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精选8篇)

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 篇1

教科系10级小学教育7班

李婷

古人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气香,即与之化矣。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没有白选这门选修课,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双重美的形象,是一个任何人看见都为之精神振奋的形象,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大学形象,老师您的出现为我们能够成功塑造自己形象和礼仪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个人形象设计二是社交礼仪。上了这门课后,我知道了个人形象在社交生活和个人事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象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告和名片,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形象资本,树立形象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塑造自我的好形象,并充分运用形象这个好武器去开拓和创造自己辉煌的事业和完美的人生。每个人自身的形象特征各有不同,有自然、古典、戏剧、前卫、优雅、浪漫之分。形象是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的具体表现,并以此引起他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形象让他人认识自己,而周围的人也会通过这种形象对你做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判断。这种形象不仅包括人的外貌与装扮而且还包括言谈、举止、表情、姿势等能够反映人的内在本质的内容。

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是美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科学而理性地找到自己的美丽规律,对自己进行形象设计并沿着这个规律装扮自己,让自己的形象给人以舒服,美丽的感觉,一个人通过科学的方式用形象唤起了周围人对她的美好感觉,她可以完全自信地给自己打100分甚至更多。人们是通过我们的穿戴来试图猜测我们身后那些无法直接表现出来的东西,进而来判断每个人的价值。形象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适合个人的发型,化妆和服饰,同时也包括内在的性格外在表现,如气质、举止、谈吐、生活习惯等等。一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折射出他的素质修养品行,都将影响到别人。每个人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亲切善良,聪慧正直,才学渊博的印象,所以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争取在表现自己的魅力中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课堂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上课讲的各种各样的案例。我们目前虽然在校园的庇护下成长,但终究要走到社会上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洗礼。所以这门课程给予了我们很多职场上的启示。我们身为大学生,注重个人形象能塑造是对我们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世纪。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一种头脑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较强的应变能力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筹码,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对个人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外兼修”的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人生重大的转折,那就是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从校园到社会,不仅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社会角色也在进行转换,理所当然,个人形象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环境发生了改变,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选人标准,文凭已不再是万能的敲门砖,而聪慧、灵敏,勇于进取和成熟、睿智、精明干练、富有开拓精神的形象特征成为当今雇主所共有的心理期待。因此,硬软件两者兼得才是当今聪明人会做的选择。

另一个部分就是社交礼仪了,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服饰礼仪,饮食餐桌礼仪,电话礼仪,介绍礼仪、名片礼仪等。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社交礼仪。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社交礼仪课让我收获颇丰:我学会了怎样正确的鼓掌、挥手再见,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在之后的课程里从怎样坐、立、行,手放在那里脚该怎么放,仪容、着装、举止,到交谈、餐饮,再到怎么作自我介绍,怎样去介绍他人,怎样交换名片,打电话应该要注意什么等等。经过一学期的社交礼仪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许多。非常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栽培。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我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修养,如何吃西餐才不致失礼,餐桌上如何就坐,怎样介绍他人才不至于失礼节,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更使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的核心是给人舒适和尊重:桌位要有主次,介绍要有先后,穿衣要分场合,送礼要有讲究„„让他人感到舒适,感到被尊重。在每一次课堂上,我都认真聆听.我相信在课堂上积累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也可能是指向我成功彼岸的指南针。

通过大学的窗口,慢慢的开始接触社会,开始有很多的社交活动,而学习不该停止。社会有学问,文明有礼仪,也许当我们无意的文明举动给我们收获或不切合场合的言语让我们尴尬难解时,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礼仪的规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这些就是我应该再以后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尤其的注意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过群居生活就应该学会交往,学会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规则,才能再纷繁复杂的社交中赢得立足之地。

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 篇2

目前, 中国的教育体系尚没有对学生的“形象礼仪”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使得学生毕业后应聘就业时总是对自己的形象信心不足。这对学生本人的事业发展和国家大业的发展构成了阻碍。

一、学生时代普及个人形象礼仪审美教育的意义

人常说“一个人的成功=努力+机遇”, 但是在当今快节奏、高效应的社会竞争中, 个人的“形象”因素也是日趋突显、不容忽视的。拥有良好形象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自信, 比较容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好感;毕业后也敢于在应聘场上展现自己, 较容易把握应聘、职场中的主动;其所在学校、社团和企业, 也都因他的存在而增色不少……在里便构成了一个记性循环, 其根源就来自于自信。自信从何而来?尤其是其与一个人的“形象”存在了哪些关联?这都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思索的问题。

首先, “好形象”不完全等于“天生丽质”。

“天生丽质”不足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形象的好坏, 每个人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意味以及后天的培养和修炼收效反而更加直接和明显, 在社会竞争中优势也会越显著。

进而, “好形象”由内而发。

拥有乐观、积极、阳光、友善心态的人, 在穿衣打扮、言行举止上也会流露出相对正态的表现;反之拥有悲观、消极、晦暗、敌对心态的人, 则会流露出相对逆反的行径。因而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 首先要从自身内在气质、修养、素质等方面着手打造, 更多的导入正确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对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人生的成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 “好形象”表现于外。

