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呼市某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 (非医学、食品专业学生) 。

1.2 方法

发放营养膳食调查问卷1000份, 回收1000份, 其中有效问卷978份, 其中男生340份, 女生638份, 采用不记名的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并结合我国国情自行编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营养态度、营养知识和行为4部分。为了避免信息偏倚, 本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讲解问卷填写方法后, 由学生自己填写, 当场收回问卷,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码。

2. 调查分析

2.1 营养知识

2.1.1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对于三大能量营养素的知晓率平均46%, 其中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认识存在误区。对于脂肪78%人认为肥胖的来源, 认为一日三餐脂肪摄入越少越好, 对于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DHA等营养功能知晓的学生不足20%, 根据膳食宝塔每天每人食用油脂25—30克知晓学生仅有25%。90%学生知道蛋白质, 对于蛋白质的功能20%同学知晓, 蛋白质的良好的食物来源认识程度72%, 重视蛋白质营养, 忽略营养素的协同作用。碳水化合物提供55—65%能量, 对于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知晓率不足50%。

2.1.2 矿物质

85%的学生知晓钙、铁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65%学生知晓碘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40%的学生知晓锌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36%的学生知晓硒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70%学生知晓钠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每天每人食盐的标准摄入量知晓程度不足50%, 对于磷、钾、铜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知晓28%。

2.1.3 维生素

70%的学生知晓维生素A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56%的学生知晓维生素C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56%的学生知晓维生素D的营养功能和良好来源, 50%的学生知晓维生素E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B族维生素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总体知晓程度36%, 对于B1、B2、B5、B6、B12等的营养功能认识水平低, 常见的缺乏症状知晓程度低。

2.1.4 水、膳食纤维

50%的学生不知道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每天正常应摄入水总量知晓程度不足30%。38%的学生知晓膳食纤维的营养功能和良好食物来源, 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学生膳食纤维的摄入严重不足, 主要原因是人们吃得越来越精, 只吃精加工的米面, 对粗粮很少问津, 只注重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水果、蔬菜的摄入不够重视。

2.2 营养态度

在调查对象中, 81.5%的男生, 86.6%的女生重视合理膳食, 希望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 以指导自己的膳食。4.8.%的男生和2.7%的女生不重视营养, 也不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13.7%的男性和10.7%的女性对营养认为无所谓。

2.3 营养行为

2.3.1 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热能分配中, 早餐提供能量占30%, 主要问题早餐不够重视, 20%的学生经常午餐与早餐合在一起, 严重影响上午学习质量。对于晚饭男生坚持每天吃饭占95%, 调查的女生偏多,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型, 好多女生晚饭吃的次数少, 对于减肥存在误区。大部分同学加餐次数比较多, 但是加餐的时间80%在晚上, 其中46%的同学选择方便面、火腿, 基本能填饱肚子, 营养不够合理, 40%同学选择街头小摊的食品, 基本安全卫生不能得到保证。零食可以作为加餐的一部分, 44%的同学选择膨化食品, 34%的同学选择坚果类, 6%的同学选择果脯类, 16%的同学选择肉脯类, 长期食用膨化食品中铅、铝残留量比较高, 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按早餐、中餐、晚餐供能各占30%、40%和30%计算, 早餐热能量摄入偏低, 中餐和晚餐偏高。

2.3.2 不同食物摄入

从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对于良好钙的来源食物牛奶、豆制品摄入频率偏低, 对于相关营养知识认识缺乏。蛋类作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99%的学生知道鸡蛋的营养, 实际膳食摄入频率低, 调查显示52%学生认为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高, 会导致肥胖。肉类摄入基本满足每天营养需要。鱼类和海产品的摄入频率低, 根本原因北方水产品相对少和相关水产类营养知识缺乏。杂粮摄入频率低, 原因食堂提供的品种过少和相关的营养知识缺乏。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条中的第2条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呼市地区盛产薯类, 对于薯类的摄入基本满足学生身体需要。87%的学生知晓水果的营养价值, 由于经济原因, 影响水果的摄入量。

