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准化教育即标准化人才培养是教育标准化的基础,更是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成败的关键。本文深度探讨了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三个方面在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标准化人才,人才培养

1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困境

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1]2018年11月,《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教育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2]迄今为止,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标准化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致使其标准化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的要求出发,就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压力下,成人高等教育饱受社会诟病,已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唯有痛定思痛,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标准化,方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新取得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权。然而,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其标准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1.1标准化人才数量不足

标准化人才是指从事或者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管理及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并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3]从数量上来看,当前标准化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课题调研的不完全估算,我国标准化人才缺失达到100万人以上。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且试图高薪聘请一批高素质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但这一设想却难以如愿。在过去所培养的标准化人才中部分已被市场淘汰或改行,有限的标准化人才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市场监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和标准化科研院所,绝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甚至没有接受过标准化教育的专门人才,这就给教育标准化,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造成了困扰。

针对标准化人才的数量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然要做出行动。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它是国内对标准化人才培养研究较为深入的范例高校,于2008年成立了标准化学院,开启了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据2019年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学院成立至今,为国家培养了608名标准化工程专业毕业生,其中4年制本科专业毕业532名。[4]之后陆续有高校设置了标准化方向的专业,如青岛大学、广东开放大学、济南大学等,但数量依然不多,标准化人才培养量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1.2标准化人才结构失衡

目前标准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已经离不开标准和标准化产品。手机与充电器、各种电器的插头与插座、螺丝与螺帽等等,这些标准化产品之间具有极高的适配性,标准所赋予的统一性,严格规范了其生产与使用。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时代就是标准化时代,全球化发展的过程无疑就是标准化的过程,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谁掌握了标准化的主动权就相当于掌握了话语权,因而各国之间的标准化竞争日趋激烈,标准化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在标准化发展进程中,工业是范围最大、应用最广、人才最多的行业,但其他行业的标准化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我国教育标准化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境地,必须加快调整标准化人才结构。在学科结构上,国内为数不多开设标准化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标准化人才培养上基本是以标准化工程为主,甚至是唯标准化工程专业,而社会需要标准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农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等同样需要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做支撑。在年龄结构上,标准化人才已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老一批的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大多已退出标准化行业,新一批的人才尚未发展起来,可用的标准化人才极度匮乏。另外,我国缺乏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参与国际竞争。总的来说,标准化人才结构的失衡主要是来自学科广度、人才宽度以及深度方面的威胁,当务之急是要突破标准化学科单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限性。

1.3标准化学科基础薄弱

标准化学科建设是提高标准化人才质量的必经之路,更是提高标准化教学能力、标准化科研水平以及标准化社会服务的基础。[5]目前我国标准化学科建设稍显稚嫩,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首先在标准化学科平台上,国内开办标准化本科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中国计量大学在标准化工程之下开设了农业与食品标准化、工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下开设了农产品与贸易方向,但并未涉及到教育、管理、交通运输等更多社会标准化所需的行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硕士点、博士点更是寥寥无几,且开设时间短,历史积淀不深,学科方向窄小、平台狭隘,严重限制了标准化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师资队伍方面,以青岛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为例,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11人,博士学位拥有率达100%。标准化教师群体基数小,难以承担学院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其数量与质量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金投入方面,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标准化课程的开发等各项事物的维护与建设都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学费,是所有教育形式中学费最低的,在教育成本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资金严重紧缺。政策方面,2011年12月,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标准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了《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对农业标准化、制造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发展目标,但并未涉及到教育标准化。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标准化的重要性,并对教育标准化做出了相应的指导和规范,但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仍未受到重视。

2标准化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推动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问题,如何高效、精准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关键在于要找准原因。经过综合分析发现,标准化教育认知偏差、标准化培训覆盖度过窄以及标准化教育环境胁迫是其主要原因。

2.1标准化教育认识偏差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社会各领域正越来越多地运用标准这一工具和标准化这一手段来规范和引领发展,但标准化意识十分欠缺,有的甚至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6]一方面,人们接受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学校标准化教育尚未普及,政府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学校及其教育标准,如中小学学校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质量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但我国教育标准化工作整体上仍存有疑问,相关标准是否符合标准编制的国家标准、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反馈是否能得到妥善处理仍有待商榷。另一方面,社会标准化培训发展也有待完善,大部分人对标准化教育的意义、发展动态仍缺乏了解,没能正确认识标准化教育,以致形成了错误认知。