“第一印象”无疑与我们每个人的外表、装扮息息相关, 主要包括“服装要素”、“化妆要素”、“发型要素”和“礼仪要素”, 等等。以上要素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一定是与其学识、修养、见识和观念等内因相协调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定位和职业就会有怎样的外形定位, 有怎样的外形定位为就会预示出怎样的人生发展趋势。所以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都可以通过对方的外在形象大致判断出其人品和能力, 这是因为其中存在着内外和因果关系在里面的。一个忽略自己外形包装的有志青年, 他的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必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离成功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而现实情况还是比以上分析乐观一些的, 现代人往往已经意识到民“好形象”与“好命运”之间的必然关联, 只是在具体实施中不得方法, 有时还会弄巧成拙。一个人的“形象工程”是新的历史时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将个人形象设计能力列入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

二、学生时代普及个人形象礼仪审美教育的方法

1. 学习现代形象礼仪体系

现代形象设计 (Image Design) 就一个新兴的学科, 起源于上世纪中叶的欧美国家, 当时美、英等发达国家, 社会各阶层对自身的信誉都十分看重, 为此工商企业界及政界人士纷纷有意识地去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个人形象就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亚洲最先吸纳该思想和理论的是日本等发达国家, 并将其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 形成了一套适合亚洲人肤色、身材的“个人形象设计分析系统”, 该系统分为“个人色彩规律分析系统”和“个人服饰风格系统”两大体系, 同时又将男女分别细致加以了分析, 目前在亚洲地区广泛适用。在日本, 个人形象礼仪被视为学生步入社会前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融入了基础教学体系, 在日本社会得到了普及。

“个人形象设计分析系统”进入中国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到今天已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经普及应用和适应性发展, 其教育体系已经相对完善, 得到了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可;其从业人员经发展壮大也已初具规模, 但理念基础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现在形象设计技术相对紧俏, 学习费用和服务费用长期以来居高不下, 所以很难达到人民大众的广泛受益。我尚个人形象设计专业尚初级发展水平。

2. 秉承中国优良传统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大国”的美誉, 中华民族的“华”字其本意就是指古人身上华丽的衣衫, 古代中国服饰一向都是款式多样、工艺精良、异彩纷呈而著称。同时中国古代服饰内涵丰富、制度完善、等级森严, 一些服装的贵色、纹样、饰物及形制是供专属阶级所独享, 官员胸前的补丁和头上的顶戴花翎是区分其文武和级别的标志, 黎民百姓之中通过服饰、发型也可区分出高低、贵贱、尊卑。

到了近代由于战乱和政治变革等因素, 社会制度和礼仪规范已今非昔比,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在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 与时俱进的发展适应时代形势、与国际相接轨的新的形象礼仪规模, 展示新中国华人的新风采。

3. 融入基础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普及必修课程, 包括政治、外语、计算机等。形象礼仪作为现代商务、政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要素质和基本行为规范, 十分有必要在全民范围内全面普及, 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形象, 与其与日俱增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相吻合。小学、中学阶段应着重人格内涵和行为规范培养;高等教育阶段则更多的着重商务礼仪的指导、形象观念的确立和造型技巧的应用, 等等。在不同的教育时期合理地把握契机,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导入正确的形象礼仪思想和具体方法, 为学生就业增加自信, 为日后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结论:

“形象礼仪”是国际商务、政治交往的统一行为规范, 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重要性与时俱进, 全球国际一体化的势头势不可当。此时人们应该认清形势, 即时将“形象礼仪”课程融入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来, 为提升国民的整体形象和未来国运发展开发挥自己应有的做作用。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大国”的美誉, 忠孝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如今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国际商务礼仪是新时期下国际竞争的基本行为准则。在目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做些什么, 怎么做?这是值得我个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学生为什么要加强个人形象礼仪教育及怎样加强的问题进行, 旨在引起我国教育系统的充分重视, 为学生个人事业和国家大业的发展奠基助力。

关键词:形象,礼仪,学生时代,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形象规律教程, 西蔓色研中心著, 2004.4,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西蔓美丽观点, 2009.4, 中信出版社;

[3].知书亦须达礼——论开展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徐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09期;

高职学生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设计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商务礼仪;职业形象;设计;服饰;仪态;语言

1、前言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如何扩大就业范围,实现对市场和企业的广泛适应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关键,高职院校和学生都要有危机意识和长远目标,要看到素质和能力对市场选择的重要性,要将教育教学和成长发展都统一到为社会服务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上。从发展和当前社会来看,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商务礼仪的高职院校学生无疑会有独特的竞争力,职业形象的建立可以使学生迅速实现职业身份的转化,而商务礼仪的掌握无疑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交际和商务活动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应该将职业形象设计工作作为重点,加速商务礼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达到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和素质的全面保障。

2、职业形象设计的概念

职业形象是职业人员从事本项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特征、气质,这种职业形象可以表现出专业的身份和仪表,在展示人格魅力的同时表现出职业的特点。而职业形象设计就是将职业形象的构成元素、管理理论、养成方法和设计理论进行整合,通过系统性设计和习惯养成使被设计者能够从职业气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达到职业的需求,进而达到辅助职业发展,展示职业者特质,增长成功潜力的目的。现代的职业形象设计还包括职业思想的渗透、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职业文化的培养等方面,是从思想、文化、制度等全方位对职业者进行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系统性的设计。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的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在学习阶段就应该开展职业形象设计的教学,这不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不断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设计的引导和教育,以不断完善的职业形象设计理念,达到对职业形象设计更进一步地深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之中。

