入的情况, 允许一人收入税前扣除双方老人赡养费用。

(四) 优化配套征管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税务工作也应加速信息化建设, 构建起一套税务申报、办理等业务系统, 一方面, 可以简化相关业务的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还可以实现各类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信息数据的共享, 这样一来, 减少了纳税人在办理相关业务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 还能够使税务部门获取个人收入信息, 以及教育需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发生情况, 避免纳税人虚报漏报的现象发生。

摘要:2018年第四季度, 国务院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出台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 显示出我国开始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深入改革意图, 同时, 也将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革新。本文通过表述该办法的主要内容, 提出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探讨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专项附加,个人所得税,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勇, 李超, 魏亚飞.基于公平视角下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研究[J].财政监督, 2019 (5) .

[2] 涂永继.关于新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分析及探索[J].时代金融, 2019 (2) .

上一篇: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下一篇: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