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课程教学:中职生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是规律,是真理。在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探索与实践中职生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的方法和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学会按规律办事,养成按健康成长规律行动的方法、意识、习惯和能力,有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哲学与人生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育的实质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而人生行动必须尊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规律。所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可以针对中职生特点,开展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训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按哲学与人生规律,正确思考、处理人生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提升人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本文中,把“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简称为“课程教学”。

一、中职生迫切需要通过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目前的中职生智力和智商都不低,但普遍存在聪明没有用在正处,违背规律的现象,通过课程教学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求,处理好迫切需要解决的下列主要问题:

(一)国家、家庭和中职生个人的发展都迫切需要中职生自强、自立、有担当

我国大多数中职生的户籍是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也不高,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就业,不再继续升学。我省的民族种类众多,发展极不平衡、不充分,我校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民族中专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省内边疆、民族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就占到了一半多,大多数学生按政策享受了国家助学金,有的到了2020年初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家庭的脱贫或重返贫困,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因此,国家、家庭和中职生个人的发展都迫切需要中职生具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成为新时代自立、自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都差,还不用心学习的现象,违背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

中职生一般都是中考没有上高中录取线,也不愿意初中毕业就去辛苦打工的同龄人,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会预习、劳动意识差的情况,甚至对实践、做作业和考试、补考等,都不积极主动,也没有尽力做事、坚持不懈的习惯,学习和做事的动力明显不足。

这些行为,违背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规律和个人、社会发展规律。

二、中职生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的实践

中职生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是需要学生通过“认识规律、应用规律”知行统一的反复训练,经历对按规律办事“没考虑过→坚信→会用→熟悉→体验成功→成为习惯”的过程。

(一)首先引导中职生坚信人生行动必须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并熟悉按规律办事的常见方法

1.引导学生确信规律是客观的,人生行动只有遵循和利用规律,才能成功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律的真正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能人为的创造或消灭,人生行动只有遵循和利用规律,才能成功,围背规律就会失败或受到惩罚,这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真理。

2.引导学生熟悉按规律办事的两种常见方法

第一种方法:认识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方法。如,“庖丁解牛”案例,庖丁很熟悉并利用牛身上肉和骨头的结构分布规律,能准确从骨头与骨头之间相连接的缝隙处切割,才做到刀刃有余、毫不费力地把肉和骨头分割得干净利索,让用了十几年,解剖几千头牛的刀,仍然保持着新刀一样的锋利,做到解牛事半功倍。

第二种方法:针对行为偏离规律的情况,及时终止、补救、改进违背规律行为的方法。如,可让学生通过“乱砍乱伐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案例,理解人们因建设用木材、燃料木柴和青山变庄稼地而砍光树木、挖净树根,山体由此没有了植被,破坏了生态平衡,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国家采取新能源代替木柴能源,用钢筋水泥代替建筑材料,国家还出台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政策,重新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开展学生查找、分析、体验哲学规律、人生规

律及其对应实例的基本功训练设计“规律对应案例”的系列分析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规律↔案例”双向训练,即从案例中分析出蕴含的规律,还可找出与所学规律相关案例来分析,让案例覆盖到学生共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个性的兴趣、专业、职业等内容。按照案例与规律的比例不同,分为“1对1”训练和“1对多”训练。

1.扎实开展案例与各课哲学规律、人生规律“1对1”案例分析训练

教学一直坚持用课文哲学、人生基本规律和学生共性、个性规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对1”训练,这样的训练有助学生学会关注、总结规律,并用规律思考、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养成按规律办事的习惯,同时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并系统理解课程知识体系。

2.适当安排案例与规律“1对多”的综合案例分析训练

在“1对1”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安排“1对多”综合案例分析训练,让学生感受至事物变化过程往往受多个规律制约。考虑到中职生认识能力和课时数的限制,“1对多”训练适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或以课后选做作业的形式训练。

如学到后面章节时,可作连续分析,分析出案例中的联系规律、矛盾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知规律、社会治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多个规律。用学生熟悉的案例作连续性的、阶梯式的训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三)帮助中职生以正确价值取向标准,按规律思考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引导学生能动地按社会发展规律,确立融入共同理想的个人理想,向成功人生起航

理想是人生的方向,引导学生按社会发展规律思考和确立个人理想。让他们必须清楚人生没有不劳而获,一个人在社会上索取多少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大小,而且中国梦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强国梦、民族幸福梦,需要人人参与共建,当代学生只有自觉确立融入共同理想的个人理想,才有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进步,这也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和人生走向成功的唯一选择和正确方向。所以,应该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奋斗”的社会运行规律,牢固树立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靠个人自强、自立和奋斗,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理念。

2.训练学生能动地按知行统一规律纠正无心学习、不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通过下列按知行统一规律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和不断学习的动力,实现从不愿学、不会学、被动学向会学、我要学、主动学、终身学习的转变,从而解决学生无心学习的问题。

一是帮助学生从切身利益出发,深刻认识到知识、技能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本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现实社会是信息化、现代化、创新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和技能更新也越来越快,迫切需要全民终身学习,及时掌握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的社会,还以作业形式训练“根据现实需要与自身情况,制定出职业目标和相应的知识、职业技能学习计划”,再通过教学、社会实践的知行统一训练,不断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若再继续游手好闲,自己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面前将会束手无策,无法适应了。

二是引导学生按规律解决人生实际问题。有计划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人际关系、生活、学习、人生发展、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律,用弹钢琴的方法有计划地逐步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让人际关系更协调,学习方法、生活习惯、职业规划更科学,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更高,及时总结出个人符合规律的成功经验,并对违背规律的意识和行为提出改进、完善的合理思路。在逐步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体验学习和生活能力提升和成功的快乐,成为具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阳光人,形成按规律办事和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所应具备的精神状态,通过知识、技能在量上的点滴积累去实现质的飞跃而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个人理想创造条件。

结语

通过哲学与人生教学开展中职生按规律办事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哲学、人生规律和探索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方法,实现了知、信、行、体验成功的统一,能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养成了学规律、总结规律、用规律的习惯,还会让学生觉得哲学与人生课好学、实用。这样的教学对挖掘中职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这不能保证学生的人生行动都完美无缺,但学生按规律办事和及时纠正违背规律行为,会明显提升他们的办事效率和水平,也会为他们实现自强、自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霁.哲学与人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上一篇:农业机械年检调查报告分析下一篇:以“百年大计”为视角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