3.1合理定位职业形象设计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形象设计教学时应该主动把握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来实现对个人特点和优势的把握,要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弱点,看到社会和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职业形象设计的出发点。

3.2建立“第一印象”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面临社会和企业实际任然属于“白纸”,想要打开社会的大门,获得企业的认可就必须通过有效地沟通,而沟通和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将职业形象设计工作结合如何成功建立“第一印象”作为重点,通过短短一两分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交流来传递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表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为了的发展,总之,以健康、自信的表现来迎接社会和企业对自身“第一次”地考验。

3.3职业终身规划战略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观念,要在设计教学中体现出职业终身发展的规划战略。要将职业规划设计与营销学、广告学、心理学、美学等不同门类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实现终身的规划,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实现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和商务礼仪的关系

4.1服饰礼仪与职业形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参加面试和进入职场之初,应该了解服饰选择和搭配的技巧,学习服饰礼仪,为顺利开展工作做足准备。同时服饰礼仪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形象,起到对企业文化和行业理念的认同感,进而达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2仪态礼仪与职业形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面试时应该更为主动,要采用积极的态度回应企业和面试官员,留给面试主考官一个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充满自信的印象。面试过程中,站立时应挺胸收腹、稳重挺拔,入座时动作轻缓、身体端正、手脚放置规范,行走时平稳从容、步伐均匀,全身姿态灵活而不轻浮,庄重而不呆滞,给面试官职业成熟和职业发展的良好感觉。

4.3语言礼仪与职业形象

礼仪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读礼仪,可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语言是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重要载体,恰当地运用语言礼仪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在面试求职中占得先机。比如问候语、应答语、道歉语、致谢语、道别语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和准确地运用称呼礼仪能为沟通营造良好的氛围,见面的问候和招呼应照顾到面试过程的每一个人,包括主考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也包括一起参加面试的其他面试者。认真倾听是语言礼仪的重要内容,谈话时要尽量避免打断别人,听取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时要及时回应,对谈话者的观点尽量认同有助建立和谐的关系。高职院校学生还应该掌握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如遵时守约,准时到达,独自前往,不结伴而行,面试全程关闭手机等等,都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面试形象和职业形象。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应该通过职业形象设计来实现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同时也应该通过合理的商务礼仪来扩大企业和社会的接受度,当前应该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形象设计教学和商务礼仪教学列为重点内容,通过全面学习和重点掌握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应对就业的能力和仔细,时期从容应对各种商务和社交场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原.浅析高校开展“职业形象设计”教育的战略优势[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北,2009(06)

[2]张维君.成功背后的哲学:浅谈职业形象的塑造[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05(05)

[3]毕延廷.青年学生:软实力决定就业竞争力[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09)

[4]徐静,吴蕴慧.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秘书礼仪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5]李家智.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1)

基金项目

※此论文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商务礼仪对职业形象影响的研究》科研成果。

仪表礼仪:如何提升个人礼仪形象 篇4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良好的外在形象(先天和后天),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积极的意识形态。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礼仪:

从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标准做法。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那么,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一、律己。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二、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三、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四、平等。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五、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六、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七、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不可以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如何塑造个人礼仪形象 篇5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端庄大方”这两个词就足以诠释我对个人礼仪形象的观点。那要做到“端庄大方”我认为需要在两个大方面做工作。一是:感官方面二是:内涵方面 感官即是:看的到,听得到的,闻得到的,触得到的。

对于要在感官方面提升礼仪形象,就要在梳妆,服饰,动作,语气,表情几个方面来着重提升。

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最打动人的方面就是表情,动作和语气。在和人交谈中表情自然,眼睛注视着对方。也要多微笑,微笑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感。言谈举止要开朗热情大方,要有亲和力。坐,走,站。都要合乎基本要求。挺胸抬头,精神些。要表现的更自然一些,大忌就是不要表现的很虚假做作。虚假做作是最容易让别人感觉到的,也是最反感的。

其次就是着装打扮方面,尽量简单干净就可以,如果打扮的太过妖艳会有种高傲冷酷的气势,会给人一种很难接近的感觉。还有就是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地衣服。穿着简洁,讲究卫生。像我们实习的话在殡仪馆就不能披头散发,染指甲,穿亮色的衣服。

个人形象礼仪(仪容仪表)教案 篇6

单元一 仪容仪表礼仪

李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错,人既朴实又勤快,在业务人员中学历又高,领导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可是他做了销售代表半年多了,业绩总是没有得到提升。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原来,发现他是个不爱修边幅的人,喜欢留着长指甲,指甲里经常藏着很多“东西”。脖子上的白衣领常常有一圈黑色的痕迹。他喜欢吃大葱、大蒜之类的刺激性的食物。

请从礼仪角度分析小李业绩为什么上不去的原因?