学生对于熏制、烧烤、油炸类食品摄入频率较高, 69%的学生知晓对健康不利, 但是对于熏制、烧烤、油炸类食品存在的致癌物质苯并芘、亚硝胺、稠环芳烃类物质等的知晓不足50%。目前市面上方便面大多数为油炸类, 学生摄入的频率高, 长时间作为三餐的替代品, 潜在危害是营养不足和油脂过氧化物、高盐、防腐剂等, 提高学生对于垃圾食品的危害认识迫在眉睫。北方由于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大学生腌制品的摄入频率较高, 主要以咸菜为主, 大学生对于高盐的危害认识不足。动物内脏、动物血制品摄入频率偏低, 原因食堂提供的品种过少和相关的营养知识缺乏。

2.4 健康状况

2.4.1 体格发育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 修正亚洲人作为判断成年人营养状况的指标, 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 18.5~22.9为正常, 23.0~25为超重, 大于25为肥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慢性营养不良者较多, 超重和肥胖者较少。慢性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 女生多于男生;超重则是男生多于女生, 超重与肥胖合计构成比10%以下。女生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 刻意减肥, 对与肥胖相关知识缺乏正确认识。

2.4.2 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80%的同学运动不足, 20%的同学每天坚持锻炼, 年级越高锻炼次数越少, 女生锻炼频率低于男生。男生吸烟人数20%, 女生没有吸烟现象。男生喝酒人数80%, 女生喝酒人数30%, 总体喝酒的频率比较低, 大多同学聚会、班级聚餐。对于饮品, 44%的学生选择白开水, 56%学生喜欢喝饮料, 其中以可乐系列饮料为主占65%, 果汁为主占35%。长期饮用可乐系列饮料会影响体内钙流失, 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 长期饮用含糖高的果汁饮料, 会导致肥胖。长期饮用饮料对于身体不良影响相关知识, 学生的知晓率42%, 原因大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和饮用方便。

3. 提高大学生营养的建议

3.1 营养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 用餐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又与其掌握的营养知识有关。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 远离父母, 生活不受约束, 随意性很大。不吃早餐或早餐简单对付、盲目节食、零食当正餐、吃速食快餐、光顾街边小食摊、食色素超标食品、饮料当水喝、爱吃夜宵烧烤、饮酒、吸烟、偏食等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知识方面很欠缺, 提示我们应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建议学校开设饮食营养健康方面的选修课, 满足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同时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 定期举办营养知识讲座与慢性病预防, 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宣传, 提高大家的营养知识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2 重视早餐

从调查中发现31.2%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 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总需求的30%以上, 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脑力劳动, 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大脑细胞能否获得稳定血糖供给能量, 早餐对供应血糖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餐摄入能量不足时, 大脑兴奋性降低, 出现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吃早餐不仅影响学习成绩, 还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易引发胃炎、胃十二直肠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摄入不足严重时导致营养缺乏, 出现缺铁性贫血等。最新的研究表明, 吃好早餐有助于一整天的记忆, 按时吃早餐的人思维更具创造性。为防止学生不吃早餐, 学校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任务, 做好营养知识的宣传工作, 纠正学生不重视早餐的不良习惯。学校学生食堂大多应建在学生宿舍区附近, 学校食堂增加早餐的品种, 提高学生就餐率, 早晨学校食堂可以安排流动餐车卖早点, 这样也可以方便学生的早餐提供, 提高早餐的就餐率。

3.3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

全校工作人员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的饮食营养, 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营养观点。虽然大学生多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但并不意味着行为的真正改变。饮食行为受传统饮食文化、经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与大学团委、学生会联合成立大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 定期对伙食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伙食种类、营养、卫生、服务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学校食堂每周做一些营养相关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食堂伙食质量进行监督, 提高学生的三餐营养供给。合理膳食搭配是提高食物中营养素价值, 考虑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 食物的选择上不必追求高档、名贵食品, 普通食品只要搭配合理, 膳食多样化, 粗细搭配, 荤素搭配, 同样能满足营养需要。

摘要:为了解呼市在校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营养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方法:随机抽取9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整理统计, 与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市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 营养摄入情况也不容乐观, 普遍对于早餐不够重视。结论:建议对于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学生、学校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营养保健相关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调查,知识-态度-行为,问卷

参考文献

[1] 陶秀娟, 赵炎炎, 李国莉等.宁夏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30 (2) :57-59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

[3] 李百花, 张秋香.北京市某大专院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9.25 (6)

[4] 黄跃红.大学生营养工作对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J].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 (1)

[5] 李丽妃.大学生早餐问题调查[J].中国校医, 2009.23 (1)

上一篇:物流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下一篇: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