2.2标准化培训规模有限

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有两种最重要的方式:学校教育与培训。

普通学校教育侧重于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的技能操作,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的新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然而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经验匮乏、资源不足等问题大范围地限制了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规模与能力。

培训是培养+训练,通过这一方式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它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即对标准化人才培训而言,既要培养正确的标准化意识,同时也要重视对标准化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前标准化人才培训所面临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急需解决,然而在各行业及各产业部门标准化人才岗位的空缺与不重视现象已司空见惯,标准化人才培训规模难以铺开。再加上标准化培训策划不周全、师资力量不健全、课程安排不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标准化人才培训成果有所缺憾,难以在短期内弥补社会对标准化人才数量及质量上的空缺。

2.3标准化教育环境胁迫

当前标准化教育所遇到的种种威胁,尤以标准化人才的“进口”与“出口”限制颇多。在标准化教育发展过程中,急需引进大量高品质的标准化人才,巩固标准化教育的基础,在现有标准化研究与发展的状况下谋求对标准化教育的深入探索,同时为标准化教育领域“招贤纳士”,聘请在不同行业精通标准化的教师,促进标准化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培养更多标准化人才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标准化教育处境艰难,不论是招生还是聘师都面临着严重缺人的窘境。其次是对标准化教育所培养学生的就业难题,当前社会就业环境普遍不理想,标准化相关职位与产业链一直被忽视,突然向社会输出无法验证质量与需要的标准化人才难免受阻。在社会上重视并招聘标准化人才的企业并不多,也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意识到标准化与标准化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对标准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顺利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尤为艰难。而标准化人才就业前景黯淡,从学校流入社会的标准化人才得不到有效安排与锻炼,也会使大众甚至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对标准化行业失去信心,长此以往,不利于标准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路径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标准化人才培养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是社会发展需要,更是成人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走好标准化人才培养之路才是关键。

3.1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环境建设

在我国,科技部开始实施人才、标准化和专利三大战略,设立标准化重大专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各级政府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7]在法律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在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整体而言,我国标准化在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都还不太完善,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益主体更应联合起来,共同为培养标准化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成人高等教育的内部建设也不能松懈,

相关领导人、管理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标准化意识,明白标准化并不是一刀切性质的同化趋向,也不是对个性的抹杀,如此才可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教育。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即为在具体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没有特定的方法与规范,应充分发扬个体的差异性;但总体来说教学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例如课程标准、教师标准、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有利于教学发展的提纲,体现了对学生共性的规范。作为高校的组织者、建设者、参与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义务主动遵循标准,并学习标准化相关知识,在武装自身的同时可适当向他人普及标准化及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共同营造有利于标准化发展的人文环境。

3.2创新专业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标准化是一门综合发展的边缘学科,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很多高校在给某些学科授课时都会不自觉地讲授标准化知识,标准化已渗透到社会各行业。与此同时,国内多个省市开展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考试制度,为标准化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平台。[8]标准化资格证书的推行能够有效规范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同时表明了政府对标准化人才的肯定,对其就业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与帮助。

基于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色以及社会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确立以双栖型标准化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课程方面以“标准化+X专业”的模式合作进行,具体可按照不同的学习对象与专业划分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学方式上可采取线上与线下、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便捷学习模式。在评价体系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学生测评,及时找出培养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并合理解决。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可或缺,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教学管理等方面为测评项目,旨在优化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学习,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3.3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学科建设

近年来,政府对于标准化建设愈加重视,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始设置与标准化相关的专业,如清华于向社会各行业输送充足的标准化人才,为此,应加强标准化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如农业类、教育类、管理类等多学科与标准化的交叉融合,这也是未来社会与国际标准化发展的趋势。

总之,基于对标准化的正确认识与探索,足以明确标准化是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标准化人才培养更是实现标准化发展的关键。要想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重要的是正视标准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汇集各方力量,为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发展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同时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参与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标准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1):17-20

[3]杨幽红,李丹青.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09(12):20-21.

[4]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简介[EB/OL].https://bzh.cjlu.edu.cn/xygk/xyjj.htm

[5]耿建玲,冯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08(10):104-105

[6]周坚锋.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思考[J].中国标准化,2020(5):26-29

[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标准化协会编著.2011-2012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

[8]朱培武.国内外标准化人才继续教育现状与推进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4(8):132-134

.

.

.

.

.

.

.

上一篇:浅谈数控编程技术课程在线教学应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下一篇:论新形势下中学政治高效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