《能成功搭车?》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分别让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打扮入时、妆容精致的漂亮女郎,一位面部干净、戴金丝眼镜的青年学者,一位留着怪异头发、脸上脏兮兮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发现,四个人当中,搭车的成功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漂亮女郎、青年学者、中年妇女、邋遢男青年。其中,“邋遢男”尝试了几十次,只成功了一次。

点评: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不仅仅是以貌取人的问题,而是第一印象管理问题。

个人形象礼仪

◆首象要也。第一印象,永久的印象,只有6秒钟。

◆有人这样说过:“永远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改变一个人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形象比你的文凭更重要。

形象决定价值,一个良好的形象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个人礼仪的基本原则 三应原则:应事、应己、应制

修饰避人原则:不可在他人面前毫无顾忌地进行“某些”自我形象的维护、修饰动作,而应避开他人耳目到“幕后”进行。不在他人面前整理衣服; 不在他人面前化妆打扮; 不在他人面前做“小动作”; 礼貌处理无法控制的修饰行为。

仪容:

一般指人的容貌。它包括发式、面容、脸色等状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朝气与活力,是传达给接触对象感官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仪容美的基本要素:貌美、发美、肌肤美

面部:面部是交往时第一眼注意的地方。眼睛:清洁、修眉、眼睛 耳朵:卫生、耳毛 鼻子:清洁、鼻毛 嘴巴:护理、异响、胡须 脖颈:清洁

1、坚持洗澡、洗头、洗脸 洗澡:

可以除去身上的尘土、油垢和汗味,并且使人精神焕发。有可能的话要常洗澡,至少也要坚持每星期洗一次。在参加重大礼仪活动之前还要加洗一次。洗头: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因为人们的发型多有不同,故此它颇受他人的关注。只有经常坚持洗头,方可确保头等不粘连,不板结,无发屑,无汗馊气味。通常至少要三人左右洗一次头。洗脸:

若脸上常有灰尘、污垢、泪痕或汤渍,难免会让人觉得此人又懒又脏,所以除了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洗脸之外,只要有必要、有可能,随时随地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洗脸净面。

2、去除分泌物 眼角分泌物:

它给人的印象很不雅,所以应经常及时地将其清除;戴眼镜者还应注意,眼镜片上的多余物也要及时擦除。鼻孔分泌物:

在外出上班或出席正式活动之前,要检查一下鼻孔内有无鼻涕,若有要及早清除。口部的多余物:

指口角周围沉积的唾液、飞沫、食物残渣和牙缝间的牙垢,他们他们看起来让人作呕,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3、定时剃须

除了具有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者之外,男性商务人员等不宜蓄留胡须,因为在交际场合它显得不清洁,还对交往对象不尊重,因此男性最好每天坚持剃一次胡须,绝对不可以胡子拉碴地上班或会面。此外还要注意经常检查和修剪“鼻毛”,在人际交往中,偶尔有一两根鼻毛黑乎乎地“外出”,是很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保持手部卫生 手掌:洗涤、指甲、死皮、伤残 肩膀:正式场合不易裸露 汗毛:腋毛的处理 手被称为人的第二张脸。

★每个人的身上,手是与外界进行直接接触最多的一个部位,它最容易沾染脏东西,所以必须首先勤洗手,除饭前、便后外,还要在一切应当有必要对其讲究一下卫生的时候。★还要常剪手指甲,绝不要留长指甲,因为它不符合和商务人员等的身份,还会藏污纳垢,给人不讲卫生的印象。

★手指甲的长度以不长过手指指尖为宜。

5、注意口腔卫生

■坚持每天刷牙,消除口腔异味,维护口腔卫生,是非常必要的。

■有可能的话,在吃完每顿饭以后都要刷一次牙。切勿用以水漱口和咀嚼 一类无效的方法来替代刷牙。

■还要养成平时不吃生蒜、生葱和韭菜一类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的良好习惯。

6、保持头发整洁 清洗头发:

除了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头发定期清洗,并且坚持不懈。一般认为,每周至少应当对自己的头发清洗两三次。修剪头发:

与清洗头发一样,修剪头发同样需要定期进行,并且持之以恒。在正常情况之下,通常应当没半个月左右修剪一次自己的头发。至少,也要确保每个月修剪头发一次。梳理头发:

梳理头发是每天必做之事,而且往往应当不止一次。按照常规,在下述情况皆应自觉梳理一下自己的头发。一是出门上班前,二是换装上岗前,三是摘下帽子时,四是下班回家时,五是其他必要时。

在梳理自己的头发时,还有三点应予注意:

一是梳理头发不宜当众进行。作为私人事务,梳理头发时应当避开外人。

二是梳理头发不宜直接下手,最好随身携带一把发梳,以便必要时梳理头发之用。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以手指去代替发梳。

三是断发头屑不宜随手乱扔。梳理头发时,难免会产生少许断发、头屑等。信手乱扔,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仪表:

即人的外表,包括容貌、举止、姿态、风度等。在政务、商务、事务及社交场合,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审美趣味。如果说,人的长相天生、身材长短难以变更,而服饰却是可以变化的。整洁美观的服饰是人们能用以改变自己或烘托自己的最好、使用最频繁的“武器”,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武器来“武器”自己。

仪表应该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其总体要求基本上可以概括为48个字: 容貌端正,举止大方; 端庄稳重,不卑不亢; 态度和蔼,待人诚恳; 服饰庄重,整洁挺括; 打扮得体,淡妆素抹; 训练有素、言行恰当。

着装

服饰,狭义的概念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广义地说,指衣服及其装饰。而其装饰又包括与衣服分开的装饰用品,如领带、胸针、眼镜和手表之类的饰物。

