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和山区增施硅肥与水稻合理密植效果试验初报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已有研究报道证明增施硅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2], 但是笔者在2015年的试验研究中发现施用硅肥后水稻有效穗呈现减少的趋势[3], 为了探讨在施用一定量硅肥时水稻的最佳种植密度, 给今后推广硅肥提供技术支撑, 2016年在重庆市开州区平坝和山区分别进行了水稻硅肥与合理密植的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山区的试验设在大德镇福佳村孙志林承包的责任田, 海拔672 m, 北纬31°12′55.1", 东经108°20′10.5", 土壤为棕紫泥水稻土黄泥田。平坝区的试验设在南雅镇新全村冯刚承包的责任田, 海拔285 m, 北纬31°03′53.7", 东经108°04′34.3", 土壤为灰棕紫色水稻土夹沙田。两个试验田的肥力在当地为中等, 种植模式均为一季中稻。

供试肥料为奥力硅。产品指标:二氧化硅 (Si O2) ≥72%、氧化钙 (Ca O) ≥3%、氧化镁 (Mg O) ≥1.5%、氧化钾 (K2O) ≥3.0%、氧化铁 (Fe2O3) ≥4.0%、二氧化钛 (Ti O2) ≥0.4%。

1.2 试验设计

试验水稻设5个栽植密度处理:处理1, 每667 m2栽植1万窝;处理2, 每667 m2栽植1.1万窝;处理3, 每667 m2栽植1.2万窝;处理4, 每667 m2栽植1.3万窝;处理5, 每667 m2栽植1.4万窝。

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 山区的大德镇施用硅肥1 kg·667 m-2, 平坝区的南雅镇施用硅肥2 kg·667 m-2。

大德镇的水稻品种为宜香3724, 南雅镇的水稻品种为宜香优1108。

区组随机排列, 2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26.25 m2 (长7.5 m、宽3.5 m) 。处理区田埂高20 cm、宽30 cm。各处理区设进水口、排水口, 单灌单排, 防止肥水串流。排灌沟宽40 cm、深20 cm。

1.3 田间管理

大德镇在2016年3月13日育秧, 4月18日移栽, 南雅镇在2016年2月28日育秧, 4月12日移栽。试验在统一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进行, 氮、磷、钾化肥用量采用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用量, N、P2O5、K2O用量比例为12∶3∶3。各个试验小区以60%氮肥、全部钾肥磷肥和硅肥做底肥, 40%氮肥在移栽后10 d左右做追肥。

南雅镇在8月9日收获, 大德镇在8月22日收获。

1.4 观察记载

收获时每个小区取2窝考种, 主要调查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分小区实收产量、晒干称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各个处理小区水稻的性状与产量列于表1。

2.1 水稻不同栽植密度的性状表现

大德镇各处理的株高差别较大, 以处理3最高, 达122 cm, 与最矮的处理5相差11 cm;南雅镇株高最高的是处理4 (122 cm) , 与最矮的处理2相差7 cm。可见, 在施硅肥的前提下, 不同栽植密度对株高有一定的影响。大德镇各处理的穗长在28.3~29.4 cm, 最长与最短的只相差1.1 cm, 平均值为28.8 cm;南雅镇各处理的穗长差异略大, 处理2与处理4相差2.4 cm。表明在施用相同硅肥的情况下, 不同地区不同栽植密度对水稻穗长的影响不同。

在施用一定量硅肥的条件下, 不同栽植密度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大德镇以处理2最多, 达143.1粒, 与最少的处理1相差23.7粒;南雅镇以处理4最多, 达136.7粒, 与最少的处理2相差30.1粒。

大德镇各处理的结实率较高, 平均为91.6%, 处理1最低, 只有86.8%, 处理2最高, 达94.5%;南雅镇的结实率整体较低, 平均只有81.8%, 处理4最高, 达85.9%, 处理2最低, 只有77.6%。

在同样均施硅肥的情况下, 大德镇的千粒质量较高, 平均为34.5 g, 只有处理5偏低, 其余处理千粒质量均超过34 g, 处理2最高, 达35.4 g;南雅镇各个处理千粒质量整体偏低, 平均为29.4 g, 各处理间差异较大, 最大的处理2与最低的处理4相差2.5 g。这说明在增施硅肥的情况下, 不同区域不同的栽植密度对千粒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2.2 水稻不同栽植密度的产量表现

大德镇667 m2施用1 kg硅肥条件下, 以每667 m2栽植1万窝的产量最低 (622.1 kg·667 m-2) , 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 水稻产量呈递增态势, 当栽植密度达到1.3万窝时 (处理4) 产量最高 (669.9 kg·667 m-2) , 而后再随着栽植密度的上升, 其产量下降。

南雅镇667 m2施用2 kg硅肥条件下, 也以每667 m2栽植1万窝的产量最低 (513.3 kg·667 m-2) , 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 水稻产量呈递增态势, 当栽植密度达到1.2万窝时 (处理3) 产量最高 (544.9 kg·667 m-2) , 而后再随着栽植密度的上升, 其产量下降。

2.3 水稻籽粒中硅元素对栽植密度的响应

各处理水稻籽粒中硅元素的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大德镇籽粒中硅元素的含量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 667 m2植1万窝时籽粒中硅素含量为8.32 mg·g-1, 667 m2植1.3万窝时籽粒中硅素含量提高到9.41 mg·g-1, 栽植密度再增加时, 籽粒中硅素含量反而降低。山区的试验表明, 水稻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对硅的吸收, 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每667 m2栽植1.3万窝的产量最高。

南雅镇的水稻籽粒中硅素含量比大德镇的要高些, 处理3的硅素含量最高 (11.5 mg·g-1) , 处理4、处理5硅素含量大幅下降。平坝的试验表明, 水稻每667 m2栽植1.2万窝最有利于作物对硅的吸收, 其产量也最高。

3 小结

在以大德镇为代表的山区, 水稻每667 m2栽植1.3万窝最有利于作物对硅的吸收, 其产量也最高, 达669.9 kg。每667 m2增施1 kg硅肥后, 不同的栽植密度对水稻的穗长、千粒质量影响不大, 对株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有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没有规律性。

在以南雅镇为代表的平坝, 每667 m2增施2 kg硅肥后, 每667 m2栽植1.2万窝时产量最高, 达544.9 kg。不同的栽植密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有一定影响, 本次试验并没有找出这些影响的规律性, 尚需进一步试验论证。

摘要:针对增施硅肥会造成水稻有效穗减少的问题, 2016年, 在重庆市开州区的平坝和山区开展了增施硅肥条件下水稻密植试验。结果表明, 山区水稻在每667 m2增施1 kg硅肥的条件下, 每667 m2栽植1.3万窝产量最高, 达669.9 kg;平坝地区每667 m2施硅肥2 kg条件下, 每667 m2栽植1.2万窝效果最佳, 产量达544.9 kg。

关键词:水稻,增施硅肥,密植,产量,平坝和山区

参考文献

[1] 张翠珍, 邵长, 泉孟凯, 等.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7 (3) :44-45.

[2] 柯玉诗, 黄小红, 张壮塔, 等.硅肥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的影响及增产原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1997 (5) :25-27.

[3] 贾红杰, 雷振, 张前辉, 等.平坝和山区增施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初探[J].南方农业, 2016, 10 (25) :14-16.

上一篇:2009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基于金融交易下一篇:1例儿童Hib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