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效率实证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引导着生产、分配、消费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综合体现,流通效率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从企业效率、市场效率、渠道效率和信息效率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进行测算得到了京津冀地区1999-2019年的流通效率值,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二十多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效率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中,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行业基础建设等因素可以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而政府的干预会对流通效率的提升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流通效率;京津冀;企业效率;市场效率;渠道效率;信息效率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指出,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要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新业态模式发展,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中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发展新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流通效率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内容和核心问题,其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流通现代化程度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应重视流通效率的有关研究,尤其是对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有助于更好推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随着对流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流通效率的重要性。徐丹丹和王帅(2018)运用2005-2015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流通效率。俞彤晖(2018)运用我国199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增强流通市场活力,进而提高流通效率。柳思维和周洪洋(2018)经过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人口城镇化对本省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临近省份流通效率的增长有抑制作用。马玺渊(2019)运用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刘刚和谢贵勇(2019)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流通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公路建设是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李丽和胡紫容(2019)利用京津冀2007-201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流通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会对流通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黄梓轩(2020)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提升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邹驾云(2020)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行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支出都促进了区域流通效率的提高。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发现近年来学者们在研究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时侧重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均是从城镇化水平、行业基础建设、政府引导等方面进行研究,多数学者都忽略了科技创新水平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流通企业效率、流通市场效率、流通渠道效率和流通信息效率等多个视角构建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之后重点研究了政府引导、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等因素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有助于丰富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也使得结论更有说服力。

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流通效率的内涵界定

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总结梳理,可以发现流通效率是现代流通产业体系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型概念,直接反映了流通价值实现的速度与能力。本文对于流通效率的定义是资源在流通业的配置优化程度,其数值越高,表示资源配置越高效,流通业在国民经济的运行就越顺畅。

(二)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流通效率的内涵出发并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选取了政府引导、城市化水平、行业基础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五个因素,探究了对区域流通效率的作用机理。

政府引导。政府的合理引导可以优化流通企业投入产出的比例,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流通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的适当引导可以协调好流通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共存关系,保障流通业和谐稳定发展。

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转移到城市,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之前相比有所提高,收入效应和攀比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更加明显。由此居民的消费需求会迅速增加,商品的流转速度以及交易速度也会变快,促进流通业效率的提高。

行业基础建设。完善的行业基础建设,表明有更多的商品交易地点、更便利的交通设备以及更低的流通成本,流通效率也就越高。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说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保障。

对外开放水平。对外贸易的产生使得流通企业通过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市场份额也会随之扩大,有助于本地流通企业竞争力的增加,也促进了流通效率的提升。

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流通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合作,传播创新成果。

流通效率的测算与结果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获得性,并结合已有相关学者的研究,这里将流通效率的评价分为企业效率、市场效率、渠道效率和信息效率四个方面,进而构建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企业效率。流通效率的提升可以使流通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导致流通成本迅速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流通企业连锁经营形成的大型企业、多样化的流通业态,大量专业市场的建立都是流通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流通企业效率反映的是流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盈利能力,这里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单位效率、限额以上批零企业资产负债率、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利润率和限额以上批零企业资产报酬率来表示企业效率。

市场效率。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流通效率越高意味着在流通过程中市场的整体表现越好,反映出市场更有活力、交易成本越低、商品流通更高效;反之,说明市场整体表现较差、商品流通不顺畅。流通市场效率主要反映的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市场的运行节奏以及顺畅程度,这里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坪效及人效、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来表示市场效率。

渠道效率。渠道效率与商品的交易紧密相关,没有流通渠道效率的提高当然也谈不上流通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流通渠道效率越高,意味着商品交易越便利。因此,流通渠道效率在流通效率的评价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通渠道效率主要反映的是流通价值实现的速度与能力,这里选择批零系数、限额以上批零企业购销率、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库存率和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存货周转率来表示渠道效率。

信息效率。信息技术在流通业中的普及和应用也是流通效率提高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流通过程中,除了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之外,商品的信息交换、交易双方的信息搜寻都会对流通效率产生影响。更高的信息化水平,意味着更全面的信息匹配、更频繁的信息交流,也伴随着更有效率的流通。信息效率主要反映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在流通业中的应用情况,这里选择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电信业务总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来代表信息效率。