(一)着装的原则

(二)着装的三项注意

(三)男士西装的选择与穿着

(四)女士服装的穿着

(五)服装的饰物佩戴

(一)着装的原则 “TPO”原则

 Time 时间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应穿 不同的服装。

 Place 地点

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社交场面,着装要 有所不同。

 Object 对象

不同的身份、职业、年龄、肤色、形体应着 装和谐。

一、服装的款式

(一)常见服装的款式

1、职业装

2、休闲装

3、运动装

4、礼服

二、服装的色彩 基本原则:三色原则

1、同色搭配

宜掌握上淡下深、上明下暗原则。

2、相似色搭配

相似色搭配时,两个色的明度、纯度要错开。

3、主色搭配

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基调和主色,相配于各种颜色,互相陪衬。

(二)着装的三项注意

1、注意协调

所谓穿着的协调,是指一个人的穿着要与他的年龄、体形、职业和所处的场合吻合,表现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能给人以美感。首先,穿着要和年龄相协调。其次,穿着要与体形相协调。再次,穿着要和职业相协调。最后,穿着要和环境相协调。

2、注意色彩

色彩,是服装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印象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服装穿着成败的关键所在。色彩对他人的刺激最快速,最强烈,最深刻,所以被称为:“服装之第一可视物”。

对一般人而言,在服装的色彩上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掌握色彩的特性,色彩的搭配,以及正装色彩的选择这三个方面。首先,色彩的特性。

色彩具有冷暖、轻重、缩扩等特性。其次,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有统一法、对比法、呼应法。再次,正装的色彩。

3、注意场合

所谓穿着要注意场合,是说要根据不同场合来进行着装。这里主要介绍喜庆欢乐场合、隆重庄严的场合、华丽高雅场合和悲伤肃穆的场合的穿着要求。

●喜庆欢乐的场合包括庆祝会、欢乐会、生日、婚日纪念活动、婚礼聚会等。女士可以穿得色彩鲜艳、丰富一些,款式也可以新颖一些,以烘托活跃欢乐的气氛。男士可以穿白色或其他浅色西装、花色漂亮醒目的领带,以表示男士轻松愉快的心情。●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开幕闭幕式、签字仪式、出席重要的或高层次会议、重要的会见活动、新闻发布会等。男士们应西装革履,正规、配套、整齐、洁净、一丝不苟。女士应穿上套装或较为素雅端庄的连衣裙,体现职业女士在正规场合的风范。

●悲伤肃穆的场合,如葬礼等。男士可以穿黑色或深色西装配白衬衣、黑领带;女士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不用鲜艳的花手绢,全身衣装是深色或素色。使外表的肃穆与内心的沉痛协调统一起来。

●华丽高雅的场合,多半为晚上举办的正式社交活动,如正式宴会、酒会、招待会、舞会、音乐会等。在这种场合女士可以穿连衣长裙、套裙,面料要华丽,质地要好,色彩应单纯(最好为单色)。服装可以有花边装饰,也可以用胸针、项链、耳环、漂亮的坤包点缀。男士们穿着深色西服,从头到脚修饰一新,就可以步入华丽高雅的场合。

(三)男士西装的选择与穿着 西服的穿法 1)合身:

肩宽:垫肩比自身的肩宽一点;

胸围:穿一件薄的羊毛衫为正好适合;

衣长:在手的虎口关节处,盖过臀部4/5;

裤长:鞋跟的2/3;

2)衬衫的衣领和袖口应多出西装的1.5CM; 3)衬衫颜色为白色或浅色; 4)男士的裤子应有裤缝; 5)西服的口袋不能放东西; 6)钥匙不能挂在裤袋上。西服礼规 “三色原则”:

即西服套装,衬衫,领带,腰带,鞋袜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颜色。

“三一定律”:

鞋子、腰带、公文包应为同一颜色。

“三个禁忌”:

商标未拆,穿夹克、短袖衫时打领带,穿西装配白袜或尼龙丝袜。商务着装三色

正装西服的色彩宜选择深色,并且上衣和裤子宜为同色。一般情况下,深蓝色、灰色是正装西服色彩的最佳选择。黑色的西服套装,则适用于社交场合,主要充当礼服之用。

西服宜与长袖衬衫搭配,穿西服时最好别穿汗衫、羊毛衫,尤其别穿多件羊毛衫;在重要场合,最好穿深色尤其是黑色的皮鞋、深色尤其是黑色的袜子。西服扣子系法

△ 穿双排扣西服上衣时,所有衣扣均应系上。△ 穿单排扣西服上衣时,起身站立后应系扣;

就座之后则可解开衣扣。△ 穿单排两粒扣西服上衣时,应系上面一粒衣扣。

△ 穿单排三粒或更多纽扣的西服上衣时,其最下面一粒衣扣与最上面一粒衣扣均可不系。△ 单排扣西服上衣最下面的一粒衣扣,一般都是不必系上的。

(四)女士服装的穿着

女士服装应讲究配套,款式较简洁,色彩较单纯,以充分表现出女士的精明强干,落落大方。—女士西装 —女士连衣裙 —女士旗袍

—职业女性的着装风格

(五)服装的饰物佩带

一、饰品佩戴原则 一是以少为佳。

通常限制三种以内,而且每一种不多于两件。二是同质同色。

即质地(材料)、款式、色彩要协调。三是符合习俗。

即与当时、当地习俗一致。四是注意搭配。

要与自己的身份地位、衣着穿戴等相配,饰物之间也要相互和谐协调。

二、饰品佩戴规范

1、丝巾

要考虑肤色、爱好、着装及丝巾的质地,并兼顾整体搭配效果。

2、包 要因地制宜。

3、首饰

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 篇7

一、隐含的三个人物形象

他是谁?从画面中无法识别出具体的人物身份。仅有的线索是:男性,裸体,有一身健硕的肌肉,缚于木桩上的他身体扭曲变形无法舒展,短小的木桩反衬出他原本高大的身躯。我们似乎可以从新兴版画的创作原则中找到答案。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首先要求创作者的就是将目光集中于社会现实生活中那些民众见不到或者注意不到的事情,比如租界中对华人的羞辱态度、侵略者的霸道行径、国民政府的腐败与压迫、底层民众为生存而悲苦挣扎。

这幅作品中的人物落魄惊慌,身体壮实,留着一头短发,从历史的老照片中我们在一个个车夫、搬运工、工厂工人、农民的身上找到了原型。似乎已经构建出了画面中被缚的角色是,一位中国底层劳动者。那么又是谁将他绑在木桩上的呢?

底层民众由于生活与生存的压力,自己命运总是把握在别人的手中,稍有差池便生死由人处置。那么作品中的角色是因为什么而被绑于此呢?绳子捆绑代表着“束缚”,在这幅版画作品中,人物造型夸张,有着德国表现主义的痕迹。新兴版画要求创作者面向现实社会,在鲁迅特别推崇的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中,题材与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社会问题息息相关。鲁迅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幕中,指出珂勒惠支的作品是“……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1如果这幅作品也是表达一类主题,那么“束缚”又是来自于谁呢?

戏剧性的是,在男人的脚边放着一把匕首,并且看来有意为之,画中的男人似乎知道这把匕首的存在,而它的摆放位置也恰巧利于获取,所以这把匕首是有意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放置匕首的人必定有意帮助这个男人挣脱束缚,那为什么不直接割断绳子“拯救”他呢,而要这个男人艰难痛苦地挣扎去获取“自救”呢?

二、“三人为一人”的假设

我大胆地假设,这三个人,被捆绑者,捆绑者,放置匕首的人为同一人!

图形设计的巧妙,在于画面中隐藏的信息,我将从图中已有的信息证明这一假设。

画中人物被蒙着双眼双耳的。充耳不闻窗外事,本着保全自身无视国情局势的旁观者态度,这是鲁迅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原型。国人千百年保守固化的思想,对于现实发生的事情冷漠旁观,或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发生的事情与自身的关系。是人民本身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双耳,画面中的男人表现的就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思想封闭的中国大众。

在新旧社会转变革新的年代,社会的前进需要人民在思想上的解放,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后,思想启蒙的火苗总是在知识分子圈里燃烧火烈,而到了普通市民那里时却反遭泼冷水。标榜着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西方思潮带有深深反传统性,这将颠覆中国两千年的传统,而民众大多没有意识到思想解放的必要性,千百年来积累下来根植于心的观念意识成为隐形的束缚。当时的民众生在这一束缚中却不自知,直到国家危难之时,这种束缚才越显强大。画面中扭曲的身体是冲破束缚前最痛苦的挣扎,愤怒的呐喊是反映出绝望中求生的决心。

回到题目,“怒吼吧,中国!”最先出自苏联诗人铁捷克(Sergei Tret’iakov)的同名诗作中。铁捷克以此创作的九幕剧并在中国上演,这部剧因预言了“九五”惨案而蜚声全球,而这句“怒吼吧,中国!”也成为那一年代中国的主旋律,人尽皆知的口号。李桦在1934年观看了这出戏剧,这部剧与他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深度契合,直指人心的呐喊震撼这位年亲的版画家,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促使他创作了这幅堪称20世纪艺术名作的木版画。

那么这个饱受束缚的男人寓意着中国巨人,我们注意到这个象征中国的男人赤身裸体,那么表现代表中国或者中国人保守蹂躏的形象,或者之前探讨这个角色的原型——底层劳动者,为什么用裸体而不是其他,比如,穿着破烂或者补丁衣裤,破烂或者补丁不是更能体现他们出这份苦难吗?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素描与构图等西式绘画训练方法也引入中国,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素描、构图、色彩课程,西方绘画中裸体形象也进入中国绘画的视野范围。怀揣成为西洋油画艺术家的李桦,有着深厚的西方艺术知识及绘画技术,他曾东渡日本考察美术,熟悉了西方现代艺术,那么他的表象形式塑造角色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或者说他是可以接收裸体形象的。

从接受层面上说,西方绘画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引入已常常除此案在人们的视野中;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中,裸体角色第一次大方的呈现于公众面前,人们第一次以欣赏艺术作品的视角欣赏人体的线条机理,动式的美感,裸体角色出现于艺术作品中对中国民众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是否能够接收是一会事,但也已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无法考察作者是否考虑过这样形象对于受众的接受程度,但是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有他的创作意图在里面。这又回到了“他是谁?”这个问题上来,他的原型可能来自于普通人群,但是任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画面中,他是一位身形健硕的巨人形象;作品的题目是《怒吼吧,中国!》,这两点如果联系起来的化,那么这个角色就是代表中国的巨人形象。那么“束缚”这位中国巨人的便是思想觉悟上的隐形束缚,在国难当前,社会动乱的这个年代,这一束缚的力量尤显巨大。中国曾经历了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加之人民大众的思想落后,国家丢掉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有力武器。这幅作品创作于1935年,那一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升级,而且当时的中国饱受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蹂躏,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而现在,已经觉醒的中国巨人,发出呐喊,试图挣脱这一束缚,武器就在身边,只要拿起它来解除束缚,他将奋勇杀敌!