为了消除数据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比较常见的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归一化、Z-score标准化、均值化法等,这里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对所选取的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由于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属性不同,对于正向指标在完成了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后,需要给指标体系中的每个二级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这里使用熵值法来测度京津冀各省市的流通效率值。基于熵值法的流通效率测度结果。京津冀各省市的流通效率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从整体的平均值来看,京津冀地区流通效率的平均值由1999年的0.121上升到2019年的0.546,其中1999年的平均值最小,仅为0.121,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0.546.从各省市的情况来看,北京市的流通效率值由1999年的0.139上升到了2019年的0.680,其中1999年的流通效率值最小,在2019年达到峰值。天津市的流通效率值由1999年的0.127上升到了2019年的0.373,其中1999年的流通效率值最小,在2015年达到峰值0.391。河北省的流通效率值由1999年的0.099上升到了2019年的0.584,其中1999年的流通效率值最小,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

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借鉴陈宇峰(2015)对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的模型假定并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建立如下的面板模型:

CEit=α0+α1GOVERit+α2URBANit+α3INFRAit+α4OPENit

+α5TECHit+δi+θi+μit

其中,下标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CE表示流通效率,GOVER表示政府引导,URBAN表示城市化水平,INFRA表示行业基础建设,OPEN表示对外开放水平,TECH表示科技创新水平,α表示各个指标对应的系数,δ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θi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μit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的选取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京津冀各省市的流通效率值。

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政府引导,这里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里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行业基础建设水平,这里用铁路营运总里程来表示;对外开放水平,这里用各省市进出口总额来表示;科技创新水平,这里用专利申请授权数来表示。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本文的主要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个别数据来自各个省市的统计年鉴,为了消除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对各个解释变量同样进行归一化处理。模型的估计与分析。首先进行豪斯曼检验选择合适的模型,通过检验可知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表3同时给出了三种模型的对比结果。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88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F检验对应的P值小于说明模型从整体上来看较为显著。其中,城市化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最强,其影响系数达到了0.398,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主要是因为流通效率的提升需要扩大市场需求,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加速人口在城市的集中,而大多数流通市场都位于城市,因此市场的活力得以增强。其次是科技创新水平,影响系数达到了0.375,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是由于科同时,注意统筹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鼓励科技自主研发,重视人才培养。在流通业现代化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政府应鼓励流通企业的科技自主研发,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推进全面对外开放,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国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鼓励本土流通企业走出国门是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所在。政府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吸引外资,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经验。同时,鼓励流通企业融入国际流通市场,在海外设立更多分支机构,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遇。

提高行业基础建设水平,保障区域流通顺畅。各个区域应根据自身的区位特征,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的运输网络。加大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合理布局物流中心,尽可能地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为区域的流通顺畅提供保障。

技创新的外溢效应使得流通企业掌握了更多的先进技术,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率大大提高,投入产出比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政府引导前的回归系数为负,与理论预期不符,表明地方政府存在着“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部分财政资源被扭曲使用,进而抑制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也会提升流通效率的整体水平,影响系数为0.10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主要的原因是国外大量流通企业的进入不但缓解了国内流通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也使得国内流通企业学习到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行业基础建设的影响效果在这五种因素中最低,影响系数仅为0.074,意味着行业基础设施的布局有待提高,政府应严格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科学管理,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二十多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效率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中,城市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流通效率提升的贡献较大并且影响效果显著,行业基础建设的影响系数较低但同样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政府的干预会对流通效率的提升起到抑制作用。为了提高京津冀地区流通效率的整体水平,促进流通效率区域协调稳步增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京津冀城市群的流通功能,尤其要重视北京和天津的人口聚集能力,进一步吸纳更多河北的农民在城市聚集,提高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带动流通市场需求稳步增加。

参考文献:

徐丹丹,王帅.京津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8(12)

俞彤晖.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J].经济纵横,2018(8)

柳思维,周洪洋.我国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和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

马玺渊.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7)

刘刚,谢贵勇.交通基础设施、流通组织规模与农产品流通市场分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3)

李丽,胡紫容.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3)

黄梓轩.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邹驾云.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内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16)

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上一篇:税收收入分配与财政失调中国增值税分享体制的重构下一篇: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和金融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