三、人物形象塑造元素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新兴版画运动中杰出的代表作,这幅非常出色的黑白木刻作品,造型上却不是纯粹西方写实体系下的人物造型,而是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象形”结构,其用线的单纯也体现了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和中国传统线构形式相互融合的努力。它有着与蒙克《呐喊》一样的精神内涵及对世事的警醒,“呐喊”和“抗争”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惨痛的社会现实,它象征了国人整体性的痛苦,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这幅仅有20公分大小作品,却能迸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它的画面简洁,线条有力,画中的短木桩、布条、麻绳、匕首、裸体、男性、健硕身躯都参与到作品塑造中来。在短木桩的对比下,画中人物更显巨大;麻绳下的勒痕加上扭曲变形躯体,加强了被约束于狭小空间中的窒息感。蒙蔽双眼,张大的嘴巴,筋骨毕现使得画面增加了恐惧的气息。而匕首的摆放具有戏剧性,刀柄朝向角色可以伸手便握到的位置,但是这一束缚实在太紧了,人物挣扎着伸向匕首,只差一点就可以拿到。这种情节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紧张感,使得整幅画张力十足,但紧张的气氛中也带有希望,观者无不内心发出呐喊:“快!快!拿起匕首,挣脱束缚。”李桦的作品极具感染力,甚至能让观者感觉到男人张大嘴巴痛苦的呐喊声音,以及艰难的挣脱过程。

四、结语

《怒吼吧,中国!》艺术表现力十足,省略繁复细节的描绘而用最简练的造型语言刻画出强有力的张力感和深刻的精神性。作品中戏剧性的细节处理,隐喻般地将中国愚昧落后、饱受蹂躏、奋起反抗三个阶段融汇于同一副画面中,增加了画面戏剧感和动态感。

李桦的作品总有一种动态的叙事感,这归功于他精巧的人物造型方式,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动态的故事,耐人寻味和品读。好的艺术具有穿越时光的能力,即使未曾经历中国那段饱含风霜雪雨的年代,我们仍然可以从这幅张力感十足的作品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参考文献

[1]李桦.抗日战争时期国統区的木刻运动史料[J].美术研究,1958.

[2]吕友者.抗战时期版画与漫画社团运动[J].东方收藏,2013.

社交礼仪与个人形象 篇8

【关键词】婚恋交友 世纪佳缘网 形象建构

一、研究背景

根据全国妇联和百合网联合发布的《2010 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 亿单身人士。同时,网络的普及也让中国网民数量在2010年底增加至4.57亿,据艾瑞统计,中国18岁以上单身网民从2007年8000万人增加至2010年1.56亿人,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添加至1.95亿人。随着单身网民的急剧增加,婚恋需求也从线下开始向线上转移,截至2011年底,国内三大主流婚恋网站中,世纪佳缘网拥有注册会员5600 多万,珍爱网和百合网的注册用户分别为4000万和3600万,三者的会员数量共达到了1.32亿。虽然注册的用户中不乏以娱乐或者其他非婚恋交友为目的的人,但是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关于婚恋网站的相关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传播市场的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播的经济问题,比如商业传播模式和盈利模式,这当然与目前国内婚恋网站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到达成熟期有关。但是,笔者以为,婚恋网站作为社交网站的一大类别,其相关研究不应当忽视对其消费者,即注册用户的研究,如个人形象传播研究、诚信度和安全性研究等。所以,本文从小处着眼,以世纪佳缘网为例,探究婚恋网站以及注册用户在个人形象的建构以及传播中共同发挥的作用。

婚恋网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网站,以成熟、目的性强、寻求真实婚恋关系的用户为核心,以严肃婚恋交友为目的,与其它SNS网站相比,它对个人形象的构建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注册用户需建立比较积极的形象来吸引更多潜在对象的兴趣,如使用正面积极的描述以及避开陈述弱点或者不足;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注册用户保持个人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如对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的精确描述,以保证婚恋网站的严肃性。

尽管世纪佳缘网以搭建严肃婚恋网站为目的,但是其允许匿名用户的注册制度,为用户建构个人形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加之,“在婚恋网站中,由于现实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不在场,会员身体也是‘缺席’的,这就为交往主体提供了以塑造完美自我为基础而进行角色建构的可能。人们往往不需要过多的掩饰去表达自己,弥补真实生活中的缺憾,甚至‘重塑’一个想要的自己,人际交往模式由此发生了一定的异化。”但是会员在建构自己形象的同时,又要考虑到其真实性,因为婚恋网站毕竟只是一个平台,潜在的情侣最后始终都要线下见面。若对个人形象夸大的描述而造成不真实,最终也会阻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世纪佳缘”中个人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效果

在《关于我国婚恋网站交友的研究——以世纪佳缘为例》中认为,“在角色认同方面,多数会员期望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塑造‘理想自我’,并表示是将网络角色作为自身现实社会角色来扮演的,其扮演的方式、程度与现实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58.2%的网友指出自己在网络交往中展示了完全真实的自我或部分真实的自我,7.3% 的样本表示自己扮演着不为人知的一面,2.8%的样本表示在交往中完全失去自我;然而,在对对方的角色认同上,却只有27% 的网友认为对方在与自己的交流中展示的是真实身份,45.7%的样本认为对方角色扮演有伪装成分,另有25.4% 的样本表示对网友的身份完全不明晰。”由此可见,网民在对自我形象构建的真实性与评价他人形象的真实性方面存在着差异。那么,婚恋网站如何在鼓励个人积极形象建构与保持个人形象真实性之间进行协商,笔者以世纪佳缘网为例,通过对个人资料,即“我的佳缘”进行分析,来探究这一问题。

在“我的佳缘”中有六个板块,分别为“基本资料、”“内心独白”、“我的照片”、“我的地图”、“详细资料”以及“个性展示”。在“基本资料”中,除了昵称、性别、生日、身高等基本要素之外,有两个特别体现中国大多数人在择偶方面的重要指标,即“居住情况”和“购车情况”,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佳缘标签”中,“标签”全为褒义词,而且符合当下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例如“孝顺女/男”、“事业女/男”等。一般来说,就算用户没有找到符合自己的标签或者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也往往会适当考虑勾选某些标签,将之列为“理想化的自己”,并在现实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中提到,人一旦认为某个情境是真实的,那么它的结果往往也是真实的。比如一个对自己外貌没有自信的女孩子,不愿意勾选描述外貌漂亮的标签,所以,她会考虑勾选一个“气质女”的标签,那么这个用户既避免了加深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反而在贴上这样的标签后,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气质,来保持个人形象的真实性。利昂·费斯廷格在其认知失调理论中提出,人有一种本能的倾向去避免不协调并且建立统一性,这种认知不协调所带来的压力会促使人们改变其行为或者态度来达到统一性。对于一个寻求严肃相亲的用户来说,他/她当然希望自己可以符合所贴的标签,以促进感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内心独白”板块中,用户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性格,生活工作情况,择友要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等,既能展示自己,又可以提供给对方一个了解自己的好机会。在板块下方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内心独白撰写规则和技巧”,提供给会员精彩的“内心独白”范例。诗一般的语句体现了用户细腻的感情,也更加吸引潜在对象的注意。

“详细资料”和“个性展示”板块,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全部题目都为封闭式的,即有限选择。这些题目的选项由世纪佳缘网站提供,并且有助于用户建立起一个吸引人的形象。比如,在“体型描述”方面,仅有六个选项,分别为“苗条”、“匀称”、“高挑”、“丰满”、“健壮”以及“魁梧”。很明显,这六个词语全为褒义词,假设对于一个肥胖女性来说,她可以选择“丰满”来描述自己的体型,同理,一个肥胖男性可以选择“健壮”或“魁梧”来避免对自己形象的消极描述。又如“外貌自评”,给出的选项都为褒义词,如“秀外慧中”、“眉清目秀”、“娇小伊人”等等,用户只需找出一个最能体现出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的结合体即可。事实上,无论是“体型描述”或是“外貌自评”,世纪佳缘通过只提供描述积极形象的选项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员在描述一个理想的自己与保持真实性之间而产生的压力。在回看自己的资料时,用户也会因此变得更积极,并且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相亲活动中。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个性描述”这个选项中,给定的12个选项也全为褒义词,并且符合中国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按常理说,个性这个极具个人特色的描述,应当因人而异,但这种高度相似化的语言表述,有利于拉近拥有相同个性标签用户的距离,增强信任感,而且有限的选择也加大了用户之间相似的可能性。当用户认为他人与自己在外貌、个性等方面有相似性或者拥有相似的工作经历或较近的地域范围时,他们就更容易对其行为形成一种偏见式的期望。比如一个爱吃辣的四川女孩看到一个同样来自四川的男生,往往会偏见式地认为这个男生也吃辣。有研究表明,在两个人的相互吸引过程中,我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有相似追求、态度以及价值观的人,因为这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可以促使我们参加共同的活动;可以增强自信和自尊;可以促进交流;更可以提高我们被对方喜欢的可能性,即使双方并未见面,也会加强用户之间的好感和信任。

因此,婚恋网站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系统,使得用户在此体系中可以描述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但同时又保持了信息的相对真实性。在个人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用户和网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限定的框架中不乏概括性的夸大的描述,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信息的真实性,并且高度化相似的描述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实现网站的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①黄鹤,《关于我国婚恋网站网络交友的研究——以世纪佳缘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11

②《中国在线婚恋市场情况分析》,http://wenku.baidu.com/view/dbc4879

0daef5ef7ba0d3c3f.html

③Gracyalny,Monica.The Co-creation of Identity and Trust in Online Dating: An Analysis of Match.com.Conference Papers—National Co-

mmunication Association,2007:1、2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09级传播学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